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区环境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贵州草海生态环境现状及综合保护与修复方案

贵州草海生态环境现状及综合保护与修复方案

贵州草海生态环境现状及综合保护与修复方案1. 引言1.1 1. 贵州草海概况贵州草海,又称觉华湖,是位于贵州省贵定县的一个天然湖泊。

草海湖面积约3000亩,呈不规则椭圆形,是一个淡水湖泊。

草海周围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被誉为“贵定明珠”和“贵州小九寨沟”,是贵定县的一大旅游胜地。

草海水源充足,湖水清澈见底,沉积有丰富的有机质,是当地的重要水源地之一。

草海周边的生态环境也较为良好,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自然爱好者前来参观游玩。

草海周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植被丰富多样,种类繁多,包括针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等。

动物资源也较为丰富,有多种鸟类、昆虫和小型哺乳动物栖息繁衍。

草海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贵定县乃至整个贵州省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此,有必要对草海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保护与修复,促进当地生态的持续健康发展。

1.22. 草海生态环境现状贵州草海是中国罕见的高山草甸湿地,位于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地。

草海生态环境现状较为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水质污染严重。

由于草海周围农业活动频繁,农药、化肥等农业排放物质直接排入草海水域,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二、植被破坏严重。

近年来,由于过度放牧和过度砍伐,草海植被恶化严重,水源保护林遭到破坏,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失衡,物种多样性减少。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

草海是众多珍稀植物和动物的重要栖息地,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许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四、气候变化影响明显。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草海地区气候异常,降水不稳定,湿地生态系统面临更大的挑战,生态环境面临更大的压力。

草海生态环境现状十分严峻,亟需采取有效的保护与修复措施,以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好恢复。

2. 正文2.1 1. 草海生态环境问题分析草海是贵州省一处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是珍贵的生态资源和重要的生态保护区。

浅析贵州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浅析贵州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浅析贵州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策略1.贵州矿产资源开发现状贵州是我国矿产资源大省,有42种矿产资源储量排名居全国前十位,矿产储量排名居全国前三位的有20种,截至,贵州省矿业生产总值达917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

虽然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很大成绩,有效支撑了省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在后期加以解决。

否则,将严重影响和阻碍我省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矿山结构不够合理、开采方式粗放落后、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多等方面。

2.贵州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

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开发,将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环境不断恶化的同时,将造成资源的损毁并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枯竭,还引起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问题。

所以,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坚持在“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才能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2.1 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1.1 破坏植被、地形地貌矿山建设和生产过程易造成地形地貌和植被破坏。

贵州因受地质条件的影响,在地形地貌上,高坡陡,落差大,因此矿区在建设和开采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大量山体撕裂、破损,岩石裸露、植被破坏,有的甚至使植被和原生地形地貌面目全非。

对矿山植被和地形地貌破坏最为严重的是砂石矿、铝土矿和卡林型金矿、煤矿,植被和地形地貌破坏都比较严重。

2.1.2 破坏地下水均衡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许多有害物质进入地表水体和农田,同时以直接渗入方式进入地下含水层,造成周围地区的土地和地下水严重污染。

一些矿井由于排水,破坏了矿区水均衡系统,导致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大面积的疏干漏斗,使原本使用地下水的厂矿、村庄、城镇发生水荒。

贵州省六盘水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

贵州省六盘水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

贵州省六盘水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现状及对策作者:骆英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4年第1期骆英(中共贵州省六盘水市委党校,贵州六盘水553001)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笔者通过对贵州省六盘水市生态失衡、耕地土壤退化、灾害环境的系统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六盘水;生态环境建设;对策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03-0249-01一、贵州省六盘水市生态环境现状其一,生态环境建设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性逐步增强。

贵州省六盘水市继续加大了以退耕还林、天保、珠防、珠治和石漠化综合防治为重点的生态工程建设,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加快建设“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争取国家和省支持,加快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防治进度。

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顺利推进。

其二,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

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利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坚决取缔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落后生产工艺和生产能力的部分企业,推进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严格控制发生新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其三,继续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煤炭、电力、钢铁、建材、煤化工等产业为重点,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其四,坚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事关全局的一项战略任务,巩固提高“村为主”,全面推进村(居)民自治。

二、存在的问题其一,资源开采与环境的矛盾比较突出,发展压力较大。

六盘水市经济结构布局基本围绕在煤炭周围,经济结构单一,可替代产业发展缓慢。

多年来,在煤炭开采中没有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对策探究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对策探究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对策探究近年来,贵州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需要探究更具针对性的对策。

