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专家为您全面解读磁共振

合集下载

mri原理知识要点概述

mri原理知识要点概述

mri原理知识要点概述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来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图像的医学诊断技术。

本文将对MRI原理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概述,包括核磁共振基本原理、磁场配置、信号检测与图像重建等内容。

一、核磁共振基本原理核磁共振是一种基于原子核自旋的物理现象。

在一个外加静态磁场的作用下,人体内的原子核会预cess和回复至稳定状态,产生的能量变化可以被探测到。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能级结构:原子核具有自旋,其能级分为基态和激发态。

基态自旋向上(+1/2)的原子核数目略多于自旋向下(-1/2)的原子核数目,达到热平衡状态。

2. Larmor频率:外加静态磁场会影响原子核自旋的能级结构,导致自旋向上和向下的能级出现微细差异,产生Larmor频率。

Larmor频率与静态磁场强度成正比。

3. 共振吸收:通过施加射频脉冲场,可以使部分自旋的原子核发生能级跃迁,并吸收能量。

共振吸收时会出现相位积累,进而产生信号。

4. 脉冲序列:在核磁共振成像过程中,通过调节射频脉冲的频率、幅度和时序,可以实现对特定组织的激发与探测,从而获取图像信息。

二、磁场配置MRI使用强大的磁场来实现对人体组织的成像。

磁场配置是MRI 成像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主磁场:主磁场是MRI系统中最重要的磁场,用于产生使原子核进入Larmor预cess状态所需的静态磁场。

主磁场通常由超导磁体创建,其强度以特斯拉(T)为单位,常见的主磁场强度为1.5 T和3 T。

2. 梯度磁场:梯度磁场是MRI中用于定位不同空间位置的磁场。

通过改变梯度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可以为不同的位置产生不同的Larmor频率,从而实现空间编码。

3. 射频线圈:射频线圈用于向特定组织发射射频脉冲,并接收组织发出的信号。

常见的射频线圈包括表面线圈和内腔线圈,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线圈。

三、信号检测与图像重建信号检测与图像重建是MRI技术中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探测信号:通过射频线圈接收到的信号是非稳态的弱信号,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调控和检测,包括放大、滤波、数字化等过程。

MRI检查知识小科普

MRI检查知识小科普

MRI检查知识小科普医学影像技术在现代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非常常见且广泛应用的影像技术。

MRI利用核磁共振现象,通过对人体内部的信号进行扫描和分析,生成高分辨率的影像,可以提供有关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详细信息。

一、MRI查的原理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技术,通过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可以获取人体内部的详细结构和功能信息。

MRI检查的原理主要包括核磁共振现象的解释、MRI扫描的基本步骤以及MRI扫描的主要参数和影像构成。

1.核磁共振现象的简要解释核磁共振现象是指在强磁场中,原子核的自旋会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共振。

人体组织中的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核,而氢原子核又是唯一具有自旋的核素。

当人体置于强磁场中时,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核的自旋会与磁场方向产生相互作用,形成两种能量状态,即低能级和高能级。

这两种能级之间的转变,会释放出一定的能量,这种能量就是核磁共振信号。

2.MRI扫描的基本步骤MRI扫描的基本步骤包括磁场建立、激发和信号检测三个主要过程。

首先,通过产生强大的静态磁场,使得人体内的氢原子核自旋在磁场中定向。

然后,通过向患者体内注入一定频率和方向的无线电波,激发患者体内氢原子核的自旋状态发生共振。

最后,通过接收和处理患者体内产生的核磁共振信号,生成图像。

3.MRI扫描的主要参数和影像构成MRI扫描的主要参数包括磁场强度、脉冲序列和图像对比等。

磁场强度是指MRI设备所产生的静态磁场的强度,通常以特斯拉(Tesla,T)为单位。

不同磁场强度的MRI设备对图像分辨率和信噪比有不同的影响。

脉冲序列是指用于激发和检测核磁共振信号的无线电波脉冲的时间序列。

常见的脉冲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Fast Spin Echo,FSE)和梯度回波(Gradient Echo,GRE)等。

肩关节磁共振解读

肩关节磁共振解读

肩关节磁共振解读肩关节磁共振(MRI)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肩关节的各种组织结构。

以下是肩关节磁共振解读的主要内容:骨与软骨在肩关节磁共振图像中,骨与软骨的形态和信号强度可以被观察。

正常的骨皮质表现为均匀的薄线,而软骨在MRI 上通常呈现为低信号。

骨与软骨的异常,如骨折、脱位、炎症等,可以在MRI图像上表现为信号强度的改变和形态的异常。

韧带与肌腱肩关节的韧带与肌腱在MRI图像上表现为连续的线条结构。

正常的韧带与肌腱应显示清晰的轮廓,其信号强度通常比骨与软骨高。

当韧带或肌腱受损时,其信号强度可能会降低或出现不连续。

肩袖损伤是最常见的肩关节韧带损伤,表现为肌腱变薄或断裂。

盂唇与盂肱中韧带盂唇是围绕肩关节盂的软组织,与盂肱中韧带相连。

在MRI图像上,盂唇与盂肱中韧带应显示为连续的低信号结构。

当盂唇或盂肱中韧带损伤时,会出现信号强度的改变或断裂。

这种损伤可能导致盂肱关节不稳定或疼痛。

关节囊与滑囊关节囊是包裹肩关节的软组织,而滑囊是关节周围的小囊袋,可分泌滑液以润滑关节。

在MRI图像上,关节囊与滑囊应显示为连续的低信号结构。

当关节囊或滑囊发炎或损伤时,会出现信号强度的改变和积液。

肌肉与脂肪垫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和脂肪垫在MRI图像上可显示为不同密度的组织结构。

正常的肌肉应显示为连续的低信号,而脂肪垫则显示为高信号。

当肌肉或脂肪垫受损或发炎时,会出现信号强度的改变。

神经与血管肩关节周围的神经与血管在MRI图像上通常难以区分。

然而,通过特定的序列和成像角度,可以观察到部分神经与血管的结构。

当神经或血管受损时,可能会出现信号强度的改变或形态的异常。

周围软组织和胸壁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和胸壁在MRI图像上可显示为不同密度的组织结构。

