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个性化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应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感悟来塑造个性、通过活动来展示个性、通过评价来完善个性,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课堂的主人,让阅读课堂闪烁个性的亮光,这样阅读课堂才能展现魅力,才能取得实效。
关键词:追求个性发展塑造个性展示个性完善个性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从总体上来看,存在着重认知理解,轻审美情感体验,重共性统一,轻个性发展的倾向。
这种倾向所反映的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而不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强化审美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通过感悟来塑造个性。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阅读,本身就是具有鲜明个性的活动。
一个学生,一个读者,一个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正如杨再隋教授的话:“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出来的。
自悟,即自己以心去领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和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
”由于不同主体之间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生活经验和语文基础,所以即使在同一教室,在同一个教师的指导下,阅读同一材料,不同的心理,阅读解文的结果也会不同,甚至差别很大。
因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途径,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1、观察感悟。
观察感悟,就是通过创设感悟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从中感悟语言意境,感受语言的魅力。
这种做法主要运用在文中所写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太远的,或者比较抽象的语言的时候。
例如在《长征》一课中,可以尝试通过录像展示红军“巧夺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等情景让学生在观察中感悟,在观察中理解“远征难”“只等闲”“云崖暖”“铁索寒”等语言所创设的意境,让他们在语言的感悟中生成自我的体验,产生个性化的理解。
【论文】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中飞扬大本毕业论文
【关键字】论文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中飞扬阅读化育气质,阅读改变人生;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传统的“填鸭式”语文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个性难以在课堂教学上得到张扬,思维难以拓展,这种“模式化”的阅读教学严重妨碍了语文能力的提高。
如今,在新课改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欣喜的看到了学生阅读的春天,看到了民族的春天,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所谓学生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体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构建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发展。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开展个性化阅读是必要的。
那么,怎么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呢?一、个性化阅读更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授说过:“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的精神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起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现代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需要有个性化教学的教师,敢于尝试新的教育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假如说学生要老师那获取的知识是一杯水,老师的知识储备就是一条潺潺流动不息的江河,而不再只是一桶水。
要求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阅读、写作,提高思想境界和文化品位。
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老师才能更好地吃透教材的文本意义,在教学中才能旁征博引,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爱好,引导学生正确地多元化的解读文本。
在阅读中让学生个性飞扬论文
在阅读中让学生的个性飞扬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就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问题课堂模式而不思革新进取。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
”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
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
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
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改变过去我们熟悉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模式。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新方法。
对此,我浅谈几点看法:一、注重课前预习,独立寻疑,营造自主学习氛围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叶老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
”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
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
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二、注重明确目标,创设自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学习目标都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学习中,自学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主体重新构建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教学论文五篇范文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教学论文五篇范文第一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教学论文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
”并提出“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益”。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重视语文素养的培养,强调拓展语文教学的外延(“生活的外延”与“语文学习的外延”相等),重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重视课外阅读。
课堂教学只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主的课外阅读等语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
这就需要每位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有效地取舍阅读材料,采用针对性的阅读方式,领悟文章的丰富内涵,品味享受阅读的乐趣。
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是在平时的摸索与阅读实践中养成的。
一则需要学生反复“训练”,二则源于教师正确的引导。
简言之,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除学生自身的努力外,离不开教师正确的引导与组织,每位语文教师,应重视并重新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
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有很多,概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常读“课外书”的习惯。
社会的发展,使得学科之间知识的相互渗透越来越普遍,且素质教育所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因此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仅着眼于45分钟的课堂教学,以吃透几篇重点课文,几个重点段落。
