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与痛觉敏化

合集下载

羟考酮对瑞芬太尼致切口痛大鼠痛觉敏化的干预机制研究

羟考酮对瑞芬太尼致切口痛大鼠痛觉敏化的干预机制研究

羟考酮对瑞芬太尼致切口痛大鼠痛觉敏化的干预机制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瑞芬太尼是一种强效的麻醉药物,常用于手术术后镇痛。

使用瑞芬太尼也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痛觉敏化,特别是在切口痛的疼痛处理中。

痛觉敏化是一种疼痛感觉的增加、扩散和持续化的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羟考酮是一种合成的Κ型阿片受体激动剂,被广泛用于镇痛和麻醉。

研究表明,羟考酮具有镇痛和抗痛觉敏化的作用,但其干预机制在瑞芬太尼致切口痛的痛觉敏化中尚不清楚。

为了探究羟考酮对瑞芬太尼致切口痛的干预机制,本研究将通过实验方法来阐明羟考酮的作用机制,并评估其对瑞芬太尼致切口痛的干预效果,为临床疼痛管理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和理论基础。

这对研究疼痛敏感性的调控机制、寻找更有效的镇痛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羟考酮在瑞芬太尼致切口痛大鼠痛觉敏化中的干预机制。

具体目的包括:1. 研究羟考酮对瑞芬太尼诱导的痛觉敏化的影响,探究其对痛觉传导途径的调节作用;2. 探讨羟考酮可能通过哪些信号通路参与调节瑞芬太尼致切口痛的痛觉敏化过程;3. 分析羟考酮对瑞芬太尼致切口痛的干预机制是否与炎症反应、神经元兴奋性或神经递质释放有关;4. 探讨羟考酮在调节痛觉敏化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瑞芬太尼致切口痛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药物靶点。

通过深入研究羟考酮对瑞芬太尼致切口痛的干预机制,有望为临床疼痛治疗提供更有效的药物靶向策略,并为疼痛管理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1.3 研究意义瑞芬太尼是一种强效的镇痛药物,常用于手术后的疼痛管理。

长期或过量使用瑞芬太尼可能导致痛觉敏化,使疼痛感受增加,疼痛阈值降低,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寻找一种能够有效干预瑞芬太尼致切口痛的药物或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羟考酮是一种Ν-甲基-二茂铁胺受体激动剂,已被广泛应用于镇痛和麻醉的临床实践中。

研究表明,羟考酮对疼痛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但其对瑞芬太尼致切口痛的干预机制尚不清楚。

膝骨性关节炎病理、流行病学、疼痛机制、症状、辅助检查、诊断分期及治疗措施

膝骨性关节炎病理、流行病学、疼痛机制、症状、辅助检查、诊断分期及治疗措施

膝骨性关节炎病理、流行病学、疼痛机制、症状、辅助检查、诊断分期及治疗措施概述膝骨关节炎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与急、慢性关节损伤、年龄、肥胖及代谢性骨病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以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功能障碍、关节畸形甚至肢体障碍为常见症状,其中膝关节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是病人就医的主要因素。

流行病学中老年人是KOA发病的高危群体,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群接近1/3患有K0A。

我国中老年人群中症状性KOA的患病率为8.1%,随着老龄化趋势逐年加剧,KOA的患病率有不断升高的趋势。

从区域特征来看,农村地区膝关节症状性骨关节炎患病率高于城市地区。

KOA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有一定的致残率,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负担。

疼痛机制1、诱发KOA疼痛发生的病变组织诱发KOA疼痛的病变组织有关节软骨、软骨下骨、滑膜、骸骨下脂肪垫、半月板和前交叉韧带,病变组织诱发疼痛的作用机制主要集中在炎症反应、血管和神经生成、力学负荷增加和骨重塑等方面。

关节软骨的退化与损伤关节软骨是KOA最早发生病变的部位之一,正常关节软骨结构上是无血管和神经的,故正常情况下不会产生疼痛,但血管的生成和相关的感觉神经生长是诱导疼痛出现的主要原因。

目前存在生物学与生物力学两种机制使关节软骨损伤:①软骨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过程之间的持续失衡引起软骨被侵蚀;②生物力学因素:关节软骨作为一种高度分化的负重组织,能够承受密集的机械应力,但胫股关节承重接触面移动到不频繁承重的关节软骨区域时,异常的生力学负荷导致局部软骨缺损,随之增加膝关节在该区域的应力,进一步导致关节软骨的丢失。

软骨下骨的损伤软骨下骨损伤是诱发KOA疼痛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主要包括软骨下骨骨重塑、骨髓水肿和骨赘生成等。

关节软骨与软骨下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关节软骨损伤导致局部软骨缺损,整个关节在软骨缺损部位的应力不断增加,导致周围软骨下骨的骨小梁断裂,软骨下骨和骨髓内的痛觉感受器受到刺激而诱发疼痛。

炎症的病理学类型总结

炎症的病理学类型总结

炎症的病理学类型总结炎症是一种常见的病理学类型,它是机体对于损伤或感染的一种非特异性的反应。

根据病理学的特点和不同的病因,炎症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急性炎症:急性炎症是炎症反应的一种早期表现,它通常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发生。