要加强环境保护力度。

贵州省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应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要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

贵州省地势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修复至关重要。

应加大对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力度,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和生态重点区域的保护。

要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工作,提高森林覆盖率。

要加强政策支持和法律法规的制定。

只有通过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才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落地实施。

应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的知晓率和执行力度。

第四,要加强科技创新与应用。

科技创新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应加大对环保科技的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贵州省的环境治理水平。

第五,要加强公众参与和教育。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应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需要鼓励公众参与生态保护和资源管理,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要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国际社会的合作。

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贵州省需要与周边地区和国际社会共同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

应加强跨区域交流合作,借鉴国内外的生态建设经验和技术,推动贵州省的生态文明建设。

贵州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对策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加强政策支持和法律法规的制定,推动科技创新与应用,加强公众参与和教育,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国际社会的合作,可以进一步提升贵州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生态●旅游
议著这峨城层辉路 )名里峨里楼章 ,的是。首房的号国 就遵红 屈,私,家 在义军 一建邸原 主会总年指于。系 楼议司月的本这国级 楼(令初宏世幢民风 上即部,伟纪砖党景 原中驻红建 木二区 房共地军筑年结十。 主中。长,代构五位 的央月征高初,军于 小政 到墙,中第遵 客治日达垂是西二义 厅局至遵门当合师老 举扩 义,时璧师城 行大日后巍遵的长子 会,,巍义两柏尹 96 1935 1 AAAA 30 1 15 17
处云贵高原的东部。
请同学们思考: 1、贵州省有什么气候特征?属于什么类型? 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阴 雨天多,四季不甚分明,属于亚热带湿润季 风气候.
气候
贵州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气候温 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四季 不甚分明;气候特点在垂直方向差异 较大,立体气候明显,“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 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 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 低值出现在1月份,贵阳、遵义一带平 均阴雨日数在200天左右,有“天无三 日晴”之说。 贵州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
遗 8
1200 国通届丹区 34 大 6 水 于 里 、 泰广 丹 的 、 积 地 内 , ,
活动P100
1、山区贫困的原因:山区耕地少, 土地贫瘠,人品众多,交通不便;过 度开垦荒地,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 严重。 2、摆脱山区贫困的原因:植树种 草,异地迁移,发展农副业生产,开 发旅游资源等。治理水土流失的最好 措施是植树种草。
山区耕地少 山区贫困的原因: 土地贫瘠 人口耕地少 生活贫困
人口众多 交通不便

过度开垦荒地 → 植被遭到破坏

水土流失,泥石 流灾害严重
→ 非常贫困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对策探究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对策探究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对策探究贵州省坐落于中国西南地区,素有“中国最美省份”之称。

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于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到贵州省的生态文明建设。

探究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对策,成为当前情势下的紧迫任务。

一、贵州省生态环境现状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地形复杂,地貌多变,山地占比高达80%,是中国著名的喀斯特地貌区。

其独特的地质地貌构成,为贵州省的生态环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1. 气候变化频繁:贵州省气候多样,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但近年来,气候异常现象频繁,旱涝灾害屡有发生,给当地农业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 水土流失严重:贵州省山地占比高,林地资源丰富,但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和过度砍伐,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3. 生态破坏:随着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一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比如水体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威胁着贵州省的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稳定。

如何有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前贵州省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1.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的重要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在贵州省,必须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推动城乡居民树立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的理念,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浪费。

2. 提升生态系统保护能力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贵州省应该大力推进生态补偿机制,引导各地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修复退化的生态系统,并注重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价值的双赢。

3. 推进生态产业发展贵州省应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积极引导投资向生态和环保产业领域倾斜,推动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的发展,鼓励企业开展生态环保产业,增强新旧动能转换的能力。

贵州省应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强化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大力整治污染企业,建设生态社区,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和水质净化率,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一、引言贵州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地区。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贵州省一直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多成效。

本文将介绍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

二、自然环境保护1. 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贵州省位于亚热带和温带交界处,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在过去几十年里,贵州省一直致力于保护森林资源。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1980年代初期,贵州省的森林覆盖率只有30%左右,但是到了2018年,森林覆盖率已经提高到了58.5%。

2. 水资源保护成效显著贵州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是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原因,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贵州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水资源。

例如:加强污水处理、加强污染源治理等措施。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2018年底,全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达到了96.2%,比2015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