正常的组织和胸壁应显示为连续的低信号。

当这些组织受损或发炎时,会出现信号强度的改变和形态的异常。

总结:通过解读肩关节磁共振图像,可以全面评估肩关节的各种组织结构。

通过对图像的仔细观察和分析,可以诊断各种肩关节疾病和损伤,如骨折、脱位、炎症、韧带损伤等。

做磁共振检查的必备小常识,三分钟了解

做磁共振检查的必备小常识,三分钟了解

做磁共振检查的必备小常识,三分钟了解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磁共振成为了现代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检查手段。

磁共振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地诊断疾病,而且无创、无辐射,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因此备受人们的信赖和青睐。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磁共振仍然是一个陌生而神秘的词汇。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做磁共振检查的必备小常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磁共振,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一、磁共振检查的原理和基本知识磁共振成像的原理是基于核磁共振现象。

人体内的原子核具有自旋,而磁共振就是利用原子核自旋的性质来获得图像。

当人体置于强大的磁场中时,原子核的自旋会与磁场方向对齐。

医生通过向身体中注入无线电波的方式,使原子核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并在跃迁过程中释放出信号。

这些信号经过处理后,就可以生成高分辨率的图像。

磁共振检查在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检查几乎所有部位的人体器官和组织,包括头部、颈部、胸部、腹部、骨骼和关节等。

二、磁共振检查的准备工作1、告知医生相关病史在进行磁共振检查前,患者需要告知医生相关的病史和用药情况。

有些疾病或药物可能会影响磁共振检查的结果,因此医生需要了解这些信息以便进行正确的诊断。

2、脱掉金属物品磁共振检查需要使用强磁场,因此患者需要脱掉身上所有的金属物品,包括手表、项链、耳环、钥匙、手机等。

3、避免进食大量食物在进行磁共振检查前,患者需要避免进食大量食物。

因为在检查过程中需要躺在仪器里,如果胃部过于饱满会影响检查效果。

4、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在磁共振检查中,患者需要躺在一个比较狭窄的仪器中,因此需要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

最好不要穿戴紧身衣裤或有金属扣子的衣物,以免影响检查效果。

5、带上重要的医疗文件在进行磁共振检查前,患者需要带上自己的重要医疗文件,如病历、化验单等,以便医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三、磁共振检查的过程和注意事项1. 躺平并保持静止:磁共振检查时,你需要躺在一张移动的床上。

医生会将你推入一个类似于管道的设备中,这个设备称为磁共振扫描仪。

mri的基本概念

mri的基本概念

MRI是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的缩写,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现象获取人体组织结构和功能信息的医学影像技术。

本文将从MRI的基本原理、影像生成过程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全面的了解。

一、MRI的基本原理MRI的基本原理建立在核磁共振现象之上。

核磁共振是指原子核在外加磁场和射频场的作用下发生共振吸收和辐射的现象。

在MRI中,主要利用水素原子核的核磁共振特性来获取人体组织的影像信息。

当被放置在强静态磁场中时,人体组织中的水分子会产生特定的共振信号,通过对这些信号的检测和分析,可以得到高分辨率的影像信息。

二、MRI的影像生成过程1. 磁场建立:首先,患者被置于强静态磁场中,这个磁场可以使体内的水分子的原子核朝向发生变化,使其产生共振信号。

2. 射频激射:在静态磁场的作用下,通过向人体施加射频脉冲,可以激发体内的水分子原子核,使其发出特定的共振信号。

3. 信号检测:接收体内产生的共振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

4. 影像重建:通过计算机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重建,生成图像。

三、MRI的临床应用1. 诊断性应用:MRI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如脑部肿瘤、脊柱疾病、关节损伤等。

由于其高分辨率和无辐射的优势,MRI成为了很多病症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2. 术前评估:在外科手术前,MRI可以提供准确的解剖结构信息,帮助医生进行手术方案的制定和评估,降低手术风险。

3. 研究应用:MRI在医学研究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神经科学、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MRI的发展趋势1. 高场强技术:随着MRI设备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场强MRI 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影像信息。

2. 功能性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可以观察大脑在特定任务下的代谢活动,对认知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 分子成像:分子成像技术的发展,使得MRI可以在细胞水平上观察生物分子的活动和分布,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影像科普49】临床医生应该了解的磁共振知识

【影像科普49】临床医生应该了解的磁共振知识

【影像科普49】临床医生应该了解的磁共振知识比如有的临床医生出于好心,害怕病人接受X线的辐射,开个单子做肺部磁共振;也有很多临床医生,会在病人面前解释:你看这里,亮的白的,密度好高,说明有结石(其实磁共振没有密度的概念,密度的X线的图像参数,描述磁共振图像明暗的术语是信号,亮的代表高信号,暗的代表低信号)。

而且很多时候,片子是拿反了的,左右是拿反了。

当然,这只是部分临床医生,我写这个目的不是为了说明临床医生多菜,不懂磁共振片子给病人乱说,不是这样的。

很多临床医生心都比较好,毕竟自己管的病人,有什么结果,都想通过自己的解读,在给病人语言解释一下,也能够起到良好的医患沟通目的。

但是,有些临床医生,对磁共振原理、图像特点、方法完全不了解,采用习惯上的X线、CT思维去读片,就会闹出笑话。

当然咯,大部分病人是看不出来的,医生说什么他们听什么。

这个也不能怪临床医生,毕竟隔行如隔山,毕竟他们专业不是影像学,这个我们搞放射的都理解。

所以我们认为,给临床大佬们讲解一些磁共振基本知识很有必要,共同提高,相互促进,是我们的目的。

1、何谓磁共振?核磁共振现象,是指处于静磁场中的原子核系统受到一定频率的电磁波作用时,将在他们的磁能级间产生共振跃迁,是原子核与磁场发生的共振,所以称为核磁共振,因为“核”字涉嫌核辐射,所以业内将其改称为磁共振。

2、磁共振的成像原理有什么特殊?照相机成像的原理是通过反射光接收被照物体图像信息(如下图)。

X线(CT)则是通过穿透光线照射人体后,分析不同组织器官对X线吸收程度的不同来重建出体内组织器官图像信息(如下图)。

磁共振(MRI)原理通俗来说,就是通过改变体内组织器官中的氢质子磁场后,分析不同组织中氢质子对磁场的不同反应来重建出不同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甚至做功能分析(如下图)。

