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物态变化详细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详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1f9ed2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4e.png)
物态变化详细知识点总结一、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基本特征1. 固态:固态是指物质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结合非常紧密,无法自由流动,因此呈现出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此外,固态物质具有相对较大的密度和较小的分子间距,分子或原子在固态内部做微小的振动运动。
常见的固态物质包括金属、石英、盐类、冰等。
2. 液态:液态是指物质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松散,可以自由流动,但却不能忽略其相互吸引作用。
液态物质的形状和体积可以任意改变,但是体积和形状又受容器的限制。
此外,液态物质的密度比固态小,分子或原子的运动也比固态活跃。
常见的液态物质包括水、酒精、石油等。
3. 气态:气态是指物质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弱,可以自由流动,同时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气态物质分子或原子间距离很大,分子或原子的运动非常活跃,体积和形状受到容器限制。
常见的气态物质包括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二、物态变化的条件物态变化的条件主要包括温度和压强两个因素。
温度是指物质内部分子或原子的平均运动速度,温度升高会使分子或原子的运动速度增加,从而使物质的相态发生改变;压强则是指物质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压强增大会使分子或原子之间的距离变短,从而使物质的相态发生改变。
1.气体的状态方程通常情况下,气体状态方程可以写作 PV=nRT,其中P代表气体的压强,V代表气体的体积,n代表气体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代表气体的温度。
在等温过程中,当气体的温度不变时,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当气体的压强增大,则体积减小;当气体的压强减小,则体积增大。
在等压过程中,当气体的压强不变时,体积和温度成正比,当气体的温度增加,则体积增大;当气体的温度减小,则体积减小。
在等容过程中,当气体的体积不变时,压强和温度成正比,当气体的温度增加,则压强增大;当气体的温度减小,则压强减小。
2. 熔化与凝固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其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当物质处于熔化点时,会出现熔化现象。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8篇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8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6d27bf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11.png)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8篇篇1一、物态变化概述在物理学中,物态变化指的是物质在受到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力等)影响时,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在初中的物理学习中,我们主要接触到的物态变化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等。
二、具体知识点详解1. 熔化与凝固熔化是指物体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则是液体转变为固体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的关键都在于温度。
例如,金属加热至熔点后,会由固态转变为液态;而当液态的金属冷却至凝固点时,则会转变为固态。
2. 汽化与液化汽化是液体转化为气体的过程,其中又可以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而沸腾则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液化则是气体转变为液体的过程,通常需要通过降低温度和/或增加压力来实现。
3. 升华与凝华升华是指固体不经过液体阶段直接变为气体的过程,而凝华则是气体不经过液体阶段直接变为固体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通常在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下发生,且多见于一些特殊的物质。
三、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交换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热量的交换。
例如,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而凝固、液化和凝华则释放热量。
这种热量的交换对于理解和描述物态变化过程至关重要。
四、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金属冶炼过程中就涉及到了熔化和凝固的物态变化;天气变化中的雨、雪、霜、露等则涉及到汽化、液化和凝华等物态变化。
了解这些物态变化原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还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五、实验与观察在物态变化学习中的重要性学习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实验与观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物态变化的过程,理解其原理。
同时,实验还可以帮助我们验证和理解理论知识,加深对物态变化的认识。
六、总结物态变化是物理学中的基础知识点,对于初中生的物理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物态变化的概念、原理和应用,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还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初中物理_物态变化_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_物态变化_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9fb957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a.png)
初中物理_物态变化_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主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
而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会发生物态变化。
一、固态1.物体的形状在固态下保持不变。
2.分子之间的距离较近,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
3.固体的微观颗粒呈紧密有序排列。
4.固体的密度比液态和气态大。
5.固体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刚性。
二、液态1.液体的形状会随容器的形状而变化。
2.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固态变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
3.液体的微观颗粒呈无规则排列。
4.液体的密度比气态大。
5.液体具有一定的粘性和流动性。
三、气态1.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会完全填满容器。
2.气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远,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极弱。
