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音乐下册第六单元 童谣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童谣》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童谣》教学设计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童谣》教学设计教案第六单元童谣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水牛儿》。
2、音乐游戏。
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水牛儿》,使学生初步了解童谣的来历。
2、欣赏《蜻蜒你来吧》,学习巩固后十六分节奏。
并进一步体会童谣中所蕴涵的表现孩童们的天真与快乐心情。
3、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八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及弱起小节的唱法。
教学过程一、唱歌《水牛儿》1、让学生们说一说平时喜爱的游戏,做游戏的时候嘴里念的是什么?知道这是什么游戏吗?围着蜗牛说着歌谣:蜗搂蜗搂牛,先出角,后出头。
2、介绍蜗牛。
拿出图片或幻灯。
听一听北京的孩子是怎样唱《水牛儿》歌谣的。
3、将有北京方言特点的发音做介绍。
如:花(儿)、牛(儿)、头(儿)、莆(儿)、蔓(儿)、菜(儿)、篙(hao)、莴苣(woju)。
4、听录音,引导学生用北京方言说歌词,附点四分音符可以在说歌词的时候自然学会。
5、反复学唱,注意五个乐句的变化和休止符的准确。
6、巩固。
二、欣赏山东谣《蜻蜒你来吧》1、介绍什么是童谣。
刚才学过的《水牛儿》是孩子们玩耍的时候对蜗牛说的话。
好似蜗牛能听懂孩子们的语言,会先伸出角后再伸出头。
现在我们听一听山东的小朋友对靖蜒说什么呢?2、边拍手边按节奏说歌词。
可以采用二部卡农的形式。
3、说歌谣的声音渐渐变弱。
只有拍节奏的声音。
4、复听《蜻蜒你来吧》。
学生可以小声随录音学唱。
边唱边用打击乐器伴奏。
自然掌握后十六分节奏。
拍手和用打击乐器都可以。
随笔:初步了解童谣的来历。
学生掌握八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及弱起小节的唱法。
《第六单元 活动 童谣说唱会》学历案-小学音乐人教版12二年级下册
《活动童谣说唱会》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的学习主题是“童谣说唱会”,是小学音乐课程中的一环,旨在让学生感受童谣的韵律和节奏,提高其音乐表达和表现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音乐兴趣。
二、学习目标1. 了解不同童谣的风格特点及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2. 掌握童谣的基本节奏和韵律,并能通过说唱形式进行表现。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和兴趣,提升其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4.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在集体活动中增强交流和互动能力。
三、评价任务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对童谣节奏和韵律的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与同伴的互动及合作情况。
3. 通过学生的说唱表演,评价其表现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4. 检测学生对童谣文化内涵的理解程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几首经典的童谣,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了解童谣:教师介绍童谣的概念、特点及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对童谣产生兴趣。
3. 学习节奏和韵律: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了解童谣的基本节奏和韵律,并指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4. 分组练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首喜欢的童谣进行练习,教师在旁指导。
5. 表演展示:每个小组轮流上台表演所练习的童谣,展示学习成果。
6.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和欣赏更多的音乐作品。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和评价任务,检测学生对童谣的节奏、韵律及文化内涵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选择一首新的童谣进行练习,并在下一课时进行展示。
同时,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童谣文化内涵的小报制作,加深对童谣的理解和认识。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2. 学生反思: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思考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及与同学的互动情况,反思如何更好地参与音乐学习活动。
苏少版音乐二下第六单元童谣诵读(看大戏)-教案
苏少版音乐二下第六单元童谣诵读(看大戏)-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少版音乐二下第六单元童谣诵读(看大戏)》这一课,通过一首富有地方特色的童谣,让学生了解我国戏曲文化,感受戏曲的魅力。
教材以富有生活气息的词汇,生动描绘了看大戏的场景,让学生在诵读中体验乐趣,同时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韵律、节奏和音乐欣赏技巧。
他们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戏曲文化还相对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戏曲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戏曲文化,感受戏曲的艺术魅力。
2.能够正确诵读童谣,把握韵律和节奏。
3.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戏曲文化的理解与感受。
2.童谣的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戏曲的魅力。
2.诵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童谣的韵律和节奏。
3.欣赏教学法:让学生在欣赏中了解戏曲,培养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童谣《看大戏》的音频资料。
2.准备有关戏曲的图片、视频资料。
