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分子基础专题复习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7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强化练(七)遗传的分子基础一、单选题1.(2023·广东校联考二模)肠粉是广东的传统特色美食之一。
猪肉、牛肉或鲜虾仁等馅料在薄且光滑的粉皮下隐约可见,淋上以豉油为主的酱汁,色泽诱人,味道鲜香,口感爽滑。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猪肉细胞的R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B.牛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C.鲜虾仁在蒸炊过程中流失的水是结合水D.猪、牛和虾三种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解析:猪肉细胞的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A项错误;牛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B 项错误;鲜虾仁在蒸炊过程中流失的水是自由水,C项错误;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几乎所有生物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D项正确。
答案:D2.(2023·广东校联考二模)鲫鱼肉质细嫩鲜美,但多肌间刺易卡喉。
如图甲所示方正鲫鱼(含AABBCC 6个染色体组,称为双三倍体)和兴国红鲫(含AABB 4个染色体组,称为双二倍体)培育异育银鲫的过程。
中科院桂建芳院士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同时敲除了异育银鲫的CgRunx2b-A和CgRunx2b -B两种基因,培育出无肌间刺的鲫鱼,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与肌间刺性状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B.方正鲫鱼形成卵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不减半C .高辐射处理精子的目的可能是使精子获能D .兴国红鲫产生的含AB 染色体组的精子占12解析:异育银鲫的CgRunx 2b -A 和CgRunx 2b -B 两种基因都与肌间刺性状有关,不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A 项错误;图中方正鲫鱼产生的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B 项正确;高辐射处理是破坏精子的染色体,C 项错误;兴国红鲫产生的精子均含AB 染色体组,D 项错误。
答案:B3.(2023·广东湛江统考二模)感染烟草花叶病毒(TMV ,RNA 病毒)的烟草叶片会发生超敏反应。
在发生超敏反应时,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可使感染区域及其周围形成病斑,该病斑只特异性地在TMV 入侵的部位形成。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重点、难点、热点专项解析—遗传的分子基础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重点、难点、热点专项解析—遗传的分子基础高考感知课标要求——明考向近年考情——知规律5.1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DNA分子上。
5.2概述多数生物的基因是DNA分子的功能片段,有些病毒的基因在RNA分子上。
5.3概述DNA分子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通常由两条碱基互补配对的反向平行长链形成双螺旋结构,碱基的排列顺序编码了遗传信息。
5.4概述DNA分子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
5.5概述DNA分子上的遗传信息通过RNA 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生物的性状主要通过蛋白质表现。
5.6概述某些基因中碱基序列不变但表型改变的表观遗传现象。
(2023·浙江)遗传信息的翻译、PCR扩增的原理与过程;(2023·海南)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DNA分子的复制过程、特点及意义、遗传信息的转录;(2023·全国)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遗传信息的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2023·海南)表观遗传;(2023·山东)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及应用、表观遗传;(2023·山东)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遗传信息的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2023·山东)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DNA分子中碱基的相关计算、DNA分子的复制过程、特点及意义;(2023·湖南)遗传信息的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2023·湖南)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基因突变;(2023·浙江)中心法则及其发展;(2023·广东)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酶的本质、中心法则及其发展;(2023·北京)DNA分子的复制过程、特点及意义、基因工程在农牧业、制药及环境等方面的应用;(2023·广东)细胞的衰老、遗传信息的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命题趋势1.考查题型:多以选择题呈现。
2.命题趋势:遗传的分子基础多为遗传物质的实验探究、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实例分析与实验探究。
生物二轮复习专题4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四遗传的分子基础考纲要求: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2.DNA分子结构的基本特点(Ⅱ) 3.基因的概念(Ⅱ) 4.DNA分子的复制(Ⅱ)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 6.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考点1遗传物质的探究实验1.格里菲思的实验结论和艾弗里的实验结论分别是什么?提示: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转化实质是什么?提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 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