急性炎症的特点是局部疼痛、红肿和组织功能障碍。

当机体受到损伤或感染时,炎症介质(如组胺、前列腺素等)的释放会导致血管扩张和血管通透性增加,使得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迅速进入炎症部位。

急性炎症通常在数天内自行消退,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能转变为慢性炎症。

2. 慢性炎症:慢性炎症是炎症反应的一种迟发性表现,它通常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

慢性炎症的主要特点是病程较长,组织纤维化和瘢痕形成。

慢性炎症可以由持续的低度刺激引起,如持续的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等。

在慢性炎症过程中,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会不断释放,导致组织的破坏和修复失衡,最终导致组织纤维化和功能受损。

3. 渗出性炎症:渗出性炎症是炎症反应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它的特点是炎症部位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成分(如水分、蛋白质等)渗出到组织间隙。

这种炎症类型常见于急性炎症过程中,特别是在感染性炎症中。

渗出性炎症的主要表现包括红肿、渗出液的形成和局部温度升高。

4. 流行性炎症:流行性炎症是一种炎症反应的特殊类型,它通常在人群中迅速传播,引起大规模的炎症反应。

流行性炎症通常由感染引起,如流感、麻疹等。

流行性炎症的特点是高度传染性和明显的病程,它可以导致全身性症状和多器官损伤。

炎症是机体对于损伤或感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根据病理学特点和不同的病因,炎症可以分为急性炎症、慢性炎症、渗出性炎症和流行性炎症等类型。

每种类型的炎症都有其特有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了解这些不同类型的炎症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痛觉敏化篇

痛觉敏化篇

COX-2与外周敏化
组织损伤1
• • 组织损伤可诱发COX-2表达 前列腺素类物质可以致敏外周伤害感受器1
COX-2 表达
EP 受体 前列腺素E2 (PGE2)
神经元放电阈值降低1 PKA2
增强神经元细胞膜的兴奋性1
注:PKA-蛋白激酶A; PKC-蛋白激酶C TTX-R Na+通道:对河豚毒素不敏感型钠离子通道 EP受体:PGE2受体

2004年, Joseph R. Ghilardi等的研究指出2: – 这些结果也提示,在组织损伤前阻断脊髓COX-2可能会减少组织损伤后发生的外周和中枢敏化。
1. 2. 3.
CHRISTOPHER J. SMITH,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8 Oct 27;95(22):13313-8. Samad TA, et al. Nature. 2001;410:471-475. Joseph R. Ghilardi, et al.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March 17, 2004 • 24(11):2727–2732.
痛觉敏化Pain Hypersensitivity
痛觉超敏 hyperalgesia 10
刺激x导致的疼痛强度
疼痛反应的敏感性增强
8 疼痛强度 6 4 2 0
疼痛反应的敏感性增强
正常疼痛反应 损伤
刺激x导致的疼痛强度 正常疼痛反应
异常痛觉 allodynia
X 刺激强度
5
Gottschalk A,et al.Am Fam Physician. 2001;63:1979-1984
7
COX-2与中枢敏化

基底外侧杏仁核小胶质细胞参与单关节炎小鼠痛觉敏化和痛相关厌恶行为

基底外侧杏仁核小胶质细胞参与单关节炎小鼠痛觉敏化和痛相关厌恶行为

基底外侧杏仁核小胶质细胞参与单关节炎小鼠痛觉敏化和痛相关厌恶行为林鸿;石天乐;张玉秋;曹红【期刊名称】《复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24(51)3【摘要】目的研究基底外侧杏仁核(basolateral amygdala,BLA)小胶质细胞对小鼠膝关节单关节炎诱导的痛觉敏化与痛相关负性情绪的影响。

方法61只小鼠用于行为学测试(对照组14只,模型组47只),6只小鼠用于形态学实验(对照组与模型组各3只)。

通过向小鼠膝关节腔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建立膝关节单关节炎动物模型。

采用von Frey test和Hargreaves test分别测试小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用于评估小鼠的痛觉敏化。

采用条件位置回避装置检测小鼠的痛相关厌恶行为,采用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测试小鼠痛相关焦虑样行为。

通过免疫荧光染色与Imaris软件对BLA脑区小胶质细胞进行3D重构,进而评估CFA造模后BLA脑区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FA 造模后小鼠术侧产生显著的机械触诱发痛与热痛觉敏化,并至少持续12和19天。

CFA造模能够引起小鼠产生痛相关厌恶行为和焦虑样行为,并伴随BLA小胶质细胞的显著激活。

抑制BLA小胶质细胞激活能够缓解CFA造模引起的痛觉敏化和痛相关厌恶行为,但对焦虑样行为无显著影响。

结论小鼠膝关节注射CFA能够引发痛觉敏化、痛相关厌恶行为以及焦虑样行为,其中痛觉敏化和痛相关厌恶行为可能与BLA脑区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相关。

【总页数】10页(P285-294)【作者】林鸿;石天乐;张玉秋;曹红【作者单位】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3;R684.3【相关文献】1.脊髓CCR-8表观遗传学调控在小鼠切口痛模型痛觉敏化的作用2.腹侧苍白球向基底外侧杏仁核的投射参与可卡因复吸3.从基底外侧杏仁核到中央杏仁核的神经环路对食欲行为的影响4.岛叶基底外侧杏仁核神经通路参与调控小鼠共情痛的机制5.基底外侧杏仁核谷氨酸能神经元参与异氟醚麻醉觉醒的调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痛觉过敏探究