3.准备教材、乐谱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戏曲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对戏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童谣《看大戏》,让学生感受童谣的韵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唱童谣,教师指导学生把握韵律和节奏。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诵读比赛,检验他们对童谣的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教师播放其他地方的童谣,让学生进行欣赏和对比,感受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所学到的戏曲知识,并进行家庭诵读活动。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方便学生复习和巩固。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两只老虎》人音版(简谱)
《两只老虎》教学设计(演唱课)一、教材分析:歌曲《两只老虎》是一首法国童谣,4/4拍、大调式、一段体结构。
全曲只有八个小节,第二、第四、第六、第八小节分别与第一、第三、第五、第七小节原样重复,十分巧妙有趣。
歌曲旋律流畅明快,朗朗上口,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
这首歌的音域只有九度,旋律简练流畅、优美,唱起来朗朗上口,学生非常熟悉、喜欢。
歌词生动、有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适合儿童边唱边游戏。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愉快的心情演唱歌曲《两只老虎》。
2. 知道音乐中模仿的创作方法和轮唱的演唱形式。
三、教学重点: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愉快的心情演唱歌曲《两只老虎》。
四、教学难点:能用轮唱的演唱形式演唱。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节奏模仿练习:教师导言: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我们先做一个模仿游戏。
(1)出示四个节奏(2)在节奏上加上与同学的对话:节奏一:欢迎大家节奏二:来上课节奏三:一起唱歌跳舞节奏四:真快乐(3)老师说一个节奏,学生模仿。
(4)出示模仿的节奏。
(5)总结模仿即重复。
(二)新课学习:1. 揭示课题《两只老虎》教师过渡语:法国有一名作曲家,就运用模仿创作了一首我们熟悉的法国童谣《两只老虎》。
2.初听:(1)教师导言:《两只老虎》这首歌曲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下面请你看着歌谱,在音乐中听辨歌曲的模仿。
(2)完整聆听齐唱版范唱。
(3)学生讨论是否有模仿的旋律、节奏。
3. 新课学习:(1)教师导言:相信同学们一定发现了,这四个小节的模仿。
下面,我. 们合着钢琴来验证一下吧!要求:老师先唱,你再模仿!(2) 老师钢琴弹唱,钢琴再带着学生进行模仿小节的模唱。
(3) 歌词填唱① 出示歌词② 学生跟琴填唱歌词③ 发现“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歌词的改变④ 提示学生注意3 5 六度大跳的音准4.歌表演:(1)教师过渡语:下面请同学想几个简单的动作,为歌曲加入表演动作。
(2)老师示范基本动作(3)视频示范:下面我们就用这几个动作连贯起来,为《两只老虎》进行歌表演吧!(三)拓展学习——轮唱1.播放学生轮唱的示范视频:(1)导言:同学们,你们看在下面这段《两只老虎》歌表演中,音乐有什么变化?表演动作有什么变化?(2)简单介绍齐唱、轮唱这两种演唱形式。
人教版音乐二下第六单元《打花巴掌》word教案
《打花巴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二年级第三册音乐课《打花巴掌》教学目标:一、在完整聆听歌曲《打花巴掌》的基础上学会歌曲,体验歌曲内容和感受音乐情绪,表现歌曲。
二、能准确地按节奏拍击,边唱歌边做拍手游戏。
三、背记《打花巴掌》的歌谱,能在音乐实践中编创适当的歌词。
教学重点:体验歌曲内容和感受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一、能在音乐实践中编创适当的歌词,表现歌曲;能准确地按节奏拍击,边唱歌边做拍手游戏。
二、背记《打花巴掌》的歌谱。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平时都喜欢坐拍手游戏。
(游戏: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坐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二个小孩爱画画;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小孩去爬山;你拍四,我拍四……)今天,我们一块又学一个拍手游戏——《打花巴掌》。
二、聆听音乐,初次感受音乐,让学生大致了解歌曲。
小朋友们听的时候注意两个问题:1.你能听出这首歌曲哪个地方最容易记住?北京小朋友在做游戏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唱歌的时候是用什么声音来唱的?2. 你能听出这首歌曲前后有什么不同?请你找一找哪个地方比较特别?(学生听完音乐后自由发表感受,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和鼓励。
)三、再次播放音乐,学习歌曲。
1.学歌词(1)范读,教师边拍节奏边读歌词(2)教师拍节奏,学生按着节奏读歌词。
(3)编创歌词,学生按着节奏试着编创歌词。
(在创编歌词时,开始可在课本规定处编创,熟悉后还可以编各种花的名字补充到歌曲中来。
)2.学歌曲(播放课件)(1)教师范唱(2)学生轻声跟唱,在跟唱过程中,咬字、吐字要准确、清楚(3)“你最喜欢唱哪一句?”“你觉得哪一句比较难唱?”(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4)用高兴的心情,轻快的声音齐唱。
3.一边唱一边做拍手游戏(拍手游戏可以是两个人拍手、三个人拍手也可以是围成大圈边跳边唱边拍手游戏,要积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编创各种拍击动作,但一定要与歌曲节奏或节拍相吻合)四、记歌谱(播放课件)1.范唱歌谱2.领唱歌谱,速度放馒一些,可领唱多边。
二年级音乐下册第六单元 童谣
第六单元童谣教学内容:1、唱歌:《水牛儿》《小老鼠上灯台》《打花巴掌》2、欣赏:《蜻蜓你来吧》《编花篮》3、活动:《童谣说唱会》单元总目标:挖掘已有的课程资源,学习传统的、流传在民间的歌谣、童谣,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体验蕴涵在童谣里的朴实、善良、纯真情感。
通过演唱、表演童谣的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表达个人的情感并受到美的愉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用自然、亲切的歌声演唱童谣,让其感受、了解演唱童谣的快乐。
难点:在自制打击乐器的活动中让学生找一找,敲一敲,开发想象力,多渠道地创作自制打击乐器。
四、课时分配:五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唱歌《水牛儿》;了解童谣。
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童谣,感受童谣与方言和音乐的紧密结合。
2.通过学习《水牛儿》,进行童谣的读、说、唱、演。
教学重点:通过学唱北京童谣《水牛儿》,了解北京方言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童谣的地区性差异,通过学唱北京童谣熟悉北京方言特点。
