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JB5000A度量分析方法和要求
基于GJB5000A的软件测量与分析方法研究
![基于GJB5000A的软件测量与分析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90c0a352cc58bd63086bd50.png)
基于GJB5000A的软件测量与分析方法研究刘皓洁焦永强摘要:软件测量与分析为组织监控和评估软件开发项目提供有效支撑,它作用于软件研制的全生命周期,能够帮助组织提高对软件过程和产品的深入了解,使组织更好地进行决策,并实现组织目标。
本文以软件测量与分析方法研究为目的,从GJB5000A的模型结构出发,介绍了软件测量与分析过程的目的与要求,对基于GJB5000A的软件测量与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形成了测量分析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剖析。
Abstract:Software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provides effective support for the organization to monitor and evaluate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jects.It acts on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software development,helps the organization to improve th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software process and products,makes the organization make better decisions,and realizes the organization goals. For the purpose of research on software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method,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urpose and requirements of software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process from the model structure of GJB5000A,studies the software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GJB5000A,forms and analyzes the measurement analysis model.关键词:GJB5000A模型;能力成熟度等级;测量与分析模型Key words:GJB5000A model;capability maturity level;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model 中图分类号:TP3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20)15-0237-020引言随着武器装备信息化和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软件在高新武器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和灵魂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军用软件研制单位希望通过推进实施GJB5000A军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来提高软件研制能力,提升软件产品质量。
GJB5000A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实施要点
![GJB5000A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实施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557aa31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3.png)
72软件开发与应用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1 引言过程可视是现代管理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
通过对研发、采购、生产和集成过程的可视化,可以了解进度、质量和成本状况。
基于这些了解,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建立达成目标的信心。
软件研发的过程可视很难有效实行,主要原因如下:(1)软件研发主要是人的劳动,凡是涉及人内在的东西(例如:研发人员对需求的理解、对技术的掌握和对管理的认可程度等)都很难获得准确的了解——即便获得一些了解,也难以评价其对软件项目整体的影响程度。
(2)软件研发过程包含了多次概念转换,可执行文件和配套文档是最终产品,需求、设计和代码是软件的概念模型,人们看不到也理解不了可执行文件的实际运行情况,只能通过需求、设计和代码间接地了解。
(3)软件是人类劳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新事物,没有相关行业的管理方法可以直接使用。
GJB5000A 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过程域(以下简称:PPQA 过程域)贯穿软件研制的整个生命周期,呈现所有过程活动和主要工作产品的质量状况,管理人员通过这一可视化视角,得以透视软件研发的“黑匣子”,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并预期未来的发展趋势。
2 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的目的及要求在GJB5000A 标准中,PPQA 过程域的目的是:“使员工和管理者对过程和相关的工作产品能有客观深入的了解”。
为达成目的,要实现两个专用目标,即:“专用目标1,客观地评价过程和工作产品”;“专用目标2,提供客观深入的了解”。
高质量的过程活动是交付高质量工作产品的保障,高质量的中间工作产品是交付高质量最终工作产品的前提。
通过形成评价,获得对过程活动和工作产品的可视化;通过分享评价,促进项目组尽早确认和解决问题,并向利益相关方呈现项目的质量状况。
图1表示了PPQA 过程域的专用目标、专用实践及相关角色的信息交换关系。
软件成熟度国军标GJB5000A(精选.)
![软件成熟度国军标GJB5000A(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1014b703ad02de80d4d840b4.png)
GJB5000A-2008 军用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概述谢新华中科院计算所培训中心2010 年8 月北京目录第一节GJB-5000A 能力成熟度基本概念 (3)1.1 软件过程的基本概念 (3)1.2 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基本概念 (5)1.3 军用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框架 (7)1.4 理解成熟度等级 (10)1.5 共用目标和共用实践 (11)1.6 善于书写良好的文档 (13)第二节过程域的基本框架 (16)2.1 过程域部件 (16)2.2 过程管理类过程域之间的关系 (18)2.3 项目管理类过程域之间的关系 (19)2.4 工程类过程域之间的关系 (21)2.5 支持类过程域之间的关系 (25)第三节已管理级成熟度的过程域 (27)3.1 项目策划(PP)过程域 (27)3.2 项目监控(PMC)过程域 (33)3.3 测量与分析(MA)过程域 (39)3.4 配置管理(CM)过程域 (43)3.5 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PPQA)过程域 (47)3.6 需求管理(ReqM)过程域 (52)3.7 供方协议管理(SAM)过程域 (55)第四节过程改进计划 (62)结语 (63)第一节GJB-5000A 能力成熟度基本概念1.1 软件过程的基本概念一个大型软件项目要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正确而且合适的软件过程,首先的问题是什么是软件过程呢?1,软件过程的定义与概念1)过程的定义系统从一个状态(始态)变成另一个状态(终态),我们就说:发生了一个过程(Process)。
