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知识ppt课件
合集下载
《院感相关知识》ppt课件

管理要求
制定严格的隔离区域管理制度,包括人员进 出管理、物品传递管离条件和后续处理流程
解除隔离条件
患者经过治疗且症状消失,连续两次病原学检测阴性, 且达到规定的隔离时间后,可解除隔离。
后续处理流程
解除隔离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同时对 隔离区域进行终末消毒处理,确保环境安全。
医院感染的临床表现因感染部位和病 原体不同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 疼痛、局部红肿等。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 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是否 为医院感染。
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
预防措施
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严格执行消毒隔 离制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喹诺酮类
通过抑制细菌DNA回旋酶和拓扑 异构酶Ⅳ,阻碍DNA复制而导致 细菌死亡,如环丙沙星、左氧氟
沙星等。
临床合理应用指导原则解读
01
严格掌握适应症
根据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及患者生理、病理情况选用抗菌药物。
02
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优先选用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药物,避免滥用和浪费。
03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个人防护装备选择依据及穿戴方法
选择依据
根据隔离技术实施场景和病原体特性,选择 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防护 服、护目镜等。
穿戴方法
遵循正确的穿戴顺序,确保个人防护装备紧 密贴合、无缝隙,避免病原体侵入。
隔离区域设置和管理要求
隔离区域设置
设立明确的隔离区域,包括污染区、半污染 区和清洁区,并设置明显的标识和警示。
控制策略
一旦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包括隔离患者、 加强消毒、追踪感染源、评估和改进医疗流程等,以防止感染 的进一步传播。
岗前培训及全院医务人员院感知识培训ppt课件

二、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 (一)WS/T 311-2009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二)WS/T 312-2009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三)WS/T 313-2009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2012 消毒技术规范 2012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你必须知道的感染控制政策(1)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制度
职业暴露与防护 手卫生 目标性监测(包括现患率调查、外科切 口感染率、尿管相关感染、静脉留置 导管相关感染、针刺伤发生率等)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场景
收拾污物
分离输液器时
环境卫生学监测
2001上海手术室医院感染 暴发流行事例
某医院儿科心脏术后18 例肺炎克雷白杆菌血液感 染
某医院心脏手术后鲍曼 不动杆菌血液感染暴发
你必须知道的感染控制政策(2)
标准预防制度与个人防护措施
你必须知道的感染控制政策(3)
医疗废物的管理
让我们从手卫生开始起!
手卫生(hand hygiene): 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 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1.洗手(hand washing):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 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 垢、碎 屑和部分致病菌的 过程。
医疗废物的概念:
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 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 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传染病人和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按医疗废物处理。
医
疗 废
输 液
物
管
转
运
掠
影
输
液
管
医疗废物分类?
药物性废物 化学性废物 感染性废物 病理性废物 损伤性废物
抗生素、疫苗、血液制品等 过氧乙酸、戊二醛、汞温度计 棉球棉签、引流条、培养基、注射器 人体组织器官、病理腊块等 针头、缝合针、手术刀片、玻璃安瓿
2012 消毒技术规范 2012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你必须知道的感染控制政策(1)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制度
职业暴露与防护 手卫生 目标性监测(包括现患率调查、外科切 口感染率、尿管相关感染、静脉留置 导管相关感染、针刺伤发生率等)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场景
收拾污物
分离输液器时
环境卫生学监测
2001上海手术室医院感染 暴发流行事例
某医院儿科心脏术后18 例肺炎克雷白杆菌血液感 染
某医院心脏手术后鲍曼 不动杆菌血液感染暴发
你必须知道的感染控制政策(2)
标准预防制度与个人防护措施
你必须知道的感染控制政策(3)
医疗废物的管理
让我们从手卫生开始起!
手卫生(hand hygiene): 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 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1.洗手(hand washing):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 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 垢、碎 屑和部分致病菌的 过程。
医疗废物的概念:
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 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 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传染病人和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按医疗废物处理。
医
疗 废
输 液
物
管
转
运
掠
影
输
液
管
医疗废物分类?
药物性废物 化学性废物 感染性废物 病理性废物 损伤性废物
抗生素、疫苗、血液制品等 过氧乙酸、戊二醛、汞温度计 棉球棉签、引流条、培养基、注射器 人体组织器官、病理腊块等 针头、缝合针、手术刀片、玻璃安瓿
院感知识汇总ppt课件

