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重要知识点苏教版
苏教版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32cd66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6a.png)
苏教版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汇总初三下册化学是初中化学的重要阶段,涵盖了多个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苏教版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的详细汇总,供学生们复习和巩固。
一、溶液与酸碱性1. 溶液的酸碱性与pH•酸碱性的初步认识:理解溶液酸碱性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pH的定义与测定:掌握pH的定义、测定方法及pH试纸、pH计的使用。
•酸碱度与生命活动的关系:了解生物体内酸碱平衡的重要性及调节机制。
2. 酸和碱的性质•酸的通性:理解酸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的反应。
•例如:2HCl + Mg → MgCl₂ + H₂↑•碱的通性:理解碱与酸、非金属氧化物、盐等的反应。
•例如:2NaOH + CO₂ → Na₂CO₃ + H₂O•中和反应的应用:掌握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土壤改良、药物制备等。
3. 酸碱指示剂•概念:指能与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
•常用的指示剂: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石蕊溶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酚酞溶液:遇碱变红,遇酸不变色。
4. 酸、碱、盐的溶解性•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
•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
•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二、金属与金属活动性1. 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 、Au。
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三、常见的酸与碱1. 常见的酸•浓盐酸:•物理性质:无色液体(工业用盐酸可能含Fe³⁺而显黄色),有刺激性气味。
苏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全)
![苏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全)](https://img.taocdn.com/s3/m/bc30194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5d.png)
苏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全)苏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全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元素与化合物、化学方程式、溶液、气体的性质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我们将对苏教版初三化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物质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种。
1.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描述物质不发生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大小、重量、硬度、密度等。
物质的变化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和熔点、沸点、溶解度等也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描述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燃烧性、腐蚀性、还原性等都属于化学性质。
二、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元素根据化学性质的不同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物质。
化合物通常具有特定的化学式和分子结构。
例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H2O。
三、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反应物在反应中发生变化,生成物是反应物的变化产物。
化学方程式中需要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要求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电荷守恒定律要求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电荷等于生成物的总电荷。
四、溶液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体系。
溶质是指能在溶剂中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能溶解溶质的物质。
溶液的浓度通常用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或溶质的摩尔浓度来表示。
溶解是指溶质与溶剂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形成溶液的过程。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单位体积溶剂对溶质的溶解能力。
五、气体的性质气体是无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
气体的性质包括可压缩性、扩散性、容易受热膨胀、相互之间的运动方式等。
苏教版初三化学重点知识点(全)
![苏教版初三化学重点知识点(全)](https://img.taocdn.com/s3/m/6efd4b130b4c2e3f5627630d.png)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九年级苏教版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苏教版化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99da8e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89.png)
九年级苏教版化学知识点化学是一门探究物质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它研究的范围广泛且深奥。
九年级的化学学科内容丰富,包括了多个知识点,下面将对苏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和介绍。
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同一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如纯净水和纯金属;混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以上不同物质按一定比例组成的,如土壤和空气。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其外部特征以及进行实验来确定。
常见的物质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硬度、熔点、沸点等。
3.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主要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改变外部条件下,其状态或形态发生改变,如物质的固体、液体、气体相互转化;化学变化则是指物质在发生反应时,其化学特性发生改变,如金属氧化、酸碱反应等。
二、离子和离子反应1. 离子的概念离子是由原子或原子团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带有电荷的粒子。
正离子带正电荷,负离子带负电荷。
2. 离子的生成与性质离子通过化学反应生成,通常发生在电解质溶液中。
离子的性质不同于原子和分子,离子间由于电荷的存在会发生静电作用和吸引力。
3.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指在溶液中,离子间发生的化学反应。
