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教案教学设计样本

合集下载

《登泰山记》教案设计

《登泰山记》教案设计

《登泰山记》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泰山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掌握《登泰山记》的基本内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简介:介绍泰山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1.2.2 课文内容:《登泰山记》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文章结构、关键词语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1.2 泰山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的掌握。

2.2 教学难点2.2.1 古文词汇、句式的理解。

2.2.2 对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的把握。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教学过程设计3.1.1 课堂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泰山的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1.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理解作者的情感。

3.1.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3.1.5 情感体验:学生分享自己对泰山的认识和感受,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3.2 教学方法设计3.2.1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3.2.2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2.3 讲授法: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2.4 情感体验法:通过分享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4.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3 情感态度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程度的培养。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利用图片、视频、地图等展示泰山的风光和历史文化。

语文教案登泰山记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登泰山记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登泰山记》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登泰山记》中的重要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激发学生对旅游和探险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登泰山记》,理解课文大意。

2. 词汇讲解:解释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3. 修辞分析: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文学鉴赏:讨论文中的文学价值,如描写手法、情感表达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 掌握《登泰山记》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2. 分析并理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价值。

二、教学难点1. 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 对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价值。

3.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二、教学手段1. 课本:使用指定的语文教材,提供课文内容和相关注释。

2. 多媒体:使用PPT或视频等多媒体工具,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印象。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一、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登泰山记》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3. 词汇讲解:解释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和句式。

4. 修辞分析: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文学鉴赏:讨论文中的文学价值,如描写手法、情感表达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二、时间安排1. 导入新课:5分钟2. 课文朗读:10分钟3. 词汇讲解:15分钟4. 修辞分析:20分钟5. 文学鉴赏:15分钟6. 课堂小结:5分钟第五章:作业与评价一、作业1. 熟读《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教案(最新8篇)

《登泰山记》教案(最新8篇)

《登泰山记》教案(最新8篇)《登泰山记》篇一【自读要求】1.了解姚鼐及"桐城派"。

2.结合注释通译课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3.反复朗读,整体理解,达到背诵。

4.学习本文烘托、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5.积累一点古文化常识。

【自读程序】1.结合注释①和教师的讲解,了解姚鼐及"桐城派"。

2.借助注释自读课文,找出文言知识点,并口头翻译课文。

3.用原文句子回答下列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①由课文的哪些句子可以推断出泰山和泰山日观峰的地理位置?②作者是如何从京城到泰安的?③叙述作者登山的过程。

④登上山顶后,作者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描写了"望晚"时的哪些景物?⑤文章通过景物变化来写泰山顶上的日出,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⑥作者还写了泰山的哪些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解说:此设计旨在训练学生的文言文自读能力,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做思考题时强调字不离句,句不离篇,一方面使字词知识得以巩固,一方面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思路,初步扫除文字和理解上的障碍。

)【自读点拨】1.姚鼐和"桐城派"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安徽桐城人。

乾隆39年辞官后,曾在江宁、扬州等地书院讲学四十余年。

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

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类。

有以其室名命名的《惜抱轩全集》。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的主要流派,创始人是康熙时的方苞。

方苞注重文章的"义法",主张以"清真雅正"之文,载孔、孟、程、朱之道。

刘大木魁师事方苞,并发展了他的理论,强调"义理、书卷、经济",要求作品阐发程朱理学,同时又主张在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气""音节""字句"。

姚鼐是刘大木魁的弟子,他的口号是:"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优秀3篇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优秀3篇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8一、教学目的:1、学习扣紧写景中的气候特征,按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领略雨中泰山别具情趣的美好风光。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随着立足点的变化,变换观察对象移步换景。

2、难点:写景中穿插着抒情。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预习思考题:1、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了泰山的哪些景物?2、“雨中”泰山的景物有什么特色?3、作者“雨中登泰山”体验到的“独得之乐”是什么?词语补释:绮丽:鲜艳美丽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峥嵘:形容山势高峻突出。

意兴盎然:兴致洋溢的样子。

盎然:形容气氛、兴趣等洋溢的样子。

洄漩:水流回旋。

望穿秋水:形容盼望得非常急切。

秋水:比喻眼睛。

淅淅沥沥: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回环曲折:环绕弯曲。

作者简介:李健吾(1906——1982)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翻译家,山西运城人。