语文教材内容因课时所限,涉及面不够广,不能完全跟上社会的发展变化,没有实际生活的丰富多彩,大量的语文阅读素材存在于课堂之外,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
因而必须拓展教学空间,将阅读的触角伸向社会,伸向生活。
教师则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既让读课外书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又能采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能读、善读,读有所得。
(二)常用工具书的习惯。
查工具书,几乎人人都会,但极大部分学生并非形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在平时的阅读中碰到疑难字、词、知识点等,大多是一掠而过,并不深究。
语文新课标提倡的是大语文教学观,强调开展“生活阅读”。
阅读教学论文如何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论文如何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习惯作者:李文东概要:学生在文本所展示胡有声、有色、有思想、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窥见了美的心灵世界,从而受到教育和感染,内化为自已的行为。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只有倡导个性化阅读才能使语文教学“活”起来。
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那么,怎么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呢?一、创设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个性化阅读教学最高教学境界是实现创造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主要使用求异思维,从正向和反向思考问题,对文本进行反思、审视才能实现。
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的阅读氛围,民主对待学生,善于倾听,使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这样学生的个性才得以彰现,个性思维才得以解放和发展,个性品质才得以培养和提高。
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喋喋不休地讲述,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作为诱饵,把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
所以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深入地阅读,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1、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人,因此走个性化阅读教学之路,必须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的不同,自主取舍学习对象。
文章由学生自己去读懂,疑问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分析解决,知识由学生自己发现获取,规律由学生自己概括掌握。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要正确运用兴趣规律,促使学生不断增长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我体验阅读的快乐,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从而形成独到的见解,发展阅读个性,提高阅读水平。
在探究性阅读中张扬学生个性的论文
在探究性阅读中张扬学生个性的论文在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这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
为了使学生有独立的见解,我们要创设条件、优化教法,让学生敢想、会想、肯想。
探究性阅读能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探究性阅读,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通过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阅读、获取信息,形成独特的感悟、体验、智能和情感,并能灵活运用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要求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去阅读文本,去收集、分析和处理与文本阅读专题相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在发展自己个性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那么,在探究性阅读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呢?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独特个性探究必须先形成问题情境。
教师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激励者,应该在引导学生质疑、求疑的基础上,组织、帮助学生澄清问题情境。
通常,探究性阅读从学生的“问”开始,是一种问题质疑式学习。
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应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应结合课文和现实社会生活来创设,这种情境必须是一种开放性的、富有新意的、比较复杂的问题情境,教师要启发、引导、帮助学生提出问题。
有了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驱动下自主地阅读,实现语文的再创造。
如一位教师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先播放了两段录像:一是黄河源头清流潺潺,水草丰美,一个个青翠的湖泊镶嵌在绿草地中;二是黄河的中下游,浊浪翻滚,不断从黄土高坡倾泻而下,两岸土地荒芜,黄土裸露。
面对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真实情境,教师问:“看到这些,你们想问些什么?”于是学生展开了积极的思维活动,争先恐后地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黄河水是怎么由清澈变得又黄又浑的?它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以后会怎么样?”正由于教师创设了真实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围绕主题提出了各种各样具有个性的问题。
针对学生提出的这些个性化问题,教师因势利导激励学生去探究,在这提问、探究、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个性的发展。
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论文2篇-教学研究论文-教育论文
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论文2篇-教学研究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一、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1.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阅读过程就是从书面材料获得信息的过程,是通过文字来获得信息,认识更加广阔世界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方式。
教师教授学生正确阅读的方式的过程中要知道学生养成一边阅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着重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强化对作品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
朗读是最积极的一种阅读方式,能够让学生获得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与以及,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运用朗读的方式来导入。
在学生朗读作品后,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默读,在默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精彩的部分进行勾画,找出自认为重点的部分,勾出自己认为难以理解的地方。
同时还可以根据自我理解的程度对某一部分进行反复的默读。
例如在进行《卫风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品味诗歌的韵律之美。
朗读后需要对作品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在把控女主人公情感变化的过程中可以先引导学生默读,分别找出女主人公对男子称呼的变化。
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经历与经验来对作品进行分析,了解了称呼变化的原因是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