常见的离子反应包括沉淀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三、化学平衡1. 平衡的概念平衡是指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保持稳定的状态。
平衡反应中,正向反应与逆向反应的速率相等。
2. 平衡常数和平衡表达式平衡常数是用来表示平衡反应强弱的指标,通常表示为K。
平衡表达式是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编写的表达式。
3. 影响平衡的因素影响平衡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等。
改变这些因素会导致平衡移动,从而影响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四、酸碱理论和溶液的pH值1. 酸碱的定义酸是指能够产生H+离子的物质,碱是指能够产生OH-离子的物质。
酸碱反应是通过质子转移来进行的。
2. 酸碱的性质和判别方法酸的性质包括酸味、酸腐蚀性、导电性等;碱的性质包括苦味、碱刺激性、导电性等。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953ac5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d.png)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溶液的酸碱性§1.1 溶液的酸碱性与pH•酸碱性的初步认识:理解溶液酸碱性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pH的定义与测定:掌握pH的定义、测定方法及pH试纸、pH计的使用。
•酸碱度与生命活动的关系:了解生物体内酸碱平衡的重要性及调节机制。
§1.2 酸和碱的性质•酸的通性:进一步理解酸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的反应。
•碱的通性:进一步理解碱与酸、非金属氧化物、盐等的反应。
•中和反应的应用:掌握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土壤改良、药物制备等。
第二章酸、碱、盐的溶解性§2.1 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性曲线的绘制与解读。
•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2.2 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掌握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
•溶解性规律的应用:利用溶解性规律进行物质的鉴别、分离和提纯。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3.1 有机化合物的初步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定义与特性: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及其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按碳链结构、官能团等进行分类。
§3.2 甲烷与乙醇•甲烷的性质与用途:掌握甲烷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在能源、化工等领域的应用。
•乙醇的性质与用途:了解乙醇的俗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如燃烧、催化氧化、与金属钠反应等)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3 有机高分子材料•有机高分子的概念与特性:理解有机高分子的定义、结构特点及分类。
•常见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了解它们的合成原理、性能特点及应用领域。
第四章物质的检验与鉴别§4.1 物质的检验•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如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铵根离子等的检验。
•常见气体的检验:如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的检验方法。
苏科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8e8fe6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f.png)
苏科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苏科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复和掌握课程内容。
1. 原子与分子
- 原子的结构和组成: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电子壳层。
-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由同种原子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原子组成。
- 分子结构:分子由两个或更多原子以化学键结合而成。
2. 化学符号与化学式
- 元素符号:用来表示元素的缩写。
- 化学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的组成。
3. 化学反应
- 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
- 物质的转化:原子的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
- 反应物与生成物:反应物参与反应并被转化成生成物。
4. 元素周期表
- 元素的周期性和族性。
-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
5. 元素与化合物
- 元素的分类:金属、非金属和过渡金属等。
- 化合物的分类:氧化物、酸、碱、盐等。
6. 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 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 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以上是苏科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希望这份文档对学生们的复有所帮助。
如需更详细的知识讲解,请参考教材或向老师寻求帮助。
2022苏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
![2022苏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fd99a6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e.png)
2022苏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学习任何一门学科, 爱好都是必不行少的。
所以, 为了高效地学习化学, 学生要努力造就对化学的“好感”。
下面是我整理的苏教版初三化学学问点, 欢送大家阅读学习。
初三化学学问点1.试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拟纯洁, 除去常见杂质详细方法:①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 有那么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②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KOH溶液、碱石灰等;③除HCl气体可用:AgNO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NaOH溶液、KOH溶液;除气体杂质的原那么:用某物质汲取杂质或跟杂质反响, 但不能汲取或跟有效成份反响, 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2.试验留意的地方:①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或用CO、H2复原CuO、Fe2O3之前, 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 将浓硫酸倒入水中, 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进展有关有毒气体(如:CO、SO2、NO2)的性质试验时, 在通风厨中进展;并要留意尾气的处理:CO点燃烧掉; SO2、NO2用碱液汲取。
④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要留意熄灯依次。
3.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①酸流到桌上, 用NaHCO3冲洗;碱流到桌上, 用稀醋酸冲洗。
②沾到皮肤或衣物上:Ⅰ.酸先用水冲洗, 再用3~5% NaHCO3冲洗;Ⅱ.碱用水冲洗, 再涂上硼酸;Ⅲ.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 再做第Ⅰ步。