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毕业后留学法国。

主要译著有《福楼拜评论》,早年的剧作有《草莽》、《青春》和根据外国名著改编的《乱世英雄》、《山河怨》等。

1957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他的散文清新质朴、深隽真挚。

泰山简介:泰山位于山东省内,是我国五大名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之一,古称东岳。

泰山最高峰玉皇顶(又叫天柱峰)海拔1524米,有南天门、日观峰、经石峪、黑龙潭等许多名胜古迹。

在我国众多的山峰中并不算高,但由于它矗立在齐鲁原野之上,在周围海拔只有25米的平原和100——200米的丘陵衬托下,显得特别高峻。

泰山雄伟峻拔,巍峨壮观,文物荟萃,和几千年来的中国历史文化交织在一起,因此,人们常把泰山当做崇高伟大的象征。

杜甫《望岳》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末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结构层次:一、(1节)作者希望登游泰山的心情由来已久。

二、(2——8节)作者冒雨登上泰山及其沿途所见风光。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合集15篇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合集15篇

《登泰山记》教学设计合集1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登泰山记》教学设计合集15篇《登泰山记》教学设计篇1〔设计说明〕文言文教学是高一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学起来感到困难,学习兴趣受到影响。

《登泰山记》教案

《登泰山记》教案

《登泰山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姚鼐及“桐城派”;2. 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梳理文章脉络;3. 结合创作背景,知人论世,探究姚鼐借“登泰山,赏红日”,抒发人生感悟的创作意图;4. 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进行对比阅读,体会作者幽微的性情世界。

二、教学重点:结合作者辞官背景,挖掘文章疑点,探究文章主旨。

三、教学难点:对比阅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体会姚鼐心境与表达方式的独特之处。

四、授课安排:本文授课两课时,说课为第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姚鼐及“桐城派”简介;疏通全文文意及文章脉络;(二)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主旨探究:1. 问题导引:文章有哪些有违常理的疑点?(学生思考表达)2. 疑点一:作者为何在除夕之夜登泰山?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链接创作背景:汉宋之争;拓展素材:纂修者竞尚新奇,厌薄宋元以来儒者,以为空疏,掊击讪笑不遗余力。

先生往复辩论,诸公虽无以难而莫能助也。

将归,大兴翁覃溪学士为叙送之,亦知先生不再出矣……】3.疑点二:泰山最高峰是玉皇顶,为何姚鼐偏偏说“最高日观峰”?【链接“泰山情结”】4.得出结论:本文是姚鼐的言志之作,是一篇寓情于景散文。

【基础测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些年,一些精品国剧走出国门,为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电视荧屏带去了一股________的中国风尚。

以《长安十二时辰》为例,该剧将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与叙事节奏紧张紧凑相结合,很好地实现了海外观众在观剧娱乐的同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需求。

走出去,是机遇,是更大的市场,也意味着更多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海外观众的增多与国际市场的扩大,要求国产影视行业________掌握更先进的制作技术、选取更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创作更新颖的主题内容、制定更全面的传播策略,才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海外影视剧市场走得更远。

登泰山记教案优秀5篇

登泰山记教案优秀5篇

登泰山记教案优秀5篇《登泰山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阴、阳、乘、烛、以、及”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疏通文意。

2、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

3、体会本文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及难点1、积累相应实词、虚词。

2、背诵全文。

课时分配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版图上自古有五座大山最为有名,被称为“五岳”,它们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而其中的泰山又被誉为“五岳”之尊。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领悟泰山的高峻雄伟。

二、作家作品(参见课文注释及教师教学用书)三、整体把握1、朗读课文,正音。

2、默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补充注释: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古时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当其南北分者:在,正。

乘风雪:趁,冒着。

余始循以入:相当于“而”,表顺承。

及既上:到。

苍山负雪:背负。

明烛天南:名→动,照。

戊申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依稀看见。

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相杂。

尽漫失:模糊缺失。

极天云一线经:尽。

僻不当道者:偏僻。

3、理清思路:问:全文共5段,每段要点是什么?学生默读,讨论,明确:第1段:总写地理环境,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

