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验六 单区域OSPF路由配置

合集下载

OSPF单区域配置

OSPF单区域配置

OSPF单区域配置【学习日标】掌挥OSPF中Router ID 的配置方法掌握OSPF的配置力法掌握通过display命令查看OSPP运行状态的方法掌握使用OSPF发布缺省路由的方法掌握修改OSPF hello 和dead 时间的配置方法学握OSPF 路由优先级的修改力法【理论知识】OSPF是由IFIF 开发的基J链路状念的自治系统内部路由协议,用来代替RIP 路由协议自身的算法限.与距离矢量协议不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使用Dijkstra 的最短路径优先算法计算和选择路由。

OSPF 协议在有组播发送能力的链路层上以组播地址发送协议包,即达到了节约资源的目的,有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其他网络设备的干扰.【实验拓扑】步骤1.按照实验拓扑图规划IP 地址步骤2。

配置OSPF 路由协议步骤3。

在OSPP中下发默认路由步骤4.查看R1的路由表、OSPP 邻居状态和链路状态数据库步骤5。

在R2上修改OSPF HELO和DEAD时间的配置方法并查看OSPF的邻居状态步骤6.修改OSPF 优先级控制DR BDR 的选举【操作步骤】步骤1。

按照实验拓扑图规划IP地址查看接口ip地址配置[Huawei] sysname R1[RI]int loo 0[R1-LoopBack0] ip add 1。

1。

1。

132[R1-LoopBack0] int g0/0/0[Rl—GigabitEthernet0/0/01ip add 12。

1。

1。

124[Huawei]sys R2[R2]int g0/0/0[R2-Gigabi tEthernet0/0/0]ip add 12.1.1.2 255.255。

255。

[R2-Gigabi tEthernet0/0/0]int loo 0[R2—LoopBack0] ip add 2.2。

2.2 32[R2-LoopBack0] int g0/0/1[R2-GigabitEthernet0/0/1] ip add 23。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OSPF协议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OSPF协议实验

实验2 OSPF协议实验1.查看R2的OSPF的邻接信息,写出其命令和显示的结果:答:2.将R1的router id 更改为3.3.3.3,写出其命令。

显示OSPF的概要信息,查看此更改是否生效。

如果没有生效,如何使其生效?答:没有生效,需要重启OSPF协议:让reset ospf processdis ospf brief3.6.1 OSPF协议报文格式3.分析截获的报文,可以看到OSPF的五种协议报文,请写出这五种协议报文的名称。

并选择一条Hello报文,写出整个报文的结构(OSPF首部及Hello报文体)。

答:OSPF头部:Byte1:版本号 2Byte2:报文类型1(Hello)Byte3-4:报文长度48Byte5-8:发送者RouterID 2.2.2.2Byte9-12:区域信息0.0.0.0Byte13-16:校验和0xf290Byte17-18:Auth Type NullByte19-24:Auth Data noneHello报文体:Byte1-4:子网掩码255.255.255.0Byte5-6:报文周期10Byte7:报文选项 EByte8:优先级 1Byte9-12:Dead Interval 40Byte13-16:DR地址0.0.0.0Byte17-20:BDR地址0.0.0.0Byte21-24:ActiveNeighbor 3.3.3.34.分析OSPF协议的头部,OSPF协议中Router ID的作用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用来唯一确定自治区域内的一台路由器。

答:可以手动设定,若没有指定,会自动选择路由器回环接口中最大IP地址为Router ID 5.分析截获的一条LSUpdate报文,写出该报文的首部,并写出该报文中有几条LSA?以及相应LSA的种类。

答:OSPF头部:Byte1:版本号 2Byte2:报文类型4(LS Update)Byte3-4:报文长度64Byte5-8:发送者RouterID 2.2.2.2Byte9-12:区域信息0.0.0.0Byte13-16:校验和0x0868Byte17-18:Auth Type NullByte19-24:Auth Data none该报文中有1条LSA,种类为Router-LSA3.6.2 链路状态信息交互过程6.结合截获的报文和DD报文中的字段(MS,I,M),写出DD主从关系的协商过程和协商结果。

OSPF实验

OSPF实验

OSPF实验实验20 OSPF实验任务一:单区域OSPF基本配置步骤一:搭建实验环境并完成基本配置步骤二:检查网络连通性和路由器路由表在ClientA上ping ClientB (IP地址为10.1.0.1),结果是无法互通,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RTA上只有直连路由,没有到达ClientB 的路由表,故从ClientA上来的数据报文无法转发给ClientB 步骤三:配置OSPF在RTA上完成OSPF如下配置:[RTA]router id 1.1.1.1[RTA]ospf 1如上配置中,数字1的含义是OSPF进程号,缺省情况下取值为1 [RTA-ospf-1]area 0.0.0.0在如下的空格中填写最恰当的配置命令[RTA-ospf-1-area-0.0.0.0]network 1.1.1.1 0.0.0.0[RTA-ospf-1-area-0.0.0.0]network 10.0.0.0 0.0.0.255[RTA-ospf-1-area-0.0.0.0]network 20.0.0.0 0.0.0.255在RTB上配置OSPF:[RTB]router id 2.2.2.2[RTB]ospf 1[RTB-ospf-1]area 0.0.0.0[RTB-ospf-1-area-0.0.0.0]network 2.2.2.2 0.0.0.0[RTB-ospf-1-area-0.0.0.0]network 10.1.0.0 0.0.0.255[RTB-ospf-1-area-0.0.0.0]network 20.0.0.0 0.0.0.255步骤四:检查路由器OSPF邻居状态及路由表在路由器上可以通过display ospf peer命令查看路由器OSPF邻居状态。

