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心时代的多元文化走向(儒家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 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 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④本:《说文》:“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 下。”树木之根为“本”。引申为根本,基始。 • ⑤本立而道生:此句当是古逸诗。《说苑·建本》: “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夫本不 正者末必倚,始不盛者终必衰。诗云:‘原隰既 平,泉流既清,本立而道生。’”
• 范张之交(节选)《后汉书·独行传》 •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 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 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 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 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 尔何相信之审耶?”对曰:“巨卿,信士,必不 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 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示例
• 徙南门之木《史记·商君列传》 • 以卫鞅为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既具,未布, 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 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 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
• 烽火戏诸侯《史记·周本纪》 • 幽王以褒姒为后,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 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 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犬戎攻 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 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
• ③易色:易有两解。一解作“如”,则“贤贤易色”与 “好德如好色”意思接近,《孔注》:“易色,言以好 色之心好贤则善也。”另一解释“易”为“改易”或 “轻略”之意。释作“改易”,则此句意为“改易好色 之心以好贤”,《皇疏》、《集注》都作此解;释作 “轻略”则此句意为“重德而不重色”。陈祖范、宋翔 凤等人认为,这一句与下面三句性质相同,下面三句分 别指父母之道、君臣之道以及朋友之道,则此句指夫妇 之道,意为娶妻应重德不重色。 • ④事:侍奉。下一句“事君”之“事”作“服事”解。 • ⑤致其身:《说文》:“致,送诣也。”有献出之意。 身,生命。
• 作为整部《论语》开篇的“学而时习”,传统注疏都关注 于“学”字,而且以“记诵或诵习传统经典”来界定其内 容。这一传统诠释路径遮蔽了“学而时习”的真意。其 实,“学”作为“觉或悟”、“习”作为“行”,从注目于 “行”本身的角度,“学而时习”的首要意蕴在于强调了 人自身源初行动与对此行动之主体性觉悟的统一:一方面 是不间断的行动中的觉悟,一方面是觉悟着的不间断的行 动之展开。这一源初状态及其后续展开,具有一种不可诘 问的源初肯定性,所以为深沉而内在的“悦”;后文朋友 相与之外在的乐、一般他者不知的无动于衷(不愠),就是 在一种递减的意义上昭示“学而时习”的这一奠基意义。 如此,它奠定着整个《论语》哲学或孔子哲学的基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7 子夏①曰:“贤贤②易色③,事④父 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⑤,与朋友交言而有 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注释】 • ①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字子夏,小孔子 四十四岁。旧说《毛诗序》为子夏所作。 • ②贤贤:前一“贤”作动词,尊重之意;后一 “贤”为名词,贤人。
• 毛诗·关雎序 •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 而正夫妇也。……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 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 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 • • • • • •
1.4 曾子①曰:“吾日三省②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③乎?传④不习乎?” 【注释】 ①曾子:孔子学生,名参,字子舆,比孔子小四十六岁, 为孔子晚年弟子。 ②三省:三,多次。省,音xǐng,省思。三省即多次、 反复省思之意,不过这里 所省之内容恰好为三项。 ③信:《说文》:“信,诚也。从人从言。”《释名·释 言语》:“信,申也。言以相申 束,使不相违也。”有多个本子“交”下有“言”字。
• 1.5 子曰:“道①千乘之国②,敬③事而信,节用 ④而爱人⑤,使民以时⑥。” • 【注释】 • ①道:治理。《马注》:“道,谓为之政教。”皇侃本 作“导”。 • ②千乘:乘,四马拉着的兵车。千乘之国即有千辆兵车 的国家。旧注对千乘之国 • 的具体大小纷争不已,但从《论语》其他篇章所述来看, 此时千乘之国已经不算大国了。 • ③敬:《说文》:“敬,肃也。”《释名·释言语》: “敬,警也,恒自警肃也。”
• 1.4 曾子①曰:“吾日三省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③乎?传④不习乎?” • ④传:有两种解释。一指师所传授于己者;一指己所传 授于他人者。《集注》:“传,谓受之于师。”取前一 义;《皇疏》:“凡有所传述,皆必先习,后乃可传, 岂可不经先习而妄传之乎?”郭翼雪《履斋笔记》云: “曾子三省,皆指施于人者言,传亦我传乎人。传而不 习,则是以未尝躬试之事而误后学,其害尤甚于不忠不 信也。”焦循《论语补疏》谓:“己所素习,用以传人, 方不妄传,致误学者,所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也。”都持后一种解释。
冯友兰:
• 儒与儒家两个概念,儒指以教书相礼等为职业的一种 人,儒家指先秦诸子中之一派。
• “需(儒)” 。金文“需”,上为雨,下为天。“需” 的字形义为人在雨下,会意。 • “需(儒)”的形义反映的是祭祀雷神的求雨仪式。
• 综言之,儒原为司徒之官,后演绎为巫师术士,成 为一种巫的职业,再后演化为一个重视礼的学派。
二、轴心时代的文化特征
• 1.文化传统的塑造。
• 各大文化传统都奠定了属于自己的基本思想原则。
• 2.终极关怀的觉醒。
• 理智、道德、宗教、文化突破、文化类型
• 3.影响延续至今。
• 古希腊、犹太、印度、中国等轴心文化都影响延 续至今,而巴比伦、埃及这些未曾经历轴心文化 突破者都逐渐死去,并成为文化的化石。
