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秋九年级上册语文精编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初中语文】2019秋季学期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优质可打印

) ;唐宗宋祖,稍逊 .(
) 风.骚.
( 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
),数.(
)。一代天.骄.( )风.流.人.物. (
),成吉思汗, ),还看今朝。
2
3、四读课文,整体感知。①词的上阕主要写_____
, 上阕可分为__层,内容依次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1、根据课文填空 ( 1)《沁园春 雪》的作者是___。柳亚子曾说这首词“虽苏、辛未能抗” 指宋代词人___和___。
,其中“苏” “辛”分别
( 2) “稍逊风骚”中的“风”本指______, “骚”本指_______。两者合称历来泛指_ ______。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弯弓射大雕”在文中指的是______。两处
示例: (男领) 北 国 / 风 光,
(豪迈,高而慢)
(齐) 千 里 / 冰 封——, (拉长)
万 里 / 雪 飘。↗
(高昂)
(女 )
望——长 城 / 内 外,
惟 余 / 莽 莽。 2. 当堂背诵课文。 【拓展延伸】 (独立完成,先小组内交流讨论,再班上交流)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也可以对毛泽东同志说: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那么,你 认为,在当今时代,哪些人称得上是 “风流人物 ”?试举例说说(可以是个人,亦可以是群体) 。
_;下阕主要写_________ , 可分为__层, 内容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阙中总写的北国雪景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其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
【部编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部编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目录第一单元导学案1《沁园春·雪》2《我爱这土地》3《乡愁》4《你是人间四月天》5《我看》x第二单元导学案6《敬业与乐业》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8《论教养》9《精神的三间小屋》第三单元导学案10《岳阳楼记》11《醉翁亭记》12《湖心亭看雪》13《诗词三首》第四单元导学案14《故乡》15《我的叔叔于勒》16《孤独之旅》第五单元导学案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8《怀疑与学问》19《谈创造性思维》20《创造宣言》第六单元导学案21《智取生辰纲》22《范进中举》23《三顾茅庐》24《刘姥姥进大观园》部编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含答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沁园春•雪》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一、学习目标1.感受词中精炼的语言及丰富的表现力;2.理解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3.体会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诗人的伟大抱负及壮志豪情。
二、知识链接1.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2.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
)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部编(统编)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21+陈涉世家》导学案(含答案)3【精品】

《21 陈涉世家》第三课时一、巩固导入检查背诵第2段。
二、研习课文研习第三段1、全班朗读第三段。
注意字音、句读。
读毕,酌情讲评。
2、感知内容:(1)、本段开头描述了哪三个场面?请用四字短语概括,这些行为反映了陈胜、吴广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这句话的思想含义是什么?3、运用一连串数词“百”“千”“万”,形象地展现了起义后的大好形势。
4、提问: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三:合作探究1、陈胜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作者对这一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试说明理由。
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本文在刻画人物方面有哪些写作特色?三、扩展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思考题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
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有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1、给下面文字划分节奏。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2、解释加点词语。
略知其.意梁以此奇.籍3、翻译句子。
毋妄言,族矣。
4、选文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5、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悲剧英雄。
南宋词人李清照曾作诗怀念他,请写出其中的名句。
五、小结第三课时答案二、1、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机智勇敢和反抗斗争精神。
这三个场面,体现了陈胜、吴广把起义运动计划得十分周密,很有谋略。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 背诵全词,积累重点字词。
2. 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3. 学习词中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二)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 写作背景。
(三)预习检测。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妖娆(ráo)风骚(sāo)稍逊(xùn)今朝(zhāo)2. 解释下列词语。
妖娆:娇艳美好。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四)文本研读。
1.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从空间(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和动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动态描写,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静态描写)等方面描写。
顺序是由远及近,由上而下。
2. 下阕中“惜”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惜”字有多种含义。
一方面肯定这些英雄人物在历史上的功绩,他们都曾是威震一方的英雄;另一方面委婉地批评他们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
同时,通过“惜”字引出真正的英雄——今朝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体现出诗人超越历史英雄人物的自信。
3.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坚信革命必将胜利,无产阶级必定能主宰世界。
(五)写法探究。