通过如上命令在RTA上查看路由器OSPF邻居状态,依据输出信息,可以看到,RTA 与Router ID为2.2.2.2(RTB)的路由器互为邻居, 此时,邻居状态达到FULL,说明RTA 和RTB之间的链路状态数据库同步,RTA具备到达RTB的路由信息。

ospf单区域配置实验报告

ospf单区域配置实验报告

ospf单区域配置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OSPF单区域基础配置。

二、实验目的掌握在路由器上配置OSPF单区域。

三、实验原理OSPF(OpFnShortFstPath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是现在网络中应用最广泛路由协议之一。

属于内部网关路由协议,能够适应多种模网络环境,是经典链路状态(link-statF)协议。

0SPF路由协议经过向全网扩散本设备链路状态信息,使网络中每台设备最终同时一个含有全网链路状态数据库,然后路由器采取SPF算法,以自己为根,计算抵达其她网络最短路径,最终形成全网路由信息。

OSPF属于无类路由协议,支持VLSM(变长子掩码)。

OSPF是以组播形式讲行铸路状态通告。

在大规模网络环境中,0SPF支持区域划分,将网络进行合理计划。

划分区域时必需存在area0(骨干区域)。

其她区域和骨干区域直接相连或经讨虚铸路方法连接。

四、实验功效实现网络互连互通、从而实现信息共享和传输。

五、实验设备S3350(1台)、R1762路电器(两台)、V35线缆(1相)、交叉线可吉连线(1条)。

六、实验结果在这次实验中,我掌握了在路由器上配置OSPF单区域,知道了OSPF 路由协议是经过向全网扩散本设备链路状态信息,使网络中每台设备最终同时一个含有全网链路状态数据库,然后路由器采取SPF算法,以自己为根,计算抵达其她网络最短路径,最终形成全网路由信息这个实验原理。

即使在刚开始做实验时候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路由器和交换机之间应该怎么连线,IP地址和缺省网关没有配置正确等等,造成实验不能成功。

但以后经过同学之间相互研究和讨论以及老师耐心解答,这些问题都一一处理了,最终把实验成功做出来了、实现网络互连互通、从而实现信息共享和传输。

动态路由-----OSPF协议原理与单区域实验配置

动态路由-----OSPF协议原理与单区域实验配置

动态路由-----OSPF协议原理与单区域实验配置⼀.OSPF协议的介绍1.OSPF的概述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个内部⽹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IGP)。

与RIP相对,OSPF是链路状态路协议,⽽RIP是距离向量路由协议。

链路是路由器接⼝的另⼀种说法,因此OSPF也称为接⼝状态路由协议。

OSPF通过路由器之间通告⽹络接⼝的状态来建⽴链路状态数据库,⽣成最短路径树,每个OSPF路由器使⽤这些最短路径构造路由表。

⽹络,OSPFv3⽤在⽹络。

可⽤于⼤型⽹络。

OSPF路由器收集其所在⽹络区域上各路由器的连接状态信息,即链路状态信息(Link-State),⽣成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State Database)。

路由器掌握了该区域上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也就等于了解了整个⽹络的拓扑状况。

OSPF路由器利⽤“最短路径优先算法(Shortest Path First, SPF)”,独⽴地计算出到达任意⽬的地的路由。

在OSPF协议下的路由器⼯作流程:2.OSPF的区域简介外部AS:⼀般来讲是运⾏另⼀个路由选择协议的区域,⽐如RIP,EIGRP等。

⾻⼲区域:Area 0,所有区域都必须(⼀般情况下)通过⾻⼲区域进⾏区域间的路由。

标准区域:同上,即最普通的区域。

末梢区域:Stub Area,不接收外部AS(AS代表同⼀路由协议下的路由区域)的路由信息。

完全末梢区域:Totally Stub Area,不接收外部AS的路由信息,同时也不接收本AS中其他Area的。

⾮纯末梢区域:NSSA(Not-So-Stub-Area),允许接收外部AS中以类型7的LSA发送的路由信息,并且ABR将类型7的LSA转换成类型5的LSA 在本AS内进⾏发送...3.OSPF的五种路由器DR:指定路由器,⼀个区域中的主路由器,当其他路由发数据给它时,指定路由器负责通知所有路由器。

