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距离跑包括中距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长距离跑包括中距离、长距离跑。中距离跑对速度耐力要求比较高,长距离跑是以耐力为主。其共同的特点是身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以一定的跑速,坚持跑相对较长的距离。中长距离跑对发展和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增强体能,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具有积极作用。

一、教学目标与分析

1.引导学生正确认知中长距离跑对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2.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跑的技术,发展跑的能力,增强体能。

3.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和吃苦耐劳、坚毅顽强的良好意志品质。

“课程标准”规定了通过多种练习提高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提高田径运动的技能水平。在练习中长跑中,应首先引导学生认知中长距离跑对身心健康发展的意义,并通过中长跑技术学练,发展体能,培养提高调控情绪和能力,锻炼意志品质。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中长距离跑的完整技术一般包括: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等三个部分。但由于跑的距离不同,所采用的技术也不尽相同,而且还有全程跑的体力合理分配或者正式比赛中战术的运用情况等,都将直接影响中长距离跑的运动成绩。由于中长距离跑的时间和距离较长,所以既要讲究动作的实际效果,更要节省体力。对于中长距离跑的各个技术过程,始终要贯彻这样的要求:动作轻松、自然,幅度较小;重心高且平稳;跑的节奏感要强,跑速要控制,全程计划分配体力;呼吸要有一定的节奏和深度。

在教学中,中长距离跑的技术教学不可忽视,要结合学生速度、时间等运动本体感觉的培养,提高学生中长距离跑的各项技术,发展学生跑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身体并对其进行良好品质的培养和教育。

途中跑是中长距离跑全程中距离最长的一段,因而途中跑的技术,将对全程跑的成绩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

教科书中,主要是进一步明确了途中跑的技术要点。其中,中长距离跑的途中跑包括直道和弯道途中跑两种形式,但教科书中只对直道的途中跑做了提示,原因主要是高中学生中长距离跑途中跑速度还不够快,直、弯道途中跑的技术区别不十分明显。

中长距离跑的全程跑应看作是中长距离跑的综合性素质和能力,其主要切入点就是体力的计划分配,在注意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等技术要点的同时,要按照个人的速度感觉,计划分配全程体力,较好克服“极点”反应,完成全程跑。

(二)动作要点

跑时,头和上体正直,两臂屈肘轻松自然摆动,大腿前摆稍小,小腿自然折叠前伸;以全脚掌过渡前脚掌着地,后蹬用力适中,保持重心高且平稳;步幅稍小、轻快、放松;利用鼻和半张的口进行呼吸,一般跑二三步一呼,再跑二三步一吸,并特别注意加强呼吸的深度和一定的跑的节奏。

中长距离跑途中跑的技术较容易掌握,但由于体力、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在实际练习中运用得不合理,甚至出现技术变形。正确的途中跑技术,可以减轻运动过程中机体的生理负担,节省体力,有助于提高运动成绩,还可以消除各

种心理负担。

在中长距离跑过程中,会出现生理和心理的综合反应现象即:“极点”和“第二次呼吸”。“极点”主要是机体的一种生理反应,由于机体在激烈的运动中,出现氧供给的暂时困难,此时机体的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心慌,胸闷,四肢无力等;并相伴产生想停下来,跑不下去的心理反应。但随着对跑速的主动、适当地调整,以及加强呼吸的深度等,“极点”现象会逐渐缓和;随之出现呼吸不十分困难,步子较为轻快等现象,称之为“第二次呼吸”。运动强度的大小,准备活动的充分与否,以及训练、运动水平的高低等情况,对“极点”出现的早晚,反应的程度,持续时间的长短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以适当缓解“极点”的反应程度。“极点”是中长距离跑过程中最困难的时候,同时也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时机。要教育学生当出现“极点”现象时,要以顽强的意志跑下去;跑过“极点”,就会迎来“第二次呼吸”。(三)易犯错误与指导纠正方法

在中长距离跑的教学中,由于跑的距离较远、时间也相对较长,学生出现一些技术动作方面的问题是外在的,我们易于发现,并可以采取适宜的教学手段予以纠正;与此同时,学生的心理在运动中,随着体力的消耗,机体的不适应,也会有波动。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课堂表现,从动作技术、身体素质、心理变化等角度去考虑问题,可能会好一些,更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1.动作不放松

制导纠正方法

(1)通过讲解、示范、个别指导等,明确中长距离跑中由于跑的时间较长,距离较远,因而全身肌肉需适度放松,上下肢协调配合,上体保持相对正直,摆臂、摆腿、落地等动作都要显得轻松、自然,节省体力;

