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纯化及其活性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柱色谱法分离纯化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柱色谱法分离纯化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色谱 法分 离 纯 化 黄 酮类 化 合 物 的研 究 进 展 进 行 综 述 。 与 薄层 色 谱相 比 , 色 谱 的 分 离 制 备 量 要 比前 者 大 得 多 , 柱
[o 刘 高 强 , 美 才 , 晓 玲 .我 国 食 用 昆 虫 的 开 发 趋 势 及 22 魏 王
对 策 [] 西北 林 学 院学 报 ,0 4 1 ( ) 1 51 7 J. 20 ,9 1 :0—0 .
酮类 化 合 物 的研 究 倾 向于对 其 药 用 价值 的 开 发 , 多 地 涉 及 提 更
[] rgNa e,0 4 1 (0 :8 ~8 . J.P o t i20 ,4 1 ) 808 4 S [ 8 R mo-lru Y ,Pn , oe M ,e 1 C e cl 1 ] a s od J i M Js e o ta. hmi a
[ 1 a iAD, a a O S nG n A. en tio a 2 3 B n j L w l A,o o uGEE Th ur in l t
v l e o o r e n s e is o d b e i s c s i o t we t a u ff u t e p ce f e i l n e t n s u h s —
An u l o e h, 9 9 4 2 - 0 n a Bi tc 1 9 , 4: 1 5 . J
分 离 主 要 有各 种 色 谱 法 , 经 典 的 柱 色 谱 法 和 薄 层 色 谱 法 仍 除 然很 有用 外 , 几 年 来 又 应 用 了 较 新 的 色 谱 方 法 , 高 效 液 相 近 如 色 谱 法 ( L )高 速 逆 流 色 谱 法 ( C C) 。 笔 者 仅 对 柱 HP C 、 HS C 等

植物黄酮类化合物提取与分离研究进展

植物黄酮类化合物提取与分离研究进展

植物黄酮类化合物提取与分离研究进展摘要:结合目前已报道的多种植物黄酮类化合物提取与分离的技术方法,对植物黄酮类化合物提取与分离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植物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中药主要起源于我国,我国对其有着悠久的研究历史。

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为中华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西药毒副作用的日益明显,以及对中药学研究的深入,中药学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兴趣和重视。

黄酮类化合物是中药的有效成分之一,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各个部位,尤其是花叶部位,主要存在于芸香科、唇形科、豆科、伞形科、银杏科、与菊科等。

许多研究已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除利用其抗菌、消炎、抗突变、降压、清热解毒、镇静、利尿等作用外,在抗氧化、抗癌、防癌、抑制脂肪氧化酶等方面也有显著效果所以提取分离出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对医药及食品工业是十分重要的。

关于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及分离、纯化方法的研究报道很多,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1.1溶剂提取法包括有机溶剂提取法、水提取法及碱水提取法三种。

1.1.1有机溶剂提取法对苷类和极性较大的苷元如羟基黄酮、双黄酮、橙酮、查耳酮等,常用某些极性较大的溶剂如甲醇、乙醇或混合溶剂提取,对大多数苷元则用乙醚、氯仿、乙酸乙酷等极性较小的溶剂提取。

虽然有机溶剂对黄酮的提取率高,但缺点是(1)大多有机溶剂都易燃易爆;(2)多数有机溶剂有毒或具有强刺激性,会危害人体和污染环境;(3)一般成本较高。

邵金华等[1]人以桂花叶为原料,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对桂花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浸提溶剂,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固液比对桂花叶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得出桂花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2h,提温度85℃,乙醇体积分数75%,固液比1︰20(g/mL),在该条件下桂花叶黄酮提取率达1.926%。

黄酮类物质的分离纯化实验报告结果

黄酮类物质的分离纯化实验报告结果

黄酮类物质的分离纯化实验报告结果
实验目的:对黄酮类物质进行分离和纯化,以获得高纯度的黄酮类化合物。

实验步骤:
1.将黄酮类植物材料加入适量的乙醇中,进行浸提。

2.过滤浸提液,得到植物材料的提取液。

3.将提取液转入蒸发器中,进行蒸发浓缩。

4.将浓缩液溶解于适量的无水乙醚中,进行萃取。

5.分取有色相的有机相液体。

6.用饱和盐酸溶液,使有机相与无水乙醚中的黄酮类物质发生转化反应。

7.经过酸化反应后,形成无色的无机酸盐。

8.用横向冷冻离心机进行冷冻离心,分离提取的黄酮类物质。

9.将离心沉淀物重新溶解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

10.通过制备薄层层析法或者柱层析法对黄酮类物质进行进一步的分离和纯化。

11.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黄酮类物质的纯度。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成功地得到了一种高纯度的黄酮类化合物。

该化合物的纯度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纯度较高。

讨论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分离纯化了黄酮类物质。

该实验证明了所使用的方法在分离黄酮类物质方面的有效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其他分离纯化方法,如色谱法或逆流法等,进一步提高黄酮类物质的纯度。

然而,尽管我们得到了高纯度的黄酮类化合物,但该实验结果仅表示特定工作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并不能保证在不同条件下得到相同的结果。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条件进行黄酮类物质的分离纯化。

总之,本次实验成功地分离纯化了黄酮类物质,并得到了高纯度的黄酮类化合物。

该实验结果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应用黄酮类物质。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研究进展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

因此,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研究进展,包括不同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布、提取方法及其优化条件等方面,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含有多酚结构的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水果、蔬菜等生物体内。

根据结构不同,黄酮类化合物可分为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不同类型。

这些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在医药、保健品、食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因此,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植物中,不同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

目前,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研究较多的植物主要包括银杏、柑橘、黑枸杞、虎杖等。

其中,银杏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等;柑橘类水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则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黑枸杞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虎杖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则具有抗炎、抗病毒等多种活性。

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可分为传统提取方法和现代提取方法两类。

传统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溶剂萃取、渗漉、煎煮等,而现代提取方法则包括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酶辅助提取等。

各种提取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也有所不同。

例如,溶剂萃取法操作简单,但提取效率较低;渗漉法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提取效率;煎煮法虽然操作简便且提取效率较高,但是不适用于热敏性成分的提取。

相比之下,超声波辅助提取和微波辅助提取具有高效、快速、节能等优点,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传统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溶剂萃取法、渗漉法、煎煮法等。

这些方法操作简便,提取过程中无需特殊设备,适用于实验室和工业化生产。

在溶剂萃取法中,通常使用有机溶剂将黄酮类化合物从植物原料中萃取出来,然后进行分离纯化。

渗漉法则是在溶剂渗入植物原料的同时,将黄酮类化合物溶出,进而收集渗漉液进行分离纯化。

蒲公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及应用研究

蒲公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及应用研究

蒲公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及应用研究随着现代药物的发展,蒲公英药用成分的开发及应用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从蒲公英中可以提取到一类特殊的有机化合物黄酮类。

黄酮类具有保肝、抗菌、抗病毒等活性,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低稳定性,在蒲公英中含量较低且分布不均,因此如何有效提取黄酮类成分及稳定性研究便显得尤其重要。

蒲公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一般采用溶剂提取法。

首先,可以使用有机溶剂或者水溶剂,进行蒲公英的提取,从而获得所需的植物提取物。

接着,可以采用凝胶层析方法,对得到的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

采用不同的凝胶进行黄酮类化成分的分离,可以获得更高纯度的黄酮类化合物。

在此基础之上,可以进一步采用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从而筛选出更多的黄酮类化合物。

蒲公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应用研究,主要涉及到药物的活性研究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在药物的活性研究中,首先可以采用实验性模型(如抗细菌、抗病毒及抗肿瘤),进行相关活性研究,从而鉴定出有效的黄酮类化合物。

此外,可以采用细胞培养等技术,利用黄酮类化合物作为药物,进行作用机制的探究。

举例而言,在抗肿瘤研究中,可以利用细胞培养研究,观察黄酮类化合物对于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从而探讨其抗肿瘤的机制。

此外,蒲公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应用研究还可以包括与现代药物相关的研究。

例如,可以采用细胞培养等方法,运用药物联合疗法,深入研究黄酮类化合物与其他药物的联合作用,从而提高药效。

此外,为了优化配伍、提高活性及降低毒副作用,可以结合全面的实验模型,进行活性成分组效应研究,尝试寻求新的抗疾病组合方案。

从总体上来看,蒲公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及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提取纯化研究方面,可以采用溶剂提取法、凝胶层析法等技术,分离获得优质的黄酮类化合物;在应用研究方面,可以采用实验模型、药效组合研究等方式,鉴定出有效的作用机制,从而提高药物的活性。

由此可见,蒲公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及应用研究对于促进药物研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柑桔皮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分离及纯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柑桔皮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分离及纯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柑桔皮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分离及纯化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柑橘皮是一种经常被忽视的副产品,其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

黄酮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具有广泛的医药和保健价值。

本文旨在对柑橘皮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分离及纯化进行研究。

【关键词】柑橘皮,黄酮类物质,提取,分离,纯化一. 研究背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和营养。

黄酮类物质作为一类天然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多种重要的保健作用。

柑橘皮是一种经常被忽视的副产品,其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

因此,对柑橘皮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分离及纯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1. 研究柑橘皮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方法,寻找最优工艺条件。

2. 对提取后的柑橘皮中黄酮类物质进行分离,获得单一活性成分。

3. 通过纯化技术,提高黄酮类物质的纯度,为后续的生物学、药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三. 研究内容和方法1. 柑橘皮的提取方法研究。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和热回流提取两种方法,探究最适宜的提取条件,如提取剂种类及其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

2. 黄酮类物质的分离。

采用逆流层析分离技术,首先采用硅胶柱进行前处理,然后用逆流层析法分离目标成分。

3. 黄酮类物质的纯化。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纯化,通过进一步分离和纯化技术,提高黄酮类物质的纯度和活性。

四. 预期结果及展望1. 对柑橘皮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分离及纯化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寻找最适宜的工艺条件。

2. 获得高纯度的单一黄酮类物质,并对其进行活性测试和毒理测试,为其在药物和保健品领域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3. 探索柑橘皮中黄酮类物质的配伍应用,发掘其潜在的保健和医疗价值。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黄酮类化合物研究的深入,其潜在的生物学活性及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

本文将综述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的研究现状、常用研究方法及未来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水果和蔬菜中的天然产物,主要分为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几类。

这些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等,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药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抗氧化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可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缓衰老过程。

研究还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对某些慢性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等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抗炎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作用,可有效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疼痛。

研究显示,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抗氧化等途径发挥抗炎作用。

抗肿瘤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作用,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等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

