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体系的裂变

合集下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十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阶段特征]本单元的断限是从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40年代反法西斯斗争胜利。

主要事件包括战后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及其国际关系,2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到1945年二次大战的胜利。

一战后到三十年代大危机前,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特点是暂时的调整和相对稳定的发展。

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不平衡性发展,德、日两国法西斯上台并不断对外侵略扩张,导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断走向瓦解,法西斯侵略集团和美、英、法等民主制资本主义国家遏制法西斯侵略和扩张的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从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到1945年二次大战的胜利。

其间,世界历史的主要矛盾是法西斯国家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之间的矛盾。

[知识线索]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背景:a.处置战败国。

b.联合反苏。

c.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1.巴黎和会召开(1)时间:1919年初。

(2)地点:巴黎近郊凡尔赛宫。

(3)内容:“一战”战胜国与战败国媾和的会议。

(4)中心议题:对德和约。

(5)各大国参加和会的目的操纵国:美、英、法、意、日;操纵者:“四巨头”——美国总统威尔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意大利首相奥兰多(因为巴黎和会为满足意大利的领土要求而回国)。

①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为美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做准备。

②英国:要求削弱德国海军,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要求德支付战争赔款,为防止法国势力过大,又不主张过多的削弱德国。

③法国: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重建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

除收回阿尔萨斯、洛林外,要求索取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

④意大利:希望扩大领土。

一战后的体系

一战后的体系

一战后的体系一战结束后,世界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原本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体系已经瓦解,新的国际秩序的形成开始呼之欲出。

这一时期被称为“一战后的体系”,它主要以巴黎和会为标志。

在这场会议中,大国代表讨论并签署了《凡尔赛和约》以结束一战以及重新划定欧洲国家的边界。

这一体系直接导致了二战的爆发,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一战后的体系确立了美国作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的地位。

在一战中,美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其经济实力超过了其他国家,并且在战争结束后,美国不仅经济实力迅速增长,还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在巴黎和会上,美国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并且通过《凡尔赛和约》确立了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权威地位。

这使得美国成为了世界体系中的重要参与者,并且明确了其对全球事务的影响力。

其次,一战后的体系标志着欧洲的霸权不再存在。

在一战期间,欧洲各大国相互之间的竞争和冲突加剧,破坏了原本的秩序。

在巴黎和会上,旧的帝国体系被拆除,新的边界被划定,旧有的殖民地被重新分配。

这导致了欧洲各国的实力大幅衰退,欧洲不再是世界的核心地区。

相反,较为新兴的国家如美国和日本崛起,世界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此外,一战后的体系促进了民族自决运动的兴起。

巴黎和会上,民族自决原则被广泛接受,并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国际准则。

这意味着各个民族有权选择其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从而推动了一系列独立运动和国家的成立。

例如,奥斯曼帝国解体后,土耳其成为独立国家;奥匈帝国解体后,东欧一系列国家如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等相继独立。

这些独立国家的形成对于重新塑造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一战后的体系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凡尔赛和约》被认为对德国过于苛刻,使得德国在政治、经济和地缘政治上受到严重限制。

这对于德国政府和民众来说,产生了极大的不满和不平等感。

这种不满最终导致了德国在二战中寻求复仇和重新扩张的决心,从而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在总结一战后的体系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时,我们必须承认它是一个动态而复杂的过程。