第2段:登临泰山,重点记叙登山的艰难及到达山顶后所见景象。

第3段:重点描写泰山日出的美丽壮观。

第4段:人文景观。

第5段:补记自然景观。

四、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一、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文意,把握了作者的思路。

作者如何详写登山过程以及泰山日出的美景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讨论的内容。

二、登山过程和路线。

问:作者如何详写登山路线和经过呢?默读课文,分析讨论明确:作者先从北京到泰安,历经齐河,长清,泰山西北谷,长城。

作者登山的路线是:南麓、中谷、中岭、天门、西谷、山巅。

最后见到了山顶的美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半山居雾若带然。

高中语文《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登泰山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登泰山记》的文学价值,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2.教学难点:深入解读文章背后的文化内涵,把握泰山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泰山信息,引导学生关注泰山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地位。

2.引导学生回顾《望岳》一诗,激发学生对泰山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朗读《登泰山记》,感知文章大意。

2.教师简要介绍《登泰山记》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三、品词析句1.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教师选取重点词句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泰山的壮美?作者在登山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2.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文章的关键词句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2.提问:文章中泰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二、深入解读1.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化角度解读泰山的象征意义。

三、写作特色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写作特色有哪些?2.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2.深入研究泰山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地位,为下一次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如何?2.学生是否能够体会到文章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情趣?3.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如何?4.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如何?通过反思,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登泰山记》这部文学作品。

登泰山记教案登泰山记教案模板

登泰山记教案登泰山记教案模板

《登泰山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登泰山记》全文;(2)了解作者姚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来理解文章内容;(3)提高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3)培养学生勇于攀登、不畏艰难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登泰山记》全文;(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3)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的理解;(2)句子翻译。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姚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泰山吗?请大家谈一谈对泰山的印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登泰山记》,理解文章大意;(2)让学生勾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自主学习其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4. 讲解与翻译:(1)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难点进行讲解;(2)指导学生进行翻译练习。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课后背诵《登泰山记》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登泰山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收集有关泰山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文章内容;3. 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泰山的壮美;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5.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

《登泰山记》教案3篇

《登泰山记》教案3篇

《登泰山记》教案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登泰山记》教案3篇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登泰山记》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登泰山记》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登泰山记》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登泰山记》教案教学设计1《登泰山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登泰山记》的作者杜甫及其代表作;2.理解古诗词中“气势恢弘,如登高山”的表现手法及其情感内涵;3.了解太行山区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遗产文化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导入引入全班学生,询问他们是否爬过山,对登山有何感受。

通过活动诱发学生对祖国山川、风景的情感,进入本次课程主题。

2.讲授杜甫及其作品(1)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成就,以及其代表作品。

鼓励学生深入了解诗人杜甫,理解他的文化背景、思想境界和艺术特色。

(2)重点引导学生阅读《登泰山记》这首诗,通过讲解诗中的艺术手法和意义,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3.展示太行山区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太行山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让学生感受古老而神秘的山川,了解山区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的生活。

4. 阅读诗歌(1)鼓励学生朗读《登泰山记》。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感受其气势恢弘,如“万壑千岩径复盘,紫泥金字塔写出山”。

(2)让学生写出他们的感受,分享到班级上,加强互动。

(3)教师与学生共同理解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色5. 作文(1)根据课堂内容与学习体验,鼓励学生写一篇篇小作文,表达对祖国山川和文化的热爱、对保护遗产文化的责任感和决心。

(2)通过同班同学互相交流观点和作品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祖国山川和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三、教学方法:1.阅读诗歌,感受诗歌。

2.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元资料,让学生在视觉上对太行山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产生印象。

3.教师引导并关注学生的想象、创造力,让学生发挥个性与思考方式。

四、教学实施:1.预先准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教具;2.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杜甫及其代表作,班级集体讨论学习成果;3.教师注重互动,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4.作业:将收集到的诗歌感受和想法整理成表述清晰的作文,每次课堂完成后收取,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并指导学生下一步的思考。

登泰山记教资教案设计模板

登泰山记教资教案设计模板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登泰山记》,了解作者姚鼐的生平及桐城派文学特点,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会欣赏和品味文章中的优美语言。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 欣赏和品味文章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句。