教学用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蜗牛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童谣动画,欣赏动画中的童谣。
二、说“童谣”师:你还知道哪些童谣?能给同学们读出来、唱出来吗?师介绍自己知道的童谣,带学生读《唐僧骑马咚的咚》。
三、介绍“童谣”童谣是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与儿歌合称“童谣”。
童谣大多与传播知识有关,有嬉戏童谣,有可以增长生活知识的童谣等等。
四、导入歌曲谜语:“从小生在屋檐下,身上背着一个家,平时不见它露面,雨天经常碰到它。
”说出谜底“蜗牛儿”,引出童谣“水牛儿”。
一、学唱歌曲1.初听歌曲。
说一说:歌曲中都唱了什么?2.读童谣师读,生随节奏拍手拍腿。
解释童谣中的方言词语。
师生齐读童谣。
讨论:师以另一种方式读(不带儿化),比较两种读法在意思上的差别。
引导学生读(唱)准儿化音,以突出童谣的地域特点。
3.唱童谣导语:你们觉得这首童谣有意思吗?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充分地表现出这首童谣的趣味呢?师范唱:请学生找出师着重唱出的字。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活动 童谣说唱会--虫儿飞》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活动童谣说唱会–虫儿飞》一. 教材分析《虫儿飞》是一首二年级下册的音乐童谣,它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画面描绘了小虫儿飞舞的场景。
这首歌曲富有童趣,节奏欢快,旋律简单,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学习《虫儿飞》这首歌曲时,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巧,如音高、节奏、唱名等。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曲中的个别字词发音不够准确,需要在教学中进行纠正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演唱《虫儿飞》这首歌曲,并掌握歌曲中的音高、节奏和唱名。
2.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童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音高:歌曲中的个别音高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进行耐心指导。
2.节奏:歌曲中的节奏变化较多,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节奏感。
3.唱名:学生需要熟练掌握歌曲中的唱名,以便正确演唱。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进行歌曲的演唱,让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2.练习法:教师引导学生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
3.激励法: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创意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自己创作相关的歌曲或舞蹈。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图片、动画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录音。
3.乐器:如钢琴、吉他等,用于教学演奏和伴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虫儿飞》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然后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和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歌词和图片,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内容。
然后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歌曲的演唱练习,重点指导音高和节奏。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 《两只老虎》 ︳人音版 (五线谱)
《两只老虎》教学设计课型演唱教材分析歌曲《两只老虎》是一首法国童谣,也是一首深受儿童喜爱的游戏歌曲。
采用4/4拍、大调式、一段体结构。
这首歌的音域只有九度,旋律简练流畅、优美,唱起来朗朗上口,学生非常熟悉、喜欢。
歌词生动、有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适合儿童边唱边游戏。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天真活泼敢于表现自己。
喜欢音乐律动,乐于参与音乐活动,表情也较丰富,能根据歌曲情绪进行表达,还能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舞蹈,并参与表演。
但在读谱知识的运用上较弱,咬字、吐字还不够清晰,缺乏气息的支撑。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让孩子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的形式中,引导他们更加善于对音乐情绪的表达,并训练他们的发音吐字和二声部轮唱技能。
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然、幽默的声音演唱《两只老虎》。
2.能听辨出《两只老虎》的演唱形式与齐唱形式的不同。
3.通过创编游戏,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够用自然、幽默的声音唱歌,在唱游的过程中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轮唱;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教具安排多媒体、钢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谜语导入:猜一猜师:考一考大家,看看哪位小朋友反应最快。
(1)“说它是猫不是猫,体型它比猫还大,身穿一件花皮袄,森林之中它为王。
”(虎)(2)你们见过老虎吗?它长什么样?谁来说一说?(生:答)●学习歌曲(1)初听歌曲你看,它们俩唱着歌,欢欢喜喜地向我们走来了;大家看看这两只老虎有什么“奇怪”的地方?(2)学唱歌曲我们跟着琴声学唱这首歌谱和歌词。
(3)有感情地演唱大家觉得该用什么样的情绪表演这首歌呢?(4)熟悉歌曲老虎兄弟给大家出了难题,下面我们去解决这个难题。
(5)分声部演唱虎哥哥和虎弟弟可高兴了,它们邀请我们按二声部的方法来轮唱这首歌,下面,同学们唱二声部,我唱一声部。
师:同学们,我们换过来试一试。
下面第1、2小组唱一声部,3、4、小组唱二声部。
(6)分角色演唱师:同学们的精彩演唱让老虎兄弟佩服不已,但是它们觉得大家表情还可以更好,全班起立,让我们把歌曲有感情、有表情地演唱一次,假如你愿意,还可以加上动作,哪个小组愿意唱一声部,哪个小组愿唱二声部?●歌曲创编1.师:歌曲中提到了什么奇怪的事?假如让你来编歌词,你会编什么奇怪的事?2.创编游戏: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鼻子、两只兔子、两只大象…3.观看视频。
小学音乐《小红帽》优质课件.