其他生物活性: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过敏等生物活性,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然而,目前对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多样,其生物学活性的发挥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物种、剂量、作用时间等。

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因素对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目前对黄酮类化合物的作用机制研究尚不透彻,需要加强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以便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由于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纯化过程较为复杂,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体外实验和动物模型,对人体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未来需要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推动相关药物的开发和临床试验研究。

基因克隆技术: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可以了解黄酮类化合物对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其生物学活性的作用机制。

竹叶黄酮提取纯化及其在轻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竹叶黄酮提取纯化及其在轻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云南省吴良如专家工作站项目(202305AF150050)ꎻ云南省景谷县林业和草原技术推广中心云南省赵一鹤专家基层科研㊀㊀㊀㊀㊀工作站项目ꎮ第一作者:李翱翔(1997-)ꎬ男ꎬ硕士研究生ꎬ主要从事竹类植物资源的化学与利用研究ꎮE-mail:1907049538@qq comꎮ通信作者:赵一鹤(1970-)ꎬ博士ꎬ研究员ꎬ博士生导师ꎬ主要从事竹资源高效利用研究ꎮE-mail:903796259@qq comꎮ竹叶黄酮提取纯化及其在轻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李翱翔1ꎬ2㊀赵一鹤2∗(1西南林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昆明650224ꎻ2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昆明650201)摘㊀要:竹叶富含黄酮类物质ꎬ竹叶黄酮具有多种生物活性ꎬ可广泛应用于农业㊁日化产品㊁医药㊁功能性食品等行业ꎬ开发利用竹叶黄酮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ꎮ文章综述了国内外竹叶黄酮提取和纯化方法以及在轻工业领域的应用现状ꎬ以期为竹叶黄酮工业化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和参考ꎮ目前ꎬ竹叶黄酮的提取方法可归纳为化学提取法㊁生物提取法㊁物理提取法和联合提取法ꎻ其纯化方法按照理化性质可归为柱层析法㊁大孔树脂吸附法以及超滤膜法3类ꎻ而检测竹叶黄酮的主要方法有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ꎮ竹叶黄酮在很多领域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ꎬ但目前产业化应用仍存在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ꎬ今后应在竹叶黄酮的提取和检测方法以及快速高效的产业化方面进行深入研究ꎮ关键词:竹叶ꎻ黄酮ꎻ提取方法ꎻ纯化方法ꎻ检测方法ꎻ工业化应用DOI:10.12168/sjzttx.2023.09.24.001ResearchProgressonExtractionandPurificationofFlavonoidsFromBambooLeavesandItsApplicationinLightIndustryLiAoxiang1ꎬ2ꎬZhaoYihe2∗(1 CollegeofMaterialsandChemicalꎬSouthwestForestryUniversityꎬKunming650224ꎬChinaꎻ2 YunnanAcademyofForestryandGrasslandꎬKunming650201ꎬChina)Abstract:Bambooleavesarerichinflavonoidsꎬwhichhaveavarietyofbiologicalactivitiesandcanbewidelyusedinagricultureꎬdailychemicalproductsꎬmedicineꎬfunctionalfoodandotherindustries.The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ofbambooleafflavonoidshasbecomearesearchhotspotinrecentyears.Inthispaperꎬtheextractionandpurificationmethodsofbambooleafflavonoidsathomeandabroadandtheirapplicationinlightindustrywerereviewedtoprovidebasisandreferencefortheindustrial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ofbambooleafflavonoids.Atpresentꎬtheextractionmethodsofflavonoidsfrombambooleavescanbesummarizedaschemicalextractionꎬbiologicalextractionꎬphysicalextractionandcombinedextraction.Accordingtophysicalandchemicalpropertiesofflavonoidsꎬthepurificationmethodscanbeclassifiedintocolumnchromatographyꎬmacroporousresinadsorptionandultrafiltrationmembranemethod.Themainmethodsforthedetectionofflavonoidsinbambooleavesarespectrophotometryand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Bambooleafflavonoidshavegoodapplicationprospectsinmanyfieldsꎬbuttherearestillmanyproblemstobesolvedintheindustrialapplication.Inthefutureꎬtheextractionanddetectionmethodsofbambooleafflavonoidsaswellastherapidandefficientindustrializationshouldbefurtherstudied.Keywords:bambooleafꎬflavonoidsꎬextractionmethodꎬpurificationmethodꎬdetectionmethodꎬindustrialapplication79㊀㊀竹叶作为一种可食用和药用的植物资源ꎬ在中国乃至其他国家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记录ꎮ竹叶提取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ꎬ对于保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1]ꎬ1998年中国卫生部认定竹叶是一种草药ꎮ竹叶中富含黄酮类化合物ꎬ该类化合物也是植物中最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之一[2]ꎮ文献分析显示ꎬ现已发现竹叶中有21种黄酮类化合物ꎬ主要以糖苷的形式存在于竹叶中ꎬ分为O苷和C苷2种ꎬ并以黄酮C苷为主[3]ꎮ黄酮C苷主要有4种活性化合物[4]ꎮ魏琦等[5]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竹叶中的13种黄酮类化合物ꎬ并用同样方法与牡竹属10个竹种的竹叶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比较ꎬ结果发现不同竹种竹叶黄酮类化合物组成和含量存在差异ꎻ李翱翔等[6]采用4种黄酮碳苷标品分析了5种竹叶的黄酮类成分及含量[6]ꎬ印证了该结果ꎮ已有研究表明ꎬ黄酮类化合物表现出一系列生物活性ꎬ包括抗氧化[7]㊁抗真菌活性[8]㊁调节血脂血糖和抑制肿瘤活性[9]㊁阻断亚硝化反应㊁消除溃疡以及降低患动脉粥样硬化㊁老年痴呆症㊁帕金森综合征病的风险[10]等ꎮ竹叶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由于其独特的生物理化活性ꎬ可用于医药产品㊁功能保健产品以及日用化妆品ꎬ也可进一步制成抗氧化剂㊁抑菌防腐剂㊁天然营养性低甜度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ꎮ然而ꎬ到目前为止竹叶黄酮在轻工业上的应用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ꎮ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竹叶黄酮提取和纯化方法以及在轻工业领域的应用现状ꎬ以期为竹叶黄酮工业化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和参考ꎮ1㊀竹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常见的竹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有煎煮法㊁共沉淀法㊁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PE)㊁表面活性剂法㊁微波辅助提取法(MAE)㊁双水相法㊁超声波萃取法㊁离子液体提取法㊁生物酶解提取法㊁闪蒸提取法等ꎬ根据提取原理可将这些方法归纳为化学提取法㊁生物提取法㊁物理提取法以及联合提取法4类[11]ꎮ1 1㊀化学提取法化学提取法是将竹叶原料进行粉碎过筛后ꎬ选择合适的溶剂在最佳的提取工艺下进行提取的方法ꎮ常用的溶剂为水或有机溶剂ꎬ即选择黄酮类化合物和非目标物质之间具有极性差异的有机溶剂(例如常用的有丙酮㊁乙醇㊁甲醇㊁乙酸乙酯及某些极性较大的混合有机溶剂)进行提取ꎮ何春雷等[12]采用水提取法分析了10个不同竹种的竹叶黄酮ꎬ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ʒ20㊁提取温度80ħ(水浴加热)㊁提取时间30minꎮ水提取法具有经济环保㊁设备简单㊁工业生产成本低的优点ꎬ但提取率较低ꎬ也会附带多种水溶性杂质ꎬ给分离纯化带来一定困难ꎬ得到的产物含量少ꎮ李坤平等[13]使用不同的有机溶剂对竹叶黄酮进行提取ꎬ认为酒精为最合适的提取溶剂ꎮ有机溶剂提取法便于操作㊁经济适用㊁得率较高㊁易处理ꎬ相对于水提法更加常用ꎬ但工业化生产耗量较大ꎬ相对于水来说ꎬ有机溶剂存在环境污染和回收困难等问题ꎮWang等[14]开发了以离子液体为溶剂提取竹叶黄酮的方法ꎬ提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 5mol/L[BMIM]Br水溶液㊁固液比1ʒ41ꎮ1 2㊀生物提取法生物提取法主要是酶解法ꎬ即利用酶来分解植物细胞壁和果胶质等ꎬ加快提取溶剂进入细胞内部ꎬ从而提高目标化合物的提取率ꎮ赵洪等[15]利用纤维素酶提取竹叶黄酮ꎬ最佳提取工艺为:酶添加量0 5%ꎬ提取温度45ħꎬ固液比15倍ꎬ提取时间1 5h㊁pH值为5ꎮ罗春连[16]在赵洪等的基础上加入了一定比例的果胶酶ꎬ用2种混合酶优化提取工艺ꎬ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0 