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两首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外国诗两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外国诗两首》课文原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外国诗两首》知识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作者简介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
他用诗歌来抨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
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曾两次被流放,也曾身陷囹圄,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
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恰达耶夫》,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等。
二、故事背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三、问题归纳1.如何理解标题中的“假如”二字?作者把真实的压迫和束缚说成“假如”,表现了他不屈的精神、顽强的意志。
诗人以饱满乐观的情绪在劝告自己,更是在鼓舞斗争中的其他人。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给了你怎样的叮嘱?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需要镇静,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忧郁将会过去。
3.你认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句中的“你”指的是哪些人?“你”指生活中所有不顺利,碰到挫折、困难、身处逆境的人。
《外国诗两首》
主题
《祖国》:通过对极有特点的俄 罗斯自然风景和充满生活乐趣的 农家生活场景及风俗的描写,表 达了作者对俄罗斯独特的奇异的 爱,批判了那种麻痹人民的虚伪 的爱国主义宣传。
黑人谈河流
兰斯顿· 休斯
作者简介
兰斯顿· 休斯(1902—1967)著名 的黑人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和政 论家。是“哈莱姆(纽约黑人聚居 区)的黑人桂冠诗人”,是美国黑 人文学最优秀的代表。他的作品主 要是诗,也有小说和评论。他写作 的题材大多是黑人的生活和种族问 题,为黑人文学开辟了现实主义道 路。有诗集《新的歌》《让美国重 新成为美国》,长篇小说《辛普尔 这样主张》等。
黑人谈河流
我了解河流: 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 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我的灵魂已变得象河流般深邃。 晨曦中我在幼发拉底河沐浴。 在刚果河畔我盖了一间茅舍, 河水潺潺催我入眠。 我瞰望尼罗河,在河畔建造了金字塔。 当林肯去新奥尔良时, 我听到密西西比河的歌声, 我瞧见它那浑浊的胸膛 在夕阳下闪耀金光。 我了解河流: 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密西西比河
听歌声(解放)
特色
⑴这首诗的艺术构思是跳跃的,但又有着严密的 思想逻辑。我们如果仔细分析诗歌表象,似乎可以 判断出这样一种思维逻辑:我认识河流——它亘古 如斯,比人类久远——我在河流的哺育下发展、繁 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见证——因此我认识河流—— 生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灵魂和河流 一样深沉。 ⑵这首诗在语言结构上,长句、短句互相交错; 四个排比句,上半句结构相似,下半句发生变化, 均不相同。这样的变化既有诗行结构整齐均衡的一 面,又不失之呆滞化一;既有诗行形式上的跳跃, 又不失节奏上的韵律之声
宿:sù (宿舍)
《外国诗两首》
《外国诗两首》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时常会迷失在物质的海洋之中,忘记了人文精神的力量。
而外国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常常能够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引领我们走出困境,重新审视生活。
今天,我将为大家分享两首经典的外国诗歌,让我们一同感受其中的情感和力量。
***第一首诗:《停车场的风光》***
停车场里的夜晚,
车灯从我面前掠过,
我走在路边,
有没有人听到我走过的声音?