十月革命与20世纪——关于俄国十月革命世界历史意义的再思考

十月革命与20世纪——关于俄国十月革命世界历史意义的再思考

世界革命: 理论的与实践的
在以往关于十月革命世界历史意义的 讨论中, 有一个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对人类社会历史形态演进的理论设定的观
俄 罗 斯 民 族 是 世 界 上 最 优 秀 的 民 族 之 一 。 图 为 十 月 革 命 的 故 乡 ——诚朴的
俄国百姓在他们最艰苦的 1995 年秩序井然地排队买面包。现在, 俄罗斯已走
史海钩沉
十月革命与 20 世纪①
——关于俄国十月革命世界历史意义的再思考
□ 余伟民
内容摘要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对 20 世纪的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十月革命前 的世界和十月革命后的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十月革命深刻影响了早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的裂变和战后世界体系重组的走向。十月革命加速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和殖民体系的瓦解。 十月革命为 20 世纪的冷战格局奠定了制度和意识形态基础。理论设定的 “世界革命”与实际 发生的“世界革命”有不同的内涵, 对十月革命世界历史意义的理解应当以客观历史进程为 根据。
早期世界体系的裂变开端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场战 争 也 是 1917 年 俄 国 革 命 的直 接 动 因 。如 果 俄 国 革 命 结束 于沙皇制度崩溃的二月革命, 战败重建的俄国将由于专制 统治的覆灭和西方式民主制度的建立而更快地融入资本主 义世 界 体 系 , 并 继 续 其 1861 年 改革 后 逐 步 推 进 的 资 本 主 义现代化。如此则世界体系的变化将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 列强在“中心”位置上的权力重组, 反体系的革命力量将 难以在 20 世纪 初即 获 得 释 放 , 世 界 体 系 的裂 变 在 表 现 形 式上和时间进度上亦可能是另一种情景。十月革命的发生 改变了俄国社会的发展路径, 同时也改变了世界体系裂变 的向度和进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在制度建 构上将自己与资本主义世界分离开来, 开创了“建设社会 主义国家 ”的 实 践 。尽 管 在 20 世 纪上 半 叶 社 会 主 义 实 践 还只是局限在一国范围内, 但其影响已经通过与各种反资

高中历史 一战后体系

高中历史 一战后体系
调整欧 洲中东 政治格 局
凡尔赛和约
巴黎和会 一 战 结 束
其它和约
凡尔 赛体 系
国际联盟
四国条约 华盛顿会议 五国海军条约 九国公约
华盛 顿体 系
调整了 亚太地 区的利 益
构 成 国 际 关 系 新 格 局
一战前的亚太地区局势:
英国的控制范围:
俄国的势力范围: 日本的势力范围: 美国的实力范围:
印度、中国的长江流域
中亚、中国的长城以北 台湾、朝鲜、南满等 菲律宾、关岛、夏威夷等
华盛顿会议及华盛顿体系
1922年华盛顿九国国际会议
2、《五国海军条约》
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 (节录) 第一条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成立了国际联盟,适应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侵犯其他国家权益,有强权政治色彩
缺乏解决国际争端的有效机制 无视殖民地人民的利益,排斥苏联
三、战后国际关系的变化: 四个帝国崩溃, 一个帝国衰落, 一个国家崛起, 一个国家复国, 一个国家新生 多个新兴的民族国家诞生
英联邦主要成员国
世界新的国际体系的形成
3、《九国公约》
以尊重中国的独立主权为名,确保“门户开放”政策
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美国
《四国条约》——体面地埋葬了英日同盟,解除了英日联合 对 抗美国的威胁;
《五国条约》——限制了日本海上势力,英国海上霸权丧 失,扩大了美国海上势力,是美外交上的又一次胜利。 《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美国追 求的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变为现实,为进一步扩张和争夺亚 太地区霸权提供条件。 中国收回了部分权利,但再次回复到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
缺陷: 缺乏对大国的制约力,无法有效维护世界和平

战后的世界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战后的世界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战后的世界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战后的世界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场战争,将世界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战争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国际关系、经济发展和地缘政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本文将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为主线,探讨战后世界的格局变化。

一、战争结束后的国际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旧有的国际关系秩序被完全颠覆,传统的帝国主义体系瓦解,新的国际关系秩序逐渐形成。

此次战争直接导致了多个国家的崩溃和领土重划,例如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和奥匈帝国的解体。

同时,美国的崛起也使得传统欧洲国家的地位受到挑战。

在战后的和平谈判中,由于战后的国际格局发生剧变,出现了带有更多多边主义色彩的国际组织,如国际联盟的成立。

这一新的多边体系试图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国家间的争端和冲突,以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战后的国际关系仍然受到强国之间的博弈和地缘政治的影响。

新的国际秩序并未能完全达到设想中的理想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组织的影响力逐渐衰退,国家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势力重新抬头,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经济发展与全球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破坏了许多国家的经济基础,但同时也催生了新的经济力量和全球化的浪潮。

战争期间,各国为了满足军需需求,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战后,这些技术和经验的转化为民用,推动了战后经济的快速增长。

美国在战后迅速崛起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并逐渐取代英国成为全球金融和贸易中心。

