全科医学专科细则
全科医学科健康制度
![全科医学科健康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39a27e7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dc.png)
全科医学科健康制度简介全科医学科健康制度是一种综合的医疗服务模式,旨在提供跨专业、全方位的基层医疗服务,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该制度建立了一种全科医生和患者之间密切合作的医疗模式,强调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四个方面的综合管理,以保障患者的全面健康。
特点1. 综合服务:全科医学科健康制度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涵盖常见病、慢性病、急诊、社区卫生等方面的健康问题,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的医疗服务。
2. 跨学科合作:全科医生与各专科医生密切协作,共同制定患者的诊治计划,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
3. 全程关怀:全科医生负责患者的全程诊疗管理,包括初诊、诊断、治疗、康复等各个阶段,确保患者能够持续得到关怀和治疗。
4. 家庭医生:全科医学科健康制度强调建立长期稳定的医患关系,使患者能够有一个固定的家庭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健康情况,并提供个性化的医疗建议。
5. 健康管理:全科医学科健康制度注重健康管理与疾病治疗相结合,通过定期体检、健康宣教、健康指导等方式,帮助患者提高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6. 疾病预防:全科医生承担着防病治病的双重职责,注重患者健康教育,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和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7. 强调终身研究:全科医生需要持续研究和提升自身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健康需求和医疗技术。
好处1. 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协同性,减少患者就医时的重复检查和治疗。
2.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减轻大医院的压力,使更多患者能够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合适的医疗服务。
3. 提升患者的医疗体验和满意度,全科医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健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4. 更好地推动健康教育和预防医学,促进社会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提升。
5. 支持公共卫生和疫情防控工作,全科医生作为基层卫生防控的重要力量,能够更早发现并及时治疗疾病。
结论全科医学科健康制度是一种有效的医疗模式,具有综合服务、跨学科合作和全程关怀等特点。
全科医师培训详细介绍
![全科医师培训详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91862a79e314332396893bf.png)
P18 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细则全科医学又称家庭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二级专业学科; 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的各类健康问题 . 疾病。
经过该专业培训出来的全科医师主要工作在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个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
全科医学专科医师培训时间为3 年。
一、培训目标通过全科医学专科医师教育,培训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独立开展工作,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合格全科医生,并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骨干。
二、培训方法培训内容分3 个部分,即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学习、临床科室轮转、社区实习。
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学习,时间为3 个月,采取集中授课和自学的方式进行。
临床科室轮转时间为26 个月。
在轮转期间,学员参加“临床培训基地”中的主要临床三级科室和相关科室的医疗工作,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
相关管理工作依照临床实习管理制度要求执行。
此外,在医院轮转期间,每周安排不少于半天的集中学习,以讲座、教学研讨会与案例讨论等方式,学习全科医学相关问题与相关学科新进展知识。
同时每月安排1 天到社区基地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和安排的教学活动。
社区培训基地实习时间为7 个月。
要求学员在社区培训基地工作,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全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社区培训基地安排经过师资培训合格的医师,实行一对一带教。
全科医学专科医师培训的内容及时间分配:注: 每个月按22 天计算; 理论课学时按每天6 学时计算。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第一部分理论课学习(3 个月)本部分学习内容包括全科医生综合素质培训相关课程(详见总则)和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学习。
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学习的主要课程及学时分配详见下表。
全科医学科细则范文
![全科医学科细则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1f1e133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4b.png)
全科医学科细则范文
1.疾病诊断与治疗:全科医生应掌握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
专科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技能,能够进行常见疾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全科医生应具备综合运用各种诊断手段和治疗方法的能力,合理安
排检查和使用药物,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2.人体生理学与病理学:全科医生应掌握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
学等基础医学知识,了解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正常和异常生理