站在宇宙的边缘,
我仰望无数星辰,
它们在高高的天穹下闪烁,
在这无垠的黑暗中颤抖。
这是一个寂静的夜晚,
我独自在这停车场徘徊,
思绪漂泊在空中飘荡,
犹如梦中的迷离与不安。
***第二首诗:《海边的风景》***
当我走近海边,
那一刻我几乎听见了大海的呼唤,
风轻轻拂过我的脸庞,
海浪拍打着礁石,发出悦耳的声音。
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海面上,
一片金黄色的光芒闪耀着,
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
仿佛与宇宙相连,心旷神怡。
站在海边,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脉搏,
这片海洋是如此广阔而美丽,
我俯身捡起一块贝壳,
仿佛能听到它诉说着大海的故事。
通过这两首外国诗歌的分享,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更能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安宁和思索。
愿我们能够时刻珍惜身边的美好,用心感受生活的点滴,让诗歌的力量永远伴随着我们前行。
九年级《外国诗两首黑人谈河流祖国》
如何欣赏和创作现代诗歌
挖掘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体会诗人的独特思考和感悟。 创作现代诗歌的建议
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
如何欣赏和创作现代诗歌
01
注重语言和意象的锤炼,追求表 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02
勇于尝试不同的创作手法和风格 ,展现个性和创新精神。
06
思考与练习
回答问题并小组讨论
节奏明快
诗歌节奏明快有力,与诗人的 情感表达相得益彰,使读者在 朗读中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 。
创新性语言运用
语言简练
意象独特
诗人运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 和思想,体现了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诗人通过独特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富有 想象力和表现力的艺术世界,使读者 在欣赏中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
新颖词汇
诗歌中出现一些新颖、独特的词汇和 表达方式,展示了诗人的创新精神和 对语言的探索。
九年级《外国诗两首黑人谈河 流祖国》
目
CONTENCT
录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主题思想探讨 • 艺术特色分析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思考与练习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外国诗歌发展历程
01
02
03
04
古希腊罗马时期
外国诗歌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 期,以荷马史诗为代表,表现 了古代人们对神话、英雄和自 然的崇敬。
风格比较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风格也各具特色。如兰斯顿·休斯的诗歌语言简练、节奏明快,而 裴多菲的诗歌则气势磅礴、激情澎湃。通过比较阅读,可以领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艺 术魅力。
如何欣赏和创作现代诗歌
欣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意 象,感受诗歌的韵律 和节奏美感。
课文《外国诗两首》优质教案(通用
课文《外国诗两首》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中的《外国诗两首》,分别是雪莱的《西风颂》和海涅的《罗莱德之歌》。
《西风颂》通过对西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革命的渴望;而《罗莱德之歌》则以激昂的旋律,展现了诗人对民族独立、尊严的追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西风颂》和《罗莱德之歌》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2. 领悟诗人对自由、革命、民族尊严等主题的表达。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象征、隐喻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风的音乐,引导学生思考风的特点及其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2. 新课导入:介绍雪莱和海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3. 课文精读:(1)让学生朗读《西风颂》,分析诗中的象征、隐喻手法,如“西风”象征革命、自由等。
(2)讲解《罗莱德之歌》的背景,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如对民族尊严的维护。
4. 例题讲解:分析两首诗的韵律、节奏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段具有象征意义的诗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西风颂》中的象征手法,并举例说明。
(2)简述《罗莱德之歌》的主题思想。
2. 答案:(1)象征手法:如“西风”象征革命、自由;“种子”象征希望等。
(2)主题思想:《罗莱德之歌》表达了诗人对民族独立、尊严的追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课后阅读雪莱和海涅的其他作品,了解他们的诗歌风格。
(2)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课后拓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进一步提升文学素养。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外国诗两首》译文翻译
《外国诗两首》译文翻译
1.《蝈蝈与蛐蛐》
原文:在荒凉的山岗上,在深邃的沟谷边,
在荆棘丛生的灌木林中,或在林荫小道的白桦树间,
那里,鲜为人知的角落里,
蝈蝈唱出了清脆悦耳的旋律。
译文:在荒凉的山岗上,深深的峡谷边,
在荆棘丛生的灌木林深处,或者在林荫小道的白桦树间,那里,鲜为人知的角落里,
蝈蝈演奏出了清脆悠扬的旋律。
1.《夜》
原文:在大地的某个僻静处,远离人群的喧哗,
置身在森林的广袤中,沐浴着月光的清辉,
一个人置身于花丛里,如痴如醉地欢叫个不停。
它沉醉在最美的夜色里,抑制不住春情的冲动。
译文:在大地某个僻静处,远离人群的喧嚣,
置身于森林的广阔中,沐浴着月光的清辉,
一个人置身于花丛中,如痴如醉地欢唱个不停。
它沉醉在最美的夜色里,抑制不住春情的萌动。
课文 《外国诗》教案(优秀7篇)
课文《外国诗》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的7篇课文《外国诗》教案是由作者精心整理的外国诗两首教案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外国诗两首》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会说出修辞手法让诗产生美感的作用。