痛觉过敏探究

痛觉过敏的研究【关键词】过敏;疼痛外周组织炎症或神经损伤常常引起持续性自发痛(spontaneous pain)、痛觉过敏(hyperalgesia)和痛觉超敏(allodynia)等病理性疼痛。

持续性自发痛是指在不受任何外来刺激下持续发生的疼痛,痛觉超敏是指非伤害性刺激即可引起的疼痛,痛觉过敏指伤害性刺激下在受损部位及周围组织或远处可产生各种敏感性增强的疼痛或痛觉过敏区域,引起的更加强烈的疼痛。

这些病理性疼痛是外周和中枢敏感化的结果,其中脊髓敏感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痛觉过敏时机体对疼痛的感觉阈值降低,轻微刺激即可引起疼痛感觉的现象。

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s,EAAs)的释放及受体的激活所引起的细胞内信使,特别是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等生成是此种外周损伤或伤害性刺激所引发的痛觉过敏现象的原因。

1痛觉过敏及疼痛模型1.1敏化和痛觉过敏组织损伤可以导致伤害感受系统出现两种反应,即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

外周敏化是初级传入纤维的变化引起的,表现为:对刺激反应阈值的下降、对阈上刺激反应增强、自主活动增强、感受野(刺激可诱发传入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区域)的扩大。

伤害性刺激的输入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疼痛传递神经元的反应,称为中枢敏化。

例如,损伤区域以外的刺激也可诱发脊髓背角疼痛反应增加。

外周敏化导致初级痛觉过敏,表现为对来自损伤区域的刺激产生夸大的疼痛反应。

中枢敏化导致次级痛觉过敏,表现为损伤区域外的刺激也能产生增加的疼痛反应。

许多研究表明:机械刺激(不是温度刺激)产生的次级痛觉过敏(次级机械性痛觉过敏)发生在损伤后,它不是由未损伤区域的初级传入纤维的敏化引起的。

1.2痛觉过敏的类型皮肤或周围组织损伤可引起各种感觉敏感性增强的疼痛称痛觉过敏。

初级痛觉过敏产生于受损部位,二级痛觉过敏产生于邻近未受损部位的组织、皮肤或远距离及深部组织。

痛觉超敏的概念

痛觉超敏的概念

痛觉超敏的概念痛觉超敏(Hyperalgesia)是指在正常刺激下产生比正常人更强烈、持续更长的疼痛感觉的一种现象。

通常情况下,疼痛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潜在的伤害和危险情况。

但是,当疼痛感觉过于强烈或持续时间过长时,就会影响到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功能。

痛觉超敏的出现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疾病、损伤、神经系统异常等。

在理解痛觉超敏的概念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正常疼痛的传导和感知过程。

正常情况下,当机体受到刺激时,疼痛信息会通过神经纤维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大脑),同时被加工和感知。

痛觉超敏的产生通常涉及神经纤维的异常传导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处理。

痛觉超敏可以根据发生的时间分为两种类型:原发性痛觉超敏和继发性痛觉超敏。

原发性痛觉超敏是指在刺激或疼痛源本身存在的情况下,产生了疼痛感觉过度增强的现象。

这可能是因为疼痛刺激引起了周围神经纤维发生异常增敏或突触放电增强的现象。

继发性痛觉超敏是指在疼痛持续存在的情况下,机体对刺激产生了异常的疼痛反应。

这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处理和加工有关。

痛觉超敏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一些疾病和病症,如疼痛性疾病(如纤维肌痛、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根痛、坐骨神经痛等)等,都可能导致痛觉超敏的发生。

此外,创伤性损伤和手术后也常见痛觉超敏的情况。

神经性痛觉超敏多数是由于伤害旁边的神经纤维损伤所导致的。

痛觉超敏的治疗方法可以分为两类: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物理疗法、康复训练、心理治疗等。

物理疗法包括热敷、冷敷、按摩、理疗等,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缓解肌肉紧张等方式减轻疼痛。

康复训练可以通过改变身体姿势、调整运动方式和强化肌肉力量,帮助改善疼痛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可以帮助患者改变对疼痛的认知和情绪反应,减轻疼痛感知和痛苦。

药物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1痛觉敏化篇总结

1痛觉敏化篇总结

P
TTX-R Na+通道* (Nav1.8或Nav1.9)3
1. Hiroshi Baba, et al.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March 1, 2001, 21(5):1750–1756. 2. Woolf CJ, et al. Science. 2000;288:1765-1768. 3. Julius D, et al. Nature. 2001 Sep 13;413(6852):203-10.
SLD_DNS_100811_1751 Expiration Date:2011-08-10
COX-2与中枢敏化
• 1998年, CHRISTOPHER J. SMITH等的研究提出1: – 外周炎症促使局部COX-2表达上调,前列腺素E2在外 周敏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研究者提出假设:中枢的COX-2表达可能与中枢敏化 的产生相关
SLD_DNS_100811_1751 Expiration Date:2011-08-10
疼痛强度
SLD_DNS_100811_1751 Expiration Date:2011-08-10
痛觉超敏 hyperalgesia 10
刺激x导致的疼痛强度
8
疼痛反应的敏感性增强
6
4 刺激x导致的疼痛强度 正常疼痛反应
2
损伤
0 异常痛觉 allodynia
X 刺激强度
Gottschalk A,et al.Am Fam Physician. 2001;63:1979-1984
异常痛觉(Allodynia)
An increased response to a stimulus which is normally painful