无菌手套。 2进行无菌技术操作的环境应清洁、宽敞,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卫生等达到
有关管理规定指标要求。 3必须使用无菌物品,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4 无菌和非无菌物品分柜放置,有明显标志。接触无菌包(取无菌物品或整理菌柜)前必
须先手或手消毒。 5 取无菌物品要规范:取无菌物品时应近距离取,应面对无菌区,无臂必须保持在腰部以
快速手消毒方法一: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符合洗手指征,且手未 受到病人血液等明显污染时可使用,这可节约时间。
快速手消毒方法二:洗手+速干消毒剂搓擦手。指征:接触患者 血液、体液、分泌物之后;接触或处理感染病人、传染病人及其 物品之后
7步洗手法
佩戴口罩
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 将口罩有颜色的面向外,罩住鼻、 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 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将双手指 尖放在鼻夹金属条上,从中间位 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 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 造鼻夹;调整系带的松紧度。
感染性废物
感染性废物——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用黄色医疗废物 专用包装袋装,放置于感染性废物垃圾桶内(黄桶),包括:
1、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石膏托、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 2、一次性医疗用品及医疗器械(包括已打开或使用但未被污染者),如临
床用于病人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的一次性指套、手套、棉签、吸痰管、 导管、口镜、换药碗、灌肠器、镊子、扩阴器、阴道窥镜、肛镜、印模托 盘、治疗巾、洗手刷、皮肤清洁巾、擦手巾、压舌板臀垫等; 3、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如一次性口罩、帽子、鞋套、垫布(纸)、手术 衣、床单、防护隔离衣、防护眼罩、妇女卫生巾、婴幼儿尿不湿(尿垫) 等; 4、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5、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6、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废弃的血液、血清; 8、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9、少量过期、淘汰、变质的废弃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药等,可 混入感染性废物内收集,但标签上必须注明内容物名称。
有关管理规定指标要求。 3必须使用无菌物品,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4 无菌和非无菌物品分柜放置,有明显标志。接触无菌包(取无菌物品或整理菌柜)前必
须先手或手消毒。 5 取无菌物品要规范:取无菌物品时应近距离取,应面对无菌区,无臂必须保持在腰部以
快速手消毒方法一: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符合洗手指征,且手未 受到病人血液等明显污染时可使用,这可节约时间。
快速手消毒方法二:洗手+速干消毒剂搓擦手。指征:接触患者 血液、体液、分泌物之后;接触或处理感染病人、传染病人及其 物品之后
7步洗手法
佩戴口罩
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 将口罩有颜色的面向外,罩住鼻、 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 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将双手指 尖放在鼻夹金属条上,从中间位 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 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 造鼻夹;调整系带的松紧度。
感染性废物
感染性废物——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用黄色医疗废物 专用包装袋装,放置于感染性废物垃圾桶内(黄桶),包括:
1、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石膏托、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 2、一次性医疗用品及医疗器械(包括已打开或使用但未被污染者),如临
床用于病人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的一次性指套、手套、棉签、吸痰管、 导管、口镜、换药碗、灌肠器、镊子、扩阴器、阴道窥镜、肛镜、印模托 盘、治疗巾、洗手刷、皮肤清洁巾、擦手巾、压舌板臀垫等; 3、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如一次性口罩、帽子、鞋套、垫布(纸)、手术 衣、床单、防护隔离衣、防护眼罩、妇女卫生巾、婴幼儿尿不湿(尿垫) 等; 4、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5、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6、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废弃的血液、血清; 8、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9、少量过期、淘汰、变质的废弃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药等,可 混入感染性废物内收集,但标签上必须注明内容物名称。
《院感基本知识》PPT课件

预防措施与重要性
预防措施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 括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规范手卫 生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重要性
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 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加强医院感染 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 意义。
采用空气质量检测仪对医院各区域空 气进行定期检测,主要指标包括空气 中的微粒物、细菌、病毒等含量。
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直接影响医院感 染控制效果,可采用手套印迹法、棉 签擦拭法等方法进行手卫生检测评价。
表面清洁度评价
通过观察物体表面有无污渍、水渍、 尘埃等,以及使用ATP生物荧光检测 仪对物体表面进行快速检测,判断清 洁程度。
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提高 医疗质量。
无菌技术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 用
保持无菌物品的无菌状态,防止 污染。
手卫生和无菌技术在医院感染控制中作用
01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和其他医疗相关 感染。
02
提高医疗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5
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要求
环境清洁度评价标准及方法
空气清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呼吸系统感染、手术部位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血液系 统感染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医院感染通常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引起,这些微生物可通过空气、水、 食物、接触等途径传播。
危险因素
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如年龄、基础疾病、免疫力等)、医疗操作因素(如手术、 侵入性操作等)、医院环境因素(如消毒不彻底、手卫生不规范等)以及药物 使用因素(如抗生素滥用等)。
不同区域消毒方法选择和实施要求
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ppt课件