05%的果胶酶㊁0 08%的纤维素酶ꎬ固液比1ʒ20ꎬ酶解温度48ħꎬ酶解时间2hꎬpH值为5ꎻ在该条件下提取效果最佳ꎬ总黄酮的提取率可以达到85%~95%ꎬ比传统提取法的提取率提高了10%左右ꎮ采用酶解法提取竹叶黄酮所应用到的设备较为简易ꎬ工艺简单ꎬ操作简便ꎬ成本低廉ꎬ效率89高ꎬ而且相对有机溶剂提取更加环保安全ꎮ1 3㊀物理提取法物理提取法主要是借助外力作用创造出高温㊁高压㊁高频等提取条件ꎬ从而获取竹叶黄酮的方法ꎮ物理提取方法主要有超临界流体法㊁破碎提取法等ꎮ陶清等[17]利用超临界流体CO2萃取技术进一步优化竹叶黄酮的提取工艺ꎬ得到的最优提取条件为:萃取压力40Mpa㊁夹带剂用量1mL/g㊁萃取温度60ħ㊁萃取时间60minꎬ最终的竹叶总黄酮提取量为4 978mg/gꎮ与化学提取方法相比ꎬ物理提取法不仅提高了目标产物的得率ꎬ而且节能省时ꎮ1 4㊀联合提取法联合提取法就是将几种提取方法相结合进行提取竹叶黄酮ꎮ李烨等[18]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竹叶黄酮ꎬ最佳工艺条件为:70%乙醇ꎬ超声功率190kWꎬ超声时间30minꎻ在该条件下竹叶黄酮提取率为5 463%ꎮ许子竞[19]以毛竹叶为原料ꎬ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微波提取毛竹叶黄酮的工艺ꎬ在固定微波功率3 0kW和以80%乙醇为溶剂条件下提取竹叶黄酮ꎬ得出最佳提取工艺为:固液比1ʒ24(gʒmL)ꎬ在81ħ条件下提取21minꎬ黄酮的提取率为5 78%ꎮ王博文等[20]应用Design ̄Expert法得到提取的最优条件下(80%乙醇溶液作为溶剂ꎬ固液比1ʒ17㊁提取温度82ħ㊁提取时间86min㊁氧化石墨烯加入量为1 5mg/g)竹叶黄酮的提取率可达88 4%ꎬ相比只用乙醇回流提取提高约10 6%ꎮ此外ꎬ联合提取法还有表面活性剂辅助超声提取法[21]㊁超声波辅助双水相提取法[22]㊁超声-微波协同辅助酶提取法[23]等都应用在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上ꎬ但这些方法尚未应用在竹叶黄酮的提取上ꎬ将来可能成为竹叶黄酮一种比较理想的提取方法ꎮ2㊀竹叶黄酮类化合物的纯化和含量测定方法㊀㊀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的传统方法主要有配位反应法[24]㊁溶剂萃取法[25]㊁醇沉法[26]等ꎬ最近较为先进的技术主要有高速逆流色谱技术(HSCCC)㊁分子印迹技术(MIT)㊁液滴逆流色谱技术(DCCC)ꎬ以及较早方法中的压液相色谱法(MPLC)㊁循环液相色谱技术(CLC)和离心制备薄层色谱法(CPTLC)ꎮ目前ꎬ应用在竹叶黄酮的纯化分离的方法主要有聚酰胺柱层析法㊁大孔径树脂吸附法㊁硅胶柱层析法以及超滤膜法4种ꎮ根据各方法的理化性质可归为3类:柱层析法㊁大孔树脂吸附法以及超滤膜法ꎮ2 1㊀竹叶黄酮类化合物的纯化方法2 1 1㊀柱层析法可采用聚酰胺柱层析法㊁硅胶柱层析法等方法ꎮ郭雪峰等[27]通过对比6种纯化工艺ꎬ认为聚酰胺柱吸附法为最佳工艺ꎬ纯化后竹叶黄酮浓度可达0 59~0 60mg/mLꎮ张春娟等[28]对比3种聚酰胺树脂的纯化效果ꎬ发现竹叶黄酮的4种黄酮碳苷在聚酰胺纯化后在竹叶黄酮粗品中纯度达76 939mg/gꎬ以选择60~100目的聚酰胺树脂效果最佳ꎮ孙武兴等[29]采用薄层色谱法㊁反向色谱柱(ODS)法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竹叶提取化合物ꎬ效果良好ꎮ郭雪峰等在用有机溶剂提取竹叶黄酮粗产物之后ꎬ先用硅胶柱进行一次纯化ꎬ用SephadexLH ̄20凝胶柱和RP ̄18反相硅胶柱进行二次纯化分离ꎬ发现硅胶柱层析法操作复杂耗时长ꎬ而且硅胶的吸附性较大ꎬ对黄酮分离效果较差ꎮ2 1 2㊀大孔树脂吸附法姚林娜等[30]采用AB ̄8大孔树脂吸附法对竹叶黄酮粗品进行纯化ꎬ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ꎬ纯化后竹叶黄酮纯度比纯化前约提高2 7倍ꎮ周建飞等[31]对比了8种大孔径树脂对竹叶黄酮的静态吸附与解吸效果ꎬ筛选出2种较好的树脂D101 ̄1和AB ̄8ꎬ并采用混用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竹叶黄酮ꎬ分离纯化效果得到较好提升ꎬ样品中黄酮纯度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了19 7%ꎮ由于竹叶黄酮碳苷极性较大ꎬ与其他纯化方法相比ꎬ大孔树脂吸附法的纯化效果并非特别理想ꎬ可以结合其他的纯化方法进行二次纯化ꎮ992 1 3㊀超滤膜法近年来ꎬ作为现代药物纯化工业中取代传统分离法的重要方法ꎬ超滤(UF)膜分离被应用于分离植物提取物中的不同组分ꎬ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㊁在常温常压即可进行㊁不需要剧烈反应条件等优点ꎬ但存在膜污染的问题ꎮ唐浩国等[32]用5种常见的超滤膜对麻竹叶黄酮进行纯化ꎬ从中选择出了分离纯化效果较好的聚砜纤维膜PSF ̄500ꎬ得到的竹叶黄酮的纯度达到44 132%ꎮ王文渊等[33]利用微滤-超滤二级膜联用分离技术对竹叶黄酮提取液进行处理ꎬ去除部分杂质后竹叶黄酮纯度达到41 61%ꎬ竹叶黄酮回收率超过91%ꎮ2 2㊀竹叶黄酮含量测定方法2 2 1㊀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具有灵敏度高㊁快速㊁便于操作等优点ꎬ是目前竹叶黄酮成分测定最常用的方法ꎬ但由于竹叶黄酮粗提取液中杂质的存在ꎬ使得最终测定值偏高ꎬ因此应先分离出杂质再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竹叶黄酮成分含量ꎬ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测定结果ꎮ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黄酮类物质的基本结构上都有酚羟基或还原性羰基ꎬ这些基团能够与金属盐离子形成有色络合物ꎬ从而在特定的紫外波长下具有一定的吸光度ꎮ池玉梅等[34]通过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法和氯化铝-乙酸钾法比较了12种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和可见光谱ꎬ分析了分光光度法对于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适用性ꎬ结果认为该方法只适用于部分黄酮类成分分析ꎮ2 2 2㊀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生物化学㊁药理学和环境科学等各个研究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分析方法之一ꎮ一些学者采用HPLC-外标法测定了4种丛生竹中总黄酮[35]ꎮ张春娟等[28]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紫外光谱法ꎬ同时测定了4种竹叶黄酮碳苷ꎬ测得的结果分别为荭草苷13 73mg/g㊁异荭草苷49 68mg/g㊁牡荆素7 85mg/g和异牡荆素30 70mg/gꎮ高效液相色谱也可与其他技术联用ꎬ如Gao等[36]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与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和离子交换技术相结合ꎬ以高效液相色谱仪为基础ꎬ从猪笼草中提取了14种黄酮类化合物ꎮ3㊀竹叶黄酮在轻工业中的应用竹叶黄酮由于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如抗氧化㊁抗肿瘤活性㊁抗辐射㊁抗病毒㊁提高免疫力㊁抑菌抗炎等而日益受到关注ꎬ被广泛应用于食品㊁医药㊁日化产品以及其他轻工业领域中ꎮ1)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ꎮ目前ꎬ与竹叶相关的各种类型用于增强免疫力㊁清热解毒的药品及保健品等系列功能产品(如片剂㊁口服饮品㊁胶囊等)已经上市ꎮ例如ꎬ浙江大学张英教授带头研制成功了竹叶黄酮类产品(竹康宁胶囊)ꎬ2002年新时代集团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进研制出片剂型竹康宁产品ꎬ该产品在当年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国产保健品ꎮ竹啤是在啤酒中加入一定量的竹叶黄酮ꎬ添加剂量在100mg/L以上ꎬ这种啤酒不仅具有独特的竹叶清香ꎬ还具有增强免疫力㊁缓解疲劳㊁清除体内过氧化物㊁降低酒精对肝脏的伤害㊁促进新陈代谢和降低血糖血脂等得功效[37]ꎮ2)在天然药物开发中的应用ꎮ早在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竹叶就被作为一味中草药ꎬ具有清热解毒㊁轻身益气的功效ꎮ30多年前ꎬ日本学者福山伍郎研究发现ꎬ屋久岛竹叶提取物对细胞产生的赘生物细胞群(肿瘤)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38]ꎮ也有学者研究了竹叶提取物的药理学作用ꎬ并将其应用在治疗癌症上ꎬ取得了良好效果ꎮ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天然药物的需求ꎬ竹叶黄酮作为新生代天然化学产物将是未来的一大研究方向ꎮ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兆斌[39]等通过体外㊁体内和动物模型以及药理实验ꎬ研究了竹叶黄酮在心脑血管诊断中的作用ꎬ研究发现竹叶黄酮对防止脑缺血有一定的作用ꎮ竹叶黄酮有潜力成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天然药物ꎮ3)在日化产品中的应用ꎮ竹叶黄酮可以清除自由基㊁抗辐射㊁抑菌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ꎬ加快细胞的新陈代谢ꎬ延缓表皮组织细胞衰老ꎬ将001自由基对人体细胞的伤害降到最低ꎻ另外ꎬ皮肤上的色素沉着主要是因为酪氨酸酶会促进酪氨酸转化为多巴色素ꎬ经一系列转化变为黑色素ꎬ竹叶黄酮抑制酪氨酸酶活性ꎬ可以达到美白皮肤等效果ꎮLu等[40]研究表明竹叶黄酮在皮肤上使用时不会刺激人体的粘膜和皮肤ꎬ绿色安全ꎬ无任何毒副作用ꎬ因此可以将竹叶黄酮抗衰老㊁抗氧化等功能性因子作为一种添加剂应用在护手霜和防晒霜等日化产品中ꎬ达到实物化利用ꎮ4)在其他方面的应用ꎮ竹叶黄酮作为一种具有多重生理功效的新型天然活性物质ꎬ也可应用在畜牧养殖业和农业生产中ꎬ杨仕群等[41]对竹叶黄酮在养殖业中的应用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ꎮ张运红等[42]以液体溶剂的形式对辣椒幼苗喷洒一定浓度的竹叶黄酮水溶液ꎬ发现在辣椒发育过程中竹叶黄酮能提高辣椒的抗寒性并促进辣椒的生长ꎮ4㊀竹叶黄酮工业化利用的发展趋势竹叶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ꎬ在很多行业领域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ꎬ因此竹叶黄酮的研究开发一直都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ꎮ然而ꎬ在相关研究领域还存在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ꎬ比如竹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较低ꎬ含量测定方法不完善和应用难以领域产业化等ꎮ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应是:一是联合提取法或者不同方法协同使用ꎮ目前提取和纯化分离竹叶黄酮的各种方法各有利弊ꎬ可结合各类方法的优点组合成更多的联合提取法或是不同方法协同使用ꎬ筛选出更优㊁更适合的提取和纯化分离的方法ꎬ并应用现代提取㊁分离新工艺进行竹叶黄酮等活性成分的提取和精制ꎬ提高竹叶黄酮提取得率和质量ꎬ增强产品的生物活性和生理功能ꎬ减少杂质和无效成分的副作用ꎮ二是建立高效㊁准确测定竹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ꎮ目前竹叶黄酮的测定方法一般采用比色法或液相色谱法ꎬ比色法更为普遍ꎬ经过改进后的比色法能克服一些常规比色法的弊端ꎬ测量结果与HPLC法相当ꎬ但目前还没见到改进比色法和HPLC法二者比较的报道ꎮ三是竹叶黄酮工业化和规模化生产应用ꎮ竹叶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优良的清除氧自由基㊁降低血脂㊁抑制细菌生长繁殖㊁降低表皮组织细胞老化速度和降低心肌缺血风险等功效ꎬ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ꎬ也为竹叶黄酮类化合物应用于保健食品功能因子㊁膳食补充剂和天然药物的开发及功能定位提供了独到的着力点ꎮ虽然国内外已经有大量关于竹叶黄酮提取方法的研究成果ꎬ但是这些成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ꎬ还无法实现工业量产化应用ꎬ未能将其应用到民生领域ꎮ如何快速㊁高效地将竹叶黄酮产业化和规模化也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ꎮ参考文献[1]㊀PENGPꎬSHED.Isolationꎬstructuralcharacterizationꎬandpotentialapplicationsofhemicellulosesfrombamboo:areview[J].CarbohydratePolymersꎬ2014ꎬ112:701-720.