2.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进行阅读由于年龄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无法拥有书本内容或作品作者般的丰富阅历,对于部分人物与事物难以迅速理解,并且部分教材中作品的年代久远,学生难以以现代的思想去进行理解,同时在缺乏背景知识了解的基础上阅读障碍时常出现。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要对背景知识进行相关的介绍,同时还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构建容易理解的情境,帮助学生进行角色换位。
而角色换位并不单纯是指学生与作品人物之间的换位,还包括学生与作者、学生与作品中的你拟人化事物等的转换,这样学生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进行阅读将会更加容易理解作品的内涵。
例如在进行《沁园春长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想象自己就是当年的,屹立在橘子洲头,吟诵诗句。
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论文
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摘要】只有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学生、文本这三者间的对话。
而教师范读,营造氛围;自由学习,尊重个性;大胆质疑,激发兴趣;发挥想象,激发感情;结合生活,逐步升华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阅读教学学生个性发展所谓文本理解,其实也就是读懂文章,它是检验阅读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也是学习语文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阅读的过程就是把文字信息转变为生动的表象组合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就是一种重新创造,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
没有个性的阅读和创造性的阅读,最终也只能是“死读书”。
众所周知,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个体,如果教师过多的进行分析与讲解,必将严重影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个人的能动性、自主性以及创造性,从而压抑他们的个性发展。
所以说只有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学生、文本这三者间的对话。
那么如何才能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五点:一、教师范读,营造氛围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在阅读方面虽然已有一定基础,但面对陌生的课文时,一些生字新词及部分较长的句子,要想读流利还并不容易,更谈不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了。
其实对于阅读本身而言,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口头活动,更应该是一种来自心灵的活动。
所以说教师的范读是非常必要的。
学生在听教师的范读中可以纠正自己语音、语调等方面的错误,从而进行模仿,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如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接着我声情并茂地进行范读,让大多数学生都陶醉其中。
由此可见,教师的范读,可以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营造良好的自主阅读的氛围。
二、自由学习,尊重个性我国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往往是教师居高临下,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单向传递造成了师生之间的不平等性和情感、心理上的距离感。
阅读中绽放学生的个性(语文版七年级教学论文)
阅读中绽放学生的个性(语文版七年级教学论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
”这是针对“讲读”模式的弊病提醒我们:阅读教学虽然是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群体阅读,但是又必须以个体阅读为基础,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归宿,把阅读还给阅读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发挥,读出个性来。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不同的阅读主体因其本身的经历不同,从而对作品有不同的理解,也就具有不同的创造性。
例如:就《红楼梦》一书,就有人说青年读者看到的是宝、黛爱情,中年人看到的是世事无常,老年人看到的是大家族的衰落。
这就是很有力的佐证了。
课文的阅读能否取得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主导”。
老师要善于挖掘生活经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把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激活学生思维,引起彼此感情的激荡,碰出智慧的火花。
引导学生采用个性化阅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这样的课堂既活跃又轻松,学生们的个性化观点又让人耳目一新,可以让人体味到语文的无穷乐趣。
同样,我认为一篇好的文章,通过反复阅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康的心理,并且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健康地成长。
怎么样才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呢?我觉得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为学生阅读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阅读情感是作者的主观感情和作者渗透在作品中的感情的双向交流,彼此碰撞而产生的阅读“内驱力”。
有了感情体验,阅读作品就是一件很愉悦的事了。
有了情感的参与,就能与作者达到情感交融了,并且能体会得精妙入微。
例如:我教《在山的那一边》这一课时,让学生带着感情反复朗读,并且分几遍读,说出自己的感受。
有的说读第一遍时感觉惆怅、失落。
读第二遍好像不一样了,有对山的那一边的憧憬和向往,或许翻过很多山以后,山的那一边真的就是海了。
读第三遍时,忽然恍然大悟了:妈妈说的这番话,其实是希望我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只要勇往直前,坚强地走下去,山的那一边就一定是明亮如镜的海了。
让学生在阅读中张扬个性的论文
让学生在阅读中张扬个性的论文让学生在阅读中张扬个性的论文新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的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是啊,只有有了乐趣才会喜欢。
喜欢了阅读,才能在阅读中张扬个性。
长期的教学理论中我深入地体会到: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爱好,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才能在阅读中张扬孩子的个性。
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阅读呢?一、诱导学生阅读低年级的学生还年幼无知,思维才能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这时候,我们老师就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好。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开展一些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承受更多的信息,从而激发学习的爱好。
1.创设阅读的空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也是如此。
在一个具有浓重书香味的环境中,学生的“读欲”更容易被激起。
你读,我读,自然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参加到读的行列。
因此,我们可以从学习环境入手,如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建立班级图书箱,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组建阅读合作会,由爱好相投的三四人组成读写组、读画组或读演组等一起进展阅读活动。
2.创设阅读的时间低年级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往往不能合理安排好课余时间,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们的及时催促指引。
如在家设立“亲子共读”时间,既能保证阅读时间,又能增进一家人的感情。
在校设立晨读、午读时间,老师也可以天天抽一点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创设充足的阅读时间。
3.诱导阅读的渴望有研究说明,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爱好、原有的情感与生活积累被调动、被唤醒,身心处于最正确状态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我们可以遵循以上客观规律,投其所好,有意识地选择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孩子们读的意识,诱发阅读的欲望。
在学习生活中,老师要做到多倾听孩子读书,多表扬喜欢看书的孩子,多向孩子朗读、推荐好书。
讲故事活动是诱导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