2. 把握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文言文翻译资料、作者生平介绍、桐城派文学特点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登泰山记》、查阅作者姚鼐及桐城派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姚鼐的生平及桐城派文学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泰山的了解。

二、学习课文1.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文言文的朗读技巧。

2.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文章内容,找出文章主旨。

3. 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主旨。

三、品味语言1. 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优美语言,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欣赏和品味文章中的优美语言。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主旨和写作手法。

2. 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登泰山记》的理解。

二、深入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句,查阅翻译资料。

2. 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文章的写作手法。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写作手法。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的重点字词句和写作手法。

2. 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合作精神等。

登泰山记教案登泰山记教案模板

登泰山记教案登泰山记教案模板

登泰山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登泰山记》全文;(2)了解泰山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3)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结构;(4)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2)学会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查找相关资料;(3)学会将课文中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勇往直前的精神;(3)学会珍惜友谊,团结协作。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把握;2. 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结构的理解;3. 泰山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介绍。

三、教学难点1. 文中部分生僻词语的解释;2. 句子翻译和古文阅读能力的提高;3. 将课文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相关知识点;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3.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 实践教学法:组织实地考察,将课文知识点与实际相结合。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泰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遇到问题相互讨论,教师辅导;3. 分析课文内容,讲解关键词语和句式结构;4. 结合课文,进行古文阅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5.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分享学习收获。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独立思考、沟通交流等能力;4. 课堂小结:检查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总结和反思。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泰山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泰山的历史和文化;2. 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知识视野;3.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相关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4. 开展泰山题材的文艺创作活动,如写作、绘画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登泰山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登泰山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登泰山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登泰山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登泰山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登泰山记》,让学生了解泰山的历史、地理、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作者在登泰山过程中的感受和语言表达;2. 了解泰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文化历史;3.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观点,提高学生的创造力;2.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自然风光,宣传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泰山的历史、地理和文化底蕴;2. 朗读:通过学生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3. 组织文学鉴赏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4. 创作:通过学生的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力和审美情感。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从互联网上收集泰山的相关资料,准备翻译版本的《登泰山记》;(2)将上述资料制作成PPT,并且导入有关泰山的图片;(3)在课堂上准备足够的班底,以便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听力和朗读能力;2. 导入环节:展示PPT和泰山图片,让学生了解泰山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时间:10分钟)3. 朗读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登泰山记》。

(时间:20分钟)4. 讲授与讨论:让学生听老师讲解泰山的历史和文化,然后进行讨论。

(时间:30分钟)5. 创作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文学写作,让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写诗歌、散文等等。

(时间:30分钟)6. 展示和评价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文学作品,并且互相评价。

(时间:10分钟)七、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泰山的文章,写文过程中应注意人文和自然风光的结合。

需要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参考“登泰山记”的写作风格。

八、反思经验:本次教学活动注重感性体验和个性发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士气,增强了学生的创造力。

《登泰山记》(教案)

《登泰山记》(教案)

《登泰山记》(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登泰山记》的基本内容,了解泰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登泰山记》,增强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本内容:学生阅读《登泰山记》,了解文中的主要内容,包括泰山的历史、地理和景观特点。

学生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等,理解其作用和效果。

2.2 背景知识:学生了解泰山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包括泰山的神话传说、文化意义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泰山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泰山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阅读与讨论:学生分组阅读《登泰山记》,并讨论文中的重要内容和修辞手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泰山在文化和历史中的意义,以及作者对泰山的表达方式。

3.3 写作与表达: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表现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阅读、讨论和写作中的表现,对其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4.2 学生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写作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其内容、结构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文本材料:《登泰山记》原文。

关于泰山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的资料。

5.2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图片和视频。

笔记本和笔,用于学生记录和写作。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泰山的文化意义。

采用讨论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

6.2 教学媒体: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和音频,增强学生对泰山景观的感知和理解。

使用网络资源,如泰山相关的网站和博客,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观点。

《登泰山记》教案2篇

《登泰山记》教案2篇

《登泰山记》教案《登泰山记》教案精选2篇(一)教案主题:《登泰山记》教学活动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登泰山记》,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山川之美,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教案重点:学习《登泰山记》的内涵和写作技巧。