[2]HAVSTEENB.Flavonoidsꎬaclassofnaturalproductsofhighpharmacologicalpotency[J].BiochemicalPharmacologyꎬ1983ꎬ32(7):1141-1148.[3]夏玉红ꎬ董普文ꎬ钟耕.竹叶提取物的研究开发现状[J].中国食品添加剂ꎬ2009ꎬ7(8):77-80.[4]XIEJꎬLINYSꎬSHIXJꎬetal.Mechanochemical ̄assistedextractionofflavonoidsfrombamboo(Phyllostachysedulis)leaves[J].IndustrialCropsandProductsꎬ2013ꎬ43:276-282.[5]魏琦ꎬ王淑英ꎬ汤锋ꎬ等.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竹叶中13种黄酮类化合物(英文)[J].林业科学ꎬ2015ꎬ51(8):81-87.[6]李翱翔ꎬ张加研ꎬ赵一鹤.滇产5种经济竹种竹叶黄酮含量比较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ꎬ2023ꎬ52(4):154-160.[7]ZHANGYꎬLUOZꎬSHAOZꎬetal.Effectsofantioxidantsofbambooleavesandflavonoidson2 ̄amino ̄1 ̄methyl ̄6 ̄phenylimidazo[4ꎬ5 ̄b]pyridine(PhIP)formationinchemicalmodelsystems[J].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ꎬ2014ꎬ62(20):4798-4802.[8]SALASMPꎬCÉLIZGꎬGERONAZZOHꎬetal.Antifungalactivityofnaturalandenzymatically ̄modifiedflavonoidsisolatedfromcitrusspecies[J].FoodChemistryꎬ2011ꎬ124(4):1411-1415.[9]KRIS ̄ETHERTONPMꎬKEENCL.Evidencethattheantioxidantflavonoidsinteaandcocoaarebeneficialforcardiovascularhealth[J].CurrentOpinioninLipidologyꎬ2002ꎬ13(1):41-49.[10]DASWADAKꎬSHENDARKARGRꎬSHELKEDPꎬetal.101PhytochemicalevaluationandantioxidantstudyofDendrocalamusstrictusleafextracts[J].WorldJournalofPharmaceuticalandMedicalResearchꎬ2017ꎬ3(3):147-152.[11]李云琴ꎬ赵一鹤.竹笋膳食纤维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竹子学报ꎬ2022ꎬ40(4):44-49.[12]何春雷ꎬ罗学平ꎬ李丽ꎬ等.竹叶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ꎬ2006ꎬ24(4):409-412.[13]李坤平ꎬ杨国恩ꎬ潘天玲.正交试验法优化竹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ꎬ2004ꎬ20(2):102-103.[14]WANGLꎬBAIMꎬQINYꎬetal.Applicationofionicliquid ̄basedultrasonic ̄assistedextractionofflavonoidsfrombambooleaves[J].Moleculesꎬ2018ꎬ23(9):2309.DOI:10.3390/molecules23092309.[15]赵洪ꎬ欧秀蓉.纤维素酶提取竹叶黄酮工艺初步研究[J].广州化工ꎬ2015ꎬ43(15):80-81.[16]罗春连.复合酶-微波提取绿竹叶黄酮技术及产品开发[J].福建轻纺ꎬ2009(9):52-54.[17]陶清ꎬ吕鉴泉.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竹叶黄酮的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0ꎬ30(1):96-99.[18]李烨ꎬ朱志强ꎬ集贤ꎬ等.响应面优化超声波法提取竹叶黄酮[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9ꎬ38(5):78-83.[19]许子竞.响应面法优化微波提取毛竹叶黄酮工艺研究[J].农产品加工ꎬ2021(10):44-48.[20]王博文ꎬ李静静ꎬ巩秋艳ꎬ等.氧化石墨烯辅助乙醇提取竹叶黄酮[J].过程工程学报ꎬ2017ꎬ17(4):709-715.[21]WANNꎬKOUPꎬPANGHꎬetal.Enzymepretreatmentcombinedwithultrasonic ̄microwave ̄assistedsurfactantforsimultaneousextractionofessentialoilandflavonoidsfromBaeckeafrutescens[J].IndustrialCropsandProductsꎬ2021ꎬ174:114173.DOI:10.1016/j.indcrop.2021.114173.[22]JIYꎬRAOGꎬXIEG.Ultrasound ̄assistedaqueoustwo ̄phaseextractionoftotalflavonoidsfromTremellafuciformisandantioxidantactivityofextractedflavonoids[J].PreparativeBiochemistry&Biotechnologyꎬ2022ꎬ52(9):1060-1068.[23]XULꎬHEWꎬLUMꎬetal.Enzyme ̄assistedultrasonic ̄microwavesynergisticextractionandUPLC ̄QTOF ̄MSanalysisofflavonoidsfromChinesewaterchestnutpeels[J].IndustrialCropsandProductsꎬ2018ꎬ117:179-186.[24]ZHANGJꎬYUELꎬHAYATKꎬetal.PurificationofflavonoidfromGingkobilobaextractbyzinccomplexationmethodanditseffectonantioxidantactivity[J].SeparationandPurificationTechnologyꎬ2010ꎬ71(3):273-278.[25]MAXꎬZHANGTꎬWEIYꎬetal.PreparativeisolationandpurificationofcalycosinfromAstragalusmembranaceus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byhigh ̄speedcounter ̄currentchromatography[J].JournalofChromatographyAꎬ2002ꎬ962(1/2):243-247.[26]JINXꎬLIUMꎬCHENZꎬetal.Separationandpurificationofepigallocatechin ̄3 ̄gallate(EGCG)fromgreenteausingcombinedmacroporousresinandpolyamidecolumnchromatography[J].JournalofChromatographyBꎬ2015ꎬ1002:113-122.[27]郭雪峰ꎬ岳永德.竹叶黄酮的提取纯化工艺及含量测定方法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ꎬ2007ꎬ34(2):279-282.[28]张春娟ꎬ孟志芬ꎬ郭雪峰ꎬ等.HPLC结合紫外光谱法快速定性定量分析四种竹叶黄酮碳苷[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ꎬ2014ꎬ34(9):2568-2572.[29]孙武兴ꎬ李铣ꎬ李宁ꎬ等.毛金竹叶提取物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ꎬ2008ꎬ25(1):39-43.[30]姚林娜ꎬ张瑞华ꎬ张爱莲ꎬ等.AB ̄8树脂纯化竹叶黄酮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ꎬ2022ꎬ42(2):1-7.[31]周健飞ꎬ陶文亮.大孔树脂混用技术分离纯化竹叶黄酮的工艺研究[J].广州化工ꎬ2016ꎬ44(9):69-73.[32]唐浩国ꎬ李叶ꎬ向进乐ꎬ等.超滤分离纯化麻竹叶黄酮的研究[J].食品科学ꎬ2008ꎬ29(5):177-180.[33]王丈渊ꎬ龙红萍ꎬ唐守勇.膜技术耦合酶法提取竹叶总黄酮的研究[J].中国酿造ꎬ2011(7):74-77.[34]池玉梅ꎬ居羚ꎬ邓海山ꎬ等.分光光度测定总黄酮法的适用性[J].分析化学ꎬ2010ꎬ38(6):893-896.[35]华梅ꎬ陈剑ꎬ毕玮ꎬ等.HPLC测定丛生竹中总黄酮及(异)牡荆苷㊁(异)荭草苷的含量[J].西部林业科学ꎬ2018ꎬ47(3):86-90ꎬ95.[36]GAOZꎬWANGYCꎬCHANGYX.DeterminationofflavonoidsandanthocyaninsinNitrariatangutorumby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coupledwithtandemmassspectrometry[J].ProteinandPeptideLettersꎬ2016ꎬ23(5):424-432.[37]杨抚林ꎬ邓放明ꎬ黄群ꎬ等.竹叶提取物中功能性成分及效用[J].中国食物与营养ꎬ2004(5):53-55.[38]张凌云.竹叶黄酮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现代食品科技ꎬ2006ꎬ22(2):247-249.[39]WANGZꎬHANZꎬQIUCꎬetal.ResearchonantioxidantactivityofEOB ̄Fanditsfunctioninthediagnosisofheartandcerebralvessels[J].PakistanJournalofPharmaceuticalSciencesꎬ2014ꎬ27(5):1627-1631.[40]LUBꎬWUXꎬSHIJꎬetal.Toxicologyandsafetyofantioxidantofbambooleaves:part2:Developmentaltoxicitytestinratswithantioxidantofbambooleaves[J].FoodandChemicalToxicologyꎬ2006ꎬ44(10):1739-1743.[41]杨仕群ꎬ阳刚ꎬ邓茗月.竹叶黄酮的作用及其在养殖业中的应用[J].养殖与饲料ꎬ2021ꎬ3(3):65-67.[42]张运红ꎬ任珊露ꎬ和爱玲ꎬ等.喷施竹叶黄酮对辣椒生长及抗寒性的影响[J].长江蔬菜ꎬ2015(24):65-69.201。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纯化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纯化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