过程是一种手段,通过该手段可以把人、方法与规程、技术与工具进行集成,以产生一种所期望的结果。
换句话说,过程就是人们使用相应的方法、规程、技术、工具等将原始材料(输入)转化成用户需要的产品(输出)。
过程与产品存在因果关系。
即好的过程才能得到好的产品,而差的过程只会得到差的产品。
2)过程的特征任何过程都应该具备8 个特征:•任何一个过程都有输入和输出;•输入是实施过程的基础、前提和条件;•输出是完成过程的结果;•输出可能是有形产品,也可能是无形产品,如软件或服务;•过程本身是增值转换,不增值的过程没有意思;•完成过程必须投入适当的资源和活动,是换取过程增值或结果有效的代价•过程存在可测量点;•所有的工作和活动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
GJB5000A软件质量的具现化——测量与分析
![GJB5000A软件质量的具现化——测量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6b456b01f69e3143329482.png)
152GJB5000A 软件质量的具现化——测量与分析孟领朋,刘颖韬,杨勇(湖南云箭集团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100)摘要:文章基于GJB5000A 二级推广,阐述了工程实施过程中测量与分析过程的目的、内容、标准要求、管理流程以及实施要点,为软件开发人员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GJB5000A ;测量与分析中图分类号:TP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131(2016)11-0152-02The Present of GJB5000A Quality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ProcessMeng Ling-peng 1,Liu Ying-Tao 2,Yang Yong 3(1.Hunan Vanguard Group Co,Ltd ChangSha 410100;2.Hunan Vanguard Group Co,Ltd ChangSha 410100;3.Hunan Vanguard Group Co,Ltd ChangSha 410100)Abstract:This article based on GJB5000A ,explains the aim ,the content ,the standard require,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the main point in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activities of software project implementation,provide guidance for soft-ware developers.Key word:GJB5000A;Measurement and analysis0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系统信息化和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软件在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是系统实现功能和性能的关键,特别是复杂系统的功能绝大部分都是通过软件实现的。
GJB5000A-总体介绍
![GJB5000A-总体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ee67e58cc22bcd126ff0ce6.png)
软件重要性等级
Ⅰ Ⅱ Ⅲ Ⅳ
巨 五级 四级 三级 三级
软件规模等级
大
中
小
四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二级
三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一级
微 三级 二级 一级 一级
2、实施GJB5000A评价的要求-总装标准的要求
GJB 8000《军用软件研制能力等级要求》
规模等级
嵌入式软件
巨
100,000 ≤ n
2、实施GJB5000A评价的要求-新时代认证工作细则
研制能力评价程序 基本程序:研制能力评价基本程序包括申请受理、评价计划制定、评价实施策划、
现场评价、评价结论审查等环节。 【评价暂停与终止】 现场评价过程中,出现研制单位相关人员提供虚假证据,干扰评价组正常工作,或
其他严重影响研制能力评价工作严肃性和公正性的问题时,评价组报评价机构批 准后,暂停评价活动;必要时,经评价机构报合同监管局批准后,终止现场评价 。 【材料提交】 现场评价结束1个月内,评价组将评价报告、评价人员考核意见,以及经审核的研 制单位整改计划等文件资料按有关保密要求提交评价机构。 【整改验证】 未通过现场评价的研制单位完成整改后,评价机构安排进行整改情况现场验证。未 通过验证的,现场评价终止。
2、实施GJB5000A评价的要求-装发部2017年最新要求
任务分工
➢ 合同监管局负责组织实施软件研制能力评价工作,制定软件研制能力评价计 划,复核评价结论,承办评价合格单位名录报批和发布。
➢ 新时代承担软件研制能力评价的具体实施工作,执行软件研制能力评价计划 ,上报评价结论,组织开展软件研制能力评价人员的培训、考核、管理。
• 灾难事故 – 1999年,美国火星探测器被烧毁
基于GJB5000A四级的军用软件定量管理方法
![基于GJB5000A四级的军用软件定量管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d62922b852458fb760b561e.png)
2018年软 件2018, V ol. 39, No. 5作者简介: 叶赪镠(1972-),男,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软件工程;程春姬(1974-),女,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软件工程;马晋(1979-),男,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机载嵌入式软件,软件工程。
基于GJB5000A 四级的军用软件定量管理方法叶赪镠,程春姬,马 晋(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上海 200233)摘 要: GJB5000A 四级定量项目管理是通过组织的年度质量和过程绩效基线和模型,确定项目定量管理目标,预测达到目标的确定性概率,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通过定期监控,对目标偏离的情况主动采取最优措施,确保项目目标的最终实现。
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GJB5000A 四级的软件定量项目管理方法,及其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带来的好处。