1. 词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请找出例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 例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把群山比作银蛇在舞动,高原比作白象在奔跑,赋予山和原以生命活力,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群山与高原在大雪覆盖下的雄伟壮观的景象。
- 对偶句如“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句式整齐,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写出了北国雪景的广袤无垠和冰天雪地的景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含答案) 第三单元导学案

28 《醉翁亭记》导学案班别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文体知识、重点词语和句子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重点】1、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翻译。
1、读准下列划线字的读音环滁()林壑()琅琊()()潺潺()辄醉()林霏()暝()晦明()伛偻( )()山肴()野蔌()颓然()阴翳()觥筹()()2、文学知识填空欧阳修,字永叔,号,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朝代)著名家,谥号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理论,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著名的“”之一。
3、本文结构和写景顺序第一段:写顺序:。
第二段:写顺序:。
第三段:写顺序:。
第四段:写。
4、主旨探究本文也写于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而被贬滁州。
但他还是励精图治使“政通人和”。
本文通过对的描写和对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的热爱和的情怀,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愁怀的复杂感情。
5、写出相关的成语(1)本意是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
现在多比喻本义不在此或别有用心。
(多含贬义)。
()(2)本意是本意是水落下去了,石头就露了出来。
现在比喻事情的真相大白。
()(3)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
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4)本意是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现在多形容人相聚饮酒的热闹情景。
()6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环( )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导学案(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九上第23课《三顾茅庐》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复述故事情节。
2、分角色朗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抓住描写张飞的关键词语,感悟张飞的性格特点,学习侧面描写衬托人物特点的方法。
3、体会刘备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学会尊重他人、以诚待人、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品质。
学习重难点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如雷贯.耳( ) 顿开茅塞.( ) 鹤氅.()沔.水()箪.食壶浆()吴会.()半晌.()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拜谒.(hè)倾颓.(tuí)鄙.贱(bǐ)B.纶.巾(guān) 存恤.(xù) 侥.幸(yáo)C.末胄.(wèi) 殆.尽(dài) 昼寝.(qǐn)D.愧赧.(nǎn) 疏懒.(lǎn) 捆缚.(fù)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顿开茅塞鼎足荒芜避席B.经事奇才豪杰造逆谬举C.如雷贯耳拜揭犹然施礼D.思贤如渴玄德衣襟属咐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文学家,山西太原人。
B.罗贯中的主要作品有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C.罗贯中是施耐庵的老师。
D.《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通俗演义》。
5、解释下面词语如雷贯耳:经世奇才:箪食壶浆:顿开茅塞:6、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人名)的长篇小说《》,山西太原人,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朝代)著名、戏曲家,是中国的鼻祖。
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二、自主学习1、刘备三顾茅庐的目的是什么?答:.2、根据你对文中人物的理解,你觉得刘备、诸葛亮、张飞各是什么样的人?明确:。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编教语级册导学册1 《沁园春·雪》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词,把握本词的感情基调。
2.品读意象,领略词的意境美。
3.感受作者的伟大胸襟,树立远大理想抱负。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词,把握本词的感情基调。
学习难点:品读意象,领略词的意境美。
【新知预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沁园春()莽莽()分()外妖娆()数()风流人物折()腰成吉思汗()稍逊()风骚()还看今朝()2.了解作者。
毛泽东,字(),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课堂探究】1. 请给本词标注停顿与重音,并尝试有感情诵读。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编教语级册导学册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作者望见了怎样的雪景?用一个词概括,并说出理由。
3.在词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请找出关键词品读。
4.毛泽东笔下的雪世界又让我们看到他一个怎样的人呢?【拓展延伸】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你学了这首词后,有什么感悟?编教语级册导学册【学习评价】自评☆☆☆师评☆☆☆参考答案:【新知预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沁园春qìn 莽莽mǎn g mǎn g分fèn外妖娆ráo 数shǔ风流人物折zhé腰成吉思汗hán 稍逊xùn 风骚sāo 还看今朝zh āo2.字润之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课堂探究】1.停顿与重音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Word版含答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版含答案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诗中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2.理解本诗运用反复手法在创意境及抒情上的作用3.理解诗人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真挚情感,培养良好审美情趣【学习难点】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学习方法】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知识链接】作者简介: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舒婷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