标准预防措施:
• 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 • 手套 • 口罩、护目镜、面罩 • 防护服装 • 按要求收集、运送、储存医疗
垃圾
• 工作人员在处理医疗废物时必须穿工 作服、戴工作帽,戴橡胶手套。
环境卫生管理 病房应定时开窗通风,每日
2-3次,每次20-30分钟。保持室 内空气新鲜。保持物体表面,地 面清洁,需采用湿式清洁法,若 被污染及时清除病消毒。
清洁卫生的程序和方法
●
当地面无明显污染情况下,通常采用湿拭清扫,用清水拖地每 ● 日2次。
当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血迹、分泌物、排泄物时),先用 2000mg/L含氯消毒剂适量倒在污染地面(覆盖法:使用一次 性沾有消毒剂的织物或擦手纸覆盖)避免污染区域扩大,30分 钟后用拖把拖干净。 拖把用500mg/L 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晾干备用。 ●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传染病人)体液污染的表面,用含有 效氯1000mg/L—2000mg/L进行消毒处理。
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
• 职业暴露 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医疗或相关工作中意外 被血源性传播性疾病感染者或患者血液或体液污 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被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 皮肤,以及吸入具有感染性的气溶胶或直接接触 了传染性物质而暴露于某种传染源的情况。
血源性传播性 感染者或患者 血液、体液
被污染的 针头
清洁卫生的程序和方法
病房各类用品表面的消毒 当物品的表面受到病原菌的污染时,必须采取严
●
格的消毒处理,可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 拭。
抹布:一床一抹布,使用完毕后用浓度为500 ㎎/L有效氯消毒液泡制抹布。
●
清洁卫生的程序和方法
其它表面的消毒
●包括门把手、水龙头、洗手池、卫生间、便池等物 表,这些地方容易受到污染,应每日用含有效氯 500mg/L消毒液擦洗。
院感相关知识PPT精选课件

灭菌方法及应用场景
01
高压蒸汽灭菌法
利用高温高压蒸汽穿透物品,使菌体蛋白质变性凝固,达到灭菌的目的
。适用于耐高温、耐高压蒸汽的物品如手术器械、敷料等的灭菌。
02
干热灭菌法
利用干热空气使菌体蛋白质氧化变性,达到灭菌的目的。适用于耐高温
但不宜用高压蒸汽灭菌的物品如油剂、粉剂等。
03
低温灭菌法
采用低温技术如环氧乙烷气体、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等,使菌体蛋白质变
性,达到灭菌的目的。适用于不耐高温、不耐高压蒸汽的物品如电子仪
器、塑料制品等。
消毒与灭菌效果评价
01 生物监测法
采用活菌计数法或指示菌挑战法,对消毒或灭菌 后的物品进行生物学检测,以评价其消毒或灭菌 效果。
02 化学监测法
利用化学指示剂在特定条件下发生颜色变化,以 判断消毒或灭菌效果。常用于对高压蒸汽灭菌器 、干热灭菌器等设备的监测。
医疗废物管理与职业暴露处
04
理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及处置流程
分类收集
根据医疗废物的性质,将其分为感染 性、损伤性、病理性、化学性和药物 性五大类,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垃圾袋 进行收集。
暂存与交接
处置方式
根据医疗废物的种类和危害程度,选 择焚烧、消毒、填埋等不同的处置方 式,确保废物得到安全、有效的处理 。
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
制定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措施,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管理,减 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推动智能化监测与预警系统的研发和应用
积极推动智能化监测与预警系统的研发和应用,提高院内感染防控的 效率和准确性。
THANKS
感谢观看
手卫生规范及操作流程
01 无明显污染时,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
院内感染知识培训ppt课件

辐射消毒灭菌法
包括紫外线、红外线等,主要通过 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使其失 去繁殖能力而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化学消毒灭菌法
包括气体熏蒸法、液体浸泡法等, 主要通过化学药剂使微生物的酶系 统失去活性,从而达到消毒灭菌的 目的。
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操作流程
根据所选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按照规 定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消毒灭 菌的效果。
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呼吸道感染、泌尿 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血液感染等; 根据病原体种类可分为细菌感染、病毒 感染、真菌感染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主要包括病原体传播、宿主易感性 增加、医疗操作及环境因素等。
危险因素
包括年龄、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 下、侵入性操作、长期卧床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03
手卫生与无菌操作规 范
手卫生重要性及指征
手卫生是预防院内感染最基本、 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手段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可以显著 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手卫生指征包括直接接触患者 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分泌物 后、接触被患者污染的物品后 等
六步洗手法操作流程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 揉搓
头孢菌素类
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 素酶等特点,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泌 尿生殖道等感染。
氨基糖苷类
主要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对革兰 氏阴性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大环内酯类
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来发挥抗 菌作用,对支原体、衣原体等非典型 病原体有较好疗效。
合理使用原则与策略
明确指征
剂量与疗程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 交换进行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 换进行
医院感染知识应知应会PPT课件

