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栽培学资料

合集下载

茶叶如何种植_茶叶种植方法

茶叶如何种植_茶叶种植方法

茶叶如何种植_茶叶种植方法一茶树栽培的几个条件1.气候要求:日照:光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不能太强或太弱。

他们对紫外线有特殊的爱好,所以他们从高山上生产出好茶。

温度:一个是温度,另一个是地温。

日平均气温为10摄氏度;最低温度不得低于-10℃。

湿度:充足的雨水是必要的条件。

但过多也会对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2、对土壤的要求:一般是土层厚达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有机质含量1%-2%以上,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

酸碱度ph值4.5__6.5为宜。

3.地形要求:茶园地形条件主要包括海拔、坡度、坡向等,随着海拔的升高,温湿度有明显变化。

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量多,空气湿度高,漫射光强,有利于茶树的生长,但越高越好。

1000米以上将有霜冻破坏。

一般来说,最好选择南坡。

坡度不宜太大,一般小于30度。

二种茶时间及规格播种期为十月中旬和次年,或次年春季开始。

规格:单条播——每亩等苗3500~4000株;双条播——每亩茶苗7000~8000株。

我们提倡并推广“早期快速法”即双条带播种。

栽培目的为:“一年种植,两年采摘,三年超过双百”。

三茶园管理1.施用足够的基肥,种苗前开沟,每亩施用有机肥猪圈或饼肥加尿素250~300kg+30kg,今后每年每亩施用有机肥300kg+尿素30kg。

2、定植修剪:种下茶苗既进行定型修剪,一般在离地15~20cm处剪去,第二年和第三年都在前一年高度的基础上提高10cm处剪去。

3.病虫害防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为了防止茶叶污染和农药残留,我们大力提倡在茶园中使用黑管灯来引诱和杀死昆虫和蛾类。

效果非常理想。

在喷洒低残留的新农药时,如天王星和巴丹,我们必须掌握安全浓度。

按照一定的密度每666.7平方米栽植3000-8000株、双行双株或单行双株种植。

然后根据各生长季节施肥管理,防治病虫害,整形修剪第一、二年内主要是定型修剪,使茶树逐步形成茶蓬。

使用“物种”来防止昆虫。

即采取适当的种植方法,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茶叶种植技术培训方案

茶叶种植技术培训方案

茶叶种植技术培训方案1. 前言茶叶作为一种传统的饮品,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

茶叶种植技术的掌握对于茶农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介绍一份茶叶种植技术培训方案,帮助茶农了解茶叶种植的基础知识,并提供一些实用的种植技巧。

2. 培训内容本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1 茶叶的基本知识•茶叶的分类和种类•茶叶的生长环境要求•茶叶的生长周期和生长特点2.2 茶园的建设和管理•茶园的选址和土壤要求•茶树的培育和移植•茶树的补充和更新2.3 茶叶的栽培技术•茶叶的栽培技术和方法•茶叶的施肥和病虫害防治•茶叶的采摘和加工3. 培训方法为了让茶农能够更好地掌握茶叶种植技术,我们将采取以下培训方法:•理论讲解:通过讲座和课堂教学的形式,向茶农介绍茶叶种植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要点。

•实地考察:组织茶农参观茶园,并由专业农艺师现场指导,让茶农亲自操作,加深对种植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交流互动:组织茶农之间的交流讨论,分享经验和问题,促进技术的共同进步。

4. 培训计划基于上述培训内容和方法,我们制定了以下茶叶种植技术培训计划:4.1 培训时间和地点本次培训计划将在2022年3月至5月期间进行,地点为茶产区的农业示范园。

4.2 培训内容和安排•第一阶段(1个月):茶叶的基本知识学习和茶园的建设和管理讲解。

•第二阶段(1个月):茶叶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的实地操作和指导。

•第三阶段(1个月):茶叶的采摘和加工实践,以及培训总结和收尾工作。

4.3 培训人员和资质要求•培训师:拥有丰富茶叶种植经验和相关培训经历的专业农艺师。

•参训人员:茶农及相关从业人员,对茶叶种植感兴趣并具备基本农艺知识。

5. 培训评估和考核为了确保培训效果,我们将进行培训的评估和考核:•培训评估:通过培训期间的课堂互动和实地操作表现,培训师将对参训人员进行评估,如参与度、理解度、实践能力等。

•培训考核:在培训结束后,将进行一次综合考核,以了解参训人员对茶叶种植技术的掌握情况。

茶叶种植及管理制度

茶叶种植及管理制度

茶叶种植及管理制度一、种植茶园茶叶的种植是一个需要长期耕耘的过程,要保证茶叶的品质和产量,需要有科学合理的种植和管理制度。

以下是关于茶叶种植及管理制度的详细介绍:1.地块选择: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种植茶叶,避免高温、高湿、多雨和多雾环境条件。

2.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选择适合的茶树品种,如落羽茶、绿茶等。

3.整地施肥:在种植茶叶前,需要进行地块的整地和施肥工作,保证土壤的肥力和通气性。

4.种植栽培:按照适当的行距和株距进行茶树的栽培,保证树冠的通风和阳光充足。

5.灌溉管理:适时进行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水logging,防止根部腐烂。

6.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茶园,及时发现并治理茶树的病虫害,保证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7.修剪管理:定期对茶树进行修剪管理,保持树冠通风和光照充足,促进茶树的生长。

8.施肥管理:适量施入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及时补充树体所需的养分,保证茶叶的生长和品质。

9.采摘管理:定期对茶叶进行采摘,根据不同品种和时间进行采摘,保证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二、茶园管理茶叶的种植和管理工作需要长期的耕耘,茶园管理制度是确保茶叶品质和产量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关于茶园管理的具体内容:1.定期检查茶园:定期对茶园的茶树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茶树的病虫害,保证茶叶的品质。

2.灌溉管理: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灌溉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水logging。

3.施肥管理:适时施入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根据茶树的生长状态和需求,及时补充养分。