•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 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 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⑥仁:有的本子作“人”。《郑注》云:“孝为 百行之本,言人之为行,莫先于孝。” • 《译注》:“作‘人’不能与‘本立而道生’一 句相应,未必符合有子的原意。” • ⑦与:音yú,同“欤”,表推测语气。
•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 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⑥有朋:古本或作“友朋”。朋,《包注》:“同门曰 朋。”宋翔凤以为即指“弟子”。 • ⑦愠:怒。 • ⑧君子:《白虎通·通号》:“或称君子者,道德之称 也。”《礼记·哀公问》:“君 • 子也者,人之成名也。”《译注》:“《论语》中的 ‘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 • 者’,此处指有德者。”
三、先秦诸子
•儒 •道 •法 •墨
阴阳 兵 农
纵横家 杂家 小说家
四、先秦儒家
• 1.“儒”的本义 • 《辞源》释“儒” : “古代从巫、史、祝、卜 中分化出来的人,也称术士,后泛指学者。 • 《汉书》:“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 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 意于仁义之际。袓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 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 ——郭美华《论“学而时习”对孔子哲学的奠基意义》
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
• • • • •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 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 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注释】 ①有子:孔子弟子,姓有,名若,小孔子十三岁, 一说小三十三岁。《论语》中有若和曾参每被称 为“子”,说明有的篇章是由他们的弟子所记。 ②弟:同“悌”,善事兄长为悌。论 ③鲜(xiǎn):少。语
• 1.5 子曰:“道①千乘之国②,敬③事而信,节用 ④而爱人⑤,使民以时⑥。” • ④用:财用,开支。 • ⑤人:《皇疏》:“人是有识之目,‘爱人’则兼朝廷 也;民是瞑之称,‘使之’则唯指黔黎也。”刘逢禄 《论语述何篇》亦谓“人”与“民”对举,人指臣子, 民指百姓。 • ⑥使民以时:“使民”指征集百姓从事各种役作。“时” 特指农时,“以时”意为不违农时。《皇疏》:“以时, 谓出不过三日,而不妨夺民农务也。”

1.8 子曰:“君子不重 ①则不威②,学则不固③。主 忠信④;无友不如读己者⑤; 过则勿惮改。” • 【注释】 • ①重:庄重。 • ②威:威严,有威仪。《左 传·襄公三十一年》:“有威 而可畏谓之威。”
• ③固:此句有两解。一解“固” 作“坚固”解,则此句与前一句 联在一起,意为君子不庄重,则 既无威仪,且学习也不能坚固其 志。另一解释“固”义为“蔽”, 或“固陋”,则是将此章五句都 视为并列指五事,“学则不固” 意为“学习则能不蔽,不固陋”。 • ④主:亲近,或以之为主。 • ⑤无:通“毋”,不要。友,以 之为友。一解,“无”作“没有” 解,则“友”为名词。按后一解 语气与前后两句不合,似不切。
• 【思考与讨论】 • 《荀子·议兵》云:“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 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之谓大吉。凡百事之成 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结合荀子 的这段话,理解本章“敬事”的含义,并思考它 在今日有什么意义?
• 1.6 子曰:“弟子①入②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③,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④。” • 【注释】 • ①弟子:弟与子,对兄与父而言,泛指年小为弟、为子 之人。 • ②入:《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异宫”,则 “入”指由自己所居之室到父母之室,下一句“出”指 出居己宫。 • ③仁:仁人。 • ④文:《马注》:“文,古之遗文。”《郑注》:“文, 道艺也。”二说可并通,学文并非仅指学习文字、文献。
• 2.“儒家”之义
• 孔子被尊为“儒家”鼻祖,学说为“儒学”,皆 从孔子从事的职业而言,而非如其他学说之命名, 如墨子“墨家”,老子“道家”。 • 提倡“礼”和“仁” 。研究并传播中国文化精神, 其最高形式是“礼”,传授以“礼”为首的六艺。 阐扬“仁”,通过“仁” 实现“礼”的秩序。 • 在职业精神方面强调“礼”,这一意义上的“儒 学”和产生于原始社会的雷神崇拜祭祀活动的 “儒”的本义脉相承。
五、先秦儒家思想的关键词
• 1.复礼 • 2.归仁 • 3.正名 • 4.修身
《论语》导读
•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 是我路上的光。
• ——《旧约·诗》119:105
第一节 《学而》第一
• • • • • •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①子:男子之通称,《论语》中言“子曰”者皆指孔子。 《邢疏》:“书传直言‘子 曰’者,皆指孔子。以其圣德著闻,师范来世,不须言 其氏,人尽知之故也。” ②学:篆文“斆”的省文。《说文》:“斆,觉悟也。” 《白虎通·辟雍》:“学之为言 苏 州 觉也,以觉悟所未知也。” 绣
一、何谓轴心时代
• “轴心时代”或“轴心期”(Axial Period)概念是德国 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1949 年)一书中明确提出的一个跨文化研究的概念,用以指 称公元前500年前后即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间同时 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精神文化突破现象。 雅斯贝尔斯说:“对我们来说,轴心期成了一个尺度。 在它的帮助下,我们衡量各种民族对整个人类历史的意 义”。轴心时代作为一个“唯一性的事件”,在人类历 史共同的总进程中清清楚楚地占有它“唯一性”的位置, 而且,它还具有“交流人性”和“延续人性”的现实性 和必要性。有学者称,它是一个创造了“元典”的时代; 是一个在它之前都“趋进”它,在它之后都“回味”它 的时代;“一个民族的中心价值大体是在这一阶段定型 的,而这些价值对该民族此后的发展则起着范畴的作 用”。

•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 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③时:《说文》:“时,四时也。”指春、夏、秋、冬 四时,也引申指一日之早晚。王肃云:“时习,学者以 时诵习之。” • ④习:《说文》:“习,鸟数飞也。”本义是雏鸟在教 导下练习飞翔,引申为实习、演习。 • 然“习”更重要的是践行,是亲力亲为,是在觉悟中不 间断地行动。 • ⑤说:“悦”的本字,喜悦。王肃:“讲习以时,学无 废业,所以为悦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