3、加强医院消毒灭菌的监督监测
4、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5、加强医源性传播因素的监测和管理,认真做好消毒灭菌和隔离等工作
6、严格探视制度和陪护制度
7、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高危人群与主要感染部位的医院感染管理
8、及时总结和反馈临床上分离的病原体及其对抗菌药的敏感性
9、加强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教育
2. 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3.在原有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经胎盘获得的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XXX中心医院
医院感染暴发的控制措施
1、对感染病人积极实施医疗救治,控制感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
2、切断感染途径
3、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必要时对易感人群隔离治疗,甚至暂停收治新病人,有条件时可对易感病人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技术。
4、发现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时,除上述措施外,应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积极查找病原体,加强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明确病原体后,再按照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实施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确保不生新的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知识应知应会
医院感染知识应知应会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Click here to enter your text and change the color or size of the text. Insert the data text icon, change the picture, and have a good time.contents
4、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5、加强医源性传播因素的监测和管理,认真做好消毒灭菌和隔离等工作
6、严格探视制度和陪护制度
7、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高危人群与主要感染部位的医院感染管理
8、及时总结和反馈临床上分离的病原体及其对抗菌药的敏感性
9、加强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教育
2. 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3.在原有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经胎盘获得的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XXX中心医院
医院感染暴发的控制措施
1、对感染病人积极实施医疗救治,控制感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
2、切断感染途径
3、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必要时对易感人群隔离治疗,甚至暂停收治新病人,有条件时可对易感病人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技术。
4、发现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时,除上述措施外,应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积极查找病原体,加强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明确病原体后,再按照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实施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确保不生新的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知识应知应会
医院感染知识应知应会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Click here to enter your text and change the color or size of the text. Insert the data text icon, change the picture, and have a good time.contents
院感知识培训PPT课件

结果反馈机制建立
建立定期的结果反馈机制,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和医务人员,提高其对医院感染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执行情况评估
对反馈结果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了解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改进 提供依据。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设定
持续改进方向
根据监测结果和评估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持续改进计划,明确改进方向 和具体措施。
常见感染部位
医院内常见的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 泌尿道、手术部位、胃肠道和血液等 。
病原菌
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种类繁多,包 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其 中,耐药菌的出现给医院感染的治疗 和预防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CHAPTER 03
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
手卫生与消毒隔离制度
01
手卫,包括去除手部污染和减少细菌传
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保障患者安全
培训内容和目标
01
掌握医院感染的基本概 念、分类、危险因素等 基础知识
02
学习医院感染的预防和 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 、消毒隔离、无菌操作 等
03
了解医院感染监测和报 告制度,掌握相关数据 分析和应用技能
04
培养医务人员对医院感 染的敏感性和责任意识 ,提高防控能力
发病率及危害程度
发病率
医院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较高,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 果和预后,还增加了医疗成本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危害程度
医院感染的危害程度因感染部位、病原体种类和患者基础疾病等因素而异。严 重的医院感染可导致患者死亡,而一些轻微的感染也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 质量。
常见感染部位与病原菌
播等。
02 03
建立定期的结果反馈机制,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和医务人员,提高其对医院感染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执行情况评估
对反馈结果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了解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改进 提供依据。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设定
持续改进方向
根据监测结果和评估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持续改进计划,明确改进方向 和具体措施。
常见感染部位
医院内常见的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 泌尿道、手术部位、胃肠道和血液等 。
病原菌
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种类繁多,包 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其 中,耐药菌的出现给医院感染的治疗 和预防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CHAPTER 03
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
手卫生与消毒隔离制度
01
手卫,包括去除手部污染和减少细菌传
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保障患者安全
培训内容和目标
01
掌握医院感染的基本概 念、分类、危险因素等 基础知识
02
学习医院感染的预防和 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 、消毒隔离、无菌操作 等
03
了解医院感染监测和报 告制度,掌握相关数据 分析和应用技能
04
培养医务人员对医院感 染的敏感性和责任意识 ,提高防控能力
发病率及危害程度
发病率
医院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较高,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 果和预后,还增加了医疗成本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危害程度
医院感染的危害程度因感染部位、病原体种类和患者基础疾病等因素而异。严 重的医院感染可导致患者死亡,而一些轻微的感染也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 质量。
常见感染部位与病原菌
播等。
02 03
医院感染图文ppt课件