4.修剪管理:定期对茶树进行修剪管理,保持树冠通风和光照充足,促进茶树的生长。

5.采摘管理:根据茶叶的不同品质和时间要求,定期对茶叶进行采摘,保证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6.包装与储存:对采摘好的茶叶进行包装和储存,保证茶叶的新鲜和品质。

7.销售管理:在销售茶叶时,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和方式,推广茶叶品牌和文化。

三、茶叶管理制度茶叶的种植和管理工作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和指导,以下是关于茶叶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1.建立档案管理:建立茶叶种植和管理档案,记录种植过程、管理情况和产量等相关信息。

茶叶栽培技术2.doc

茶叶栽培技术2.doc

茶树栽培技术一、新茶园建设1、园地规划:我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新茶园规划要 因地制宜,一般选择在海拔高度1200-1800米之间,土地集 中连片,土层深厚、肥沃,周围植被良好,气候温和,坡度 适中,交通便利的地方作为新茶园。

2、 园地开垦:沿等高线开挖水平台地,台面宽2米, 台距1.5米左右,道路、排灌系工程、绿化带、场部(茶厂) 要合理布局,园间留有一定的植被。

3、 茶树良种繁育技术:一般采用短穗扌千插和茶籽直播 两种方法,短穗抨插法采用半木质化的一年生枝条作插穗,穗长5厘米,带一叶一腋芽,苗床采用红壤无菌土,苗床保籽直播法即采用完全成熟的茶籽鲜果直播。

5、茶树种植技术:挖种植沟深80厘米,宽60厘米,施足底肥,一般亩施农家肥2000公斤或100公斤复合肥, 采用单行单株定植方法,株距25—30厘米,亩植2000株左 右,定植时间在6-8月。

二、茶园管理1、幼龄茶园管理:常耕锄培土,防止牲畜踩踏,防治 病虫定植,茶持湿润、遮阴,于6-11月份扌千插,一龄茶苗出害,补植缺株缺塘,保证全苗,定植后第二年10-11 月间进行笫一次定型修剪,剪口一般控制在苗高15厘米处, 笫二次定型修剪时,剪口在笫一次剪口的基础上提高15-20 厘米,笫三次定型修剪时,剪口在笫二次剪口的基础上提高15-20厘米,幼龄茶树经过三次定型修剪以后,已形成良好树形和理想的茶蓬;幼龄茶园施肥要“多餐少量”。

施肥沟应开在离茶树15厘米处。

2、投产茶园的管理:冬季深翻,一般深翻15厘米左右, 施足底肥,亩施农家肥1500-2000公斤或复合肥100公斤, 10-11月间进行整型修剪(浅修剪和深修剪),浅修剪:将采摘面上的枝梢剪去10-15厘米,每年一次。

深修剪:从树冠表面20—30厘米处剪掉,每隔4 — 5年进行一次。

巧施追肥,每年施追肥二次,笫一次在夏茶萌发前5月间施用。

笫二次追肥在夏茶后期7-8月间施用。

茶树未封行的施肥沟应开在树冠边缘垂直处,茶树封行后施肥沟应开在茶行中间。

《茶树种植管理培训》课件

《茶树种植管理培训》课件
2 茶园规划
掌握茶园布局和种植密度的原则,确保茶树的健康生长。
3 茶园基础设施建设
了解茶园必备的基础设施,如灌溉系统和遮阳棚。
茶树生长周期和生理特性
1
萌芽期
详细了解茶树的萌芽和新梢生长阶段。
2
盛花期
掌握茶树开花和授粉的过程,了解茶花的特点。
3
果实期
学习茶树结果和果实成熟的过程,掌握采摘的时机。
茶树施肥技术
3
茶叶采摘和加工
了解优质茶叶的采摘和加工技术,提高茶叶的品质。
茶树生长环境要求
气候条件
了解茶树对温度、湿度和降雨量的要求。
土壤要求
掌握茶树对土壤pH值、肥力和排水性的要求。
日照和海拔
理解茶树生长的最适宜的日照和海拔条件。
茶园地块选择与建设
1 土地评估
学习如何评估茶园地块的条件,包括土壤质量和水源。
有机肥 化学肥 微量元素
了解有机肥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掌握化学肥的施用量和施用时机。 学习茶树对锌、铜等微量元素的需求。
茶叶贮藏和运输
贮藏技巧
掌握茶叶贮藏的技巧,保持茶叶的新鲜和优质。
运输技术
了解茶叶运输的技术和注意事项,确保茶叶的完 整和品质。
茶联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源自茶叶消费市场分析国内外茶叶消费市场的现状和趋势,为茶 树种植者提供市场参考。
《茶树种植管理培训》 PPT课件
欢迎参加我们的《茶树种植管理培训》课程。在本课程中,您将学到茶树种 植的各个方面,从茶叶栽培基础到茶叶质量评定方法,全面了解茶树的生长 和管理。
茶树种植管理
1
茶树栽培技术
掌握茶树的基本栽培技术,包括选择品种、育苗和移栽。
2
茶树病虫害防治

茶叶知识资料

茶叶知识资料

茶叶知识资料一、茶树生长环境和特性茶树是一种多年生木本常绿植物。

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与观赏植物山茶花同属,不同种。

(一)形态特征我国茶树有数千品种,常看到的有四、五十种。

有些茶树品种的叶子特别大,大到像小婴儿的手掌,我们称它为大叶种;有些茶树品种的叶子比较小,就称为小叶种。

有些茶树品种可以长得很高,属于乔木型;有些品种不会长得太高,属于灌木型。

我们一般看到的茶园,茶树都只长到腰际的高度,那是为了方便采收,故意修剪成这样的。

茶树叶片是单叶互生,形状有披针形、椭圆形、长椭圆形、卵形、卵圆形等。

叶片由明显的主脉。

叶尖形状有锐尖、钝尖、圆尖等,叶尖形状为茶树分类的依据之一。

茶树的花,常为白色,一般在6月形成花芽,10月开花。

茶树的果为蒴果,有1-5室,通常以二球果或三球果为多。

从开花到果实成熟,需要一年四个月的时间。

在同一株茶树上出现花果相会的现象,也是茶树的一种特性。

(二)适生环境茶树发源于中国的西南山区,具有喜温、喜湿、喜酸、耐阴的特性,适宜在年平均温度15-25度之间的地区栽培。

这一带至今尚有千年的老茶树,原始茶林也分布甚广。

茶树最适宜的土壤pH值在5-6之间,喜酸性红黄土壤,近中性或碱性土不能栽茶。

土层必须深厚,在70厘米以上,保水力强。

年降雨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

喜高山,也宜丘陵、平地。

中国产茶区大致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可大致分为四个茶区:江北、江南、西南、华南。