3.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什么?上述哪个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原因是什么?提示:设计思路:设法将DNA和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研究它们各自的功能。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原因是艾弗里实验提取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因此依然有人对实验表示怀疑;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把DNA和蛋白质彻底分开,更具有说服力。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是什么?采用的什么技术手段?提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1)标记噬菌体;(2)噬菌体侵染细菌;(3)搅拌、离心,分离上清液和沉淀物;(4)分析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5)进一步分析细菌裂解释放出的噬菌体的放射性。
技术手段: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5.如何标记噬菌体?提示:先标记大肠杆菌,然后用噬菌体去侵染标记的大肠杆菌。
6.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和离心的目的分别是什么?提示:搅拌的目的: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离心的目的: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7.32P标记的一组在上清液中出现了放射性,原因是什么?35S标记的一组在沉淀物中出现了放射性,原因是什么?提示:32P标记的一组在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的原因是:(1)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搅拌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2)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子代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高考生物学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专题5 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与进化 (6)
专题五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与进化A组基础对点练考点1 遗传的分子基础1.(四川广安一模)科学研究发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自身蛋白质的合成立即停止,转而合成噬菌体蛋白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主要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噬菌体蛋白质的合成需要大肠杆菌提供酶和能量C.噬菌体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需内质网进行加工D.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会侵入大肠杆菌影响细菌代谢2.(山东联考二模)DNA复制过程中,尚未解开螺旋的亲代双链DNA同新合成的两条子代双链DNA的交界处称为复制叉。
研究发现,啤酒酵母中某种蛋白被加载到复制叉时,被招募并停滞在复制叉处的Mec1蛋白就会被激活并随复制叉向前移动,从而完成DNA的复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DNA一条链中的磷酸基团和脱氧核糖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B.DNA解旋过程中解旋酶需在ATP供能驱动下断裂两条链间的氢键C.Mec1蛋白被激活后会与RNA聚合酶结合,进而完成DNA的复制过程D.抑制细胞中Mec1基因的表达,细胞可能会被阻滞在细胞分裂间期3.(浙江台州二模)唾液腺细胞合成淀粉酶的局部过程如图所示,图中①表示某种细胞器,②表示某种大分子化合物。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囊腔是内质网腔B.①识别②上的启动子,启动多肽合成C.多个①结合在②上合成同一种多肽,提高翻译效率D.图示过程需三种RNA参与,三种RNA都是基因转录产物4.(山东模拟)不同核酸类型的病毒完成遗传信息传递的具体方式不同。
下图为某“双链±RNA病毒”基因表达示意图。
这类病毒携带有RNA复制酶,在该酶的作用下,-RNA作为模板复制出新的+RNA。
合成的+RNA既可以翻译出病毒的蛋白质,又可以作为模板合成-RNA,最终形成“±RNA”。
已知逆转录病毒的核酸为“+RN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与DNA的复制不同,±RNA的双链可能都是新合成的C.该病毒与逆转录病毒基因表达时都存在A—T、A—U的配对D.逆转录病毒与该病毒繁殖时均有+RNA到-RNA的过程5.DNA甲基化是指在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DNA的CG二核苷酸中的胞嘧啶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