检验控制措施的有效 性;
评估内容
包括感染率、感染部 位、病原体类型等;
评估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 合的方法;
评估流程
从数据收集到统计分 析、结果解释与反馈 等环节;
评估结果应用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 和优化控制措施,提 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
05
医院感染的常见病例及 处理措施
产褥感染
总结词
产褥感染是指分娩及产褥期生殖 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局部或全
身感染。
详细描述
产褥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热、疼 痛、异常阴道分泌物等,可能引发 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严重并发症 。
处理措施
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及时诊断并采 取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等。
外科伤口感染
01
02
03
总结词
外科伤口感染是指手术后 手术部位出现的感染。
详细描述
外科伤口感染的症状包括 手术部位红肿、疼痛、流 脓等,可能影响伤口愈合 ,甚至导致全身感染。
医院感染图文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07
目 录
• 医院感染概述 •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 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 •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 • 医院感染的常见病例及处理措施 • 医院感染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01
医院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或 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感染者在讲话、呼吸、咳嗽等活动时,会产生带有病原体的飞沫,易造成病原 体传播。
空气尘埃传播
感染者使用呼吸机、雾化器等设备时,会产生带有病原体的气溶胶,易造成病 原体传播。
共同媒介物传播
水源传播
医院水源被污染,如共用浴池、游泳池等,易造成病原体传 播。
评估内容
包括感染率、感染部 位、病原体类型等;
评估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 合的方法;
评估流程
从数据收集到统计分 析、结果解释与反馈 等环节;
评估结果应用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 和优化控制措施,提 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
05
医院感染的常见病例及 处理措施
产褥感染
总结词
产褥感染是指分娩及产褥期生殖 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局部或全
身感染。
详细描述
产褥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热、疼 痛、异常阴道分泌物等,可能引发 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严重并发症 。
处理措施
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及时诊断并采 取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等。
外科伤口感染
01
02
03
总结词
外科伤口感染是指手术后 手术部位出现的感染。
详细描述
外科伤口感染的症状包括 手术部位红肿、疼痛、流 脓等,可能影响伤口愈合 ,甚至导致全身感染。
医院感染图文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07
目 录
• 医院感染概述 •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 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 •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 • 医院感染的常见病例及处理措施 • 医院感染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01
医院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或 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感染者在讲话、呼吸、咳嗽等活动时,会产生带有病原体的飞沫,易造成病原 体传播。
空气尘埃传播
感染者使用呼吸机、雾化器等设备时,会产生带有病原体的气溶胶,易造成病 原体传播。
共同媒介物传播
水源传播
医院水源被污染,如共用浴池、游泳池等,易造成病原体传 播。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知识ppt课件

03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的培训和引进,提高医院感染防控
水平。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
01
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通过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病例数据,评估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时发现
和解决潜在问题。
02
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
鼓励医务人员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确保相关信息能够迅速传递和处
理。
03
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为预防接触传播,医护人员需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在接触患者 和污染物后应立即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 保持手卫生,避免直接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等。
飞沫传播
飞沫传播是指病原体携带者通过咳嗽、打喷嚏、谈话等方式 将含有病原体的飞沫散播到空气中,被易感者吸入而导致的 传播。
为预防飞沫传播,医院应加强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患 者和家属在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掩住口鼻,避免直接 面对他人;医护人员在与患者交流时应保持一定距离,佩戴 口罩。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总结词
抗菌药物的滥用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医院感染的增加,因此必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详细描述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并制定个性化的用药 方案。同时,应遵循抗菌药物的用药原则,避免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
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医院感染的发生。
05
血液传播
血液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血液、血液制品或共用注射器等途径导致的传播。
为预防血液传播,医护人员在进行有创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消毒和防护规范,确保 使用的医疗器械和注射器等无菌;同时,避免共用注射器和其他可能接触血液的 器具。
其他传播途径
其他传播途径包括消化道传播、呼吸 道传播等。在医院中,患者之间的交 叉感染也可能发生,因此医院应加强 患者管理,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医院院感知识培训》课件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建立健全预防控制体系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预防 与控制体系,包括组织机构、规章制 度和操作规范等。
提高医务人员意识
加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提 高预防和控制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 程。
加强监测与报告
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及时发现并 处理感染病例,同时完善报告制度, 确保信息畅通。
医院感染分类
根据感染来源,医院感染 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 性感染。
医院感染特点
医院感染具有潜伏期长、 病情严重、病原体复杂、 易传播等特点。
医院感染的危害
患者安全
医院感染可导致患者病情 加重,延长住院时间,甚 至危及生命。
医疗负担
医院感染增加医疗成本, 给患者和医疗机构带来经 济负担。
医疗质量
医院感染影响医疗质量, 降低患者满意度,损害医 疗机构声誉。
消化系统感染
如胃肠炎、肝炎等 ,多由病毒、细菌 等引起。
其他感染
如皮肤感染、尿路 感染等,多由细菌 、真菌等引起。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01
02
03
04
接触传播
通过接触污染的物品、环境表 面等传播。
飞沫传播
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等产生 的飞沫传播。
血液传播
通过输血、注射等途径传播。
其他传播途径
如呼吸道分泌物、消化道分泌 物等。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制定医院感染管理政策与制度
01
明确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确保各项工作有
章可循。
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
02
建立由医院领导、科室负责人和感染管理专员组成的组织架构
,明确各级职责,确保工作有效开展。
医院感染PPT课件