3、磁共振检查有何特点?1)磁共振没有X线、CT检查的辐射,对身体不产生电离辐射危害。

2)磁共振采用空间三维梯度场,在不移动患者和扫描床的情况下实现任何角度扫描和图像重建。

MRI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精讲

MRI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精讲

MRI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精讲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成像技术,可以提供精确的人体内部结构图像。

其原理基于核磁共振现象,通过磁场和无线电波的作用,可以获取组织和器官的详细信息。

基本原理:MRI基于核磁共振(NMR)甚至Zeebman效应。

NMR是指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原子核发生共振现象。

MRI利用核自旋角动量和其相互作用来获取图像。

核自旋角动量是由核自旋引起的旋转运动。

它可以被外磁场引导并预先排列在磁场方向上。

通过放射射频脉冲和梯度场的作用,核磁共振的能级结构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用于形成图像。

过程:1.磁场:MRI使用超导磁体来产生强大的恒定磁场。

这个磁场通常为1.5到3.0特斯拉,是地球磁场的几千倍。

磁场将核磁矢量朝向磁场方向。

2.放射射频脉冲:通过向人体发送无线电波,能够使核磁矢量跳出磁场方向。

这是通过匹配外加无线电波的频率和核自旋的回旋频率来实现的。

这种频率与静态磁场的强度和核种类有关。

3.梯度场:在磁场中施加线性磁场梯度可以在人体的特定区域产生附加磁场。

这种附加磁场与核被成像区域的空间位置相关。

4.信号接收:当核自旋的能量从外加无线电波中恢复出来时,它会在接收线圈中产生微弱的电流。

这些信号被放大、数字化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

5.图像重建:计算机将通过使用运动梯度,并根据磁场强度和梯度进行排序来定位和重建核信号。

最终,这些信号通过色彩编码的像素来呈现出来,以形成图像。

概念:1.T1和T2弛豫时间:T1弛豫时间表示核磁矢量在放射射频脉冲停止后重新回到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

T2弛豫时间表示在停止射频传输后,核磁矢量由于相互作用而抵消的时间。

2.脉冲序列:MRI使用不同的脉冲序列获取不同的图像信息。

常见的脉冲序列包括T1加权、T2加权和质子密度(PD)加权序列。

3.磁共振造影剂:磁共振造影剂是一种通过静脉注射的特殊药物,可以提高一些组织或血管的对比度,从而使特定结构更清晰可见。

4.功能性MRI(fMRI):fMRI可以通过测量血液中的含氧量变化从而显示脑活动。

肩关节磁共振解读

肩关节磁共振解读

肩关节磁共振解读肩关节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利用磁共振现象和计算机技术,对肩关节内部结构进行精细观察和分析。

它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帮助医生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肩关节是人体上肢最复杂的关节之一,由锁骨、肩胛骨和上臂骨组成。

在运动中,肩关节承受重力和肌肉力量的作用,容易受到损伤和疾病的影响。

常见的肩关节疾病包括肩袖损伤、肩关节脱位、肩关节炎、肩关节囊肿等。

肩关节磁共振成像可以为医生提供关节内部结构的详细信息,包括软骨、肌腱、韧带、滑囊等。

首先,患者需躺平进入磁共振仪,然后,仪器通过产生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激发和接收人体组织的信号。

这些信号经过处理和分析后,生成高分辨率的图像,显示肩关节的各个部分。

在肩关节磁共振成像中,常见的图像序列包括T1加权图像、T2加权图像、脂肪抑制序列和3D图像。

T1加权图像显示组织的明显对比度,对于评估骨骼结构和软骨病变较为有用。

T2加权图像对于检测炎症、肌腱损伤和关节脱位等有较高的敏感性。

脂肪抑制序列可以减少脂肪的影响,突出韧带和滑囊等软组织结构。

3D图像可以提供肩关节在3维空间内的全貌信息。

在进行肩关节磁共振成像时,医生需要对图像进行细致的解读和分析。

首先,医生会观察关节的整体形态和结构。

正常情况下,肩关节应呈现良好的对称性,关节面光滑充盈,骨骼结构无异常。

然后,医生会重点观察软组织结构,如肌肉、肌腱和韧带等。

肌肉和肌腱的形态、信号强度和连续性可以反映其正常功能和异常变化。

韧带的完整性和张力也是医生关注的重点。

肩袖损伤是肩关节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磁共振成像在诊断肩袖损伤方面具有高准确度。

肩袖损伤通常包括肌腱部分或完全的撕裂、肌肉萎缩和肩袖囊肿等。

磁共振成像可以清晰显示肩袖肌腱的异常信号和断裂。

肩关节炎是肩关节疾病中的另一个常见病症,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的退变。

磁共振成像可以直接观察关节软骨的变化,包括软骨下骨硬化、骨赘和关节腔的狭窄等。

带你走进核磁共振(MRI)的成像原理与临床作用

带你走进核磁共振(MRI)的成像原理与临床作用

带你走进核磁共振 (MRI)的成像原理与临床作用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氢原子核在磁场内所产生的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影像技术。

人体内的每一个氢质子可视作一个小磁体,在进入强外磁场前,质子排列杂乱无章。

放入强外磁场中,则它们仅在平行或反平行于外磁场磁力线两个方向上排列。

平行于外磁力线的质子处于低能级,反平行于外磁场磁力线的处于高能级,平行于外磁力线比反平行于外磁场磁力线略多。

在一定频率的射频脉冲的激励下,部分低能级的质子跃入高能级,当射频脉冲停止后又恢复为原来的状态,在此过程中以射频信号的形式释放出能量,这些被释放出的、并进行了三维空间编码的射频信号被体外线圈接收,经计算机处理后重建成图像。

一、磁共振(MRI)的成像原理磁共振(MRI)血管成像的基本原理: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是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技术。

MRA 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对比 CT 及常规放射学检查具有明显的优势所在,它不需要使用对比剂,流体的流动即是。

