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人物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悲剧原因
![安娜卡列尼娜悲剧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ef4d661c52d380eb62946d30.png)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的主人公,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贵族妇女形象,是一个被虚伪道德所束缚的扼杀了的悲剧人物。
安娜的悲剧是她的个性与社会环境发生冲突的必然结果,以下将从四个方面分析安娜悲剧的原因首先,安娜的惨死是社会性的悲剧,与她的生存环境有关。
安娜处于一个农奴制受重大冲击,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正在兴起的动荡时代。
当时的上流社会虚伪、放荡,允人们偷情但不能公开,因为公开会让贵族有失颜面。
接受新思想的安娜认为她与沃伦斯基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他迫不及待想离婚想公开,可是当时卡列宁不允许、世俗不允许。
当沃伦斯基抛弃安娜后,上流社会所有人唾弃安娜,拒绝接受他,贵妇人对她施加恶言,无数双冷眼羞辱她,使安娜在这样一个环境中逐渐精神崩溃。
安娜萌发的新思想最终抵不过上流社会固有的旧思想,在新旧思想交锋失败后绝望自杀。
其次,虚幻的爱情是造成安娜悲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沃伦斯基与安娜一见钟情,安娜深爱他,为他抛夫弃子,为他承受四面八方的言语攻击,把所有的希望放在沃伦斯基身上。
可是沃伦斯基没回报给娜同等的爱,对他来说事业才是首位,安娜不过是个可以满足他情欲和上流社会虚荣心的女人,得到安娜后他的升官之路因此被阻,于是对安娜慢慢产生厌倦、厌恶。
安娜成了个被上流社会不容,又被爱人冷落的多余人。
再次,安娜自身的矛盾是造成安娜悲剧的直接原因。
作为贵族,安娜深受贵族思想的熏陶,贵族社会的道德规范深深刻在她的思想里;可她又受新思想的影响,想追求自由的爱情。
因此她一方面热烈追求自身爱情,一方面又内疚于自己行为的越轨,骂自己是个“堕落的女人”。
甚至人格分裂,恨卡列宁窒息了她的生命但又对他怀有负罪感;爱弗伦斯基但又将他看做诱使自己堕落的罪人。
内心新旧思想的矛盾至死都在折磨着她。
第四,卡列宁的自私冷漠导致安娜悲剧的一个外部原因。
卡列宁端着一副官僚架子,他主持的家是刻板而不是温暖的,他给了安娜地位富贵,却吝于爱情。
安娜形象分析论文论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形象塑造-V1
![安娜形象分析论文论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形象塑造-V1](https://img.taocdn.com/s3/m/02bd7df5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f4.png)
安娜形象分析论文论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形象塑造-V1安娜形象分析论文——论《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形象塑造一、导言安娜卡列尼娜作为著名的俄国文学作品,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作品中的主人公安娜的形象深深地吸引着读者的眼球,她执着的爱情和最终的悲剧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因此,对安娜这一形象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对于理解整部作品的主旨和思想意义以及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安娜形象的主要特征1.独立自主安娜是一位独立自主的女性,她拥有自己的意志和追求目标,毫不妥协地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品开头,她因为不满足婚姻生活而铤而走险,展现了她对权利、自由和个人尊严的坚持。
2.热情奔放安娜的热情奔放是她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
她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以及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追求都是表现出她强烈的生命力和能量。
3.内心矛盾安娜的内心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她同时展现出了强烈的情感和矛盾的思想。
在她的内心,爱情和家庭、责任和自由等多种价值观念在不断冲突和激烈碰撞。
这种矛盾和冲突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
三、形象塑造的手法分析1.描写细致入微作家托尔斯泰通过对安娜的身体和行为进行具体形象的描写,将安娜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如作品中对安娜整体形象的描写,“她那优美的肩膀、长长的颈项,好像春天里吐露的鲜花一样娇娆可爱”。
这样的描写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安娜的独特魅力。
2.心理描写细腻在作品中,作家托尔斯泰通过多种手法进行心理描写,将安娜内心的丰富多彩展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当安娜与文化人列文进行对话时,在她的内心世界中,“在她的心中蔓延着一种甜蜜的激动和柔弱而突破的愿望。
”3.对比手法明显作家托尔斯泰在塑造安娜的形象时,通过与其他形象进行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安娜的特点和形象。
如安娜和她的丈夫卡列宁在性格和处事方式上的对比,以及安娜和社交界女性的鲜明区别等等。
这种对比手法使安娜的形象更加鲜明,凸显了她的独特性。
四、结论总体来看,《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这一形象的塑造非常成功,形象性格鲜明,扮演着作品的核心角色。
安娜形象分析论文论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形象塑造(1)
![安娜形象分析论文论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形象塑造(1)](https://img.taocdn.com/s3/m/f6ab8e7f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2d.png)
安娜形象分析论文论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形象塑造(1)《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在小说中,安娜这一角色是一个复杂的形象,她的形象不仅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还让人们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本文就从安娜的角色性格、人际关系、道德取向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角色性格安娜是一个既迷人又复杂的角色,她是一个既有着温柔的一面又有着强烈欲望的一面的女性。