强化监督检查
加大对医院感染防控工 作的监督检查力度,确 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推动信息化建设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 立医院感染监测和管理 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效
率。
03
常见医院感染类型及案例 分析
呼吸道感染
医院获得性肺炎
患者在入院时不存在、也 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 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 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48小时后至拔管 后48小时内出现的肺炎, 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重要 类型。
上呼吸道感染
包括鼻炎、咽炎、喉炎等, 主要由病毒引起,也可由 细菌引起。
泌尿道感染
无症状性菌尿
患者有真性细菌尿,而无尿路感染的症状,可由症状性尿 感演变而来,或无急性尿路感染病史。
急性膀胱炎
占尿路感染的60%以上。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 排尿不适、下腹部疼痛等,部分患者迅速出现排尿困难。
数据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医院 感染的发生、分布和影响因素,为制 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报告制度
建立定期报告和紧急报告制度,及时 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医院感染情况, 确保信息畅通。
持续改进策略
完善制度流程
不断修订和完善医院感 染相关制度和流程,确 保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加强培训教育
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知识 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 防控意识和技能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青霉素类
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达到杀菌作用。
头孢菌素类
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等特点,对多种 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有效。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
主要作用于细菌体内的核糖体,抑制细菌蛋 白质合成。
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ppt课件

血透丙肝暴发事件屡见报道
卫生部通报20名山西太原血透染丙肝事件 安徽霍山血透病人复检28人确认感染丙肝病毒 安徽安庆30余名血透病人感染丙肝病毒 安徽再现“丙肝事件” 寿县16人感染 透析期间14名病人患上丙肝,白银市医院成被告 无锡滨湖医院血透病人惊爆丙肝交叉感染 尿毒症病人血透治疗后染丙肝告医院索赔140万 大理州人民医院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肝57例 我们身边也有血透丙肝事件……
干手措施 × × × × √
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措施是:认真、规范地洗手 但要能够经常和适时的洗手 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医院感染20~30%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规范合理的洗手设备
什么时间洗手?
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摘手套后(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不论是否戴手套,进行侵袭性操作前;
回收、暂存、登记
专人回收,运送前应当称重(或记件)并双方(科室和回收人员)登记签字 黄色垃圾袋做到有效封口,并注明垃圾产生单位、数量 暂存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 科室和回收人员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登记本至少保存三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0号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 》
1
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10cfu/cm2。
2
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 5cfu/cm2
医务人员手卫生要求
无生命的环境是病原体的储存库!
第一步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内)
第二步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外)
院长、副院长、医务科主任、新生儿科主任、新生儿科 护士长被撤销职务。
2009年又一件让人震惊的感染事件
医院感染PPT课件

医疗设备接触传播 2 。
医疗设备如手术器械、床铺等表面可能存在病原
微生物,患者或医护人员接触后可能引发感染。
3
医疗废物污染传播
医疗废物如未正确处理,可能会成为病原微生物
的载体,污染环境,进而引发医院感染。
医患间接触传播途径
医患接触方式
手卫生问题
医疗设备污染
医患接触是医院感染的主要 传播途径之一,包括面对面 的诊疗、护理操作等。
医院感染会使患者的免疫系 统受到影响,从而降低治疗 效果。
医院感染会导致患者需要更 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增加 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医院感染对医护人员的影响
医护人员健康威胁
医院感染可能对医护人员的 健康构成直接威胁,他们长 期处于高风险环境中,更容 易受到各类感染的侵袭。
工作压力增大
医院感染的发生使得医护人 员的工作压力显著增大,他 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 力来防止和控制感染,同时 处理患者的恐慌和焦虑。
09 医院感染管理的重 要性
05 医院感染的预防措 施
10 国内外医院感染控 制的最新进展
01 医院感染定义及分类
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解析
1 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过程中,由于
医院感染的分类
2
各种原因而发生的感染。这种感染不仅包括在医
医院感染主要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内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
对医院感染进行防控,主要 包括严格的消毒程序、规范 的医疗操作、科学的防护措 施等,这些都是降低医院感 染率的重要手段。
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
医护人员是医院感染防控的 第一线,他们需要严格执行 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 装备、定期健康检查等,以 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医院感染院感医学医疗知识培训PPT