关键词: 软件定量管理;GJB5000A-2008;过程绩效基线和模型中图分类号: TP311.5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8.05.039本文著录格式:叶赪镠,程春姬,马晋. 基于GJB5000A 四级的军用软件定量管理方法[J]. 软件,2018,39(5):194-198Quantitative Project Management of Military Software ProcessBased on GJB5000A Maturity Level 4YE Cheng-liu, CHENG Chun-ji, MA Jin(China National Aeronautical Radio Electronics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200233, China )【Abstract 】: Quantitative management of software process, one domain of GJB5000A Maturity Level 4, determines the quantitative management objective according to the organization's yearly Quality and process -performance baseline and model, forecasts the certainty of the objective's achievement, and monitors the software process regu-larly, takes the optimized measure if it deviates from the objective to make sure the objective can be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oftware Quantitative management method based on GJB5000A maturity level 4.【Key words 】: Software quantitative management; GJB5000A-2008; Quality and process -performance baseline and model0 引言近年来,我国武器装备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软件的需求日趋增多,软件的规模、应用范围、功能和性能都呈指数级增长,软件逐步成为武器装备的灵魂与核心。
GJB5000A测量与分析过程说明
![GJB5000A测量与分析过程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f1ec3f21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04.png)
GJB5000A测量与分析过程说明GJB5000A-2008 II级体系⽂件测量和分析过程域过程说明⼆〇⼀〇年⼀⽉⽬次1 范围 (1)2 术语和定义 (1)3 职责 (1)3.1软件⾼层管理者(资质认可领导⼩组) (1)3.2软件项⽬经理(软件研制负责⼈) (2)3.3软件质量控制组 (2)3.4软件开发组 (2)3.5软件配置管理员 (2)4 测量与分析过程域说明 (2)4.1构成 (2)4.2流程 (2)4.3其他说明 (3)5 测量与分析过程实践过程 (3)5.1策划测量与分析活动(SG1) (3)5.1.1 确定测量⽬标(SP1.1) (3)5.1.1.1确定测量⽬标步骤 (3)5.1.1.1.1 信息需要和测量⽬标⽂档化 (3)5.1.1.1.2 排定测量⽬标的优先级 (4)5.1.1.1.3 评审和更新测量⽬标 (4)5.1.1.1.4 提供反馈 (4)5.1.1.1.5 维护测量信息和测量⽬标追溯性 (5)5.1.1.2⼯作产品 (5)5.1.1.3 职责分配 (5)5.1.2 指明测量项 (5)5.1.2.1 指明测量项的步骤 (5)5.1.2.1.1标识备选测量项 (6)5.1.2.1.2 定义测量项规格 (6)5.1.2.1.3评审、更新测量项 (6)5.1.2.2⼯作产品 (6)5.1.3指明数据采集和存储规程 (7)5.1.3.1 指明数据采集储存规程步骤 (7) 5.1.3.1.2 指明数据源的采集和存储⽅法 (7) 5.1.3.1.3 创建数据采集机制和过程指南 (7) 5.1.3.2 ⼯作产品 (7)5.1.3.3 职责分配 (8)5.1.4 指明分析规程 (8)5.1.4.1 指明分析规程步骤 (8)5.1.4.1.1 指明要进⾏分析和准备的报告 (8) 5.1.4.1.2 选择适合的分析⽅法和⼯具 (8) 5.1.4.1.3 数据分析和结果交流的管理 (8) 5.1.4.2 ⼯作产品 (8)5.1.4.3 职责分配 (9)5.2测量结果的提供 (9)5.2.1采集测量数据 (9)5.2.1.1 采集测量数据步骤 (9)5.2.1.1.1 获得基本测量项的数据 (9)5.2.1.1.2 产⽣导出测量项的数据 (9)5.2.1.1.3 数据完整性检查 (9)5.2.1.2 ⼯作产品 (10)5.2.1.3 职责分配 (10)5.2.2 分析测量数据 (10)5.2.2.1 分析测量数据步骤 (10)5.2.2.1.1 初始分析 (10)5.2.2.1.2 测量结果评审 (10)5.2.2.1.3 分析结论提炼准则 (11)5.2.2.2 ⼯作产品 (11)5.2.2.3 职责分配 (11)5.2.3 存储数据和结果 (11)5.2.3.1 存储数据和结果的步骤 (11)5.2.3.1.1 明确存储对象 (11)5.2.3.1.2存储数据及存储数据检查 (11) 5.2.3.2 ⼯作产品 (11)5.2.3.3 职责分配 (12)5.2.4.1 交流结果步骤 (12)5.2.4.1.2 理解测量结果 (12)5.2.4.2 ⼯作产品 (12)5.2.3.3 职责分配 (12)6 制度化已管理过程 (12)6.1制定组织⽅针 (12)6.2策划此过程 (12)6.3提供资源 (13)6.4指派职权 (13)6.5培训⼈员 (13)6.6管理配置 (13)6.7标识并吸纳利益相关⽅ (13)6.8监督并控制此过程 (13)6.9客观评价遵循性 (13)6.10与更⾼管理层⼀起评审状态 (14)7 本过程测量项 (14)8 与标准的对应关系 (14)测量和分析过程域过程说明1 范围本说明适⽤于我所GJB5000A-2008《军⽤软件研制能⼒成熟度模型》II级资质认可申请范围内要求的所有软件配置项(以下简称软件)研制过程的测量与分析活动。
国军标 GJB5000A 资料
![国军标 GJB5000A 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2f8ce1559eef8c75fbfb3a0.png)
GJB5000AGJB5000A简介关键词:GJB5000A资料军用软件标准GJB5000A软件一、软件成熟度模型是什么软件成熟度模型的核心思想是,把软件开发视为一个过程,并根据这一原则对软件开发和维护进行过程监控和研究,以使其更加科学化、标准化、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商业目标。
软件过程成熟度概念的引入,是为了解决路径的问题,是指一个特定软件过程得到清晰的定义、管理、测量、控制和有效的程度。
成熟度概念蕴含的意义是组织能力提高是需要一个演化的进程,有一个从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过程。
通过软件过程评估,可以帮助企业认识所处的位置,通过软件过程模型,可以帮助企业找到前进的目标。
二、GJB5000A是什么GJB5000A是一个产品开发模型(Product Development Model ,PDM),关注整个体系的问题,是一个过程改进参考模型,描述的是一组有效过程的特征,提供了一套最佳实践,它关注的是:生产率(Productivity)、性能(Performance)、成本(Costs)、相关方满意(Stakeholder satisfaction)。
GJB5000A是一个产品集,它包括:∙军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框架∙集成模型∙评估方法和材料∙各种培训∙术语三、GJB5000A军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框架军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框架:∙由5个成熟度等级来表达:每个成熟度等级由若干过程域组成;∙每个过程域由目标、执行方法组成。