单区域OSPF路由配置实验

单区域OSPF路由配置实验

实验八单区域OSPF路由配置实验目的掌握在路由器上配置OSPF单区域实验原理OSPF(open shortex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是目前网络中应用最泛的路由协议之一。

属于内部网关路由协议,能够适应各种规模的网络环境,是典型的链路状态(link-state)协议。

OSPF路由协议通过向全网扩散本设备的链路状态信息,使网络中每台设备最终同步一个具有全网链路状态的数据库(LSDB),然后路由器采用SPF算法,以自己为根,计算到达其他网络的最短路径,最终形成全网路由信息。

OSPF属于无类路由协议,支持VLSM(变长子网掩码)。

OSPF是以组播的形式进行链路状态的通告的。

在大模型的网络环境中,OSPF支持区域的划分,将网络进行合理规划。

划分区域时必须存在area 0(骨干区域)。

其他区域和骨干区域直接相连,或通过虚链路的方式连接。

实现功能实现网络的互连互通,从而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传递。

实验拓扑实验步骤1连接设备(1)根据拓扑图,用3根直通线将PC1,PC2分别民S1,S2的端口fa0/1相连,S1的fa0/2端口与R1的fa0/1相连(2)用一根V35线缆将R1的S1/2与R2的S1/2相连,注意DCE的选择。

2 ip规划表格 1 ip规划3实验配置(1)S1的配置S1>en 14S1>star //进入特权模式S1#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S1(config)#vlan 10S1(config-vlan)#name text1 //创建vlan 10 并命名为text1 S1(config-vlan)#vlan 20S1(config-vlan)#name text2 //创建vlan 20 并命名为text2 S1(config-vlan)#exitS1(config)#interface fa0/1S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 //将fa0/1划分到vlan 20S1(config-if)#interface fa0/2S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将fa0/2划分到vlan 10S1(config-if)#exitS1(config)#interface vlan 20S1(config-if)#ip address 172.16.20.254 255.255.255.0 //为vlan 20配置ip地址S1(config-if)#no shutdownS1(config-if0#exitS1(config)#interface vlan 10S1(config-if)#ip address 172.16.1.2 255.255.255.0 //为vlan 10配置ip地址S1(config-if)#no shutdownS1(config-if)#exitS1(config)#router ospf //开启ospf协议进程S1(config-router)#network 172.16.20.0 0.0.0.255 area 0S1(config-router)#network 172.16.1.0 0.0.0.255 area 0//申明本设备的直连网段并分配区域号S1(config-router)#endS1#wr(2)R1的配置R1>en 14R1>star //进入特权模式R1#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R1(config)#interface fa1/0R1(config-if)#ip address 172.16.1.3 255.255.255.0 //为fa1/0设置ip地址R1(config-if)#no shutdownR1(config-if)#interface s1/2R1(config-if)#clock rate 6400 //将r2设置为DCER1(config-if)#ip address 172.16.2.1 255.255.255.0 //为s1/2设置ip地址R1(config-if)#no shutdownR1(config-if)#exitR1(config)#router ospf //开启ospf协议进程R1(config-router)#network 172.16.1.0 0.0.0.255 area 0R1(config-router)#network 172.16.2.0 0.0.0.255 area 0//申明本设备直连网段并分配区域号R1(config-router)#endR1#wr(3)R2的配置R2>en 14R2>star //进入到特权模式R2#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到全局配置模式R2(config)#interface s1/2R2(config-if)#ip address 172.16.2.2 255.255.255.0 //为s1/2设置ip地址R2(config-if)#no shutdownR2(config-if)#interface fa0/1R2(config-if)#ip address 172.16.3.254 255.255.255.0 //为fa0/1设置ip地址R2(config-if)#no shutdownR2(config-if)#exitR2(config)#router ospf //开启ospf协议进程R2(config-router)#network 172.16.2.0 0.0.0.255 arae 0R2(config-router)#network 172.26.3.0 0.0.0.255 area 0//申明本设备的直辖网段并分配区域号R2(config-router)#endR2#wr4测试。

ospf单区域配置的实验报告

ospf单区域配置的实验报告

单区域OSPF的配置一、实验目的掌握单区域的OSPF的配置方法;理解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工作过程;二、实验内容实验的拓扑图如图2-1所示,要求通过配置单区域OSPF,实现RT1和RT2、RT2和RT3之间建立OSPF邻居,且互相学习到到loopback接口对应的路由信息。

图2-1三、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环境并完成基本配置如表1-1。

表1-12.配置RT1的OSPF。

在RT1上启用OSPF协议,并在G0/0/0和Loopback0接口上使能OSPF,将它们加入OSPF的Area0。

[RT1] ospf 1[RT1-ospf-1] area 0[RT1-ospf-1-area-0.0.0.0] network 1.1.1.1 0.0.0.0[RT1-ospf-1-area-0.0.0.0] network 10.0.0.0 0.0.0.2553.配置RT2的OSPF。