病理变化,以便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3.临床诊断技术:全科医生应熟练掌握各种常规和特殊的临床诊断技术,如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内窥镜等,能够准确判断疾病的
发展情况和病因,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5.医学伦理与法律:全科医生应具备医学伦理和法律知识,严格遵守
医疗道德和法律规定,保护患者权益,保密患者隐私,尊重患者意愿,提
供安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6.团队合作与协调:全科医生应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能够与
其他医疗卫生人员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全科医生还应具备有效的管理能力,能够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整体医
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7.不断学习与专业发展:全科医生应不断学习更新的医学知识和技术,参加继续教育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全科医生还应关注
医疗领域的最新发展和研究成果,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提升学术造诣和科
研创新能力。
全科医学疗规章制度
![全科医学疗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03cbc43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1.png)
全科医学疗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1.1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全科医学科室。
1.2 全科医学科室是医院最主要的科室,负责各类疾病的初步诊断和治疗,也是医院门诊的主要服务科室。
1.3 全科医学科室的医务人员包括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和其他相关医护人员。
第二章诊疗流程2.1 就诊患者应在前台登记看病,按照病情轻重安排就诊顺序。
2.2 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根据症状判断病情。
2.3 医生应慎重开出药方,避免滥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
2.4 医生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解释,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法。
2.5 医生应及时记录患者病情和治疗过程,保障医疗质量。
第三章医疗质量管理3.1 医生要具备执业医师资格证书,遵守医疗伦理准则,提供文明、优质的医疗服务。
3.2 医生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诊疗能力。
3.3 医生要保持医务人员之间的良好团队合作,互相沟通交流,共同提高医疗水平。
3.4 医院要建立健全的质控体系,定期对医疗服务进行评估,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第四章疾病防控4.1 医院要加强传染疾病的防控工作,保障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4.2 医务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按规定佩戴口罩、手套和防护服,避免交叉感染。
4.3 医院要定期开展健康宣教活动,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4.4 医务人员要及时报告疑似传染病病例,积极配合卫生防疫工作。
第五章患者权益保护5.1 医生要尊重患者的意愿,保障患者的人身权利。
5.2 医院要建立健全的患者投诉保障机制,及时处理患者投诉。
5.3 医院要公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保证医疗费用合理透明。
5.4 医院要建立信息保密制度,保护患者隐私权。
第六章处罚与奖励6.1 违反规章制度的医务人员应依据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包括批评教育、警告、停职、开除等。
6.2 表现突出、出色的医务人员应根据相关规定给予奖励,包括表扬、奖金、晋升等。
6.3 医院要及时公布医务人员的违规行为和奖励情况,加强激励机制,推动医院的发展。
全科医疗科执业范围
![全科医疗科执业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5654e16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94.png)
全科医疗科执业范围全科医疗科是一种综合性的医疗科目,它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
全科医生是一种通才型医生,具备广泛的医疗知识和技能,能够诊断和治疗各种常见和常见病症。
全科医疗科的执业范围非常广泛,下面将对其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一、内科方面内科是全科医生的基础,全科医生需要具备处理各种内科疾病的能力。
内科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肾脏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全科医生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来确定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二、外科方面外科是全科医生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外科疾病包括手术疾病和非手术疾病。
全科医生需要具备处理常见外科疾病的能力,如创伤、疝气、肿瘤、炎症等。
全科医生可以进行常见手术,如皮肤手术、疝气手术等,并能够处理常见的外科急症,如创伤、脓肿等。
三、妇产科方面全科医生在妇产科方面也有一定的执业范围。
他们可以处理一些常见的妇产科问题,如月经不调、盆腔炎、宫颈糜烂等。
全科医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妇科检查和操作,如妇科检查、宫颈涂片、子宫内膜抽吸等。
四、儿科方面全科医生在儿科方面也有一定的执业范围。
他们可以处理一些常见的儿科问题,如发热、感冒、呼吸道感染等。
全科医生可以进行儿科常规检查和评估,如身高体重测量、发育评估等,并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儿科操作,如皮下注射、血液采集等。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全科医生还需要具备其他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等。
全科医生需要能够识别和处理一些常见的眼耳鼻喉皮肤疾病,并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如眼科检查、耳鼻喉镜检查、皮肤切片等。
总的来说,全科医疗科的执业范围非常广泛,全科医生需要具备处理各种常见病症的能力,并能够进行一些基本的检查和操作。