高考生物复习课后习题第5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课时规范练16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基础练1.(浙江7月选考)某DNA片段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表示胞嘧啶B.②表示腺嘌呤C.③表示葡萄糖D.④表示氢键2.细菌在15N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然后再移入14N培养基中培养,抽取其子代的DNA经高速离心分离,如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第一次分裂的子代DNA对应⑤B.第二次分裂的子代DNA对应①C.第三次分裂的子代DNA对应③D.亲代的DNA对应⑤3.(山东菏泽一模)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具有多起点双向复制的特点,在复制原点(Ori)结合相关的复合体,进行DNA的复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真核生物DNA上Ori的数目多于染色体的数目B.Ori上结合的复合体具有打开磷酸二酯键的作用C.DNA子链延伸过程中,结合的复合体促进氢键形成D.每个细胞周期每个Ori处可起始多次以保证子代DNA快速合成4.(山东潍坊三模)为探究DNA复制方式,梅塞尔森和斯塔尔将15N标记的大肠杆菌,放到只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通过CsCl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分别将细胞分裂产生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细胞中的15N/15N-DNA、14N/14N-DNA及15N/14N-DNA分离开来。
因为DNA能够强烈地吸收紫外线,所以用紫外光源照射离心管,透过离心管在感光胶片上记录DNA带的位置就可以显示出离心管内不同密度的DNA带。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15N具有放射性,所以感光胶片上可以记录DNA带的位置B.根据第一代只出现一条居中的DNA条带,可以排除DNA是全保留复制C.大肠杆菌在进行DNA分子复制时需要用到解旋酶、DNA聚合酶和限制酶D.DNA聚合酶是一种能调节DNA分子复制的信息分子5.某DNA含有3 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
若该DNA分子以15N同位素标记的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再将全部复制产物置于试管内离心,进行密度分层,得到结果如图①所示;然后加入解旋酶再离心,得到结果如图②所示。
专题3_遗传的分子基础(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课件)
画出DNA分子的双螺 旋结构分子基础的半保 留复制过程
考点3 遗传信息的传递
完成课后作业P65选择 题部分
考点4 遗传信息的表达
画出DNA分子的转录 过程,参照课本P66图 3-13
考点4 遗传信息的表达
画出mRNA分子的翻译 过程,参照课本P68图 3-14
考点4 遗传信息的表达
写出: 1.RNA分子的种类 2.遗传密码子 3.反密码子 4.注意遗传密码吧 5.写出中心法则 6.基因的概念
(10年1月)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A.脂类是遗传物质 C.糖类是遗传物质 B.DNA是遗传物质 D.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09年6月)假如某一DNA双链分子中的胞嘧啶(C)的含量是20%,
则该DNA分子中鸟嘌呤(G)的含量是 A.10% B.20% C.30% D.40%
真题训练
(10年1月)目前被大家公认的DNA分子结构模型是 A.单螺旋 B.双螺旋 C.三螺旋 D.四螺旋
画出肺炎双球杆菌转化 实验(格里菲斯)
考点1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画出肺炎双球杆菌转化 实验(艾弗里)
考点1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画出烟草花叶病毒重组 实验
考点2 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
画出DNA与RNA分子 的基本结构单位(脱氧 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考点2 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
比较脱氧核苷酸、核糖 核苷酸异同点
考点4 遗传信息的表达
1.在以下分子结构基础上 画出DNA分子的复制、转 录和mRNA分子的翻译过 程 2.找出在遗传信息的传递 表达过程中DNA(碱基数): RNA(碱基数):蛋白质(氨
基酸数)
考点4 遗传信息的表达
完成: 课本P71思考与练习
高中生物总复习讲解课件:专题10 遗传的分子基础
(2)细胞内DNA分子复制时需要引物,该引物为一段单链的RNA分子。
知识归纳 DNA结构及复制中的相关计算
T2噬
菌体
侵染 大肠 实验过程 杆菌 及结论
的实 验 (赫 尔希 和蔡
(1)保温的目的是使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2)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T2噬菌体 和大肠杆菌分离。(3)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 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
(1)
斯) 误差 分析 (2)
小表达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不能 (填“能”或“不能”)用14C和18O对 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别进行标记,原因是 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子中
都含有这两种元素 ; 不能 (填“能”或“不能”)用35S和32P标记同一T2噬菌体, 原因是 检测时无法区分放射性物质的种类 。
二、DNA的结构与复制 1.DNA的结构
表观遗传
(1)概念: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 现象。 (2)原因:DNA甲基化、组蛋白甲基化或乙酰化等。 (3)特点:可遗传性;碱基序列不变性;可逆性(如被甲基化修饰的DNA可发生去甲 基化)
肺 炎 链 球 艾弗里 菌 及其同 的 事的转 转 化实验 化 实 验
过程 结论
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技术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T2噬菌
(完整版)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