在RT2上启用OSPF协议,并在G0/0、G0/1和Loopback0接口上使能OSPF,将它们加入OSPF的Area0。

[RT2] ospf 1[RT2-ospf-1] area 0[RT2-ospf-1-area-0.0.0.0] network 2.2.2.2 0.0.0.0[RT2-ospf-1-area-0.0.0.0] network 10.0.0.0 0.0.0.255[RT2-ospf-1-area-0.0.0.0] network 20.0.0.0 0.0.0.2554.配置RT3的OSPF。

在RT3上启用OSPF协议,并在G0/0和Loopback0接口上使能OSPF,将它们加入OSPF的Area0。

[RT3] ospf 1[RT3-ospf-1] area 0[RT3-ospf-1-area-0.0.0.0] network 3.3.3.3 0.0.0.0[RT3-ospf-1-area-0.0.0.0] network 20.0.0.0 0.0.0.255四、实验结果1.配置结束后,如图4=1所示。

eNSP:配置单区域的OSPF网络

eNSP:配置单区域的OSPF网络

eNSP实验:配置单区域的OSPF网络一、实验目的1、理解Route-id的意义2、掌握配置单区域的OSPF网络的方法3、理解OSPF hello-interval和dead-interval的意义二、实验拓扑三、实验步骤1、基本的配置与OSPF配置AR1:sysysname AR1int Gi 0/0/0ip add 192.168.12.1 30int loop 0ip add 1.1.1.1 32qospf 1 router-id 1.1.1.1area 0network 192.168.12.0 0.0.0.3network 1.1.1.1 0.0.0.0qqsave[AR1]sysysname AR2int Gi 0/0/0ip add 192.168.12.2 30int Gi 0/0/1ip add 192.168.23.1 30int loop 0ip add 2.2.2.2 32qospf 1 router-id 2.2.2.2 area 0network 192.168.12.0 0.0.0.3 network 192.168.23.0 0.0.0.3 network 1.1.1.1 0.0.0.0qqsave[AR2]AR3:sysysname AR3int Gi 0/0/0ip add 192.168.23.2 30int loop 0ip add 3.3.3.3 32qospf 1 router-id 3.3.3.3 area 0network 192.168.23.0 0.0.0.3 network 3.3.3.3 0.0.0.0qq[AR3]说明:一台路由器如果要运行OSPF协议,必须存在Router ID。

路由器的ID是一个32比特无符号整数,是一台路由器在自治系统中的唯一标识。

路由器的ID可以手工配置,如果没有通过命令指定ID号,系统会从当前接口的IP地址中自动选取一个作为路由器的ID号。

033.单区域的OSPF配置

033.单区域的OSPF配置

<Output Omitted> interface Ethernet0
ip address 10.64.0.2 255.255.255.0
! interface Serial0 ip address 10.2.1.2 255.255.255.0 <Output Omitted> router ospf 50 network 10.2.1.2 0.0.0.0 area 0 network 10.64.0.2 0.0.0.0 area 0
Cisxo Education Solution
13
单区域的OSPF 配置
OSPF协议概述
1
• OSPF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
• 所谓链路状态是指路由器接口的状态,如UP, DOWN,IP及网络类型等。
• 链路状态信息通过链路状态公告(LSA)发布到网上 的每台路由器。
• 每台路由器通过LSA信息建立一个关于网络的拓扑 数据库。
Cisxo Education Solution
2
OSPF协议概述
• 区域(Area)
2
• 在OSPF中使用区域来为自治系统分段,OSPF是一 种层次化的路由选择协议,区域0是一个OSPF网 络中必须具有的区域,也称为主干区域,其他所 有区域要求通过区域0互连到一起。
Cisxo Education Solution
3
OSPF协议的优点
• OSPF是基于国际标准的协议,具有开放性强的特点,被 众多网络设备厂商所支持。 • 支持VLSM; • 使用触发的路由更新,快速反应网络变化,减小协议本身 对网络流量的占用。
Router#
show ip ospf interface

实验6.3-OSPF动态路由的配置

实验6.3-OSPF动态路由的配置

图6-26 RIP动态路由配置网络拓扑图
步骤2配置PC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地址
分别按图6-27、6-28、6-29配置PC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地址。

图6-27 PC1的IP配置图6-28 PC2的IP配置
图6-29 PC3的IP配置
步骤3 配置路由器的接口
分别对3台路由器的快速以太网口和串口配置IP地址,并激活。

图6-30 Router1的接口配置
图6-31 Router2的接口配置配置Router3的快速以太网接口和串口,见图6-32。

图6-32 Router3的接口配置
图6-33 Router1的路由信息
只有两条和Router1直接相连的直连路由信息,到其他网络没有路由。

C 10.0.0.0/8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2/0 表示网络10.0.0.0/8通过串口Serial2/0与本路由器
步骤5检验网络的连通性
在主机PC1的命令行分别输入ping PC2和PC3的IP地址的命令,如图6-34所示。