全科医生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病史、家族史等,并能够与其他专科医生合作,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因此,全科医生是医疗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在维护人们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上海市全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养细则
![上海市全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养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800d8a5b8bd63186bdebbc62.png)
上海市全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养细则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二〇〇七年七月上海市全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养细则全科医学又称家庭医学(General Practice/Family Medicine),正式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二级专业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的各类健康问题/疾病。
经过该专业培训出来的全科医生主要工作在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
一、培养目标通过全科专科医师教育,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合格全科医生,并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骨干。
通过培训全科医师应具备:1、掌握全科医学思维方式与诊疗策略,能向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
2、具有扎实的临床基本技能,掌握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善于进行团队合作,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协调、沟通能力,制定并开展“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计划。
4、掌握全科/家庭医学的科研方法和计算机基本操作,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水平。
二、培养方法全科医学专科医师培养时间为3年。
培训内容分三个部分,即全科医学相关理论、临床科室轮转、社区实习。
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学习,时间为2个月;采取集中与分散,讲座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临床科室轮转时间为26个月。
在轮转期间,学员参加“临床培训基地”中的主要临床三级科室和相关科室的医疗工作,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
相关管理制度依照临床实习管理制度要求执行。
此外,在医院轮转期间,每周安排不少于半天的集中学习,以讲座、教学研讨会与案例讨论等方式,学习全科医学相关问题与相关学科新进展。
关于《全科医学专科细则》部分内容的商榷
![关于《全科医学专科细则》部分内容的商榷](https://img.taocdn.com/s3/m/e7b6ae6cf5335a8102d220a6.png)
危重病 , 只有在 住 院部 才 能 比较全 面 地 学 习并 掌 握 其 诊 疗方 法 , 而掌 握 其 预 防与 康 复 ; 的疾 病 如 高 血 进 有
压 、 喘 、 心 病 、 硬 化 、 尿 病 等 , 般 情 况 下 在 门 哮 肺 肝 糖 一
( 庆 医 科 大学 附属 永 川 医 院 , 庆 永 川 4 2 6 ) 重 重 0 1 0
【 要】 卫 生部 《 科 医 学 专科 细则 》 在 着一 些缺 陷 。建 议 : 增 加 常 见 病 例 的 学 习数 量 ② 完 成 病 例 诊 治数 量 摘 全 存 ①
按 门诊 、 院 部 分 别 规 定 。③ 时 学 习病 种 按 “ 住 必修 ” 选 修 ” 注 。④ 增 加 肿 瘤 科 临床 实践 安 排 和 要 求 。⑤ 增 加 对 老 年 和“ 标
病 科 实践 的 具 体 要 求 。⑥ 规 定 内科 系统 各科 室应 完成 ( 治) 诊 病例 的数 量 。⑦ 将 “ 记 手 册” 为 “ 记 活 页” 登 变 登 。
【 关键 词】 全 科 医学 专 科 细 则 ; 全 科 医师培 养 ; 临床 实践 ; 商榷
【 图 分类 号】 R 1 2 2 中 9 . 【 献标 识 码 】 C 文 【 章 编 号】 1 7 —5 1 2 1 ) 61 6 —2 文 623 1 (0 0 0 —100
便于 老师带 教安 排和 学 员 的学 习 , 细 则 》 当对 各 种 《 应 疾病 在 门诊 和住 院部 完 成 的学 习 ( 治) 诊 病例 数 量 , 分 别 作 出具体规 定 ;登记 手 册 》 应 该对 住 院病 人 和 门 《 也 诊 病人分 别登 记 ( 门诊 病 人 登 记 可 以从 简 , 只 写 病 如
全科门诊医生考核细则
![全科门诊医生考核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0c59844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80.png)
全科门诊医生考核细则一、考核目的全科门诊医生是医疗机构中的核心岗位之一,负责接诊、诊断、治疗和健康宣教等工作。
为了提高门诊医生的临床水平和职业素养,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制定全科门诊医生考核细则,对门诊医生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考核。
二、考核内容1.临床技术能力门诊医生应熟练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具备较高的医疗水平和操作能力。
考核内容包括:(1)病史采集:门诊医生应能够有序、全面地收集患者病史,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
(2)体格检查:门诊医生应准确无误地进行患者的体格检查,包括常规检查、专科检查等。
(3)辅助检查:门诊医生应能够合理选择和解读相关的辅助检查手段,如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4)诊断能力:门诊医生应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程度,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5)治疗能力:门诊医生应能够正确使用各种治疗手段,并注意到治疗效果的评价和调整。
(6)处方合理性:门诊医生应在合理范围内开具符合规定的处方,并严格控制使用抗生素等特殊药物的指征。
2.服务质量门诊医生应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考核内容包括:(1)医患沟通:门诊医生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理解患者的需求,解答患者的疑问。
(2)患者满意度:门诊医生应关注患者的满意度,并采取措施改进服务质量。
(3)排队时间:门诊医生应合理安排诊疗时间,尽量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
(4)医疗纪律:门诊医生应严格遵守医疗纪律和规范,不得以患者利益为代价违反医学伦理。
3.继续教育门诊医生应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质提升,不断提高临床技术和服务质量。
考核内容包括:(1)学术会议:门诊医生应积极参加学术会议、讲座等学习活动,了解最新的医学进展。