4.试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1)制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2)用盐酸和锌粒制H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 盐酸酸雾)(用稀硫酸没此杂质)(3)制C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除水蒸气的试剂: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 有那么颜色由白色→蓝色)等;除HCl气体的试剂:AgNO3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或固体)、KOH溶液(或固体);[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HCl气体反响]5.常用试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1)有CO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 有那么先除掉)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 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苏教版化学九年级知识点
![苏教版化学九年级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a88ba25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9.png)
苏教版化学九年级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相互转化关系的学科,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化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培养科学素养。
下面将介绍苏教版九年级化学的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化学与生活化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比如:1.1 物质与可见现象物质的存在状态: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的特性:颜色、气味、热量有无、溶解性,并进行实验观察验证空气中的氧气:点燃木条,燃烧现象1.2 物质变化与反应物质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化学反应:燃烧反应、酸碱反应化学方程式:反应物、生成物第二章:常见物质与方法本章主要介绍了一些常见物质及其特性,以及实验方法的应用。
2.1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元素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分子化合物2.2 酸、碱和盐酸的性质:酸性溶液的酸碱指示剂反应、与金属反应碱的性质:碱性溶液的酸碱指示剂反应、与非金属气体的反应盐的性质:溶解度、晶体结构、盐的用途第三章:能量与化学反应在本章中,我们将学习能量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些能量变化的应用。
3.1 燃烧与能量燃烧现象:燃烧所释放的能量火焰颜色与金属元素的关系煤的燃烧过程:燃烧中的能量转化3.2 酸碱中的能量变化中和反应:酸碱中的能量转化溶解反应: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第四章:金属与非金属本章主要讲解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对比。
4.1 金属元素的性质金属的性质:导电性、延展性、热导性、金属光泽与酸反应: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的气体4.2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非金属的性质:不良导电性、易燃性与氧气反应:非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第五章:氧气与酸碱本章中,我们将学习氧气与酸碱的相关知识。
5.1 氧气的制法和性质氧气的制法:分解过程、水的电解氧气的性质:颜色、对物质的影响5.2 酸碱中的电离现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酸碱溶液的电离现象:电离程度、pH值酸碱溶液的浓度:酸碱中和反应第六章: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本章主要讲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9e5034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ba.png)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物质的分类§1.1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微观构成: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与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概念及判断。
§1.2 物质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及实例。
•物质的转化与循环:理解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如水循环、碳循环等。
第二章物质的化学变化§2.1 化学变化的特征•化学变化的定义及特征: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变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2.2 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理解: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配平方法及应用。
§2.3 化学反应的类型•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判断。
•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理解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的概念,知道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作用。
第三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3.1 金属的冶炼•金属冶炼的一般步骤及原理:如热还原法、电解法等。
•炼铁与炼钢的基本原理及过程。
§3.2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金属腐蚀的原因及分类: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
•金属防护的方法:如涂油漆、镀金属、制成合金等。
§3.3 金属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金属资源的分布与储量。
•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及环保意义。
第四章常见的酸碱盐§4.1 酸的通性与常见酸•酸的通性:酸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某些盐等反应。
•常见酸的性质与用途:如盐酸、硫酸、硝酸等。
§4.2 碱的通性与常见碱•碱的通性:碱能与酸、非金属氧化物、某些盐等反应。
•常见碱的性质与用途: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4.3 盐的通性与常见盐•盐的通性:盐能与酸、碱、某些盐等反应。
•常见盐的性质与用途: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
九年级苏科版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苏科版化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04e6af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fd.png)
九年级苏科版化学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我们将探索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点,下面将逐一介绍它们。
一、物质的分类在化学中,物质可以被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类。
纯物质又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组成的纯物质。