(2)进行上体正直的慢跑练习、中速跑及反复跑练习,进一步培养运动感觉;并与有节奏的呼吸相配合,保持动作的放松。

2.跑的节奏性差,全程体力分配不当

制导纠正方法

(1)通过讲解、示范以及分段跑的反复练习,培养运动感觉和跑的节奏性;(2)帮助学生分析本人的技术特点及运动水平,确定较为合理的全程体力分配计划,并通过反复的分段跑和全程跑练习加深体会,巩固提高全程跑水平。

3.呼吸方法不正确,节奏不合理

制导纠正方法

(1)通过讲解、示范、个别指导,明确正确的呼吸方法和节奏,以及必要性和重要性;结合练习让学生体会在全程跑后程时,机体的感受;

(2)在全程跑练习过程中,要不定时的提示学生要注意呼吸的方法和节奏。三、教与学策略

(一)怎样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

中长距离跑和短距离跑的区别。中长距离跑和短距离跑,因锻炼重点和要求不一样,对跑的动作的要求也有不同,中长跑需要持久均匀用力,动作要求轻松自如,而短距离跑则要在短时间内以最快速度跑完全程,需使全部力量在短时间内爆发出来,动作急剧快速。这是总的不同特点,具体还表现在以下几点:

1.上体前倾:中长跑是约80°~85°,短跑则为约75°左右。这是因为中长跑的

距离长,上体不适宜过大的前倾,而是接近自然的姿势,以有利于持久,避免背部肌肉长期紧张。短跑则不同,上体要前倾大些,有利于后蹬,使身体重心向前移动更快,但是腰腹肌负担很大。

2.后蹬角度:中长跑通常是约50°~55°左右,短跑则是约40°~45°,这是因为中长跑不像短跑那样时间短、速度快、强度大,所以后蹬角度略大于短跑。

3.摆动腿大腿前抬的幅度:中长跑要保持一定体力跑完较长距离,不像短跑那样动作剧烈,步幅大,后蹬用力、配合后蹬大腿前抬要高(和地面形成约24°~25°),中长跑相对前抬得较低些。

4.小腿后摆折叠动作:由于中长跑距离长,时间多,应力求持久省力,折叠程度小于短跑。

5.上肢摆动幅度:在跑步时,两臂的摆动是配合下肢的。中长跑的下肢动作幅度小于短跑,因而上肢摆动幅度也小于短跑。

在教学中,让学生课前阅读教科书中相关知识,结合中长距离跑的特点,通过实践,分析短距离跑和中长距离跑在上体前倾程度、腿的后蹬角度与前摆幅度、上肢的摆动幅度等方面的要求上有什么不同。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讲两者之间的异同点,并指导学生探究,在中长距离跑中怎样来调整步幅和步频的比例,以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

(二)教法与学法策略

1.教法策略

(1)明确学习目的,讲解锻炼价值和意义。讲解应有鼓动性,具有教育意义,简明扼要,结合具体生动的示例加以说明。

(2)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发展体能上,如心肺功能、有氧耐力和肌肉耐力等。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跑动中的放松和节奏感以及正确的呼吸方法。

(3)结合中长距离跑中的终点跑和“极点”的生理反应,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拼搏精神,勇于吃苦、敢于挑战自我、不甘落后等优良品质。

(4)通过示范、讲解,明确中长距离跑途中跑的技术特点,要求跑得轻快、放松、自然,重心平稳且较高,摆臂、大腿前摆的幅度、步幅等适宜,保持中等或偏下的速度,头和上体约保持正直。

(5)既要挖掘中长距离跑教学的潜在功能,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并与其他运动技能的教学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6)中长距离跑教学时要注意安全。不仅注意传授安全的运动方法(如自然地形跑、公路跑的注意事项),还要注意根据学生身体的个体差异和身体状况区别对待。

2.学法策略

(1)合作学练。通过学前检测,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指导学生设置小组和个人的学习目标,并和同学互帮互助,探究适合个人的适宜运动强度。(2)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加强成功的运动体验,如经过一段时期锻炼后,身体发生的适应性变化、前后两个时期自己所能承受的运动负荷的变化等。(3)提高自主学练能力,指导学生形成课外中长距离跑锻炼的自我医务监督习惯,控制好运动负荷,根据靶心率控制运动强度,运动量的大小依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以不影响正常的文化学习,运动当天不累,第二天没有疲劳感为宜。

(4)指导学生采用多种练习手段,改进和提高中长距离跑技能水平。

①学习、改进中长距离跑途中跑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