茶青品质受茶树生长环境影响很大,适合高品质茶青生长的地方容易生产好茶,不适合高品质茶青生成的地方就不容易生产好茶。

一般说来,茶树适合生长的条件主要指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条件的综合。

自古所谓“名山出名茶”,地理环境很重要。

海拔高一些往往可以生产高品质的茶青,所以喝茶界常强调“高山茶”。

中国最适宜制成高品质茶叶的环境高度为800-1200米海拔,如果高度太高、气温太低,会不利于茶青的发酵。

茶树的栽培技术

茶树的栽培技术

茶树的栽培技术茶树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栽培技术对于茶叶的产量和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以下是茶树的栽培技术及其要点。

一、土壤选择与准备茶树喜欢生长在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选择适宜的土壤是茶树健康生长的关键。

在选择土地时,应该避免有积水和土壤酸碱度过高或过低的地区。

在土壤准备方面,首先需要进行地面平整,去除杂草和残留物。

然后深翻土壤,同时施加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来提高土壤的肥力。

最后进行耕种,确保土壤松散,有利于茶树的根系生长。

二、茶树品种选择茶树有许多品种,每个品种在不同的地区和生态环境下都有不同的适应性和产量。

因此,根据种植地区的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茶树品种非常重要。

常见的茶树品种包括乌龙茶、绿茶、红茶等。

每个品种都有其独特的风味特点和耐寒性能。

在选择品种时,除了考虑适应性和产量外,还要考虑市场需求和茶叶质量。

三、茶树的繁殖方式茶树的繁殖方式主要有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种子繁殖是指通过收集茶树的种子来繁殖新的茶株。

这种方式成本较低,但茶树品质和产量相对较低,生长周期较长。

无性繁殖是指利用茶树的枝条或叶片进行繁殖,主要包括插条、分株和嫁接等方法。

这种方式可以保持母株的品质和产量,且快速获得新的茶树。

四、茶树的种植和管理1. 栽植时间:茶树一般选择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栽植。

春季栽植有利于茶树的快速生长和根系发育,而秋季栽植有利于茶树过冬和生长的适应。

2. 栽植密度:栽植茶树时需要考虑良好的通风和避免过度挤密。

一般来说,栽植密度为每亩5000-10000株茶树。

3. 种植方法:在栽植茶树时,需要按照一定的行列距离进行排列。

一般来说,行距为1米,株距为0.5米。

4. 浇水和施肥:茶树生长期需要适量的水分和养分供应。

浇水应根据天气和土壤湿度情况进行,避免过多或过少。

施肥要选择适当的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根据茶树生长阶段和土壤条件进行科学施肥。

5. 病虫害防治:茶树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特别是茶叶螨、茶毒蛾等害虫。

茶树育种与栽培技术

茶树育种与栽培技术

茶树育种与栽培技术茶叶是我国传统的文化产物之一,是亚洲文化的标志之一。

茶叶的产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江南和川渝地区,其中,茶树的育种与栽培技术是茶叶制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一、茶树育种技术茶树育种技术是指通过选育茶树品种、混合改良、群体育种等技术手段,提高茶树产量、品质和抗逆性。

茶树品种的选择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地理环境、生长条件、气候状况和人工干预的程度等。

茶树的品种选择应顾及产量、品质、适应力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品种。

混合改良是指通过杂交自然或人工方式,筛选出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芽头,然后繁殖出新的茶树品种。

群体育种是指通过对不同茶树品种进行大规模的组合,选择出高产、高品质、高抗逆性的优良品种。

茶树群体育种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开花授粉、鲜芽接枝、组培以及转基因等。

二、茶树栽培技术茶树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肥料管理、灌溉管理、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和制茶技术等方面。

肥料管理是指应用化学肥料,使茶树达到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供给。

灌溉管理是指根据茶树生长需要,在炎热干旱的季节进行适量的灌溉。

土壤管理是指通过施肥、转作和翻耕等管理措施,调节土壤酸碱度、提升土壤肥力,增强茶树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能力。

病虫害防治是茶树栽培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主要包括草地病、红蜱和毒力脱叶虫等病虫害的防治。

制茶技术是指茶树采摘后的茶叶加工技术,包括杀青、卷曲、发酵和干燥等过程。

制茶技术中的每一个步骤都非常重要,既要尊重生长环境和栽培技术,又要抓紧采收制茶的时间,使之达到最佳品质。

三、茶树育种与栽培的现状和展望由于我国种茶历史悠久,技术对茶叶品质的控制能力较强,因此我国在茶树育种和栽培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同时,随着茶叶消费市场的逐年增大,茶树育种和栽培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完善。

例如,目前转基因茶树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更容易提高茶叶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总之,茶树育种和栽培技术是茶叶产业链上极为重要的一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种植茶叶的效益和质量也将逐渐提高,进而保证我国的茶叶产量和品质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茶树栽培学