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可以通过物理方法进行分离。
二、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组成的表达式,如H2O表示水。
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发生和反应物消耗、生成物产生的过程,如2H2 + O2 → 2H2O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三、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化学反应物质消耗和生成物产生的速度。
它受到温度、浓度、表面积、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实验方法进行测定。
四、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中能够导电的物质,它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离解,弱电解质只有一部分离解。
非电解质则在水中不导电。
五、酸、碱和盐酸呈酸性、碱呈碱性、酸碱中和生成盐是化学中常见的反应。
酸和碱可以通过指示剂进行颜色变化的检测,而中和反应则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六、金属和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热传导性能,并且多呈现金属光泽。
非金属元素常见于地壳中的氧、氮、硫等元素,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与金属元素有很大差异。
七、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连接,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形成的。
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形成的。
金属键是金属元素的原子间电子云的共享。
八、化学平衡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的比例关系。
在化学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仍在反应,但是反应速度相等,不再有净产物生成。
九、化学能量和化学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吸收或放出,称为化学能量。
化学反应热指的是在常压下,单位物质参与化学反应时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化学苏教版九年级知识点
![化学苏教版九年级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7ccf2e0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c.png)
化学苏教版九年级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也是中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
九年级是学生接触化学的关键时期,下面将介绍苏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
一、物质与化学元素1. 物质的性质: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具有质量、颜色、形状、硬度等特征。
2. 化学元素:化学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包括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
二、常见物质的分类与性质1. 盐类: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具有结晶性和导电性。
2. 酸碱盐:包括酸、碱和盐三种物质,具有酸碱性、导电性和气味等性质。
3. 金属与非金属:金属具有导电性、延展性和韧性,非金属则相反。
三、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反应类型: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等。
2.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
四、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 原子结构:原子由核和电子组成,核中包含质子和中子,电子绕核运动。
2. 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的表格,包括周期和族等信息。
五、化学键与化合价1. 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相互连接原子的力。
2. 化合价:元素在化合物中所能发生的化学键的形式和数目。
六、化学反应与能量1. 反应速率:反应物消耗和生成物生成的速率,受温度、浓度和催化剂等影响。
2. 能量变化: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七、酸、碱与盐及其溶液的性质1. 酸碱性:酸具有酸味、酸性和导电性,碱具有碱味、碱性和导电性。
2. pH值和酸碱指示剂:用于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和进行颜色变化的指示剂。
3.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八、常见气体的性质与制取方法1. 氧气与燃烧:氧气是支持燃烧的必需物质,燃烧是有机物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
2. 二氧化碳与酸碳酸盐: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用酸与碳酸盐反应制取。
九、溶液的结构与性质1. 溶液的形成:溶质在溶剂中弥散,形成均匀的混合物,包括固液溶液、气液溶液等。
整理苏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全)学习资料
![整理苏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全)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669808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77.png)
整理苏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全)学习资料苏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全面而丰富,包括化学基础、物质的组成、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变化和化学方程式、溶液和溶剂、酸、碱和盐等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整理和总结。
一、化学基础部分1. 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包括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2. 元素的符号和化合价:元素的符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缩写,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与其他元素原子结合时所具有的价态。
3.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带负电荷。
4.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通过周期表可以推断元素的化学性质。
5. 分子和离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结合而成的微粒,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6. 元素的性质:元素具有一些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物理性质有密度、硬度等,化学性质有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
二、物质的组成部分1. 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关系:物质的组成主要由原子、分子和离子组成,不同组合形式的原子会呈现不同的性质。
2. 氧化态和氧化数:氧化态是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氧化数是一个用来描述原子带电状态的量。
三、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部分1. 金属和非金属:金属是具有典型的金属性质的元素,如导电性、延展性等;非金属则是没有这些性质的元素。