溶剂残留问题。华燕青8[]采用超临界co2萃
法对
黄提工
了 化, 化工
条件为:夹带剂乙醇浓度为77%,用量6 mL/g,萃取
25MPa 萃
55C ,萃
90mnd,
获得6.52%的黄酮得率。总的来说超临界104萃
取法有机溶剂用量少,节约了成本,黄酮得率相对较
高,且CO4无毒且廉价,达到超临界态的温度较低,
s oenbed 2Theou /h oompaeainie a gaa,sns, ihe adia gia /es a gd d nsadia gia /es ol epiea oino ga gd sepaeaino g
meihodsweeesummaenhed2Aiaasi, ihedeieaopmegidneeoinogolepieaoinogagdpuenlnoainogieohgoao/,ol
, v& ,
汽 + n U 中,
然后通过瞬间降低气压,使热能转化成机械能,至细
@, 提
,提
J 分 9, 8
工处理[20]。 ,

" =X
比,蒸汽爆破技术可显著提高效率、缩短提取时间,
更适用于工业规模的开发。与一些黄酮提取技术的
替代工艺如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和超声波辅助萃
取等相比,蒸汽爆破技术的主要优点是不需要使用
色谱法和膜分离法等,见表2o
提 的 74 ,
声提 法在植 黄 分离
提取研究中被广泛使用。
12酶提法
酶法提取植物黄酮是一种新兴提取技术,其原
理是利用酶解作用,对植物基质进行酶解,以完成对
目标物质的提取。一般来说,酶法提取黄酮类化合
物主要采用细胞壁降解酶如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等来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和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和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7205225作者简介:梁 丹(19852),女,河南鹿邑人,贵州大学农药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植物源农药.第24卷第5期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9月Vol.24No.5Jo urnal of Zhoukou Normal U niversity Sept.2007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和分离方法研究进展梁 丹1,张保东2(1.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贵阳550025;2.周口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河南周口466001)摘 要: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和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提取和分离方法也不断地改进和发展.文章主要综述了近几年来不同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在黄酮类化合物中的应用进展.随着科技的进步,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将更加快速、高效、完善.关键词:黄酮;提取;分离;进展中图分类号:O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476(2007)0520087203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界分布广泛的天然酚类化合物,植物中的黄酮大体上可分为“黄酮类”与“黄烷酮类”两大类物质,已知化学结构的黄酮类物质至少有4000余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如有抗癌、抗肿瘤、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炎镇痛、免疫调节、降血糖、治疗骨质疏松、抑菌抗病毒、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等作用[1,2].黄酮类化合物还在食品、化妆品等行业中广泛应用.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经济效益的提高,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和分离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和提高.1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1.1 按所用溶剂不同分类(1)热水提取法(以水作溶剂).热水一般仅限于提取苷类.在提取过程中要考虑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及煎煮次数等因素.此工艺成本低、安全,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郭京波等[3]以水做溶剂,同时提高浸提温度、延长浸提时间和增加液料比(60倍),可以明显提高芦丁的产率.(2)有机溶剂萃取法.乙醇和甲醇是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最常用溶剂.高浓度的醇(90%~95%)适合提取苷元,60%左右的醇适合提取苷类,提取的次数一般为2~4次[4].胡福良等[5]提取蜂胶液中黄酮类化合物,以80%乙醇提取的总黄酮的含量最高.其他有机溶剂法是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对不同性质的黄酮选择最佳的有机溶剂进行提取.(3)碱提取酸沉淀法.黄酮类成分大多具有酚羟基,易溶于碱水(如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水溶液)和碱性稀醇.因此,可先用碱性水提取,碱性提取液加酸后黄酮苷类即可沉淀析出.提取时应控制酸碱的浓度,以免在强碱下加热时破坏黄酮类化合物的母核.当有邻二酚羟基时可加硼酸保护.此方法简便易行,橙皮苷、黄芩苷、芦丁等都可用此法提取.1.2 按提取条件不同分类(1)回流提取法.本法是加热回流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一种方法.所用回流剂一般有水、醇及混合溶剂.此法操作简便,但效率不够高,一般很难一次性完全提出黄酮化合物,需要反复回流提取[6,7].(2)索式提取法.该法是用索式提取器,多次提取黄酮,其溶剂可反复利用,操作方便,价格低廉且提取效率高,但此法所需时间较长.索式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已广泛为人们所利用[8].(3)微波辅助提取法.该法是利用微波加热的特性对成分进行选择性提取的方法.此法具有快速、高效、高选择性、对环境无危害等特点.刘峙嵘等采用微波萃取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及唐课文等采用微波辅助法从黎蒿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与传统溶剂萃取方法相比,微波萃取法更简单,而且具有萃取时间短、成本低、萃取效率高等优点[9,10].(4)超声提取法.该法是利用超声波浸提黄酮类化合物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破坏植物的细胞,使溶剂易于渗入细胞内,同时超声波的强烈振动能给植物和溶剂传递巨大的能量,使它们做高速的运动,加速细胞内物质的释放和溶解以及有效成分的浸出,大大提高了提取效率.超声提取法具有提取时间短、效率高、无需加热等优点[4].刘海鹏等[11]用超声波提取银杏叶总黄酮比回流法提取率高,且操作简便,节省时间,其最佳条件为:提取时间25min,温度10℃,连续提取3次,总黄酮提取率达96%.霍丹群等[12]在综合考虑成本等可行性因素下,提取山楂中黄酮类物质,提取时间大大缩短,产率较高,且实验可在室温下进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5)超滤法.该法是一种膜分离法,而且是唯一能用于分子分离的过滤方法,能从周围的介质中分离出100~1000nm的微粒.因此,超滤既可应用于除去溶液中胶体悬浮微粒,又能分离出溶液中的溶质.超滤的工作原理是:凡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溶质的溶液,通过滤膜分离流动时,其中分子体积小的溶质,经滤膜流出,而分子体积较大的溶质,不能通过滤膜而被截留[13].超滤法以多孔薄膜为分离介质,依靠薄膜两侧压力差作为推力来分离溶液中不同分子量的物质,从而起到提纯的作用.它具有不需加热,操作条件温和,不必添加化学试剂,不损坏黄酮类化合物,不存在相的转换,耗能低,分离率高,超滤装置可反复使用等优点.控制超滤膜孔径大小能有效除去溶液中大分子物质,选用适宜孔径的超滤膜是提高产品收率和质量的关键.20世纪80年代后期,采用超滤技术提取黄芩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溶液温度为14℃, p H=1.5时,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收率较高[14].(6)酶提取法.植物的有效成分往往被包裹在细胞壁内,提取时细胞壁造成传质阻力,使提取效果受到很大的限制.酶的作用可使细胞壁疏松、破裂,因此需要减小传质阻力,加速有效成分的释放,从而提高提取效率[15].毕会敏等[6]用纤维素酶法提取红景天总黄酮,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1.95%(以原料干重计),液料比70∶1(体积质量比,mL∶g),p H 值5.5,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5h,红景天总黄酮的浸出率为4.385%.研究表明,采用纤维素酶对红景天进行酶解处理,可提高黄酮类物质的浸出率,且粗提物产率高,DPP H清除活性强.(7)超临界流体提取法.该法(Supercritical Flu2 ids Ext raction,SFE)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提取分离技术,利用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s,SCE)为萃取剂,从液体或固体中萃取出待测组分,其中超临界二氧化碳最为常用(SCF2 CO2)[16].SFE具有提取效率高、无溶剂残留、天然植物中活性成分和热不稳定成分不易被分解破坏等优点,同时还可以通过控制临界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达到选择性提取和分离化合物的目的.2 黄酮类化合物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由于黄酮化合物的性质不同,其分离原理有: (1)极性大小不同,利用吸附能力或分配原理进行分离;(2)酸性强弱不同,利用p H梯度萃取进行分离;(3)分子大小不同,利用葡聚糖凝胶分子筛进行分离;(4)分子中某些特殊结构,利用与金属盐络合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离[17].2.1 p H梯度萃取p H梯度萃取适合分离酸性强弱不同的游离黄酮类化合物.将混合物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醚),依次用5%碳酸氢钠(萃取7,4′2二羟基黄酮)、5%的碳酸钠(萃取72羟基黄酮或4′2羟基黄酮)、0.2%氢氧化钠(萃取一般酚羟基黄酮)、4%氢氧化钠(萃取52羟基黄酮)萃取而使其分离[3].2.2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 C)法运用H PL C法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报道很多.有人对18种黄酮及黄酮苷类化合物在C8、C18和CN3种固定相上洗脱的RP2H PL C法分离做了研究,结果表明C18基本可以使植物黄酮苷元和配基实现分离,但它对极性大的苷部分洗脱出峰快,分离效果不大理想.而C8介于C18和CN之间,因而对黄酮苷的分离比较理想,峰形和分离也最好[18].H PL C 也可以用来测定黄酮的含量[19].2.3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法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法(high speed co untercur2 rent chro matograp hy,HSCCC)是一种新的分离技术.其具有两大突出特点:(1)线圈中固定相不需要载体,因而清除了气液色谱中由于使用载体而带来的吸附现象;(2)特别运用于制备性分离,每次进样体积较大,进样量也较多[16].李彩侠等[20]提取荷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经HSCCC分离纯化的效果很好,结合TL C分析、颜色反应鉴定得到两种纯度很高的黄酮醇类化合物.HSCCC对分离和制备黄酮类化合物有很大的优势,其应用前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4 柱色谱法(1)硅胶柱色谱[17,18].此法应用范围最广,非极性与极性化合物都能用,适用于分离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异黄酮类、黄酮苷元类.少数情况下,在加水活化后也可以用于分离极性较大的化合物,如羟基黄酮醇类及其苷类等.与硅胶88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9月混存的微量金属离子,应预先用浓盐酸处理,以免干扰分离效果.(2)聚酰胺柱色谱[17,18].分离黄酮类化合物,聚酰胺是较为理想的吸附剂.其吸附强度主要取决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羟基的数目、位置及溶剂与黄酮类化合物或与聚酰胺之间形成氢键缔合能力的大小.由己内酰胺聚合而成的尼龙-66及由己二酸与己二胺聚合而成的尼龙-66,最早应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此法是目前最有效而简便的方法.(3)葡聚糖凝胶(Sep hadex gel)柱色谱[18].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主要使用两种型号的凝胶:Sep ha2 dex G型和Sep hadex L H220型.其原理主要是吸附作用.凝胶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程度取决于游离羟基的数目.但分离黄酮苷时,分子筛的性质起主导作用.在洗脱时,黄酮苷类大体上是按相对分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流出柱体.(4)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法.该法是以大孔吸附树脂为吸附剂和分子筛的柱色谱分离形式.其原理是吸附性和分子筛性.吸附性主要来源于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力;分子筛性来源于大孔树脂的多孔性结构产生的渗透和过滤作用.被分离的成分根据其分子的大小不同和吸附能力的差异而分离[3].近年来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成分(如黄酮、生物碱等)精制纯化等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21223].刘健伟等[22]对D101型(非极性)、Hz2806型(中等极性)和AB28型(弱极性)3种大孔吸附树脂进行了筛选,并对甘草中总黄酮分离纯化工艺进行了研究;王雅君等[23]则用D101大孔树脂进行了制备菟丝子总黄酮的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大孔吸附树脂对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分离纯化效果,与传统的分离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树脂再生容易、耗费有机溶剂少、提取率高等优点.3 展望近几年来,科学家对黄酮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发现了黄酮不少令人感兴趣的新用途,黄酮类天然产物是近年来天然药物和人类健康产品研究开发的热点.从药用植物和经济植物中提取具有生理活性的黄酮作为天然药物、保健品和化妆品等行业的原料,已日益引起重视,其应用前景无限广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黄酮类化合物的独特效能将得到不断的发掘及应用.因此,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方法也将得到更加深层的研究和开发,已有的方法将会日趋成熟和完善,各种高效、方便快捷的新方法将会不断涌现.参考文献:[1]黄锁义,黎海妮,余美料.益母草总黄酮的提取及鉴别[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5):3982399.[2]姚小敏,覃成箭,羊金梅.茶叶中总黄酮的提取、鉴别及其含量测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5,27(6):7792 781.[3]郭京波,王向东,张燕,等.不同提取方法对苦荞类黄酮提纯得率的影响分析[J].食品科学,2006,27(10):4332 436.[4]杨红.中药化学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5]胡福良,李英华,朱威,等.不同方法提取的蜂胶液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及抗肿瘤与抗炎作用研究[J].2005,5(3):11215.[6]毕会敏,张守勤,刘长姣.纤维素酶提取红景天总黄酮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18:8182821. [7]陈燕清,颜流水,黄智敏.醇溶剂回流法提取藜蒿中黄酮类化合物方法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4, 18(3):61264.[8]徐洁昕,周方钦.白花败酱中总黄酮的提取研究[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4,82(4):42243.[9]刘峙嵘,俞自由,方裕勋.微波萃取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5,128(12):1512154. [10]唐课文,易健民,张跃超.微波辅助法从黎蒿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 117(5):6622664.[11]刘海鹏,刘延成,马东升,等.超声波/回流法银杏叶总黄酮提取的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5,119(8):49250.[12]霍丹群,张文.超声波法与热提取法提取山楂总黄酮的比较研究[J].中成药,2004,26(12):106321065. [13]李毓群,施顺清.采用先进的提取方法促进中药制剂现代化[J].中草药,2002,33(6):5722574.[14]李苑,张敏.中草药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研究概况[J].广东药学,1999,9(2):426.[15]Wu M L,Zhou C S,Chen L S,et al.Study on the ex2trac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f rom G inkgoleaves by en2 zyme hydrolysis[J].Nat Prod Res Dev,2004,16: 5572560.[16]周文华,杨辉荣,岳庆磊.生物碱提取和分离方法的研究新进展[J].当代化工,2003,32(2):1112113. [17]刘湘,汪秋安.天然产物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18]宋晓凯.天然药物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8.[19]董文庚,邓晓丽.HPL C法测定银杏叶中黄酮的含量[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541(8):5632565. [20]李彩侠,张赟彬,黄国纲.荷叶提取物的分离和纯化[J].食品工业,2006(1):40241. (下转第97页)98第24卷第5期梁 丹,等: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和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Hereditas ,1997,126(3):2112217.[18]Jiang J M ,G ill B S ,Wang G L ,et al.Metaphase andinterphas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mapping of thericegenomewithbacterialartificialchromosome[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of USA ,1995,92:448724491.[19]Wei W H ,Qin R ,Song Y C ,et parativeanalyses to diseases resistant and nonresistant linesf rom maize ×Zea diploperennis by GISH[J ].Botanical Bulletin of Academia Sinica ,2001,42:1092114.[20]Li C B ,Zhang D M ,Ge S ,et al.Identification ofgenome constitution of Oryza malampuzhaen Οsis ,O.minuta ,and O.punctata by multicolor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J ].Theor ApplGenet ,2001,103:2042211.Analysis of ti f olia and O.alt a with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UAN Ni 1,Q IU Xiao Οfen 1,SON G Fa Οjun 1,Q IN Rui 1,2(1.College of Life Science ,South Ο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430074;2.College of Life Science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China )Abstract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GISH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differentiation and relationship s between the ti f olia and O.alta genomes in the officinalis complex of the genus Ory z a .The chromosomes of ti f olia (CCDDgenomes )were hybridized with labelled probes of two CCDD genome f rom ti f olia and O.alta separating.The GISH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omology between these two CCDD genomes is very close and differentiation is also clearly.Karyotype analysis is made based on the similar band patterns of the hybridization signal.K ey w ords :ti f olia ;O.alta ;GISH(上接第89页)[21]米靖宇,宋纯清.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J ].中草药,2001,23(1):911.[22]刘健伟,陈勇,熊富良,等.骨碎补总黄酮提取和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的工艺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6):122221224.[23]王雅君,郭澄.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技术制备菟丝子总黄酮的研究[J ].中药材,2004,27(11):8612862.The ne w extraction and isolation progress of flavonoidsL IAN G Dan 1,ZHAN G Bao Οdong 2(1.College of Agriculture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2.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Zhoukou 466001,China )Abstract :Flavonoids have a wide variety of physiological activity ,and many valuable results had been made.How to ex 2tract and isolate of flavonoids f rom the natural product made widely concern and its extraction and isolation methods are im 2proving .This paper reviews the application and progress of flavonoids ′different extraction and isolation methods in the re 2cent years.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extraction and isolation methods of flavonoids will be more rapid ,efficient and perfect.K ey w ords :flavonoid ;extraction ;isolation ;progress79第24卷第5期关 妮,等:两种CCDD 型野生稻的基因组原位杂交比较分析 。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黄酮类化合物,作为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近年来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些化合物因其独特的抗氧化、抗炎、抗癌等生物活性,成为了科学研究的热点。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以及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其生物活性、开发新的应用领域以及实现黄酮类化合物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纯化以及含量测定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通过对不同提取方法(如溶剂提取、微波辅助提取、超声波提取等)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各种方法在提取黄酮类化合物中的应用前景。