3.气体的微观颗粒混乱无序排列。
4.气体的密度较小,可压缩性大。
5.气体具有扩散性和可压缩性。
四、物态变化1.溶解:把一个物质加入到另一个物质中,使其分子散开。
2.融化:当物质受热后,固态物质的分子振动加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固体逐渐变为液体。
3.凝固:当物质受冷后,液态物质的分子运动减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液体逐渐变为固体。
4.沸腾:液体受热后,液态分子的运动加剧,溶液内部产生气泡并且蒸汽迅速逸出。
5.浸润:液体能够渗透到固体表面并扩展分布。
6.蒸发:液体表面的分子得到足够能量,从液体逸出,形成气体状态。
7.冷凝:气体受冷后,气态分子的运动减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气体逐渐变为液体。
8.升华:固体受热后,固态分子的能量增加,摆脱相互吸引,直接从固体变为气体。
9.凝结:气体受冷后,气态分子的运动减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气体逐渐变为固体。
五、物态变化的条件1.温度:温度升高或降低可以引起物态变化。
2.压力:增加压力可以引起物态变化。
3.其他因素:如溶质浓度、溶解度等因素。
六、物态变化的能量变化1.吸热:物质从固态或液态变为气态时,需要吸收热量,称为吸热过程。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8b1f3f6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e1.png)
温度:;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 1 )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3 )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 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1;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温度计的使用: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三、体温计: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 ;;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四、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注意: 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五、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3注:蒸发的快慢与 ( A ) 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 B ) 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 );( C ) 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注:(A)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B ) 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 ( B )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 C ) 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D ) 沸腾比蒸发剧烈;( 4 )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5 )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4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六、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 ,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4、“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
总结物态变化的知识点
![总结物态变化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5f52f4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0.png)
总结物态变化的知识点一、分子角度物态变化的基础是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这些作用力包括离子键、共价键、范德华力等。
在物态变化中,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物质状态的改变。
固体是由分子或原子紧密排列而得到,并且分子或原子之间存在着密集的相互作用力。
在固体中,分子或原子只能作微小振动,无法自由移动。
液体是由分子或原子紧密排列而得到,并且分子或原子之间存在着较弱的相互作用力。
在液体中,分子或原子可以自由移动,但仍然受到相互作用力的限制。
气体是由分子或原子疏松排列而得到,并且分子或原子之间存在着很弱的相互作用力。
在气体中,分子或原子可以自由移动,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的限制。
在不同条件下,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物质状态的改变。
例如,在温度升高的条件下,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减弱,从而使固体变成液体,液体变成气体。
在温度降低的条件下,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增强,从而使气体变成液体,液体变成固体。
二、相平衡在物态变化中,存在着不同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当两种状态的物质达到平衡时,称之为相平衡。
相平衡是物态变化的基本规律之一。
在相平衡状态下,两种状态的物质之间存在着动态平衡,即两种状态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速率相等。
相平衡是物质状态改变的动力学基础,对于理解物态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三、相变规律物态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发生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物态变化的基本规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物质状态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温度和压力是影响物质状态的主要因素。
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会使固体变成液体,液体变成气体;温度降低或压力升高会使气体变成液体,液体变成固体。
2. 相变过程的热量条件。
在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
例如,固体变成液体和液体变成气体时,会伴随着吸热现象;气体变成液体和液体变成固体时,会伴随着放热现象。
3. 相变过程的速度条件。
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存在着相变速率的限制。
物态变化-知识点精细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精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1171bac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1f.png)
物态变化一、温度及其测量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2、温标:温度的计量标准。
摄氏温标:符号—t,单位一摄氏度(℃)(1)读法:①比0℃高的温度值直接读,如“37℃”读做“37摄氏度”②比0℃低的温度值在数字前加“-”号,读做“负”或“零下”,如“-20℃”读做“负20摄氏度或“零下20摄氏度”(2)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