02
院感预防
•
•
•
贰
清洁、消毒、灭菌
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院感的重要措施
• •
• •
贰
常用物理消毒灭菌
热力消毒灭菌
干热法
物理 消毒灭菌
湿热法 辐射消毒
贰
日光暴晒法
日光 暴晒法
利用日光的热、干燥、紫外线的作用来杀菌。
• •
贰
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 消毒
利用日光的热、干燥、紫外线的作用来杀菌。
•
•
贰
紫外线消毒
贰
消毒方法
空气消毒
消毒方法
物品消毒
贰
消毒注意事项
贰
化学消毒剂
贰
消毒剂使用原则
贰
无菌物品储存有效期
贰
氧气湿化瓶等管道消毒方法
贰
科学的洗手方法和步骤
手消毒
•
•
贰
七步洗手法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第六步 第七步
贰
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
贰
局部处理措施
贰
医疗废物
定义
感染性废物 病理性废物 伤害性废物
•
化学性废物
•
贰
医疗废物注意事项
演示完毕 感谢凝听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目录
CONTENT
院感
•
常识
•
•
院感
•
预防
•
•
01
院感常识
•
•
•
壹
什么是院感
什么是院感?
壹
院感研究对象
壹
院感概念
院感 概念
《医院感染治理规范(试行)》中的定义
院感知识培训ppt课件完整版