2、说出两首诗内容,思想感情方面的不同。
3、领悟大自然的多面及其生生不息的美好。
学习重难点:比较两首外国诗异同。
教学过程:自主预习情景导入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
即使是较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
今天,让我们走进外国诗两首中,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二、预习导学:1、读准下列字的音:,昏晕树篱栖息静谧遐想喧响2、《蝈蝈与蛐蛐》的作者是国诗人。
3、《夜》的作者是国诗人。
学习研讨朗读课文《蝈蝈与蛐蛐》,思考:(1)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2)“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呜叫”。
理解盛夏的蛔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3)作者借虫鸣来表达什么意思?(4)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精读品析朗读课文《夜》,思考:1、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2、结合课后练习二训练:1)用自己的话,描绘所写的夜景2)这首诗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合作探究《蝈蝈与蛐蛐》与《夜》比较(1)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2)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特点?拓展延伸(一)1、《蝈蝈与蛐蛐》一诗的主旨句是。
2、《夜》一诗表达了。
(二)比较《夜》与郭沫若的《静夜》,完成下列问题:静夜郭沫若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的,美丽的。
《夜》中的景物有……等,都是实写,从中传达出诗人对的热爱和他的心境。
《外国诗两首》(优秀6篇)-最新
《外国诗两首》(优秀6篇)《外国诗两首》篇一祖国课文简析莱蒙托夫的《祖国》,从独特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抒发了对祖国的“爱情”。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对祖国执著的“爱情”。
在对“爱情”的阐释里,诗人没有选择什么惊心动魄的事件或是不同寻常的场面,只描写了自己在祖国土地上看到的最平常的景色,最普通的农家生活。
平平淡淡才是真,在平淡描述的背后,是诗人对祖国俄罗斯的真挚感情。
诗中原野的景色,是最代表俄罗斯的山川之美的景色,知道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诗人会对诗中的草原、森林、河流、乡间小路的灯光,甚至暮色中的两棵白桦树涌起情思。
创意说明比照诗歌阅读教学法:作为自读课文,其与精读课文相比,教师重点分析的内容可以少些,重要的是拓展学生对此单元学习内容的认识,打开学诗、读诗的思路。
因而,此篇课文的重点放在比较读诗上,包括两首诗情感的对比;包括描述同一主题诗歌的比较,包括译诗不同风格的比较。
以此来增加对诗歌多样表现手法的认识。
教学预设一、师生共读,分析诗情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诗作的感情基调,并校正读音,标识停顿。
2、说说这首诗的大意以及表现的主题。
3、学生自由读诗,整体感悟诗歌,画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要求提出一个你认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寻找诗歌的张力)设想:(1)我爱祖国,但为什么用的是奇异的爱情?(2)为什么诗人没有选择什么惊心动魄的事件或是不同寻常的场面,只描写了自己在祖国土地上看到的最平常的景色,最普通的农家生活。
二、对比学习,体会诗情1、与不同的译文进行对比。
通过修饰语的比较,把握诗歌的感情。
祖国我爱祖国,是一种奇异的爱!连我的理智也无法把它战胜。
无论是那用鲜血换来的光荣,无论是那满怀虔信后的宁静,无论是那远古的珍贵传说,都唤不起我心中欢快的憧憬。
但是我爱(自己也不知为什么):她那冷漠不语的茫茫草原,她那迎风摇曳的无边森林,她那宛如大海的春潮漫江……我爱驾马车沿乡间小道飞奔,用迟疑不决的目光把夜幕刺穿,见路旁凄凉村落中明灭的灯火,不禁要为宿夜的地方频频嗟叹;我爱那谷茬焚烧后的袅袅轻烟,我爱那草原上过夜的车队成串,我爱那两棵泛着银光的白桦在苍黄田野间的小丘上呈现。
课文《外国诗两首》教案(通用
课文《外国诗两首》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外国诗两首》,分别是《飞鸟集》和《十四行诗》。
这两首诗均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具体章节为第二章《诗歌欣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两首诗的作者背景、创作风格及诗歌主题。
2. 培养学生对外国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诗歌审美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并感悟两首诗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分析两首诗的艺术特色,进行诗歌鉴赏。
教学重点:掌握两首诗的作者背景、创作风格及诗歌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首诗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想象和兴趣。
2. 作者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泰戈尔和莎士比亚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3. 诗歌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歌解析:(1)分析《飞鸟集》的意象、主题及艺术特色。
(2)分析《十四行诗》的意象、主题及艺术特色。
5.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从作者背景、创作风格、诗歌主题等方面,对比分析两首诗的异同。
6.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两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7. 例题讲解:讲解诗歌鉴赏题目,指导学生解题思路。
8.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诗歌鉴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作者背景泰戈尔:印度诗人,象征主义代表作家。
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巨匠,戏剧、诗歌创作家。
2. 诗歌主题《飞鸟集》:自然、人生、哲理《十四行诗》:爱情、友谊、人生3. 艺术特色《飞鸟集》:象征手法、哲理内涵《十四行诗》:韵律美、意象丰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飞鸟集》和《十四行诗》的意象,并谈谈你的理解。