在0~100摄氏度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摄氏度(℃)【注意】(1)冰水混合物是指将冰和水长时间混合后,温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不论冰多还是水多,只要是冰水混合物,其温度就是0℃;(2)只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才是100℃;3、热力学温标(国际温标或开氏温标):符号—T,单位一开尔文(K)绝对零度,即0开尔文,等同于-273.15摄氏度。
开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T=273+t;4、实验室温度计(1)构造:玻璃泡、内部液体(酒精、煤油、水银等)、内径均匀的细玻璃管、均匀的刻度(2)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3)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2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4、体温计(1)结构:体温计的玻璃泡与直玻璃管的连接处有一个弯而细的缩口。
(2)量程:35—42℃;(3)分度值:0.1℃;(4)体温计的使用:测体温时,水银膨胀通过缩口(细管)上升。
【注意】在每次使用体温计前要用手拿着它的上部用力向下甩,使水银重新回到玻璃泡中。
【大招】只升不降二、融化和凝固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2.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3.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物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6411435a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1c.png)
第三章物态变化§3.1 温度一、温度⑴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1.工作原理: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中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2.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三、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1.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记作0℃、100℃,平均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 读法:(1)人的正常体温是37℃——37摄氏度;(2)水银的凝固点是-39℃——零下39摄氏度或负39摄氏度.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两看”——量程和分度值;I .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一般) 11.体温计:35℃~42℃、0.1 ℃;III.寒暑表:-35℃~50℃、1℃.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如果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就会涨破温度计;反之则读不出温度。
3.温度计使用的几个要点⑴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泡在待测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⑵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不能在示数上升时读数,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⑶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五、体温计1.量程:35℃~42℃;分度值:0.1℃.2.特殊结构: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缩口。
使用方法:用前须甩一甩。
(否则只升不降)☆典型例题图11.如右图所示,图1中温度计的示数为36℃;图2中的示数为二9℃。
分析:首先判断液柱的位置:可顺着液柱上升的方向观察,若数字越来越大,则说明液面在0℃以上,应该从0℃向上读;反之则说明液面在0℃以下,应该从0℃向下读。
2. 用体温计测量小强同学的体温是37.9℃,若没有甩过,用它只能测出以下哪位同学的体温( C )A.小红:37.6℃ ;B :小刚:36.9℃ ;C :小明:38.2℃ ;D :小华:36.5℃分析:体温计只升不降的特点。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c3b180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5.png)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主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变。
以下是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的主要知识点:一、固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1.熔化:当物质受到热或其他因素的作用时,固态物质的分子振动增大,突破了分子间的结构力,使得物质表面开始融化,并最终变为液态。
二、液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1.凝固:当物质受到冷或其他因素的作用时,液态物质的分子振动减小,逐渐靠近,从而形成新的分子结构,使得物质逐渐凝固为固态。
三、液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1.蒸发:当液体受热或其他因素的作用时,分子的热运动增强,一部分分子能量足够大而能够克服液体表面的吸附力,从液体表面跳出变为气体,这个过程称为蒸发。
2.沸腾:当液体受热到一定程度时,液体内部也会产生气泡,并从液体底部不断冒出,液体不断汽化并产生大量气体的过程称为沸腾。
四、气态到液态的物态变化:1.冷凝:当气体受冷或其他因素的作用时,分子的热运动减弱,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增强,使得气体分子逐渐靠近并形成液体,这个过程称为冷凝。
五、固态到气态的物态变化:1.升华:一些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而不经过液态的过程。
在升华过程中,固态物质的分子直接从固体表面脱离,转变为气体。
六、气态到固态的物态变化:1.凝结:气体遇冷或其他因素的作用时,分子速度减慢,分子间的吸引力增强,从而使气体中的分子逐渐靠近并形成固体结构,这个过程称为凝结。
初中物理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有:1.熔化:冰块融化为水;2.凝固:水凝固为冰块;3.蒸发:水中的水分在太阳的照射下逐渐蒸发;4.沸腾:水在经过加热后开始沸腾;5.冷凝: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6.升华:固态干冰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7.凝结:水蒸气遇冷凝结成云雾。
物态变化单元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单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8690d9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ee.png)
物态变化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固态的性质:1. 固态是物质的一种物态状态,在固态下,分子间相互靠近,排列整齐,能量较低。
2. 固态的特征:固态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强度。
3. 固态的性质:固态有一定的熔点和沸点,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脆性。
4. 固态的结构:固态的结构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而形成的。
二、液态的性质:1. 液态是物质的一种物态状态,在液态下,分子间相互较近,随机排列,能量较高。
2. 液态的特征:液态具有一定的形状和没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硬度和强度。
