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基于《韩非子》的分析
一、韩非子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治国要崇尚法治
韩非子的这一思想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鲜明提出治国要崇尚“法治”
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子鲜明地提出治国要崇尚法律,以法治国。
他的这一思想主要包
含以下几点内容:(1)最高明的治国原则在于依靠法术而不依靠个人:“治法之至明者,任
数不任人”。
(《制分》P763)[1]可见,韩非子强调治国要崇尚“法治”而反对“人治”;(2)治国要崇尚法度而不依靠贤人:“上法而不上贤”(《忠孝》P741)[2];(3)要把法治作为统
治民众的根本:“治民无常,以法为本”(P759《心度》)[3];(4)君主就应该依靠严守法治
原则来建立功业:“人主者,守法责成以立功者也”(P516外储说右下)[4];(5)要以法律作为处理政事的唯一准则:“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也;法者,事最适者也。
言无二贵,
法无二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P612问辩)[5];(6)按法令办事,是君主治理国
家的原则:“据法直言,循绳墨,诛杀奸人,所以为上治也”(P649诡使)[6]
2.详细分析治国要崇尚“法治”的原因
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子还详细分析了治国要崇尚“法治”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点:
(1)对于治国而言,法治对多数人有效,而德治只对少数人有效:“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
不务德而务法”(《显学》P735)(2)法律是统治天下百姓的根本:“法者,王之本也”(P758)(3)依法办事能使国家强大,反之会使它衰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P41《有度》)“治强生于法,若孪生于阿”(P504外储说右下)(4)实行“法治”能有效
地管理大臣:“彼明法,则忠臣劝;罚必,则邪臣止”(P175《饰邪》)
(二)、“法治”之立法
1.原则:
(1)遵循自然顺天道
韩非子提出,立法要遵循自然的法则:“不逆天道”、“因自然”(P313《大体》)这就是说,立法要顺应天道,遵循自然的法则。
“因道全法,君子乐而止大奸”(P314《大体》)这就是说,立法遵循自然的法则就能除暴安良。
(1)因时制宜应时势
韩非子认为,立法也要因时制宜:“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P698《五蠹》)这就是说,治
国要研究当代的实际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P700《五蠹》)这就是说,政事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措施必须适应变化了的政事。
“古今易俗,新故
异备”。
(P704《五蠹》)这就是说,古今的社会情况不同,因此新旧时代的政治措施也不一
样。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P759《心度》)这就是说,法律能随着时代而变
化,国家就会治理好;治国措施能适应社会情况,就会有功效。
(2)权衡利弊讲实效
韩非子强调,立法也要权衡利弊讲实效:“法有立而有难,权其难而事成,则立之;事成而
有害,权其害而功多,则为之”。
(P673《八说》)这就是说,法制的设立若有困难,估计它
虽有困难但事情能办成,那么就设立它;事情的成功弱爆含有害的一面,估计它虽有害处但
功绩很大,那么就去做。
“变与不变,圣人不听,正治而已。
然则古之无变,常之毋易,在
[1] P763
[2] P741
[3] P759
[4] P516
[5]
[6]
常古之可与不可”。
(P169《南面》)这就是说,是否对古法常规加以改变,在于它们是否可
行,在于运用它们能否治理好国家。
“圣王之为法,其赏足以劝善,其威足以胜暴,其备足
以必完法”。
(P295《守道》)这就是说,圣明的君主制定法律,要使足以鼓励人们做好事,
威刑足以制服暴乱,措施足以保证法制完善。
也就是说,立法要讲实际的功效。
(1)符合人情合民心
韩非子主张,立法还应符合人情合民心:“不伤情性”。
(P313《大体》)这就是说,立法要
不伤害人的本性。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P681《八经》)这就是说,要治理好天下,必
须依据人情。
“察士然后能知之,不可以为令,夫民不尽察。
贤者然后能行之,不可以为法,
夫民不尽贤”(P670《八说》)。
这就是说,不能以明察之士才能知晓的事物和贤能的人才能
做到的事情作为制定法律和法令的依据,因为民众不一定都是能够明察和知晓的。
也就是说,要符合民众的本性。
“明主之道忠法,其法忠心”(P293《安危》)。
这就是说,圣明君主的
治国原则是适合于法,这个法又适合民心。
“明主立可为之赏,设可避之罚。
”(P303《用人》)这就是说,英明君主设立臣民通过女里可以得到的奖赏,设立民众可以避免的刑罚。
“明主之表易见,故约立;其教易知,故言用;其法易为,故令行”。