三、生态保护1. 野生动植物保护成效显著贵州省是中国的一个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在过去几十年里,贵州省一直致力于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2018年底,全省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个、省级自然保护区61个、市县级自然保护区101个,总面积达到了4.3万平方公里。

2. 生态修复成效显著贵州省是中国的一个山区地区,土地退化问题比较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贵州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进行生态修复。

例如:大规模植树造林、荒山治理等措施。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2018年底,全省已经完成荒山治理面积超过200万亩、大规模植树造林面积达到了1.3亿亩。

四、环境污染治理1. 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贵州省是中国的一个工业化地区,大气污染问题比较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贵州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大气污染。

例如:加强工业企业排放标准、加强交通运输尾气治理等措施。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2018年底,全省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了25.3%。

贵州省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贵州省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①盆地中的城市——贵阳、六盘水和安顺。

城市均建在盆地底部,以矩形(六盘水)、放射状(安顺)和多边形(贵阳)展布,周边多为“喀斯特”山丘、盆地内部还散布有残丘、孤峰等。

这类城市的环境地质结构较为复杂,拥有的水土资源比洼地的多,但差异大;地下水分布不均,埋藏较浅,易开采也易受污染。

②谷地中的城市——宽谷中的都匀和铜仁,构造盆地和喀斯特谷地中的遵义。

城市沿河两岸展布,占据高漫滩、阶地以及部分缓坡地,两侧陡峭,或有和缓的峡谷、宽谷、盲谷,有一定的地表水资源,并为“喀斯特”水的排泄地段,水环境容量较大,但土地资源缺乏。

③台阶和洼地上的城市——建在距河不远的台阶上的城市如凯里、兴义,城市依地形起伏呈不规则展布,水资源较缺,自净力差。

高原面台阶洼地上的城市,如毕业,地表基本无河流,地下水埋藏深,水土资源贫缺,为9市中自然环境最脆弱的一个市。

从总体上看,贵州城市的生态系统极为脆弱(见表1)。

1.1 地形封闭9市的周边多为“喀斯特”山丘、孤峰,尤其是盆地中的城市,地形最为封闭。

如贵阳市就位于本省中部群山环抱的“喀斯特”盆地中;六盘水座落在西部高原山区山峦群峰之中的盆地中等。

地形封闭,不但城市发展有困难,也易造成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1.2 山地和丘陵所占的比重大除安顺和遵义所占比重在72%外,其余均高达85%以上。

各市的平地并不连片,而是被残丘、孤峰分割,实际是“山间平坝”,故土地利用的限制性强。

1.3 地势高低悬殊各市最高和最低海拔的差数多在1000m以上,毕节市相差达1700m多。

地势高低悬殊,不但对发展交通带来困难,而且也带来一些环境地质问题。

1.4 自然灾害频繁贵州年降水达1000mm以上,但“喀斯特”发育,使水源漏失,地表缺水,形成湿润气候条件下的干旱,尤其是高原面上的城市,地面水相对缺乏。

如遇暴雨、大雨,因洞穴堵塞等原因,各城市洼地带积水形成内涝,如1996年贵阳市建成区多处被水淹1周多。

因而旱涝灾害受降水多寡和“喀斯特”环境的综合制约。

贵州省生态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贵州省生态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贵州省生态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自然景观,但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土地整治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但在贵州省,生态土地整治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改进。

本文将围绕贵州省生态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 土地荒漠化严重贵州省地处高原山地和丘陵地带,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荒漠化现象较为严重。

由于过度的人为开发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许多地区土地退化、水土流失严重,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2. 森林资源破坏贵州省森林覆盖率较高,但在一些地区,由于乱砍滥伐、非法采伐等行为,导致森林资源严重破坏,甚至引发了森林火灾等灾害。

3. 水体污染严重由于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贵州省部分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水质恶化,严重损害了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

4. 生态破坏在一些地区,由于未经许可的开发、建设和规划,破坏了当地的原生态环境,导致植被减少、物种灭绝等问题。

二、建议1. 加强土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土地荒漠化防治,推进土地退化生态修复工程,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加强土地保护和恢复力度,保持土地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

2. 严格控制森林资源开发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加大力度打击森林资源的非法开发和破坏行为,建立健全的森林资源保护机制,提高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

3. 加强水污染治理加大对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的治理力度,加强水体保护措施,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提高水质水量,保障人民饮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

4. 严格规划和控制开发建设加强土地规划和开发建设管理,严格控制违法建设行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新贵州。