3. 液态的性质:液态具有一定的表面张力和粘性,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不可压缩性。
4. 液态的结构:液态的结构是由分子通过弱的范德华力和氢键相互连接而形成的。
三、气态的性质:1. 气态是物质的一种物态状态,在气态下,分子间相互较远,随机分散,能量最高。
2. 气态的特征:气态具有没有一定的形状和没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硬度和强度。
3. 气态的性质:气态具有一定的压力和体积,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和扩散性。
4. 气态的结构:气态的结构是由分子通过弱的范德华力相互连接而形成的。
四、物态变化的过程:1. 熔化:固态物质受热时,温度达到熔点时,固态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2. 凝固:液态物质降温时,温度低于固体物质的凝固点时,液态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3. 蒸发:液态物质受热时,温度达到沸点时,液态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4. 凝结:气态物质降温时,温度低于气态物质的凝结点时,气态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五、物态变化的条件:1. 温度: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固态和液态来说,是通过增加或降低温度来改变其物态状态的,而对于气态来说,是通过升高或降低温度来改变其物态状态的。
2. 压力: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物质的物态状态随着压力的改变发生变化,例如,提高气态物质的压力可以使其转变为液态。
3. 物质的性质:不同的物质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具有不同的物态状态,这是由于物质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而造成的。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及举例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及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726dd6d2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7.png)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及举例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物态变化是物质从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物质的物态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决定,当这些相互作用力受到外部条件的改变时,物态也会发生变化。
物态变化通常包括固态到液态、液态到气态、固态到气态等多种情况。
1. 固态到液态的变化当物质受到足够的热量作用时,其分子内部的相互作用力会减弱,导致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加,从而使其固态转变为液态。
比如,将固态的冰块受热后会融化成液态的水。
2. 液态到气态的变化将液态的物质受热后,其分子的动能增加,相互作用力减弱,从而使分子能够克服表面张力和重力,蒸发成气态。
比如,将水受热后会蒸发成水蒸气。
3. 固态到气态的变化当物质受到极端的高温和压力时,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几乎被完全消除,使得固态物质直接转变为气态。
比如,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环境可以使岩石中的矿物直接升华成气态。
二、物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物态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表面张力等。
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物质内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影响物态的变化。
1. 温度温度是影响物质物态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提高温度可以增加物质分子的动能,减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促使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或气态。
举例:将冰块受热后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温度继续升高会使水蒸发成水蒸气。
2. 压力压力对物态变化同样有重要的影响。
在高压环境下,物质的分子之间的距离会缩小,相互作用力增强,从而使得物质能够在较低温度下转变为液态或固态。
举例:将气态的二氧化碳受到一定的压力后会液化成液态二氧化碳。
3. 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决定了液体的表面形状和液滴形成的条件。
表面张力对于物态的变化过程也具有重要影响。
举例:液态金属在高温高压下可以形成微粒状的金属固体,表面张力使得液态金属能够形成不规则的固态结构。
三、常见的物态变化过程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转变过程,常见的物态变化包括融化、汽化、凝固、升华等。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d728c6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ab.png)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1. 物态的概念:物质存在的形态可以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
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物质可以呈现不同的物态状态。
2. 物态变化的概念:当物质的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物质的物态状态也会发生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3. 物态变化的分类: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的状态变化,可以分为升华、凝固、熔化、气化和凝结等不同类型的物态变化。
二、物态变化的规律1. 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温度是物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温度下物质的相变形式和性质都会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物质的熔点、沸点和融化热、汽化热与温度有一定的关系。
2. 压强对物态变化的影响:压强也是物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气体和液体的相变过程影响较大。
压强的增加会使气体变为液体,降低压强会使液体变为气体。
三、物态变化的重要性1. 应用价值:物态变化的过程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如利用物态变化制冷、制热、净化和分离物质等。
2. 理论意义:通过研究物态变化的规律和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物质的本质和性质,揭示出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特性和行为。
四、常见物态变化过程1. 升华:固体直接转变为气体的过程,不经过液体状态。
常见升华的物质有干冰(二氧化碳)、氯化铵等。
2. 凝固:液体转变为固体的过程,是一种凝结过程的特例。
凝固时,液体变为固体,释放出一定的凝固热。
常见凝固的物质有水、冰等。
3. 熔化:固体转变为液体的过程,是一种熔解过程的特例。
在熔化过程中,固体吸收一定的熔化热,转变为液体。
常见熔化的物质有冰、蜡等。
4. 气化:液体直接转变为气体的过程,不经过固体状态。
气化时,液体变为气体,吸收一定的气化热。
常见气化的物质有水、酒精等。
5. 凝结:气体转变为液体或固体的过程。
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水或固态水(雾凇、冰雹)等现象都是凝结过程的体现。