茶树栽培学
2020/8/9
1.3 茶树栽培的兴盛时期
(3)元代:茶区又有新的拓展,主要分布在长 江流域、淮南及广东、广西一带,全国茶叶产 量约10万吨。
(4)明代:茶树栽培面积继续扩大。公元14051433年,郑和把茶子带到台湾栽种,开辟了我 国台湾茶区。从云南向北绵延一直到了山东的 莱阳。种茶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如:茶树繁殖 除用种子直播外,还采用育苗移栽法;提出了 茶园间作。基本上各个地区都形成了主要的茶 叶产地和代表名茶。
我国西南部及南部,以云南、广西及广东横跨北回归 线前后为中心,向南北扩散面逐渐减少。张宏达认为 ,山茶属植物在系统发育上的完整性和分布方面的集 中性,足以说明我国西南部及南部不仅是山茶属的现 代中心,也是它的起源中心。
2020/8/9
• 伴随原始农业的发展,开始对野生茶树 驯化,人工栽培以满足需要。
2020/8/9
1.5 茶树栽培的恢复和再发展时期
• 1949-现在 有效政策和措施,大力扶持和发展 对荒芜茶园垦复,并对旧茶园进行改造 山东、西藏和新疆试种茶树获得成功,茶叶产地由原来的 14个省(自治区),扩大到遍布20个省,近1000个县。 1970年茶园面积达48.7万公顷,居世界第一;13.6万吨 1980年增至104.1万公顷/30万吨 1990年为106.1万公顷/54万吨 1997年为107.6万公顷/73万吨
2020/8/9
2 茶区概况
2.1 茶树种植区域 2.2 主要产茶国茶叶生产概况
2020/8/9
世界茶区分布
欧洲 美
亚洲
北纬49 外喀尔巴阡

南纬22 纳塔尔
非洲
大洋洲
8/9
世界茶叶生产概况
• 世界种茶国家58个,其中:

茶树的栽培与种植技术

茶树的栽培与种植技术

茶树的栽培与种植技术
茶叶是中国的传统名优特产,而茶树是产生这种名优特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茶树的栽培与种植技术在茶叶产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它的质量和产量也关系到茶叶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一、茶树的选址
茶树一般喜欢生长在海拔800~1500米的山地,温度在15~25℃之间,年降雨量在1000~2000毫米左右的地区。

同时,茶树对土壤的选择也较为严格,一般要求土壤肥沃,排水好,且酸碱度在5~7之间。

二、茶树的育苗
茶树的育苗是茶树栽培的第一步,它的质量决定了后续的种植效果。

茶树育苗的基本步骤为:选用好种子、进行预处理、选用优质土壤、进行适当的施肥、控制温度湿度、进行定期的管理等。

三、茶树的移栽
茶树的移栽时间一般在秋季或春季进行,移栽前要进行土地整理和施肥,同时还要注意移栽时的温度和湿度,以及移栽后的定植和管理。

四、茶树的修剪
茶树的修剪主要是为了控制茶树的生长方式和形态,保持树势均衡,促进营养吸收和光合作用,同时也可以促进芽的形成和茶叶的产量。

五、茶树的病虫害防治
茶树的病虫害防治是茶树栽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进行有效的
防治可以有效地保护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品质,一般采用的方法为综合防治,包括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方式。

六、茶树的施肥
茶树的施肥是保证茶树健康生长和产量的重要手段,施肥的原则是根据土壤的肥力和茶树的需要来进行,一般采用的方法为有机肥和化肥的结合,并适当进行土壤改良。

以上就是茶树的栽培与种植技术的基本内容,茶树的栽培与种植技术需要注意的细节还有很多,茶农们要认真学习和研究,以保证茶叶的质量和产量的提高。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茶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而无公害茶叶更是成为现代人们选择的消费趋势。

为了生产出优质的无公害茶叶,农民需要掌握一定的茶叶栽培技术,以及科学有效地进行病虫害防治。

本文将分别介绍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帮助农民更好地生产出高质量的无公害茶叶。

一、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1. 土壤选择和准备茶树喜欢松软、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尤其是酸性土壤。

在选择茶园的位置时,应该选择离村庄和污染源较远的地方,以确保茶叶的质量。

在种植前,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通风翻耕,确保土壤的肥力良好。

2. 种植茶树在种植茶树时,首先需要进行地面平整,然后按照一定的行距和株距进行整地栽植。

栽植时最好选择优质的茶苗,并且在栽植前进行充分的浸根。

同时要注意茶树的间作植物选择,不宜选择与茶树竞争养分和水分的植物种类。

3. 合理施肥在茶树生长期间,需要合理施肥,以保证茶树的生长和产量。

一般而言,春季和秋季是施肥的最佳时机,可以选择有机肥或者化肥进行追肥。

要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和茶树的生长情况,调整施肥量和施肥频次。

4. 茶树修剪茶树在生长期间需要不定期的修剪,以促进茶树的分枝和茁壮生长。

修剪时要注意保持茶树的整体稳定性和通风透光性,使得光照和空气可以充分到达茶树的每个部分。

5. 农药使用在无公害茶叶的栽培中,要尽可能减少对农药的使用。

如果必须使用农药,要选择对茶叶无害的农药,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的施用。

同时要注意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频次,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6. 农药残留测定在采摘和加工茶叶之前,要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确保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

如果发现农药残留量超标,要及时进行处理并记录相关信息,以备查验。

二、病虫害防治措施1. 病虫害监测在茶叶生长的过程中,要通过定期检查的方式,监测茶树和茶园的病虫害情况。

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避免病害扩散和危害茶叶的质量。

2. 生物防治在无公害茶叶的栽培中,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式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茶学专业学习资料:茶育种知识点总结

茶学专业学习资料:茶育种知识点总结

茶育种知识点总结期末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10*3分=30分)二、填空题(20*1分=20分)三、单项选择题(10*1分=10分)四、问答题(5*8分=40分)必考部分整理:一、名词解释1.品种:是指人类在长期生产过程中形成的,适应一定环境条件,具有相对稳定的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和繁殖特性,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栽培面积的一个群体。

(是茶叶生产的重要的生产资料,野生茶树没有品种)2.双无性系:是以两个无性系品种按比例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群体。

(发生两性细胞融合而基因重组,个体遗传背景不完全一致)3.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品种资源,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

(包括品种、类型、野生种及近缘种的植株、种子、无性繁殖器官、花粉甚至单个细胞)4.品系:新选育出来的材料,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性状、特性比较一致且相对稳定,并具有一定的繁殖数量,在未来审定和投入生产栽培之前称为品系。