教案难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准备:1. 复印《登泰山记》的原文;2. 准备课堂活动所需要的图片或视频素材;3. 准备学生写作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导入活动:介绍泰山的背景和重要性。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登泰山记》,并让学生讨论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探讨和讨论以下问题:1. 诗人怎样描述泰山的壮丽景色?哪些词语和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诗人对泰山的感情和态度是怎样的?3. 你是否有类似的体验和感受?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展示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写一篇《登泰山记》式的作文,表达自己对泰山的感受和体验。

展示作文:让学生交流和展示自己的作文,同时老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和相关的写作技巧。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阅读其他经典的山水作品,如《黄山怀古》等,并写一篇短文,对比其与《登泰山记》的异同之处。

扩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他们去感受和体验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展示。

《登泰山记》教案精选2篇(二)教案:《登飞来峰》一、教学目标1. 了解《登飞来峰》的作者李白及其代表作品。

2. 理解诗歌所描绘的飞来峰的壮美景色。

3. 能够朗读《登飞来峰》并理解诗歌的意境。

4.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登泰山记教案 《登泰山记》教案优秀14篇

登泰山记教案 《登泰山记》教案优秀14篇

登泰山记教案《登泰山记》教案优秀1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里的14篇《登泰山记》教案是作者小编为您分享的登泰山记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登泰山记》优秀教案篇一一、导语激趣我们都有过旅行的经历,山光水色,美不胜收,可我们常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惑;人文风物,丰富灿烂,可我们又有“身在宝山不识宝”之憾。

这时,我们便想到了导游。

导游,能带领我们探幽发微,得自然之精妙;能引导我们寻根问祖,得文化之精髓。

导游之功在于“导”,阅读《登泰山记》,请你也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去领略泰山的山水之美,文化之美。

二、广告激兴根据课文第1段内容,参考有关资料,写一段介绍泰山的文字,为泰山作广告,激起游客的兴趣。

示例:泰山,古称岱山,又称岱宗。

位于山东省中部,较高处是日观峰。

泰山雄伟壮丽,气势磅礴,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历来有“五岳独尊”之誉。

泰山自然景观独步天下,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被称为泰山四绝。

泰山还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泰山也受到历代文人的礼赞,山上留有上千处题咏刻石,使之成为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

杜甫有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上泰山极顶,便能领略泰山真面目,尽收无限风光于眼底。

三、设计线路根据课文第2段内容,带领游客从南面登山,设计登山线路。

1.中谷登山。

泰安城——中谷——中岭——西谷——山巅(全程四十五里)2.东谷登山。

泰安城——东谷——天门四、安排游程根据课文内容,为游客安排泰山二日游。

一天:从泰安城出发,登山至南天门,观赏泰山晚霞夕照,宿山顶。

第二天:五鼓起身,在日观亭看泰山日出,上午游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

下午返程途中观道中石刻及泰山松。

五、重点景观介绍根据课文内容,向游客介绍泰山的重点景观。

要求解说得诗情画意,让游客陶醉,让游客流连忘返。

鲁教版七下《登泰山记》教案6篇

鲁教版七下《登泰山记》教案6篇

1、诵读课文,引导学生认识作者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

2、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

3、提高学生诵读和欣赏文言文的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旨意。

教学建议: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字也不艰深,学生在预习中完成文字的疏通;自行查找资料,完成课后习题。

课型设计:赏读课。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研讨。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背景介绍(以故事引出历史背景)二、诵读指导1、教师范读(配古筝曲)2、理论指导(引姚鼐语)3、学生齐读(伴随音乐)三、设疑导读(提出思考题)1、梅的病态表现是什么?象征了什么?2、致梅成病态的手段是什么?象征了什么?3、作者疗梅的决心是怎样体现的?四、梳理思路(绘制文章脉络图)五、领悟情感(一腔悲愤寄梅中)六、比较阅读(一诗一文)七、研讨问题怎样的环境有利于人才的成长?八、收束全课板书设计(一)品梅的标准:曲、欹、疏病梅的根源病梅的手段:斫、删、锄摧残人才严重的后果:梅皆病行动:购盆、辟馆疗梅的决心办法:纵、顺、毁、解…拯救人才愿望:穷其一生板书设计(二)话梅(对象)评梅(标准)——叹梅(揭露)疗梅(救治)《病梅馆记》教案(二)(授课部分)引出新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的散文小品《病梅馆记》。