即,成熟度等级中包含关键的过程域,每个过程域中具有一定的目标,以及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必须要做到的行动步骤,即最佳实践。
四、GJB5000A告诉我们什么GJB5000A告诉我们,过程管理方面优秀的软件组织是什么样的,优秀的软件组织也要分等级(1-5级),每个级别的软件组织都具备有一定的特征,即都执行了某些特殊活动。
GJB5000A是一个最佳实践的集合,不一定全部适用自己的组织,但总有一些好的做法可以借鉴。
GJB5000A-2008解析(可编辑修改word版)
![GJB5000A-2008解析(可编辑修改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03bd52aeb84ae45c3a358c69.png)
国军标一:GJB 5000A-2008 模型的宏观把握一个组织的成熟首先是从加强管理开始的。
很多从技术岗位出身的人,内心里往往认为只要有了好的技术,什么产品都能做出来。
但是事实表明,在一些非常大的项目中,很多失败都是由管理因素造成的,而管理又是通过过程来实现的。
规范式方法论尽管管理上的成本提高了,但远远比不遵从这些方法(游击队似的疯狂开发)更经济有效,因为它减少了意外和返工的工作量。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保证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事情,确保整个组织运转成为可能。
如果没有计划和规范,尽管某些局部可能成功,但整体上可能永远也不会完成,所带来的管理成本可能会更高。
管理层所做的事情可能就是周而复始的协调、协调、再协调,这无疑是管理上的一场噩梦。
正是由于这个认知,我军总装备部发布的 GJB 5000A-2008 意义就非常巨大了。
GJB 5000A-2008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改良模式,通过过程改进活动,使一个组织的软件开发由最初的无纪律状态,逐渐学习到成熟而有制度的境界。
国内有些机构以过级为目的,注重短期效应,只在文档格式上下功夫,这是不可取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级别虽然很高,但实际表现却并没有那么好的根本原因。
组织的成熟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的,GJB 5000A- 2008 要求所有软件开发组织的评估一律从二级开始,打好基础逐步提升,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一、过程及其定义一般来说,系统从一个状态(始态)变成另一个状态(终态),我们就说:发生了一个过程(Process)。
过程是一种手段,通过该手段可以把人、方法与规程、技术与工具进行集成,以产生一种所期望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换句话说,过程就是人们使用相应的方法、规程、技术、工具等把原始材料(输入)转化成用户需要的产品(输出)的活动。
过程与产品存在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好的过程才能得到好的产品,而差的过程只会得到差的产品。
问题在于当很多人说到过程的时候,总是关注流程和规范,以为有了好的流程就一定会有好的工作成果了。
GJB5000A标准要点
![GJB5000A标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2d8aa6b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2.png)
GJB5000A标准要点一、软件成熟度模型是什么软件成熟度模型的核心思想是,把软件开发视为一个过程,并根据这一原则对软件开发和维护进行过程监控和研究,以使其更加科学化、标准化、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商业目标。
软件过程成熟度概念的引入,是为了解决路径的问题,是指一个特定软件过程得到清晰的定义、管理、测量、控制和有效的程度。
成熟度概念蕴含的意义是组织能力提高是需要一个演化的进程,有一个从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过程。
通过软件过程评估,可以帮助企业认识所处的位置,通过软件过程模型,可以帮助企业找到前进的目标。
二、GJB5000A是什么GJB5000A是一个产品开发模型(Product Development Model ,PDM),关注整个体系的问题,是一个过程改进参考模型,描述的是一组有效过程的特征,提供了一套最佳实践,它关注的是:生产率(Productivity)、性能(Performance)、成本(Costs)、相关方满意(Stakeholder satisfaction)。
GJB5000A是一个产品集,它包括:· 军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框架· 集成模型· 评估方法和材料· 各种培训· 术语三、GJB5000A军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框架军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框架:· 由5个成熟度等级来表达:每个成熟度等级由若干过程域组成;· 每个过程域由目标、执行方法组成。
即,成熟度等级中包含关键的过程域,每个过程域中具有一定的目标,以及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必须要做到的行动步骤,即最佳实践。
四、GJB5000A告诉我们什么GJB5000A告诉我们,过程管理方面优秀的软件组织是什么样的,优秀的软件组织也要分等级(1-5级),每个级别的软件组织都具备有一定的特征,即都执行了某些特殊活动。
软件成熟度国军标GJB5000A
![软件成熟度国军标GJB5000A](https://img.taocdn.com/s3/m/662b245ce45c3b3567ec8b5e.png)
GJB5000A-2008 军用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概述谢新华中科院计算所培训中心2010 年8 月北京目录第一节GJB-5000A 能力成熟度基本概念 (3)1.1 软件过程的基本概念 (3)1.2 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基本概念 (5)1.3 军用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框架 (7)1.4 理解成熟度等级 (10)1.5 共用目标和共用实践 (11)1.6 善于书写良好的文档 (13)第二节过程域的基本框架 (16)2.1 过程域部件 (16)2.2 过程管理类过程域之间的关系 (18)2.3 项目管理类过程域之间的关系 (19)2.4 工程类过程域之间的关系 (21)2.5 支持类过程域之间的关系 (25)第三节已管理级成熟度的过程域 (27)3.1 项目策划(PP)过程域 (27)3.2 项目监控(PMC)过程域 (33)3.3 测量与分析(MA)过程域 (39)3.4 配置管理(CM)过程域 (43)3.5 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PPQA)过程域 (47)3.6 需求管理(ReqM)过程域 (52)3.7 供方协议管理(SAM)过程域 (55)第四节过程改进计划 (62)结语 (63)第一节GJB-5000A 能力成熟度基本概念1.1 软件过程的基本概念一个大型软件项目要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正确而且合适的软件过程,首先的问题是什么是软件过程呢?1,软件过程的定义与概念1)过程的定义系统从一个状态(始态)变成另一个状态(终态),我们就说:发生了一个过程(Process)。
过程是一种手段,通过该手段可以把人、方法与规程、技术与工具进行集成,以产生一种所期望的结果。
换句话说,过程就是人们使用相应的方法、规程、技术、工具等将原始材料(输入)转化成用户需要的产品(输出)。