5.引种驯化:原产地与引入地区的生态条件差别大,或该品种适应性窄,需经过精细栽培管理,或结合杂交、选择等,改变该品种的遗传特性,适应新的环境。

6.系统选种:又叫选择育种,从群体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和繁殖,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7.地方品种: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生产上长期栽培的农家品种,包括无性、有性。

(地方品种经长期自然或人为选择形成的,对当地自然或栽培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8.株系:一个单株后代具有一定数量的同类个体。

9.良种:是优良品种的简称,是指在适宜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和加工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茶叶产品的品种。

10.单株选择法:从原始群体中选取优良单株,分别编号,分别繁殖,各单株单独种植成一小区,根据各株系表现进行鉴定。

(茶树用无性繁殖的方法容易固定所选优株的性状,单株选种是最常用的方法)11.南茶北引:把南方地区的茶树引到北方种植。

南茶北引的性状变异(1)树型:植株矮化,最低分枝部位降低。

(2)叶片:叶片变小增厚,叶色加深。

安吉白茶茶树栽培技术

安吉白茶茶树栽培技术

安吉白茶茶树栽培技术安吉白茶是一种优质的中国茶,以其鲜嫩的叶片和独特的香气而闻名。

安吉白茶的生长环境和栽培技术对于茶叶的品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安吉白茶的茶树栽培技术,包括选址、栽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一、选址安吉白茶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一般来说,安吉白茶适宜在海拔800米以上、年均温度13-17°C、年降水量1200-1800毫米的地区种植。

同时,茶园应选择坡度适中、光照充足、空气流通的地方,以利于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品质。

二、栽植安吉白茶一般采用无性繁殖的方法进行栽植,即通过嫁接或扦插繁殖。

一般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栽植,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茶苗,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栽植密度和行距。

栽植前,应先将土壤进行整地和施肥,以提供充足的养分和良好的土壤结构。

三、施肥安吉白茶的茶树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因此施肥工作非常重要。

施肥时应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茶树的需求,科学合理地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

一般来说,春季和秋季是施肥的关键时期,可以选用腐熟的有机肥或复合肥进行施用。

同时,要注意施肥的量和频次,避免过量施肥或施肥不足。

四、病虫害防治安吉白茶的茶树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害,如茶藻、茶红蜘蛛、茶毛虫等。

为了防治病虫害,可以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首先,要加强茶园的管理,保持茶树的健康生长。

其次,可以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预防和治疗。

同时,要定期巡视茶园,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避免扩散和传播。

五、采摘和加工安吉白茶的茶叶采摘是关键环节,一般采用嫩芽和嫩叶的采摘方式。

采摘时要注意不破坏茶树的新梢和嫩叶,避免采摘过多或过少。

采摘后的茶叶要及时进行加工,一般采用杀青、揉捻和干燥等工艺。

加工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保证茶叶的色泽、香气和口感。

六、贮存和保鲜安吉白茶的茶叶在贮存和保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一般将茶叶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选择适当的容器进行贮存。

同时,要避免茶叶与异味物质接触,以免影响茶叶的品质。

《茶树育种学》知识点

《茶树育种学》知识点

第一章种质资源一、茶树染色体:以x=15为基数,染色体在体细胞中为30条,性细胞中为15条。

二、茶树的变异(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物候期、理化等特性)1.营养器官的变异(1)树型:分乔木、小乔木、灌木三种,树型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环境对其影响不大。

(2)树姿:分开张、半开展和直立三种。

(3)芽形:分细长、细短、长肥和短肥。

(如大叶种的芽较长肥)(4)芽茸毛:分少、中、多,是比较稳定的性状。

(5)叶形:叶形根据叶长与叶宽之比分为披针形、长椭圆形、椭圆形、近圆形。

(6)叶片大小:叶长、叶宽或叶面积来表示。

品种间叶片大小差异显著,(7)叶色:有黄绿、绿、浓绿、紫绿之分,品种间差异显著2.生殖器官变异(1)花:花冠(大、中和小花);萼片数(4~7);花瓣数(5~16);雄蕊数(70~320);花色(乳白、淡黄、白带微绿和粉红);柱头数(2~7、个别不分裂);柱头分裂部位(上、中和基部);子房(有毛和无毛)等。

(2)果形:形状随果实内种子数目而异。

球形1、肾形2、三角形3、四方形4、梅花形5。

(3)果室数:以3室为多。

(4)种子形状:可分球形、半球形、肾形、锥形和不规则形。

3.花粉:花粉粒表面分外壁和内壁2层。

萌发孔类型是花粉系统发育上的重要特征之一。

4.物候期变异(茶多酚、儿茶素含量:中芽>迟芽>早芽,氨基酸含量:中芽>早芽>迟芽)5.生理、生化等特性变异(多酚类:20~45%、氨基酸:1~6%、咖啡碱:1~5%)三、茶树的进化和植物学分类1.茶树的进化茶树原产地:原产中国说、原产印度说、原产东南亚说、二元说茶树进化主要表现:由乔木型演化为小乔木、灌木型,叶片由大叶演化为中、小叶,花冠由大到小,酚氨比由大到小等。

2.植物学分类(1)茶树的拉丁学名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2)虞富莲:我国绝大多数栽培品种可以归属于茶种及普洱茶变种和白毛茶变种,特征如下: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灌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在长江南北各产茶省及闽、粤乌龙茶产区。

大学茶树栽培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大学茶树栽培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茶树栽培学第一章茶树栽培发展简史与茶区概况一、怎样科学划分中国茶区?中国四大茶区各有何特点?答:1、茶区是依据茶树生物学特性,在适合于茶叶生产要求的地域空间范围内,综合第划分为若干自然、经济和社会提哦啊件大致相似、茶叶生产技术大致相同的茶树栽培区单元,依据中国茶区地域差异、产茶历史、品种分布、茶类结构、生产特点,将全国国家一级茶区划分为四大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2、华南茶区:本区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域划最适宜区,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整个茶区高温多雨,水热资源丰富。

茶区土壤大多为砖红壤和赤红壤,部分是黄壤,主要生产茶类为红茶、普洱茶、六堡茶、绿茶和乌龙茶。

西南茶区:该去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划适宜区,去内各地气候差别大,但大部分地区均属亚热带,水热条件较好。