MRI 成像固有的生理对比剂,常用的 MRA 方法有时间飞越法和相位对比法。

但是为了提高图像质量,也可选用造影剂显示血管。

MRI 弥散成像(扩散成像)的基本原理:弥散成像是利用组织内分子的布朗运动(即分子随机热运动)而成像。

可以用于脑缺血的检查。

由于脑细胞及不同神经束的缺血改变,导致水分子的弥散运动有所受限,这种弥散受限是可以通过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出来。

MRI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灌注成像是通过引入顺磁性对比剂,使成像组织的 T1、T2 值缩短,同时利用超快速成像方法获得成像的时间分辨力。

通过静脉团注顺磁性对比剂后周围组织微循环的 T1、T2 值的变化率,计算组织血流灌注功能。

MRI功能成像的基本原理:脑活动功能成像是利用脑活动区域局部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与去氧血红蛋白比例的变化,所引起局部组织T2的改变,从而在 T2加权像上反映出脑组织局部活动功能的成像技术。

这一技术又称为血氧水平依赖性MR成像(BOLD MRI)。

实用磁共振成像原理与技术解读

实用磁共振成像原理与技术解读

实用磁共振成像原理与技术解读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作为一种无创、无辐射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已经在临床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将从实用磁共振成像的原理和技术入手,深入探讨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帮助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1.1 核磁共振现象在磁共振成像中,利用的是核磁共振现象。

当人体组织置于较强的静磁场中时,原子核会发生共振吸收和发射电磁波的现象,这一现象被称为核磁共振。

1.2 磁共振成像的成像原理在静磁场的作用下,利用射频脉冲对人体组织进行激发,然后测量组织中核磁共振信号的强度和位置分布,从而获得人体组织的高清影像。

二、实用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2.1 高场磁共振成像技术随着超导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场磁共振成像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磁共振成像领域的热点之一。

高场磁共振成像可以提高信噪比,提高成像分辨率,对于小病灶的检测有着更好的效果。

2.2 动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动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实时观察人体器官的生理活动和代谢过程,对于心脏、血管等的疾病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手术前后的评估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磁共振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3.1 脑部疾病的诊断在脑部疾病的诊断中,磁共振成像能够清晰展现脑部结构和病变,对于脑梗死、脑肿瘤等的早期发现和定位有着重要作用。

3.2 心脏病的检测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观察到心脏的运动情况、心脏壁运动的异常和心肌灌注情况,对于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四、个人理解与观点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无辐射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其在临床诊断以及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不可限量。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磁共振成像技术将会变得更加精准、高效,为医学领域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助力。

总结通过了解磁共振成像的原理和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意识到其对于医学领域的重要意义。

关于MRI影像的内容,你都了解吗

关于MRI影像的内容,你都了解吗

关于 MRI 影像的内容,你都了解吗MRI是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即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e,意思为磁共振检查。

磁共振检查是一种新生的医学监测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原子核的质子在磁场中发生弛豫,然后出现共振现象产生的图像,通过图像上的信息来来达到监测的目的。

这种医学监测手段具有很大的优势,对于人体部分器官的监测具有奇效。

MRI影像的监测范围十分地广泛,对于人体绝大数的部位或者器官都能起到监测病变的作用。

因此,MRI影像所包含的范围也十分地广泛,其中包括脑、头颈部、脊柱、胸部、心血管系统、肾与肾上腺、男性与女性盆骨、肌肉骨等等,之所以MRI影像能在这些人体组织或者器官之中监测应用,原因是因为在这些器官的监测与应用之中优先级大于CT影像监测技术,接下来就分别对于这些组织或者器官进行具体分析和介绍。

MRI图像的内容分为医学影像学内容和监测内容,医学影像学内容就是将监测的信息进行的转化主要是黑白图像信息,而监测内容是MRI监测中所呈现的内容,具体体现为各种组织与器官。

在具体介绍人体各个器官或者组织的MRI监测内容之前,需要对于MRI影像的医学摄影学内容进行具体介绍。

首先,由于MRI成像的原理,这导致了MRI影像所成图像都是黑白影像,同CT影像监测一样也是黑白图像。

但MRI影像同其他的影像不同的是MRI影像成像更为复杂,不能直接靠图像的黑白程度来判断图中人体的病变状况。

在某些MRI图中,黑色代表某一部位发生了病变,而在另一些图中白色代表某一部位发生了病变。

造成这种图像差异的原因在于监测组织的固有特性以及成像技术之中对于脉冲序列与扫描时间参数的不同,从而导致了MRI图像中特征各不相同的图像出现。

1.来对于脑部与头颈部的MRI影像的监测内容介绍,在面对头部肿瘤的监测和观察之时,使用MRI监测是利于CT影像技术的,这也意味着头部肿瘤是MRI影像内容中的一项。

除此之外,MRI影像监测用于对于脑部的外伤、感染、退髓鞘及其形成的病理等方面的监测更有优势,这些方面也是MRI影像在脑部监测之中的内容。

专家揭秘高端乳腺检查:乳腺磁共振成像(MRI)

专家揭秘高端乳腺检查:乳腺磁共振成像(MRI)

专家揭秘⾼端乳腺检查:乳腺磁共振成像(MRI)⼥性杀⼿乳腺癌在我国,乳腺癌已经是⼥性恶性肿瘤的⾸位。

乳腺癌占乳腺恶性肿瘤的约97%。

趋势:年轻化,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

所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易发年龄:绝经期前后的40-60岁妇⼥。

症状:1.疼痛不适:疼痛为乳腺癌常见症状;2.触及肿块: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肿块短期内⽣长⽐较快,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流较丰富,短期动态观察增长较迅速;3.并发钙化:早期乳腺癌可并发钙化,且钙化可呈粗沙样;4.⽆特殊症状:部分患者早期⽆特殊症状,常通过医院辅助检查⽽发现乳腺有肿块。

建议养成定期复查的习惯,以做到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体征:病灶质地坚硬、固定、活动度差,橘⽪样改变,腋窝及锁⾻上窝可触及肿⼤的淋巴结等。

治疗:⼿术、放疗及化疗。

三种主要检查⽅法在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乳腺X线摄影(钼靶)和超声检查发挥了重要作⽤,被视为“黄⾦组合”。