她的出场是在火车站,当时安娜还没有离婚,她和她的丈夫的关系也很和谐。
但随着小说的深入,我们看到了安娜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挣扎,她经历了婚姻的背叛和丈夫的无情,最终选择了和瓦伦京一起逃走,但是这样的选择带给她的是更大的孤独和无奈,她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
二、人际关系安娜与他人的交往方式是进退两难、欲言又止。
她与众多男子都有着特殊的感情,在她的生命中,有丈夫亚历克谢、青年瓦伦京、律师凯伦斯基等人。
但是,她与这些男人之间的关系总是表现出一种既暧昧又矜持的状态。
她在和瓦伦京的感情中也是如此,她爱瓦伦京,但她也无法逃脱世俗的压力和自己的内心矛盾。
三、道德取向安娜的行为和选择,无疑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和追求个人幸福而付出的代价。
她在选择和瓦伦京在一起时,当时她还没有离婚,这样的行为无疑触犯了社会道德和伦理底线。
从这个角度来看,安娜的人生中有很多时候她的行为都是违背自己的良知和社会公德,并且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最后,可以看出,安娜的形象不仅仅是小说中的主角,更是一个集人性、情感和道德观于一身的复杂形象。
她的形象让我们了解到人性的复杂,让我们思考到每个人在内心深处的矛盾和诉求。
通过对安娜这个形象的分析,不仅可以有更深入的文学理解与思考,也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有更深入的认识。
安娜卡列尼娜人物形象分析-资料类
![安娜卡列尼娜人物形象分析-资料类](https://img.taocdn.com/s3/m/60c4078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6.png)
安娜卡列尼娜人物形象分析-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安娜的性格特点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安娜的爱情观念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情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安娜的社会地位与角色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角色转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安娜的性格特点安娜是托尔斯泰笔下一个极具复杂性和魅力的人物形象。
她的性格丰富多样,既有勇敢、热情的一面,也有脆弱、敏感的一面。
111 勇敢与热情安娜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不顾社会的舆论和传统的道德束缚。
她在遇到渥伦斯基后,毫不犹豫地投入了这段感情,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
她的热情让她在爱情中全情投入,不计后果。
112 脆弱与敏感然而,安娜的内心又是极其脆弱和敏感的。
她对渥伦斯基的感情充满了不安和猜疑,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能让她陷入痛苦和绝望之中。
她的敏感使她在面对社会的压力和指责时,更容易受到伤害。
113 性格形成原因安娜性格的形成与她的成长环境和个人经历密切相关。
她从小生活在一个贵族家庭,受到了严格的礼教和规矩的约束,但内心却充满了对自由和真爱的渴望。
婚后的不幸生活让她感到压抑和痛苦,当遇到渥伦斯基时,这种渴望被瞬间点燃,从而导致了她性格中的矛盾和冲突。
12 安娜的爱情观念安娜的爱情观念是纯粹而又理想化的。
121 纯粹的爱情追求她认为爱情应该是毫无杂质的,是全身心的投入和奉献。
她渴望与渥伦斯基建立一种纯粹基于爱情的关系,不被任何外在因素所干扰。
叙事作品人物文化身份的多重性探析从安娜卡列尼娜的性格与文化身份的关系谈起
![叙事作品人物文化身份的多重性探析从安娜卡列尼娜的性格与文化身份的关系谈起](https://img.taocdn.com/s3/m/3351c66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8.png)
叙事作品人物文化身份的多重性探析从安娜卡列尼娜的性格与文化身份的关系谈起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叙事作品中人物文化身份的多重性,并以经典文学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主角安娜为例,深入分析其性格与文化身份之间的紧密关系。
我们将通过解读安娜这一复杂人物的性格特点,揭示其文化身份的多重性如何塑造其命运,并进而探讨这一文学现象对当代叙事作品创作的启示。
我们将对文化身份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文化身份的多重性如何在叙事作品中得以体现。
接着,我们将回顾《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为后续的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探讨安娜的性格特点,包括她的情感矛盾、道德观念和自由追求等,并分析这些性格特点如何与她的文化身份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她的命运走向。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希望能够揭示叙事作品中人物文化身份的多重性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深刻影响,同时也为读者在阅读和理解叙事作品时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本文还将探讨这一文学现象对当代叙事作品创作的启示,以期能够为文学创作提供新的思路和灵感。
二、安娜·卡列尼娜的性格特点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角,她以其独特的性格和复杂的文化身份成为了文学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
安娜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安娜拥有独立而坚强的个性。
她出生于贵族之家,但她的思想行为却常常与传统的社会规范背道而驰。
她敢于追求真爱,不畏世俗眼光,坚决地与情人沃伦斯基相爱并公开生活在一起。
这种勇敢和独立的精神体现了安娜性格中最为鲜明的一面。
安娜的性格中也充满了矛盾和复杂性。
一方面,她渴望摆脱束缚,追求自由与真爱;另一方面,她又深受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对家庭和社会责任感到内疚和不安。
这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使得安娜的性格更加丰富多彩,也让她成为了文学史上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角色。