环氧乙烷灭菌过程安全防范措施
环境安全
确保灭菌环境通风良好,避免环氧乙烷气体浓度过高导致中毒;在 灭菌过程中,严禁明火和静电等火源。
操作安全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环氧乙烷的性质和操作规程;在操 作过程中,应佩戴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环氧乙烷气体和液体。
废弃物处理
对于废弃的环氧乙烷包装物和残留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避 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六步洗手法操作流程演示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 搓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 交换进行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 换进行
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 转揉搓,交换进行
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 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手套佩戴时机和更换频率要求
01泄物、伤口敷料等时应当戴
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或空气消毒机等方式,杀灭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医护人员进入手术室前需进行手部清洁和消毒,确保手术过程的无菌 操作。
加强对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
确保手术器械的清洁度和无菌状态,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ICU患者护理中感染控制方法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对ICU病房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保 持病房环境的清洁度。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因感染部位和病原体不同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局部红肿 热痛、功能障碍等。
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分析判 断。
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
预防措施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
控制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医院感染基础知 识
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 感染(入院48小时后),包括在医院 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的在 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 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分类
医院感染
外源性感染
(交叉感染) (可以预防)源自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 (不可避免)
弗罗伦斯·南丁格尔( Florence Nightingale 1820-1910)英国女护士, 欧美近代护理学和护士教育创始人之一。 1854 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南丁格尔率 领 38 名护士,奔赴前线医院,参加伤病 员的护理工作。当时用品缺乏,水源不足 ,卫生条件极差。她克服种种困难,改善 医院后勤服务和环境卫生,建立医院管理 制度,提高护理质量,使伤病员死亡率从 42% 急剧下降到 2% 。
现代医院
医院感染与传染病的区别逐渐被认识, 医院感染表现较为突出。以往的医院感 染从定义上讲是医院发生的传染病。
20世纪40年代抗生素被引入医疗实践后 ,各种传染病尤其是细菌性感染已得到 有效的控制,但也产生大量耐药菌株使 易感人群继续感染而导致新的治疗问题 ,同时也常引起病人正常菌群失调。
二、现代医院感染暴发案例
2002年底及2003年初,在广东及北京刚出 现SARS病人时,由于信息交流不够,人们 对传染病放松了警惕性,对SARS的认识不足 ,医院建筑布局不合理,医院及医务人员
防护意识不强、防护设备和防护措施不到 位,以及管理方面的诸多原因,导致了 SARS在医院内的交叉感染,确诊病人无法 转运至专科医院使SARS患者剧增。
医院感染 管理
文山市人民医院 2012年12月
❖医院感染已成为当前临床医学和 预防医学中的重要课题,国内外 学者对医院感染的研究已日益深 入。
一 、医院感染的发生与 发展历史
近代医院 16—17世纪的欧洲 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 医学逐步摆脱宗教及唯心主义束缚 近代医学\近代医院 由于没有微生物及消毒的概念与方法 医院感染极其严重
下述属于医院感染
✓传染病:>平均潜伏期; ✓普通感染: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 ✓发生新的部位或新的病原体感染; ✓由于侵入性操作导致病原体扩散; ✓本次感染与上次住院密切相关; ✓新生儿经分娩或出生后相关护理发生的感染。
2004年4月中国疾控中心共5人因非典实验 室感染受到处理。
2005年12月11日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眼科有 10名患者,接受了来自上海的眼科主任医师徐 某的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到第二天,当护士 拆开纱布时,发现10名患者的眼睛都又红又肿 感染,由于感染严重,其中9名患者应施行眼球摘 除手术,上海舜春扬科技贸易有限公司未获得 相关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不具备医疗服务资质,宿州市立医院违规与之 合作,没有资质的人员在该院从事诊疗活动; 医院院内感染管理混乱,手术过程中的相关设 备没有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由于这些原因, 导致手术出现重大感染。
深圳市妇儿医院1998年4月3日至5月27日 ,共计手术292例,发生感染166例,切口 感染率为56.85%。这是严重的医院感染事 件。感染原因是浸泡刀片和剪刀的戊二醛 因配制错误未达到灭菌效果。
此次感染是以龟型分枝杆菌为主的混合感染 .
❖ 0.33%几率的遭遇
2006年一个周五下午,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卫生部艾滋病 实验室刚上班,一个20多岁的女孩来到实验室,女孩的面容憔悴,满脸 惶恐,怯生生地告诉实验室工作人员:自己是四川某县的一名护士,在 医院注射室工作。今年7月,她给一个患者打针,刚把针头拔出来,一个 朋友和她开玩笑,在身后猛一拍她的肩膀,她大惊之下,拿针的手一哆 嗦,刚拔出来的针头顺势就扎进了自己手上的肌肉里。后来,她才从医 生那里知道,那个病人是艾滋病感染者。得知这个消息,她欲哭无泪。 作为护士,她清楚地知道:是否感染HIV只有在三个月后才能检查出来。 接下来的日子,她每天都在忐忑不安中度过,每天她都祈祷,希望不要 被HIV“选中”。半个小时后,检测结果出来了:阳性。 “这个女孩子 太不幸了,针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几率为0.33% ,怎么就被她碰到了?” 实验室主任汪学纯也是一声惋惜的感叹。据说现在,她消失在了人群 中,渴望象正常人一样生活……
伊格纳茨·塞麦尔维斯Ignaz Semmelweis (1818—l865) 奥地利产科医院医生。
1847 提出----产褥热的发生是由于解剖室 的尸体上一种他称为“腐败因子”的物质 传染给了产妇。他提出查产妇前必须清洗 双手,并经漂白粉洗手后,产褥热的发病 率明显下降。
路易·巴斯德:(Luis Pasteur 1822~ 1895) 法国化学家和生物学家,医学史上首屈一指 的重要人物。他以倡导疾病细菌学说、发 明预防接种方法而最为闻名。
巴斯德的主要贡献
(1)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3) 免疫学——预防接种
约瑟夫·李斯特(Joseph Lister)(1827年-1912年),英 国外科医生,外科手术消毒技术的发明者和推广者。 他 在爱丁堡大学担任讲师,并兼任外科医师的年代,医学界 普遍缺乏消毒意识,使得当时外科手术的成功率不高,无 法得到普遍实行。李斯特经过观察发现,皮肤完好的骨折 病人一般不易发生感染,便提出设想,即感染是因为外部 因素造成的。1864年巴斯德发现微生物的存在,为李斯 特的设想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李斯特首先提出缺乏消毒 是手术后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当年8月12日,他为一位 断腿病人实施手术,选用石碳酸作为消毒剂,并实行了一 系列的改进措施,包括:医生应穿白大褂、手术器具要高 温处理、手术前医生和护士必须洗手、病人的伤口要在消 毒后绑上绷带等等,这位病人很快痊愈。1867年,他又 将消毒手段应用到输血和输液中,降低了败血症的发病率 。这一系列措施立即降低了手术术后感染的发病率,大大 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术后死亡率自45%下降到15%,使 得外科手术成为了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从此,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