全球市场的开放和国际贸易的扩大也促进了各国经济的繁荣。

虽然战争破坏了一些地区的经济,但随着战后重建的进行,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并蓬勃发展。

此外,战后的世界还出现了新的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如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

这些机构为国家间的经济合作提供了平台,并稳定了国际金融秩序。

三、地缘政治和殖民体系战后的世界还见证了殖民主义体系的解体和新的地缘政治格局的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洲的转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洲的转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洲的转变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洲经历了一场动荡而又毁灭性的战争。

这场战争不仅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同时也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引发了欧洲的变革与转变。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层面,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转变。

一、政治层面的转变1. 帝国主义体系的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多个帝国主义实力国家如德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等全部或部分土崩瓦解,导致了欧洲政治地图的巨大变动。

例如,奥匈帝国解体后,东欧各国相继独立建国,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

2. 国际秩序的重建战后,为了防止类似战争再次爆发,国际社会迅速行动,建立了国际联盟等多个组织,试图通过多边协商和合作来维护和平。

然而,由于一战未能解决根本矛盾和问题,这些机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逐渐失去了效力。

二、经济层面的转变1. 资本主义经济的动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的经济体系造成了巨大冲击。

战争期间,欧洲各国的工业生产几乎全部用于战争需求,民生需求被忽略,导致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

战争结束后,欧洲各国面临着战后重建的艰巨任务,经济恢复缓慢。

2. 经济结构的调整与演进战争后,欧洲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与调控,发展了一系列的社会福利政策,以确保社会稳定。

同时,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欧洲国家加强了国际贸易合作,积极对外开放,促进了欧洲经济的整体发展。

三、社会层面的转变1. 战争对社会结构的冲击战争期间,大量男性投入军队,导致工厂和企业缺乏劳动力,妇女和少数民族开始积极参与劳动市场,妇女解放运动和少数族裔权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动。

2. 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欧洲社会文化的格局和氛围。

战争的残酷和暴力使得人们对和平的向往更加强烈,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思。

这种情绪在战后迅速扩散,反战主义思潮兴起,国际间的文化和艺术交流增多。

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转变。

政治上,帝国主义体系瓦解,国际秩序得到重建。

凡尔赛体系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战后秩序

凡尔赛体系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战后秩序

凡尔赛体系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战后秩序【凡尔赛体系: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战后秩序】1919年,一场浩劫肆虐了整个世界,让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就是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

大战的结束并没有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相反,它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

为了重建战后秩序,各国于1919年在法国凡尔赛召开了一场重要的国际会议,不同国家的代表们共同讨论并制定了凡尔赛体系,它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的新秩序。

一、凡尔赛体系的目标与原则凡尔赛体系致力于通过各项政治、经济和军事协议,确保战后秩序的稳定和国际社会的和平。

它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解决领土问题:凡尔赛体系旨在通过重新划定领土边界,解决战后领土争端,确保各国的领土完整和安全。

2. 国际安全与裁军:凡尔赛体系通过建立国际安全机构,推动裁军和军备控制,降低军备竞赛的风险,保证各国的安全。

3. 经济恢复与重建:凡尔赛体系倡导经济合作和国际贸易自由化,旨在帮助战胜国恢复经济,促进全球的经济繁荣。

凡尔赛体系的原则主要包括国际合作、民族自决权、战胜国的惩罚和保持平衡等。

这些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国代表团的利益和妥协。

然而,凡尔赛体系也有其不足之处,它在处理一些问题上,可能忽视了部分民族和地区的合法利益,从而埋下了后续冲突的种子。

二、凡尔赛体系的重要协议1. 《凡尔赛条约》:作为凡尔赛体系的核心,该条约主要由32个委员会签署。

它包括一系列关于领土划分、军备限制和德国赔款等方面的规定,德国作为战败国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和赔偿。

2. 国际联盟宪章:凡尔赛体系中建立了国际联盟,它致力于促进国际安全与合作。

国际联盟宪章确立了成员国在防范战争和保护国际和平方面的责任,但由于一些主要国家的退群,最终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3. 圣日耳曼条约:该条约针对奥斯曼帝国的分裂和土耳其问题,重新划定了中东地区的边界,并承认了兼顾各方利益的民族自决原则。

三、凡尔赛体系的影响和评价凡尔赛体系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割据和军乱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割据和军乱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割据和军乱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然而,在和平初现的背后,各国内部却经历了一系列的动荡和混乱。