小学音乐《小红帽》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童谣与儿歌》,主要内容为经典儿歌《小红帽》。
详细内容包括:歌词学习、旋律感知、节奏练习、音乐表现及创造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红帽》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变化的部分,以及旋律的准确演唱。
2. 教学重点:歌词的记忆,旋律的感知,音乐活动的参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电子琴、多媒体课件、小红帽头饰。
2. 学具:音乐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小红帽头饰,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儿歌主题。
2. 歌词学习(10分钟)分组朗读歌词,让学生熟悉歌词内容,并纠正发音。
3. 旋律感知(10分钟)播放歌曲,让学生跟唱,感知旋律。
教师逐句教唱,指导学生掌握旋律。
4. 节奏练习(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节奏图形,引导学生拍打节奏,练习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5. 音乐表现(10分钟)学生佩戴小红帽头饰,分组演唱歌曲,注意表情和动作的表现。
6. 创造性活动(10分钟)鼓励学生改编歌词,创作新的儿歌,并进行展示。
7.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小红帽》2. 歌词:以卡片形式展示歌词,方便学生记忆。
3. 旋律:以五线谱形式展示歌曲旋律,突出重点节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熟记《小红帽》歌词,演唱给家人听。
2. 答案:完成作业后,家长签名确认,学生带回学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儿歌比赛,展示所学成果。
同时,引入其他经典儿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节奏练习3. 音乐表现与创造性活动的实施4.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对于节奏变化的部分,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节奏图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并练习。
二年级音乐下册宜兰童谣课件.
二年级音乐下册宜兰童谣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二年级音乐下册第6章《宜兰童谣》。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宜兰童谣的起源、特点及文化背景;学习童谣《月亮光光照地堂》和《天乌乌》,掌握其旋律、节奏和歌词;探讨宜兰童谣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宜兰童谣的起源、特点,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魅力。
2. 培养学生歌唱宜兰童谣的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培养跨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宜兰童谣的旋律、节奏掌握,以及歌词记忆。
重点:学习宜兰童谣的基本唱法,体验其音乐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教学课件。
学具:歌词单、音乐课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月亮的民间故事,引出宜兰童谣《月亮光光照地堂》。
2. 新课内容学习:(1)播放课件,介绍宜兰童谣的起源、特点及文化背景。
(2)教唱《月亮光光照地堂》,指导学生掌握旋律、节奏和歌词。
(3)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心得,提高歌唱能力。
3. 例题讲解:以《天乌乌》为例,讲解宜兰童谣的旋律、节奏特点。
4.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练习《天乌乌》,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宜兰童谣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宜兰童谣:《月亮光光照地堂》2. 旋律、节奏特点3. 歌词填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月亮光光照地堂》和《天乌乌》的歌词填空。
2. 答案:(1)《月亮光光照地堂》:月亮光光,照地堂,蟋蟀鸣,纺织娘。
小孩儿,忙起床,拾棉花,做衣裳。
(2)《天乌乌》:天乌乌,要下雨,鸡飞狗跳,猪拱泥。
小孩儿,忙收衣,躲雨去,笑哈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了解其他地区的童谣,进行交流分享,提高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宜兰童谣的旋律、节奏掌握和歌词记忆。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牧童谣》教案
《螃蟹歌》教案课题:《螃蟹歌》教材: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牧童谣》教学年级:小学二年级课型:以小组创造表现为主的综合课教学课时: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教材为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第四册第六单元《牧童谣》中最后一个主题,教材定位为玩一玩。
本单元旨在通过湖北民歌《牧童谣》、民间小歌舞《采莲船》、楚剧瞧相调《唱歌真快乐》、和湖北童谣《螃蟹歌》等多种形式感受具有荆楚浓郁乡情的湖北文化,让学生在亲切的家乡旋律中,感受“乡音”,激发学生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本课《螃蟹歌》是一首风趣、生动、活泼的湖北童谣,有明显的民歌小调风格,用音乐塑造了一个有趣的、横行的螃蟹,极富童趣,又有一定的逗趣、嬉戏色彩。
教材试图通过学唱《螃蟹歌》,创编表演歌曲的活动,让学生喜爱大自然、喜爱小动物,让孩子有种置身大自然的轻松、自由、嬉戏、逗趣。
本课属于表现与创造教学领域。
二、学情分析螃蟹是一种孩子们很喜欢的小动物,生活中大家对它十分了解,也有些害怕。
有部分学生还有过亲自抓螃蟹、玩螃蟹、吃螃蟹的经历,这都为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许多帮助。
所以这个教学内容的学习,老师完全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以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进行),根据教材的内容有以下几个问题是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教师将提前做好预设:第一,鹭鸶是什么?第二,在歌曲第二段中第一句歌词“横着走横着走横上坡、直着走直着走直下坡”这组前八后十六分音符一字一音的演唱,学生有一大部分估计唱不下来比较快。