且土壤类型较多,主要有赤红壤、山地红壤和黄壤。

主要茶类有红茶、绿茶、普洱茶和花茶。

江南茶区: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划适宜区。

基本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春温、夏热、秋爽、冬寒,四季分明。

土壤类型基本上是红壤,部分为黄壤或黄棕壤。

生产茶类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等。

江北茶区:属于茶树生态适宜性区划次适宜区。

处于亚热带北缘,区内地形复杂,气温低,积温少。

宜茶土壤多位黄棕壤,部分为山地棕壤,主要茶类为绿茶。

第二章茶树生物学基础一、茶树学名及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

答:学名:Camellia sinensis(L.) O.Kuntze 地位:属山茶科山茶属茶种。

二、茶树枝梢生育有那些规律?答:茶树新梢:(1)凡是新梢具有继续生长和展叶能力的都称为正常的未成熟新梢;(2)当新梢生长过程中顶芽不再展叶和生长休止时,芽成为驻芽,称为正常的成熟新梢;(3)而有些新梢萌发后只展开2-3片新叶,顶芽就成驻芽,而且顶端的两片叶片,节间很短,似对生状态,称为对夹叶或摊片,是不正常的成熟新梢。

三、茶树叶片有那些可区别与其他植物叶片的特征?答:茶树叶片分鳞片、鱼叶和真叶三种。

茶树栽培技术

茶树栽培技术
2023
《茶树栽培技术》大纲
目 录
• 茶树栽培技术概述 • 茶树栽培的生态环境与品种选择 • 茶树栽培技术要点 • 茶树病虫害防治与生态茶园建设 • 茶叶营养与健康 • 茶树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茶树栽培技术概述
茶树的起源与分布
1 2
茶树的原产地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其栽培利用和传播始于 中国。
03
学用药、生态防治等,确保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有机茶的认证与生产技术
有机茶是一种按照有机农业标准生产的茶叶。
有机茶的认证需要符合国家或国际的有机农业标准,经过认证机构的审核和认证 。
有机茶的生产技术包括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采用生 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措施,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安全性。
05
茶叶营养与健康
茶叶的营养成分及其功能
茶多酚
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 ,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维生素
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等,具有抗氧化、 美白肌肤等功效。
氨基酸
提供鲜味,增强口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 。
矿物质
如钙、镁、锌等,能促进人体骨骼健康和 维持生理功能。
茶叶的保健作用与药用价值
现代科技在茶树栽培中的应用
现代科技在茶树栽培中应用广泛,如无性繁殖技术、喷灌技术、修剪技术等,提高了茶叶品质和产量。
02
茶树栽培的生态环境与品种选择
生态环境对茶树生长的影响
气候条件
如光照、温度、湿度、降雨量等对茶树的生长和 茶叶品质有重要影响。
土壤类型
不同土壤类型如砂质土、壤土、黏土等对茶树的 生长和茶叶品质有不同影响。
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控制能力。

特种经济作物栽培技术复习资料

特种经济作物栽培技术复习资料

特种经济作物栽培技术复习资料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生产领域涵盖了许多不同的作物类型。

其中,特种经济作物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种植、加工和销售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特种经济作物栽培技术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对读者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茶叶栽培技术茶叶作为我国的传统饮品,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茶叶的栽培技术直接关系到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一般来说,丘陵地带、海拔800-1200米、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的地区比较适宜种植茶叶。

其次,在茶树的栽培管理方面,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定期修剪枝叶、施肥和防治病虫害。

最后,在收获和加工过程中,要掌握好采摘的技巧和茶叶的加工工艺,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第二部分:中药材栽培技术中药材是我国独特的农业资源,具有重要的药用和经济价值。

中药材的栽培技术与一般作物有所不同。

首先,中药材的选择和配置要根据其生长环境和其他植物的特性进行科学组合,以提高互补效应。

其次,在栽培管理方面,注意土壤的改良和施肥、病虫害防治以及定期的采收和晾晒等。

此外,中药材的质量监控和加工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要确保中药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成分的保留。

第三部分:香料作物栽培技术香料作物是用来提取芳香物质的植物,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香水、药物等行业。

香料作物的栽培技术与一般作物有所不同,主要涉及到种子处理、播种、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

例如,肉桂是一种常见的香料作物,其适宜的生长环境包括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土壤要求是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栽培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避免过度施肥和病虫害的影响。

第四部分:竹类植物栽培技术竹类植物是我国特有的经济作物之一,具有广泛的用途。

竹子的栽培技术包括土壤选择、育苗、移栽和管理等方面。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土壤,多数竹类植物适宜在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中生长。

其次,在育苗和移栽过程中,要选择品种优良、生长健壮的苗木,并在移栽后适当浇水和施肥。

单枞茶种植技术

单枞茶种植技术

单枞茶种植技术
单枞茶是一种优质的茶叶,它的种植技术对于茶叶品质和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单枞茶的种植技术,为茶农们提供有用的指导。

1. 土壤准备
单枞茶适宜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种植。

在种植前应进行土壤分析,以确定土壤的酸碱度、养分含量等。

若土壤过于酸性,应添加石灰粉等中和酸性。

同时要注意土壤水分和通风情况,保持适宜的湿度和空气流通。

2. 选择种苗
单枞茶的种植选用具有优良品种的嫩枝或嫩条作为种苗,选用生长健壮、叶片翠绿、无病虫害的苗木。

3. 植株距离
单枞茶植株之间的距离应根据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和栽培方式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植株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0.8-1米左右。

4. 施肥管理
单枞茶的施肥应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茶树生长期的不同需求来
进行。

在初期生长阶段,应以有机肥为主,适量添加复合肥,促进根系发育。

在茶树的生长期,应注重氮、磷、钾等元素的配合施肥,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

5. 病虫害防治
单枞茶易受病虫害的影响,常见的病虫害有红蜘蛛、茶小叶螟、
茶盾蚧等。

应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如合理选用农药、生物农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