5. 推动生态经济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生态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生态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贵州省生态土地整治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认真对待,采取有效的措施,就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的家园。

贵州草海生态环境现状及综合保护与修复方案

贵州草海生态环境现状及综合保护与修复方案

贵州草海生态环境现状及综合保护与修复方案贵州草海是中国西南地区一处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也是贵州省的重要生态保护区之一。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草海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恶化。

为了保护和修复草海的生态环境,有必要制定一份综合保护与修复方案。

一、草海生态环境现状贵州草海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总面积约为5000亩。

草海周围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植被茂盛,水源充沛。

近年来,由于过度开发、污染和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影响,草海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草海周围的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主要来自周边农田的化肥和农药的流失、生活污水的排放等。

这些污染物导致了水质的恶化,对草海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对草海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大量的围湖造田、围湖建房等行为导致了湿地面积的减少,原有的湿地植被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遭受了严重的威胁。

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也对草海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年中,草海周围频繁发生了干旱和暴雨等极端天气,给草海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综合保护与修复方案为了解决草海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制定一份综合保护与修复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是针对草海生态环境的综合保护与修复方案:1. 加强水质保护与治理。

针对草海周围的农田和生活污水排放等污染源,加强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加强湿地水体的净化,保持湿地水质的稳定。

2. 控制围湖造田、围湖建房等行为。

严格控制在草海周围的围湖造田、围湖建房等行为,保护湿地植被,增加湿地面积,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 加强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

加强对草海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研究,及时掌握草海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为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 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

通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草海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保护草海的生态环境。

5.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

加强对草海周围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减轻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对草海生态环境的影响。

贵州松桃环境保护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贵州松桃环境保护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贵州松桃环境保护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前言
松桃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是一个资源优势明显的县份。

然而,随着
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给松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本文将从松桃环境保护面临的困难入手,探讨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环境保护面临的困难
可再生资源严重缺乏
松桃地区可再生资源几乎没有,主要依靠燃煤发电和火力发电,这使得大气污
染成为环境保护的一个难点。

重污染行业排污较大
松桃县集中了多家重污染行业,如钢铁、化工、建材、石油化工等,这些行业
的排放污染是环境保护的主要问题之一。

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松桃是一个山区县,农村居民的生态意识相对较弱,长期以来,乱砍滥伐以及
设施污染等现象比较严重,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对策和建议
发展可再生能源
为了减少松桃的环境压力,应该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光伏、风电等。

同时,政府应该对这些新兴产业进行扶持,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严格实施污染防治措施
政府应该采取更严格的措施,以及更加有效的技术手段,对重污染行业的污染
进行治理和防治,加强对于这些企业的监管力度,同时加大对于污染行业的惩罚力度。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政府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农村居民的生态文明建设,引导农村居民增强
环保意识,加强对违规行为的监管,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以保护生态环境的安全。

结语
松桃的环境保护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

通过倡导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实施严格的污染防治措施以及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可以有效地解决或缓解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贵州草海生态环境现状及综合保护与修复方案

贵州草海生态环境现状及综合保护与修复方案

贵州草海生态环境现状及综合保护与修复方案贵州草海是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的一个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也是贵州省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位于贵州省西南部,被誉为“贵州的水乡明珠”。

草海湿地生态系统丰富多样,拥有丰富的水生植物资源和物种多样性,是许多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堂。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污染等因素,草海湿地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需加强综合保护与修复工作。

草海湿地生态环境现状草海湿地地处贵州西南部,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湿地面积达5000多亩,湖水清澈见底,天鹅湖、水洼湖等景色秀丽,空气清新宜人。

草海湿地内植物种类繁多,包括水生植物、花卉、灌木和乔木等,形成了一片瑰丽壮观的湿地生态系统。

而且,湿地内栖息着大量珍稀濒危动植物,如鹤类、鸬鹚、白鹭等。

由于近年来人类活动不断扩张,包括工业污染、农业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湖泊河道的淤塞和随意排放生活污水等,草海湿地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综合保护与修复方案为维护草海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制定综合保护与修复方案迫在眉睫。

具体方案如下: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政府应加强对草海湿地的保护宣传,提高周边居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号召大家共同爱护草海湿地生态环境,不随意乱扔垃圾,不进行非法捕猎和破坏植被。

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惩违法者。

二、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对草海湿地的植被进行恢复和重建,修复湖泊和河道生态系统,减少淤塞,改善湖水质量。

加大水生植物的种植和保护力度,增加湿地的植被覆盖率,提高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