第三,小组合作创造表现环节,学生应当怎样合作、什么方法、怎样组织、能否全组参与,这些细节而重要的问题,都应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经常地训练和指导。
三、教学目标1、能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对音乐的学习有比较持久的兴趣,大胆、积极地参与整节课的创造活动。
2、能够在小组合作的主要教学方式引导下,学会与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具有一定的合作探究意识。
3、能够在基本演唱歌曲的情况下,尝试简单有个性的小组创造表现,从而培养自信、自然地演唱和表现歌曲。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活动童谣说唱会|人教版
3.学生参与度方面:今天的课堂氛围非常活跃,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环节表现积极。这让我意识到,通过小组合作、互动交流等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创作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童谣说唱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说唱创作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如何运用词语和节奏创作童谣。
-在说唱活动中,强调学生运用词语创作童谣,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在音乐感知方面,通过对比不同歌曲的旋律、节奏,引导学生发现音乐的特点,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
(1)音准把握:学生在演唱过程中,音准的准确性往往是一个难点,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2)节奏感知:学生对复杂节奏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有限,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引导来提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说唱创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童谣说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活动童谣说唱会|人教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活动 童谣说唱会》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活动童谣说唱会》一.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童谣说唱会”,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本节课通过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童谣的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教材中包含了5首童谣,分别是《小星星》、《小燕子》、《两只老虎》、《拔萝卜》和《捉迷藏》。
这些童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民间童谣,也有儿歌,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在之前的音乐学习中对歌曲、舞蹈等表现形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自律性、合作意识以及音乐素养还有待提高。
在童谣说唱会这一主题下,学生可以通过活泼、有趣的音乐活动,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童谣的音乐魅力,体验说唱的乐趣。
2.学会演唱教材中的5首童谣,并能用轻快的节奏进行说唱。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培养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童谣的节奏和旋律。
2.学会说唱技巧,能够流利地演唱童谣。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跟随。
2.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激励法:通过表扬、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践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音乐技能。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含5首童谣的图片、歌词和旋律。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童谣和背景音乐。
3.童谣道具:如星星、小燕子等,用于辅助教学。
4.课堂练习册: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一首欢快的童谣《小星星》导入,引导学生跟随节奏拍手。
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介绍童谣的背景和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教材中的5首童谣,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每首童谣演唱结束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内容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童谣,注意节奏和音准。
二年级下册音乐《童谣》教案:促进幼儿感官体验
二年级下册音乐《童谣》教案:促进幼儿感官体验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感受到童谣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
2.学习并表演《小星星》等几首常见童谣。
3.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和感受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学内容1.童谣的介绍:让幼儿了解童谣是一种用来传递情感和传统文化的音乐形式,再介绍几首常见的童谣。
2.节奏感的培养:使用手拍、口型模仿等方法,让幼儿感受到童谣的节奏感,并模仿老师的节奏演唱童谣。
3.情感表达的训练:通过分析童谣中的情感表达方式,让幼儿感受到童谣中蕴含的情感,通过模仿演唱表达情感。
4.童谣表演:教授《小星星》、《儿童节》等几首常见童谣,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手鼓、铃铛等乐器演奏,并口型演唱童谣。
三、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播放录音,让幼儿欣赏童谣,了解童谣的基本节奏与歌曲特点。
2.演唱法:通过老师示范与幼儿手拍、模仿演唱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和声能力。
3.互动法:通过教师与幼儿间的唱、说、笑、玩互动,使幼儿更好地感受童谣中的情感与感觉。
四、教学过程1.欣赏童谣:播放《早上好》后,向幼儿简要介绍童谣的定义和基本节奏。