过程与产品存在因果关系。
即好的过程才能得到好的产品,而差的过程只会得到差的产品。
2)过程的特征任何过程都应该具备8 个特征:•任何一个过程都有输入和输出;•输入是实施过程的基础、前提和条件;•输出是完成过程的结果;•输出可能是有形产品,也可能是无形产品,如软件或服务;•过程本身是增值转换,不增值的过程没有意思;•完成过程必须投入适当的资源和活动,是换取过程增值或结果有效的代价•过程存在可测量点;•所有的工作和活动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
GJB5000A测量与分析过程说明
![GJB5000A测量与分析过程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8166498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45.png)
GJB5000A测量与分析过程说明1.原理介绍:GJB5000A是一种测试和分析电子设备的方法,主要用于通过测量和分析来判断设备是否满足相关要求。
该方法基于一系列电子测试仪器,如示波器、频谱仪等,通过对设备进行电气性能测试和电磁兼容性测试,可以评估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2.测试准备:在进行GJB5000A测量与分析过程之前,需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确定要测试的设备和测试项目,包括设备的型号、功能和测试要求。
其次,收集相关的测试仪器和设备,包括示波器、信号源、频谱仪等。
最后,准备测试环境,确保环境符合测试要求,如电源电压稳定、地线连接良好等。
3.测试步骤:3.1电器参数测试:首先进行电器参数测试,包括电流、电压、功耗等。
测试过程中,需要将测试仪器正确连接到设备的电路上,通过示波器测量电压、电流和功率等参数,并记录下来。
3.2信号质量测试:接下来进行信号质量测试,包括频谱分析、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等。
测试过程中,使用频谱仪等仪器对设备的信号进行分析,判断信号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3.3敏感性测试:进行设备的敏感性测试,测试设备对外界信号的感受能力。
测试过程中,通过改变外界信号的强度和频率,观察设备是否能够正确响应,并记录下来。
3.4抗干扰性测试:进行设备的抗干扰性测试,测试设备在外界干扰下的工作能力。
测试过程中,通过模拟外界干扰信号,观察设备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并记录下来。
4.数据分析与评估:完成测试后,需要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根据测试数据,评估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判断设备是否满足相关要求。
同时,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并提出改进措施。
5.结论和报告:最后,根据测试数据和分析结果,撰写测试报告,总结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报告应包括测试目的、测试过程、测试数据和分析结果,并给出结论和建议。
以上是GJB5000A测量与分析过程的详细说明,通过该过程可以对电子设备进行全面的测试和分析,从而评估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为设备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
gjb5000测量项操作定义
![gjb5000测量项操作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e031b01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c.png)
gjb5000测量项操作定义一、引言GJB5000是中国军工标准中的一项重要标准,用于指导军工产品的测量与测试。
本文将从测量项操作的定义出发,对GJB5000进行详细介绍。
二、测量项操作的定义测量项操作是指根据GJB5000标准,对军工产品进行测量和测试的具体操作步骤。
每个测量项操作都有自己的特定要求和流程,旨在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GJB5000测量项操作的分类根据GJB5000标准,测量项操作可分为以下几类:1. 电气测量:包括电压、电流、电阻等电气性能的测量和测试。
2. 机械测量:包括尺寸、质量、硬度等机械性能的测量和测试。
3. 光学测量:包括光强、光波长、光透射率等光学性能的测量和测试。
4. 热学测量:包括温度、热导率、热膨胀系数等热学性能的测量和测试。
5. 化学测量:包括化学成分、溶解度、酸碱度等化学性能的测量和测试。
四、GJB5000测量项操作的流程每个测量项操作都有自己的具体流程,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工作:包括检查测量仪器的状态、校准仪器、准备样品等。
2. 设置参数:根据测量要求,设置仪器的测量参数,如测量范围、采样率等。
3. 进行测量:按照设定的参数,进行测量操作,记录测量结果。
4. 分析结果: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总结和报告:对测量过程进行总结,撰写测量报告,包括测量结果、分析结果等。
五、GJB5000测量项操作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测量项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仪器的选择: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合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2. 校准和验证: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操作规范: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测量操作,遵循操作规范,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处理:对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文件管理:对测量过程和结果进行文件管理,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和完整性。
GJB-5000A精要
![GJB-5000A精要](https://img.taocdn.com/s3/m/a4e45fe7172ded630b1cb635.png)
1.过程域可分为以下四类:a)过程管理类b)项目管理类c)工程类d)2.过程管理类过程域2.1概述过程管理类过程域一般包括跨项目的定义、策划、资源分配、部署、实施、监督、控制、评估、测量和改进过程等相关的活动。
过程管理类过程域如下:a)组织创新和部署(OID)。
b)组织过程定义(OPD)。
c)组织过程焦点(OPF)。
d)组织过程绩效(OPP)。
e)组织培训(OT)。
2.2基本的过程管理类过程域基本的过程管理类过程域(组织过程焦点过程域、组织过程定义过程域和组织培训过程域)向组织提供一种将整个组织的最佳实践、组织过程资产和经验教训文档化并予以共享的基本能力。
图6说明基本的过程管理类过程域之间及其与其它类过程域之间的关系。
如图6所示,组织过程焦点过程域帮助组织根据对过程和过程资产的现行强项和弱项的了解,来策划、实施和配置组织过程改进。
图6 基本的过程管理类过程域组织的候选过程改进可用多种方式提出,包括过程改进建议书、过程测量值、过程实施中的经验教训、以及过程评估和产品评价活动的结果。
组织过程定义过程域要求组织根据组织的过程要求和组织目标建立并维护组织的标准过程集、工作环境标准以及包括生存周期模型说明、过程剪裁指南、过程相关的文档及数据在内的其它资产。
实施已定义过程所获得的测量数据、过程说明、过程制品、经验教训,应纳入组织的标准过程集和其它资产中。