由于前期的战争造成了许多国家的经济破产和政治动荡,这导致了一系列的割据和军乱。

本文将以不同国家为例,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割据和军乱对各国社会和政治产生的影响。

一、德国的割据和军乱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战败并签署了凡尔赛条约,该条约使德国承担巨大的战争赔款和领土割让。

这导致了德国内部的动乱和社会不安。

1. 经济崩溃和赔款问题凡尔赛条约中规定,德国要支付巨额战争赔款给战胜国。

这使得德国的经济陷入了破产的边缘,导致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飙升。

这种经济崩溃进一步削弱了德国政府的稳定性,为未来的割据和军乱埋下了伏笔。

2. 军队割据和极端主义崛起在经济崩溃的背景下,德国军队内部出现了一系列的叛乱和割据事件。

这些事件往往与极端主义团体有关,例如纳粹党。

纳粹党的崛起使得德国进一步陷入了政治混乱和军乱之中,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俄罗斯的割据和军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罗斯爆发了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权。

然而,十月革命后的俄罗斯陷入了内战和割据的局面。

1. 白军和红军的冲突在革命的混乱中,形成了两支势不两立的军队:白军和红军。

白军代表了反革命势力,试图恢复沙皇统治;红军则代表了布尔什维克政权。

这两支军队之间的冲突导致了俄罗斯内战的爆发,割据局面进一步加剧。

2. 割据地区的经济恶化和社会动荡内战期间,俄罗斯许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经济恶化和社会动荡。

割据地区缺乏有效的中央政权管控,导致了物资匮乏和社会秩序的崩溃。

这种割据和军乱状态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给俄罗斯的国家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

三、奥斯曼帝国后的割据和军乱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崩溃,并在其领土上形成了割据和军乱的局势。

1. 领土划分和国家解体根据战胜国的协议,奥斯曼帝国的领土被划分为不同的势力范围。

这导致了原奥斯曼帝国领土上各种宗族和民族之间的冲突和割据。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改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改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改变随着大炮的轰鸣声响彻云霄,第一次世界大战如一场狂风暴雨席卷全球,给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改变。

从局部冲突到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挥洒岁月苦寒的士兵到动荡彷徨的民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一战之后,政治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旧有的大国体系,如奥斯曼帝国、俄国沙皇、奥匈帝国等相继土崩瓦解。

战后,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这彻底改变了国际社会格局。

同时,奥斯曼帝国的解体导致了中东地区新的纷争与问题,如巴勒斯坦问题和库尔德人的民族自决等。

此外,大战结束后,欧洲各国中出现了新的政党和政治运动,如法国女性获得选举权,使得欧洲政治多元化和民主化趋势日益明显。

经济上,一战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战争期间各大国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扩张,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军备竞赛,这直接导致了各国国内的生产业比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战时经济需求的崛起使得军火、能源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发展迅猛,同时战争也导致了许多传统产业的衰落,如纺织和农业。

其次,一战之后,世界经济秩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美国在战争后成为了全球经济的主导力量,其崛起改变了以往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

美国在战争后通过种种手段促进了自身的经济增长,如制定《凡尔赛条约》使得英国和法国较高昂的战争赔偿款转到美国,以及推动世界金本位制的建立等。

这使得美国成为了全球重要的经济中心。

文化上,一战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战争期间,像威尔弗雷德·欧文和海伦·马丁这样的作家通过他们的长篇小说将一战的残酷和伤痛传达给读者,这促使了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的转变。

一战之后,许多作家和艺术家开始观察和表达战争所带来的痛苦和破坏,形成了所谓的“失落的一代”文学运动。

此外,一战也加强了对和平与人道主义价值的反思,如国际红十字会等人道组织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重视。

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改变了政治经济格局,也对全球安全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美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美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

4、军事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并积极扩军备战。
疯狂的军备竞赛的特点:
①增军费、扩兵源;

②重点是海军;