我每两周安排阅读活动课,举行“故事会”,每位学生预备一两个故事,轮流讲,人人必讲,这样学生预备故事,必须搜集素材,有的从别人那里“取经”,但大多要看一些童话、寓言故事方面的书,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书包中常可见到《白雪公主》《格林童话》等书籍,丰富了学生的头脑。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人教版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应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广阔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搭建探究问题和发现问题的平台,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在平等对话中张扬学生的个性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无疑,对话将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道亮丽景观。
它意味着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解放出来,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也意味对话过程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将成为涌动的生命流程中的快乐驿站。
在这个流程中,师生共同沐浴着人性的光辉,尽情享受着阅读的乐趣。
一个教师执教《四个太阳》,教学到“金黄的太阳”这一部分时,学生对课文大胆提出异议:“金黄的落叶怎么会去邀请小伙伴呢?”面对这个突然而至的问题,教师微笑着说:“你不但会读书,而且还会思考,读书就应该这样。
落叶怎么会去邀请小伙伴呢?一起讨论讨论。
”“落叶就像是一封信,信中邀请小伙伴来吃水果。
”……教师被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感动了,顺势引导:“小朋友,那信里会写什么呢?”“小朋友,我们的果子熟了,快来尝一尝吧。
”看着学生兴致那么高,教师又灵机一动,创设一个交际的情境,让学生有更好的语言表达的驱动力:“谁来当落叶,邀请小伙伴到果园里作客?”……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跳跃,课堂也因“平等对话”而绚丽多彩。
在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加深了,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充分的施展。
师生的对话、生生的对话、生本的对话,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二、在自主探究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兴趣、爱好不同,个性阅读表现不同。
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阅读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
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让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运用自己的“个性”来展示学习过程,达到阅读效果。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论文(通用12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论文(通用12篇)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表扬、奖励为主,使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得到最大的满足。
学生词语积累多了,扫除了生字的障碍,对阅读就会产生更大的兴趣。
指导得法,持之以恒,重视点滴积累,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不断的提高。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论文篇1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兴趣课外阅读人类交往需要每个人都要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无论是口说,还是笔写都是以自身的语言储存为基础的。
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交流。
只有不断熟悉语言,积累语言,才可把古今中外的语言精华内化为自身语言。
而这就必须要求学生有广博的阅读面。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加强学生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
一、因势利导,培养阅读兴趣随着信息时代、多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电脑和大量的影像占据了我们的神野,塞满了我们的耳朵,正在形成阅读能力的学生也不例外。
这对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了不利的因素。
心理学研究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
因此,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根据学生爱看动画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书、儿童漫画书,并告诉他们,这些内容书里都有,而且更细致、更精彩,还可以反复地看。
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故事层出无穷。
逐渐把学生从爱看电视引向爱看书本。
当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起来后,就要适时地向他们推荐恰当的课外读物,进行必要的阅读指导。
比如:根据每天所学的课文,向其推荐一些相关的文章,让他们运用课堂所学的方法去阅读、去体会。
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快乐,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建立起阅读的兴趣。
二、加强课堂阅读训练,积极积累语言1、精读课文,品味词句,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现代教学模式是"以掌握祖国的语言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
"阅读教学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背诵训练。
让阅读教学点燃学生个性火花论文
让阅读教学点燃学生的个性火花一、进行民主教学,构建文本多元化解读平台新课程特别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执行者转变为主动的开发者、研究者和创造者,教师不仅要思考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而且要考虑为什么教的问题。
课程改革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只有掌握了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学能力,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以往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拓者。
最起码应该建立民主开放的课堂新秩序,以民主的作风对待学生,而不应该是过去的“一言堂”“教学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健全和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
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实施民主教学,做学生“主体的守护者”,呵护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敢想、敢说、敢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有效进行多元解读1.善于抓住文本内容,揣摩思想感情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丰富、最细腻、最富有人情味的语言。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感情色彩、句式特点、修辞手法、遣词造句等诸多方面进行赏析。
2.抓住文本语言,感悟人性之美初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健康向上、催人奋进,让我们自省的优美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
即使是科普文章,也是知识性很强的、需要我们掌握的生活常识,还有不少议论文,更能提高我们的辨别能力和说理能力。
3.抓住文本主旨,揭示社会矛盾文本作品主旨的诠释,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甚至可以说是作品鉴赏和阅读教学的必然归宿,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提高其认识水平和辨别能力。
浅谈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小课题论文
浅谈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小课题论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从小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会使课堂涌动生命力的火花。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由此可以看出,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