超时,表明PC1与PC2、PC3尚未连通。

图6-34 用ping命令检测PC1至PC2和PC3的连通性步骤6配置OSPF动态路由协议
在全局配置模式下分别对每台路由器配置OSPF协议
Router1的配置命令如下:
图6-38 配置完OSPF协议后的Router1的路由表信息
从图中可看出增加了三条以O为标志的路由记录,表明是通过OSPF协议动态获得的至其他三
图6-39 查询Router1的路由协议信息
图6-40 用ping命令检测PC1至PC2和PC3的连通性。

OSPF路由协议配置(计算机网络实验)

OSPF路由协议配置(计算机网络实验)

实验八指导:OSPF路由协议配置(动态路由配置)一、实验指导网络拓扑图二、实验配置A 路由器的配置(左边):(一).基本配置:配置路由器主机名Router>enable (注:从用户模式进入特权模式)Router#configure terminal (注:从特权模式进入全局配置模式)Router(config)#hostname A (注:将主机名配置为“A”)A(config)#下面为路由器各接口分配IP 地址A(config)#interface serial 0/0A(config-if)#ip address 172.16.2.2 255.255.0.0注:设置路由器serial 0 的IP 地址为172.16.2.2,对应的子网掩码为255.255.0.0A(config-if)#no shutdown (注:开启serial 0 口)A(config-if)#exitA(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A(config-if)#ip address 171.16.3.1 255.255.0.0注:设置路由器fastethernet 0 的IP 地址为172.16.3.1,对应的子网掩码为255.255.0.0A(config-if)#no shutdown (注:开启fastethernet 0 口)(二).配置接口时钟频率(DCE):A(config-if)#exitA(config)#interface serial 0/0A(config-if)clock rate 64000 注:设置接口物理时钟频率为64Kbps(三).配置OSPF路由协议:A(config-if)#exitA(config)#router ospf 1 (注:在路由器A上启用路由协议OSPF) A(config-router)#network 171.16.0.0 0.0.255.255 area 0A(config-router)#network 172.16.0.0 0.0.255.255 area 0(注:1.公布属于171.16.0.0主类的子网;2.包含在172.16.0.0主类内的接口发送接收路由信息)B 路由器的配置(右边):(一).基本配置:配置路由器主机名Router>enable (注:从用户模式进入特权模式)Router#configure terminal (注:从特权模式进入全局配置模式)Router(config)#hostname B (注:将主机名配置为“B”)B(config)#下面为路由器各接口分配IP 地址B(config)#interface serial 0/0B(config-if)#ip address 172.16.2.1 255.255.0.0B(config-if)#no shutdown (注:开启serial 0 口)B(config-if)#exitB(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B(config-if)#ip address 173.18.3.1 255.255.0.0B(config-if)#no shutdown (注:开启fastethernet 0 口)(二).配置OSPF路由协议:B(config-if)#exitB(config)#router ospf 1 (注:启用路由器B的OSPF协议)B(config-router)#network 172.16.0.0 0.0.255.255 area 0B(config-router)#network 173.18.0.0 0.0.255.255 area 0(注:1.公布属于172.16.0.0主类的子网;2.包含在173.18.0.0主类内的接口发送接收路由信息)三、验证命令:show ip int briefshow ip routeshow ip protocolsshow ip ospfshow ip ospf interfaceshow ip ospf databaseping四、实验结果1.查看A,B路由器中路由项。

ospf配置实验报告

ospf配置实验报告

ospf配置实验报告OSPF 配置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和掌握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协议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际配置和测试,熟练掌握 OSPF 在网络中的应用。

二、实验环境1、网络拓扑结构本次实验使用了如下图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此处插入网络拓扑图该拓扑包括了三台路由器 R1、R2 和 R3,以及若干台连接在路由器上的终端设备。

2、设备及软件使用的路由器型号为_____,配置终端软件为_____。

三、实验原理OSPF 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它通过收集网络中各个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构建出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并基于此计算出最短路径。

OSPF 工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发现邻居:路由器通过发送Hello 报文来发现和维护邻居关系。

2、交换链路状态信息:邻居路由器之间交换链路状态通告(LSA),以描述网络拓扑和链路状态。

3、计算路由:根据收到的 LSA,路由器使用迪杰斯特拉算法计算出到各个目的地的最短路径,并生成路由表。

四、实验步骤1、基本配置为每台路由器配置接口 IP 地址。

启用 OSPF 进程,并指定区域号。

配置路由器的 Router ID。

以 R1 为例,配置命令如下:```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1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router ospf 1routerid 1111network 19216810 000255 area 0network 19216820 000255 area 0```2、配置 OSPF 区域将网络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减少路由信息的传播范围和复杂度。