然后根据幼儿的反应与反馈,分别播放《儿童节》、《捉鱼儿歌》等几首童谣,让幼儿感知不同节奏、曲式、歌词中的情感表达。
2.节奏感的培养:手拍与口型模仿,加强幼儿的乐感与手眼协调能力。
先让幼儿跟着手拍感受基本节奏,然后老师开始演唱一段童谣,幼儿模仿并跟手拍节奏,随后老师与幼儿一起演唱童谣。
3.情感表达的训练:通过分析几首常见童谣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启发幼儿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授《小星星》时,让幼儿想象自己身处星空之中,与星星一起放飞自我,感受天地万物的美好。
4.童谣表演:老师向幼儿演示如何使用手鼓、铃铛等乐器演奏童谣。
让幼儿分小组,以《小星星》、《儿童节》等童谣为例,模仿老师演唱童谣,并在表演过程中配合乐器演奏,以提高音乐和节奏体验。
五、教学板书童谣节奏感情感表达手鼓、铃铛《小星星》、《儿童节》等六、教学心得童谣是一种充满传统文化与人文情感的音乐形式。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第六单元活动童谣说唱会》(1)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第六单元活动童谣说唱会》 (1)一. 教材分析《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第六单元活动主题是“童谣说唱会”。
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童谣,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包含了多种形式的音乐作品,有传统的民间童谣,也有现代的创作童谣。
这些作品题材丰富,形象生动,易于学生接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音乐的黄金时期,他们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
但同时,他们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励。
在音乐学习上,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简单的节奏、旋律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教材中的童谣,掌握基本的节奏和旋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喜欢唱歌,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教材中的童谣。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基本的节奏和旋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如音响、投影仪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材料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首欢快的童谣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2.新课教学:首先,让学生聆听教材中的童谣,感受其节奏和旋律。
然后,教师进行示范演唱,讲解节奏和旋律的特点。
接着,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最后,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大家共同点评。
3.巩固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童谣接龙游戏,加强节奏和旋律的运用。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行童谣创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童谣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活动童谣说唱会--虫儿飞|人教版
举例:组织小组讨论和实践,鼓励学生相互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虫儿飞》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夏天夜晚是否注意过飞舞的虫儿?”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童谣中的虫儿世界。
(3)童谣中的自然界元素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童谣中描绘的夜晚和昆虫世界,感受其中的生活气息和文化价值。
举例:分析歌词中的虫鸣、星空等自然现象,讨论童谣所反映的民间生活场景。
2.教学难点
(1)节奏的准确把握: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准确把握说唱节奏有一定难度,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指导来突破。
举例:设计简单的拍手游戏,帮助学生感受和掌握节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童谣《虫儿飞》的歌词和旋律: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能够熟练演唱《虫儿飞》,对歌词和旋律有深入的理解和记忆。
举例:歌词中的韵律感、重复,让学生掌握简单的节奏,提高音乐表现力。
举例:强调节奏的稳定性,引导学生跟随节奏摇摆身体。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活动童谣说唱会--虫儿飞|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活动童谣说唱会--虫儿飞|人教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教材第六单元的童谣《虫儿飞》,通过学习该童谣,使学生掌握简单的说唱节奏,了解和体验童谣中的音乐元素。内容包括:
1.熟悉童谣《虫儿飞》的歌词和旋律;
2.学习说唱节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2019-2020年二年级音乐下册 水牛儿1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二年级音乐下册水牛儿1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内容:唱歌《水牛儿》;了解童谣。
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童谣,感受童谣与方言和音乐的紧密结合。
2.通过学习《水牛儿》,进行童谣的读、说、唱、演。
教学重点:通过学唱北京童谣《水牛儿》,了解北京方言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童谣的地区性差异,通过学唱北京童谣熟悉北京方言特点。
教学用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蜗牛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童谣动画,欣赏动画中的童谣。
二、说“童谣”师:你还知道哪些童谣?能给同学们读出来、唱出来吗?师介绍自己知道的童谣,带学生读《唐僧骑马咚的咚》。
三、介绍“童谣”童谣是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与儿歌合称“童谣”。