近年来,随着MRI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益凸显。

超声检查优势:1.清晰显⽰各层结构;2.敏感性⾼;3.实时、动态观察病灶的弹性、活动度;4.⽆辐射性、操作简单;5.利⽤彩⾊多普勒观察乳腺及病变的⾎流情况;6.可⾏超声引导下活检及术前定位;7.操作简单、经济。

劣势:1.⾮常依赖操作医⽣个⼈经验;2.成簇状微⼩钙化的检出率极低,敏感性仍不如X线;3.对于较⼩病变,超声常常不易显⽰或不能区分良、恶性。

钼靶X线摄影检查优势:1.能清晰显⽰乳腺的组织结构;2.对于钙化最为敏感和准确,极⼤地提⾼了早期乳腺癌发现率;3.操作简单、经济。

劣势:1.组织重叠投影,不利于准确定位;2.不利于囊、实性病变的鉴别;3.投照时需要积压乳房,部分患者检查时可能加重病情;4.由于乳腺影像特征的多变性,乳腺疾病的X线诊断仍有较⾼的假阳性率。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优势:1.对发现和鉴别乳腺病变具有较⾼的敏感性;2.双侧乳腺同时成像,达到对⽐的效果;3.定位更加准确、显⽰更加直观;4.检查视野更加⼴泛,适当避免了乳腺多灶性的病变遗漏;5.可清楚显⽰病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利于临床分期;6.动态增强MRI的应⽤对判断病变的恶性有重要意义;7.⽆辐射。

核磁共振成像的原理

核磁共振成像的原理

核磁共振成像的原理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通过使用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获取人体内部详细的结构和功能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核磁共振成像的原理以及其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一、核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核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基于核磁共振现象。

核磁共振现象是指当原子核置于外加磁场中时,原子核会产生自旋,而自旋又带有磁矩,因此会在磁场中方向上受到影响。

当外加一定频率的无线电波照射到体内的原子核上时,原子核会吸收能量并处于激发态,随后再释放出信号。

通过探测并记录这些信号,就可以形成图像。

二、核磁共振成像的步骤及过程核磁共振成像主要包括四个步骤:磁化、激发、回波和数据采集。

1. 磁化:在核磁共振成像之前,需要将人体放置在一个强大的磁场中,通常磁场的强度为1.5-3.0特斯拉。

通过这个磁场,原子核的自旋会聚集在一个方向上,形成整体的磁化矢量。

2. 激发:在磁化完成后,医生或技术人员会向人体发送一些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这些无线电波会使得磁化的原子核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进而处于激发态。

3. 回波:当无线电波停止时,原子核会由高能级回到低能级,并释放出能量。

这些能量以无线电波的形式返回检测设备。

4. 数据采集:最后,检测设备会收集并分析这些返回的无线电波信号。

通过探测和处理这些信号的强度、频率和时序等信息,就可以生成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信息的图像。

三、核磁共振成像的优势和应用核磁共振成像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势:1. 无辐射:相比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如X射线和C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不会产生任何有害的辐射,因此对患者是相对安全的。

2.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组织结构和器官的细节,有助于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3. 多参数评估:核磁共振成像不仅可以提供静态的解剖结构图像,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成像序列获取到组织的功能信息,如血流、代谢活性等,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核磁报告专业解读

核磁报告专业解读

核磁报告专业解读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它能够对人体某一部位进行断层成像,用来检测和诊断多种人体疾病。

核磁共振技术以其无创伤、无放射线、高分辨率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在进行MRI检查后,患者会得到一份核磁共振报告,而且这份报告内容通常较为专业和繁琐,因此需要专业人士进行解读。

本文将对核磁共振报告进行专业解读,全面介绍核磁共振报告的内容和意义。

一、MRI报告包括的内容1. 患者资料MRI报告的首部通常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检查号等。

这些信息方便医院对病人信息进行管理和核对。

2. MRI检查的目的MRI检查的目的通常会在报告中进行详细说明,例如在做脑部MRI检查的目的可能包括头痛、意识障碍、视觉异常等。

这有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主要症状,有针对性地进行解读。

3. 检查部位和方式MRI报告中通常会说明检查的具体部位,比如脑部、胸部、腹部等,还会说明使用的检查方式,比如常规T1加权、T2加权或者脂肪抑制序列等。

这有助于医生理解检查的具体流程和操作方式。

4. 检查所见这是MRI报告的核心内容,会详细描述所检查部位及周围组织器官的结构、信号强度、病变、异常情况等。

比如在脑部MRI报告中可能描述有无异常信号、有无血肿、占位性病变等。

这些内容对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信息,有助于他们判断病变情况。

5. 主要印象和诊断建议在MRI报告的通常会对检查结果进行归纳,提炼出主要的印象和诊断建议。

这一部分是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规划的重要依据,可以用来指导后续的医疗工作。

二、MRI报告的专业解读MRI报告的专业解读需要由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放射科医生进行,他们能够准确把握MRI影像的特点,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专业的解读。

1. 结构解剖和异常体征专业医生会对MRI影像中的各种解剖结构和异常体征进行详细审阅和解读,包括信号的特点、大小、位置、边界等。

对于正常结构和异常体征的识别需要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支持。

磁共振影像检查 科普

磁共振影像检查 科普

磁共振影像检查科普磁共振影像检查(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医学影像技术。

它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不需要使用X射线,对人体无明显辐射危害,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

MRI的原理是利用人体内部的原子核(主要是氢核)在磁场作用下的共振现象。

当人体置于强大的磁场中时,原子核会受到磁场的影响,其中的氢原子核会有一种称为“磁共振”的现象。

通过改变磁场的方向和强度,以及施加特定的无线电波,可以对不同组织和器官进行成像。

MRI可以提供三维图像,可以观察人体内部的不同组织和器官,如脑部、脊柱、关节、心脏等。

通过MRI检查,医生可以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评估。

例如,对于脑部疾病的诊断,MRI可以显示脑组织的异常区域,如肿瘤、血管畸形、脑梗死等。

对于关节疾病的诊断,MRI可以显示软骨、韧带、肌腱等结构的损伤情况。

MRI检查相比于传统的X射线检查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MRI可以提供更详细和清晰的图像,可以观察到更小的结构和异常。