③利用科学新成就制造新

式武器。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
1、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2、根因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鼓动民族仇恨的宣传运动,像在所有交战
国一样,在德国也很快展开。 报摊上出现了印有口号的明信片,例如
“一枪干掉一个俄国佬!”“一刀捅死一个 法国佬”“一脚踩死一个英国佬”“一拳打 死一个日本佬”等等,社会民主党人集中火 力向沙皇俄国开火,知识界和学术界则参加 对英国的连续不断地谩骂。
——丁建弘《德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 出版社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
1、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2、根因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3、意识形态 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4、军事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并积极扩军备战。
不发警告,而任意击沉任何开往英国水域的商船,目的 是要对英国进行封锁。)
德国为打败英国的海上封锁发动日德兰海战 (1916.5.31--6.1),日德兰海战是一战期间规模最大 的海战。双方参战兵力:英舰151艘,德舰110艘。战 斗中双方主力并未进行决战。英国损失较大,被击毁战 舰14艘,15.5万吨,伤亡6800人。德国损失战舰11艘, 6.1万吨,伤亡近3100人。但德国未能打破英国的海上 封锁,英国仍牢牢的控制着制海权。

第9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9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9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2、明确一战后欧洲政治地图的变化。

3、理解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与西方世界秩序重大调整之间的关系。

4、通过了解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进程认识到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消极作用。

【教学重点】一战后,随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新的世界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得以建构,世界格局出现重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是暂时调整了列强间的关系,却并没有消弭各国间的矛盾,为下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了隐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第一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两大军事集团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是什么?3、战争的结果如何?二、学习探究(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1、背景:2、阅读课文思考:①时间②地点③目的④内容⑤作用⑥中外历史3、思考:“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霸权”。

(列宁)结合列宁的话,你认为一战后的谈判桌上哪些国家能有发言权,他们会怎样安排战后世界?各自有何目的?4、思考: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和平会议,巴黎和会的主要任务应该是确立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创造条件,但当时的大国却没有完成这一重任,为什么?5、他们是如何处理德国的?带来了什么样影响?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下面两段话的:法国元帅福煦: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列宁: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

6、说一说,巴黎和会关于中国山东问题的讨论?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说明什么?(弱国无外交),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二)欧洲政治地图的改划1、背景:①四大帝国崩溃②复仇和分赃的动机占了主导地位2、阅读课文并结合地图,说一说欧洲地图有哪些变化?3、分析“政治碎片化”对欧洲政治以及后期的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三)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1、背景2、阅读课文思考:①时间②地点主导国③目的④内容⑤作用⑥中外历史3、出示阅读卡片,思考探究:如何理解条约规定各国必须尊重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却没有采纳中国提出的取消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实现关税自主等争当要求?4、小组讨论:有人认为:《九国公约》的签订防止了日本独霸中国局面的出现,对中国利大于弊。

课件3: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的世界格局

课件3: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的世界格局

②对弱小国家的任意宰割,也必然会激化战胜国与殖民地 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③巴黎和会策划了对苏俄的武装干涉,成为反苏战争司令 部,导致两大社会制度之间的对立与仇视。
④分赃不均导致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十分突出,未来更大 冲突的种子已经悄然埋下。
重难点 4 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比较
(1)不同点:
项目
美对德宣战,俄国退出大
1917— 1918 年
战,中国等一批国家对同
盟国宣战
同盟国相继投降,第一次 世界大战结束
(三)同盟国失败的原因 1.力量对比:国际力量的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2.战略失误:德国被拖入两线作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 潭。 3.内部矛盾:长达数年的世界大战,使同盟国内部矛盾日 益加剧。意大利倒戈,使同盟国失去一个重要盟友。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阶段 时间
主要战役或事件
影响
爆发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 1914 年 战,俄、法、德、英相继
7 月 投入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第一 阶段 1914 年 马恩河战役
德国速战速决梦想破灭
第二 阶段
1915— 1916 年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
战争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 一方
第三 阶段
《凡尔赛和约》连同协约国与奥地利、匈牙利、保加利 内容 亚和土耳其等的和约以及国联盟约结为一体,构成了凡
尔赛体系
背景 美日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日趋激化
内容
1921 年 11 月 12 日,华盛顿会议召开,签署了《四国条 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
实质 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
影响
积极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的世界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帝国主义体系的解体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帝国主义体系的解体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帝国主义体系的解体在20世纪初期,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这场战争的影响深远,不仅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还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并不是突如其来的,它是帝国主义体系崩溃的结果。