那么,怎么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呢?一、让学生真正拥有自主实践的机会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性、活生生的人。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阅读原文上。
二、丰富个性化的阅读形式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权利和自主选择阅读的空间,才能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阅读需要,自主选定阅读主题。
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
要了解和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根据个性与共性的发展关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让学生自己确定阅读目标和选定阅读课题,学生自然有兴趣。
例如课文《猫》,老舍笔下的猫贪玩、老实、勇猛、活泼可爱,深受学生的喜欢。
可课文内容较多,如果按顺序学习,一节课只能解决课文一半的内容。
经过仔细思考,我采用分组讨论学习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然后全班交流方法。
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学习效率。
三、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
正是他们无时无刻的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
”因为每一位学生的理解都与他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等有关,所以产生的感悟必然也会有所不同。
要想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尊重学生主体感受到的。
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的态度,要蹲下身子来看学生,以平常心态对待学生,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绝对权威。
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亮出个性论文
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亮出个性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来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肯定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阅读又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劣,因此,提高阅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的关键,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和中心环节。
阅读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但在教学中阅读又是大部份学生学习语文的薄弱环节。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学习的快乐,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教师应当重视阅读教学。
1.创设情境,激发参与欲望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有明确而适度的教学情境,显得尤其重要。
阅读教学涉及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是否有良好的开端,善于设置情境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教学,有利于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以及培养自学能力都有密切的联系。
如《草原》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
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
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这样的开头,因为设置了一定的问题情境,把学生的认识充分调动出来,把学生真实情感充分激发出来,这样学生的知识形成了自我构建。
最新-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有教育专家说:“21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创新。
创新的土壤是什么?是个性。
而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品质的形成,也有利于他们个性的发展。
”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呢?一、不拘一格,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阅读是学生的阅读,阅读内容要让学生喜欢。
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创设条件,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方式。
在教学中,学生自由选择先读什么,再读什么,最后读什么,教师对此要鼓励学生从课文感兴趣的地方读,说出读后自己有什么感受。
学生在阅读中,往往先是找自己喜欢地方读,这就是学生个性表现。
例如,在教《九寨沟》一课时,我让学生自由阅读。
这篇课文描写了九寨沟的美景,刚上课时,我用色彩鲜艳的山水课件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学生带入了一种美好的意境,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课文。
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或读、或讲、或背、或画,这样就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学习形式,每个学生都觉得有自己的天地,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在课堂中营造和谐、民主的环境教师要以平等、赏识的态度对待学生。
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都沐浴在爱的阳光里,能尽情地发展自己的个性,自由发挥,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尽情享受学习的快乐与生命的美好!师生之间要相互信任,心灵沟通。
学生在课堂坏境里学习才会有“安全感”,积极而主动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才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教师的信任能让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当碰到困难时,一想到老师的信任,学生就会强迫自己努力克服。
在课堂上,有了老师的信任,学生就能让自己的思维插上翱翔的翅膀,散发自己独特的体验,让个性在其中飞扬。
例如,我在上《三顾茅庐》一课时,学生初读完毕,我提了一个问题:“读了课文,你们明白了什么?”立刻有几个学生举起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摘要:文本多元解读已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但有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却矫枉过正,进行无效地解读,甚至是有害的解读。
笔者认为,“多元解读”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漫无边际地乱解乱读,并不意味着可以有绝对的“弹性”,而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必须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解读范围的引导。
关键词:文本;多元解读;有效;个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6-111-01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
文本总是存在着某些“空白”和“不确定性”,因而读者阅读鉴赏过程中有着充分的能动性,存在着自由发挥的极大空间;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生活经验、文化修养、艺术趣味不同,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也不同,存在着主观的差异;其面对文本所使用的方法和表现出的兴趣与深度等也都因人而异,其鉴赏过程和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
真所谓“看人生因作者不同,看人生又因读者不同。
就如一本《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不同:经学家看见淫,道学家看见《易》,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语)西方谚语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国古人也有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无达诂”的说法。
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总之,对文本解读必会产生“多元”的。
那么,如何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呢?