五、常见物质物态变化的实验及示意1. 水的物态变化实验(1)冰的熔化实验:将一块冰放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观察冰的表面逐渐出现水滴,最终冰完全融化为水的过程。
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97bc48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cb.png)
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转变,主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下面将从分子运动、能量变化和物质性质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描述。
一、分子运动
在固态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分子的运动受限,呈现出固定的排列和振动。
在液态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分子的运动比较自由,具有较大的扩散能力。
在气态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非常弱,分子的运动非常剧烈,具有很高的扩散能力。
二、能量变化
在物态变化过程中,能量的转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时,需要吸收热量,这是因为固态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强,需要克服这种相互作用力才能使分子自由运动。
当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时,同样需要吸收热量,这是因为液态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强,需要克服这种相互作用力才能使分子自由运动。
而当物质从气态转变为液态或固态时,会释放热量,这是因为气态的分子运动较自由,当分子重新排列时会产生相互作用力,释放出热量。
三、物质性质
物质的状态变化对其性质影响很大。
在固态下,物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距离较近,相互作用力较大,固态物质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固定的形态。
在液态下,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
定的体积,分子间距离比较大,相互作用力较小,液态物质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适应性。
在气态下,物质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分子间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气态物质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可压缩性。
物态变化涉及物质分子的运动、能量的转化以及物质性质的变化。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归纳和描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态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同时也可以增加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简单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简单](https://img.taocdn.com/s3/m/d6b7c21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7a.png)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简单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的物态改变,主要包括溶解、升华、凝固、融化和汽化五种物态变化。
1. 溶解:溶解是指溶质与溶剂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使得溶质分子或离子均匀分散在溶剂中的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要大于溶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使得溶质被离子化或分子化并分散在溶剂中。
不同物质之间的溶解性是不同的,通常可以通过溶解度来表征。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量溶剂最多能溶解溶质的量,通常用溶质在100克水中的溶解量来表示。
2. 升华:升华是指固体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而不经过液态。
在升华过程中,固体内部的各种形态的微小粒子(如分子、原子等)由于吸收了充分的热能而逐渐膨胀,从而逐渐分开,最终形成了气态。
升华一般发生在晶体的表面或者内部,是由于晶体内部的各种粒子受到了热能的刺激而脱离了晶体表面。
3. 凝固:凝固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当液体的温度降低到其冷凝点以下时,分子间的相互吸引趋于占据上风,使得液体分子之间间距减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从而形成了固态。
凝固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凝固点来确定物质的凝固温度。
4. 融化:融化是指固态物质在加热下变为液态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当固态物质的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其内部粒子运动增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使得固态逐渐转化为液态。
融化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熔点来确定物质的融化温度。
5. 汽化:汽化是指液态物质在加热下变为气态的过程。
在液态物质的表面,部分分子吸收了足够的热能,逐渐逃脱了液态的束缚,形成了气体,从而使得液态逐渐转化为气态。
汽化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汽化点来确定物质的汽化温度。
总的来说,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的物态改变,包括了溶解、升华、凝固、融化和汽化五种物态变化。
这些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有着重要意义。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b4195e8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2f.png)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态:物质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气态:物质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物态变化的类型:
熔化:固态变为液态。
例如,冰融化成水。
凝固:液态变为固态。
例如,水结冰。
汽化:液态变为气态。
例如,水蒸发成水蒸气。
液化:气态变为液态。
例如,水蒸气凝结成水。
升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例如,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直接升华为气态。
凝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例如,霜的形成。
温度与物态变化:
熔点: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所需要的温度。
凝固点: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所需要的温度,与熔点相同。
沸点: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所需要的温度。
临界点:在某些情况下,物质可以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直接从液态变为气态,而不需要经过固态或气态。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