首先,帝国主义体系的解体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在这个时期,由于技术进步和工业化的推动,欧洲国家迅速扩张,争夺殖民地和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这导致了帝国主义的崛起,即通过占领其他国家和殖民地来获取资源和势力的政治和经济体系。

帝国主义使得欧洲列强之间的紧张局势日益加深,形成了一个脆弱而不稳定的平衡。

其次,帝国主义带来的社会和经济不平等也是解体的原因之一。

在这个体系中,富裕的国家获取了大量资源和财富,而贫困的国家却被剥削和压迫。

这种不平等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工人运动和民族主义运动的崛起。

这些运动逐渐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霸权地位,使其难以维持原有的体系。

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则是帝国主义体系解体的最终结果。

随着各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加剧,欧洲列强卷入了一个旷日持久的战争。

这场战争动员了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和人力,导致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死亡。

战争结束后,各国诉诸于和平会议,试图重新安排世界格局。

然而,会议结果却远远不能满足每个国家的利益和期望,引发了新的冲突和不满。

帝国主义体系的解体也同时意味着新的全球秩序的建立。

最后,帝国主义体系的解体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标志着殖民主义的终结,许多殖民地开始争取独立和自主。

这为后来的民族解放运动带来了启示,推动了世界的变革。

其次,帝国主义的解体也带来了经济和政治体系的调整。

一些旧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陷入了经济衰退,而新兴国家则崛起为全球的重要角色。

这种权力的重新分配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总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体系解体的结果,而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历史事件。

帝国主义体系的崩溃源于其内在的不稳定和不公正,通过一系列的事件逐渐达到了顶点。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
思考: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欧洲新旧帝国之间的博弈
思考: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概括 第 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1913年的欧洲:红色为同盟国绿色为 协约国 黄色为 中立国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欧洲新旧帝国之间的博弈
英、法、美、德工业产量及殖民地位次表: 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统计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考: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欧洲新旧帝国之间的博弈 核心概念阐释: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本质上还是资本主义,从广义上讲,帝国主义伴随 着资本主义兴衰的整个历史过程,主要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 张和掠夺的政策、主张和行为; 从狭义上讲,帝国主义就是发展 到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主要包含五大特征:垄断组织和金融资 本的统治己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 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
意大利人占3%。
思考: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概括第 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欧洲新旧帝国之间的博弈
1、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大国相继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 分世界的狂潮。 2、思想:军国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思潮泛滥。 3、军事: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并积极扩军备 战。 4、社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民众普遍的对战争抱有热情 5、根本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6、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引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欧洲新旧帝国之间的博弈
巴尔干火药桶 巴尔干地区位于欧亚两洲的接壤处, 是欧洲的下腹部,扼黑海、地中海的咽喉, 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这里民族成份复杂,宗 教多样。14世纪下半期,奥斯曼帝国入侵; 19世纪中期,奥匈帝国入侵;俄国自从15 世纪以来一直打着解放“斯拉夫人”的旗 号在巴尔干地区争夺。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转型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转型

意义:“三民主义”纲领在宣传和鼓动革命、动 员和组织群众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文化运动
“德先生”与“赛先生”
背景:1.民国初年的帝制复辟以及随后出现的军 阀统治、军阀混战和种种社会危机,又将人们的 希望击得粉碎。2.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从辛亥革 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 就必须彻底批判中国的旧思想、旧文化和旧礼教, 引进民主和科学。
构建历史的通感(纵向横向)
结构化背书(准确把握历史概念;概念与概 念之间的联系)
世界体系的形成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走出中世纪)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文明的孕育) 工业社会的来临 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世界体系的裂变:二次世界大战 世界体系的重建:二战后
“社会转型”的基本动因:社会转型的 成因很多,而且互动制衡,根本因素是 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 春秋战国: 晚清民初: 20世纪70年代末:
总结:
1、社会转型期会促进思想的巨变,同时 ,也应看到,思想的变革,也是影响社会 转型的关键。(柯林武德:一切历史都是 思想史。)
2、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 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 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 的保守倾向。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转型
关于“社会转型”的含义,在我国社会学学 者的论述中,有多种理解,其中一种观点认 为“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结构变动,一种整 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 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具体包括结构转换 、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 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 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4、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失败——辛亥革命

【精品】高中历史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第一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精品】高中历史 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第一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本章概述1919~1939年,处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资本主义世界进入了以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形成和相对稳定局面为主要特征的新时期。