(2)从创作风格角度,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2. 答案:(1)意象分析:《飞鸟集》:飞鸟、天空、大地、河流等自然意象。
《十四行诗》:玫瑰、夏日、歌声、时光等寓意意象。
课文 《外国诗两首》教案
《外国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外国诗歌;(2)了解两首诗歌的背景知识,包括诗人、时代、国别等;(3)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意象、节奏和韵律等方面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学会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外国诗歌的魅力,拓宽文化视野;(2)培养对诗歌的热爱,提升文学素养;(3)学会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创作,增进跨文化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外国诗歌;(2)了解两首诗歌的背景知识;(3)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意象、节奏和韵律等方面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生僻词汇和难点句子的理解和翻译;(2)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把握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两首诗歌的文本内容,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如诗歌的译文、解析、音频、视频等;(3)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题目。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诗歌,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2)查阅诗歌相关资料,增加对诗歌的理解;(3)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的重点和心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两首诗歌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形式和特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学生通过注释和字典,解决诗歌中的生僻词汇和难点句子;(3)学生初步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象,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3)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 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意象、节奏和韵律等方面的特点;(2)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3)学生进行诗歌鉴赏练习,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4课外国诗两首
《外国诗两首》课文原文祖国[俄]莱蒙托夫我爱祖国,但却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诚的宁静,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的神圣的传言,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但是我爱……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它那草原上凄清冷漠的沉静,它那随风晃动的无尽的森林,它那大海似地汹涌的河水的奔腾,我爱乘着车奔上那村落间的小路,用缓慢的目光透过那苍茫的夜色,惦念着自己夜间住宿之处,迎接着道路旁点点微微颤动的灯火。
我爱那野火冒起的轻烟,草原上过夜的大队车马,苍黄的田野中小山头上,那一对闪着微光的白桦。
我怀着人所不知的快乐,望着堆满谷物的打谷场,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草房,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而在有露水的节日夜晚,在那醉酒的农人笑谈中,观看那伴着口哨的舞蹈,我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
(1841)黑人谈河流我熟悉河流:我熟悉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
比奔腾在人类血管里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我的灵魂已变得似河流般深沈。
我沐浴在幼发拉底河中,在晨光微明的时分。
我把小屋盖在刚果河畔,潺潺的水声诱我进入梦乡。
我观赏尼罗河,在河边建立金字塔。
我听见密西西比河的歌唱,当埃布尔.林肯顺流直下新奥尔良,我看见它浑浊的胸膛在夕照中闪着金光。
我熟悉河流:古老、苍茫的河流。
我的灵魂已变得似河流般深沈。
《外国诗两首》学案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3.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4.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学习重点 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学习难点: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关于写作背景:《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
1839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霍米亚柯夫发表一首《祖国》,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在于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来炫耀他们的文治武功,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把祖国美好的大地和勤劳的人民视为祖国概念的真正内涵,表现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与共的强烈愿望。
外国诗两首读后感
外国诗两首读后感
读后感,《以外国诗两首》。
在《以外国诗两首》这本书中,作者选取了两首外国诗歌,一
首是法国诗人维克多·雨果的《夜》和一首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弗
罗斯特的《停车处》。
这两首诗歌都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
魅力,让我在阅读后深受触动。
首先,维克多·雨果的《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中描
述了夜晚的宁静和神秘,以及夜晚给人们带来的思考和感悟。
诗中