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初读诗歌】1. 初读诗歌,读准加点字音﹙A级﹚干瘪(biě)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āng) 隧洞(suì)绯红(f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2.词语解释﹙A级﹚疲惫:非常疲乏簇新:极新(多指服装)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绯红:鲜红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一、整体感知,思考以下问题:﹙B级﹚1.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答: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
2.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答: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
部编九年级上册19《谈创造性思维》导学案导学案导学案附答案

19《谈创造性思维》导学案【学习目标】1.筛选信息,初步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
2.掌握议论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论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4.理解创造性思维在生活中的意义,增强拥有创造力的自信心,主动地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习重点】理解创造性思维在生活中的意义,增强拥有创造力的自信心,主动地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习难点】掌握议论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生活是一个多棱镜,总是以它变幻莫测的每一面,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不必介意别人的观点不同,不必担心自己的思维偏差。
坚信你自己的眼睛,用敏锐的视角去注视这个世界,执著于你的感悟,用善于感悟的心灵去体味这多彩的人生,你一定能获得丰富的答案。
二、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
根深蒂.固(dì) 孜.孜不倦(zī) 锲.而不舍(qiè)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行之有效:实行起来很有效果,多指已经实施过的方法或措施。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孜孜,勤勉、不懈怠。
持之以恒:拿出恒心来加以坚持,即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恒,恒心。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喻,明白。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下去,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锲,刻。
舍,放弃,停止。
3.作者链接。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
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
“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交流点拨】本文主要论述了“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论点的提出有什么特点?【交流点拨】论点: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部编版2019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19《谈创造性思维》 导学案

谈创造性思维教学目的1.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理解“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内涵。
2.学习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相结合论证方法。
3.培养学生自觉的创新的意识。
重点难点1. 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
2.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知识梳理1、走进作者1、重点字根深蒂固(dì)孜孜不倦()汲取(jí)锲而不舍(qiè)渊博(yun )恭喜(gng)依赖(lài)持之以恒(héng)2、多音字创(chung)创伤称(chèn)对称(chuàng)创造(chng)名称蒂(dì)根深蒂固 di 喻(yù)不言而喻汲(jí)汲取谛(dì)真谛谛听渝(yú)忠贞不渝吸()吸取缔(dì)取缔缔结汲取: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
推敲:字斟句酌、反复推敲。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恒,恒心。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锲,雕刻。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有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喻,明白。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孜孜,勤勉的样子。
5、词语辨析“吸取”“汲取”辨析“吸取”有二层意思,即把液体或气体等吸进;吸收采取: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从好书中吸取知识。
“汲取”吸取经验、养,主要用于书面语。
二、整体感知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
2.本文论述哪两个问题?(1)创新思维的要素有哪些?(2)怎样的人才能有创新思维?3.理清文章思路,同时思考,作者是用什么论证方法论证的?1——3举例论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提出了“我们不能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的论点。
4——8论证创造性思维的要素及所引发的创造力9——12论证怎样拥有创造力13总结第二课时一、分析课文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长期以,我们已经习惯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
【部编版】2019年秋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Word版含答案)第三单元导学案12《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师生共用导学案学习时间: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实词,通过诵读,感悟文章的简约之美。
2、深入了解本文写景的特点——白描手法,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3、体悟作者旷达的志趣和故国之思。
【学习重点】1、感受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意境之美。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学习难点】体悟作者旷达的志趣和故国之思。
【知识链接】1、白描。
白描原是一个绘画术语,指在绘画中只用线条勾勒,不著颜色的画法。
在写作上,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的文字朴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作者简介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天孙,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明亡以后(明太祖朱元璋曾定都于金陵),消极避居浙江剡(shàn )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他继公安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特别提示:张岱乃异乡之客;亡国之人。