配置区域类型,如骨干区域(Area 0)和非骨干区域。

OSPF单区域、多区域

OSPF单区域、多区域

OSPF 单区域配置实验题目: OSPF 单区域配置实验目的:理解协议、ospf 协议,掌握在单区域环境中配置ospf 路由协议,实现简单的ospf 配置实验设备及环境: 路由器RSR10、 路由器快速以太网口、 PC 机 实验拓扑图图17 OSPF 单区域配置实验拓扑图实验步骤1.在路由器上配置IP 地址RA#config tRA(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 //进入网口fa0/0RA(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20.1 255.255.255.252 //设置ip 地址RA(config)#interface Loopback 0 //进入内部回环接口RA(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30.9 255.255.255.248 //设置ip 地址RB#config tRB(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 //进入网口fa0/0RB(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20.2 255.255.255.252 //设置ip 地址RB(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 //进入网口fa0/1RB(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0.1 255.255.255.224 //设置F0/1 F0/0 F0/0 F0/0ip地址RC#config tRC(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 //进入网口fa0/0RC(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0.2 255.255.255.224 //设置ip地址RC(config)#interface Loopback 0 //进入内部回环接口RC(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0.33 255.255.255.240 //设置ip地址RC(config)#interface Loopback 1 //进入内部回环接口RC(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0.65 255.255.255.192 //设置ip地址2.配置OSPFRA(config)#router ospf 10 //进入ospf区域10配置模式RA(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30.8 0.0.0.7 area 0 //声明路由器直连网段RA(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0.0 0.0.0.3 area 0 //声明路由器直连网段RB(config)# router ospf 10 //进入ospf区域10配置模式RB(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0 0.0.0.31 area 0 //声明路由器直连网段RB(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0.0 0.0.0.3 area 0 //声明路由器直连网段RC(config)# router ospf 10 //进入ospf区域10配置模式RC(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0 0.0.0.31 area 0 //声明路由器直连网段RC(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32 0.0.0.15 area 0 //声明路由器直连网段RC(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64 0.0.0.63 area 0 //声明路由器直连网段配置OSPF多区域实验题目:OSPF多区域配置实验目的:理解协议、OSPF 协议,掌握在多区域环境中配置ospf路由协议,理解ospf层次型网络的特点实验设备及环境:路由器2621、路由器快速以太网接口、PC机实验基本配置:1.全局设置指定使用OSPF协议 router ospf process-id2.路由设置指定与该路由器相连的网络 network address wildcard-mask area area-id指定与该路由器相邻的节点地址 neighbor ip-address实验拓扑图:图18 配置OSPF多区域实验拓扑图实验步骤1.在路由器上配置IP地址。

ospf配置实验报告

ospf配置实验报告

ospf配置实验报告《OSPF配置实验报告》在网络配置和管理中,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是一种常用的路由协议,用于在IP网络中进行动态路由选择。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如何进行OSPF配置,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功能和效果。

实验环境:- 两台路由器设备- 一台交换机设备- 一台PC设备- 网线、电源线等相关设备实验步骤:1. 连接设备:将两台路由器设备和交换机设备通过网线连接起来,确保连接正确稳定。

2. 配置路由器:登录路由器设备的管理界面,进行OSPF配置。

首先配置路由器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然后启用OSPF协议,并配置相关参数,如区域ID、网络地址等。

3. 配置交换机:登录交换机设备的管理界面,配置VLAN和端口,确保路由器和PC设备能够正常通信。

4. 验证网络:通过ping命令验证PC设备能够与路由器设备进行正常通信,检查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5. 测试路由选择:在路由器设备上进行路由表查看和调试命令,验证OSPF协议是否能够正确选择最佳路径。

实验结果:经过以上步骤的配置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OSPF协议能够成功实现动态路由选择,并且网络通信正常稳定。

通过查看路由表和调试信息,可以清晰地看到OSPF协议选择了最佳路径,并且能够动态调整路由信息以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

结论:本实验验证了OSPF配置的功能和效果,证明了OSPF协议在IP网络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通过OSPF协议,网络管理员可以轻松实现动态路由选择和网络优化,提高网络性能和稳定性。

总结:OSPF配置实验报告详细介绍了OSPF协议的配置步骤和验证方法,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OSPF协议的功能和效果。

希望本实验报告能够帮助读者更加深入了解和掌握OSPF协议的配置和应用,为网络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ospf配置实验报告

ospf配置实验报告

ospf配置实验报告OSPF配置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配置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实现网络中路由器之间的动态路由选择,并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实验环境本实验使用了三台路由器,分别命名为R1、R2和R3。

它们之间通过以太网连接,并配置了各自的IP地址。

三、实验步骤1. 配置IP地址在每台路由器上分别配置IP地址。

以R1为例,进入路由器的配置模式,输入以下命令:```R1(config)# interface ethernet0/0R1(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R1(config-if)# no shutdown```同样地,对于R2和R3,分别配置IP地址为192.168.1.2和192.168.1.3。