专题四遗传的分子基础【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2、实验过程(看书)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二、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1、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的思路:将S菌的DNA和蛋白质等物质分开,分别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2、实验证明: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3、从变异的角度看,R菌转化成S菌,属于基因重组(R菌的DNA中插入了可表达的外源DNA)三、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T2噬菌体机构和元素组成:2、实验过程(看书)1)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2)如何标记噬菌体:用被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注意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3)搅拌的目的: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4)离心的目的:使上清液析出噬菌体,沉淀物中留下大肠杆菌5)对照:两组实验之间是相互对照6)误差分析:35S标记蛋白质,搅拌不充分,会使沉淀物中放射性升高32P标记DNA,若保温时间太短或过长,会使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3、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
(即: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四、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在只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五、小结:细胞生物(真核、原核)非细胞生物(病毒)核酸DNA和RNA DNA RNA遗传物质DNA DNA RNA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一、DNA的结构1、DNA的组成元素:C、H、O、N、P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3、DNA的结构: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专题十遗传的分子基础-高考真题篇(附答案)
专题十遗传的分子基础高考真题篇A组1.(2022河北,8,2分)关于遗传物质DNA的经典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摩尔根依据果蝇杂交实验结果首次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孟德尔描述的“遗传因子”与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化学本质相同C.肺炎双(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均采用了能区分DNA和蛋白质的技术D.双螺旋模型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释了DNA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答案A2.(2022广东,12,2分)λ噬菌体的线性双链DNA两端各有一段单链序列。
这种噬菌体在侵染大肠杆菌后其DNA会自连环化(如图),该线性分子两端能够相连的主要原因是()A.单链序列脱氧核苷酸数量相等B.分子骨架同为脱氧核糖与磷酸C.单链序列的碱基能够互补配对D.自连环化后两条单链方向相同答案C3.(2022海南,13,3分)某团队从表①~④实验组中选择两组,模拟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验证DNA是遗传物质。
结果显示:第一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第二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该团队选择的第一、二组实验分别是()材料及标记T2噬菌体大肠杆菌实验组①未标记15N标记②32P标记35S标记③3H标记未标记④35S标记未标记A.①和④B.②和③C.②和④D.④和③答案C4.(2022河北,9,2分)关于中心法则相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R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催化反应时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且形成氢键B.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均由核酸编码并在核糖体上合成C.在解旋酶协助下,RNA聚合酶以单链DNA为模板转录合成多种RNAD.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均可在体外发挥催化作用答案C5.(2022海南,11,3分)科学家曾提出DNA复制方式的三种假说: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和分散复制(图1)。
对此假说,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图2):图1图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1条中带,说明DNA复制方式一定是半保留复制B.第二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1条中带和1条轻带,说明DNA复制方式一定是全保留复制C.结合第一代和第二代细菌DNA的离心结果,说明DNA复制方式一定是分散复制D.若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继续培养至第三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会出现1条中带和1条轻带答案D6.(2022湖北,6,2分)BMI1基因具有维持红系祖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能力。
高考二轮复习资料-遗传的分子基础(16张PPT)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123456
3.(2019·河南一模)弹状病毒为单股负链RNA(记作“-RNA”)病毒。除RNA外,弹状 病毒还有RNA依赖性RNA聚合酶等蛋白质成分。如图是该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并增殖 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可表示为RNA→DNA→RNA→蛋白质 B.①过程的原料是宿主细胞提供的脱氧核苷酸 C.该病毒仅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能合成病毒蛋白
√D.适当时间保温后,不搅拌仅离心,检测沉淀物中的放射性 1234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1.熟记DNA分子结构的“五、四、三、二、一”
DNA复制需要ATP和核糖体
B.