总之,单枞茶的种植技术对茶叶的品质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茶农们在种植过程中,应根据土壤、气候、病虫害等因素,科学施肥、防治病虫害,提高单枞茶的生产效益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栽培学茶鲜叶的质量包括嫩度、匀度、净度、鲜度4个因素。

1、机械采摘茶园与人工手采茶园比较,其分枝级数较少。

(√)2、定型修剪仅用于幼龄茶树的树冠培育。

(×)3、一般认为茶树栽培最适宜的年降水量为1000mm左右。

(×)4、茶树叶片的寿命可以长达两周年以上。

(×)5、适当地遮光处理有利于碳氮比的降低,对提高绿茶品质有利。

(√)6、与乔木型大叶品种比较,灌木型中、小叶种茶树品种耐低温能力强。

(√)7、VA菌根的最显著的作用是提高寄主植物吸收钾素的能力。

(×)8、茶树种子的成熟期多在霜降(10月中下旬)前后,茶籽从采后至翌年3月以前均可播种,但以随采随播为最好。

(√)9、有机茶的发展方式是政府行为(×)10、夏茶季节,通过遮阳可以改变茶树嫩梢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其中茶多酚含量增加,氨基酸含量降低。

(×)1、一般把大叶种茶树经济生长最低气温界限定为-8℃~-10℃。

(×)2、茶树生长期间的月降水量要求大于100mm。

(√)3、茶树叶片在强光下生长叶形小、叶片厚、节间短、叶质硬脆。

(√)4、茶树缺钾时,可以大量使用氯化钾等肥料。

(×)5、定型修剪是培养骨干枝,在骨干枝上培育有效生产枝的重要手段。

(√)6、扦插成活率与枝条老嫩程度有关,隔年生枝条成活率高于当年生成熟枝。

(×)7、茶树中硝酸还原酶的活性低,对NO3-的同化能力较差。

(√)8、无公害茶的发展方式是政府行为。

(√)9、打顶采摘法是一种以采养结合的采摘方法。

(×)10、通过遮阳栽培可以提早茶叶开采期。

(×)(茶树原产于我国哪一带?茶树栽培已有多少年的历史?根据何在?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作出自我国何时何作者何本专著?据古书记载,我国茶树栽培起源于什么时期?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神农时代是茶树发现、利用的起始时期线索:唐代茶圣陆羽所写的第一本茶叶专著《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2)西周时期(公元前1066年)开始栽培茶树,距今3000多年的历史。

历史上最早记载茶树繁殖栽培的史料:东晋的《华阳国志》指出我国现有茶区的地理分布范围。

中国茶区的分布:1.东:东经122。

-台湾省东岸2.西:东经94 。

-西藏自治区米林3.南:北纬18 。

-海南省榆林4.北;北纬38 。

-山东省蓬莱我国四大茶区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分别指出各茶区的地理分布范围。

1.华南茶区是我国的最南茶区。

气温最高的一个茶区。

分布:福建和广东中南部,广西和云南南部以及海南和台湾。

特点:a. 品种资源丰富,以大叶种为主;b. 主要土壤类是砖红壤和赤红壤,部分是黄壤 c. 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高温(年平均温度大都在18~24℃之间),多雨(年降雨量在1200~2000mm)。

d. 生长期与采摘期均较长。

e. 生产茶类有红茶、乌龙茶、绿茶、花茶等。

2.西南茶区是我国地形地势最为复杂的茶区。

本区为茶树原产地,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发展茶叶生产的条件极为优越。

①分布:包括云南中北部、贵州、四川、西藏四省区②特点:a. 茶树的原产地,种类多,以大叶种为主。

b. 土壤以红壤为主,有机质含量较丰富。

c.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5~18℃,地形复杂,气候多变。

d. 年降雨量在1000mm以上,分布不匀,夏季占40-50%,冬季小于10%。

e. 生育期8~9个月。

f. 生产红、绿茶及边销茶为主。

3.江南茶区本区茶园分布广,面积大,产量高,茶类多,品质优,生产上增加投入,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①分布:包括长江以南的广东、广西北部,福建中北部、安徽、江苏和湖北南部,湖南、江西、浙江等省。

②特点:a. 茶区最大最集中,以中、小叶种为主。

b. 土壤基本上是红壤,部分为黄壤或黄棕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雨量充沛,1400~2000mm/年,且集中(4~6月份)。

d. 年均温度15~18℃,生育期长,8~10个月。

e. 红绿茶为主,砖红茶和乌龙茶为辅。

4.江北茶区是我国的最北茶区,该区地处亚热带北缘。

老茶园比重大,栽培上应加强茶园水土保持,增施有机肥料,改造衰老低产低效茶园,并加强茶园的防冻抗旱。

①分布:包括长江以北的茶树生长区域。

包括山东、安徽、湖北北部、陕西、江苏北部、河南、甘肃等。

②特点:a. 以栽种中小叶种为主。

b. 土壤是南北土壤的过渡类型,多为黄棕壤、部分为山地棕壤c. 年平均温度13~16℃,冻害严重。

d. 年将雨量1000mm左右,雨量偏少。

e. 生育期短,6~7个月。

f. 生产绿茶为主,炒青、烘青、晒青。

1.华南茶区:海拔最高,水热最高的一个茶区2.西南茶区:地形复杂,地势高,区内各地气候差别大,但大部分地区均属亚热带,水热条件较好3.江南茶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春温、夏热、秋爽、冬寒,四季分明;是我国茶叶的主产区4.江北茶区::是我国最北的茶区,处于北亚热带北缘,与其他茶区相比,气温低,积温少。

大多数地区年均气温在15.5℃以下,1月份平均气温1~5℃,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在~10℃左右,有时可低达~20℃一我国茶叶生产还存在以下问题:1.茶叶单产低:茶叶生产投入不足,良种化茶园所占的比重少,生产管理粗放引起的2.组织化程度低:没有形成联合,由于管理水平的不一致,导致茶叶生产和经营过度分散3.茶叶的标准化程度低:多数还是采用手工制作,作坊式生产。

大宗茶生产也是采用半机械化加工,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生产产品的标准化水平也不高。