全科诊疗管理制度
![全科诊疗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5d0020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6e.png)
全科诊疗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全科诊疗服务管理,规范全科诊疗工作流程,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全科门诊部门的医护人员,全科医生应按照本制度进行规范操作。
第三条本制度由医疗机构医务部牵头负责,相关职能部门、科室协助执行,确保全科诊疗服务规范有序进行。
第二章诊疗管理第四条全科医生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具备相应的执业证书和资格,工作期间应持证上岗。
第五条全科医生应当熟悉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根据病情做出准确诊断,并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第六条全科医生要积极倡导绿色就诊,减少无效、过度医疗干预,提倡科学合理治疗。
第七条全科医生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做好患者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工作,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
第八条全科医生要密切关注患者治疗效果,定期跟踪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情稳定。
第三章护理管理第九条护士要严格遵守医疗纪律和工作规范,不得违规行为。
第十条护士要按照全科医生的医嘱,认真执行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
第十一条护士要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护理指导,帮助患者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技能。
第十二条护士要及时报告患者病情变化和异常情况,配合医生做好诊疗工作。
第十三条护士要维护患者的隐私权和尊严,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提供温暖关怀。
第四章管理规定第十四条全科门诊部门负责人要做好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第十五条全科门诊部门要设立病历档案,建立患者信息管理系统,做好病案的归档和保管。
第十六条全科门诊部门要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评审,总结问题和经验,不断改进诊疗服务。
第十七条全科门诊部门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全科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第十八条全科门诊部门要定期组织医患沟通会议,及时解决医患矛盾和纠纷,维护医患关系稳定。
第五章附则第十九条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施行,有关条款如有调整或变更,应及时通知全体医务人员。
第二十条对于违反本制度规定的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将按照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理和处罚。
全科医生培训细则
![全科医生培训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564c5f22e2bd960590c677aa.png)
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的要求,为做好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工作,制定本培训标准。
总则一、培训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三年制专科毕业,拟在或已经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人员。
二、培训目标(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良好的医德修养,愿意在农村基层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二)理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具有全科医学理念,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公共卫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熟悉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能够运用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指导医疗卫生实践;具有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能力、预防保健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和农村社区提供以需求为导向的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
三、培训年限和方式(一)培训年限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年限为2年(共104周)。
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培训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训年限,但原则上不超过1年。
具体时间安排。
临床培训82周,安排在认定的临床培养基地进行;基层实践16周,安排在认定的基层实践基地进行;理论和综合素质课程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集中理论授课2周,临床、基层实践和人文等综合素质课程穿插在临床培训、基层实践过程中进行;综合考试考核与结业1周,机动3周(基地可结合本地特点自行安排,如执业助理医师考前强化训练或由学员自选科室学习等)。
(二)培训方式1.培训须在省级有关部门认定的全科医生培养基地进行,培养基地由临床培养基地(以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为主)和基层实践基地(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组成;培训过程中综合素质和职业相关能力培养的课程可由有关高等医学院校承担。
增设全科医学科的要求
![增设全科医学科的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e427e5e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2a.png)
增设全科医学科的要求一、人员方面。
1. 全科医生的招募与培养。
得找那些啥病都略懂一二的医生呀。
就像找那种“医学万事通”,不能只懂个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要么从其他科室挖一些经验丰富、对多学科知识有兴趣的医生过来,再给他们好好培训全科医学知识。
对于刚毕业的医学生呢,要有专门的全科医学培养计划。
不能光在书本上学,还得让他们到各个科室去轮岗实习,就像吃百家饭一样,把各个科的常见病症和处理方法都学会。