《安娜卡列尼娜》对人性的深度解读
![《安娜卡列尼娜》对人性的深度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8c007258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38.png)
《安娜卡列尼娜》对人性的深度解读《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爱情故事,更是对人性的深度解读。
通过对主人公安娜的描写,托尔斯泰探讨了欲望、道德、社会规范等诸多人性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心理状态、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深入探讨这部作品对人性的深度解读。
1.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人物形象。
在外貌上,她是一个美丽、高贵的女性,拥有令人倾倒的魅力。
内心上,安娜对于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是她行为的指引。
然而,她也展现出对社会规范和传统价值的挣扎和抗拒。
她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人性中矛盾的一面,使读者深度思考道德和个人欲望之间的争斗。
2. 安娜卡列尼娜的心理状态托尔斯泰通过对安娜心理状态的描写展示了她内心的挣扎与痛苦。
在与基伏什夫的爱情中,她一度感到幸福满足,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内心的不安和犹豫。
她尝试逃避这种痛苦,但却发现爱情是一把双刃剑,无论她如何努力,都无法逃避对道德和责任的深思。
安娜的心理状态呈现了人性中矛盾情感和内心挣扎的一面,使读者产生共鸣。
3. 安娜卡列尼娜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安娜与列文、基伏什夫等其他人物的关系反映了她对爱情和道德的追求。
她与列文的婚姻是基于家庭、社会地位和传统观念的考虑,尽管她依然对列文抱有感情,但他们的婚姻缺乏精神上的共鸣,使得安娜产生了对爱情的渴望。
然而,在与基伏什夫的爱情中,她又陷入了社会规范和道德责任的纠结。
这些人物关系揭示了人性中对真爱和传统观念的矛盾,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面对爱情时的选择与代价。
通过对《安娜卡列尼娜》中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心理状态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这部作品对人性的深度探讨。
安娜的形象展示了人性中矛盾、挣扎与迷茫的一面,使得读者不禁深思欲望与道德之间的较量。
通过这个角度来理解托尔斯泰的作品,不仅可以更好地品味其中的情感和思想,也能使我们对人性的理解更加深入。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eea94186f1aff00bfd51eb9.png)
论述题{我的版本的答案}安娜·卡列尼娜安娜本身是一个美的人物,她的美不仅仅是完美迷人的外表,更重要的在于充溢的活跃的生命力还有优美高尚的激情。
作为一个有高文化素养的贵族女子,她有丰富心灵、热情和灵魂,真诚的追求。
安娜是一个对自我意识和生命意识有觉醒,具有个性解放特点的美好贵族妇女形象。
安娜和伪善僵化,醉心官场的“官场机器”卡列宁的婚姻是不幸的买卖婚姻,这种表面风光、实则不幸的贵族生活,让安娜那种真诚、善良、富有激情、生命力强盛的本性被压抑和窒息。
也正以为如此,当她与伏伦斯基邂逅以后,会义无返顾的投身于爱情——因为她在爱中看到了生命的意义,沉睡的爱的激情、自我意识和生命意识被唤醒,那是一种纯真的发自内心的对真正生活的热切向往之情。
而这种向往是有合理性的,是个性的解放。
同时安娜是不屈服于自己认为不合理的环境,勇敢追求和保卫所向往的幸福生活的勇敢女性。
安娜内心充满着对生活的狂热渴望以及对人与人之间最纯真的关系的追求,这与周围人当中比比皆是的谎言和虚伪是有着尖锐冲突的。
当自我意识和生命意识觉醒之后,她不能再容忍自己原来的虚伪与欺骗的生活处境——她不愿意接受丈夫伪善的建议,不愿意像其他贵族一样虚伪的偷情,而是最终选择与丈夫决裂,冲破社会舆论压制,公开爱情。
这种对爱情自由的执着追求,表现出了他的性格的直率,正直,勇敢、不屈,是一种对平庸、死气沉沉的现实环境的顽强反抗。
安娜也是一个矛盾的形象。
在短暂的幸福后,安娜被贵族社会抛弃谩骂攻击谴责,处境艰难。
她一方面想抓住和保卫自己的爱情,另一个方面内心时时有“犯罪”的恐惧,这种矛盾与痛苦说明了其爱的追求的脆弱性,导致她精神分裂,走向毁灭的内在原因。
安娜是贵族阶级的叛逆者,其特征是“真正的人的生活”的追求,由此扩大到了对于贵族社会做人的标准的否定。
她企图通过追求爱情摆脱虚伪的上流社会,但最后就连爱人伏伦斯基也用自己的方式显露了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冷酷无情,无力承受的安娜选择自杀。
安娜卡列尼娜人物形象分析-资料类
![安娜卡列尼娜人物形象分析-资料类](https://img.taocdn.com/s3/m/353bd3f7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63.png)
安娜卡列尼娜人物形象分析-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安娜的外貌特征2、安娜的性格特点3、安娜的爱情观念4、安娜所处的社会环境5、安娜的行为举止6、安娜的内心世界7、安娜与其他人物的关系8、安娜命运的转折点9、对安娜人物形象的总体评价11 安娜的外貌特征安娜是一位美丽而迷人的女性。
她拥有优雅的身姿、迷人的眼睛和迷人的笑容。
她的美丽不仅仅体现在外表上,更体现在她的气质和魅力中。
她的美丽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但也成为了她命运悲剧的一个因素。
111 安娜的眼睛安娜的眼睛被描绘为深邃而富有情感。
它们能够传达出她内心的喜怒哀乐,让人感受到她的热情和痛苦。
112 安娜的笑容她的笑容温暖而真诚,具有感染力。
然而,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后,她的笑容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忧愁和绝望。
12 安娜的性格特点安娜的性格复杂而多面。
她勇敢、热情、真诚,但同时也敏感、脆弱和固执。
121 勇敢与热情安娜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不顾社会的偏见和压力。
她的热情使她在爱情中全身心地投入,不计后果。
122 敏感与脆弱她对周围人的看法和评价非常在意,这使得她在面对社会的指责时容易受到伤害。
她的内心脆弱,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
123 固执一旦安娜认定了某件事情,她就会坚定不移地去做,即使知道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后果。
13 安娜的爱情观念安娜对爱情有着极高的期望和追求。
她认为爱情应该是纯粹的、无私的,并且能够给予她幸福和满足。
131 对真爱的渴望她渴望找到一个能够真正理解和爱她的人,而不是基于社会地位和利益的结合。