本文还将关注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如色谱技术、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萃取等,分析这些技术在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及优缺点。

本文还将对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光谱法、色谱法、免疫法等,为黄酮类化合物的质量控制和定量分析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纯化以及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推动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与应用取得更大进展。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研究进展黄酮类化合物作为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其提取方法的研究一直是黄酮类化合物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提取技术的不断创新,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传统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溶剂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等。

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但存在提取效率低、时间长、溶剂消耗大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新型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不断涌现。

其中,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以其高效、环保、低能耗等特点,在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中表现出巨大的潜力。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利用超临界状态下的流体(如二氧化碳)作为萃取剂,通过调节压力、温度和流体组成等参数,实现对黄酮类化合物的选择性萃取。

显齿蛇葡萄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显齿蛇葡萄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显齿蛇葡萄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目的:为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显齿蛇葡萄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以“显齿蛇葡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纯化”“药理活性”等的中英文为关键词,组合查询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收录的于1979 年1月-2017年1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归纳、总结显齿蛇葡萄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与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结果与结论:共检索获得577篇文献,其中有效文献53篇。

显齿蛇葡萄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分为黄酮类、黄酮醇类、异黄酮类、黄烷酮类、查耳酮类以及花色素类等,主要代表化合物为二氢杨梅素;其主要通过乙醇/水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闪式提取法和酶法等提取,多采用大孔树脂进行分离纯化。

显齿蛇葡萄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多样,主要包括消炎、抗菌、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保肝护肝以及抗肿瘤等。

结论:显齿蛇葡萄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高的药用开发前景,但其在植物体内的代谢积累机制尚不明确,相关的高效提取分离技术仍需进一步研究优化,其药理活性的具体作用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显齿蛇葡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纯化;药理活性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是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俗称藤茶,其作为保健茶和中草药已有数百年的应用历史[1]。

该植物主要分布在福建、云南、广东、广西、贵州和湖南等长江以南的地区,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2]。

显齿蛇葡萄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以二氢杨梅素(DMY)为主的黄酮类化合物,其提取物中总黄酮化合物含量约为86%[3]。

显齿蛇葡萄味甘,性凉,具有多种药用功效,如清热解毒、强筋骨、消炎镇痛、抗动脉粥样硬化[4]、抗氧化[5]、抑菌、抗高血压、降血糖、消脂[6]、保肝[7]、解酒[8]和抗肿瘤[9]等。

笔者以“显齿蛇葡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纯化”“药理活性”等的中英文为关键词,组合查询收录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于1979 年1月-2017年1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_分离_纯化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_分离_纯化研究进展
1 . 1 . 2甲醇提取 工艺
3讨 论 ,
文献青海蕨麻中类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报道采用半 黄 酮类 化合物近年被 做为保健产品被越来越 多的国家开发 , 大 微量超声波甲醇提取蕨麻类黄酮比常规索氏提取法的提取率高出 量 的新技术应用于提取分离黄酮类化合 物。
5 4% 嗍 。
1 . 1 . 1乙醇提取工艺 可重复利用 , 已有树脂法被用于工业 生产 。
文献蕨菜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析报道 “ 用7 0 %的乙醇对 2 . 3 溶剂萃取法 蕨菜浸提 , 发现蕨菜的黄酮非常高, 可得到含量达百分之三十七点 利用化合 物在两种互 零三的蕨菜黄酮” 嘲 。文献葛根黄酮的提取与应用报道“ 对葛根黄酮 系数 的不 同 , 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 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 中。经过 进行乙醇提取研究, 得到百分之七点四三的总黄酮” 『 3 】 。文献报道在 反复多次萃取 , 将绝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 出来 。可 以通过黄酮类化 提取银杏叶总黄酮过程中使用百分之七十乙醇提取明显高于水煎 合物极性 不同采用不 同极性 的有机溶剂进行萃取 , 达到 分离黄酮的 法的收率。 目的 。
1 . 2 超 声提取法
法。 超声波产生的冲击流使植物细胞壁及整个生物体的破裂在瞬间 2 0 0 4 , ( 6 ) : 1 - 4 . 完成, 并释放出内含物质 , 具有低温操作、 能耗低、 效率高、 传质速度 [ 3 降 洪雄 ,彭志远 , 邹海英.葛根黄酮的提取与应用[ J 】 . 吉首大学学 快、 溶解能力强、 不破坏有效成分的特点。 多篇文献报道超声提取葛 报( 自然科学版) , 2 0 0 6, 2 7 ( 3 ): 1 1 3— 1 1 6. 根、 甘薯叶、 山楂叶、 元宝枫叶、 桑叶中的黄酮都得到很好的收率 。 [ 4 ] 韩志萍. 青海蕨麻 中类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 巨研究[ J 】 . 食 品研 究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研究进展摘要:本文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本文介绍了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的最新方法。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纯化黄酮类化合物又名生物类黄酮化合物,是色原酮或色原烷的衍生物,黄酮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以C6-C3-C6的方式构成的三环天然有机物,其化学结构中C3部分可以是脂链,或与C6部分形成六元或五元环,黄酮类化合物泛指这种两个苯环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一般黄酮类化合物可根据母核基本结构的不同进行分类,主要有黄酮醇、黄酮、黄烷酮、黄烷醇、花色素、异黄酮、二氢黄酮醇以及查尔酮等八类。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是一类存在于自然界的、具有2-苯基色原酮(flavone)结构的化合物。