的“夜”,不仅仅是一种时间的流逝,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在夜晚,人们往往会感到孤独和思索,而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淋漓尽
致的展现。
读完这首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夜晚的美丽和神秘,以
及人们在夜晚所体会到的情感。
其次,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停车处》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歌以停车处为背景,描述了一个人在停车处停下来,思
考人生和命运的意义。
诗中的“停车处”,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在停车处,人们往往会停下脚步,思考自己
的人生和命运,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读完这首
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停车处给人们带来的思考和感悟,以及人们在停车处所体会到的情感。
通过阅读《以外国诗两首》,我对外国诗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这本书不仅让我品味到了外国诗歌的艺术魅力,更让我在心灵上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
我相信,在以后的阅读中,我会继续深入地品味外国诗歌,感受其中的情感和内涵。
这本书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我会将它珍藏在心中,不断回味和品味。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语文第20课 外国诗两首 知识总结及习题(含答案)
第20课外国诗两首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的诵读,交流合作,理解诗的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难点1.《未选择的路》中诗人重点写那条未选择的路的原因。
2.诗歌的象征手法。
知识点01 作者与背景【作者】普希金(1799-1837),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
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高尔基)。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该篇塑造了俄罗斯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成为普希金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他曾当过新英格兰的鞋匠、教师和农场主,从农村生活中吸取题材,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代表作品有诗集《波士顿以北》,还有《林间空地》《雪夜林边小驻》等。
【创作背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1825年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
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这首诗是普希金在流放期间为邻居家的小女孩写的,题在她的纪念册上。
知识精讲《未选择的路》首次发表在1915年8月的《大西洋月刊》上。
第二年作者又把它作为首篇编入诗歌集《山间低地》。
诗的内容与诗人的经历有关。
弗罗斯特读高中时就开始写诗,17岁发表了处女作。
以后一直坚持写诗,但很少能发表,20年中仅在小刊物上发表了6篇。
他抱着当诗人的梦想打算去英国发展。
那么是继续留在家乡(新英格兰),还是去英国;是当一名农场主,还是当诗人,他面临着两种选择。
【微点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假想生活中遭遇的挫折为题,从劝慰的角度,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
七年级下册外国诗两首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哲理诗是表现诗⼈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
这种诗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七年级下册外国诗两⾸原⽂ 假如⽣活欺骗了你 普希⾦ 假如⽣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急! 忧郁的⽇⼦⾥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将会来临。
⼼⼉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切都是瞬息, ⼀切都将会过去; ⽽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2.七年级下册外国诗两⾸原⽂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的树林⾥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 我在那路⼝久久伫⽴, 我向着⼀条路极⽬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条路, 它荒草萋萋,⼗分幽寂, 显得更诱⼈,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路上, 很少留下旅⼈的⾜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条路等改⽇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树林⾥分出两条路 ⽽我选择了⼈迹更少的⼀条, 从此决定了我⼀⽣的道路。
3.七年级下册外国诗两⾸知识点 【整体结构】 1.《假如⽣活欺骗了你》 第⼀部分:写如果⾝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性等待,快乐的⽇⼦⼀定到来。
第⼆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2.《未选择的路》 第⼀节:写诗⼈站在林间交叉路⼝,久久踌躇,做出决定。
第⼆节:诗⼈选择了其中⼀条少有⼈⾛的路。
第三节:诗⼈踏上了⾃⼰选择的⼩路,开始了艰难的跋涉。
第四节:诗⼈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
【⽂章主旨】 1.《假如⽣活欺骗了你》:这⾸诗以劝慰的⼝吻告诉⼈们:在⽣活中难免遇到挫折,⾯对挫折的时候,不要沉湎于悲伤和痛苦中,要积极乐观地⾯对,要对未来充满信⼼。
全诗表现了诗⼈积极、乐观、豁达的⼈⽣态度。
2.《未选择的路》:本诗借⾃然界的路来写⼈⽣之路,告诫⼈们⼈⽣的道路虽有千万条,但我们只能选择其中的⼀条,如果选择了就不能回头,因此必须慎重,不能随波逐流。
《外国诗两首》
《外国诗两首》一、原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二、衍生注释:“欺骗”在这里不是指真正意义上的欺骗行为,而是指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挫折或者不如意的事情,让人感觉好像被生活蒙骗了,没有得到期望中的美好。
