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南民族大学专硕真题解析----334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南民族大学2016年新闻传播专硕真题334

一、问答题

1、媒介对广告的限制表现在哪些方面

【考题分析】该题目出自参考书《广告经验与管理》第二版第三篇媒介的广告经营与管理。

【参考答案】媒介对广告的限制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不同性质媒介对广告做出不同的限制。西方媒介一般分成商业媒介与公共媒介,商业类媒介对广告没有过多的限制,而公共媒介对商业广告完全禁止。

2)媒介对商业广告时间长度的限制。欧洲各国对商业广告时间长度有所限制,曾经规定每天广告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每小时电视节目中广告时间不超过12分钟,插播广告的最短间隔时间为45分钟。

3)媒介对儿童广告的限制。西方各国对儿童广告均有限制,美国1974年在《儿童电视报告与政策声明》中规定:儿童广告电视节目每小时广告时间最多为9分30秒。希腊严格禁止在7:00-22:00期间做有关玩具的电视广告。加拿大针对儿童的广告只有出现在周一到周六的上午。

4)媒介对植入式广告的限制。欧盟各国采取的管制程度并不相同。芬兰与爱尔兰禁止植入广告,在英国,除产品是免费出现在节目中。禁止所有支付对价的植入广告。荷兰主张只有植入式广告出现的时间短暂,即属合法。

5)媒介对广告内容的限制。世界各国对广告均有限制,最基本的底线是不得发布虚假的广告,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除此之外,我国广告法还规定:“广告内容应当有利于人民的身心健康”,“不得有损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身心健康”。

由此可见,媒介对广告即有依赖,也有限制。媒介通过立法强化自身责任,并对广告内容、广告数量和广告品质进行了必要的规范。

【真题链接】网络广告主要有哪些形式。

2、广播电视体育节目的主要类别

【考题分析】该题目出自参考书《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第十二章广播电视体育节目。这两年334的问答题在三本参考书均会出一道题,题目不难,但是要拿到满分,还需对课本掌握透彻。

【参考答案】

广播电视体育节目包括通过广播电视媒介来报道、传播的各种体育运动及其相关内容,从五花八门的晋级体育内容无所不包。从节目内别上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大类:

1)体育新闻。和其他各类题材的动态新闻报道一样,体育新闻指的是广播电视新闻当中有关体育运动的各种新闻报道。体育新闻报道可以是综合新闻的内容之一,穿插在其他题材的新闻报道之中。

2)体育专题类节目。这一类节目涉及的节目形态和内容都相对比较广泛,既可以是有关体育事件的深度报道,某个与体育相关话题的纪录片,也可以是体育评论类的谈话节目,或者有关某个体育运动类别的内容,甚至精彩体育运动比赛瞬间的集锦。不少体育专题类节目都采用杂志型的板块结构,主持串联的形式,以大容量和一定的深度容纳动态体育新闻无法容纳的内容。

3)体育赛事转播。广播电视的体育赛事转变可以是体育比赛的现场直播,也可以安排录像重播。随着体育产业进程,广播电视的赛事转播不仅在数量上大量增强,运动种类也不断扩展。

4)其他体育运动相关节目。这是很广泛的一类,大体包括体育运动讲座类教学类节目。

5)体育竞技类娱乐节目。这类节目在节目模式上属于娱乐节目,是那些重在挑战运动素养和体能的游戏节目和真人秀。

【真题链接】世界广告电视的体制

3、调查性报道写作技巧

【考题分析】该题目出自参考书《新闻采访写作》第七章调查性报道技术和解释性报道技术。小标题和黑体字是复习时必须要掌握的,该题属于比较明显的小标题的题目。

【参考答案】调查性报道是致力于查明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却由于各种复杂原因而被掩盖起来的深层事实真相的报道。采写调查报道需要注意的方法是:

(1)不断质疑,不断地求证

(2)不要忽略任何线索和细节

(3)借鉴侦探和律师的工作方法

(4)在法律范围内形事

(5)勇气、毅力、百折不饶的精神

(6)高度的警惕和防范

(7)用冷静客观的文笔披露不被人们所知的内幕

【真题链接】怎样判断新闻的价值

二、简答题

1、近几年连续有网络大V被抓,请评述这一现象

【考题分析】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一直都是各大院校考查的重点,然而考查的方向却是各有不同,中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专硕对这一块也是考查的重点。所考查的新闻事件都是广受关注的,即网络大v被抓。在解答时需要了解,大v代表的是哪一类人?为什么网络大V 被抓会如此受到关注?大众是什么观点?你怎么看...

这一类评论题即考查了你对新闻实事的了解程度又考查了你的理论应用程度,在复习期间需要对微博热点新闻事件进行关注。并且就国家媒体(如人民日报、新华网)对新闻事件评论的观点有所了解。

【答题思路】网络的发展,让那些在某些领域有成就的人(即网络大V们)和大众在同一个网络平台之上,这个平台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言论。但是如果是为了个人利益制造舆论事件,突破法律底线,那么必然会受到同样的舆论斥责。

解答该题,首先需要列举这几年由于行为败坏或者故意制造虚假舆情事件的案例。这些案例的发布者都来自网络大V。其次,运用传播理论说明制造的事件带来的影响以及受众对网络大v的态度,给出你的看法。最后从大方向给出希望。(仅供参考)【参考答案】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随着网络的发展,不出门便能知天下事。但另一方面任何消息都可能是被“加工”过的二次产品。近几年来,一些网络大v专门通过互联网策划制造网络事件,蓄意制造传播谣言及低俗媚俗信息,恶意侵害他人名誉,严重扰乱网络秩序并非法牟取暴利。

有的网络大V们为了沽名钓誉,不惜牺牲他人名誉,制造所谓的网络舆情事件,吸引公众的眼球,积攒个人的名气,裹挟公众的认知,误导公众的判断,进而为自己攫取个人经济利益铺平道路;有的网络大V们为了攫取个人经济利益,打着为公众维权的旗号,把网络话语权当做谋钱的工具,背地里却假公济私,吃完一方再吃另一方,而完全丧失了作为一名合法网民、一名合法公民的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一些网络大V们似乎也比较热衷于这样的双面人生,可惜在这个普遍呼吁网络净化的时代,普遍呼吁人人遵守法律法规的时代,即便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也是不容许双方大V们为了个人名和利而进一步营造“小时代”来存在的。

网络大V们之所以倍受关注,缘于他们有广博的知识,宽阔的视野,丰富的人脉,在某个领域里成功的经历,一些网民对这些大V们比较信任,或者从某种程度上有着从众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