它们分子中有一个酮式羰基,第一位上的氧原子具碱性,能与强酸成盐,其羟基衍生物多具黄色,故又称黄碱素或黄酮。

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中通常与糖结合成苷类,小部分以游离态(苷元)的形式存在。

绝大多数植物体内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它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抗菌防病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研究已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生理药理活性,除具有抗菌、消炎、抗突变、降压、清热解毒、镇静、利尿等作用外在抗氧化、抗癌、防癌、抑制等方面也有显著效果。

黄酮类化合物在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效果显著[1]。

本文介绍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的研究进展。

1、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1.1有机溶剂萃取法这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方法,很容易实现工业化生成。

其原理是利用黄酮类化合物与混入的杂质极性不同,选用不同极性的溶剂萃取。

常用的有机溶剂有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一般采取乙醇为提取溶剂。

高浓度的醇(90%~95%)适用于提取黄酮甙元类化合物,而低浓度的醇(60%~70%)更适合提取黄酮甙类化合物[2]。

提取次数一般为2~4次,提取方法有热回流提取和冷浸提取两种方式。

蒲公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及应用研究

蒲公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及应用研究

蒲公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及应用研究蒲公英是一种多种黄酮类化合物组成的植物,它们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抗肿瘤作用,可用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由于目前研究的不够全面,未能深入探讨蒲公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因此,本研究旨在提取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并且通过改良和纯化,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以及在药物开发和保健产品中的应用。

首先,采用抗氧化实验测定蒲公英中的黄酮含量,这样可以根据抗氧化结果来选择最有效的蒲公英来进行研究。

接下来,利用乙醇提取法和乙醛提取法从蒲公英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

经过乙醇提取的黄酮溶液,经过蒸发脱水、冷冻干燥和乙醇沉淀法分离结晶,得到提取的粉末纯化后,然后经过乙醛提取分离,进行HPLC法分离测定得到蒲公英中具有药用效果的黄酮类化合物,以及其他黄酮类化合物的定性成分。

接着利用实验室常规仪器进行改良、纯化和测定,以获得高品质的黄酮类化合物。

首先,使用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气相色谱仪、核磁共振波谱法等技术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改良和纯化。

然后,应用分子模型生成器构建分子模型,并进行结构优化,运用动力学模拟技术对其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等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研究。

最后,根据结构活性关系和物理化学性质,本研究主要研究了蒲公英中黄酮类化合物在药物开发和保健产品中的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黄酮类化合物作为抗氧化剂在药物开发和食品的应用,黄酮类化合物作为抗肿瘤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以及黄酮类化合物在免疫识别、神经科学、表观遗传学等领域的应用。

本研究遵循新药研发的步骤进行,以提取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作为本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改良、纯化和测定,研究其结构活性关系和物理化学性质,本研究旨在为药物开发和保健产品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并为未来的蒲公英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蒲公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效果,可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本研究对蒲公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和应用研究,为药物开发和保健产品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也为未来蒲公英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三种提取方法比较分析显示,有机溶剂提取法具有较高的提取效率,但使用 有机溶剂的量较大,操作较复杂;超声波提取法操作简单且提取时间短,但需要 使用专门的超声波设备;传统水提法虽然提取效率较低,但操作简单且成本低廉 (表1)。因此,在选择提取方法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4.2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4.2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越来越多 的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
谢谢观看
研究现状
2.1黄酮类化合物的植物来源
2.1黄酮类化合物的植物来源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植物中,不同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差 异较大。目前,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研究较多的植物主要包括银杏、柑橘、黑枸 杞、虎杖等。其中,银杏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 等;柑橘类水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则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黑枸杞中的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虎杖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则具有抗炎、抗病 毒等多种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广泛,包括抗氧化、抗肿瘤、抗菌等作用。本次演 示主要介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种生物学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1、抗氧化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可有效清除体内的自 由基,减缓衰老过程。其抗氧化机制主要包括抑制氧化酶的活性、螯合金属离子 以及与自由基发生反应生成更为稳定的产物等。
3.3不同条件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3.3不同条件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在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过程中,不同条件对提取效果有着重要影响。这些条 件包括温度、时间、溶剂种类和浓度、物料粒度等。通过优化这些条件,可以显 著提高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效率。例如,在溶剂萃取法中,选择合适的溶剂种类 和浓度可以有效溶解黄酮类化合物,提高提取效率;在超声波辅助提取中,适当 的温度和时间可以更好地破碎植物细胞,提高黄酮类化合物的溶出速率。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自然界中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植物种类繁多,其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清除活性的能力。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一些药用植物中天然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研究。

标签: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定量分析1 引言黄酮类化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尤其是一些药用植物中含量极为丰富。

黄酮类化合物除了赋予植物本身鲜艳的颜色外,还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消炎等多种保健和医药功能。

近年来,现代分离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黄酮类化合物种类越来越多,分类越来越细。

因此。

要想筛选到更多具有较好药理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就必须对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有效提取工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2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2.1 醇提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是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最常用一种方法,常用的有机溶剂主要有乙醇、乙醚、甲醇和乙酸乙酯等,其中乙醇是最常用的。

甘秀海等利用醇提法得到火棘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20(g/ml),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4h,提取率为1.316%。

此外,我们还发现,在提高黄酮类化合物的纯度时,可以在乙醇或乙醇水溶液提取之前,增加石油醚或己烷进行脱脂或脱色素环节,效果更佳。

2.2超声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具有操作方便,提取时间短等优点,是目前提取药用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

卞杰松利用超声波法测定马鞍草中黄酮类化合物总量时所得结果为8.36mg/g,回收率为99.56%。

此外,醇提法与超声波提取法联合使用,效果也较理想。

黄运红利用超声波与醇提法相结合的手段,得到脐橙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波功率125W,乙醇浓度60%,料液比1:35(g/ml),超声时间60min,其提取率为49.3mg/g。

2.3 微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技术又称微波萃取技术,其最大的优点是耗能耗材少、无污染,尤其对特定的药材提取具有高选择性。

闫蕊采用微波法从芦荟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其最终工艺为微波功率560W,乙醇浓度80%,料液比1:5,提取时间30s,提取率为0.052%,比较超声波提取法的提取率提高了0.15倍。

化合物黄酮提取以及检测方法研究报告

化合物黄酮提取以及检测方法研究报告

化合物黄酮提取以及检测方法的研究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 在银杏叶、山楂、杜仲、山香圆叶、水芹、竹叶、黄芪、丹参等植物中均有检出。

到目前为止, 已经发现有5000 多种植物中含有黄酮类和异黄酮类化合物[1]。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是具有C6- C3- C6 的基本骨架, 根据中间三碳链的氧化程度、 B 环( 苯基> 连接位置( 2- 或3- 位> 以及三碳链是否呈环状等特点, 分为许多不同类型: 包括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二氢异黄酮、查尔酮等化合物[2]。

现代研究证明黄酮类化合物是重要的抗氧化剂, 其生理作用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芦丁、槲皮素等能够增强心脏收缩。

杜鹃素具有止咳祛痰作用。

黄芩苷具有抗菌消炎、抑制肿瘤细胞作用。

水飞蓟素具有保肝作用等[3]。

此外, 黄酮类化合物还有降血脂、止血、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多种药理作用。

正是其上述生物活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 对该类化合物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医药界研究的热门课题, 是一类具有广泛开发前景的天然药物[4]。

黄酮类化合物在人体不能直接合成, 只能从食品中获得。

主要是作为食品添加剂或直接应用于食品中增加其保健作用。

例如茶多酚在功能食品中的应用主要是以茶叶及其提取物的形式添加到食品中。

茶多酚具有抗疲劳、抗辐射、抗衰老等功能特性, 茶叶具有独特的色、香、味、形, 能使食品增香、调味、着色, 因此茶多酚以茶叶的形式在食品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近年来科学家都积极关注从植物体中提取纯度高、活性强的天然黄酮成分, 并进一步将其加工成有特异功能的保健食品和药品等产品。

1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1.1 有机溶剂提取法甲醇和乙醇是最常用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溶剂, 高浓度的醇( 如90 %左右> 适宜于提取苷元, 60 %左右浓度的乙醇或甲醇水溶液适宜于提取苷类。

田呈瑞[5]采用索氏提取法, 利用乙醇提取银杏叶黄酮,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 确定乙醇提取银杏叶总黄酮的最佳条件为: 银杏叶粉碎至50 目~60 目, 以70 %乙醇按照液固比6∶ 1 的比例, 于80 ℃条件下提取2 次, 每次 1 h, 银杏叶总黄酮提取率可达87.6 %。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及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及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及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广泛的生物活性,受到了科研工作者和医药行业的广泛关注。

这类化合物在植物界中分布广泛,尤其在水果、蔬菜、茶、红酒以及某些药用植物中含量丰富。

黄酮类化合物不仅赋予了这些植物鲜明的色泽和香气,更赋予了它们独特的生理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癌、抗菌、抗病毒、心血管保护等。

这些生理活性使得黄酮类化合物在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黄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从传统的提取分离方法,到现代的生物合成、化学合成以及纳米技术等,都为黄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这些技术的进步不仅提高了黄酮类化合物的产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为黄酮类化合物的工业化生产和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文将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及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综述。

我们将详细介绍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结构和生物活性,以及它们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的应用。

然后,我们将重点探讨黄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传统的提取分离技术和现代的合成技术,以及这些技术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

我们将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黄酮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黄酮类化合物,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其独特的化学结构赋予了这类化合物多种生理活性。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及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益处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它们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对抗氧化损伤,维护细胞的完整性和功能。

这一特性使得黄酮类化合物在预防和治疗一些与氧化应激相关的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黄酮类化合物还表现出抗炎活性。

它们可以抑制炎症反应中的介质释放和信号转导,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纯化及其活性的研究进展姓名常姣专业微生物学摘要文章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及提取、分离纯化技术介绍了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并对其开发利用进行了展望。

旨在为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以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酮;提取;分离纯化;生物活性民以黄酮类化合物也称黄碱素, 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 在植物体内大多与糖结合成甙的形式存在, 也有部分以游离状态的甙元存在。