而且培训的时候得有趣点,别整那些枯燥的理论,多来点实际病例分析啥的。
2. 医护团队的搭配。
一个全科医生身边得有一群得力的助手。
护士得是那种特别机灵的,能迅速理解医生的意图。
比如医生说要给病人做个简单的检查,护士马上就能把东西准备好,而且对病人还得特别有耐心,不能病人多问几句就不耐烦了。
最好再配上一些康复治疗师、营养师之类的。
这就好比一个战斗小组,全科医生是指挥官,其他人是不同的战斗员。
康复治疗师负责让病人身体更快恢复,营养师就管病人吃啥能好得更快,大家得配合得像齿轮一样紧密。
二、设施设备方面。
1. 基础检查设备齐全。
这个全科医学科啊,就像一个小型的医学超市。
基础的检查设备得应有尽有。
血压计、听诊器这些就不用说了,那必须是标配。
像心电图机、血糖仪之类的也不能少。
不能病人来了,啥都查不了,还得让人家跑到别的科室去做检查,那多麻烦啊。
2. 信息化设备跟上。
在这个信息时代,全科医学科得有点科技范。
得有能快速查阅病人电子病历的电脑系统,医生一点开,病人以前的病史、检查结果啥的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最好还有远程医疗设备。
要是遇到疑难病症,直接和大医院的专家来个视频会诊。
就像开个线上会议一样,让专家远程给把把脉,出出主意。
三、科室管理方面。
1. 灵活的排班制度。
全科医学科的医生和护士不能累成狗啊。
排班得合理,不能让一个人连续值好几个夜班,那样脑子都糊涂了,还怎么给病人看病。
可以根据病人流量来排班,病人多的时候多安排些人手,病人少的时候就可以让大家轮流休息休息。
全科医生培训细则
![全科医生培训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f91f44a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2c.png)
全科医生培训细则全科医生是一种多学科综合性医务人员,他们能够提供全面的基本医疗服务,并在必要时能够将患者转诊给相应专科医生。
全科医生培训细则旨在培养具备广泛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医生,并为他们提供综合性培训。
1.培训背景:全科医生是对大部分疾病能够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的医学专业人员。
由于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的增加以及人民对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全科医生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
2.培训目标:3.培训内容:(1)基础知识: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2)临床技能:包括患者接诊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3)人际交往和沟通技巧:培训要求全科医生具备良好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并有效传递医疗信息;(4)卫生管理和公共卫生知识:全科医生也需要了解公共卫生知识和基本卫生管理原则,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5)实践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学员需要参与实际临床工作,在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提高临床技能。
4.培训方法:(1)课堂教学:通过课堂讲授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员的医学知识理论基础;(2)实践操作:学员需要参与临床工作,进行实践操作,提高临床技能;(3)病例讨论:通过病例讨论,培养学员的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导师指导:每位学员应有一位导师进行指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培训过程;(5)继续教育:全科医生的培训应该是持续的,医生需要不断学习和进修,更新医学知识。
5.培训考核:全科医生的培训应该有一定的考核机制,以确保医生的培训质量和水平。
考核方式可以包括理论考试、临床操作考试、病例分析以及导师评估等。
总之,全科医生培训细则应该通过系统的培训内容和方法,使学员掌握全面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并能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基本医疗服务。
培训过程应该注重实践操作和导师指导,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以确保培训质量和学员的发展。
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2019年修订版)全科专业基地细则
![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2019年修订版)全科专业基地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77d8f8d2960590c69fc37661.png)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2019年修订版)全科专业基地细则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19年修订版)——全科培训细则》要求和培训基地标准总则规定,制订本细则。
一、全科临床轮转基地(一)基本条件1.医院规模基地所在医院规模年门诊量≥40万人次,年急诊量≥2万人次,年出院病人数≥1万人次。
2.科室规模及要求(1)全科医学科独立设置,总门诊诊间≥2间,其中一间为全科教学门诊;病床数应满足全科专业住院医师培训教学需求(20~40张为宜);有独立的示教室。
(2)全科医学科年门诊量≥2万人次;年收治病人数≥500人次。
(3)各项诊疗活动及病历书写规范。
(4)全科医学科牵头负责落实培训任务,包括全科专业住院医师管理、轮转计划安排、考勤考核管理和教学质量控制等。
3.诊疗疾病范围(1)收治的病种数及病例数能够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19年修订版)——全科培训细则》的要求。
(2)临床技能操作数应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19年修订版)——全科培训细则》要求。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2019年修订版)4.医疗设备(1)全科诊间应配备检查床、血压计、便携式血糖仪、检眼镜、检耳镜等设备。
(2)轮转科室配备的医疗设备应符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标准(2019年修订版)》相关专业细则中的各项要求。
(3)有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具备可满足教学、实践操作等使用的临床技能训练模拟设备,见表1。
表1 临床技能训练模拟设备数量及功能设备名称数量基本功能医学临床思维模拟训练系统1临床思维训练计算机虚拟病人系统,案例信息包括病人资料,诊治过程,各项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入院过程。