在这20年间,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从战争—和平—危机—战争的演变过程,和平仅仅只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短暂休整。

这一时期的历史具体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战后初期的秩序重建、20年代的相对稳定、30年代的动荡分化。

1918年11月战争结束到1929年底,资本主义各国的革命运动基本停止,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重建阶段。

在一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其次,无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第三,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开始动摇。

第四,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和欧亚的政治版图。

在这种形势下,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0年代初,又通过道威斯计划、洛迦诺公约等步骤对其中的凡尔赛体系进行了两次较大的调整,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暂时摆脱战后混乱状态,进入相对稳定阶段。

经济上,各国经济相继恢复,接近或超过战前水平;政治上,欧洲无产阶级革命进入低潮,资产阶级统治得以巩固;国际关系上,经济竞争和谈判对话取代武力对抗,资本主义世界同社会主义苏联之间形成和平共处局面。

总的看来,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外交调整是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特征。

但各国发展不平衡,实现稳定的形式、道路不完全一样,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并未消失,发展中潜伏着新的危机因素。

如在德国赔款问题和欧洲安全问题上,战胜国之间、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充满着矛盾和斗争。

30年代是动荡分化阶段,是再次走向战争的十年。

伴随着20年代的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矛盾不断加剧,终于在1929年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各国政局动荡,资产阶级统治又一次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华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主要内容是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瓜分世界,确立战后国际新秩序。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核心素养,思考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在学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础上,对列强纷繁复杂的利益关系有所了解,初步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关史实。

2、了解《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3、掌握一战后形成的国际新秩序。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和材料,培养学生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巴黎和会对中国的不公正待遇和《九国公约》的实质,认识“弱国无外交”,激发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热情。

✧教学重点巴黎和会和《九国公约》✧教学难点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实质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有关巴黎和会中国拒签和约的视频。

导语:中国外交官顾维钧如此愤怒,巴黎和会到底发生了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自学质疑】一、巴黎和会合作探究1、_______年,_______在______________召开巴黎和会。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纵会议的是________。

结果签订了______________。

教师点拨:巴黎和会上,三巨头各怀鬼胎。

英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维护世界霸主。

法国:最大程度肢解德国,争夺欧洲霸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世界格局的改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世界格局的改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世界格局的改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不仅在当时
引发了全球性的动荡和毁灭,更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和人们的思维方式。

战争的爆发与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爆发,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欧洲各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竞争。

复杂的同盟体系、殖民地扩张和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最终导致了激烈的战争爆发。

刺杀发生在萨拉热窝的事件成为了引爆战火的导火索。

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彻底颠覆了19世纪末形成的世界秩序,给世界带来了
巨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动荡。

战争结束后,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导致了对德国的严厉惩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战争也促使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如妇女权利的提升和殖民地独立运动的兴起。

科技与思维的革新
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催生了许多科技的进步,如坦克、毒气和飞机等武器的广泛运用。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战争的本质,也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结构。

人们开始反思战争的意义,探讨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痛,更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和人类的发展轨迹。

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战争的可怕和毁灭性,进而珍惜和平与合作的重要性,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更加和谐与繁荣的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悲剧,其给世界带来的深远影响至今仍在我们的生活中产生着影响。

我们应当从历史中汲取教训,珍惜和平,共同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塑造世界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重建

塑造世界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重建

塑造世界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重建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至1918年)是近代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

它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并导致了战后重建的重要进程。

本文将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塑造以及战后重建所带来的变革。

Ⅰ.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冲突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源于欧洲,但很快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冲突。

它的爆发原因包括帝国主义争夺、民族主义激情、军备竞赛以及各种政治冲突。

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加入,帝国主义霸权的最后较量从欧洲蔓延至中东和北非。

Ⅱ. 战争对世界的重大影响1. 人员伤亡: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残酷的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

战争期间,大约1000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

这场浩劫对参战国家的人口和经济造成了长期的影响。

2. 军事技术的进步: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军事技术的迅速发展。

机关枪、坦克和化学武器等新兵器的使用,改变了战争的本质。

这些技术的进步为后来的军事装备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帝国主义的衰落: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一系列帝国主义国家的衰落。

