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组播技术白皮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控组播技术白皮书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目 录
1前言 (1)
2技术简介 (2)
3关键技术 (4)
3.1组播地址分配 (4)
3.2组播源控制 (5)
3.3组播流量控制 (7)
3.4组播接收者控制 (7)
3.5组播接收者认证和控制点 (8)
3.6组播接收者授权方式 (9)
3.7组播安全控制 (9)
4典型应用 (11)
5.结束语 (12)
附录A 缩略语 (13)
可控组播技术白皮书
摘要:IP 组播技术能够有效地节约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载,是目前IPTV业务的关键技术之一,而业务的顺利开展依赖于有效的业务管理、监控及安全控制。本文介绍
了实现可控组播的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包括信源管理、用户管理和组播安全控
制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可控组播、IGMP、PIM、组播权限、组播安全
1 前言
当前运营商开展的IPTV业务主要包括电视直播(BTV)、VOD、时移电视(Time Shifted TV)及因特网浏览等业务,其中组播技术是实现BTV业务的关键技术之一,另外基于宽带网络的流媒体、视频会议等各种宽带增值业务也都要用到组播技术。但是,目前组播业务在运营方面还存在用户管理、业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组播协议中没有提供用户认证支持,用户可以随意加入一个组播组,并可以任意离开。组播源无法知道用户何时加入,何时退出,无法统计出某个时间网络上共有多少个用户在接收组播流量;组播源也缺少有效的手段有效控制组播信息在网络上传送的方向和范围。
另外,组播协议在安全上也没有提供可靠的保证。在网络上的任何用户都可以作为组播源发送组播流量,在组播系列协议中缺乏对组播源可靠的控制,同样也无法对用户进行有效控制。在一个支持组播的网络中,存在组播节目冲突问题,也存在非法组播源传播的问题。
因此,尽管组播技术具备开展新业务的许多优势,并且协议日臻完善,但开展组播业务还面临着组播用户认证、组播信源安全性和组播流量扩散安全性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当前组播业务开展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需要网络设备在完全符合标准组播协议的基础上,支持可控组播技术(包括组播信源管理、组播用户管理和组播安全控制等),才能满足组播业务运营管理的需要。
2 技术简介
基于组播数据流量较大、接收者众多的特点,在IP 组播网络上要实现组播业务的运营,必须对组播源和接收者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组播数据的传播方向和范围。否则,开展组播业务不仅会对现有IP 网络造成冲击和影响,而且也不可能为接收者提供预期的业务质量。
IETF 定义的IP 组播标准协议不涉及组播的控制和管理方面的机制。可控组播技术结合了IP 网络模型和IP 组播技术特点,在完全符合IP 组播标准协议的基础上,明确了IP 组播业务的控制模型和控制机制,使得组播业务可控制可管理可运营。组播业务控制机制包括组播地址分配、组播源控制、组播流量控制、组播接收者控制和组播安全控制等相关技术。
可控组播技术的实现模型如下图所示:
组播业务控制所涉及的认证、授权、计费和配置等管理功能,可以分别集成在认证服务器和网管服务器中,也可以集中在一台独立设备――组播管理服务器上实现。
网络管理员通过网管或命令行在与组播源直接相连的路由器上配置必要的组播源认证、授权和流量控制参数;在与接收者直接相连的接入边缘设备(如DSLAM 等)或者接收者的网络接入服务器(即BRAS )上配置必要的接收者认证、授权和流量控制参数。
首先与组播源直接相连的边缘路由器检测发向网络的组播流,并根据本地或远程认证结果控制组播源能否向网络发送组播流,对组播流量丢弃或按流量控制参数转发到网络中。接入边缘设备或者网络接入服务器检测用户发向网络的IGMP 报文,根据本地或远程认证结果控制用户能否加入组播组,对用户抑制或按流量控制参数从网络接收组播组的流量。
接入网
二层交换设备通过IGMP Snooping或IGMP Proxy,或者其他的二层组播控制标准协议,抑制二层网络中的组播泛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收到组播流量。
可控组播的控制模型主要针对组播源数量有限且相对固定的一对多和多对多组播应用,能够满足以下要求:
能够严格控制和记录组播源的组播数据发送、流量及目的组地址;
能够严格控制和记录具体接收者加入和离开具体组播组;
用户接入认证和用户组播认证可捆绑也可分离,以便接入控制和业务控制分离;
认证机制严格可靠并能防伪冒;
在网络接入层,二层交换设备能够抑制组播报文在二层网络中的泛滥,隔离接收者以保障组播信息安全;
接收者终端设备支持IGMP协议,接入设备能够识别IGMP报文;
与现有接入、认证和计费设备可以平滑连接。
通过可控组播技术和控制模型,运营商可以实现IP组播业务的运营、管理和监控。在组播运营中,一般将组播业务作为IP网络的增值业务运营,组播源一般为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建设、维护和管理支持组播的IP网络,并集中管理组播源、接收者用户和组播地址;内容提供商与网络运营商对组播业务的管理和计费达成授权协议。通过接入边缘设备或者网络接入服务器、认证服务器和网管服务器配合,实现组播源控制、接收者控制和计费数据收集,保证信息安全防止非法组播源;通过状态监控、会话和成员监控、路由和流量监控、协议监控、拓扑和地理位置监控,规划和平衡全网负载和业务,并及时分析、诊断、预防和修复网络错误;通过地址空间监控,合理分配和管理组播地址。
3 关键技术
可控组播的相关技术主要包括:组播地址分配、组播源控制、组播流量控制、组播接收者控制、组播安全控制等方面。
3.1 组播地址分配
在IGMP v1和v2中,组播地址Gx作为一个组播组的唯一标识(称为任意源组播模式),组播信息流的接收方、发送方之间可以不了解对方的地址,但必须知道组播地址。用户发送IGMP Join(*,Gx)加入组播组Gx,就能收到组播源发送给Gx的信息流。在IGMP v3中,组播地址和源地址的组合(Sx,Gx)作为一个组播组的唯一标识(称为源特定组播模式――SSM)。
根据组播应用的情况,目前对IP组播技术需求较多的是组播源数量有限且相对固定的一对多和多对多组播应用,组播源一般是相对固定长期发送组播信息流的内容服务器。因此在实际的组播业务商业化运营中,一个或一组组播源应当被静态分配一个或多个固定的组播地址,发送特定类型的组播信息流。对于其它未来可能逐渐广泛的多对多组播应用,组播源也应当是范围和地址可控的。
网络运营商在全网范围内管理组播地址的分配与回收,在一项组播业务申请创建时为其分配特定组播地址,在该业务申请终止时回收所分配的组播地址,保证各种组播信息流不发生冲突。如果要支持跨运营商域的组播业务,则需要由IANA给网络运营商预先分配组播地址范围,以避免网络运营商之间发生组播地址分配冲突问题。
可供分配的用户组播地址范围见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