痛觉过敏的处理与预防

痛觉过敏的处理与预防

痛觉过敏的治疗及处理
▪ 由于至今对痛觉敏感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故目前临床上还未有 治疗痛觉敏感的有效方法,但随着痛觉敏感机制的深入研究,N 甲基-D-门冬氨酸(NMBA)受体拮抗剂、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抑 制剂、环氧化酶抑制剂、小剂量阿片受体拮抗剂、钙离子通道阻 断剂等,都曾被用于痛觉敏感的治疗:
▪ ⑤胶质细胞抑制剂也可减轻或阻断痛觉敏感现象。
麻醉与实践
▪ 阿片类药物是用于临床麻醉镇痛的经典药物,是目前治疗术中与 术后患者中、重度疼痛必须应用的药物,也是全身麻醉患者首选 镇痛药,但极少数患者应用阿片类药不仅不能镇痛,相反促进痛 觉感知,造成疼痛明显加重(即痛觉敏感),这一现象严重影响 着患者的术后恢复与生活质量,也困惑了麻醉医师。
谢谢观看
痛觉过敏的机制
④一氧化氮(NO)作为细胞间的“信使”有可能参与了痛觉敏感的相 关过程,因为NO是机体相关活性物质之一,即NO可能是痛觉敏感 产生的一种介导物质。 ⑤神经免疫系统也参与了痛觉敏感的形成,如阿片类药物耐受或痛 觉敏感时其脊髓、海马、额叶扣带回区域的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增强, 胶质细胞分泌的促炎性细胞因子活性增加,通过反馈进一步激活胶 质细胞,从而促进痛觉敏感或异常性疼痛产生。
痛觉过敏的治疗及处理
②在手术切口处,浸润注射适宜剂量的长时效局麻药,可阻滞皮肤、 皮下组织的躯体感觉神经纤维,以降低应用阿片药物所致的痛觉敏 感现象,从而减轻术后疼痛。 ③鞘内注射可乐定也可抑制痛觉敏感。
痛觉过敏的治疗及处理
▪ ④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如帕瑞昔布钠)容易透过血-脑 屏障,抑制外周和中枢COX2的表达,减少外周和中枢前列腺素 的合成,从而抑制痛觉敏感;
痛觉过敏的定义
③痛觉过敏:是一种以痛阈降低或对较弱的疼痛刺激,产生较强的 疼痛反应,以及产生特异性敏感反射为特点的异常症状。 ④阿片类药物常见副作用(或并发症)为药物耐受、依赖及成瘾,但近 些年来发现阿片类药物可产生痛觉敏感性增高,如阿片药物应用后表 现为疼痛阈值降低,即相同强度的刺激则引起更强烈的疼痛反应。 ⑤就痛觉过敏而言,该措词与痛觉本身并非相符,有被误认为过敏反 应之嫌,故笔者改用“痛觉敏感”或“痛觉异常增强”这措词。

痛觉过敏

痛觉过敏

1痛觉过敏在术后早期阶段加重疼痛经历,引起机体循环、呼吸、消化、内分泌、免疫、凝血等系统发生改变。

剧烈的疼痛甚至会造成精神创伤,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失眠等。

这些改变和反应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给预后带来不良的影响。

同时,由于疼痛加重,镇痛药物的使用量增加,使镇痛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加。

2痛觉过敏的定义痛觉过敏是指外周组织损伤或炎症导致的对伤害性刺激产生过强的伤害性反应,或对非伤害性刺激产生伤害性反应。

可以表现为局部的有限区域或弥散的全身性症状。

典型的局部痛觉过敏与损伤相关,通常分为两个亚型,即原发性痛觉过敏和继发性痛觉过敏。

原发性痛觉过敏表现为对来自损伤区域的刺激产生夸大的疼痛反应,是外周敏化引起的。

继发性痛觉过敏表现为对损伤区域外的刺激也能产生加重的疼痛反应,是中枢敏化所致。

3术后痛觉过敏的原因及机制术后痛觉过敏可以发生于外科伤害性刺激(伤害性刺激导致的痛觉过敏),也可以发生于麻醉性镇痛药的效应引起的神经系统的致敏作用(药物引起的痛觉过敏)4阿片类药物诱导的痛觉过敏有3个主要的机制。

①中枢谷氨酰肽系统的活化,主要通过与阿片肽能和脑啡肽能系统稳态配对的NMDA受体发挥作用,研究表明,NMDA受体的激活在痛觉过敏的产生和维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②通过脊髓释放一种可引发痛觉过敏的物质强啡肽。

强啡肽最初被认为是外源性K-阿片受体激动剂,而目前认为它在某些情况下具有内源性抗阿片作用。

③通过位于延髓头端腹内侧的阿片敏感的“兴奋型”细胞调节脊髓下行易化。

5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痛觉过敏与药物诱导的痛觉过敏在术后早期阶段并存,产生对伤害性感受和疼痛的高敏感性。