2. 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是由金属和氧元素结合而成的化合物,非金属氧化物是由非金属和氧元素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3. 盐的性质:盐是由酸和碱反应生成的晶体化合物,具有酸碱性质。
四、化学变化和化学方程式部分1. 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的变化,包括化学方程式的变化。
2. 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后生成的新物质称为生成物。
3.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符号方程式,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条件和反应式。
苏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全完整版
![苏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全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2dbdbd1f5335a8103d220a9.png)
苏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全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克。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苏教版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39d2816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e3.png)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苏教版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实用的学科,它研究的是物质的性质、组成以及变化规律。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为大家整理九年级化学的必背知识点。
一、物质的分类物质是指构成自然界一切物体的基本成分。
按物质的组成方式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按物质的性质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1. 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质,如氧气(O2)、氢气(H2)等;2.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组成的物质,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3.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导性和延展性的物质,如铁、铜等;4. 非金属:在常温常压下大部分为固体,具有质地脆弱、不良导电性的物质,如炭、硫等。
二、离子离子是由原子或原子团失去或得到电子而带电的粒子。
根据离子的电荷正负性质,可以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1.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通过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形成,如钠离子(Na+);2.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通过得到一个或多个电子形成,如氯离子(Cl-)。
三、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数量关系和结构变化。
它是描述化学反应的重要工具。
化学方程式一般由反应物(在箭头的左边)和生成物(在箭头的右边)组成,如下所示:2H2 + O2 → 2H2O四、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根据反应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化学能反应。
1. 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如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N2 + 3H2 → 2NH3);2.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如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2H2O → 2H2 + O2);3. 置换反应:在一种化合物中,元素与元素或离子与离子之间的置换反应,如铁与硫酸反应生成铁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4. 化学能反应:在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能量,如燃烧反应。
苏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苏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e1263d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e.png)
苏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九年级化学知识点一、物质的分类1. 纯物质与混合物纯物质是指物质中只包含一种元素或化合物,如纯水、纯铁等;混合物是指物质中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或化合物,如空气、海水等。
2. 金属、非金属和金属loid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常见的金属有铜、铁、铝等;非金属则不具备这些性质,如氧气、碳等;金属loid具有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如硅、锗等。
二、化学式1. 元素符号元素符号是表示化学元素的字母缩写,比如氧元素的符号是O,氢元素的符号是H。
2. 化学式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和下标表示化学元素的种类和比例关系,比如水的化学式是H2O,表示其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三、化学反应1. 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反应中参与变化的物质称为反应物,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2. 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可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反应等,根据具体的反应条件和产物可以判断反应类型。
3.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符号反应条件表示化学反应,左侧为反应物,右侧为生成物,并用化学符号表示状态。
四、化学元素与元素周期表1. 化学元素与周期表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
2. 元素的周期性元素周期性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出现周期性变化,如电负性、原子半径等。
五、离子与离子反应1. 离子的概念离子是指原子或原子团失去或获得电子后带电的物质,常见的离子有钠离子Na+、氯离子Cl-等。
2.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离子间的结合与解离,生成新的离子物质,如氯化钠溶解在水中的离子反应为Na+ + Cl- → NaCl。
六、酸碱中和反应1. 酸与碱的性质酸具有酸味、能与碱中和、能与金属反应等特点;碱具有碱味、能与酸中和、能与非金属酸性氧化物反应等特点。
2. 中和反应酸与碱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反应产物为盐和水,如硫酸与氢氧化钠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九年级化学重要知识点苏教版
![九年级化学重要知识点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17237046f1aff00bfd51e3a.png)
重要知识(2)1.(1)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色火焰,在O2中燃烧发出敞亮的色火焰,在瓶中加水的目的。
⑵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放热,方程式为。
⑶铁丝在O2中猛烈燃烧,该实验中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所绑火柴的作用是,在瓶底加水或铺一层沙的作用是:。