132 爱情的占有欲在与渥伦斯基的爱情中,安娜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她希望渥伦斯基能够时刻陪伴在她身边,全心全意地爱她。
133 爱情与道德的冲突安娜的爱情观念与当时的社会道德观念发生了冲突,她陷入了痛苦的挣扎之中。
14 安娜所处的社会环境安娜生活在19 世纪的俄国,当时的社会等级森严,道德观念保守。
141 社会等级制度贵族阶层享有特权,而平民则处于社会底层。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笔记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f4d6851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ce.png)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笔记《安娜卡列尼娜》读书笔记1说她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部小说也不为过!伟大在她对人生的反思,对命运的探索,对人类的道德训诫,是作者崇高人格的流露。
有人说,这是反映旧社会压抑女性的小说。
我从头到尾,除了看到安娜因为婚外恋一步步堕落深渊,最后一头撞在火车上外,其他女人都活的有滋有味。
而且,安娜在搞婚外恋之前,看看作者怎么描述的:单纯,快乐,健康,活泼,一无所缺,生活是如此的幸福。
不但自己生活幸福,而且帮别的家庭调解纠纷。
安娜追求爱情,一步步走向灭亡,毁了家庭,毁了丈夫,也毁了情人。
所以有些人说她为爱情而牺牲是多么的崇高时,是爱情完美女性的象征时,我只能无语摇头。
如果那么说的话,安娜卡列尼娜就仅仅是一部支持婚外恋的言情小说,根本不是什么名著,与琼瑶的小说一样价值,那么托尔斯泰也仅仅是个男琼瑶而已,或者张艺谋。
可明显后面两人与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一比,就是什么东西。
我们应当知道列夫托尔斯泰这个名字的精神重量。
他是真正在小说中思索探讨人生的价值:人应该怎么活才能找到幸福!安娜卡列尼娜中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两种活法。
第一种:安娜和渥伦斯基。
渥伦斯基,浪子一个,最喜欢调情,泡妞,遇到有夫之妇安娜,因为她太美了,不论她有没有家庭,有没有孩子,明知道这会对她造成多么大的伤害,但还是比不了自己的情欲,非要把她泡到手不可。
所以这里有人说他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情人时,是反抗旧社会制度的先锋时,只能说这人脑子有毛病。
当然,渥伦斯基后面的醒悟,让我们悲哀,因为安娜的自杀,他对生活彻底绝望,为了逃避良心的谴责,走上战场,可能一去再不回了,因为他是决意去死的,并不是散心。
与安娜一样,其实也是自杀,只是一个更男人,一个更女人而已。
但他们两人是自作自受。
如果他们真能怨随便一个东西,他们也不会自杀。
因为他们怨不了任何人,直接是被自己的良心逼到了死路。
安娜,由一个幸福安宁的少妇,被渥伦斯基吸引,最后抛弃丈夫,抛弃儿子,与情人生活在一起。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827016aa00b52acec7ca1a.png)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分析安娜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豪之一列夫·托尔斯泰笔下《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
她是19世纪70年代俄国上流社会贵妇人的典型.她纯洁善良,诚实端庄,敢于追求真正的爱情与幸福的女性。
安娜是个带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色彩,但同时又无法摆脱上流社会的道德规范束缚因而充满内心矛盾的贵族妇女形象。
同时,她也是一个外表美丽,情感真诚,内心世界丰富,充满生命活力的年轻女人。
当她不懂爱情时,身不由己的嫁给了虚伪,冷酷,自私自利且与自己年龄悬殊很大的沙俄政府官僚卡列宁,并与他维持了八年平静而无聊的婚姻生活。
随着她个性的成熟和人格的独立,她开始对自己的婚姻状况感到不满,她越来越明白她不可能从卡列宁那里得到自己所渴望的爱情,她也不可能爱卡列宁。
她的内心燃烧着一把火,这注定她不可能从一而终,而是会拼死追求幸福,宁可遭受社会唾弃,也要过上真正女人的生活。
当她与风流倜傥的年轻军官渥伦斯基相遇时,她那长期被压抑的人性和爱欲终于冲破了种种道德观念的束缚,她不顾上流社会的非难和攻击,大胆的向渥伦斯基表达了火一般的爱慕之情,俩人很快坠入情网。
安娜因私情怀孕,虽切齿痛悔,又大病一场,但还是弃家而走。
这也许是女人共性的悲哀,把自我全放在一个男人身上。
安娜也不例外。
与渥伦斯基在一起,她体验了偷偷当一个情人的甜美和紧张,品尝了私生子的痛苦和与死神相见的恐怖,经受了忏悔,认罪,再反悔,再决心私奔的挣扎,享受了与爱人相伴出国旅行的幸福舒畅......她对渥伦斯基倾注了全部的爱。
可是安娜并没有意识到,她那如火如荼的爱伤害了渥伦斯基的自由,她想控制他的全部生活,甚至垂死挣扎时,还自己以为“他不敢不爱我,不能不爱我”。
渥伦斯基感到她的爱是“沉重”的,“阴沉”的。
所以他逃避安娜,这无疑是安娜走上极端的一个重要因素。
临死前的安娜不再信任任何人,她怀疑渥伦斯基与索多金娜幽会,怀疑真心爱她的吉蒂和朵丽看不起她。
安娜卡列尼娜赏析
![安娜卡列尼娜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924b7d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71.png)
安娜卡列尼娜赏析简介《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文学巨匠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19世纪俄国为背景,以人物安娜·卡列尼娜为中心,展现了各个阶层的人物在爱情、婚姻、家庭、道德等方面的挣扎和追求。
本文将对《安娜·卡列尼娜》进行赏析,从人物形象、主题、情节等方面进行阐述。
人物形象安娜·卡列尼娜安娜是本书的主角之一,是一个美丽而聪明的女人。
她在一个幸福的婚姻中生活了数年,但在与军官弗朗西斯科·维伦斯基相遇后,她的生活就完全改变了。
安娜对维伦斯基钟情,最终选择了与丈夫离婚并与维伦斯基私奔。
然而,她的新婚生活并不如她想象中的那样幸福,安娜感到越来越孤独和沮丧。
最终,她因为无法忍受内心的痛苦而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基里洛夫基里洛夫是安娜·卡列尼娜的丈夫,是一位地方政府官员。
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忠诚的丈夫和父亲,在面对妻子的背叛时显得格外无助和不知所措。
他试图挽回婚姻,但最终无法阻止安娜与维伦斯基私奔。
基里洛夫的形象展示了一个普通人在家庭出现问题时的无助和困惑。
克里斯琴克里斯琴是安娜·卡列尼娜的情人和维伦斯基的朋友,也是本书的另一个重要角色。
他对安娜的爱情是真挚的,但在安娜与维伦斯基私奔后,他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开始寻求一种更高级的存在,并渐渐走向信仰和宗教。
主题爱情和婚姻《安娜·卡列尼娜》以安娜和维伦斯基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示了爱情和婚姻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安娜因爱情而背叛了丈夫,但在新婚生活中却感到孤独和不满。