动物研究也显示,阿片类药物和伤害性刺激诱导的痛觉过敏有协同作用。

6 瑞芬太尼瑞芬太尼是新型超短效的炒阿片受体激动剂,1996年由美国FDA 批准用于临床。

其起效快,消除半衰期短,具有独特的药理学特性,20世纪70年代研究者在动物实验发现阿片类药物在治疗疼痛时也引起痛觉敏感性增加,增加先前的疼痛强度,即阿片药物引起的痛觉过敏(opioid.induce hyperalgesia,OIH)。

《疼痛诊疗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_202005031747006

《疼痛诊疗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_202005031747006

《瘗痛诊疗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名词解释I.痿病学:是现代医学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麻醉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研究和阐述疼痛及各种疼痛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病理生理及诊断与处理的一门学科。

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躯体感觉和情感经历。

同时可伴有代谢、内分泌、呼吸、循环功能和心理学的改变。

3.触诱发痛:是指在慢性疼痛的情况下非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感觉。

4.外周敏化:组织损伤和持续性炎症是非常强烈和长期的有害刺激,一定强度的刺激在长期传入后增强了对疼痛通路的反应性,此现象称外周敏化,其构成了神经性“记忆和学习”的主要形式。

5.中枢敏化:是中枢神经系统在痛觉形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可艱性变化。

可塑性是不同环境刺激引起神经系统调整其功能的能力。

神经元胞膜兴奋性与突触效能的增加以及抑制作用的降低,导致伤害感受性通路神经元和环路功能的增强从而引起中枢敏化。

6.视觉模拟■表VAS:通常是在一张白纸上画一条长10cm的粗直线,左端写“无痛”右端写“剧痛”。

被测者在直线上相应部位做标记,测量左端至标记点距离即为评分。

7.三叉神经病: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短暂的阵发性的反复发作的电击样剧烈疼痛,或伴有同侧面肌痉O8.神经病理性疼痛:源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或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疼痛如神经系统损伤受压,缺血感染代谢性疾病等。

分型:①周围神经性疼痛;②中枢性疼痛;③交感神经相关性疼痛。

9.痛觉过敏」是指伤害性感受器阈值降低,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增强。

10.带状疱疹:是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水痘-带疱病毒经再激活引起的皮肤感染,其特征是沿感觉神经相应节段引起皮肤疱疹并伴严重疼痛。

II.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退变和损伤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12.不通则病:指某种或某些致病因素侵袭人体使经络脏腑之气机痹阻,血脉瘀滞不通引起疼痛之症。

13.爆发痛:指在持续镇痛治疗基础上出现超过持续疼痛的突发性、短时间的剧烈疼痛,也称突发性痛或发作性疼痛。

抑制超敏舒适苏醒麻醉科

抑制超敏舒适苏醒麻醉科
减半
减半
重度 (Child-Pugh评分:≥10)
禁用
禁用
肾功能损伤(应密切观察)
轻度
不变
不变
中度
不变
不变
重度
应选择最低推荐剂量开始治疗并密切关注肾功能
老年患者(≥65岁)
体重≥50kg
不变
不变
体重<50kg
减半
减半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受孕计划期
不推荐使用
妊娠前2/3阶段
不推荐使用(除非必需*)
妊娠后1/3阶段
通用名称注射用帕瑞昔布钠商品名称特耐TM/Dynastat®成 份帕瑞昔布钠化学名称N-[[4-(5-甲基-3-苯基-4-异恶唑基)苯基]磺酰基]丙酰胺钠盐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冻干块状物适应症用于手术后疼痛的短期治疗 (在决定使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前,应评估患者的整体风险)规格 40mg(以帕瑞昔布计)
全球第一种注射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
德国汉诺威医学院临床药理学院的Dirk O. Stichtenoth教授和和Jürgen C.Frölich教授在2003年发表于《药物》杂志的一篇综述中明确指出:特耐是全球第一种注射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且极有可能成为NSAIDs药物用于术后镇痛治疗的首选。
6. V Mehta,et al.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2008; 83 (3): 430-4357. Wolfgang Koppert,et al. Pain 108 (2004) 148-1538. Stuart I. Harris, et al. Harris,J Clin Gastroenterol 2004;38:575-5809. Robert J. Noveck, et al. Clin Drug Invest 2001; 21 (7): 465-47610. Nancy A. Nussmeier, et al. Anesthesiology 2006; 104:518–26

炎性疼痛的神经机制与处理

炎性疼痛的神经机制与处理
阵发性疼痛 放电样疼痛
痛觉过敏与痛觉超敏的脊髓机制
注重症状与症候的处理
• 局部疼痛(痛觉过敏):NSAIDS
• 局部疼痛(痛觉超敏):加用普瑞巴林
• 疼痛阈下调:
加用TCA或SNRI
• 伴焦虑抑郁:
加用TCA或SNRI
• 伴有精神质症状:
加用精神病药物
• 行为紊乱:
对症处理
• 疼痛持续、上述药物效果不佳、或病因无
• 患者表现为损伤区域自发、持续性疼痛。 病因消除后常会明显改善。
• 轻微针刺诱发剧烈疼痛
何为痛觉超敏的症状与体征?
• 是指病理性疼痛的一种痛觉感受,即非痛 觉刺激诱发的一种痛觉体验,具有错觉的 特点,说明中枢敏化发生。
• 患者表现损伤区域的诱发、非持续性疼痛, 有时病因消除后也可出现。
• 触摸、压迫、温度等低阈值刺激诱发疼痛。
痛觉超敏 诱发技术:触摸 诱发部位 K, Wood JN:J Clin Invest. 2010;120(11):3745–3752 2020/12/13
特点:突触功能异常 (LTP形成)
自发痛:常无 诱发痛:痛觉过敏
痛觉超敏 诱发技术:触摸、受凉等 诱发部位:受累神经为中 心的附近感觉区域 疼痛表现:阵发性麻木
特点: 初级感觉神经、传导束、大脑半
球结构和功能异常
特点: 初级感觉神经、传导束、大脑半球 结构正常,但中枢传导或整合过程异常
疼痛发作的生物学基础
周围敏化(一级感觉神经元) 痛觉感受器激活(躯体与自主) 感觉神经兴奋传递(动作电位)
中枢敏化 (二、三级感觉神经元) 脊髓后角与丘脑致敏 调控机制改变(下行与上行系统)
半身
• 后根后角损伤: 局部神经分布区