三、加强土壤保护和农业生态经营农业是草海湿地周边居民的主要生计来源,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方式对湿地的影响较大。

政府应引导周边农民采用有机农业和生态经营方式,减少对湿地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四、加强监测和管理建立完善的草海湿地生态环境监测和管理系统,定期对湖水质量、植被覆盖率、野生动植物数量和种类等进行调查,并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管理措施,保障湿地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贵州省遵义市生态调研报告

贵州省遵义市生态调研报告

贵州省遵义市生态调研报告贵州省遵义市生态调研报告一、引言贵州省遵义市是贵州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贵州省交通和经济的枢纽。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解遵义市的生态状况以及现存问题,本次调研报告将对遵义市的生态现状、生态建设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生态现状分析1. 土地利用遵义市土地利用中农田占比较高,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发展的加快,农田面积逐渐减少。

同时,城市扩张也导致大量土地被用于建设住宅和工业区,进一步挤占了农田资源。

2. 水资源遵义市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问题相对严重。

一些工业企业的排放和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不彻底,导致部分河流和水库水质严重受损。

此外,由于农业灌溉方式落后,造成水资源浪费现象比较突出。

3. 大气环境遵义市大气环境相对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比较严重,交通尾气排放不可忽视。

此外,一些工业企业的废气排放也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三、生态建设成效1.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遵义市拥有多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包括乌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谷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

这些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保护了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对维护地方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植树造林遵义市积极推进植树造林项目,通过大规模的树木种植和森林保护,提升了市区的绿化水平,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

植树造林不仅美化了城市面貌,还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服务功能。

3. 生态农业发展遵义市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尝试种植无农药、有机蔬菜和水果。

这些农产品不仅能够提供更健康、安全的食品,还能够减少农药对土地和水源的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系统。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 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应加强土地空间规划和合理分配,合理保护农田资源,避免农田面积缩减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2. 水资源管理不当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排放。

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

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

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贵州省乌江干流思南段是乌江上游重要的支流,也是贵州省最大河流乌江的干流之一。

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一直备受关注,下面就对该段水质状况及主要污染物进行详细介绍。

一、水质状况乌江干流思南段位于贵州省思南县,是乌江上游重要的支流之一。

这一段河流水质优良,清澈见底,生态环境优美。

乌江干流思南段水域生物种类繁多,水生植物茂盛,是重要的渔业资源。

该段水域周围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是当地重要的生态旅游资源。

尽管乌江干流思南段水质总体较好,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质污染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大量的垃圾、废弃物的投放,严重影响了乌江干流思南段的水质状况。

二、主要污染物1. 工业污染物乌江干流思南段附近存在一些工业企业,这些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其中含有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废气排放到乌江干流思南段,导致水质受到污染。

工业废水中含有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质和化学物质等,对水体产生一定的毒性和污染。

2. 农业污染物在乌江干流思南段周边的农田里,农民们使用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这些物质在使用过程中,一部分会残留在土壤里,一部分会随着雨水冲刷流入乌江干流思南段,造成水质污染。

农业污染物的主要成分有农药残留、化肥残留以及农业有机废弃物。

3. 生活污水乌江干流思南段附近的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处理不完善,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至乌江干流思南段,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质。

这些生活污水对水质造成严重污染。

4. 废弃物在乌江干流思南段周边存在大量的垃圾、废弃物,这些垃圾、废弃物随风雨冲刷流入水体,造成水质污染。

特别是一些塑料、玻璃、金属等无法自然降解的垃圾,会长期存在水体中,对水质状况造成极大影响。

三、解决对策1. 完善水处理设施针对工业排污、农村及城市污水排放等问题,应加强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减少对乌江干流思南段的直接污染。

贵州省生态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贵州省生态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贵州省生态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地理条件复杂的省份,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约90%,是中国的重要生态屏障。

由于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贵州省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其中生态土地的整治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将对贵州省生态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问题分析1. 土地沙漠化严重贵州省地处大陆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常年云雾弥漫,原本应该是一个水草丰茂的地方。

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土地沙漠化问题日益严重。

特别是在平坝地区和盆地地区,大片土地已经丧失了生产力,成为了无法耕种的荒漠。

2. 土地水土流失严重由于过度的植被破坏和土地开发,贵州省大部分地区存在水土流失问题。

特别是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大量的水土被冲刷,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减少,甚至丧失了植被覆盖,成为了荒山荒坡。

3. 水资源过度开采贵州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然而由于长期以来过度的开采和利用,导致部分地区的水资源紧张,一些河流干枯,湖泊缩减,湿地消失。