以症状分类依据,训练临床思维及鉴别诊断能力心肺复苏模拟人2解剖标志明显,可进行心肺复苏术儿童心肺复苏模拟人1心肺音听诊操作模型1气道管理模型2胸腔穿刺模型 2 体表标志明显;叩诊双侧背部,可获实音处确定穿刺部位;完全的穿刺部位;皮肤和各种穿刺囊腔均可更换腹腔穿刺模型 2 体表标志明显;穿刺部位可模拟腹腔给水; 皮肤和各种穿刺囊腔均可更换骨髓穿刺模型2体表标志明显;可行髂前上棘穿刺术训练、胸骨柄穿刺术训练,刺透模拟骨髓腔有明显落空感,并可抽取骨髓婴儿骨穿模型1腰椎穿刺模型 2 标准的穿刺体位;可行腰椎穿刺术:棘突间隙、髂后上棘骨性标志明显,进针落空感明显,穿刺正确有模拟脑脊液流出;可反复进行练习,皮肤和各种穿刺囊腔可更换婴儿腰椎穿刺模型1新生儿护理模拟人1全科专业基地细则(续 表) 设备名称数量基本功能鼻胃管模型2男、女导尿模型1缝合练习模型2妇科检查模型1包含正常子宫和附件、带有卵巢囊肿的子宫、子宫积瘤的子宫、后倾位的子宫和宫颈等不同病症灌肠训练模型1肩、肘、膝、腕、踝等各1关节穿刺模型肛门指诊训练模型1多功能透明洗胃模型1骨折固定训练模型15.相关科室及实验室(1)科室设置齐全,至少设置以下科室:全科医学科、内科、神经内科、儿科、外科(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妇产科、急诊科、皮肤科、五官科(眼科、耳鼻喉科)、传染科(感染疾病科)以及中医科、康复医学科、医学影像科、检验医学科等。
全科医学科细则
![全科医学科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fa9390571eb91a37f0115c09.png)
全科医学科细则全科医学又称家庭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范围涉及各种年龄、性别个人和人群的健康状态以及各类疾病。
全科医生身兼医生、教育者、咨询者、健康监护人、卫生服务协调者、医疗保险体系“守门人”等数种角色,应具备特殊的专业素质,并需要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
一、培养目标通过系统深化的全科专科规范化培训,使受训医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专业素质,掌握全科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独立从事全科临床工作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科研和教学能力。
二、培养方法培训对象为第一阶段规范化培训合格的住院医生。
培训时间为2年。
培训内容包括全科专业理论学习、临床轮转、社区实习三部分。
全科专业理论学习采取集中授课和自学方式进行,贯穿整个培训期间。
临床轮转时间为18个月。
在轮转期间,学员参加轮转科室的相关医疗工作,进行全科医学临床技能训练,同时深入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
在轮转期间,每周安排至少一次病案讨论,每季度至少一次读书报告,每学期至少一次低年资住院医师带教工作。
期间至少担任住院总工作3个月。
社区实习时间4个月。
其中社区定点轮转3个月,社区-医院转诊平台1个月。
轮转期间,安排经过全科师资培训合格的医师实行一对一带教,指导全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第一部分.理论学习学员在第一阶段培训中已完成全科医生综合素质培养相关课程和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学习。
该阶段主要针对全科的专业课程学习。
主要课程如下:1.全科医学概论2.实用卫生统计与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3.科研设计与论文撰写4.常见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高血压管理5.常见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糖尿病患者管理6.常见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冠心病患者管理7.常见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冠心病患者管理8.常见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慢阻肺管理9.常见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脑卒中管理10.常见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运动保健指导11.常见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营养膳食指导12.常见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健康教育指导13.常见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预防与康复指导14.常见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疾病责任管理指导第二部分.临床轮转(20个月)全科专科医生轮转的临床科室及时间安排:临床科室9个月,全科医学科6个月,住院总3个月,健康管理中心2个月。
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疗科设置基本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疗科设置基本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92df2a17cd184254b3535ec.png)
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疗科设置基本标准一、功能任务提供全科医疗、慢性病管理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并与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建立稳定、长期、紧密的医疗合作指导,承担与社区联系、指导及协助管理的任务。
搭建综合医院全科医疗科与基层医疗协作平台,开展并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工作。
承担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任务。
二、设置基本要求(一)设有全科门诊和全科住院病房1.全科门诊:诊室≥2间。
2.全科住院病房:住院床位总数15张以上,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二)人员配置1.至少有5名以上全科执业医师(含加注全科执业范围),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全科医师(含加注全科执业范围)和3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全科医师(含加注全科执业范围)和1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
2.科室主任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全科执业资质,负责本科室的医疗、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是科室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3.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
(三)信息化设备住院部、信息科等部门需配置自动化办公设备,保证医院信息化建设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四)基本设备参照同级综合医院基本设备并结合全科医疗科实际需要配置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仪器设备。
三、诊疗范围(一)收治涵盖常见症状,多系统多器官慢性疾病、常见病、多发病及无法确定专科的疾病、复杂疑难转诊病例,开展亚健康人群的管理,有条件的医院结合科室特长开设特色门诊。
(二)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整体性的诊疗和慢性病管理及人性化、个体化、防治保康一体化的服务。