介绍背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又为什么要这样写?我们先来听个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书生,一天他正在读书,突然一阵清风袭来,书生来了雅兴,随口吟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件事传到朝廷,结果书生被砍了头。

罪名是攻击朝廷统治者不懂文化(同学们很快就会反应到这个故事发生在清朝。

“清风”中的“清”与清朝中“清”是一个字)仅仅这样的一件小事,就足以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思想文化专制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残酷境地。

龚自珍就生活在这样的年代里。

由于清政府长期以来大搞文字狱,压抑、摧残知识分子,堵塞才路,形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

作者以先觉者的敏锐预感到清王朝的危机。

登泰山记 教案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 教案教学设计

《登泰山记》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登泰山记》,使学生了解泰山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登泰山的艰辛与壮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登泰山记》,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所写的一篇游记,描绘了泰山的雄伟壮观和登山者的豪情壮志。

本文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是学习古文的优秀篇目。

2.2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感受文章意境,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泰山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遇到问题互相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分析关键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4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中的意象和意境,分享学习心得。

3.5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6 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知识的运用和巩固情况。

4.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登泰山记》原文及注释。

5.2 辅助材料:有关泰山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资料。

5.3 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设疑,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6.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泰山的美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登山的艰辛与壮丽。

登泰山记教案登泰山记教案模板

登泰山记教案登泰山记教案模板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登泰山记》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教学时长: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登泰山记》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意思;(3)了解泰山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技巧;(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2)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3)树立学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信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登泰山记》;(2)理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意思;(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中部分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2)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哲理的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泰山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2)激发学生对泰山的向往之情,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要登泰山。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登泰山记》,边读边标注生僻字词;(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技巧;(2)全班交流:各组汇报讨论成果,互相提问、补充。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2)解析文章的寓意和哲理;(3)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攀登泰山的过程,体会克服困难的喜悦;(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攀登人生的启示。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字词和表达技巧。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登泰山记》;2.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重点字词及其意思;六、教学过程设计7. 应用拓展(1)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假设自己就是作者,面对泰山,会发出怎样的感慨;(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泰山在每个人心中的意义。

8. 课堂练习(1)让学生用文中的重点字词造句;(2)选取一篇与《登泰山记》主题相关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泰山记教案教学设计二十三、登泰山记姚鼐11月24日星期五一.教学目:1、赏析“泰山日出”景物描写片断,学习借鉴作者景物描写技法。

2、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赏析“泰山日出”景物描写片断2.学习借鉴作者景物描写技法。

三.教学难点:1.结合本文写景状物写法,进行艺术审美,从而可以知识迁移。

四.授课安排:授课两学时五.教学过程:第一学时一、导入太阳东升西落,日复一日。

太阳是光明、温暖、激情象征。

咱们也司空见惯,但没有引起人们注意。

在文人笔下,太阳却是那样神奇瑰怪,多姿多彩。

毛泽东曾在《沁园春雪》中写到“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虽是想象,但景色是何等壮丽。

诗人金哲在《通往太阳路》中写到“大海、日出碧波上漾出一条彩绸路”。

奇特想象、缤纷色彩,为咱们勾勒出了海上日出雄浑壮丽景象。

泰山观日出是泰山顶上一道特别风景,那么泰山日出又是一番什么样景象呢?二.作者简介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住室名惜抱轩,也称惜抱先生,清代知名散文家。

她是安徽桐城县人,又是桐城人刘大槐学生,是清代知名文派“桐城派”奠基人之一。

曾任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四库全书馆纂修竺职。

辞官后,先后在江宁、扬州等书院讲学四十近年。

著有《惜抱轩全集》、《九经说》等书。

她编选《古文辞类纂》,从历代作品中精选各类文体名作,作为学习古文范本,流传很广。

她文笔雅洁、严谨,自成一格。

桐城派:清代中叶影响最大散文流派创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发展,形成完整顿论,三人并称“桐城三祖”,姚鼐被称为领袖,她秉承了“文道合一”主张,讲究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长,注重内容和形式关系。