其次,MRI不需要使用任何放射性物质,对人体无明显辐射危害。

同时,MRI可以对不同组织进行多种成像方式,如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增强成像等,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用于诊断。

然而,MRI也有一些限制和注意事项。

首先,MRI检查对金属物质敏感,患者身上有金属物质(如心脏起搏器、金属假牙等)的话可能会影响图像质量或者对患者造成伤害。

其次,由于MRI检查需要患者保持静止,所以对于一些无法保持静止的患者(如婴儿、晕车者等)可能会比较困难。

在进行MRI检查前,患者需要将身上的金属物品(如手表、钥匙等)取下,避免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患者需要躺在一个狭窄的管道中,可能会感到有些不适,但医生会尽量减少这种不适感。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会要求患者保持静止,有时还会要求患者屏住呼吸,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磁共振影像检查是一种非常重要和常用的医学影像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对不同组织和器官的疾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核磁报告专业解读

核磁报告专业解读

核磁报告专业解读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无创的医学影像技术,通过使用强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创建人体内部的详细影像。

它可以用于诊断和观察各种疾病和病变。

因为MRI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于核磁共振报告的专业解读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核磁共振成像的原理、应用领域、报告解读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核磁共振成像原理核磁共振成像利用人体内核磁共振现象的特点进行成像。

当人体置于强大恒定磁场中时,原子核会发生共振现象,产生特定的信号。

核磁共振成像主要依靠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核,即质子的旋转来实现成像。

在这种过程中,应用无害的无线电波激发组织中的质子,并记录不同组织中质子的信号。

通过分析这些信号的强度和分布,就能够得到人体内部的详细结构图像。

核磁共振成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对软组织的优良对比度,因此在医学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核磁共振成像的应用领域1. 脑部成像:MRI可以清晰地显示脑部结构,对于脑部肿瘤、中风、脑出血、多发性硬化等疾病的诊断和观察起到关键作用。

2. 脊柱和椎间盘成像:MRI可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脊柱畸形、脊髓空洞等病变,对于脊柱骨折、脊柱肿瘤等疾病的诊断起到重要作用。

3. 关节成像:MRI对于关节软骨病变、关节囊肿、骨折愈合程度等病变的诊断和评估具有独特优势。

4. 腹部和盆腔成像:MRI在检测肝脏肿瘤、脾脏疾病、肾脏病变、盆腔肿瘤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表现。

5. 心脏成像:MRI在观察心脏结构、功能和血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对心脏病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三、核磁共振报告的专业解读核磁共振报告是核磁共振成像的结果的专业解读,是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核磁共振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检查部位和方式:报告应明确说明进行核磁共振的部位和检查方式,以及患者的基本信息。

2. 诊断结果:报告应详细描述所检测到的异常结构和信号,对于病变的部位、大小、性质进行描述。

3. 临床意义:报告应分析病变对患者的临床意义,对诊断和治疗提出建议。

MRI检查知识小科普

MRI检查知识小科普

MRI检查知识小科普随着现代医学的蓬勃发展,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日益丰富,对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MRI是一种新兴的现代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由于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安全可靠性,被广泛地应用在临床实践中;但因现代社会节奏快和人群阅读兴趣的不同等,有一些人并不完全了解MRI,在检查过程中也不能密切配合医生,妨碍检查的顺利进行。

作为“大家都很忙”的现代人,花费一点时间聊一聊MRI检查的科普小知识,显得尤其重要!一、MRI检查特点简述MRI是核磁共振成像的简称。

此处所说的“核”,是指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同时也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核,与我们平常所说的“核武器”“核反应堆”等所涉及到的“核”没有半点关系,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应该叫磁共振,同时也避免了部分人群谈“核”色变!MRI检查属于无创性检查。

其基本原理是:人体中不同组织、器官的含水量不一样,其氢质子运动的频率和强度也不一样。

利用MRI设备所形成的磁场,对人体中某一病变组织或器官中本身就存在的氢质子施加一定频率的脉冲,使其产生共振,从而显示出与组织或器官中正常状态下氢质子运动不一样的运行轨迹,得到不同组织或器官的图像,对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因MRI对人体安全无辐射,属于无创性检查,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检查方法。

MRI检查的另一个特点是成像角度灵活多变,可以获得任何方向的断层图像、三维立体图像。

与CT检查等断层成像技术相比,MRI检查能进一步获得空间-波普分布的四维图像,再加上MRI检查独特的成像原理和成像方式的多样化,最终获得的用于疾病诊断的信息也更加丰富,能早期发现病变并显示病变确切的大小和范围,从而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和MRI检查设备功能的不断发展,MRI逐渐应用于全身各系统的成像诊断,比如颅脑、脊髓、心脏、大血管、腹部脏器、关节软骨、软组织等相关疾病的检查。

但MRI也存在不足之处。

一是与CT检查相比,MRI的空间分辨率有限;二是对于带有心脏起搏器或某些金属异物的患者不能采用MRI检查;三是由于检查价格相对昂贵,不容易被患者接受。

MRI主要检查的内容

MRI主要检查的内容

MRI主要检查的内容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技术,通过利用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产生详细的身体内部结构图像。

它在临床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多种疾病。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MRI主要检查的内容。

首先,MRI主要检查的内容包括头部、颈部、胸部、腹部、骨骼、关节和盆腔等部位。

在头部MRI检查中,可以观察到大脑、脑干、小脑、视神经、脑血管等结构,对于脑部肿瘤、脑血管病变、脑炎症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而颈部MRI检查则可以显示颈椎、颈部血管、颈部淋巴结等结构,对于颈椎病、颈部肿块等疾病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其次,MRI检查在胸部方面可以显示肺部、心脏、气管、食管等结构,对于肺部肿瘤、心脏病变、气管疾病等的诊断有着重要作用。

在腹部MRI检查中,可以观察到肝脏、胆囊、胰腺、肾脏、腹腔等结构,对于肝脏肿瘤、胰腺炎、肾脏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也非常有帮助。