童谣大多与传播知识有关,有嬉戏童谣,有可以增长生活知识的童谣等等。
四、导入歌曲谜语:“从小生在屋檐下,身上背着一个家,平时不见它露面,雨天经常碰到它。
”说出谜底“蜗牛儿”,引出童谣“水牛儿”。
(一)学唱歌曲1.初听歌曲。
说一说:歌曲中都唱了什么?2.读童谣师读,生随节奏拍手拍腿。
解释童谣中的方言词语。
师生齐读童谣。
讨论:师以另一种方式读(不带儿化),比较两种读法在意思上的差别。
引导学生读(唱)准儿化音,以突出童谣的地域特点。
3.唱童谣导语:你们觉得这首童谣有意思吗?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充分地表现出这首童谣的趣味呢?师范唱:请学生找出师着重唱出的字。
重点突破:带附点节奏的字。
再次范唱:听出哪些字要唱得短而轻。
(括号里的字是助词,没有含义,不能唱得很突出。
)随琴轻声演唱。
讨论:还可以用怎样不同的形式演唱?4.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二)表演童谣1.讨论:还有什么方法能把这首童谣表现得更生动?2.用不同方式表现歌曲。
(三)课堂小结各个地方都有独具特色的童谣,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去听、去找,比一比谁找到的童谣多,会读,会唱的童谣多。
附送:2019-2020年二年级音乐下册水牛儿2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歌曲《水牛儿》教材分析:歌曲《水牛儿》是一首五声音阶宫调式,流传于北京地区的一首传统童谣,易被儿童学记。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第六单元活动童谣说唱会--虫儿飞》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第六单元活动童谣说唱会–虫儿飞》一. 教材分析《童谣说唱会–虫儿飞》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六单元的活动内容。
本节课通过学习童谣说唱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魅力。
教材以富有童趣的虫儿飞为主题,歌词生动有趣,旋律简单优美,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音乐有着天然的热爱。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高、节奏知识,具备一定的音乐表现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童谣说唱这种形式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虫儿飞》,了解童谣说唱的特点。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用轻快的声音、活泼的节奏表现《虫儿飞》,培养音乐表现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虫儿飞》,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乐趣,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虫儿飞》,把握童谣说唱的节奏和情感。
2.教学难点:部分学生对童谣说唱形式的把握,以及用轻快的声音、活泼的节奏表现《虫儿飞》。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分组合作法、示范法等。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乐器、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谜语“小小飞行员,空中来表演。
夜里飞舞忙,白天藏起来。
”引发学生对虫儿飞的兴趣,引入课题。
2.学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虫儿飞》,注意音准、节奏、情感的把握。
3.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虫儿飞的动作,如蝴蝶飞、蜜蜂舞等,进行组合表演。
4.童谣说唱:学生尝试用说唱的形式表现《虫儿飞》,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5.创编表演:学生自由组合,创意编排出独具特色的虫儿飞表演,进行展示。
6.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课堂所学,强调音乐的魅力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以简洁明了为主,突出教学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童谣教学内容:1、唱歌:《水牛儿》《小老鼠上灯台》《打花巴掌》2、欣赏:《蜻蜓你来吧》《编花篮》3、活动:《童谣说唱会》单元总目标:挖掘已有的课程资源,学习传统的、流传在民间的歌谣、童谣,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体验蕴涵在童谣里的朴实、善良、纯真情感。
通过演唱、表演童谣的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能表达个人的情感并受到美的愉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用自然、亲切的歌声演唱童谣,让其感受、了解演唱童谣的快乐。
难点:在自制打击乐器的活动中让学生找一找,敲一敲,开发想象力,多渠道地创作自制打击乐器。
四、课时分配:五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唱歌《水牛儿》;了解童谣。
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童谣,感受童谣与方言和音乐的紧密结合。
2.通过学习《水牛儿》,进行童谣的读、说、唱、演。
教学重点:通过学唱北京童谣《水牛儿》,了解北京方言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童谣的地区性差异,通过学唱北京童谣熟悉北京方言特点。
教学用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蜗牛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童谣动画,欣赏动画中的童谣。
二、说“童谣”师:你还知道哪些童谣?能给同学们读出来、唱出来吗?师介绍自己知道的童谣,带学生读《唐僧骑马咚的咚》。
三、介绍“童谣”童谣是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与儿歌合称“童谣”。
童谣大多与传播知识有关,有嬉戏童谣,有可以增长生活知识的童谣等等。
四、导入歌曲谜语:“从小生在屋檐下,身上背着一个家,平时不见它露面,雨天经常碰到它。
”说出谜底“蜗牛儿”,引出童谣“水牛儿”。
一、学唱歌曲1.初听歌曲。
说一说:歌曲中都唱了什么?2.读童谣师读,生随节奏拍手拍腿。
解释童谣中的方言词语。
师生齐读童谣。
讨论:师以另一种方式读(不带儿化),比较两种读法在意思上的差别。
引导学生读(唱)准儿化音,以突出童谣的地域特点。
3.唱童谣导语:你们觉得这首童谣有意思吗?用什么方法可以更充分地表现出这首童谣的趣味呢?师范唱:请学生找出师着重唱出的字。
重点突破:带附点节奏的字。
再次范唱:听出哪些字要唱得短而轻。
(括号里的字是助词,没有含义,不能唱得很突出。
)随琴轻声演唱。
讨论:还可以用怎样不同的形式演唱?4.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二、表演童谣1.讨论:还有什么方法能把这首童谣表现得更生动?1.用不同方式表现歌曲。