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需求愈发庞大,对水资源的需求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

4. 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土地整治环节,各地在政策执行上有所欠缺,一些地方重视度不够,投入也不足,导致了一些地方生态环境的恶化。

特别是一些景区和自然保护区,由于管理不善,游客过多等问题,导致景区植被破坏,野生动物数量减少,生态环境遭受到了破坏。

二、建议1. 加强生态保护建议政府加大对贵州省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力度。

加强对湿地、森林、草原等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对生态环境破坏者进行严厉的处罚。

逐步完善相关保护设施,降低游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加大土地整治力度通过大力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加强对于荒山荒坡的整治和恢复,实施植被恢复工程,保持土地的生产力。

加大对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整治力度,采取措施减少土地的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贵州草海生态环境现状及综合保护与修复方案

贵州草海生态环境现状及综合保护与修复方案

贵州草海生态环境现状及综合保护与修复方案【摘要】贵州草海是中国西南地区一片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但近年来遭受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

本文通过对贵州草海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发现,草海生态环境存在着多种问题,如湿地退化、水质污染等。

为了保护和修复贵州草海的生态环境,本文提出了综合保护与修复方案建议,包括加强生态保护措施和实施生态修复措施。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贵州草海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总结了当前的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强调了进一步开展贵州草海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贵州草海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贵州草海、生态环境、现状、综合保护、修复方案、生态保护、生态修复、草海存在问题、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贵州草海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草海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恶化,生态平衡受到威胁。

对贵州草海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保护与修复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贵州草海生态环境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受到的影响以及面临的挑战,为今后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关注贵州草海生态环境的问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加大对草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贵州草海生态环境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综合保护与修复方案,以期为贵州草海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为贵州草海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2 研究意义贵州草海是我国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与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草海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生态系统功能逐渐退化,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贵州草海生态环境现状及综合保护与修复方案

贵州草海生态环境现状及综合保护与修复方案

贵州草海生态环境现状及综合保护与修复方案贵州草海是贵州省最大的湿地,也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区。

由于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草海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挑战。

本文将分析贵州草海的生态环境现状,并提出综合保护和修复方案。

草海的生态环境现状是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破坏。

过度的水资源开发和农业过程中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导致了水质污染。

乱伐和过度放牧造成了植被破坏和土壤侵蚀。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湖泊的水生态系统和周边的生物多样性。

为了综合保护和修复草海的生态环境,首先应该加强生态保护意识的培养和宣传。

政府和公众应该意识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应该加强生态环境执法力度,严禁破坏湿地的行为。

要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

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定期监测草海水质,及时发现并处理水质问题。

应该采取措施减少农业污染,限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要加强植被保护和土壤修复。

禁止乱伐和过度放牧,建立保护区划分和执法机制。

应该开展植被恢复和土壤修复工作,增加湿地植被的种植和保护。

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

通过科学研究,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和演变过程,为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监测和评估草海的生态环境变化。

要加强国际合作和资源整合。

草海是一个重要的生态保护区,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来保护和修复。

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社会应该加强合作,整合资源,共同参与到草海的综合保护和修复工作中。

贵州草海的生态环境现状严峻,但是只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就可以综合保护和修复草海的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保护意识的培养和宣传,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加强植被保护和土壤修复,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加强国际合作和资源整合,这些措施的综合运用将有助于草海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对策探究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对策探究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对策探究1. 引言1.1 贵州省生态环境现状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属于中国西南山地区,地形复杂,山地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0%以上,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

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贵州省生态环境面临严重挑战。

据统计,贵州省的水资源受到污染的严重程度居全国前列,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问题也比较突出。

大气污染、垃圾围城等问题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面对这些问题,贵州省政府一直在不断采取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力求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贵州省的生态环境现状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也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改善空间,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构建美丽的生态环境。

1.2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更是刻不容缓。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构建生态文明政治社会文化体系方面,更需要充分认识到其对于可持续经济发展、社会公平正义、生态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意义。

只有不断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发展、共建美好贵州的宏伟目标。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环境质量,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对策探究的研究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当前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探究,以推动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研究的意义在于为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参考,促进环境保护和绿色产业发展,推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效。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发挥贵州省的生态优势,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为建设美丽的贵州、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研究还有助于增强全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重视,激发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形成共建共享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为后续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贵州草海生态环境现状及综合保护与修复方案