此外,MRI检查还可以用于骨骼和关节的成像,对于骨折、韧带损伤、关节炎等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作用。

在盆腔MRI检查中,可以显示盆腔器官、子宫、卵巢、前列腺等结构,对于盆腔肿瘤、子宫肌瘤、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的诊断也非常重要。

除了部位不同,MRI检查的内容还包括T1加权成像和T2加权成像。

T1加权成像主要用于显示解剖结构,对于骨骼、脑部、脊柱等结构有较好的分辨率;而T2加权成像主要用于显示组织的水分含量,对于肿瘤、炎症、水肿等病变有较好的显示效果。

总的来说,MRI主要检查的内容涵盖了人体各个部位的结构和病变,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MRI检查,医生可以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帮助他们准确诊断疾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因此,MRI作为一种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对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像学专家为您全面解读磁共振1、何谓磁共振?核磁共振现象,是指处于静磁场中的原子核系统受到一定频率的电磁波作用时,将在他们的磁能级间产生共振跃迁,是原子核与磁场发生的共振,所以称为核磁共振,因为“核”字涉嫌核辐射,所以业内将其改称为磁共振。

2、磁共振(MR )图像是怎样形成的?如果给人体施加一个外来的静磁场,再给予一个短暂的、与质子共振相同频率的旋转磁场(即射频脉冲),之后采集电磁波信号,就可以获得人体的磁共振信号。

对磁共振信号的采集过程给予一个形象的比喻,可以把质子比喻成卫星,我们从发射电台发送信号,卫星获得信号,再重新发射出来,地面的收音机就可以收听到节目了。

通过对接受到的磁共振信号进行空间编码和图像重建等处理,即产生MR 图像。

3、磁共振检查有何特点?1)磁共振没有X 线、CT 检查的辐射,对身体不产生辐射危害。

2 )磁共振采用空间三维梯度场,在不移动患者和扫描床的情况下实现任何角度扫描和图像重建。

3)无骨质伪影。

4)软组织对比度良好。

5 )对病变显示更加敏感,可使病灶显示更早更清楚。

6 )磁共振的DWI(扩散加权成像)序列,是唯一能够无创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成像方法。

7)磁共振的PWI (灌注加权成像)序列,能够显示脑组织血流动力学信息。

8 )磁共振的MRS (波谱分析)序列,是唯一能够无创检测活体组织内化学物质、反应组织代谢的方法。

& m3 f- O' v/ ~$ V' r 4、磁共振能够显示身体哪些部位的病变?磁共振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医学影像技术,特别是在软组织检查上具有优良的组织对比度和空间分辨力,它可以多角度多序列多参数成像,除肺、胃肠道显示欠佳外,可以检查全身任何部位。

5、磁共振检查有核辐射吗?磁共振是利用人体生物磁自旋原理及磁共振现象成像,虽然其最初的名称为核磁共振(NMRI), 但完全不存在核辐射现象及放射性物质,磁共振检查非常安全,对人体是没有辐射危害。

6、磁共振检查前需要注意什么?1 )受检者不能将任何铁磁性物质带入磁体间,检查前需更换检查服。

2 )安装心脏起搏器、神经刺激器、血管夹、支架、人工心瓣膜者禁做MR 检查(冠脉支架植入术3 月后可慎做MRI 复查,须出具完整的病历、支架材料及其它相关证明,并由本人签署同意书)。

% m* o1 U& m1 @, y) Q1 i) U3)准备怀孕或者已经怀孕者,需事先告诉医护人,由医务人员综合考虑检查之必要性及安全性。

4)如果体内有人工关节、骨科固定物、补片、铁屑或植入的药物泵等,需告知检查人员。

5)有空间恐惧症、心脏病、癫痫、无意识、躁动、肾脏功能不全或有药物过敏病史等状况,请预先告知检查人员。

5 X/i( B, E* V& w( p$ i6)腹盆部检查要求空腹。

- p$ D+ ?2 j7 u/ x5 }7)小儿检查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镇静剂,检查前一天晚上尽量让小朋友睡眠减半,以利检查顺利完成。

不能合作的成人也需要提前使用镇静剂。

8)因为检查扫瞄室的空间较狭隘,而且机器在检查过程中会产生较大噪音,检查时间依部位的不同需10-30 分钟不等,受检者需保持静躺不动,避免因移动而影响到影像的清晰度,进而影响诊断。

或许您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建议可采闭眼、呼吸放松、想象等方式来减低焦虑。

9)依照病情需要,检查过程中可能会要求受检者憋气,每次约10-20 秒,请务必配合。

受检者在检查中可透过双向式麦克风和扫描室外的医师沟通。

& |: \3 t# ^7 o2 u* _7、为什么铁磁性物质不能带入磁共振扫描室内?磁共振系统主磁体强大吸引力产生的投射效应是MR 室最大的安全问题之一,越接近磁体,磁场迅速增大,任何被磁体吸引的物体都会对病人或医生造成严重伤害。

铁磁性投射物既可以是缝衣针、别针、螺丝刀、扳手等小物体,也可能是氧气瓶、吸尘器、工具箱等大物体。

典型的铁磁性投射物含有铁的成分,但镍和钴等元素也具有较强的铁磁性。

非铁磁性金属物品虽然不产生投射效应,却能形成金属伪影而干扰图像。

8、为什么安装心脏起搏器的人不能做磁共振检查?磁共振强大的磁场会引起心脏起搏器工作异常或停止工作,从而导致心脏骤停或其它严重的意外事件发生。

. a! H8 P1 U8 r9 i: u9、植入冠状动脉支架的人不能做磁共振检查吗?冠状动脉支架一般由钽、镍钛合金或不锈钢制成,目前研究表明,在支架植入冠状动脉3 月以后,随着血管内皮对支架表面的覆盖,支架可牢固的固定在血管壁内,在MR 检查时不会发生支架移位或是产生明显的产热效应;因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3 月以后,可以进行MR 检查。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进行MR 检查前,受检者必须出示所植入的支架材料类型及植入支架时间的相关有效证明资料。

10 、怀孕者能做磁共振检查吗?MR 是否有致畸作用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但电磁场作用于机体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是肯定的,因而建议“在妊娠的头3 个月谨慎应用” MR检查,须与临床医生进行必要的沟通,综合考虑检查的必要性。