熔化、汽化和升华是吸热过程,即这些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凝固、液化和凝华是放热过程,即这些过程会释放热量。
实际应用:熔化:金属冶炼、制作巧克力等。
凝固:制作冰雕、铸造金属等。
汽化:衣物晾晒、蒸发冷却等。
液化:液化石油气、冷凝器中的冷却水等。
升华:真空干燥、冷冻干燥等。
凝华:霜冻、雪的形成等。
了解这些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和实际应用中的物理过程。
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态变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2c78ef1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f.png)
物态变化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它指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由于温度、压力、浓度等因素的改变而引起的状态的变化。
物态变化主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下面将从固态、液态和气态三个方面展开,分别介绍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点。
一、固态变化固态是物质最基本的状态,其分子或原子紧密排列,间距较小,力量较大。
固体的主要特点是形状固定、体积不变,而且固体有一定的硬度。
在固态变化中,最常见的是物质的熔化和凝固。
1.熔化:当固体受热时,温度逐渐升高,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固体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增强,开始逐渐脱离原来的位置,并形成液体。
熔化是固态变化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例如将冰加热,当温度达到0℃时,冰开始熔化成水。
2.凝固:与熔化相反,凝固是指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
当液体受冷时,温度逐渐降低,液体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减弱,逐渐接近并重新排列成固体。
凝固也是固态变化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例如将水冷却至0℃以下,水开始凝固成冰。
二、液态变化液态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分子或原子之间的间距较大,力量较小。
液体的主要特点是形状不固定、体积不变。
在液态变化中,最常见的是物质的汽化和液化。
1.汽化:当液体受热时,温度逐渐升高,当达到一定温度时,液体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增强,开始逐渐脱离原来的位置,并形成气体。
汽化是液态变化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例如将水加热,当温度达到100℃时,水开始汽化成水蒸气。
2.液化:与汽化相反,液化是指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当气体受冷时,温度逐渐降低,气体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减弱,逐渐接近并重新排列成液体。
液化也是液态变化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例如将水蒸气冷却至100℃以下,水蒸气开始液化成水。
三、气态变化气态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分子或原子之间的间距较大,力量较小。
气体的主要特点是形状不固定、体积可变。
在气态变化中,最常见的是物质的凝华和气化。
1.凝华:当气体受冷时,温度逐渐降低,气体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减弱,逐渐接近并重新排列成固体。
凝华是气态变化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例如将水蒸气冷却至100℃以下,水蒸气开始凝华成水。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d2ca27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1b.png)
第一节物态变化的概念及分类1.1 物态变化的定义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通常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
1.2 物态变化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条件和过程,物态变化可以分为凝固、熔化、蒸发、沸腾、凝华、升华等几种类型。
第二节凝固和熔化2.1 凝固的条件和过程凝固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一般需要降温或增加压强才能发生,过程中物质的分子会逐渐形成有序的结晶。
2.2 熔化的条件和过程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增加温度或减小压强来发生,过程中物质的分子会逐渐失去有序排列的结晶状态。
第三节蒸发和沸腾3.1 蒸发的条件和过程蒸发是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通常发生在液体表面,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气压才能进行,能量主要来源于表面分子的热运动。
3.2 沸腾的条件和过程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出现的剧烈汽泡的现象,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和气压才能发生,沸腾时液态的表面分子不再提供足够的能量,内部的分子开始剧烈运动。
第四节凝华和升华4.1 凝华的条件和过程凝华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通常需要降温或增加压强来发生,无需经过液态中间态。
4.2 升华的条件和过程升华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增加温度或减小压强来发生,同样无需经过液态中间态。
第五节物态变化的热学解释5.1 热学性质对物态变化的影响物态变化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吸收或释放,可以通过热力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例如凝固和熔化时吸放热量,蒸发和凝华时吸放热量。
5.2 物态变化的热力学公式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可以通过热力学公式来计算,如凝固熔化时的热量公式Q=mL,蒸发沸腾时的热量公式Q=mLv。
第六节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6.1 凝固和熔化在冰淇淋制作中的应用冰淇淋的口感和质地与其凝固和熔化过程有密切关系,制作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
6.2 蒸发和沸腾在烹饪中的应用烹饪过程中食材的蒸发和沸腾过程会给食物带来特殊的香味和口感,掌握这些物态变化有助于提高烹饪技能。
总结物态变化知识点
![总结物态变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e604b4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78.png)
总结物态变化知识点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1. 物态变化的定义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压力和环境条件下,由固态向液态、气态或由液态向固态、气态等的转变过程。
物态变化是物质性质的一种外显性的变化,需要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才能发生。
物态变化通常包括熔化、凝固、升华、凝结、汽化和凝聚等过程。
2. 物态变化的基本特征物态变化是由于物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而引起的。
在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呈现出显著的变化,熔化、蒸化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减弱的过程,而凝固、凝结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增强的过程。