【预习导学】 1、给画线字注音:更定()拏()毳衣()雾凇沆砀()()()一芥()更有此人()喃喃()长堤()2、解释句中画线词:(1)人鸟声俱绝()(2)是日()(3)更定()(4)余拏一小舟()(5)拥毳衣炉火()(6)上下一白()(7)雾凇沆砀()(8)焉得更有此人()(9)强饮三大白()()10莫说相公痴()(1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3、解释多义词:(1)白:上下一白()三大白()(2)余:余住西湖()上下十余里()(3)大:大喜()三大白()(4)是:是日更定()是金陵人()(5)绝:人鸟声俱绝()绝巘多生怪柏()(6)更:时日更定()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更有痴似相公者()4、用原文回答问题:(1)文中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在文中画出)(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在文中画出)5、结合文意写诗句:(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部编版】2019年秋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Word版含答案)第五单元导学案20《创造宣言》

《创造宣言》学案课前积累一、作文写作素材1、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
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2、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
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
3、如果说友谊是一颗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说友谊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太阳。
多少笑声都是友谊唤起的,多少眼泪都是友谊揩干的。
友谊的港湾温情脉脉,友谊的清风灌满征帆。
友谊不是感情的投资,它不需要股息和分红。
(友谊可以换其他词语)4、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
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就是那扇动的翅膀。
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
5、毅力,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的凝聚,一点点地累积,才有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壮丽;毅力,是春蚕吐丝一缕一缕的环绕,一丝丝地坚持,才有破茧而出重见光明的辉煌;毅力,是远航的船的帆,有了帆,船才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二、上节精要复习肖像描写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这对孪生小姑娘顶多八九岁,长得十分相似:都是双眼皮,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闪着天真烂漫的光彩;微微上翘的鼻子秀气而适中;都是苹果形圆脸。
所不同的是:妹妹的嘴唇薄,一笑腮边俩酒窝,说话声音甜甜的,有点娇;姐姐的嘴唇略厚,脸上带点倔强气,说话清脆而响亮。
她们穿着同样的粉红色连衣裙。
部编人教版2019年秋新版九年级(上)语文教案合集(94页,word版,附板书)

第一单元教案1.沁园春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读懂诗歌内容,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感受诗人胸襟气度,理解关键词语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来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通过理解诗人作为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培养学生立下远大抱负,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
重点:理解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感情,体会最后三句的含义难点:上阕写景是为下阕评古论今,抒发情怀作铺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播放《我爱你,塞北的雪》,再播放音频《沁园春•雪》,由北方柔美深情的雪,过渡到北方豪迈的雪,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
板书课题:沁园春•雪二、题解与背景:毛泽东(1893 —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
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就是他的代表作。
背景介绍《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介绍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部编版】2019年秋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Word版含答案)第四单元导学案14《故乡》

故乡【学习目标】1、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2、理解对比及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感悟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
4、景物描写的作用。
5、小说主题的理解。
【学习重点】1、理解对比及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感悟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
3、小说主题的理解。
【学习难点】1、理解对比及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小说主题的理解。
【自主预习案】1、作者:鲁迅家家家,著有散文集。
2、学音:3、阴晦脚踝潮汛鄙夷五行缺土寒噤嗤笑瑟索惘然恣睢3、释义萧索家景如许恣睢鄙夷隔膜【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自古以来,“思故乡,赞故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同学们能不能随口就涌出几个写“故乡”的诗词名句来?(学生发言)故乡,让离家的游子多了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故乡,在游子的记忆里沉淀出了无限的美丽与思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互动1:你认为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为什么?互动2:小说行文的线索,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名是什么?明确:线索主要人物故事情节互动3:故事情节一(1-5段)“我”渐近故乡看到什么景象?心情如何?为什么要写?互动4:“我”记忆中的故乡怎样?作者描写了怎样一幅图画?这幅图画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二)细读课文,感悟形象互动1: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写闰土时采用什么表现手法?刻画闰土时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明确:、从描写可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位少年。
从描写看出中年闰土是一位互动2:闰土为什么会由“小英雄”变成“木偶人”呢?闰土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互动3:写杨二嫂也采用了手法,也采用、、、等描写方法。
以前杨二嫂,现在杨二嫂,写杨二嫂是为闰土作,同时说明。
(三)评读课文,理解主题互动1:这篇小说实际上写了两个故乡:一是记忆中的故乡,一是现实目睹的故乡。