(P303《用人》)这就是说,英明的君主制定法律要让民众容易看见、理解和做到。
“利所禁,禁所利,虽神不行;誉所
罪,毁所赏,虽尧不治”(P449外储说左下)这就是说,制定法律要顺应民众趋利避害的本
性。
要保护对百姓有利的,禁止对百姓不利的,并且赏罚要公正。
2.要求:
(1)专属于君:“赏罚者,利器也,君操之以制臣,臣得之以拥主;国之利器,不可以示
人”(P359《内除说下六微》)这就是说,赏罚是锐利的武器,国君掌握它用来控制臣下,
臣下获得它用来蒙蔽君主;国家锐利的武器,不可以显示给人看。
也就是说,赏罚要专属于
君主,而赏罚主要是由法律规定的,也就是说立法要专属于君主。
威不贰错,制不共门(P49《有度》)这就是说,威势不能君臣同时树立,权力不能君臣共同拥有。
也就是说,立法要
专属于君主。
“赏罚共则禁令不行”(P499外储说右下)这就是说,君主和臣下共同掌握赏
罚大权,法令就不能推行。
也就是说,赏罚大权以及作为其基础的立法还是要专属于君主,
才能保证法令的推行。
(2)公开透明:法莫如显(P587《难三》。
这就是说,法律越公开越好。
(3)简明而详尽:简令谨诛P65《杨权》)。
这就是说,法令要简明,惩罚要谨慎;“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P298守道)这就是说,法令要明确清晰,这样才能有效地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明主之法必详尽事”(P677《八说》)。
这就是说,英明君主制定的法律一定要详尽规定所要裁决的事情。
(4)统一而稳定:“法莫如一而固”。
(P707)这就是说,法律不妨统一而固定。
“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P202《解老》)这就是说,懂得治国之道的君主推崇安静,不重视经
常变动法律。
也就是说,要保持立法的相对稳定性。
二、法治之执法
1.讲究正义,赏罚分明
韩非子强调在执法过程中,要讲究正义,赏罚分明:“是以赏罚扰乱,邦道差误,刑赏之不
白也”(P764)这就说,赏罚不明会使治国之道发生错误。
“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
(P620)这就是说,守法的就赏,违法的就罚。
“古之善用人这,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
(P301)这就是说,古代善于任用官吏的君主,一定是赏罚分明的。
“刑过不避大夫,赏善
不遗匹夫”(P50)这就是说,惩罚罪过不避开大臣,奖赏好事不漏掉普通百姓。
“治乱之理,宜务分刑赏之急”。
(P761)这就是说,决定国家是治还是乱的道理,应该把致力于区分刑、
赏的界限作为最迫切的任务。
“用赏过者失民,用刑过者民不畏”(P178饰邪)这就是说,
使用奖赏错误就会失去群众,使用刑罚太滥民众就不再害怕。
也就是,赏罚要分明、恰当。
“当魏之方明《立辟》,从宪令之时,有功者必赏,有罪者必诛,强匡天下,威形四邻;及
法慢,妄予,而国日削矣”。
(P180饰邪)也就说,赏罚分明能使一个国家明赏以劝之,严
刑以威之。
赏刑明,则民尽死;民尽死,则兵强主尊。
(P184饰邪)由此可见,赏罚分明,
能够赢得民心,富国强兵,成就霸业。
“赏罚随是非”。
(P288《安危》)这就是说,赏罚要根据是非而定。
“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
(P536难一)这就是说,善于运用赏罚的君主,能使百官不敢超越自己的职权而侵犯他人的职守,也能使群臣不敢违背君臣的礼节。
也就是说,赏罚分明能够使君主很好地驾驭大臣。
“赏罚不信于所见,而求所不
见之外,不可得也”。
(P586难三)这就是说,对于君主亲自察见的事,赏罚一定要兑现。
1.讲究严厉,违法必究,轻罪重罚
不必得也,则虽辜磔,窃金不止;知必死,则有天下不为也(P333《内储说上七术》)这就是说,因为不一定被抓住,即使被抓住后会被砍头分尸,所以偷采黄金的行为也不停止;知
道一定会死,就算是据有天下也不愿意接受。
可见,只有严厉执法,违法必究才能有效制止
犯罪行为。
“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P755)这就是说,执行刑罚,对轻罪用重刑,这样轻罪就不敢犯,重罪更不敢犯,这就叫做用刑罚去掉刑罚。
“以其所重禁其所轻,以其所难止其所易,故君子与小人俱正”(P296守道)这就是说,用重刑禁止轻罪,佣人们所难以违犯的法令制止人们容易犯的罪行,所以君子、小人都安分守己。
1.讲究平等,法不阿贵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P50)这就是说,法令不偏袒权贵,绳墨不迁就曲木。
也就是说,执
法要讲究平等。
1.讲究独立,权不压法
“且法术之士与当涂之臣,不相容也”(P751)这就是说,主张法治的大臣和掌握实权的大
臣是水火不相容的。
由此从侧面可以看出,最好保持执法的独立性,避免行政权力的干预。
5.讲究实效,注重参验
“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P132《奸劫弑臣》)”这就是说,在执法时,要注重
实效
6.讲究预防,防微杜渐
故治民者,禁奸于未萌。
禁先其本者治。
圣人之治民也,先治者强。
(P757心度)
故曰: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
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圣人蚤而从事焉。
(P229喻老)善持势者,蚤绝奸之萌(P467外储说右上)
7.讲究信用,落实法令