四、其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在满足上述基本标准的情况下,还应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设置指导标准(试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科医学专科细则全科医学又称家庭医学(General Practice/Family Medicine),正式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二级专业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的各类健康问题/疾病。
经过该专业培训出来的全科医生主要工作在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
全科医学专科医师培养时间为3年。
一、培养目标通过全科专科医师教育,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合格全科医生,并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骨干。
二、培养方法培训内容分三个部分,即全科医学相关理论、临床科室轮转、社区实习。
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学习,时间为3个月;采取集中授课和自学的方式进行。
临床科室轮转时间为26个月。
在轮转期间,学员参加“临床培训基地”中的主要临床三级科室和相关科室的医疗工作,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
相关管理制度依照临床实习管理制度要求执行。
此外,在医院轮转期间,每周安排不少于半天的集中学习,以讲座、教学研讨会与案例讨论等方式,学习全科医学相关问题与相关学科新进展。
同时每月安排1天到社区基地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社区全科医疗诊所实习时间为7个月。
要求学员在社区培训基地工作,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全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社区教学基地指定专门教师实行一对一带教。
第1年:理论课学习64学时, 其中40学时自学全科医学概论88学时医患关系与医学伦理学24学时临床科室轮转(必修)11个月内科(共12个月)11个月第2年:理论课学习1个月(可分散上课)综合素质培养相关课程118学时(其中46学时自学)康复医学40学时临床科室轮转(必修)11个月临床心理咨询24学时内科1个月急诊科2个月儿科2个月外科2个月妇产科1个月传染科1个月精神科1个月康复科1个月第3年:理论课学习1个月(集中上课)实用卫生统计与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52学时科研设计与论文撰写16学时社区卫生服务管理40学时临床科室轮转(必修)2个月眼科0.5个月耳鼻喉科0.5个月皮肤科1个月临床科室选修2个月可选修科室包括:影象科、口腔科、中医科,或自选的其它科室每科室选修时间在不低于0.5个月,最多为1个月社区全科医疗诊所实习7个月* 完成细则要求* 完成毕业论文7个月注:每个月按22天计算;理论课学时按每天6学时计算三、培养内容与要求第一部分理论课学习(3个月)本部分学习内容包括全科医生综合素质培养相关课程(详见总则)和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学习。
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学习的主要课程及学时分配本详见下表。
各门课程的学习目的及要求分述如下。
全科医学相关理论课程及学时分配序号课程时间(学时)1 全科医学概论882 医患关系与医学伦理学243 康复医学404 临床心理咨询125 社区预防保健366 实用卫生统计与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527 科研设计与论文撰写168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40合计308(一)全科/家庭医学概论1.了解我国卫生改革的任务与目标和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
2.掌握全科/家庭医学发展的时代背景、主要概念和基本原则,包括医学模式转变与健康观的理论,全科医学、全科医疗、全科医师、三级预防等概念,全科医疗的各项基本原则;掌握全科医学对个人、家庭和社区进行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一体化照顾的理论。
熟悉全科医师的角色与素质要求、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和联系。
了解全科医师的历史起源、全科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国内外全科医学发展,我国发展全科医学的必然性、迫切性、特点与可行途径。
3.掌握全科医疗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全科医师的临床思维方式和诊疗策略。
掌握生命周期保健和临床预防的原则。
熟悉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病人管理与教育。
了解生物医学模式的优势与缺陷、全科医疗中的成本效益原则及其与医疗保险的接轨。
4.掌握家庭的定义、结构与功能、家庭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家庭周期理论、家系图的编制与家庭结构的分析。
熟悉家庭资源、家庭压力事件、家庭照顾的原则及保健的方法。
了解家庭系统理论以及家庭功能评估。
5.掌握社区的定义及其要素、社区导向的基层医疗的基本概念和步骤、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和特征;掌握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评价、社区卫生问题诊断的原则和基本步骤。
熟悉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的作用及全科医师在其中的角色;熟悉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双向转诊原则及其操作方式。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计划、实施与评价的基本方法。
6.掌握社区慢性病的全科医疗管理技能,包括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评价、社区为基础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原则与工作内容。
掌握周期性健康检查的原则。
7.熟悉全科医师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了解国外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特点以及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原则与方法。
8.熟悉全科医学的健康档案(病历)书写和使用。
熟悉慢性病人的COOP/WONCA 功能状态量表应用。
了解基层医疗国际分类(ICPC)的原则和应用。
(二)医患关系与医学伦理学1.掌握医疗中的医患关系模型及其意义,以及调整医患关系的主要方法,全科医疗中伦理学基本原则,病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熟悉与患者交流的常用技巧。
3.关系在全科医学中的重要作用、相关的法律法规、现代社会中健康责任与卫生政策问题、社区卫生服务中全科医师对患者照顾所涉及的伦理学决策问题。