记忆中的故乡,色彩鲜明,是一幅“神奇的图画”,现实的故乡又是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最后一段又再现了记忆中的故乡的美丽画面,这又说明了什么?互动2: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中的作用?互动3:你是如何理解小说的主题的?三、延展拓伸:如何把人物写细小说中人物起着表现中心的作用,那本文是如何把人物写细的。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全册教学案(最新教师版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全册导学案(教师版带答案)目录:第一单元:1.沁园春•雪/毛泽东2.我爱这土地/艾青3.乡愁/余光中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林徽因5.我看/穆旦第二单元:6.敬业与乐业/梁启超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8.论教养/利哈乔夫9.精神的三间小屋/毕淑敏第三单元:10.岳阳楼记/范仲淹11.醉翁亭记/欧阳修12.湖心亭看雪/张岱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李白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第四单元:14.故乡/鲁迅15.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16.孤独之旅/曹文轩第五单元: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18.怀疑与学问/顾颉刚19.谈创造性思维/罗迦•费•因格20.创造宣言/陶行知第六单元:21.智取生辰纲/施耐庵22.范进中举/吴敬梓23.三顾茅庐/罗贯中24.刘姥姥进大观园/曹雪芹第一单元一、《沁园春·雪》导学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雪是一种能够令人产生多种情绪的精灵…… 当窗外那像柳絮、像芦花般的雪花,正在纷纷扬扬地从天而降的时候,当郊野大地被雪花装饰得像铺上白色的地毯一样的时候,望望它们,会有许许多多的感觉……….当一代伟人毛泽东看到北国茫茫的冰雪时,他的感受怎样,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诗歌的基本特点。
2.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革命领袖所具有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3.品味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体会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艺术特色。
4.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鲁迅认为北国的雪“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奋飞,那一代领袖心中北国的雪又是何种景象呢?这一节课,就先让我们一同去领略北国雪的风姿,同时也体会诗人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师范读课文,学生找出诗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部编版】2019年秋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Word版含答案)第二单元导学案6《敬业与乐业》

5、敬业与乐业一、预习提示:1、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广东新会人。
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计148卷,10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
2、演讲常识。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同时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
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②思维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3、议论文常识。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有引论、、三部分。
4、自读课文,给加点的字注音。
旁骛.( ) 亵.()渎.()强聒.()不舍佝.()偻.()承蜩.( ) 哭丧.()着脸层累.()5、解释词语或根据提示写出词语,疏通文意。
(1)、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对很融洽。
()(2)、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3)、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句或一段。
()(4)、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5)、道理极容易明白。
()(6)、做事专心致志,一点儿也不分心。
()(7)、强聒不舍:。
(8)、言不及义:。
(9)、亵渎:。
二、合作探究。
学生自读课文后思考,合作学习,分析探究。
6、议论文一般分为三大部分:引论----本论----结论第一部分是第()段,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二部分是()段,论证中心论点;第三部分是第()段,归结全文。
本文紧扣中心“”展开论述。
开始援引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论述之必要,再转入论述主体,分别从和两方面逐一论述,最后收束全文,得出结论。
全文脉胳清晰,极富有层次感。
7、本文的论点是在文章的第部分提出来的。
8、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这几个问题。
9、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论证和论证。
10、作者按照→→的思路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运用了论证方法。
部编(统编)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22+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含答案)【精品】

22、《唐雎不辱使命》一、课前自学1、注意读准下列字音:唐雎.jū怫.fú然免冠.ɡuān 徒跣.iǎn 逆.nì色挠.náo 以头抢.地qiānɡ庸.yōnɡ夫休祲.jìn 缟.ɡǎo素傀.ɡuī2、知识积累(1)了解作家、作品《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共有33篇。
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
记事上起前453,下迄前209年,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2)相关背景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歼灭了各诸侯国。
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
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徙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出了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二、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训练学生朗读、翻译、复述能力。
2、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热情。
三、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古往今,在国家和民族在遭受外敌入侵、面临危机的时候总是有许多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保家卫国,他们位卑未敢忘忧国。
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国家的热爱。
小国之臣唐雎,面对强秦的寻衅威胁,奉命危难之间,同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针锋相对的斗争,最终折服秦王,不辱使命,保全了国家的领土。
