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二)自考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B自考重点

一、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1.生产力得到发展,并出现了体脑分工。2、培养社会的上层建筑。3、知识的积累与分类,产生了原始文字。

二、捷克的夸美纽斯1657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

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三、卢梭是自然主义教育家,教育名著《爱弥儿》提出实用主义和发现的观念。自然主义教

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

四、德国的赫尔巴特1806年发表《普通教育学》,并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

五、19世纪20世纪初形成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论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

理论。

六、教育的两个基本关系:1、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教育的两个最基本规律A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B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人的发展。

七、教育的基本着眼于是人的发展。

八、影响人的发展因素三个基本方面:个体的先天素质、社会环境、个体活动。

九、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1、学校具有较强的目的性。2、学校具有较强的系统

性。3、学校具有较强的选择性。4、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5、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

十、教育的经济动能

1、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

A教育能够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

B教育能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变为专门性的劳动者。

C教育能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

D教育能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

E教育能把单维度的劳动者改变为多维度的劳动者。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A教育能够传递和传播科学知识。B教育能够发展科学。

十一、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能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能促进政治民主化。

3、教育能制造政治上的舆论与思潮。

十二、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能传承文化。A传递和保存文化。B可以活化文化。

2、教育能够改造文化。

3、教育能够创造、更新文化。

十三、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A 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B生产力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C 生产力

制约着教育结构。D 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政治对教育的制约:A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B 政治制约着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C教育制约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3.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十四、教育的人的制约性。

1、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对教育的制约。

2、人的发展的阶段性对教育的制约。

3、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对教育的制约。

4、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对教育的制约。

5、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对教育的制约。

6、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对教育的制约。

十五、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

1人道性原则。2个性原则。3创造性原则。4活动性原则。5民主原则。

十六、教育艺术的特点:1情感性。2双边性。3创造性。4审判性。

十七、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联系与区别:

1.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而培养目标是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教育的具体目标,它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2.教育的总目的决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同时,教育目的只有具体化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才能现实操作和具体落实。

3.教学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具体化。

十八、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人的发展与人的活动相一致。

2、旧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

3、社会化大生

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客观要求并提供了可能。4、自由时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

重要条件。5、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

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

十九、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应试倾向:1、只注重少数学生的发展而忽视全体学生的。2、注重学生的个别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1、依赖于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深化教育制度体制改革。

3、中小学本身也应积极进行改革。

二十、1993年通过,1994。2。1正式施行《教师法》。

二十一、教师劳动的特点:示范性、创造性、系统性。

二十二、教师的社会地位由专业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及职业声望构成。

二十三、教师的素质结构:专业精神、师德精神、业务素质。

二十四、新时代对教师素质的要求1、教育家的意识。2、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3、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4、健康的心理素质。5、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6、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7法律意识。

二十五、学生中心课程论以美国杜威和罗杰斯为首。

二十六、社会中心课程论以美国布莱尔德和巴西弗莱雷为代表。

二十七、学问中心课程论---美国布鲁纳。

二十八、社会中心课程编制主要问题是日趋科学化、民主化。1、教育专家、学科专家和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编制。2、重视课程编制的理论论证。3、注意吸收历史和他人

的经验和教训。4、加强了课程的试验环节。

二十九、教学与智育的联系与区别。

1、智育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

育活动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2、教学是实现智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但同时也是实现其他各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三十、教学的基本任务:1、接受基础知识。2、形成基本技能。

3、发展基本能力。

4、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