9 B7 q' Q; I8 o11、磁共振扫描时为什么身体会发热?有什么影响?人体受到电磁波照射时将其能量转换为热。

磁共振扫描时射频脉冲(RF )激励波的功率将全部或大部被人体所吸收,其生物效应主要是体温的变化,但RF 照射引起的实际组织温升还决定于照射时间、环境温度以及被检者自身的温度调节功能;所以磁共振检查时有的人会出现局部和全身发热,有的人不会出现,体温变化随着检查终止很快会消失,一般对人体没有影响。

高热患者不宜做磁共振检查。

人体中散热功能不好的器官,如睾丸、眼等对温度的升高非常敏感,这些部位是最容易受MR 射频辐射损伤的部位,局部检查时需慎重。

8 x7 y6 K; u/ G( s/ u 12、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人做磁共振检查时会产生什么影响?如果体内的金属异物(假牙、避孕环、金属植入物、术后金属夹等)位于扫描范围内时,应慎重扫描,以防止金属物运动或产热造成损伤,金属物亦可产生伪影而影响诊断;如扫描其它部位,亦应注意有无不适感。

眼球内有金属异物、植入动脉夹或植入人工心脏瓣膜者禁做磁共振检查。

13 、磁共振检查时为什么会产生很大的噪音?由于梯度场使磁体内磁场发生变化,法拉第的电感定律告诉我们:变化的磁场会在导线中产生电流,通电的导线在磁场中会产生运动,这些都是磁共振噪音的来源。

14、磁共振检查前能化妆吗?许多化妆品内都含重金属,磁共振检查前不应化妆,纹身(纹眉)、化妆品、染发等应事先去掉,因其可能会引起灼伤。

15、为什么做磁共振时皮肤会有麻痒感?人也是导体,在变化的磁场中也会产生电流。

磁共振扫描时多数人会感觉有皮肤上有麻痒感(虫爬感),这种现象叫周围神经刺激效应,这种效应在检查完毕后即可消失,一般不会对机体造成伤害。

0 z- W, @- A7 l16 、磁共振检查时医生所讲的序列是什么意思?所谓序列,是具有一定带宽、一定幅度的射频脉冲与梯度脉冲的有机组合。

不同的组合方式构成不同的序列,不同的序列获得的图像有各自的特点,也有其对应的应用范围。

17、磁共振图像中加权(T1WI 、T2WI 、PDWI)都是什么意思?机体组织不同的T1 值、T2 值及质子密度是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因子,磁共振实际扫描过程中获得的信号既包含T1 信号,也包含T2 信号。

通过调节扫描参数,可以使所得信号中某种信号所占的比例大些,称为加权成像(英文缩写为WI)。

除T1 加权(T1WI )、T2 加权(T2WI )外,还可以有质子密度加权(PdWI )和混合加权。

T1 加权(T1WI )侧重于显示组织结构,T2 加权(T2WI )侧重于显示病变。

* \' j( X, J5 v6 |4 X+ I18、什么是磁共振波普(MRS)?磁共振波普成像是利用磁共振中的“化学位移” (chemical shift)来测定分子组成及空间构型的一种检测方法。

磁共振化学位移是因为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改变了原子核周围的磁场强度,因而使原子核的共振频率发生了位移,于是,通过检测原子核的共振频率,就可以推算出其所处的电子也就是化学环境,核磁共振波谱学便应运而生了。

MRS (波谱分析)是唯一能够无创检测活体组织内化学物质、反应组织代谢的方法。

1 {% h3 F, x' q& {( T19、心脏磁共振检查为什么要在胸前放置电极片?心脏是不断运动的器官,心脏搏动的影响成为心脏磁共振成像的决定性因素,目前采用心电门控技术使数据采集与心脏的运动同步,从而采集到高质量的心脏形态和功能的图像。

检查前正确放置心脏电极片是实现有效心电门控获得高质量图像必须的操作步骤。

20、心脏磁共振检查时为什么要常在呼气后憋气?呼吸和胸腹部器官的运动是磁共振成像中第二大影响因素,这类运动叠加于心脏的收缩,对图像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随着磁共振快速成像技术的发展,可以使图像的采集在一次屏气(15 秒内完成),这也是心脏磁共振成像在近年能够快速应用于临床的基础,采集数据时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受检者憋气配合(在使用呼吸导航门控时无须憋气,但需要均匀一致的呼吸配合)。

研究显示每次呼气末屏气幅度能够保持相对一致,为避免多层面多次屏气采集时,屏气幅度不一致对图像的影响,常采用呼气末屏气方式。

2 V/ T m/ Q$ T* a21、心脏磁共振检查时间久吗?心脏是一个结构复杂、不断跳动的脏器,获得清晰的心脏磁共振图像,需要受检者及检查者密切配合,处理好各个环节,其检查时间相对于其它部位要长,一般心脏基本扫描需要20 分钟左右时间,如果进行心肌灌注、延迟增强及冠状动脉成像,需要更长的时间。

22、心血管磁共振检查有何优势?磁共振良好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是其具备同时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加之其不存在辐射损害,故这种集形态、功能及细胞生物学检查为一体的无创性检查已经发展为心脏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理想方法,被认为是判断心脏和功能结构的“金标准”。

心肌活性及灌注成像是心脏磁共振独有的优势,其影像分辨率远高于核素显像。

目前,磁共振的诸多特点越来越广泛的被临床应用。

- l2 f6 `. I% m q1y$ [0 A6 h23、磁共振检查能够显示哪些心脏疾病?1)心肌病变,包括各型原发性心肌病,急、慢性心肌梗塞及其主要并发症室壁瘤、附壁血栓等,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或肺动脉瓣病变等所致的心室肌肥厚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

2)心脏肿瘤,包括心腔内、心壁内肿瘤及其与心包、纵膈肿瘤的区别。

3)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复杂畸形。

4)心脏瓣膜病。

5)各种大血管疾患,包括各种动脉瘤、主动脉夹层、马凡氏综合症、大动脉炎、主动脉缩窄及褶曲畸形和阻塞,以及各种大血管先天畸形和变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