3. 物态变化的条件物态变化是受到温度、压力和环境条件等影响的。
温度是影响物态变化的主要因素,压力和环境条件也会对物态变化产生一定影响。
例如,水在大气压力下的沸点约为100℃,而在高山上的沸点要低于100℃,因为大气压力较低。
二、物态变化的规律1. 物态变化的规律物态变化的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物态变化通常需要特定的温度条件,例如溶解度、沸点、凝固点等。
(2)压力对物态变化的影响:压力也会影响物质的物态变化,如气体的压力越大,气体的沸点也会随之升高。
(3)环境对物态变化的影响:物态变化还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例如在无空气的条件下,液态水蒸发的速度更快。
2. 物态变化的热力学规律物态变化是由于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变化而引起的,因此物态变化也与热力学规律密切相关。
在不同的温度、压力和环境条件下,物质的热力学状态也会发生变化,导致物态的改变。
3. 物态变化的动力学规律物态变化的发生需要一定的动力学条件,例如在升华过程中,固体分子要克服固体相的相互作用力才能脱离表面成为气体分子。
因此,物态变化也受到动力学规律的影响。
三、物态变化的应用1. 物态变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物态变化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工业生产中的制冷、制热技术,就是基于物质的物态变化原理而设计的。
还有凝固技术、沸石吸附技术、固体萃取技术等,都是基于物态变化原理而开发的。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0252e5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37.png)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一、物态变化的概念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这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叫做物态变化。
二、六种物态变化1.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举例:冰熔化成水、蜡烛受热熔化等。
-特点:熔化过程需要吸热。
2.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举例:水结成冰、液态的金属凝固成固态等。
-特点:凝固过程需要放热。
3.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分为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定义: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
-举例:湿衣服晾干、洒在地上的水变干等。
-沸腾:-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做沸腾。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举例: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水加热到100℃时沸腾。
-特点:汽化过程需要吸热。
4.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举例: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等。
-特点:液化过程需要放热。
5.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举例:樟脑丸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等。
-特点: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6.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举例:霜的形成、冬天窗户上的冰花等。
-特点: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解析:一、物态变化的实质物态变化的实质是分子间的距离和分子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例如,在熔化过程中,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的运动加剧;在凝固过程中,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的运动减弱。
二、物态变化与生活的联系1.熔化和凝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铸造金属、制作冰淇淋等。
2.汽化和液化:蒸发吸热可以用来降温,如夏天在地上洒水可以降低室内温度;液化石油气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后储存和运输的。
物态变化有关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有关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b61089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e.png)
物态变化有关知识点总结一、固液相变固液相变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或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一定的温度下,物质的固态和液态能够平衡存在,这一温度称为物质的熔点。
当物质的温度低于熔点时,固体的粒子排列有序,形成了固体的结构,此时物质处于固态;当温度升高到熔点时,固体的结构开始解开,粒子的排列变得无序,此时物质处于液态。
固液相变的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熔化的过程中,固体吸收了热量,将固体的结构打破,成为无序的液体结构。
在温度升高时,一些物质的熔点会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升华现象。
升华是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例如,二氧化碳就是一个常见的升华物质,它可以在常温下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而不经过液态。
固体和液体的物态变化是由于固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和排列结构的改变所导致的。
一般来说,固态的分子/原子排列较为紧密,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而液态的分子/原子排列则更为紊乱,相互作用力相对较弱。
二、液气相变液气相变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或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在一定的温度下,物质的液态和气态能够平衡存在,这一温度称为物质的沸点。
当物质的温度低于沸点时,液体的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相互作用力,形成了液体的结构;当温度升高到沸点时,液体的结构被打破,液体的分子开始脱离表面,进入气态状态。
这个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称为汽化。
汽化是指液态分子脱离液面进入气态的过程。
在物质的沸点以下,液体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强,液体无法自由流动;温度升高到沸点时,液体内的分子吸收了热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液体变成气体。
液气相变的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也就是液体变成气体时,吸收了热量。
液气相变也受到压力的影响,当压力足够高时,物质的沸点会上升,这种情况下称为高压沸点。
相反地,当压力足够低时,物质的沸点会下降,这种情况称为低压沸点。