三、课堂小结各个地方都有独具特色的童谣,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去听、去找,比一比谁找到的童谣多,会读,会唱的童谣多。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山东童谣《蜻蜓你来吧》2、河南童谣《编花篮》3、音乐游戏《编花篮》。
教学目标:1、欣赏《蜻蜓你来吧》,体会童谣中所蕴涵的表现孩子们的天真与快乐心情。
2.通过儿童传统游戏激发学生创编童谣的欲望。
3.欣赏河南民歌《编花篮》,感受歌曲中活泼、欢快的气氛。
教学重点:感受和体验儿童在创编和演唱童谣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难点:体会不同地区童谣的共同特征以及个别差异。
教学用具:电子琴、录音机、录音带、简易打击乐器(串铃、双响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表演唱《水牛儿》,引出对童谣的进一步欣赏。
二、欣赏:山东童谣《蜻蜓你来吧》导语:刚才我们唱的北京童谣中表现了北京的小朋友跟水牛儿游戏时的情景,那么,现在我们来听一听山东的小朋友们在跟谁说话呢?他们在说什么呢?1.初听,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2.学习童谣师:我们一起和蜻蜓打招呼!带学生拍手、拍腿按节奏读童谣。
边拍节奏边读童谣。
小组活动:一组读童谣,一组拍节奏伴奏。
3.复听歌曲,体会童谣所表现出的天真的童趣。
边拍节奏边欣赏,感受歌曲中所表现出的童趣。
师:歌曲中小朋友们跟小蜻蜓说话时是什么样的语气呢?(亲切,像是跟好朋友说话一样#?4.唱童谣引导学生利用力度变化表现歌曲。
师:蜻蜓向我们飞来时可以用什么样的声音表现呢?蜻蜓飞走了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呢?引导学生带有力度变化地跟着音乐演唱歌曲。
三、欣赏河南童谣《编花篮》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2.学习童谣出示《编花篮》挂图,带学生拍手并按节奏读童谣。
3.复听随音乐轻声哼唱。
4、音乐游戏“编花篮”分组活动:三到六个人一组,围成一个小圆圈,每人伸出右腿,和另一人右腿交叉勾在一起,边读童谣边做游戏,然后,听音乐边唱边做游戏。
四、编童谣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创编简短的童谣。
让学生了解童谣的产生就是在孩子们玩耍时随口唱(说)的短小儿歌。
学生分组讨论,创编、表演。
五、小结有趣的童谣还可以用乐器为它伴奏,请同学们找一找什么东西可以象打击乐器一样发出好听的声音,下节课带来我们一起制作!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活动:自制打击乐器2.歌曲:《小老鼠上灯台》。
3.活动:《小老鼠上灯台》。
教学目标:1.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自己制作打击乐器。
并根据音的长短、音色的不同,按声部敲击。
2.在唱念歌谣中巩固十六分节奏的学习。
复习后十六分节奏、附点四分音符。
训练学生的合奏能力。
教学重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制作打击乐器。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开发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用具:电子琴、录音机制作打击乐器材料:木板、玻璃瓶、碗碟、筷子、小铁棍、铁丝、啤酒瓶、吸管、易拉罐、小药瓶、小石子、小木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出示自制的打击乐器,并用乐器为《小老鼠上灯台》伴奏。
二、自制打击乐器1.介绍乐器及制作方法。
部分学生展示自制的打击乐器。
2.现场制作打击乐器。
分组活动:分发材料,小组合作制作,比一比哪组做得又多又好。
3.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播放歌曲录音,引导学生用自制乐器在“骨碌碌碌”的地方演奏。
三、学习歌曲《小老鼠上灯台》1.拍手并按节奏朗读歌词。
2.用乐器伴奏读歌词。
3.学唱歌曲随音乐轻声哼唱。
四、表演1.分句启发学生创编动作。
2.随音乐表演。
3.加打击乐器伴奏表演。
五、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制作打击乐器可用的方法。
教学反思:第四课时教学内容:1.歌曲:《小老鼠上灯台》(扩展部分)。
2.歌曲:《打花巴掌》。
教学目标:用多种方法说(唱)儿歌,让学生体验换一种方式说童谣唱儿歌。
教学重点:1.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各种儿歌、诗歌、小故事伴奏。
2.学唱歌曲《打花巴掌》,并用不同形式表现童谣。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用不同形式表现童谣,组织学生在活跃而有秩序的课堂气氛中开展表演童谣的活动。
教学用具:电子琴、录音机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随琴演唱歌曲《小老鼠上灯台》。
二、《小老鼠上灯台》扩展部分1.讨论:打击乐器都可以为什么伴奏?小组讨论,分配任务:如背诗、说儿歌、讲小故事、说绕口令等,其他组员伴奏。
三、学习歌曲《打花巴掌》导入:师生同做拍手游戏。
1.录音范唱引出歌曲题目:歌中把拍手游戏又叫做“打花巴掌”。
2.师生一起拍手读童谣3.随录音两人一组拍手读童谣,歌曲中演唱的部分认真听。
4.学唱童谣听录音,说说歌中小朋友到山上都采到了哪些花。
完整读童谣——随音乐拍手轻声哼唱——带领学生用读和唱的方法表现歌曲。
四、歌表演1.创编舞蹈动作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创编动作(读的时候拍手,唱的时候跳舞)2.组织学生分组表演五、创编歌词师师范引导,将歌曲中拍手部分改词创编读出来。
分组表演自创的童谣。
六、课堂小结师:童谣就是我们平时生活中随口说出的小歌谣,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更多的童谣,下一节课我们要开一个说唱会,比比谁会说、唱的童谣最多。
教学反思:第五课时教学内容:活动:童谣说唱会教学目标:以童谣说唱会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教学重点:做各种游戏,在游戏中进行竞赛,比一比谁知道的童谣多。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用不同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用具:电子琴、录音机、苹果卡片、手绢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童谣说唱会开始了!你准备好了吗?二、童谣说唱会1.游戏:丢手绢在“丢手绢”的游戏中,被追到的同学为大家表演童谣,表现好的由老师发给一个“苹果”放进本组的“苹果筐”中(黑板画出),不会的同学可以到苹果树上取下一张写有童谣的苹果卡片,为大家朗读,可以过关。
没有过关的同学被淘汰出局,回到座位休息。
2.游戏:击鼓传花学生在座位坐好,师击鼓,“花”传到谁的手里鼓声停了,谁就要为大家表演一个童谣,不能重复说过的。
3.游戏:摘果子比赛分组,各组到苹果树上摘下一个果子,根据童谣,小组讨论设计各种方法表演童谣。
两组同时进行,评出优胜组,可以把苹果放到本组的果筐中,没有获胜的则要为大家唱一首本单元的童谣。
三、小结同学们今天的收获特别大,知道了好多有意思的童谣,增长了不少知识,祝贺你们!取得胜利的组,你们是不是应该把你们的成果分给另外一个组,让他们也和你们共同分享喜悦呢?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