贵州草海生态环境现状及综合保护与修复方案

贵州草海生态环境现状及综合保护与修复方案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著名的生态宝库,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贵州草海被誉为“亚洲第一大高原湿地”,是中国最大的高山湿地之一,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和旅游景区。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草海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保护和修复草海生态环境成为了当务之急。

一、草海生态环境现状贵州草海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川西高原地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和贵阳市修文县。

草海海拔在2500米以上,是典型的高山湿地,为喀斯特地区特有的湿地类型之一,按照国际的湿地分类标准,属于高山泥炭湿地。

草海面积约1800公顷,湖泊面积约300公顷,是亚洲最大的高原湿地之一。

草海的生态系统非常复杂,包括湿地植被、湿地动物、湿地微生物等众多成分。

植被主要以湿地植被为主,分为湿地草甸、湿地草沼和湿地草甸三种类型,主要植物有茅草、草本植物、苔藓植物等。

动物资源尤为丰富,有巴郎山龙、鹿、熊、豹、鸟类等珍稀野生动植物。

湿地底部还储藏着大量的泥炭资源。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草海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污染:由于周边农田和工业区的排放,湖泊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导致湖水富营养化,造成水生植物大量死亡,从而影响湖泊的生态平衡。

2. 湿地退化:大量的人类开发和农业生产活动导致湿地退化,湿地植被减少,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受到威胁。

3. 土地沙化:大量的牲畜放养和采挖活动导致草地退化和土地沙化,使得草地资源受到极大的威胁。

4. 泥炭资源开发:由于泥炭资源的丰富,泥炭的开采和利用给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草海生态环境现状非常严峻,亟需采取综合的保护与修复措施,以改善草海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二、综合保护与修复方案1.加强管理与监测要加强对草海生态环境的管理和监测,建立健全的草海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草海生态环境的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地区环境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
交141 冉越201402040105
摘要分析贵州省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探讨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贵州;对策;喀斯特地形
我来自于贵州省,贵州,简称“黔”或“贵”。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

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活动,有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黔西观音洞文化”,晚期直立人的“桐梓人”,早期智人的“水城人”和“盘县大洞人”,晚期智人的“兴义人”、普定“穿洞人”、桐梓“马鞍山人”、“白岩脚洞人”和安龙“观音洞人”。

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风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

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有绚丽多彩的喀斯特景观。

贵州相对于全国来说是较落后发展地区,在之前的20年前,工业还没有现在的发达,环境也比现在好很多。

依稀记得,小时候经常去的那条河清澈见底,小鱼小虾什么的成群游来游去。

小时候最开心的就是晚上等着大人们从河里电鱼,那意味着一顿丰富的天然无污染的美味。

但那时候在河流上方有一家化工厂,化工厂那会可不敢向河里投放工业废料,但当化工厂废料泄露之后,记得河流变了颜色,一大群一大群的小鱼翻了白肚,那时候河流的自我清洁能力比较强,所以就慢慢的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

可是随着经济的逐步提升,工厂,公路等的修建,人类对于树木的严重砍伐,后来那条河就越来越容易干涸也容易有洪流,记得死了不少人。

但是当时当地的一些部门也没有引起重视,直到现在,河流时不时断流,河里面很难看见有活物,直到现在,依旧没有相关部门关注这个现象。

由于贵州喀斯特地貌占全省面积的比重高达73%,且地形破碎、山高坡陡、成土速度慢、土层薄,土被多不连续、地表渗漏强、临时性水分亏缺严重、现实生产力低、生态环境稳定性差、敏感性强、环境容量小、土地人口承载力低,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形成石漠化、抗灾承灾能力弱、植被遭受破坏难于恢复等这一系列不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持续发展的脆弱性特征,使其成为世界上生态最脆弱地区之一。

1 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1.1荒漠化日益严重
荒漠化指的是在特殊喀斯特自然条件下,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土壤被严重的侵蚀,以至于岩石大面积的裸露、土地的生产力大幅度下降的退化过程,经该过程形成的土地称为荒漠化土地。

目前贵州省的荒漠化土地总面积达7。

9%左右,面积大约有138。

9万hm2【1】。

然而,非常严重的是土地荒漠化还在一每年平均508。

16Km的速度扩张,这给保证基本农田耕地带来巨大的挑战【2】。

荒漠化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它不仅能够使土地丧失最基本的生产力,而且还严重的威胁到农林牧业的正常生产,甚至还能使人类失去赖以生存的根本条件,因此,荒漠化给贵州省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威胁。