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P428外储说左上)
庆赏信而刑罚必,故君举功于臣而奸不用于上(P533难一)
夫令必行,禁必止,人主之公义也(《P184》)
8,讲究效率,及时执行
行法曲断,以五里断者王,以九里断者强,宿治者弱。
(P754饬令)这就是说,
三、“法治”之普法
1.要加强法律教育和宣传
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P714五蠹)
2.要加强民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
(P627说疑)这就是说,
三、“法治”之“法术势”三位一体
1.法术势的含义和内容:
法——宪令著于官府,刑法必于民心。
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
法者,编著之图集,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这也。
(P587)
术——因人而授官,循名而责实。
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
(《定法》)
(势——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
势者,胜众之资也。
(P681)势重者,人主之渊也;臣者,势重之鱼也。
鱼失于渊而不可复得也,人主失其势重于臣而不可复收也(P359)得势位,则不推进而名成(P309)权势不可以借人(P358)偏借其权势,则上下易位矣,此
言人臣之不可借权势也。
(P163《备内》)得势位,则不推进而名成(P309功名)
2.法术势的运用原则和要求
法莫如显、术不欲见。
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
P587),势不可以借人
3.法术势的内在统一关系:
人主者不操术,则威势轻而臣擅名(P519外储说右下)
二、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当代启示
(一)要极爱抢法律宣传,,事发两次深入民心
当前我国公民的总体法律素质还有待提高,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还有待增强。
因此,加强法律宣传传,使法律深入人心是很有必要的。
(二)压迫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韩非子强调在法律执行时要法不阿贵,也就是
(三)要把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和队首发行为的奖赏结合起来,赏罚分明
韩非子强调要赏罚结合,赏罚分明并且要落实赏罚。
这对于当今的法治社会加上能和
(四)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要维护中啊哟的权威
(五)要保持司法的独立性
韩非子说,法术只是与挡土之间是水火不同的关系。
对翟现实,在当今社会,行政权力干预司法活动的也是时有发生的。
因此,我们仍然有必要为维护司法独立而努力。
(六)要处理好法律的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
韩非子一方面说,法律还是要统一而稳定的好,另一方面又说立法要因时制宜,法律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这两各方面看似对立其实也是内在同一的。
我们在有必要在保持法律同意外呢定型的同时,根据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要来适当地加以修改和完善。
(七)要适当家中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加大违法成本来有效地制止违法行为
韩非子强调在执法过程中,要违法必究,轻罪重罚。
这一点对于当今社会治理很有借鉴意义。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国新恒中有很多影响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比如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偷税漏税问题,环境污染问题。
很多不法分子之所以敢无视法律,为了牟取私利而治公用利益和社
会公德于不顾,就是在于法律的处罚太轻,使他们的违法成本太低。
因此,法律制裁达不到对其违法犯罪行为的制止和警示作用。
为了有效地制止这些违法犯罪行为,必须加大惩罚的力度,提高他,恩吗的违法成本,使他们不敢慑于严酷的法律制裁而不敢买违法犯罪。
(七)要加强官员违法犯罪行为的预防,防微杜渐
韩非子用“社鼠”“恶狗”等比喻君主身边的权臣。
他们欺上瞒下,运用国家权力牟取私利,
为非嘴鸥带,蒙蔽君主的眼睛,同时也压榨下级和民众。
结合当今社会来说,他们就相当于
发福风暴中就出来的打老虎。
现在反复试老虎常营一起打。
但是,韩非子给我们的启示是,
要放啊喂毒箭,我们应该返还与未然,在苍蝇还在萌芽状态时就将其消灭。
不然,等到章程打老虎就难打了。
(八)维护和增强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要提高公信力,关键在于落实党和政府的一些列方针政策。
小信则基于带薪。
撒花姑娘发布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