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
பைடு நூலகம்
若为多肽(或蛋白质),则为翻译。
若为氨基酸,则一定为翻译。
“转化因子”中的基因的表达产物中不含有荚膜多糖
√C.“转化因子”中的基因的表达产物中不含有荚膜多糖
D.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过程利用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原理
1234
3.(2019·江苏,3)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2P标记DNA B.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
该实验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
但从细胞周期分析,转录主要发生在分裂间期,分裂期由于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因此基因不能转录。
体内转化实验只是证明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
2.归纳DNA复制过程 ③转录的产物不只是mRNA分子,还有tRNA、rRNA,但只有mRNA携带遗传信息。
遗传的分子基础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D.假定肠道病毒基因+RNA含有1000个碱基,其中A和U占碱基总数的60%。以病毒基因 +RNA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的过程共需要碱基G和C共800个
8.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染色排除法,被台盼蓝染成蓝色的细胞是活细胞,体现出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向高考要高分(一)
必修二 遗传的分子基础
1.人们通过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等抗生素研究发现,抗生素能够杀死细菌等病原体而对人体无害,其原因是抗生素能够有效地阻断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而不影响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人们对此现象提出了许多假设,其中最不合理的是
A.抗生素能阻断细菌DNA的转录过程,而不影响人体DNA的转录过程
请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相关基因位置,在下图圆圈中画出亲本体细胞的基因型示意图。
(3)将一个报春花细胞的DNA用15N标记,放入含14N的4种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连续进行有丝分裂2次,第二次分裂中期时,每条染色体中有_____条染色单体被15N标记。
(4)科学工作者欲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报春花品种,宜采用的育种方法是。
21.报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为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 (A和a,B和b)共同控制,其生化机制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A的表达过程包括。据图判断,报春花的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定律。开黄花的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
(2)若基因型AaBb×AaBb的亲本个体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A.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
2024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遗传的分子基础(69张PPT)
表观遗传现象
表观遗传现象
知识联网
[自我校对] ①RNA ②双螺旋结构 ③有遗传效应 ④线粒体 ⑤碱基排列顺序 ⑥间期 ⑦半保留复制 ⑧细胞核 ⑨核糖体 ⑩酶 ⑪蛋白质的结构
1.(必修2 P42问题探讨)遗传物质的特点:遗传物质的结构 比较稳定,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可以准确地复制,并传 递给下一代,可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可发生可遗传的变 异等。 2.(必修2 P45正文)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 体内的病毒。
3.(必修2 P45相关信息)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选择 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DNA标记而不用14C 和3H标记的原因:S仅存在于T2噬菌体的蛋白质中,而P几 乎都存在于DNA中,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子中都含 有C和H。 4.(必修2 P46思考·讨论)选用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材料 研究遗传物质的优点:成分和结构简单,繁殖速度快,容 易分析结果。
重点突破
重点1 基因的本质和DNA的结构
1.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遵循相同的实 验设计原则——对照原则 (1)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的 相互对照。
DNA是遗 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相互对照。
低
高
DNA是遗传物质
2.归纳概括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两标记”和“三结论”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的两次标记的目的不同。
第一次 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 大肠杆菌 , 标记 目的是获得带有标记的大肠杆菌
第二次 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大肠杆菌培养 T2噬菌体 , 标记 目的是使噬菌体带上放射性标记
(2)遗传物质发现的三个实验结论。 ①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的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 中存在“ 转化因子 ”,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②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 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③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 。
高考生物总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考生物总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考点1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如下:①将无毒的R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②将有毒的S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③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④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整个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B.实验①、实验③可作为实验④的对照C.实验④中死亡小鼠体内S型活细菌的毒性不能稳定遗传D.实验④中部分R型活细菌突变形成S型活细菌2.艾弗里及其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从表可知()实验组号接种菌型加入S型菌物质培养皿长菌情况①R 蛋白质R型菌②R 荚膜多糖R型菌③R DNA R型菌、S型菌④R DNA(经DNA酶处理) R型菌A.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C.