(三)康复医学1.了解康复与康复医学的概念,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服务对象、工作的基本原则、内容和方法。
2.熟悉社区康复的概念和要素,工作任务,组织机构,社区康复与专门机构康复的关系;熟悉社区康复的模式、工作程序与制度、社区康复工作及人员的职责。
3.熟悉康复评定的种类和特点。
4.掌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的目的、方法和含义。
5.了解世界卫生组织的残疾分类,以及我国的五类残疾分类。
6.熟悉康复治疗的目的、种类和内容。
熟悉物理疗法的基本原理,了解社区常用物理疗法的方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
7.熟悉心理治疗的概念、常用心理治疗方法和运用范围。
8.了解康复医学工程的概念。
9.熟悉轮椅、助行器、矫形器、假肢、自助具的种类、作用、适应范围及使用方法的基本知识。
10.熟悉环境改造的概念和可行方法。
(四)临床心理咨询1.掌握社区常见心理问题的临床特征。
2.熟悉社区常见心理问题的咨询方法与咨询技术。
(五)社区预防保健1.掌握疾病预防的策略与分级预防;掌握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其评价、防治原则与工作内容。
了解监测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熟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熟悉常见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和高危人群。
3.掌握平衡膳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涵;掌握与营养有关的疾病的膳食指导原则;掌握社区居民营养监测方法。
熟悉能量、六大营养素及五大类食物内容;熟悉社区营养干预、检测与评价。
了解社区实用营养调查方法。
4.掌握健康传播、健康心理、健康行为的概念;掌握人生三阶段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原则与内容;掌握人类不良行为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病人管理与教育的原则。
熟悉人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实施、评价、实施对象及实施场所。
5.了解社区中常见伤害的种类及其特点,主要影响因素及预防要点;了解残疾的种类及其特点、主要致残因素及其分类以及残疾预防要点;了解住宅、饮水、空气卫生与健康及安全;了解环境与健康、劳动卫生等。
(六)实用卫生统计与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1.掌握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至少掌握一种常用统计软件的使用。
2.熟悉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分类及其基本统计分析方法;熟悉常用统计图表的编制。
3.了解定性资料的量化处理方法。
4.掌握流行病学定义、基本概念及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掌握疾病筛检的原则和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社区人群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5.熟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及适用范围。
了解其他流行病学方法。
6.掌握横断面调查的设计和资料分析。
(七)科研设计与论文撰写1.掌握科研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基本原则;掌握科研论文的格式与内容要求。
2.熟悉科研论文评阅的基本原则和论文撰写的基本技巧。
(八)社区卫生服务管理1.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性质、任务、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社区中人、财、物、资料、信息和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熟悉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常用的质量评价指标和管理原则;熟悉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结构及其环境,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建设。
第二部分医院科室轮转(26个月)全科专科医师临床科室及时间安排表科室时间科室时间内科12个月(包括老年病、EKG)皮肤科1个月儿科2个月眼科0.5个月精神科1个月耳鼻咽喉科0.5个月急诊科2个月康复科1个月传染科1个月选修2个月外科2个月妇产科1个月(一)内科(12个月)1、轮转目的:通过轮转使全科医师打好内科临床工作基础。
在内科轮转中,要求能准确询问病史,书写病历,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熟悉诊疗常规(包括诊疗技术),基本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处理。
要求细则如下:(1)症状学掌握以下常见症状的诊断、鉴别诊断技能和处理原则:发热、头痛、胸痛、腹痛、腹泻、头晕、昏迷、贫血、呕吐、黄疸、血尿、便血、咯血、腰背痛、水肿、抽搐、咳嗽、疲乏、消瘦、肥胖、便秘等。
(2)心脑血管系统①高血压(10例)掌握:正常人血压值,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分型;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的鉴别诊断;高血压的分级;缓进型、急进型高血压的临床表现;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高血压急症的治疗原则;高血压病的一、二、三级预防原则与康复;高血压所致头晕的特征及头晕的鉴别诊断。
熟悉:药疗进展动态。
②冠心病(5例)掌握:冠心病的诊断,心绞痛的临床分型、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缓解期的治疗,急性期的处理及转院指征;心肌梗死的诊断依据及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尤其是胸痛的鉴别诊断,院前急诊处理及转诊指征;冠心病的一、二、三级预防原则及康复措施。
熟悉:心肌梗死恢复期、维持期的康复医疗。
了解: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分型;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与外科治疗的方法和适应证。
③充血性心力衰竭(5例)掌握:临床表现、物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心功能分级、治疗与预防原则的康复;急性心力衰竭的院前急救;洋地黄、β阻滞剂和ACEI等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证、禁忌证及药物过量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了解:病因、诱发因素。
④心律失常(5例)掌握:物理诊断与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博、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严重心律失常院前处理及转院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