2. 配置OSPF协议在每台路由器上配置OSPF协议,使其能够互相通信。

以R1为例,进入路由器的配置模式,输入以下命令:```R1(config)# router ospf 1R1(config-router)# network 192.168.1.0 0.0.0.255 area 0```同样地,对于R2和R3,分别配置区域号为0,网络地址为192.168.1.0/24。

3. 验证配置结果在每台路由器上查看OSPF邻居关系是否建立成功。

以R1为例,输入以下命令:```R1# show ip ospf neighbor```如果OSPF邻居关系建立成功,将显示R2和R3的IP地址。

4. 测试路由选择在R1上配置一个路由器接口的故障,模拟网络中的链路故障。

以R1为例,进入路由器的配置模式,输入以下命令:```R1(config)# interface ethernet0/0R1(config-if)# shutdown```此时,R1与R2之间的链路将被切断。

在R2上查看路由表,输入以下命令:```R2# show ip route```可以看到R2的路由表中已经没有R1的网络地址。

OSPF单区域网络配置

OSPF单区域网络配置

OSPF单区域网络配置【实验需求】BENET公司总部有3台路由器互连,配置这三台路由器作为OSPF骨干区域0的成员;要求它们之间互相通信并且来以此减少路由条目!【实验环境】DynamipsGUI v2.7工具(三台3640路由器)【实验拓扑】【实验目的】配置Loopback地址的配置,并验证;配置OSPF单域路由协议的配置,并验证;配置OSPF计数器的配置,并验证;【实验步骤】第一步:配置Router上的loopback地址作为路由器的ID;(1)、在Router1上模拟一个回环口;(配置回环口的目的是为了作为路由器的router ID)(2)、配置router上s0/0的接口的IP地址;(3)、在router1上启动OSPF的路由进程(注意:在配置OSPF的时候和配置RIP的不同,在配置OSPF的时候需要的是进程号;但是,进程号是本地路由器的进程号,用于标识一台路由器上的多个OSPF进程,它的值可以在1~65535之间选取)(4)、配置Router2的回环地址;(在一个路由器上也可以模拟多个回环接口)(5)、配置Router2的接口s0/0的IP地址;(注意:因为它是一个骨干区域所以要在它上面配置两个接口的IP地址)(6)、配置Router2上的OSPF的进程号(因为中间有两个接口的IP地址所以在宣告的时候应该宣告两个接口的IP地址,Router上的回环I P地址要因情况而定看是不是要宣告);(7)、配置Router3上的回环地址;(8)、配置Router3的接口的e0/0的IP地址;(9)、配置Router3的OSPF进程号;第二步:检查路由器上的接口以及他们的一些信息;(1)、在Router上检查router1的路由表看它是不是学习到路由信息;(注意:“O”代表的是OSPF学习到的,而“C”代表的是直连的路由信息;“R”代表的是RIP所学习到的,他们的管理距离分别是:“OSPF”指的是:110;“RIP”指的是:120;“C”指的是1!而图中的“110/75”这一类型代表的是它的管理距离和开销值;其中“110”代表的是OSPF的管理距离;“75”代表的是OSPF的cost值)如下图所示:(2)、在Router2的接口上查看router2上接口的信息;(LLS指的是支持本地连接的信号,POINT_TO_POINT则代表的是点到点的网络)(3)、在Router2上查看OSPF链路状态数据库(注意:其中SEP代表的是序列号、AGE代表的是更新时间,Checksum link count 指的是它的检验和)【实验心得】要想让自己知识更加的丰富,只有让自己的理论与实践相应的结合起来;才会学到更加丰厚的知识和地道的经验!【知识回顾】掌握OSPF的工作原理、网络类型;了解OSPF的接口类型以及状态;理解OSPF的邻居、邻接的概念以其关系;OSPF是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是基于开放标准的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

OSPF路由协议单区域概念及配置

OSPF路由协议单区域概念及配置

OSPF路由协议单区域概念及配置知识1:OSPF概述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是基于开放标准的发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1.OSPF是内部网关路由协议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P):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内决策路由自制系统(AS):执行统一路由策略的一组网络设备的组合2.OSPF区域为了适应大型的网络,OSPF在AS内划分多个区域;一定要划分区域0(骨干区域),其他区域必须和区域0相连。

每个OSPF路由器只维护所在区域的完整的链路状态信息3.链路状态路由协议OSPF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中的路由器了解OSPF网络内的链路状态信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中,直连的路由器之间建立邻接关系,互相“交流”链路信息,来“画”出完整的网络结构知识2:Router IDRouter ID 是在OSPF区域内唯一标识一台路由器的IP地址。

Router ID选取规则▪∙∙首先,路由器选取它所有loopback接口上数值最高的IP地址▪∙∙如果没有loopback接口,就在所有物理端口中选取一个数值最高的IP地址Router ID 不具备强占性,Router ID 只要选定就不会改变,即使是物理接口关闭,Router ID 也不会变,除非重启路由器或进程。