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D.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如图表示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设计遵循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B.a、d组小鼠死亡是小鼠免疫功能丧失的结果C.从d组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得到的S型活细菌是由S型死细菌转化而来的D.从变异的角度看,细菌的转化属于基因突变4.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5.已知烟草花叶病毒仅由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下列操作不能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的是() A.分离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和蛋白质外壳,用其分别感染正常烟草叶片,观察烟草叶片是否出现烟草花叶病症状B.分离烟草花叶病毒,用分离的烟草花叶病毒感染正常烟草叶片,观察烟草叶片是否出现烟草花叶病症状C.用RNA酶处理烟草花叶病毒,再用处理液感染正常烟草叶片,观察烟草叶片是否出现烟草花叶病症状D.用烟草花叶病毒RNA和车前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外壳构建的重组病毒感染正常烟草叶片(已知车前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不能使烟草叶片出现花叶病症状),观察烟草叶片是否出现烟草花叶病症状6.[2018吉林长春质监(一)]下列关于遗传物质探索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运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B.经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的大肠杆菌可用于标记T2噬菌体C.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RNAD.沃森和克里克建立的DNA双螺旋模型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7.[2016江苏,1,2分]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8.如图是用模型模拟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请回答有关问题:(1)正确的侵染过程是(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清单:遗传的分子学基础
202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清单:遗传的分子学基础一、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一)DNA是遗传物质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区别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格里菲思实验(提出“转化因子”)艾弗里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真核生物(含DNA和RNA)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含DNA和RNA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病毒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含DNA或RNA)(二)“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
例如,在“比较过氧化氧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分别作加温、滴加FeCl3溶液、滴加肝脏研磨液的处理,就利用了“加法原理”。
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
例如,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就利用了“减法原理”。
(三)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链球菌R型:菌体无多糖类的荚膜;菌落表面粗糙;不会使人或小鼠患病S型: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菌落表面光滑;使人和小鼠患肺炎,小鼠并发败血症死亡2、格里菲思实验(1928年)结论:已经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3、艾弗里实验(20世纪40年代)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四)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赫尔希和蔡斯实验(1952年))1、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60%是蛋白质,仅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硫;40%是DNA,磷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2、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2噬菌体3、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无放射性的大肠杆菌35S(或32P)标记的噬菌体+大肠杆菌保温:使亲代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使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35S组:上清液:放射性高沉淀物:放射性低细菌裂解,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无35S32P组: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高细菌裂解,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有32P实验结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4、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吸附、注入核酸、复制与合成、组装、释放二、DNA的结构(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二)DNA的结构特点1、DNA是由两条单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专题五 遗传的分子基础(精讲)-备战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通用版)
专题五: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篇:回归教材【基础回扣】1.遗传物质的特点:遗传物质必须稳定,要能储存________,可以准确地________,传递给下一代等。
2.S型细菌的________能使活的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噬菌体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在侵染细菌时只有________注入细菌内。
3.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质是________。
4.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共同的思路:________。
5.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选择35S和32P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________标记而不用14C和3H同位素标记的原因:________。
6.对噬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的大致过程:先用含相应同位素的培养基培养________,再用得到的________培养________,就能得到含相应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
7.选用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材料研究遗传物质的优点:________。