奥斯曼帝国解体,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也崩溃。

这些帝国主义国家的消亡为新兴国家的崛起提供了机会。

Ⅲ. 战后重建:塑造世界的机会与挑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面临着巨大的重建任务。

战后的塑造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会。

1. 巴黎和会:巴黎和会是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性的和平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各国领导人商讨了和平条约和战后安排。

《凡尔赛条约》被签署,结束了对德国的战争,确立了战胜国的权力。

2. 新的国家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原本属于帝国统治的地区出现了新的国家。

奥斯曼帝国解散后,中东的新国家如伊拉克、约旦和沙特阿拉伯等相继建立。

东欧地区也出现了一系列新国家,如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

3. 经济重建:战后的经济重建对各国来说是一项主要任务。

毁灭性的战争破坏了基础设施,损失了大量财富和资源。

各国通过重建工程和经济政策来恢复生产力和经济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 A. 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罗曼诺夫⺩朝寿终正寝; B. 在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支持下,资产阶级 临时政府掌权。
十月革命 背景 1. “和平、面包和土地”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2.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推动
过程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工人武装 成功攻占冬宫; 11月8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推翻临时 政府,全国政权归苏维埃;并通过《和平法令》 和《土地法令》,决定俄国立即退出战争,废除 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土地,把土地和生产工具 分给劳动者使用。
1901年读军校时 的凯末尔(前排左二)
一战时屡立战功,被人民誉为“伊斯坦布尔的 救星”、“海峡及首都保卫者”;
一战时战场 上的凯末尔
1919年7月开始领导土耳其民族解放战争; 1921年,打败希腊军队,光复被希腊军占领的领 土,大国民议会因此赠给他另一个名字——“加 斯”,意为“对敌作战有功者”; 1922年8月,光复所有被占领土;11月废除素丹 制,奥斯曼帝国终结; 1923年,土耳其与协约国签订《洛桑条约》,土 耳其民族独立战争胜利结束; 土耳其资产阶级民主改革;
影响 A. 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突破了资本主义 世界体系,开创了两种社会制度竞争的世界 新格局; B. 客观上推动了20世纪的民族解放运动。
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 一.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二.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一.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严 重 的 民 族 危 机
凯末尔: 1881年出生于奥斯曼帝国萨隆尼加,原名“穆 斯塔法”,意为“当选”; 1899年,读军校时改名“穆斯塔法·凯末尔”;
2. 20世纪30年代初 “食盐进军”:为抵制英国的《食盐专营法》, 1930年3月21日甘地率众徒步前往丹迪海岸,抵达 后亲自动手煮盐,持续3周。 运动遭到殖民当局的镇压,5月4日,甘地被捕。 签订《德里协定》,殖民当局允许继续通过会谈 解决印度自治问题。
影响 A. 甘地的思想和民族独立的⺫标由此深入人心,成 为印度人民共同的呼声 B. 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改革过程中,国民议会赠给凯末尔一个姓——“阿塔 图尔克”,意为“国父”,自此,凯末尔的全名变成 “加斯·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 “凯末尔主义”六大原则:共和主义、民族主义、平 民主义、国家主义、世俗主义和改革主义。
背景 1. 一战后英国被削弱 2. “民族自决”理论和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 3. 英国的倒行逆施 4. “阿姆利则惨案”
“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内容: 主张用不合作运动团结印度各民众,反对殖民 统治,迫使英国殖民当局做出让步。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实践: 1. 20世纪20年代初 退回爵位封号、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 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运动以抵制商品泛滥; 拒绝纳税。 1921年,土布运动。 1922年2月,运动停止;3月,甘地被捕入狱,运动 遭到残酷镇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体系的裂变
——以俄国、土耳其和印度为例
1917年俄国革命 二月革命 背景 1. 20世纪俄国的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结构性矛盾不断 激化 2. 1905年革命 3. 第一个世界大战是加速器(俄国民众对“和平、 面包和土地”的共同需求)
过程 1917年2月,工人罢工。 3月8日(俄历2月23日),军队加入,宣布起义, 建立革命领导组织——工兵代表苏维埃。
总结 俄国:突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走上社会主义道 路,开创了两种社会制度竞争的世界新格局。 土耳其&印度:以民族独立为⺫标进行了斗争; 土耳其以武力手段赢得民族独立,印度以“非暴 力不合作运动”重创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加速了 殖民体系的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