这一主题表达了爱情和婚姻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俄国上层社会中婚姻制度的问题。
阶级和社会《安娜·卡列尼娜》通过描绘不同阶级和社会群体的人物形象,展示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不平等和腐败。
小说中涉及了地主、贵族、农民和城市居民等各个阶层的人物,呈现了分封制度和社会结构的种种弊端。
使用《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人物矛盾讨论角色发展与心理变化
![使用《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人物矛盾讨论角色发展与心理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60ba2f1e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6.png)
使用《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人物矛盾讨论角色发展与心理变化简介《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一部文学经典。
该小说以俄国贵族阶层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在追求自由和幸福的过程中面临的人物矛盾和心理变化。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矛盾安娜·卡列尼娜是小说的女主角,她是一个具有复杂内心的角色。
她既追求真爱和个体幸福,又深受社会伦理规范和传统束缚。
这导致了她在感情上、道德选择上出现了种种矛盾。
对爱情的渴望与责任感之间的矛盾安娜对爱情有着强烈的渴望,但同时又感到对丈夫和家庭负有责任。
她陷入了对自我实现与传统责任之间的冲突。
这一矛盾导致了她对于继续婚姻还是追求爱情两种选择的犹豫。
社会地位与个体幸福之间的矛盾安娜是俄国上层社会的一员,拥有高贵的身份和地位。
然而,她发现这种地位并不能带给她真正的幸福。
她开始怀疑社会价值观念,并渐渐偏离既定规则,寻找自己的个体幸福。
传统伦理观念与自由意志之间的矛盾安娜在小说中经历了一个思想觉醒的过程。
她开始反思传统伦理观念对个人权利和自由意志的束缚。
这一矛盾驱使着她走向不同于常规社会行为方式,最终走向了悲剧结局。
心理变化与角色发展《安娜·卡列尼娜》中塑造了多个角色,在他们面对人物矛盾时,展现出不同的心理变化和角色发展。
安德烈·巴克宁与安娜·卡列尼娜安德烈·巴克宁是另一个重要角色,他与安娜经历了一段短暂的感情。
在这段感情中,安德烈也面临了欲望与责任之间的矛盾。
然而,他最终选择了道德责任,并放弃了自己的真爱。
这种心理变化和角色发展深刻地描绘出一个人在对抗内部矛盾时可能做出的选择。
基特与谢尔盖基特是农民出身的少女,她和谢尔盖这个贵族意外地相爱。
基特面临着追求幸福和农民身份束缚之间的矛盾。
然而,她通过自身勇气和坚定意志实现了个体幸福,并获得了对社会规则的重新定义。
结论《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塑造安娜等多个复杂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在追求自由、追求真爱、承担责任等方面所面临的不同矛盾。
《安娜·卡列尼娜》的女性形象与社会角色批判
![《安娜·卡列尼娜》的女性形象与社会角色批判](https://img.taocdn.com/s3/m/dd2cbb25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17.png)
安娜·卡列尼娜的女性形象与社会角色批判简介《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于19世纪末创作的一部经典长篇小说。
本文将探讨小说中主要女性角色的形象以及对当时社会角色的批判,强调女性在当时社会中所面临的压力、制约和挣扎。
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与角色安娜·卡列尼娜是小说中最重要、最复杂的女性角色之一。
她是一个被两个男人爱着、却又陷入禁忌之恋的深情女子。
她为追求自己真正的幸福而放弃了传统家庭观念,这使得她成为了当时社会中极具争议和批判性的人物。
小说通过描写安娜身上矛盾而复杂的情感以及她对自由与真实幸福追求的坚定决心,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封建社会伦理观念束缚下女性地位不平等现象的批判。
安娜的形象展现了女性意志的挣扎、人性复杂性以及社会规范对于个人自由的限制。
基丽洛娃公爵夫人:被观念束缚的代表作为安娜·卡列尼娜的好友,基丽洛娃公爵夫人是另一个突出的女性角色,她代表了当时社会中传统观念束缚下无法追求个人幸福与自由的大多数女性。
她不顾自己内心真正渴望去经营农业事业,而将全部精力放在为家庭负责和维护家族名声上。
她在小说中逐渐成为安娜思想转变的对立面,强调了社会舆论对女性行动自由和心理解放带来的压力。
维伦斯卡娅和玛莉亚:不同阶层下女性角色小说中还有两位重要但截然不同阶层下的女性角色:维伦斯卡娅和玛莉亚。
维伦斯卡娅是贵族家庭出身,受到传统家庭地位和身份的束缚,但她努力追求自己的真爱并保持独立思考。
玛莉亚则是农村出身的普通妇女,她通过坚忍不拔和母爱之力反抗了社会对底层女性的压迫。
这两个角色展现了不同阶层女性在当时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限制。
总结《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塑造多个女性角色,以他们的经历和命运批判当时俄国社会中对女性地位和角色的偏见与束缚。
小说揭示了女性在传统家庭观念束缚下挣扎、受到舆论压力、被剥夺自由选择权的困境。
同时,通过探讨这些复杂而多样化的女性形象,作者呼吁关注女性平等权益以及摆脱传统观念桎梏,为女性开启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b92cca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ec.png)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分析安娜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她的美不仅是外表的优雅高贵气质,更是心灵的纯真美。
她的聪慧、典雅、质朴、活跃,她的单纯、沉静、从容、高贵使她成为了芜草丛中的奇葩。
使得她在任何交际场上出现都是美艳绝伦的。
她有一个在政坛上春风得意的丈夫和温顺可爱的儿子,她的生活是舒适安逸的,但却也是缺乏生机的。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安娜单纯、善良、自然、雅致.刚下火车,当她听说一个看路工因喝醉酒而不幸被火车轧死,他家里有一大帮子人全靠他一个人养活时,安娜激动地说:"不能替他想点办法吗?"一颗真诚善良的心跃然纸上。
安娜是一个勇敢、诚实、正直、有高度人格尊严感和责任感的女性.当她接受伏伦斯基的爱情后,她就处于一种矛盾之中,她想离开卡列宁,然后和伏伦斯基结婚,永远扔掉那种自欺欺人的生活,拥有真正的爱情和美满的家庭,但是她也是一位母亲,她想到了儿子谢辽查,偌大的家庭,卡列宁不能给她爱,儿子就成了她的一切,如果她离开丈夫,儿子怎么办?她想带走儿子,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她为了自己的爱情而离开,儿子将失去母爱,如果这样做了,儿子会怎样对待她这个抛弃父亲的母亲,她爱儿子但却无可奈何,取舍之间难以抉择。