这需要何等的气魄胆识和智慧!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
二、整体感知(一)教师范读。
学生勾画出人物对白。
(二)学生读二遍文章,结合注释,翻译全文,注意文中重点文言词语,标出有疑问的地方。
(三)完成下列题目。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二单元导学案(教师版带答案)Word文档9.28上传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二单元导学案6、敬业与乐业说明:自己整理印刷使用的材料,可以直接下载后直接打印使用,不需要重新排版,也可以重新编辑排版使用。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
3.掌握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方法:“举例子”和“讲道理”4.演讲和口语特色的体会。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人生基于事业才有价值,事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人们对于事业的态度。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唐代文学家韩愈如是说。
近代学者梁启超关于这个问题有更深刻的见解,听听他的宏论,可以激发我们深入地思考。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厌恶.(wù) 禅.(chán)师佝偻..(ɡōulóu) 咽.(yàn)气骈.(pián)进哭丧.(sāng)着脸佛.(fó)门强聒.(guō)不舍2.词语解释。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句或一段。
断:截取。
章:篇章。
不二法门: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言不及义:说不到正经事上。
亵渎:轻慢,不敬。
强聒不舍:唠叨,没完没了。
3.经典词句积累。
(1)安其居,乐其业。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4)主一无适便是敬。
(5)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6)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7)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近代著名学者,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者:梁启超一生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政治活动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三十九万字。
【部编版】2019年秋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Word版含答案)《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3、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
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重点重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
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重点难点】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课件准备】白板【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学习过程】【知识链接】1、.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本文是1861年11月25日,圆明园被焚毁后一年后,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2、简介背景: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中国遭受空前劫难。
3、圆明园:万园之园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万春园又称“圆明三园”,共占地350公顷,周长10公里多。
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历经6代皇帝的扩充修葺,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宏大富丽、幽静奇美的离宫御苑,被誉为“万园之园”。
园内有楼殿亭阁、桥榭轩馆140多座,藏有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和极其珍贵的文献典籍、书法绘画精品不计其数。
“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开始焚烧举世闻名的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
在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灾难的一天,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燃。
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拼音写汉字。
chóu( )缎晨xī( ) 箱qiè( ) 瞥.见( )赃.物( ) 缀.满( )2、说说对下列语句的理解,体会其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1)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沁园春•雪》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一、学习目标1.感受词中精炼的语言及丰富的表现力;2.理解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3.体会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诗人的伟大抱负及壮志豪情。
二、知识链接1.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2.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
)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3.词: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常见的词牌名:沁园春、水调歌头、蝶恋花、菩萨蛮、念奴娇、采桑子、西江月、卜算子、虞美人、满江红、浪淘沙、浣溪沙、望江南、如梦令、钗头凤、点绛唇、木兰花、渔家傲、摸鱼儿……词按段的多少分为单调(只一段,也叫一阕)、双调(两段,也叫上下阕,或叫上下片),三叠(三段)、四叠等。
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以上)。
毛泽东的这首词是用古典的形式写成的现代诗歌。
三、自主学习1.注音、写字:分(fèn)外惟余莽莽(mǎng)红装素guǒ(裹)yāo ráo(妖娆)稍xùn(逊)江山多jiāo(娇)一代天jiāo(骄)顿失tāo tāo(滔滔)2.释词:惟余:只剩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须晴日:等到分外:格外妖娆:娇艳美好折腰:鞠躬,倾倒。
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略输文采:差、失俱往矣:都风骚: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3. 大声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1)节奏:(工整地抄写全诗并标注朗读节奏)(注: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望批评指正)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感情:应读出诗人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赞美之情。