组织培训过程域标识组织的战略培训需要以及项目和支持组公共的战术培训需要。
特别要开展旨在学习实施组织标准过程集所需技能的培训。
培训的主要要素包括一项受控的培训大纲、文档化的计划、具有相应知识的人员以及测量培训大纲有效性的机制。
2.3高级的过程管理类过程域高级的过程管理类过程域(组织创新和部署过程域和组织过程绩效过程域)向组织提供在质量和过程绩效方面实现其定量目标的高级能力。
图7描述了高级的过程管理类过程域之间及其与其它类别过程域之间的关系。
每个高级的过程管理类过程域依赖于基本的过程管理类过程域提供的开发和部署过程及支持资产的能力。
GJB5000A-2008解析
![GJB5000A-2008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43b93c5a8102d276a22f31.png)
国军标一:GJB 5000A-2008模型的宏观把握一个组织的成熟首先是从加强管理开始的。
很多从技术岗位出身的人,内心里往往认为只要有了好的技术,什么产品都能做出来。
但是事实表明,在一些非常大的项目中,很多失败都是由管理因素造成的,而管理又是通过过程来实现的。
规范式方法论尽管管理上的成本提高了,但远远比不遵从这些方法(游击队似的疯狂开发)更经济有效,因为它减少了意外和返工的工作量。
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保证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事情,确保整个组织运转成为可能。
如果没有计划和规范,尽管某些局部可能成功,但整体上可能永远也不会完成,所带来的管理成本可能会更高。
管理层所做的事情可能就是周而复始的协调、协调、再协调,这无疑是管理上的一场噩梦。
正是由于这个认知,我军总装备部发布的GJB 5000A-2008意义就非常巨大了。
GJB 5000A-2008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改良模式,通过过程改进活动,使一个组织的软件开发由最初的无纪律状态,逐渐学习到成熟而有制度的境界。
国内有些机构以过级为目的,注重短期效应,只在文档格式上下功夫,这是不可取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级别虽然很高,但实际表现却并没有那么好的根本原因。
组织的成熟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的,GJB 5000A-2008要求所有软件开发组织的评估一律从二级开始,打好基础逐步提升,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一、过程及其定义一般来说,系统从一个状态(始态)变成另一个状态(终态),我们就说:发生了一个过程(Process)。
过程是一种手段,通过该手段可以把人、方法与规程、技术与工具进行集成,以产生一种所期望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换句话说,过程就是人们使用相应的方法、规程、技术、工具等把原始材料(输入)转化成用户需要的产品(输出)的活动。
过程与产品存在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好的过程才能得到好的产品,而差的过程只会得到差的产品。
问题在于当很多人说到过程的时候,总是关注流程和规范,以为有了好的流程就一定会有好的工作成果了。
软件可维护性国军标GJB5000A
![软件可维护性国军标GJB5000A](https://img.taocdn.com/s3/m/4d8ca96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0.png)
软件可维护性国军标GJB5000A
概述
本文档介绍了软件可维护性国军标GJB5000A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该军标旨在规范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要求,以便确保软件系统的持续运行和维护效率。
软件可维护性要求
软件可维护性国军标GJB5000A对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提出了以下要求:
1. 可读性:软件系统的代码应具有良好的可读性,方便维护人员理解和修改。
2. 可测试性:软件系统应设计为易于测试的结构,以便进行有效的软件测试和调试。
3. 可靠性:软件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以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并能快速恢复正常运行。
4. 可扩展性:软件系统应具有扩展性,以方便添加新功能或对现有功能进行改进。
5. 可可用性:软件系统应具备易于维护的界面和操作方式,以便维护人员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
软件可维护性评估
为了评估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按照软件可维护性国军标GJB5000A的要求,可以进行以下评估:
1. 代码审查:对软件系统的代码进行全面审查,以评估其可读性和代码质量。
2. 测试覆盖率:对软件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以评估其可测试性和测试覆盖率。
3. 故障分析:对软件系统的历史故障进行分析,以评估其可靠性和修复效率。
4. 扩展性评估:评估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和代码结构,以确定其可扩展性。
5. 用户反馈:收集用户的反馈和建议,以评估软件系统的可用性和易维护性。
总结
软件可维护性国军标GJB5000A为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提供了明确的要求和评估方法。
遵循这一军标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提高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确保其持续运行和维护效率。
CMMI GJB5000A相关研究
![CMMI GJB5000A相关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24e42cc6137ee06eff9184e.png)
Dept. A Div. AA
Dept. B Div. BB
Dept. C
Projects Processes
Project 1
Project 2
Project 3
Project 4
对选择的流程进行统计过程控制,并按照投入产出比进行不断提高
3、GJB 5000A(军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本标准规定了军用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的模型,并规定了 软件研制和维护活动中的主要软件管理过程和工程过程的 实践。本标准适用于对组织的软件研制能力进行评价,也 适用于组织本身对软件过程进行评估和改进。
CMMI的五级标准
CMMI分为五个等级,二十五个过程区域(PA)。 1.初始级 软件过程是无序的,有时甚至是混乱的,对过程几乎没有 定义,成功取决于个人努力。管理是反应式的。 2.已管理级 建立了基本的项目管理过程来跟踪费用、进度和功能特 性。制定了必要的过程纪律,能重复早先类似应用项目取得的成功经 验。 3.已定义级 已将软件管理和工程两方面的过程文档化、标准化,并 综合成该组织的标准软件过程。所有项目均使用经批准、剪裁的标准 软件过程来开发和维护软件,软件产品的生产在整个软件过程是可见 的。 4.量化管理级 分析对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详细度量数据,对软件 过程和产品都有定量的理解与控制。管理有一个作出结论的客观依据, 管理能够在定量的范围内预测性能。 5.优化管理级 过程的量化反馈和先进的新思想、新技术促使过程持 续不断改进。
4、为什么要实施CMMI?