“镇静”就是要保持冷静、沉着,不被坏情绪左右。
“瞬息”表示很短暂的时间,强调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不会一直持续。
三、赏析:主题: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它告诫人们不要被暂时的困境打倒,要相信困难终会过去,未来充满希望。
情感: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传递出乐观、坚强的情绪,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
诗中先安慰读者在面对生活的“欺骗”时不要悲伤、心急,接着用坚定的语气表达对未来的信心。
表现手法: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用简洁明快的语言直接倾诉内心的想法。
像“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这样的句子简单直接,却很有力量。
诗人以清醒的头脑和平静的口吻告诉人们要正视生活中的不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四、作者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
普希金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小说家,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
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深远。
他生活在一个沙皇专制统治的社会,但他始终向往自由,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他的作品大多充满了对人民的同情,对自由民主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信念。
五、运用片段:例子一:在学校的操场上,小敏这次跑步比赛没有得到好名次,她十分沮丧。
她的好朋友小慧走过去对她说:“小敏呀,你可不能这么灰心哦。
就像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里说的那样,‘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一次小小的失败算什么呢,以后还有很多机会呀。
”例子二:刚刚工作不久的小李被老板批评了,心情极度低落。
形容渐渐衰老的状态《外国诗两首》
形容渐渐衰老的状态《外国诗两首》
一、《当你老了》——(爱尔兰)叶芝
当你老了,头发花白,睡意沉沉,
倦坐在炉边,取下这本书来,
慢慢读着,追梦当年的眼神
那柔美的神采与深幽的晕影。
多少人爱过你青春的片影,
爱过你的美貌,以虚伪或是真情,
惟独一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哀戚的脸上岁月的留痕。
在炉栅边,你弯下了腰,
低语着,带着浅浅的伤感,
爱情是怎样逝去,又怎样步上群山
怎样在繁星之间藏住了脸。
《当你老了》是叶芝1893年创作的一首诗歌,是献给女友毛特·冈妮热烈而真挚的爱情诗篇。
整首诗歌语言简洁,情感真挚,表
达了诗人对女友忠贞不渝的爱恋。
纵使岁月流逝,容颜衰老,爱你的依然是当初的那颗心。
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俄国)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国诗两首》(莱蒙托夫《祖国》;休斯《黑人谈河流》)课文原文及赏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外国诗两首》(莱蒙托夫《祖国》;休斯《黑人谈河流》)课文原文及赏析课文原文:祖国(俄)莱蒙托夫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还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神圣的传言,还是那沉思中的无限的眷恋,——我对你一往情深,更加炽热,更加深沉。
我并不懊悔诞生在这个世界,纵使这世界欺凌我,压迫我,噬碎我的心,噬碎我的脑,我也爱这个欺凌我、压迫我的世界。
虔诚地祈求上苍:让我纵情地生活,热爱我所爱,永不懊悔,哪怕是在痛苦、烦恼的时候,也发自内心地倾吐真言。
黑人谈河流(美)休斯我了解河流: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我沐浴在河流的奔流之中。
夕阳倒映在河流之上,如我的父亲一般温暖而深沉。
我在河流的涌动中感受到了生命的韵律。
河流带走了我的忧愁,带来了我的希望。
河流是我心灵的母亲,哺育我成长。
我了解河流: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它们流淌在我心中,如歌曲一般激昂而动人。
它们是黑人的灵魂,是我们的历史和传统。
我在河流的歌唱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属。
我了解河流:古老的黝黑的河流。
它们是我生命的源泉,是我精神的寄托。
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会想起那流淌的河流,那是我永恒的家园。
赏析:这两首诗都是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莱蒙托夫的《祖国》用深情的语言描绘了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无论祖国给他带来什么痛苦和烦恼,他仍然坚定地爱着祖国。
休斯的《黑人谈河流》则以河流为象征,表达了黑人对历史和传统的珍视和传承,同时也展现了生命的韵律和精神的寄托。
两首诗都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抒情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真挚情感和深刻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诗两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外国诗两首的写作背景;背诵这两首诗。
2、过程与方法:理解两首诗以说理而见长的特点。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在困境中执著追求理想的信念,并思索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以说理见长的特点。
了解诗歌的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文中的生字词,背诵第一首诗。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课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你是一味埋怨命运不公,还是勇敢地与命运抗争?让我们看看俄国诗人普希金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板书课题、作者:《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二、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19世纪俄国伟大的诗人,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
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等。