写景散文尤有独特成就。

三.解题:本文是姚鼐在1774年冬游泰山后所写游记。

文章紧扣深冬时令和泰山特点,形象地描绘出峥嵘苍劲泰山。

体现出祖国山河雄伟壮丽。

文章顺序是:总写泰山位置,记述登山过程,山顶看日出,返回记建筑和观石刻,补记自然景观,循序渐进,有如一线贯穿,引人入胜。

文章写景用笔不多,但能传出景物之神。

侧面烘托为本文重要写法。

泰山,古称岱山,又称岱宗。

位于山东省中部,从东平湖东岸向东北延伸至淄博市南,长约200公里,总面积426平方公里。

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8米。

泰山南北面,各有一条大河。

南面,有向西流走汶水;北面,有向东流去济水。

南北水域分界处有春秋战国时齐国所筑长城遗迹。

泰山最高处是日观峰。

俗谓登泰山,指是攀登它主峰玉皇顶。

玉皇顶则位于泰安市城北,古称东岳;重要景点有南天门、仙人桥、日观峰、舍身崖等,知名建筑有岱祠、碧韦元君祠等。

泰山雄伟壮丽,气势磅礴,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从来有“五岳独尊”之誉。

泰山自然景观独步天下,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被称为泰山四绝。

泰山受到历代帝王尊崇,把它当作江山永固象征;泰山受到历代文人礼赞,山上留有上千处题咏刻石,泰山是国内文化艺术宝库。

杜甫有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山泰山极顶,能识尽泰山真面目,无限风光尽眼收。

四.熟悉课文:听朗读录音五.解说字、词、句(一)古今异义1.至于泰安(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表达另提一事)2.是月丁未(是,古义:这,此;今义:惯用作判断词) 3.复循西谷(复,古义:再,又;今义:往复,重复) 4.戊申晦(晦,古义:农历每月最后一天;今义:灰暗,夜晚)5.稍见雪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稍,古义:逐渐,徐徐;今义:稍微,略微)6.多平方(平方,古义:方方整整;指山石;今义:数学名词)(二)通假: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以”通“于”,在,在……时候)2.其级七千有余(“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3.少圜(“圜”同“圆”,圆形,指山石)(三)词类活用:1.汶水西流(西:名词作状语,向西)2.济水东流(东:名词作状语,向东)3.崖限当道者(限:名词作状语,象门槛同样)4.道少半(道:名词作动词,走,走路)5.明烛天南(烛:名词作动词,照耀)(四)一词多义:当:1.当其南北分者(在,在……地方,介词)2.崖限当道者(挡住,动词)僻不当道者(同上)余: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我,代词)余始循以入(同上)余所不至也(同上)2.其级七千有余(几,表达整数后不定零数,数词)以: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同“于”,在,在……时候)2.余始循以入(同“而”,表顺承,连词)3.回视日观以西峰(连接方位名词等用法同当代汉语,连词)限:1.越长城之限(界限,名词)2.崖限当道者(门槛,名词)3.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阻隔)4.皆不可限以时月(限制)5.然则诸侯之地有限(限度)道:1.道皆砌石为磴(路,名词)道有天门、崖限当道者、道中迷雾冰滑、观道中石刻、僻不当道者(同上)2.道少半(走,走路,动词)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义)4.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政策,办法)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6.万户侯岂足道哉(说)有:1.其级七千有余(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泰山正南面有三谷(有,与“无”相对,动词)道有天门、下有红光、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同上)及:1.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和,连词)2.及既上(等到,介词)3.皆不及往(赶得上,动词)云:1.世皆谓之天门云(语调助词,表达不大必定语调) 2.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云雾,名词)日:1.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太阳,名词)2.或得日或否(阳光,名词)3.是日(天,日子,名词)漫:1.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布满,动词)2.其远古刻尽漫灭(磨灭,动词)居1.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2.自吾氏三世居是乡(居住)3.居十日(过)4.居庙堂之高(处在)5.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坐)6.其居仅仅足(住所)乘1.自京师乘风雪(冒着)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乘坐)3.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趁)4.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量词,一车四马为一乘)或1.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有)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或许)3.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有时)4.或曰:“六国破灭,率赂秦耶?”(有人)极1.极天云一线异色(尽头)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尽情享有) 3.初极狭,裁通人(非常)4.何使我至于此极也(最困苦地步)5.南极潇湘(望尽)6.屋极有窗以达气(顶点)视1.回视日观以西峰(看)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审察)3.子孙视之不甚惜(对待)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眼力,目光)坐1.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与“站”相对)2.以谋叛坐之,并其部属四百余口尽杀之(判罪)3.因击沛公于坐,杀之(座位)4.停车坐爱枫林晚(由于)始1.余始循以入(开始)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最初)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才)4.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开头、开端)(五)句式: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雪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以上两句用固定格式“……者,……也”表达判断。