8.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1)两条长链按________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________和________交替连接,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构成基本骨架,________排列在内侧。
(3)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_______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遵循____________原则。
9.8.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种生物DNA分子的差异。
两种生物的DNA分子杂交________,说明这两种生物亲缘关系越近。
10.DNA分子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稳定性等特点。
11.DNA分子复制的时期是________。
DNA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和________复制。
12.将一个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
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________。
新课标通用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热点7遗传的分子基础训练检测含解析
热点7 遗传的分子基础1.(2024·贵州贵阳适应性考试)在确定DNA是遗传物质的探讨过程中,艾弗里和赫尔希与蔡斯进行的试验有重要意义。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试验设计思路的共同点是将DNA与蛋白质分开B.他们都选用了结构非常简洁的生物——病毒绽开探讨C.两个试验都应用了细菌培育技术,为试验胜利供应了保障D.两个试验表明:亲代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给后代的答案 B解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试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关键是: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干脆地视察他们的作用,A正确;艾弗里选用的试验材料是肺炎双球菌,赫尔希与蔡斯选用的试验材料是噬菌体和大肠杆菌,B错误;两个试验中都有细菌的培育过程,都应用了细菌培育技术,C正确;两个试验都证明白DNA是遗传物质,即亲代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给后代的,D正确。
2.(2024·江苏盐城第三次模拟)下图是“以32P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试验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锥形瓶内的培育液中有含32P的物质,以便用32P标记噬菌体B.过程②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外壳与大肠杆菌分别C.若只有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干脆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试验中B对应部分有少量放射性,可能缘由是搅拌不充分答案 B解析本试验是以32P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因此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因此培育大肠杆菌的培育液中不含32P标记的物质,A错误;过程②为搅拌,目的是使噬菌体的外壳与大肠杆菌分别,B正确;若只有沉淀物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证明噬菌体的DNA侵入了大肠杆菌,但若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必需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试验进行相互比照,C错误;若试验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可能是培育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还未吸附、侵染至大肠杆菌细胞,或培育时间过长,造成部分大肠杆菌裂解,D错误。
必修期末考试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可修改版ppt]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 键连结起来,形成碱基对,且 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NA分子的结构特性
1)多样性
4 有40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有多少种? (基因)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就代表了遗传信息
烟草花叶病毒
侵染烟草 蛋白质
不得花叶病
该实验证明,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 传物质。
5、遗传物质的种类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绝大多数生物(细胞生物和DNA病毒)都是以 DNA作为遗传物质的。
RNA —是某些生物的遗传物质 有些病毒(如烟草花 叶病毒、HIV、SARS等), 它们不含DNA, 只含RNA。在这种情况下,RNA 就起着遗传物质的作用。
3) 稳定性
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②独特的双螺旋结构
③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固定不变,构成基本骨架
某双链DNA分子中共有含氮碱基1400个,其中
一条单链上(A+T):(C+G)=2:5,问该
DNA分子中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D数目是( )
A.200个
B.300个
C.400个
D.500个
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 基总数的42%。若其中一条链的胞嘧啶占该链碱基总 数的24%,胸腺嘧啶占30%,则另一条链上,胞嘧啶、 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C) A.21%、12% B.30%、24% C.34%、12% D.58%、30%
2 艾弗里确定转化因子的实验
S型活细菌
多糖 脂类 蛋白质 RNA DNA DNA水解物
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
R
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的分子基础专题复习
一.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⑴体内转化实验
①研究者:
②过程、结果
无毒R型活菌→→小鼠→→,说明
毒S型活菌→→小鼠→→,说明
毒S型活菌→→毒S型死菌→→小鼠→→,
无毒R活菌+加热杀死的S菌→→小鼠→→ (从体内分离出的活细菌有 )
结果证明:R型无毒细菌已转化为S型毒细菌,说明S型细菌内含使
③结论:
⑵体外转化实验
①研究者:
②过程、结果
所得活菌:
③结论:,蛋白质不是。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实验材料:T2噬菌体、大肠杆菌
②过程、结果
A 标记细菌
细菌+含35S的培养基→→含35S的细菌
细菌+含32P的培养基→→含32P的细菌
B 标记噬菌体
噬菌体+含35S的→→含35S的噬菌体
噬菌体+含32P的→→含32P的噬菌体
C 噬茵体侵染细菌
含35S的噬菌体+细菌→→宿主细胞内没35S,35S分布在宿主 ,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出现在;
含32P的噬菌体+细菌→→宿主细胞外几乎没32P,32P主要分布在宿主,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出现在。
D.过程表明,噬菌体的并未进入细菌内部,噬菌体的进入了细菌的内部
③结论:
④同位素标记的差异
特别提醒:
1.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其活性。
2.R型细菌转化成S型菌的原因是S型菌DNA进入R型细菌内,与R型菌DNA实现重组,表现出S型菌的性状,此变异属于。