三、固气相变固气相变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气态或从气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一定的温度下,物质的固态和气态能够平衡存在,这一温度称为物质的升华点。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6e1fe7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5.png)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物态变化是物体或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物理学中常用的物态变化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
本文将介绍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常见的几种物态变化以及相关的知识点。
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1. 熔化: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加热转变为液态,这个过程称为熔化。
熔化温度常用符号Tm表示。
2. 凝固:液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冷却转变为固态,这个过程称为凝固。
凝固温度常用符号Tg表示。
3. 汽化:液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加热转变为气态,这个过程称为汽化。
汽化温度常用符号Tv表示。
4. 凝结:气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冷却转变为液态,这个过程称为凝结。
凝结温度常用符号Tc表示。
5. 升华: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加热转变为气态,而不经过液态阶段,这个过程称为升华。
二、常见的物态变化1. 固态变化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液态变化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例如,将冰块加热后会融化成水,这是一个固态变化为液态的过程。
2. 液态变化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气态变化为液态的过程称为凝结。
例如,将水烧开后会变成蒸汽,这是一个液态变化为气态的过程。
3. 固态变化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气态变化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
例如,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加热后直接变为气态,这是一个固态变化为气态的过程。
三、其他相关知识点1. 相变图:相变图是用来描述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物态变化的图表。
常见的相变图有水的相变图和二氧化碳的相变图等。
2. 相变热:相变热是指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在相变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因为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用于改变物质的内能。
3.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它表明在物态变化过程中,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失,只能转化为其他形式。
4. 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临界温度是指在超过该温度时,物质无法再以液态存在而会变为气态。
临界压力是指在超过该压力下,物质无法再以气态存在而会变为液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物态变化
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摄氏温度
1、摄氏温度的规定: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分就是摄氏1℃.
2、摄氏温度的单位为摄氏度,用℃表示。
3、绝对零度:宇宙中的温度下限-273℃,叫绝对零度。
4、热力学温度: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
单位:开尔文 K
5、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转换:T=t+273K t=T-273℃
体温计
1、体温计的温度范围:35℃-42℃
2、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细的缩口。
(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内)
玻璃液体温度计,它们在结构上基本相同,分别有:装液体的液泡、细内管、刻有示数的玻璃柱,根据液泡中的不同液体通常使用的有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
3、最小单位: 0.1℃
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使玻璃管内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
温度计使用应注意:
1、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1选
2、看温度的最小刻度值 2看
3、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且不能离开被测物,等到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测(量)
4、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到容器壁及容器底。
4 壁
5、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读
物态变化
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2、物质的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要吸热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要放热
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4、凝固点: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
注意:
1、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等的。
2、在晶体熔化曲线中有明显的三段即:固体升温段熔化段液体升温段。
3、在熔化段中的物质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
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2、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3、汽化有两种:蒸发和沸腾。
4、汽化过程要吸热液化过程要放热
蒸发和沸腾
蒸发和沸腾的区别是: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温度条件不同)。
2、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发生部位不同)。
3、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发生程度不同)。
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是:
1、液体的温度
2、液体的表面积
3、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情况。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是:
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
升华和凝华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要吸热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要放热
物态变化相互关系:
三个制冷作用:
①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例如,夏天室内洒水可以降温.
②升华吸热有制冷作用.例如,用干冰人工降雨.
③熔化吸热制冷.例如超市中用冰熔化吸热保鲜荔枝和海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