安娜同时也是一个矛盾的人,她缺乏安全感,疑心重,她想超脱自己但生活和社会的种种顾虑让她无法做到这一点。
当她彻底与卡列宁决裂,和伏伦斯基一起生活时,她无法坦诚的面对自己,因为她的心中有太多愧疚和顾虑,当陶丽开导她让她给卡列宁写信要求离婚时,她有些怯懦。
托尔斯泰成功的塑造了安娜这个形象,托尔斯泰通过安娜的矛盾和思考表现了自己对整个社会的思考,这本书深刻反映了俄国资本主义制度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也反映出作家自身的深刻的思想矛盾,他的民族主义与他的无政府注意和泛爱论幻想混合在一起;他反对少数人在物质和精神上剥削多数人,但又号召人们以非暴力的方式去求取解放;他自己身上也充满着一种战斗的叛逆精神,但却又用一套所谓“道德自我完善”和“全人类的爱”的枷锁来约束自己和别人;他看到并承认科学与文化的进步对人类发展的意义,却又主张回到原始的自然生产方式中去,只因为资本主义制度下掌握在剥削阶级手中的科学成果给人民带来灾难和穷困。
安娜卡列尼娜 的人物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 的人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1c283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4f.png)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分析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分析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主角之一。
她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人物,她的形象展现了爱情、婚姻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
通过对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发展及其道德议题。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美丽而受人瞩目的贵族妇女。
她的外貌和举止都充满了魅力,使得她吸引了许多男人的注意。
然而,她却对她的丈夫卡列宁农庄的亚历克谢·亚历克谢维奇·卡列宁感到不满,并深陷恋爱的漩涡中。
安娜爱上了弗朗西斯科·卡琳,一位富有魅力的军官。
他们的爱情使安娜陷入了道德和社会规范的困境中。
作为一个贵族女性,安娜必须忍受社会对她婚姻的维持期望。
她的婚姻生活虽然看似完美,但缺乏情感共鸣和自由。
安娜为了追求个人的幸福,最终选择了背叛丈夫,并与卡琳私奔。
然而,安娜以她的行为为代价,失去了社会地位和对家庭的联系。
她破坏了社会的道德规范,成为伦理与道义的争议焦点。
安娜的选择引发了社会的谴责,使她沦为社会和家庭的背叛者。
她不得不面对痛苦的孤独和道德良心的谴责。
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也展示了女性在十九世纪末俄国社会中的地位。
她的举动既是对当时社会规范的挑战,也是对女性权益的争取。
安娜试图表达对对待性别和婚姻的束缚的不满,她追求爱情和自由的权利。
然而,她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谅解和支持。
此外,安娜·卡列尼娜还体现了俄国社会的阶级分化和道德约束。
她作为贵族妇女,有着特权和地位,但这同时也使她不同于普通人。
她的犯错和不受理解无疑加剧了她与社会的隔离和孤独。
在小说中,托尔斯泰通过安娜的遭遇,揭示了社会等级制度对个人自由和人性的限制。
总的来说,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人物。
她的爱情和行动既使她失去了社会地位,也表达了她对婚姻和社会规范的反思。
《安娜卡列尼娜》:安娜的不幸,给婚姻里的女人三个警示
![《安娜卡列尼娜》:安娜的不幸,给婚姻里的女人三个警示](https://img.taocdn.com/s3/m/7bd182ce5901020207409cfa.png)
列夫·托尔斯泰在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写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的确,这世间所有幸福的婚姻大多千篇一律,而不幸的婚姻则各有各的不同。
很多婚姻里觉得不幸福的夫妻,为了摆脱不幸的婚姻,总会寄希望在外面,期盼在婚外寻找一份安慰,或是身体,或是心灵。
当他们踏入婚姻外的感情开始,便失去了婚姻原本的忠诚,即便保持对婚姻的尊重,也阻止不了往后需要付出的代价。
正如小说《安娜·卡列尼娜》,里面的女主人公安娜,她是一位优雅美丽的贵族夫人,可她拥有的婚姻,虽然稳定却非常沉闷。
不仅婚姻生活平淡枯燥,而且夫丈是个无趣又虚伪的男人,安娜心里特别失望。
于是,她为了追求渴望的爱情,为了追求从来没有得到过的激情和幸福,便爱上了婚姻外的男人渥伦斯基。
但是,她最终得到幸福了吗?没有。
后来的安娜才知道,渥伦斯基不但是个花花公子,还是个非常冷漠和自私的男人,她绝望了。
这段婚外之情,安娜输得很惨,她在追求爱情和幸福的路上,碰得头破血流,最后以生命的代价告终,震撼了世界。
所以,在婚姻外寻找所谓的真爱,实则只会加重婚姻的悲剧。
尽管时代的不同,不可同日而语,但书里留给人们的启示,却从来不会过时,一直警醒着婚姻里的男女。
不幸的婚姻,不应该成为婚外之情的借口,而女人对婚姻的选择,也必须慎重,这是幸福最基本的前提。
说到底,安娜的不幸,给婚姻里的女人三个警示:一、嫁错了人,是女人一生不幸的开始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这位优雅美丽的贵族夫人,在懵懂无知的年纪,就被安排嫁给了丈夫卡列宁。
在这场婚姻里,两个人并没有爱情,不是基于你情我愿结合在一起的。
安娜的家人只是觉得女人长大了就需要结婚,并且为了家族的门面,最终认为卡列宁是最适合的人选。
如此一来,他们凭着这种所谓的合适的安排,就把还未经世事的安娜,嫁给了卡列宁。
卡列宁是什么样的人呢?他生性古板,由于长期周旋于G场,特别虚伪。
并且,他十分善于G场上的阴谋算计,沾染了很多不良的习气,对各种虚伪人心了然于心。
安娜卡列尼娜赏析
![安娜卡列尼娜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f92afd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5f.png)
安娜卡列尼娜赏析安娜·卡列尼娜赏析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出版于19世纪末。
该小说以卡列尼娜这个女主角的成长和情感经历为线索,展现了19世纪俄国上层社会的生活画卷,探讨了爱情、家庭、婚姻、宗教以及农民和贵族之间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对《安娜·卡列尼娜》进行深入的赏析。
一、人物刻画《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人物形象鲜活生动,他们拥有独特的性格和多样的命运。
其中,安娜·卡列尼娜作为这部小说的女主角,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人物。
她既是一个优雅迷人的女性,又是一个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叛逆者。