三、背景介绍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
当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但是诗人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在这种处境下,诗人并没有丧失斗志和希望,他依然热爱生活,执著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他在邻居女儿的纪念册上题下了这首诗。
四、整体感知
(1)应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诗歌(或用录音机播送课前录制的配乐朗诵带),有音像效果营造诗美的气氛,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
(2)播放轻音乐,让学生自己试着和乐而诵,进一步激发情趣。
(3)指名某同学在全班朗读后,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作初步的报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问: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问: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明确:这是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而身处逆境。
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这是他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专制扼杀正义,沙皇镇压革命,所以说,人生经历着苦难,生活遭遇着不幸。
这是生活对热爱她的人的一种“欺骗”。
问: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明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是一种面对噩运时的崇高境界。
这也是这首诗能够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所在。
教师:刚才我们初步感知了诗歌的内容和感情,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理解,再次来读这首诗,希望大家能在诵读中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问: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成为亲切的怀恋”?
明确: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作者强调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坚信这一切一定会过去的,当这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之后,再回过来思念这一困境中勇敢地面对现实,执著地追求理想的过程时,将会为自己的坚定、顽强、不屈不挠而深感欣慰,那将会倍感亲切。
另一方面,作者要表达的对人生的看法是,人生应当是丰富多彩的,人的经历应当是丰富多样的,这是由生活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所以,每一种经历都是一种财富,正如七色虹那样,少了哪一种都会是一种残缺,尤其是在逆境中的磨砺,更是一种宝贵而亲切的精神财富,更能锻炼生活的勇士,更能铸造精彩的人生。
这也是人生的真谛,它与中国古诗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同学们再次诵读这首诗,加深体会,同时争取当堂会背。
五、学习《未选择的路》
(1)应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诗歌(或用录音机播送课前录制的配乐朗诵带),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
(2)播放轻音乐,让学生自己试着和乐而诵,进一步激发情趣。
(3)带着问题全班朗读后,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作初步的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说到路,人们自然会很容易地联想到生活之路。
这首诗就是写人生之路的。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
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
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
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哲理思辨;……
人们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于是,人生的选择,也就是“路”的选择了。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一条未走的路》有着深刻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的。
问:怎样理解诗中所说的“路”?这里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诗中所说的“路”,表面上指的是自然界的道路,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这是一种象征手法。
我们学过的诗文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问: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这首诗是写人生之路的。
人生之路很多,人的一生只能选择一条。
当踏上这条道路以后,可能会发现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于是就对未选择的路产生向往,也是对美好人生的向往,这便是诗人表达的意思。
他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很重要,人生的选择又很无奈。
既要敢于选择,又要慎重对待,切莫“一着不慎,一生皆输”。
问: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与《未选择的路》有什么不同?
明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积极乐观;《未选择的路》则表现出些许的忧郁。
六、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学习这两首诗,我们或许对于人生会有更多的认识与思考。
怎样选择自
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困境,的确是个决定命运的重大问题。
尤其在我们初涉世事的年纪,这两首诗教给我们的道理,会使我们受益无穷。
所以说,读诗,使人增长智慧,使人陶冶情操。
希望同学们多读好诗,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更理智,更坚强,更乐观;使自己的人生更丰富,更圆满,更精彩!
七、布置作业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