CMMI是目前世界公认的软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的通行证,它不仅仅是对产品质量的认证,更是 一种软件过程改善的途径。
具体好处
第一、能保证软件开发的质量与进度,能对“杂乱无章、无序管理” 的项目开发过程进行规范。 第二、有利于成本控制。因为质量有所保证,浪费在修改、解决客户 的抱怨方面的成本会降低很多。现在绝大多数情况是缺少规范制度, 只是求快。项目完成后,要花很多时间修修补补,费用很容易失控。 第三、有助于提高软件开发者的职业素养。每一个具体参与其中的员 工,无论是项目经理,还是工程师,甚至一些高层管理人的做事方法 逐渐变得标准化、规范化。 第四、能够解决人员流动所带来的问题。公司通过过程改进,建立了 财富库以共享经验, 而不是单纯依靠某些人员。 第五、有利于提升公司和员工绩效管理水平,以持续改进效益。通过 度量和分析开发过程和产品,建立公司的效率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JB5000A为软件产品及软件过程提供了一套定量的表示和分析,即软件度量的模型,软件度量过程能促进组织的软件过程能力的改进。
文章介绍了基于GJB5000A的软件产品的度量模型,并着重讨论了基于GJB5000A的软件过程度量,总结了软件过程度量的工作方法和思路,提出了解决软件度量的一般性方法,为软件过程改进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和实践。
一、度量几个基本的原则。
第一,一定要明确度量的目标和意义。
度量的意义在于提供一个反映实际的精确指标。
所以我们的度量目标,就是提供我们过程效能的量化指标。
比如项目的指标,开始时用三个就够了:周期、效率、质量;但是要一起监控。
作为一位项目经理,要帮助团队提高,就需要监控所有的项目,看大家在一段时间之内的发展趋势,是否对头。
也需要观察项目是否能够在关键因素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
这就提供了一个管理的依据,是持续改进的基础。
从项目组的角度,既然能够通过度量关键的因素,看到因素之间的关系,那就更能够有效处理这些因素。
比如,以前单单关注进度。
我们就会通过度量周期、效率、和质量,看到在什么条件底下缩短周期,对效率和质量有什么影响。
不同时监控这三个因素,就不能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就不能有效平衡项目的这几个关键因素。
明确了要求项目平衡这些因素之后,项目了解了因素之间的关系,就自然会要求有针对性的改善项目的个别活动或是过程单元。
那么,项目立刻就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哪些活动对项目的目标影响最大?这个问题重要,因为我们要优先改进最关键的活动。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制订这些活动有效性的指标?我们需要用度量来回答这些问题。
很多同志都说不明白如何制订度量目标。
为这些问题找答案,就是我们的度量目标。
在一般的软件项目里,要满足项目的进度目标,最关键的活动,可能就是通过各个里程碑的成功率,如客户接受方案之前的确认次数,版本构建的成功率,通过系统测试的版本数等等。
次数越少,对进度越有利。
项目就要度量这些次数。
这样项目就制定了一些度量定义了。
比如要满足项目的效率目标,影响最大的,可能就是每一个活动的效率,比如项目里所有的会议,需求收集、编码、测试等效率。
可能影响效率的也包括各类活动的工作量和周期的分配。
分派合理,就提高效率,如需求、编码、测试的比例,或是管理与开发的比例等等。
这些活动的度量定义,有些是容易的,有些不那么容易。
要知道,这些因素都是相关联的,一时未必可以理顺,所以还是主观地找一些关键的和可以度量的开始,就可以了。
举两个案例:第一个,要支持项目的效率目标,我们知道项目有些活动是直接关联到最终产品的,有些不是。
那么,主观上,有关联的活动的比例越大越好。
那么,我们可以制定哪些是关联强的,如需求、编码等等;哪些是关联弱的,如培训、会议、测试等等。
我们就统计这两种活动的工作量。
更简单一点,我们可以单单统计其中一种也可以。
第二个案例,就是找其中一个活动来度量,比如会议。
有关会议的测量,同样可以是进度、效率和质量。
会议的进度比较简单,就是开会的时间。
但却不是最关键的。
效率呢,就需要有一个会议的成就的度量。
我提议用议程项或是决策项就可以了,反正会议是要来做决策解决问题的。
会议的质量呢,就没有那么明确了。
想一想,什么会议我们觉得是高质量的。
可能是决策之前,考虑比较多的因素,可能是所有开会的人都发言,也可能是会议的决策没有被推翻。
要有一个正确的会议质量度量比较复杂。
我们就要判断是否值得。
不值得可以压根儿不度量。
一个变通的办法就是简化其中的因素,比如强调考虑过的因素是否充分,就不考虑决策的接受率或是实施率等等。
这样当然有不准确的风险。
我们不能因为不准确就不去度量,只要小心决定这个风险是可以承担就可以了。
这样我们就可以制订会议的度量,如:参加人数、会议时间、议程或决策点、讨论的因素、与会人员的发言比例(有兴趣可以想一下如何定义这个度量)等等。
二、二级度量项定义1.进度进度的定义,在乎始点和终点。
如果我们希望使用度量来让自己的业绩好看一点,我们就会千方百计地把“始点”的定义延后,把“终点”的定义推前。
这只是自己骗自己而已。
反之,我们应该尽量地把试点定义为全部的开发活动。
这就是项目已经具备资源以开展开发活动的时候开始。
这些资源,未必是全部的资源,只要可以启动开发活动就可以了。
项目的开发活动,包括开发产品需求,系统方案,实施,确认与验证,以及获取客户的接收。
项目具备资源开展任何以上的部分活动,这个一般是制订产品需求,就是项目的“始点”。
“终点”不应该时系统测试通过,因为这个定义有利益冲突。
了解这点,“终点”就理所当然地是获得客户的接收了。
这样的定义,项目经理很有意见,因为现在的管理理念,项目经理未必有这个权力来处理好一头一尾的时间段。
这就是误解了度量的用处。
我们有一个用度量来评价人或是项目的心态。
这是奥林匹克比赛的度量观。
每一个独立的数据点都是全部的意义。
这是不对的。
同一个活动,不同的实施,就受到不同的氛围、条件限制。
同一个活动的两个实施,不一定是可比的。
这不符合过程的度量观。
过程的度量观是反映团队的效能。
一个组织的效能,就是所有项目的效能的总和。
就是说,所有项目的效能(其中包括项目经理和成员的技能)数据作为一个集,才能代表组织的文化氛围与过程能力。
如果组织不能合理有效地处理资源的下达,获取客户的接收,那么度量的确应该反映团队不具备很好的效能这个现实。