通过对安娜的描写,托尔斯泰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挣扎和困惑。
另外一个重要的人物是列文·武陀利安,他是俄国上层社会的代表性人物。
他深情厚意,对待妻子基蒂亚娜全心全意。
然而,他的内心却被一段与安娜的禁果之恋所纠缠。
列文的这种矛盾心理和复杂性格,使其成为小说中备受争议的角色。
二、主题探讨《安娜·卡列尼娜》是对19世纪俄国社会进行的深刻思考和分析。
小说中包含了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例如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社会等级制度、宗教信仰以及城乡差异等。
通过安娜和其他角色的遭遇和思想斗争,托尔斯泰传递了对社会困境的反思和思考。
爱情也是《安娜·卡列尼娜》中的重要主题,它以多种形式呈现在角色们的生活中。
托尔斯泰通过安娜和娜塔莎等女性角色的爱情经历,细致入微地描绘了19世纪俄国社会中的婚姻制度和爱情观念,呈现了真实而复杂的人性。
三、艺术手法《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手法非常丰富多样,给读者带来了极佳的阅读体验。
首先,托尔斯泰运用了内心独白的技巧,让读者深入人物内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独白形式不仅加深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同时也让读者更加容易与角色产生共鸣。
其次,托尔斯泰善于运用象征主义手法。
比如,雪和火在小说中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们不仅仅代表着自然界的美丽,更是反映了角色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安娜卡列尼娜人物形象分析-资料类
![安娜卡列尼娜人物形象分析-资料类](https://img.taocdn.com/s3/m/d07f6da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a.png)
安娜卡列尼娜人物形象分析-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分析的主要角度性格特点情感世界社会背景对其的影响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对比行为动机和心理变化2、分析所依据的资料来源小说原文相关研究论文文学评论家的观点3、预期的分析成果形式详细的文字报告图表或图示(如有需要)总结性的观点阐述11 引言本协议旨在对安娜卡列尼娜这一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并明确分析的范围、方法和预期成果。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研究和综合考量,揭示安娜卡列尼娜这一复杂而又引人深思的人物形象的多面性和内在特质。
111 分析目的深入探究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理解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和价值,为文学研究和读者理解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12 范围界定本次分析将主要围绕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对安娜卡列尼娜的描写和相关情节展开,同时参考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相关研究资料。
12 分析方法121 文本精读仔细研读小说原文,对涉及安娜卡列尼娜的章节和段落进行反复品味,关注作者的描写手法、语言运用以及情节设置。
122 对比分析将安娜卡列尼娜与小说中的其他重要人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其独特之处和共性特点。
123 参考研究资料广泛收集和阅读关于安娜卡列尼娜的研究论文、评论文章等,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同时进行批判性思考和整合。
13 性格特点分析131 勇敢与叛逆安娜卡列尼娜敢于冲破传统社会的道德束缚,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展现出勇敢和叛逆的一面。
132 热情与真诚她对待爱情充满热情,对待身边的人真诚友善,其情感的真挚和强烈是其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133 敏感与脆弱然而,她的内心又极其敏感,对社会的压力和舆论反应强烈,在面对困境时表现出脆弱的一面。
14 情感世界分析141 爱情追求安娜卡列尼娜对爱情有着执着的追求,她渴望得到真正的理解和关爱,这种追求既是她生命的动力,也是她痛苦的根源。
142 内心矛盾在爱情与道德、家庭与自我之间,她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无法找到完美的平衡。
143 情感的变化与发展从最初的热情洋溢到后来的绝望和痛苦,她的情感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典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从出版之日起至今,评论家众说纷纭,读者也是褒贬不一。
这也许正是经典的魅力,文学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因其丰富多彩的个性和有血有肉的思想感情,再加上读者的个性、思想、阅历和审美趣味的不同,结果必然是见仁见智。
本文拟从爱情、婚姻、宗教等多角度加以分析。
一、安娜最基本的形象:美丽聪慧、真诚勇敢
安娜一出场每个人都在褒奖,包括渥伦斯基的母亲伯爵夫人、朵丽等;舞会中一连六个“迷人的”描写,托尔斯泰不惜用最华丽的词汇形容安娜。
吉蒂的恋人渥伦斯基也在这场舞会里彻底被安娜给迷倒,之前他在火车站初遇安娜,就被她那股“被压抑着的生气”所吸引;后来列文见到她也有点“魂不守舍”。
小说形容安娜最多的词汇就是“生气”,因为具有这种生气,安娜才具有吉蒂所没有的美丽,因为想要压抑这种生气,安娜才卓然超出于培脱西、莉迪亚之流,更具有一种迷人魅力。
当她遇上渥伦斯基的热烈追求,原来被压抑的生气终于爆发了,安娜真诚地面对了内心的真实情感,不顾上流社会的游戏规则,公开勇敢地与渥伦斯基同居,保卫自己的爱情。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完美的女人,却在最后遭到毁灭。
托尔斯泰在卷首语中这样写道:“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除了上帝,谁也没有处置别人的权力,但最后托尔斯泰却亲自处置了安娜,到底安娜在托尔斯泰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托尔斯泰很矛盾很纠结,读者也矛盾也纠结。
二、安娜形象多角度分析
1.爱情角度爱情是男女两性彼此之间深厚的交流与真诚的信赖,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初始动力。
马克思说,根据人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可以判断人的整个文明程度。
爱情对于女人而言具有一种远比男人重要的意义,一种等同于她生命的意义,而女性也因此可以不惜代价付出全部。