慢性疼痛的机制与治疗研究

慢性疼痛的机制与治疗研究

慢性疼痛的机制与治疗研究慢性疼痛是一种持续存在的疼痛感觉,通常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

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健康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了解慢性疼痛的机制并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有效缓解慢性疼痛的病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慢性疼痛的机制慢性疼痛的机制复杂而多样。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机制:1. 炎症性疼痛:当身体受到损伤或感染时,炎症反应会引发疼痛。

在慢性炎症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和炎症性肠病中,炎症性疼痛可以持续很长时间。

2. 神经源性疼痛:神经系统的异常活动或神经受损可以导致慢性疼痛。

例如,患有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常常经历神经源性疼痛。

3. 中枢敏化:在慢性疼痛中,大脑和脊髓的神经元可能变得过度敏感,对刺激做出异常反应。

这种敏化可能导致正常刺激感觉为疼痛,使疼痛感觉持续存在。

4. 心理社会因素:心理和社会因素也可以影响慢性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例如,焦虑、抑郁和社交隔离等心理因素可以使疼痛感觉更加明显。

二、慢性疼痛的治疗对于慢性疼痛的治疗,应采取综合的方法来缓解疼痛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慢性疼痛管理的核心。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处方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和布洛芬)以及处方的镇痛药(如吗啡和阿片类药物)。

此外,抗抑郁药物和抗癫痫药物也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慢性疼痛。

2.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包括热敷、冷敷、按摩、理疗和康复训练等,可帮助减轻疼痛、恢复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

这些方法主要通过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增加关节灵活性来减轻疼痛。

3. 行为疗法:行为疗法主要通过认知行为疗法(CBT)和生物反馈疗法来调整病人对疼痛的认知和应对方式。

这些方法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模式来减轻疼痛。

4. 心理支持:心理支持是患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患者可以通过寻求心理咨询和加入支持群体来减轻压力、消除焦虑和抑郁情绪,从而提高疼痛管理的效果。

5. 手术干预:在某些病例中,如果慢性疼痛无法通过其他方法有效控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干预。

痛觉过敏

痛觉过敏

1在术后早期阶段加重疼痛经历,引起机体循环、呼吸、消化、内分泌、免疫、凝血等系统发生改变。

剧烈的疼痛甚至会造成精神创伤,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失眠等。

这些改变和反应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给预后带来不良的影响。

同时,由于疼痛加重,镇痛药物的使用量增加,使镇痛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加。

2痛觉xx的定义痛觉过敏是指外周组织损伤或炎症导致的对伤害性刺激产生过强的伤害性反应,或对非伤害性刺激产生伤害性反应。

可以表现为局部的有限区域或弥散的全身性症状。

典型的局部痛觉过敏与损伤相关,通常分为两个亚型,即原发性痛觉过敏和继发性痛觉过敏。

原发性痛觉过敏表现为对来自损伤区域的刺激产生夸大的疼痛反应,是外周敏化引起的。

继发性痛觉过敏表现为对损伤区域外的刺激也能产生加重的疼痛反应,是中枢敏化所致。

3术后痛觉xx的原因及机制术后痛觉过敏可以发生于外科伤害性刺激(伤害性刺激导致的痛觉过敏),也可以发生于麻醉性镇痛药的效应引起的神经系统的致敏作用(药物引起的痛觉过敏)4阿片类药物诱导的痛觉过敏有3个主要的机制。

①中枢谷氨酰肽系统的活化,主要通过与阿片肽能和脑啡肽能系统稳态配对的NMDA受体发挥作用,研究表明,NMDA受体的激活在痛觉过敏的产生和维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②通过脊髓释放一种可引发痛觉过敏的物质强啡肽。

强啡肽最初被认为是外源性K-阿片受体激动剂,而目前认为它在某些情况下具有内源性抗阿片作用。

③通过位于延髓头端腹内侧的阿片敏感的“兴奋型”细胞调节脊髓下行易化。

5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痛觉过敏与药物诱导的痛觉过敏在术后早期阶段并存,产生对伤害性感受和疼痛的高敏感性。

动物研究也显示,阿片类药物和伤害性刺激诱导的痛觉过敏有协同作用。

6xx芬太尼瑞芬太尼是新型超短效的炒阿片受体激动剂,1996年由美国FDA批准用于临床。

其起效快,消除半衰期短,具有独特的药理学特性,20世纪70年代研究者在动物实验发现阿片类药物在治疗疼痛时也引起痛觉敏感性增加,增加先前的疼痛强度,即阿片药物引起的痛觉过敏(opioid.induce hyperalgesia,OIH)。