正确的管理理念,就是项目经理需要看见这个现实,从过程的角度,考虑如何提高改进,而不是追究责任!经理的责任,就是分析这个项目的效能数据集,从而找到改进的道路,帮助组织提高效能。
2.规模软件项目,规模通常就是代码行。
代码行是产品的规模。
功能点才是项目的规模,因为这是项目需要实施的功能。
工作量工作量可以用于几个不同的目的。
一个是反映某些任务的大小,另外一个目的是帮助策划将来的项目。
工作量可以应用在不同的任务,比如会议的工作量,或是编码、测试等的工作量。
会议的工作量比较明确,有多少人,会议进行了多久,就可以算出来会议的工作量。
以后也可以用这个数据来策划将来的会议。
但是我们不会想到会议里有些是有意义的发言,有些是风花雪月的闲谈(尤其是开始的时候),我们不会把这些时间段分的非常清楚吧。
分的这么清楚有意义么?一定不容易,而且意义不大。
但是我们编码的时候,就往往要求只记录真正编码的工作量。
比如,一天之中,开了一个会,回了一些邮件的时间,要从编码的时间减除掉。
这样的工作量,听起来是比较准确,但没有用。
因为将来估算类似的任务的时候,我们还要知道一天的平均会议,回邮件等等的时间。
这样非常麻烦,而且会引进不准确的因素。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按照项目管理的原则,制定一个在组织氛围低下完成任务的工作量。
我叫这个定义为“成本工作量”。
要定义有意义的工作量,项目首先需要按项目管理的原则制定“任务”。
任务有很多层次,比如:开发一个模块是一个任务,主持一个会议也是一个任务。
这两个任务是在不同的层次上面的。
开发模块,是产品的组成部分。
会议,可能是完成这个模块所需的,所以层次比较低。
一个项目,最高层次的任务,应该是按产品的构建而制定的,就是说,是跟系统方案是一致的。
这样的任务,才可以代表整个项目的范围。
这个层次的任务,我把它称为“项目层任务”。
会议、评审等等,就不是项目层任务。
还是需要策划,但度量的方法不一样。
有了这个概念,才能定义出有意义的工作量。
3.工作量成本工作量,是一个项目成员完成他的项目任务所需的“在勤时间”。
在勤时间,就是他上班的时间。
那么,一个项目成员在他开始一个项目任务的时间,到这个任务完成的时间,他的上班时间,就是这个任务的工作量。
其中包括会议的,评审自己与他人工作的,回邮件的,甚至上厕所的,自己胡思乱想的时间。
如果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就要制定原则,把时间分配到各个任务上去。
这个定义,工作量的收集不用员工操心,考勤的信息就可以了,是非常简单的,也是与项目的操作相配合的,收集数据的额外干扰就减到最少了。
这个定义不是唯一的。
我们可以定义成本工作量为“在职时间”。
这就包括了请病假、接收培训、出差之类的时间。
各有好处。
大家自己研究一下,自己决定。
项目的总工作量,就是所有项目层任务的工作量,加上管理与支持的工作量。
要监控项目里的各种调控,就需要有比较精确的度量,我们是不能从考勤信息拿到,是需要特别度量的。
我称它为“度量工作量”。
比如项目的会议所占的比例,就是所有会议的工作量之和,对比整个项目的成本工作量。
那么,我们就需要有精确的会议工作量。
这个我们从会议纪要里可以算出来。
评审占的比例也是如此。
另外一个案例就是返工量。
这个不是项目层任务。
所以我们要精确地算出来。
一个方法就是用变更控制系统。
如果变更控制系统是规范的,每一次每一位员工处理变更请求单里的要求所用的实际工作量填上去,那么,返工量就是这些变更控制系统里的工作量之和。
4.质量真正的质量指标,应该是独立于项目的,是由项目之外传递过来的,例如:现场故障数、故障间隔(MTBF)、客户满意度等等。
在成熟的团队,度量真正被利用来管理项目,那么项目过程之中的缺陷数,跟实际的产品质量还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定义缺陷的时候,需要考虑失效与缺陷的分别。
我们通过测试或是现场发现失效。
缺陷是产品里面造成失效或是不能满足需求的原因。
我们需要分别他们,是因为每一个失效里,可能有一个或是多个缺陷。
所以数量就不同了。
在项目里,缺陷的定义可以是基于失效的,也可以是基于缺陷的。
最终还是需要能够建立项目里的质量特征(无论是建立在失效或是缺陷之上),与产品的现场表现关联起来的。
与产品质量关联的项目质量特征,包括两方面:项目里的缺陷密度与发现缺陷的阶段分布。
所以质量的指标,在统计缺陷数的同时,也要统计在不同阶段的缺陷发现分布。
所有这些数据,都应该可以在变更控制系统里拿到,它们的收集,还是比较理所当然,不会让项目受到太大的干扰的。
三、二级之后的度量项定义1.进度方面实际进度的计划进度的偏差情况,Gantt图和Pert图。
返工时间占项目总时间的比例情况项目能够容忍的最大的处理变更的时间三级强调了偏差的范围,四级强调严格的上下限控制(控制图)2.工作量实际工作量和计划工作量的偏差三级增加对好质量成本和坏质量成本相关工作量的度量(COGQ,COPQ)对项目返工,评审,测试和处理变更工作量的分别度量3.成本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偏差三级强调了成本和进度的性能指示器(挣值分析)三级强调了偏差的范围,四级强调严格的上下限控制(控制图)五级强调了会提供可选择的过程改进和缺陷预防策略供选择,而这个是在对项目的成本和效益做了比较和平衡后得出的。
4.软件质量保证不合格项的信息SQA具体的审核信息5.Review的结果Review的活动项的状态6.问题报告问题项的具体状态(打开,处理,关闭)问题的原因的分析,对问题的分类的统计问题的平均处理周期度量7.同行评审和缺陷同行评审的缺陷的打开和关闭的情况统计缺陷密度缺陷移除率和缺陷泄漏率同行评审的效率,评审速率的度量同行评审的覆盖率四级强调对缺陷分类后的帕累托分析四级强调对同行评审的关键特征项的控制图分析8.需求的度量需求的规模的情况需求的稳定度或需求的变更率需求变更的不同类型的分布情况需求变更处理的效率和周期度量9.培训实际安排课程和计划课程的对比实际参与人员和计划参与人员的对比对培训的成本和花费的度量对培训取得的效果的度量10.测试过程测试的生产率的度量测试规模的度量对测试BUG的分类后的帕累托分析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发现缺陷的数量分布,泄漏情况测试BUG的密度四、度量分析与评价1.要看图,不能只看表格在收集数据之前,需要清楚如何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并且如何使用分析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