4.你还知道哪些毛泽东的诗词名句?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清平乐·会昌》)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浪淘沙·北戴河》)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念奴娇·昆仑》)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清平乐·六盘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娄山关》)第一课时一、完成自主学习二、合作探究仔细品味词的上阕,思考: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词的上阕都是描写雪景的。
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明确: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
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
2.“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用了什么写法?应怎样理解?体会其意境。
明确:互文;意思是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
由下而上,一静一动,意境开阔,气魄宏伟,格调非凡。
3.讨论: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明确:“望”字。
它统领了以下句子“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明确:“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内外”是从南到北,“上下”是自西向东,续写地域的辽阔。
“顿”字也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5.讨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明确:“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1)视觉因素。
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
(2)精神因素。
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3)时代因素。
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6.“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明确:“须”是等到的意思,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7.提问: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明确: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
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赞美之情。
第二课时一、合作探究认真欣赏词的下阕,思考: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承上启下,过渡。
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了下文内容,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2.如何理解“折腰”一词?明确:“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受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3.“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作者对他们的看法是一样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明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不一样,“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4.对于这些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来并说说其含义。
明确:“惜”,第一,惜中含褒。
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
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5.在诗人心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明确: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
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
6.提问: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明确: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7.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并说说其用意。
明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二、课堂总结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抒情、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万古,风流豪壮。
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三、课堂练习1.当堂背诵、默写这首词;2.尝试用自己的(散文化)语言描述“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意境。
参考: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
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
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四、拓展延伸阅读《沁园春•长沙》完成下列练习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丛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请概括选文上阕和下阕的主要内容。
上阕:通过湘江秋景的描写,展现出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阕:通过对往昔斗争生活的回忆,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号召人们发扬勇敢无畏的精神,坚定无产阶级立场,为了民族的解放,担当起“主”中国革命“沉浮”的历史责任。
2.选文的前三句,点明了观看大自然景色的季节、地点。
其作用是:在内容上显示了诗人在激烈斗争的风暴中昂扬豪迈的革命风度和坚韧刚毅的英雄气概,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结构上,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也以“独立”与下文的“百舸”遥相呼应映衬。
3.选文的第四句到第十句,描写了湘江大自然的寒秋景色。
一个“看”字,领起了下文景色的描写。
写景层次分明:山、江、天、水(景物)依次写来;远眺、近看、仰视、俯视、上下、高低(视角)、动静结合,写出了寒秋中国江山呈现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寒流里争取生存自由的斗争情景。
4.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5.你认为哪些词句表现出革命青年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6.结尾三句,如果让你写一段话表达出作者的豪情壮志,你会怎样写?参考:大家肯定记得当年我们革命青年激流勇进,一往无前,力挽狂澜的豪迈气概;肯定会记得当年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让我们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坚定革命立场,为了使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担当起“主沉浮”的历史重任吧。
(能答出大意即可)7.如果让你给这首词配乐朗诵,你会选择哪一首曲目?说说理由。
参考:《命运交响曲》,因为这首曲子充满着与命运抗争的豪情与力量,这与本词的意境情感相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