疼痛诊疗学 名解、简答、病例

疼痛诊疗学 名解、简答、病例
在持续镇痛治疗基础上,出现超过持续(背景)疼痛的突发性、短时间的剧烈疼痛。
【简答题】
1. 疼痛的分类 ⑴ 按性质
① 刺痛:又称第一疼痛、快痛、锐痛,由 Aδ 纤维传入。特点:定位明确,产生、消失迅速,常伴有保 护性反射,无明显情绪反应。
② 灼痛:又称第二疼痛、慢痛、钝痛,由 C 纤维传入。特点:定位不明确,形成、消失慢,经后根或脊髓丘脑束神经元,通过“聚合-易化”或“聚合-投射”作用,使 同一节段的神经元兴奋,在其相应的支配区出现疼痛。 25. 腰椎间盘突出症
由于人体退变和椎间盘内压力过高,导致椎间盘突出或膨出,挤压脊神经根或硬膜囊引起的腰部和/或 下肢神经痛症状。以 L4-L5、L5-S1 间隙发病率较高。 26.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一定强度的刺激在长期传入后,增强了对疼痛通路的反应性的现象。 4. 外周敏化(peripheral sensitization)
利用致炎物刺激神经元感受野可导致组织内炎症物质释放,同时伴有伤害性感受器阈值降低的现象。 5. 中枢敏化(central sensitization)
中枢神经系统在痛觉形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可塑性变化。长期、强烈的疼痛刺激可提高神经兴奋性 和反应性。主要表现:对正常刺激的反应增强,接受区域扩大,新近传入冲动激活阈值降低。 6. 感觉过敏(hyperalgesia)
位于肌肉组织内可被触知的紧带区的小节中,一个高度容易被激发、极端敏感的触痛点。 30.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源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或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疼痛,如神经系统损伤、感染、缺血、代谢性疾病、 神经受压等。 31. 带状疱疹(HZ)
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经再次激活引起的皮肤感染,特征是沿感觉神经相应节 段引起皮肤疱疹,并伴有严重疼痛。 32.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

炎症的基本病理过程

炎症的基本病理过程

炎症的基本病理过程炎症是机体对损伤或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生理反应,其主要目的是清除病原体和损伤组织,促进组织修复。

炎症的基本病理过程可以分为血管反应、细胞浸润和组织修复三个阶段。

血管反应阶段是炎症的早期过程,主要通过血管活化、扩张和通透性增加来导致。

在炎症刺激下,血管内皮细胞会释放介导血管反应的细胞因子,如组织胺、血小板活化因子等。

组织胺能够作为最早期的血管反应介质,通过作用于毛细血管平滑肌细胞导致血管扩张,增加血管通透性。

此外,血管扩张还会导致血流慢速,使白细胞粒细胞凝集和红细胞聚集,形成血小板-红细胞血塞。

这种反应进一步促进了炎症介质和细胞的聚集。

细胞浸润是炎症的中期过程,主要通过白细胞的转移和外周组织的细胞浸润来实现。

在血管反应阶段,白细胞首先通过血管壁的粘附和辐射进入炎症部位。

白细胞通过表面粘附分子(如选择素和整合素)与内皮细胞黏附,然后通过内皮细胞间隙进入外周组织。

一旦白细胞到达炎症部位,它们会释放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和化学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等,以吸引更多的白细胞和其他炎症细胞的转移。

这些细胞因子还能够激活局部组织细胞,增加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和化学介质,形成一个炎症反馈环路。

组织修复是炎症的后期过程,主要通过纤维组织形成和炎症细胞的去除来实现。

在炎症发生后,由于炎症细胞的清除和组织损伤的修复,炎症逐渐减轻。

当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水平下降时,炎症细胞开始通过凋亡和坏死逐渐死亡和排出。

同时,炎症后期细胞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占据,开始进行修复和再生。

成纤维细胞能够合成胶原蛋白和糖蛋白等细胞外基质分子,形成一个支撑框架,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和上皮细胞的再生。