一、发扬民主教学,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
要想让学生在多元解读文本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
我国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往往是教师居高临下,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单向传递造成了师生之间的不平等性和情感、心理上的距离感。
这种师生角色地位的恒定化,桎梏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如某位语文老师在教完《木兰诗》一课时,一位男生举手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不懂。
古代女子都是缠足的,三寸金莲,走路都很困难。
木兰怎么还能够参军打仗?”老师闻说便敷衍了事地说:“噢,那可是书上写的,可能是木兰没有缠足吧。
”但这位男生却追根问底:“木兰可是个很听话,很孝顺的孩子啊!怎么会不听父母的话,而不缠足呢?”老师这时可不耐烦了,说:“我们只要学懂这篇课文,至于木兰有没有缠足我们就不必去讨论了。
”这位男生说:“可是,老师,这样不就违背事实,不真实了吗?……”这位老师听了,沉不住气了,他以训斥的口吻对学生说:“学习这篇课文,你只要理解木兰的性格特点就可以了,别的问题不是这篇课文要写的。
你用不着去多想。
坐下!”就这样,一句“用不着去多想”重挫了学生
的个性,一声“坐下”伤害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一顿训斥犹如一盆冷水浇灭了学生探索的火花。
由此看来,一名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是多么重要,他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进行探索,也可以压抑孩子们探索的童心。
现代教育观念和教学实践强调教师要以民主的作风对待学生。
“教学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健全和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
正如语文新课标所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实施民主教学,做学生“主体的守护者”,呵护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敢想,敢说,敢为,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
如一位教师教学《变色龙》一课,刚讨论完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
学生a举手发言:“我觉得警官奥楚蔑洛夫并没有断错案,赫留金才是罪有应得。
”老师在对学生a的提问作了肯定和鼓励后问:“你这么说的依据是什么?”学生a说:“开始时,小狗一副的可怜相;而赫留金却得意洋洋,完全没有受了害的感觉。
我认为他想嫁祸小狗以获得一笔赔偿费。
”这个发言轰动了教室,极大地激发了全班同学探索的好奇心。
教师因势发问:“对于这位同学的说法,大家有什么补充或不同的意见吗?”学生们纷纷搜寻文中相关内容,不久便有多名学生举手。
学生b:“我同意同学a的看法。
就如警官奥楚蔑洛夫说的,狗那
么小,够不着赫留金。
”
学生c:“我也同意。
当有人说出是赫留金用烟卷戳狗时,赫留金很凶,还用自己兄弟当宪兵吓唬人。
可见他做贼心虚。
”
学生d:“我认为,虽然事情的真相是赫留金不对,但奥楚蔑洛夫根本不曾以真相为依据来断案。
所以,谈不上有没有断错案。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奥楚蔑洛夫断案的依据始终是狗的主人,而非事实,足见其性格特征。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变支配者为引路人,应当改变过去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放下身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平等互助的气氛中与学生研究探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只有真正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了,才有课堂上的师生间情与情的相融、心与心的相通、教与学的相长、师与生的互促,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和个性特长才会有形成的“土壤”和“养分”。
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受到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文本多元解读才得以真正开展。
“多元解读”是真实的阅读,是孕育创造性品质的阅读,理应受到格外的重视和尊重。
我们应把文本多元解读真正落到实处,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
我们期待着,在学生阅读的枝头上缀满富有个性的花朵,鲜艳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