黑格尔说:“爱情在女子面前显得最美,因为她把全部的精神生活与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里和推广成为爱情,她只有在爱情里才找到生命的支持力。
”
安娜对待爱情的态度很真诚很纯粹,也很极端。
没有爱情的时候,生活里只有儿子和社交,遭遇爱情后就只有爱情了。
随着安娜越来越沉迷和偏执,渥伦斯基也开始感到疲倦,因此安娜的焦虑与日俱增。
安娜卧轨自杀前,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但这时她的潜意识清晰地浮现出来了:“我的爱情越来越热烈,越来越自私,而他的却越来越减退,这就是使我们分离的原因”,“在我,一切都以他为中心,我要求他越来越完完全全地献身于我。
但是他却越来越想疏远我。
……我不是嫉妒,而是不满足。
”尽管安娜有过片刻的理智和清醒,但是爱情之火烧到尽头,死亡已经不可避免。
2.婚姻角度(家庭)婚姻是男女双方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以夫妻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合法结合。
婚姻强调的是感情契约的长期性、稳定性和合法性。
恩格斯曾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里说过,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但他同时还说:“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
”这次历史性的失败使得女性在婚姻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他明确指出:“婚姻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它所造成的财产关系,从而把今日对选择配偶还有巨大影响的一切派生的经济考虑消除以后,才能普遍实现。
”
小说一开头就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已经预先承认了世界的这种本然状态。
安娜的悲哀在于她完全无法调和的矛盾性:一个自己追求她向往的灵魂的完全自由,“我呼吸,我恋爱,我不会为此感到后悔”;而另一个自己则活在现实生活里,爱儿子、爱家、爱丈夫、爱她的社交圈所赋予她的一切才华、美德和魅力。
在她因产褥热生命垂危时对卡列宁所做的真诚忏悔:“我依然是原来的我,但我身上有另一个我,我害怕她。
那个女人不是我。
现在的我是真正的我,完完全全真实的我。
”这两个其实都是她自
己,她都无法摆脱,又无法共存,并且越来越尖锐地对立,一会儿幸福如入天堂,一会儿罪恶如坠地狱,越来越让她感到痛苦和无望。
3.宗教(道德)角度安娜作为柳立克贵族后裔,从小生活在宗教色彩浓厚的俄国上流社会,同时也受到资产阶级人文思想熏陶,让她在感情上执着追求爱情,在道德上把追求爱情幸福与犯罪堕落等同,“我是一个坏女人,我是一个堕落的女人”,她一边憎恶扼杀她活力的丈夫,一边又对他怀有沉重的负罪感,甚至在病危之时对他产生了忏悔之情。
她不停地做噩梦,梦见两个粗野的男人“同时对她滥施抚爱”。
内心两种观念的剧烈冲突使她的灵魂布满伤痕,最后导致她精神崩溃而自杀。
突破神圣基督所赋予的婚姻关系——这在一个宗教者认为应受到惩罚的。
安娜既是可爱的、富有生气的,同时也是罪恶的,但却是“纯洁”的罪恶。
托尔斯泰说:“我选用这个题词,正如我曾解释过的,只不过是为了表达这样一个思想:人们所做的坏事有其痛苦的后果,这不来自于人,而来自于上帝,安娜·卡列尼娜就亲身体验了这一点。
”托尔斯泰虽然不相信社会上所流行的宗教信仰,但是对于安娜违背宗教教义的婚外恋也不赞同。
安娜的死是托尔斯泰刻意安排的,由此我们体味到托尔斯泰内心的痛苦、矛盾与挣扎。
4.男女两性人生追求差异小说有两条主线:安娜追求爱情,最终失去爱情甚至更多;列文追求人生的意义,最后终于获得幸福。
安娜与列文性格相似,那就是追求真诚的生活。
在列文眼里,安娜除了高雅、聪慧、美丽迷人以外,还无比真诚,她不愿隐藏自己的苦楚。
而列文自己,也是这样一个真实的人。
他不愿剥削压榨佃户,不愿因为自身是贵族就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但安娜跟列文有重要的不同之处,那就是人生的追求不同。
安娜是忠于内心的,而非道德准则。
她对卡利宁造成巨大伤害,以及她最终决定报复渥伦斯基,都基于这一点。
跟安娜同样真实的列文,只因追求的东西不同,最终的命运跟安娜迥然不同。
安娜无疑是想为欲望而活着的,而列文却是坚定地要为灵魂而活。
5.男性视角小说叙述了安娜的爱情、家庭悲剧,寄寓了托尔斯泰对当时动荡的俄国社会中人的命运和婚姻伦理道德的思考。
拜伦说,男人的爱情是男人生命的一部分,女人的爱情是女人生命的全部。
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安娜,有一个吉蒂。
安娜是浪漫的情人,吉蒂是理想的妻子。
托尔斯泰一方面歌颂人的生命力,赞扬人性的合理要求,抗议那个束缚人性的社会压抑人的天性和生气;同时,他又坚决否定一切政治、社会活动(包括妇女解放运动)对改善人们命运的作用,强调母亲——妇女天职的重要性。
作家世界观的矛盾构成安娜形象的复杂性。
安娜虽然那么美丽、勇敢聪慧,但如果违背了男权社会的游戏规则,是必然要走向毁灭的。
6.女性视角现代心理学指出,一个正常的完整的人格角色应该有三个层次:“首先是生命层次,作为一个人要表现出自然的生命力,健康、蓬勃向上、昂扬、充满力量;其次是社会层次,作为存在的社会个体,时代的观念、风尚,体现出这个时代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也即应受到社会的选择;再次是异性审美层次,人类世界的两性,都应受到异性的选择。
选择的标准应当不同,但应是平等的。
一个完整的人格角色应受到这三个力的制约。
”然而这种理想的人格角色在传统女性中没有出现过。
女性,其生命力的层次被抑制,从精神到肉体都被弱化。
强壮的生命力不是传统女性美的标准,这种为男性欣悦而形成的古代女性美的意识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从这点看,女性美是作为一种可观赏性的价值存在的,而并非女性本身所固有的价值。
当安娜无畏地向丈夫卡列宁宣告决裂之后,卡列宁写信把自己的决定告诉她,并且附上寄去的钱,安娜读信后虽感到无比的愤怒与屈辱,但她也不得不痛苦地承认自己是在吃别人的面包,她羞愧,但她需要,她唯一的生活目的就是“关心自己能在何种程度上博得渥伦斯基的喜爱和在何种程度上补偿他为她所牺牲的一切”。
她为了爱情没有了自我发展的空间,
而其本身无所依附的不独立的经济地位使之只能牢牢抓住渥伦斯基,一旦遭之抛弃,是不可能重返原先的生活圈子的,只有自杀了结一切。
7.性格角度安娜作为贵妇人的性格弱点也在这一悲剧中产生了十分严重的负面效应。
她真诚勇敢,接受了个性解放的影响,勇敢地保卫自己神圣的爱情权利,体现出英雄般的勇气和令人战栗的人格力量,但另一方面她也依赖那个她所诅咒的上流社会所给予她的社交地位和生活,所以在遭到上流社会排挤的时候,又感到痛苦万状,觉得“她在上流社会享有的地位,今天早晨她还看得微不足道,一文不值,可现在对她来说又变得宝贵了,她没有力量舍弃这个地位”。
安娜的这种矛盾心理使她最终处在烦躁与紧张不安之中。
这使她常常迁怒于渥伦斯基,可是渥伦斯基的爱情却逐渐冷却,不仅无法补偿自己所做出的牺牲,连原有的爱情都可能不复存在,于是她由爱生恨,决定惩罚那个不珍惜自己的爱人。
综上所述,安娜的形象是非常复杂的,本文只是从几个角度分析了安娜这个形象,其实,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看法。
这就是经典的魅力,也是艺术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