2.存在氧分子的物质有空气、液氧、自然界的水等(如:海水)。
(背一遍)3.电解水负极产生的气体是,质量比为。
由该实验得出结论:水由组成。
4.过滤操作顶用到玻璃仪器有、、。
玻璃棒的作用是。
5.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符号依次是、、、。
生物体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符号依次是、、。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海水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符号依次是、、、。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水由组成,水银由组成;氯化钠由组成。
6.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存在庞大不同的缘故是,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
Cl-和Cl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生铁和钢的区别在于。
7.温室气体有、、、,致使酸雨的气体有和。
8.最硬的金属是,熔点最低的金属是,导电性最好的金属,年产量前三位的金属,具有还原性的单质有、,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9.化石燃料包括、、 ,西气东输的”气”是指 ,天然气的要紧成份是,CNG是指紧缩天然气 ,LPG是指液化石油气。
10.燃烧的三个条件(1) 可燃物;(2) 氧气或空气;(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1.纸箱着火用水扑灭,其原理是,油锅着火只要盖上锅盖,灭火原理是,也可当即向锅中倒入切好的蔬菜,灭火原理是,丛林着火通常将周围的树木砍伐掉,其灭火原理是。
瓦斯爆炸是指 CH4燃烧引发的爆炸。
12.图书、周密仪器、档案等引发的火灾可用灭火器扑灭。
13.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一、燃烧时要有充沛的空气,二、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例题:小翔在篝火晚会时把木材架空,使木材燃烧得更旺,缘故是( )A.散热的速度加速 B.聚集的热量增加C.木材的着火点降低 D.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14.铁生锈的条件是,铁锈的要紧成份,经常使用的防锈方法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知识(2)
1.(1)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色火焰,在O2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色火焰,在瓶中加水的目的。
⑵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放热,方程式为。
⑶铁丝在O2中剧烈燃烧,该实验中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所绑火柴的作用是,在瓶底加水或铺一层沙的作用是:。
2.存在氧分子的物质有空气、液氧、自然界的水等(如:海水)。
(背一遍)
3.电解水负极产生的气体是,质量比为。
由该实验得出结论:水由组成。
4.过滤操作中用到玻璃仪器有、、。
玻璃棒的作用是。
5.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符号依次是、、、。
生物体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符号依次是、、。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海水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符号依次是、、、。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水由构成,水银由构成;氯化钠由构成。
6.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是,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
Cl-和Cl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生铁和钢的区别在于。
7.温室气体有、、、,导致酸雨的气体有和。
8.最硬的金属是,熔点最低的金属是,导电性最好的金属,年产量前三位的金属,具有还原性的单质有、,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9.化石燃料包括、、 ,西气东输的”气”是指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NG是指压缩天然气 ,LPG是指液化石油气。
10.燃烧的三个条件(1) 可燃物;(2) 氧气或空气;(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1.纸箱着火用水扑灭,其原理是,油锅着火只要盖上锅盖,灭火原理是,也可立即向锅中倒入切好的蔬菜,灭火原理是,森林着火通常将周围的树木砍伐掉,其灭火原理是。
瓦斯爆炸是指 CH4燃烧引起的爆炸。
12.图书、精密仪器、档案等引起的火灾可用灭火器扑灭。
13.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一、燃烧时要有充足的空气,二、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例题:小翔在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使木材燃烧得更旺,原因是( )
A.散热的速度加快 B.聚集的热量增加C.木材的着火点降低 D.木材与空气的
接触面积增大
14.铁生锈的条件是,铁锈的主要成分,常用的防锈措施是。
15.填化学式:①炼钢需要②炼铁需要③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④实验室常用的燃料
⑤能用于制取硝酸和氮肥的是⑥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化合物⑦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
氧化物
⑧用于人工降雨的是⑨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氧化物
16.氢离子氧离子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硫离子氯离子钙离子
铁离子亚铁离子氢氧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
铵根离子
重要知识点(1)
一、化合反应:
⑴二氧化碳和水反应⑵木炭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⑶红磷在空气中燃烧⑷点燃镁条
⑸铁丝在氧气中燃烧⑹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碳
⑺铜在空气中加热变黑⑻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⑼氢气在氯气中燃烧⑽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⑾铝具有很强的耐腐蚀性⑿生石灰变成熟石灰
⒀碳酸钙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
二、分解反应:
⑴电解水⑵加热氧化汞制氧气
⑶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⑷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
⑸碳酸不稳定分解⑹煅烧石灰石制二氧化碳
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⑻加热氢氧化铜
⑼碳酸氢钙受热分解
三、置换反应:
⑴氢气还原氧化铜⑵镁与盐酸反应
⑶铝与硫酸反应⑷铝与盐酸反应
⑸锌与硫酸反应⑹铜与硝酸汞溶液反应
⑺铁与盐酸反应⑻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⑼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⑽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铜
⑾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⑿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五、其他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⑴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⑵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⑶甲烷燃烧⑷乙醇燃烧⑸石灰水鉴别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