判断句)2.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所不至也(以上两句用句末语调词“也”表达判断,主语“此”省略。

判断句)3.此东海也(用句末语调词“也”表达判断。

判断句) 4.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用副词“皆”表达判断,“皆”相称于“都是”。

判断句)5.至于泰安(介词构造后置)6.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皆不及往观道中石刻(以上四句均省略主语代词:余)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语:雪。

“苍山”前面省略谓语:见)8.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语:石刻。

后一分句为判断句,主语是“石刻”,谓语是“自唐显庆以来”)9.生石罅(“生”前面省略主语:树。

“生”背面省略介词“于”,“于”相称于“在”)10.复循西谷(“西谷”背面省略谓语:走)11.余始循以入(“循”背面省略宾语代词“之”,“之”代“环水”)12.中谷绕泰安城下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以上两句中,“绕”、“坐”背面省略介词“于”,“于”相称于“在”)六.翻译课文:七.作业:练习一、二第二学时一.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1、全文有五段,每一段内容要点是什么?学生发言、明确;第一段:总写泰山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

第二段:记述登山通过,着力叙写登山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见景象。

第三段:集中描写泰山日出动人景象。

第四段:简介泰山人文景观。

第五段:简介泰山自然景观。

2、讨论:作者是从何地动身?登山方位在何处?简述第一天行程和第二天所观之景。

明确:作者从泰安动身,西南麓(日观峰之南)登山。

第一天:从南麓循中谷入山,经天门,越中岭,再循西谷达到极顶,其时天色已晚。

第二天:晨五鼓往日观峰日观亭观日出,然后参观名胜古迹,最后补记泰山极顶景物特点。

3、思路(板书)交代泰山位置--记述登山过程--描绘日出美景--返记人文景观--补写自然景观。

循序渐进,一线贯穿综观全篇,文章紧扣作者游踪进行,论述了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通过,以精练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瑰丽景色和日出时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神秀壮丽,能唤起咱们对泰山向往,感觉到祖国山河壮美。

二、精彩片段分析讨论:1、第二段作者详写登山过程,精读,说出作者登山路线,写景特点。

明确:(板书)先写:京师--泰安,点明时间和节令。

再写:山麓--山顶。

路程:四十五里(远)石级:七千有余(高)路线:中谷--西谷--山巅(险)最后顶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壮阔、上)--晚日照城,汶水、徂徕如画(雄浑、下)半山居雾若带然(高峻)--(远--近)2、文章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顶上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物变化?描写了如何胜景?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不同景色,呈现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换面。

(板书)日出前: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风、雪、云)日出时: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形、色、光)日出后;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色)色彩点染--绚丽壮美2.第四段写了泰山自然景观,也写了人文景观,试列举这些人文景观,并说这样写好处?答:列举:有建筑--岱祠、碧霞元君祠;有古迹--道中石刻。

这样写可以体现泰山之历史悠久。

3。

第五段是如何描写泰山自然景观?答:写土质-多石,少土,石黑,多平方,少圜。

写树-多松,生石罅,平顶;日观数里内无树。

写雪-冰雪,与人膝齐。

写水-无瀑布。

写鸟兽-无。

4、全班齐读第三段,体会写法特点和感情。

总结:通过描写山顶所见景观和日出胜景,表达出作者喜悦心情,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赞美祖国山河强烈感情。

5、找出文中几处使用比喻和拟人手法,体会特点和作用。

明确:(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