4.缺乏龙头企业:不能够发挥规模化生产的效应,不利于资源的优化组合,不利于品牌的树立。

二世界茶区分布:茶树在世界地理上的分布,主要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最北界限为北纬49ºN的乌克兰外喀尔巴阡地区,最南端为南纬33ºS的南非纳塔尔,其中以北纬6~32ºN之间1.印度:第二大产茶国阿萨姆邦所产红茶为:阿萨姆红茶,其茶味浓,醇厚,非常适合加牛奶冲饮。

西孟加拉国的大吉岭茶区所产红茶为:大吉岭红茶,大吉岭红茶其香气如麝香、葡糖之芳香,有茶中香槟之称。

2.斯里兰卡:第四大产茶国,锡兰红茶3.3.肯尼亚,世界第三大产茶国,出口CTC红茶三茶树枝条和新稍的区别,茶树树型分类,树冠类型?枝条:着生叶的成熟茎。

新梢:未木质化的嫩枝。

未成熟梢:正在伸长展叶的新梢。

成熟梢:停止展叶的新梢判别新梢是否成熟的标准:芽头是否形成驻芽区分枝条与新梢的标准:茎的木质化程度四茶树一生可划分为几个时期?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衰老期五茶树开花数量很多,但是结实率为2%-4%,其主要原因是什么?自花授粉困难,柱头比雄蕊高。

花粉有缺陷,常出现不规则现象。

(显赭色或黑色)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影响。

(虫媒花,风媒授粉受到限制)六按根的发生部位:定根:由胚根发育而成的主根及各级侧根。

不定根:由茶树茎、叶、老根或根颈处发生的根。

根系的组成:主根侧根吸收根根毛七茶树树型分类:根据分枝部位不同,将茶树树型分成三个类型:乔木型:植株高大,有明显主干。

小乔木型:植株较高大,基部主干明显。

灌木型:植株较矮小,无明显主干。

茶树树冠类型:根据分枝角度不同,将茶树树冠分成三种类型:直立状:分枝角度小(≤35°),枝条向上紧贴,近似直立。

披张状:分枝角度大(≥45°),枝条向四周披张伸出。

半披张状:分枝角度介于直立状和披张状之间。

茶树枝条分类茶树枝条按位置和作用分:主干:由胚轴生育而成,指根颈至第一级侧枝的部位。

侧枝:从主干枝上分生出的枝条。

一级侧枝骨干枝骨干枝的粗度是茶树骨架健壮的指标二级侧枝细枝(生产枝)枝冠面上生长营养芽的枝条,对形成新梢的数量和质量有明显的影响。

茶树分枝方式有单轴分枝和合轴分枝两种形式八茶芽分类按形成季节分:冬芽:芽较肥壮,秋冬形成,春夏发育,外部包有鳞片3-5片,表面着生茸毛。

夏芽:芽细小,春夏形成,夏秋发育。

按生理状态分:休眠芽(越冬芽):低温或日照变短,使芽被迫处于休眠状态,多秋季形成;休止芽:生长季节中部分芽不能继续展叶,俗称“驻芽”。

(新稍成熟后因养分、水分不足顶芽停止生长)活动芽:正在膨大或展叶的芽。

九叶的分类:鳞片:无叶柄,质地较硬,呈黄绿或棕褐色,表面有茸毛与蜡质,随着茶芽萌展,鳞片逐渐脱落。

鱼叶:形似鱼鳞而得名。

叶柄宽而扁平,叶缘一般无锯齿,或前端略有锯齿,侧脉不明显,叶形多呈倒卵形,叶尖圆钝。

每轮新梢基部一般有鱼叶1片,多则2-3片,但夏秋梢基部无鱼叶。

真叶:十、年生育规律的特点:生长的周期性(生长缓慢生长加快渐渐减弱相对停止)、生长顺序性、营养物质运转的方向性新梢生长环境条件温度:日平均气温10℃左右茶芽开始萌发。

水分:空气湿度要达70%以上,最适80~90%十一、茶子萌发过程环境条件水分:土壤含水量:60~70%;茶子含水量:50 ~60%温度:萌动:10℃左右开始萌动,最适宜:25~28℃氧气:充足十二光质对茶树代谢的影响红橙光:促进碳代谢、碳水化合物形成蓝光:促进氮代谢、蛋白质形成有重大意义紫光:促进氮代谢、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很多香气成分的形成紫外线:365nm 处理,对新稍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新稍生长迅速258nm处理,新稍生长缓慢太太阳总辐射:直射辐射:光强,蓝紫光比例较低,有利于碳代谢散射辐射:蓝紫光比例增加,有利于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芳香物质的合成。

对茶树器官形态的影响强光下:叶形小、叶片厚、节间短、叶质硬脆;林冠下:叶形大、叶片薄、节间长、叶质柔软。

全年至少需要≧10℃的活动积温3000℃十三选用优良茶树品种的作用和意义?优质、高产、高效、低耗(1,优良茶树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性。

2,适应机械化作业,提高采茶效率。

)十四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优缺点?有性繁殖的特点优点:具有复杂的遗传性,适应环境能力强,有利于引种驯化和提供丰富的选种材料;茶苗主根发达,入土深、抗旱、抗寒能力强,繁殖技术简单;苗期管理方便、省工,种苗的成本低,比较经济易行;茶子便于贮藏和运输,有利于良种推广缺点:植株间经济性状杂,生长差异大,生育期不一,不便于管理;鲜叶原料粗细不匀、嫩度不一,不便于加工和名优茶的开发;结实率低的茶树品种,难以用种子繁殖无性繁殖的特点优点:能保持良种的特征特性,后代性状比较一致,便于机采,采摘功效高;繁殖系数大,有利于迅速扩大良种茶园;能克服某些不结实良种在繁殖上的困难;有利于名优茶开发缺点:技术和条件要求较高,所费劳力和成本较多;容易引起母株病虫害的传播;对母树的茶叶产量有一定的影响十五影响扦插穗发根的原因?内因方面①品种特性。

不同品种的茶树是由其遗传特性所决定的,其扦插穗的发根快慢和成活率有很大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