知识3:OSPF的工作过程邻居列表•列出每台路由器全部已经建立邻接关系的邻居路由器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列出网络中其他路由器的信息,由此显示了全网的网络拓扑路由表•列出通过SPF算法计算出的到达每个相连网络的最佳路径知识4:OSPF邻接关系邻接关系的建立过程建立邻接关系的条件1、Area-id:两个路由器必须在共同的网段上,它们的端口必须属于该网段上的同一个区,且属于同一个子网2、验证(Authentication OSPF):同一区域路由器必须交换相同的验证密码,才能成为邻居3、Hello Interval和Dead Interval: OSPF协议需要两个邻居路由器的这些时间间隔相同,否则就不能成为邻居路由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1(config-if)#no shutdown
R1(config-if)#exit
R1(config)#router ospf //开启ospf协议进程
R1(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0.0.0.255 area 0
R1(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00.0.0.255 area 0
S1(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0.00.0.0.255 area 0
S1(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0.0.0.255 area 0
//申明本设备的直连网段并分配区域号
S1(config-router)#end
S1#wr
(2)R1的配置
R1>en 14
R1>star //进入特权模式
R1#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R1(config)#interface fa1/0
R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3 255.255.255.0 //为fa1/0设置ip地址
S1(config)#interface vlan 10
S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2 255.255.255.0 //为vlan 10配置ip地址
S1(config-if)#no shutdown
S1(config-if)#exit
S1(config)#router ospf //开启ospf协议进程
惠州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六单区域OSPF路由配置
实验目的
掌握在路由器上配置OSPF单区域
实验原理
OSPF(open shortex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是目前网络中应用最泛的路由协议之一。属于内部网关路由协议,能够适应各种规模的网络环境,是典型的链路状态(link-state)协议。
在大模型的网络环境中,OSPF支持区域的划分,将网络进行合理规划。划分区域时必须存在area 0(骨干区域)。其他区域和骨干区域直接相连,或通过虚链路的方式连接。
实现功能
实现网络的互连互通,从而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传递。
实验拓扑
实验步骤
1连接设备
(1)根据拓扑图,用3根直通线将PC1,PC2分别民S1,S2的端口fa0/1相连,S1的fa0/2端口与R1的fa0/1相连
//申明本设备直连网段并分配区域号
R1(config-router)#end
R1#wr
(3)R2的配置
R2>en 14
R2>star //进入到特权模式
R2#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到全局配置模式
R2(config)#interface s1/2
R2(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2.2 255.255.255.0 //为s1/2设置ip地址
R2(config-if)#no shutdown
R2(config-if)#interface fa0/1
R2(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3.254 255.255.255.0 //为fa0/1设置ip地址
R2(config-if)#no shutdown
R2(config-if)#exit
S1(config-vlan)#exit
S1(config)#interface fa0/1
S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 //将fa0/1划分到vlan 20
S1(config-if)#interface fa0/2
S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将fa0/2划分到vlan 10
R2(config)#router ospf //开启ospf协议进程
R2(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00.0.0.255 arae 0
R2(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3.00.0.0.255 area 0
//申明本设备的直辖网段并分配区域号
192.168.10.2/24
R1-fa1/0
R1-fa1/0
192.168.1.3/24
S3-fa0/2
R1-S1/2
192.168.2.1/24
R2-S1/2
R2-S1/2
192.168.2.2/24
R1-S1/2
R2-fa0/1
192.168.3.254/24
PC2
3实验配置
(1)S1的配置
S1>en 14
OSPF路由协议通过向全网扩散本设备的链路状态信息,使网络中每台设备最终同步一个具有全网链路状态的数据库(LSDB),然后路由器采用SPF算法,以自己为根,计算到达其他网络的最短路径,最终形成全网路由信息。
OSPF属于无类路由协议,支持VLSM(变长子网掩码)。OSPF是以组播的形式进行链路状态的通告的。
S1>star //进入特权模式
S1#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S1(config)#vlan 10
S1(config-vlan)#name text1 //创建vlan 10并命名为text1
S1(config-vlan)#vlan 20
S1(config-vlan)#name text2 //创建vlan 20并命名为text2
(2)用一根V35线缆将R1的S1/2与R2的S1/2相连,注意DCE的选择。
2 ip规划
表格1ip规划
设备
Ip地址
连接端口
PC1
192.168.20.1/24
S3-fa0/1
PC2
192.168.3.2/24
R2-fa0/1
S3-VLAN 20
192.168.20.254/24
S3-fa0/1
S3-VLAN 10
R1(config-if)#no shutdown
R1(config-if)#interface s1/2
R1(config-if)#ck rate 6400 //将r2设置为DCE
R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 //为s1/2设置ip地址
R2(config-router)#end
R2#wr
4测试
S1(config-if)#exit
S1(config)#interface vlan 20
S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20.254 255.255.255.0 //为vlan 20配置ip地址
S1(config-if)#no shutdown
S1(config-if0#exi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