由于最先发现的黄酮类化合物都具有一个酮式羰基结构, 又呈黄色或淡黄色, 故称黄酮[ 1]。

目前对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较多,如溶剂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酶解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双水相萃取分离法及半仿生提取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它各自的优点和点。

用上述方法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仍然是一个混合物, 不仅是含有其它杂质的粗品, 而且是几种黄酮类成分的混合物, 需进一步分离纯化, 常用的方法有柱层析法、重结晶法、铅盐沉淀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管脆性及异常的通透性、降血脂、降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抗肝脏病毒、抗炎、抗菌、解栓、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抗癌、防癌、降血糖、镇痛和免疫等生理活性[ 2-5]。

这些生理活性已被关注,对该类化合物的研究成为医药界的热门课题。

人体自身不能合成黄酮类化合物而只能从食物中摄取,因此多年来科学家都在积极研究探讨从植物体中分离纯度高、活性强的黄酮类化合物[6]。

1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黄酮类化合物是以2-苯基色原酮为母核而衍生的一类通过三碳链相互连接而成的大多具有基本碳架的一系列化合物,且母核上常有羟基、甲氧基、甲基、异戊烯基等助色取代基团。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晶体固体,多数具有颜色,少数(如黄酮苷类)为无定形粉末,除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黄烷及黄烷醇有旋光性外,其余则无旋光性) 黄酮类化合物的溶解度因结构及存在状态(苷或苷元、单糖苷、双糖苷或三糖苷)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一般游离态苷元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 其中,黄酮、黄酮醇、查儿酮等平面型分子,因堆砌较紧密,分子间引力较大,故更难溶于水;而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等,因系非平面型分子,故排列不紧密,分子间引力降低,有利于水分子进入,水中溶解度稍大。

2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纯化黄酮类化合物在花、叶、果等组织中多以苷元的形式存在,而在根部坚硬组织中,则多以游离苷元形式存在。

因此,不同来源、部位、种类黄酮提取所采取的方法不同[6]。

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很多,根据黄酮类化合物与混入其他化合物的极性不同可采用溶剂萃取法,根据黄酮化合物在酸性水中难溶、碱性水中易溶的特点可采用碱提酸沉法等。

2.1溶剂法2.1.1 热水提取法热水提取法仅能提取黄酮苷类。

金春雪等[ 7]在银杏叶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 先取晾干的银杏叶, 加水浸泡24h、大火煮沸30 min ,文火焖蒸30 min ,待稍取上层黄绿液, 蒸发、萃取、过滤即得。

但用水作溶剂浸提黄酮类化合物, 此工艺设备简单、安全、适合于工业大生产, 但提取杂质多, 收率较低, 提取液过滤、浓缩等操作困难且又费时等缺点[ 8]。

2.1.2 碱性水或碱性稀醇提取法利用黄酮类多含酚羟基的性质, 当在碱性条件下, 其苯基色原酮的, l 2 碳之间的C一O键打开成查耳酮型结构, 此物可溶于水, 当在酸性条件下, 查耳酮又恢复闭环结构, 所以可用碱水提取。

主溶于碱性水( 石灰水、氢氧化钠) 而浸出, 酸化后析出黄酮类化合物, 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浸出能力高, 但杂质较多不利于纯化, 石灰水可以使一些鞣质或水溶性杂质沉淀生成钙盐, 有利于纯化, 但是浸出效果不如氢氧化钠好,同时有些黄酮类化合物能与钙结合成不溶性物质, 不被溶出, 一般可根据不同的原料使用不同的碱性溶液, 丁利君等[ 9]从菊花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时, 用p H= 10 的氢氧化钠溶液浸出效果较好。

2.1.3 有机溶剂提取法根据黄酮类化合物与杂质极性不同来选择适合的有机溶剂, 常用乙醇、甲醇、水等或某些极性较大的混合溶剂如甲醇:水(1:1)进行提取.一般游离苷元, 难溶或不溶于水, 易溶于甲醇、乙醇等有机溶剂及稀碱液中, 黄酮苷类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强极性的溶剂中, 故浓度90 % ~ 95 % 的乙醇适宜提取黄酮苷33人参研究RENS H EN Y AN J I U 2009 年第 4 期元, 60 % 左右的乙醇适宜提取黄酮苷类。

许钢等[ 11]用70 % 丙酮提取竹叶黄酮, 提取率达95.5 % .王兰珍等[ 10]用70 % 乙醇冷浸, 从元宝枫叶粉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率和黄酮含量都很高, 提取物易于浓缩和干燥。

2.2微波辅助提取法微波提取法是一种外加物理场的方法, 此法在黄酮类物质的提取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它在提取过程中, 具有选择性高、操作时间短、溶剂消耗量少、有效成分得率高, 适用于热不稳定物质等特点. 此法多用在药材的浸出上, 浸出过程中药材细粉不凝集、不糊化,克服了热水提取法易凝集易糊化的不足。

刘峙嵘等[12]采用微波萃取杏叶黄酮类化合物, 微波辐射5 min 后抽提1.5h就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而且利用微波处理, 在短时间内抽提的提取率按鲜银杏叶重计可达到0.536 % ,这是传统工艺提取率的2.2倍。

然而, 微波萃取在理论和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有机溶剂的残留以及微波穿透物质内部时的衰减问题等。

2.3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用超声波法提取黄酮类物质, 是目前比较新的方法。

其原理主要是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的空化作用加速植物有效成分的浸出。

超声波提取法大大缩短提取时间, 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原料的利用率。

吴传茂等[13]用超声波振荡法提取大豆和豆豉中的大豆异黄酮苷元, 其提取方法最佳方案是: 样品中加入100% 乙醇300 mL ,超声振荡30 min ,通过检测得出大豆中大豆黄素的含量为106 .5g /g , 染料木黄酮的含量为155.1g/g ; 豆豉中大豆黄素的含量为312.8g/g ,染料木黄酮的含量为555.6g /g 。

2.4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是利用超临界流体在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附近具有的特殊性能作为溶剂进行萃取的一门科学, 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为CO2。

应用CO2-SPE技术提取分离黄酮类物质, 具有萃取速度快,效率高, 操作简单等特点, 产品中没有残留有机溶剂,与传统的萃取分离工艺相比优势是明显的。

王正云[14]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芦笋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萃取研究, 运用L(934)正交表系统研究了萃取压力, 萃取温度, 萃取时间以及夹带剂用量对萃取率的影响。

确定了超临界CO2 萃取芦笋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温度为70 、时间为2h 、压力为30 MPa 、夹带剂( 75 % 乙醇)用量为2.0 mL/g 。

此条件下得到总黄酮比率为1.35 % , 其黄酮得率是常规溶剂乙醇提取法总黄酮得率的2.7 倍。

2.5酶辅助提取法最近几年,利用酶的特性发展了新的提取方法。

酶解法适用于被细胞壁包围的黄酮类物质, 利用酶反应的高度专一性,破坏细胞壁, 使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释放出来。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恰当地利用纤维素酶处理, 可使细胞壁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如软化、膨胀和崩溃等,从而可改变细胞壁的通透性, 提高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 黄剑波等[15]采用甜茶作材料, 采用纤维素酶辅助的方法, 从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

首先, 确定纤维素酶的最佳作用效果, 然后通过单因素实验, 得出酶法辅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水做溶剂, 先用40下茶粉质量3%的纤维素酶作用15 min , 再在80下浸提1 h , 固液比为1:30 ,试验结果表明: 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率为91 % , 提取纯度为54 % 。

2.6半仿生提取法半仿生提取法是将整体药物研究法与分子药物研究法相结合, 模拟口服给药后药物经胃肠道转运的环境,为经消化道给药的中药制剂设计的一种新的提取工艺。

这种提取方法的特点是可以提取和保留更多的有效成分,能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

陈晓娟等[16]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半仿生法提取杜仲叶中绿原酸和黄酮的工艺条件为: 杜仲叶为原料, 以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的缓冲溶液作为提取液,每次提取1 h ,提取3次,在此条件下,黄酮得率达0.044% 。

2.7双水相提取法双水相提取技术是瑞典PerAlbersson 首先发现并研究的一种技术, 双水相萃取法属于液-液萃取,当物质进入双水相体系后, 由于表面性质、电荷作用和各种力的作用,溶液环境的影响, 其在上、下相中的浓度不同, 即各成分在两相间选择性分配, 从而达到萃取的目的。

由于双水相体系分相快、使用温度低、容易操作、无污染、提取率高, 因此成为黄酮类化合物富集分离的一种有效方法。

张春秀等[13]取一定量的银杏叶浸提液, 加到PEG 1500/磷酸盐体系双水相系统中, 则黄酮类化合物进入上相P EG ,从而将黄酮类化合物分离, 提取率可达98.2 % 。

2.8膜分离法膜分离法主要有超滤、微滤、纳滤和反渗透等,其中超滤法是膜分离的代表,它是惟一能用于分子分离的过滤方法,是以多孔性半透膜为分离介质,依靠薄膜两侧压力差作为推动力来分离溶液中不同分子量的物质。

由于大多数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子量在100034 董宇: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研究及展望以下, 而非有效成分如大多数的多糖、蛋白质等分子量多在50000 以上, 因而使用超滤能有效去除蛋白质、多肽、大分子色素、淀粉等,达到除菌除热原、提高药液澄明度以及提高有效成分含量等目的。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不需要加热、不损坏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效果好、超滤装置可反复使用。

于涛等[17]研究了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过程及工艺, 使用超滤技术对粗提的产品进行精制, 对影响超滤的工艺条件进行了考察,超滤后产品中黄酮质量分数达到33.99 % 。

2.9层析柱法柱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有效方法。

其关键是吸附剂的选择。

常用的吸附剂有:聚酰胺、硅胶、吸附树脂(如大孔吸附树脂)、葡聚糖凝胶、活性炭和硅藻土等。

2.9.1 硅胶柱层析硅胶主要适用于分离异黄酮、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及高度甲基化(或乙酰化)的黄酮及黄酮醇类。

有时加水活化后也可用于分离极性较大的化合物,如多羟基黄酮醇及其苷类等。

硅胶吸附作用的强弱与硅醇基的含量有关。

硅醇基能够通过氢键吸附水分,硅胶的吸附力随吸着水分的增加而降低。

洗脱时,常使用混合溶液可由极性较大和极性较小的两种溶剂组成,极性较大的化合物一般用反相硅胶[18]。

2.9.2 聚酰胺柱层析聚酰胺吸附属于氢键吸附,可分离极性物质与非极性物质,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有很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