1.2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
土壤中的重金属移动能力弱、不易被微生物降解,还能被作物富集吸收,进入到人类的食物链,从而危害到人体的身体健康【3】。

宋春然等人2004年对贵州省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做初步分析,结果发现,贵州省农田的土壤中重金属As为17。

5mg/kg、Pb 为45。

0mg/kg、Cd 为0。

342mg/kg,、Cr 为48。

2mg/kg 、Hg位0。

201mg/kg。

综合来看,贵州省的农田土壤综合污染指数达到2。

81,污染等级初步定为中度。

贵州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以Cd污染最为突出,污染指数达到4。

05,污染等级定为重度。

值得一提的是,贵州省的汞矿储量、产量居全国第一。

据不完全统计,40年来贵州省在汞矿的开采冶
炼过程中制造大量的污染物,初步统计排放的废气达到200亿m3左右,含汞的废水达到5192万m3,含汞的废渣达到426万m3。

在80~90年代开采冶炼汞的黄金时期,主要由于生产工艺的不成熟,年生产量大,从而导致大量的废气、废液和废渣向周边环境中排放【4】。

到目前为止,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这就使重金属污染的预防和监测变得尤为重要。

1.3水土流失情况日益加重
贵州省处于长江、珠江上游的分水岭地带,加之贵州省的地形地貌多以丘陵为主,山高坡陡,人为活动对森林植被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贵州省的水土流失情况较为严重。

严重的水土流失给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水土流失的后果主要有:(1)耕地资源面积逐年减少,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2)河流的河床被抬高、导致一些水利电力工程受到损坏;(3)土地的养分流失,地力下降,保墒能力差,从而使粮食产量偏低而且波动较大,这对山区经济的发展有非常严重的阴碍作用;(4)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的快速恶化,甚至使一些地方完全丧失人类生活生存所必须的基本条件,从而使他们颠沛流离,被迫迁移他乡【5】。

2 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2.1重点防治荒漠化
荒漠化对生态环境保护有严重的阻碍作用,做好荒漠化的防治工作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主要的措施包括:
(1)建立健全、完善的防治荒漠化法律体系,做好农林牧业的规划,使其落实到实处;
(2)管好、用好各种资源,对植被天然林等加以保护,开发矿产资源后及时的进行复垦;
(3)做好农牧业的发展规划,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在具备生态发展的情况下,进行有序的开发、利用【6,7】。

(摘自于王礼先《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及其防治对策》)
2.2积极育林造林
通过改变现阶段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善自然环境条件,降低导致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发生的不利因素,引导人们与自然向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这是防治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

主要的措施包括建设大型生态林业工程,封山育林,对陡坡地进行退耕还林、还草措施,将坡地改为梯田、建立高标准的梯田等【8】。

2.3积极治理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废渣池进行的防渗处理,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废水进行防跑、滴、漏等处理,用防腐排污管排污等措施能有效的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由于贵州省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地下水环境较为脆弱,一旦被污染,要想治理复出的代价是很大的,因此,目前的地下水主要以防止污染为主,同时辅助一些治理措施。

严格的控制污染地下水的来源才是目前最应该采取的措施。

3 发展趋势
虽然贵州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可以看到的是,相关的法律正在健全,生态环境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针对贵州省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应按照党中央关于建设和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的要求,制定全面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

今后的发展应把喀斯特地区森林的恢复和水土流失、荒漠化防治、矿区的环境保护和农村社区环境建设示范作为工作的重点,争取使贵州省生态环境向着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使贵州省的生态环境在近期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李菁,石灰岩地区开发与治理【M】。

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2】屠玉麟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J】。

贵州环保科技,2006,6(1):1-6
【3】邱丹,万晓红。

南京市郊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2,14(5):18-20
【4】翟丽雅。

贵州省汞污染防治与生态恢复【J】。

贵州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0(3):56-59
【5】罗中康。

贵州省喀斯特地区荒漠化防治与生态环境建设浅议【J】。

贵州环保科技,2000。

6(1):7-10
【6】王礼先。

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及其防治对策「J]。

世界林业研究,2000,13(6):32一37
【7】慈龙骏。

我国荒漠化发生机理与防治对策「J]。

第四纪研究,1998,(2):97一107
【8】陈国阶。

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主要成因与防治对策「J]。

农村生态环境,2000,16(3):5一8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Guizhou Area
Ran Yue
Abstract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Guizhou
province were analyzed,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realiz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re discussed.
Keywo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uizhou; countermeasure; Karst terra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