3.培养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不能用直接培养,因为病毒专营生活,故应先培养,再用培养噬菌体。
4.因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故35S(标记蛋白质)和32P(标记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应将二者分别标记,即把实验分成两组。
5.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两次用到大肠杆菌,第一次是对噬菌体进行标记,第二次是将带标记元素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进行混合培养,观察同位素的去向。
【例题l】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扁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
A.不同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存在特异性
B.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
C.蛋白质比DNA具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
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
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
(2)两个实验遵循相同的实验设计原则——原则
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相互对照: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相互对照:
4.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遗传物质
⑴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⑵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⑶含DNA的生物:是遗传物质⑷RNA病毒中:是遗传物质
5.DNA是遗传物质的理论证据(遗传物质的必备条件)
⑴稳定性:分子结构相对稳定⑵连续性:能够自我复制,是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⑶能够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⑷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⑸能够储藏大量遗传信息
二.DNA的结构与复制
1. DNA的组成单位、分子结构和结构特点
2. DNA分子的复制
三.DNA的转录与翻译
㈠基因的结构及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1、DNA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RNA复制的比较
4、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相关计算
5、中心法则信息流动的种类
(1)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为:
①在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
②在细胞内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如胰岛细胞中胰岛素的合成)为
③含逆转录酶的RNA 病毒在寄主细胞内繁殖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
④DNA病毒(如噬菌体)在寄主细胞内繁殖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
⑤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繁殖过程中,遗传信
息的传递方向为
(2)中心法则中几个生理过程能准确进行的原因
①前者为后者的产生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
②严格的原则决定了后者是以前者提供的模板为依据形成的。
善于归纳:中心法则与基因表达的关系
网络构建
【例2】1983年科学家证实,引起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
下列正确表示HIV感染人体过程的“遗传信息流”示意图是
【例3】大肠杆菌可以直接利用葡萄糖,也可以通过合成β半乳糖苷酶将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加以利用。
将大肠杆菌培养在含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中,测定其细胞总数及细胞内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变化(如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0~50 min,细胞内无β半乳糖苷酶基因
B.50~100 min,细胞内无分解葡萄糖的酶
C.培养基中葡萄糖和乳糖同时存在时,β半乳糖
苷酶基因开始表达
D.培养基中葡萄糖缺乏时,β半乳糖苷酶基因开
始表达
【例4】下列有关造血干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
可能存在的是()
A.
吸收的葡萄糖: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B.合成的细胞膜蛋白:高尔基体→核糖体→细胞膜
C.转录的mRNA :细胞核→细胞质基质→高尔基体
D.合成的DNA聚合酶:核糖体→细胞质基质→细胞核
【例5】mRNA上的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与之相对应的DNA片段位于
A.编码区下游的非编码区中B.基因的最末端
C.基因编码区内D.基因编码区最末端的内含子中
【例6】用某人的唾液淀粉酶基因制成的DNA探针,用来进行检测下列物质,不能形成杂交双链的是
A.该人肌细胞中的DNA B.该人唾液腺细胞中的mRNA
C.该人肌细胞中的mRNA D.该人唾液腺细胞中的DNA
【例7】下图是化学合成的两种mRNA分子。
以它们为模板合成的两种多肽中存在的氨
基酸种类最多为
型两种不同的类型。
研究表明,
S型细菌的DNA在进入R型细
菌之前,会被酶①降解为具有黏性末端的片段,然后酶②使S型细菌DNA的双链打开,此后DNA的一条链被降解,DNA 的另一条链进入菌体内部。
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中,可以通过加入“某化学物质”,诱
导R型细菌进入感受态,以增大R型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利于S型细菌DNA片段通过体内同源重组被整合到R型细菌的基因组中,实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
(1)与S型细菌毒性有关的特殊结构是____________。
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这种可遗传变异来源于______________。
(2)上述材料中,酶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_,酶②是_______________。
(3)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
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右图
所示。
从免疫学角度解释: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线bc段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8】如下图所示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
据图回答:
(1)比较图一与图二,两过程所需要的条件除模板有所不同之外,________和________也不同。
(2)图一中与A链相比,C链特有的化学组成是。
(3)图三所示的是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被命名为__________。
图三中可在人体正常细胞内发生的过程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4)图四中Bt为控制晶体蛋白合成的基因,c过程对应于图三中__________过程(填序号)。
例7:(1)荚膜基因重组
(2)限制性内切酶解旋酶
(3)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所消灭有毒的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的免疫力降低
例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