这些细胞和分子的协同作用最终引导炎症部位的组织修复和愈合。

总结起来,炎症的基本病理过程包括血管反应、细胞浸润和组织修复三个阶段。

这些过程分别通过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化和血管扩张、白细胞的转移和外周组织的细胞浸润以及炎症细胞的去除和成纤维细胞的重建来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NSAIDs具有解热镇痛、且多数兼具抗炎、抗风湿、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主要用于 炎症、发热和疼痛的对症治疗,在我国,是仅次于抗感染药物的第二大类药物3
1. 孙燕等,《麻醉药品临床使用与规范化管理培训教材》,2004:28-29 2. 徐建国等,《疼痛药物治疗学》,2007:95 3. 徐建国等,《疼痛药物治疗学》,2007:132-133
体温(℃ ) 体温(℃ )
脂多糖在人体引起反应是由于COX-2,而非COX-1 。
选择性 COX-1抑 制剂组
ns-NSAID 组
安慰剂组
B.F. McAdam,et al. J.Clin.Invest. 2000;105:1473-1482.
选择性 COX-2抑 制剂组
ns-NSAID 组
安慰剂组
炎症是术后疼激痛活的主要促炎原细胞因因子1 (IL-6、IL-1β、TNF-α等) PGs PGE2 PG,前列腺素;前列腺素合成产物(PGs)包括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I2 (PGI2)等。IL-6,白介素6; IL-1β,白介素1β;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 1.杜权,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07;28(1):48-53. 2. Jeremy N. Cashman,et al. Drugs. 1996;52(5):13-23. 3. Sam Harirforoosh,et al. Expert Opin.Drug saf. 2009;8(6):669-681. 4. Yi Feng,et al. The Journal of Pain. 2008;9(1):45-52.
NSAIDs能抑制痛觉敏化吗?
生理刺激
炎症刺激
细胞膜AA释放
NSAIDs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了炎症介质前列腺生物合成中的环氧化
受到NSAID酶s抑(C制OX),从而阻断花C生O四X烯-1酸(AA)转化为C前O列X-腺2 素(PG)合成受产到物NS如A:IDs抑制 PGE2和PGI2,PG组E织2和结P构G酶I2本身不引起疼诱痛导酶,但能使痛觉敏化,
阿片类药物无抗炎作用
• 临床所用阿片类镇痛药是通过结合特定的膜受体即阿片受体(opioid receptor,OR)发挥作用。
由阿片类药物作用机制可知其不具有抗炎作用
Shorten,et al.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an evidence-based guide to practice.2009:127.
炎症与痛觉敏化
手术创伤导致痛觉敏化
疼痛强度
痛觉超敏 hyperalgesia
10
痛觉敏化 pain sensitization
9.2
8
刺激导致的疼痛强度×
疼痛反应的敏感性增强
6
手术创伤
4
2
刺激导致的疼痛强
度×正常疼痛反应
0.9 0
异常痛觉 allodynia
× 刺激强度
• 痛觉超敏:对伤害性 刺激的敏感性增强
NSAIDs即通过上述途径抑制痛觉敏化,而实现其抗炎、止痛作用。
NSAIDs的 不良反应
血栓素A2 前列腺素E2
(血小板)(内皮、胃粘膜)(肾)
前列腺素
NSAIDs的 抗炎镇痛作用
细胞生理功能
促进炎症
1. 徐建国等,《疼痛药物治疗学》,2007:133.
炎症与COX中的COX-2关系更为密切
患者体温升高时,给予非选择性NSAID和选择性COX-2抑制剂后体温 均降低,但给予选择性COX-1抑制剂后体温仍较高。
选择性COX-1抑制剂不具有抗炎镇痛功效
痛觉过敏*
水肿*
1.5
15
△足趾体积(mL)
△缩足反应潜伏时间**(sec)
1.2
12
0.9
9
0.6
6
0.3
3
0 正常
0 安慰剂 SC-560 塞来昔布
+角叉菜胶 *大鼠 Footpad 模型 + 角叉菜胶 **监测疼痛反应
Smith CJ,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998 Oct 27;95(22):13313-8.
阿片类药物有致敏作用
阿片类药物诱发痛觉超敏(OIH)
Larry F. Chu,et al. Clin J Pain. 2008;24:479–496
阿片类药物诱发痛觉敏化的机制
图中①②③代表外周和中枢神经可塑性位点 Larry F. Chu,et al. Clin J Pain. 2008;24:479–496
13
塞来昔布直击疼痛炎症
足趾肿胀测量(ml) PGE2 (ng/paw)
塞来昔布抗炎疗效与萘普生相当
安慰剂
1.2
萘普生
塞来昔布
1
0.8
0.6
创伤导致炎症因子大量释放
研究纳入41例未经治疗无并发症的机械性创伤患者,创伤严重度评分(ISS)为 16.81±1.74;正常组纳入30例正常者。采用I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6含量。
45
P<0.001
35
26.8
P<0.001 41.1
25
10.6 15
17.7
正常组 创伤组
5 IL-6
TNF-α
血清浓度(pg/mL)
张喜平,李宗芳,程琪辉等. 陕西医学杂志. 2002;31(1):19-21.
如何抑制痛觉敏化?
目前临床常用的镇痛药物
临床常用镇痛药物1 镇痛
阿片类药物
镇痛+抗炎+抑制痛敏 NSAIDs(包括对乙酰氨基酚)
• 阿片类药物尤其是强阿片类药物主要用于急性疼痛和中至重度慢性疼痛及癌痛的治疗。 阿片类药物是目前发现止痛最强的一类药物,且认为其无封顶作用,但应遵循能达到 最大止痛和不产生不易耐受的副作用为原则2
• 异常痛觉:非疼痛性 刺激诱发的疼痛感受
Gottschalk A,et al.Am Fam Physician. 2001;63:1979-1984 Gottschalk A et al. Reg Anesth Pain Med. 2006; 31(1):6-13
术后炎症反应是痛觉敏化的主要原因
这种现象被认为是中枢神经系 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神经可塑 性发生了改变,导致了早期痛 觉通路的敏化。
阿片类药物使患者对疼痛更加敏感
长期暴露于阿片类药物时患者的疼痛更加剧烈或疼痛敏感度增加。OIH使患者 对疼痛的耐受性降低。
Larry F. Chu,et al. Clin J Pain. 2008;24:479–4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