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doc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1066cf7d81c758f5f71f674e.png)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重点难点】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的重要成就、特点及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垄断的作用【教学过程】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生条件:A、政治前提:19世纪50、6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下来。
B、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理论基础: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理论重大突破如电磁理论、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如金属冶炼工艺的创新,为新的工业革命的形成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D、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为新的工业革命准备了市场条件;F、资本:大量积累的资本为工业集中和资本集中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也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资本。
【合作探究】1: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有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金、劳动力、技术、市场条件等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资金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资金来源于资本集中(垄断的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是工场手工业时代积累成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由当时科学技术的发展转化而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劳动力要求有自由的身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劳动者还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英国有广大的海外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已经基本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人们的理念还是争取自由,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竞争的意识已经成为时尚。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1)电力的广泛使用: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与此同时,电动机也制造出来。
电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
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
随后,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高中历史必修2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2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c34b5e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4b.png)
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初)
(1)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加强了世界 各地经济的联系 (2) 表现:
①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多
②国际分工明显:粮食和原料生产集中于亚非拉 ;工业生 产集中于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工业化国家
(3)影响: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
界体系建立
①途径: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瓜分世界
相同点:
都有环境(政权保障)、市、技、劳、 资等方面的前提条件 背景: (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内容: 都有许多科技创造发明
影响: 生产力、社会结构、国际关系、
本质:都是生产技术和社会关系的变革
• 单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 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 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方国家大多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 地,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东方各国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落后 B.资本主义的开放和扩张本性 C.工业革命提高了资本主义的征服能力 D.东方国家继续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差别 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欧洲用了四个 世纪(1500—1900年)建立起其在世界范围的统治,而 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对材料中文明的“扩 张性”的正确理解是( ) A.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B.工业革命促进资本 主义发展 C.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世界历史 D.欧洲国家最终确立 世界霸权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 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 B.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C.使资本主义国家结束殖民扩张 D.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949c84a6c77da26925c5b070.pn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垄断组织出现 3、生产关系: (1)含义
指资本主义大企业间为了独占生产和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而 联合组成的垄断经济同盟。 第二次工业革命 推动生产力发展 (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程 度提高,企业 间竞争加剧 生产和资本 高度集中 (直接原因) 垄断 组织 产生
(2)形成过程
(3)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标志着资本主义进入成熟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
含义: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在欧美各国先后进行 的以发电机、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核心,推动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的一场由生产力领域扩展至 社会各领域的巨变。
一、兴起背景 1、政治前提:
2、经济基础:
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普遍确立;
由于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英法尤其是英国的 国际 核心地位开始动摇,美德日益崛起,列强重新瓜分 格局 世界的矛盾加剧,导致“一战”。
帝国主义
政治 对内 垄断生产和资本 垄断资产阶级控制国家政权 (干政) 对外 资本输出为主 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经济
4、国际关系: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 1)组成: (政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经济)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外交) 2)近代世界市场发展概况:
(1)含义 (3)实质: (4)影响: 一定程度适应生产力发展,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经济: 内 垄断资产阶级控制国家经济、政治生活,资本主义 政治 国家成为垄断组织的利益代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垄断组织 (2)形成过程
历史: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历史: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9850a6194431b90d6c85c757.png)
4、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 是 A.发展进程从一国到多国
B.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C.促进了重工业部门的大发展
D.科学家和工程师起主导作用
5、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更能 体现下列哪一项重要原理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1)经济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技术条件: 自然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最终确立 (3)政治前提:
(4) 资 (5)市
本: 疯狂的殖民掠夺以及西方各国资本主义发展 场: 国内统一市场的开辟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
可以说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因为 几十个大型企业彼此之间容易达成 辛迪加: 协定;另一方面,正是企业的规模 共同销售和采购原料协定 巨大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了垄 断的趋势。” 卡特尔:
销售协定
生产、商业和法律上完全组成一体
含义:大企业间为控制商品生产和销售以获取更大利润 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
原因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C、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的加强
D、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2、读图判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的是:( C )
A
B
C
D
3、19世纪70年代以后,导致动力工业 发生革命的主要原因是
A、电力的发现及其应用 B、电的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 C、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D、电力工业和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
(3)化学工业的建立
1867年诺贝尔(瑞典)发明炸药 塑料(美)和人造纤维(法)开始投入生产和使用
世界史上三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世界史上三次工业革命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8b31df29bd64783e09122b91.png)
世界史上三次工业革命的异同山东成武二中历史组盛昌华274200世界史上曾进行了三次大的科技革命,下面我们就把这三次科技革命对比一下。
一、开始时间及标志性事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的英国,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创造了“手摇珍妮纺纱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70年左右,以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等部门的技术革新为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标志,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技术。
二、兴起的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于英国,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之提供了政治前提;圈地运动为之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贩卖黑奴、对外掠夺为之积累了大量的资本;手工工场时期的自然科学的发展,为之提供了技术条件;“日不落帝国”的建立,为之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这也直接导致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有:1、19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为之提供了政治保障;2、第一次工业革命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自然科学成就日益突出;3、结束分裂和实行改革的国家开辟了国内市场;4、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列强的侵略,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有: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为之提供了相当稳定的国际环境;各国纷纷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技的迫切需要;并且这一时期科技理论也有了重大突破。
特征不同:1、从发源地看和国家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开始向其它国家漫延;第二、第三次几乎同时开始于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2、从发明者看,第一次主要是富有经验的技师和工匠,他们凭借经验和技能为先导,发明成果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和第三次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都是在精确的自然研究的基础上取得的。
所以第一次科学与技术没有真正结合,但第二次和第三次科学与技术结合的程度越来越紧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中考历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中考历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64c1b4b482fb4daa58d4b7b.png)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发明来源于 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2、
工匠的实践经济,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的 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
结合;2、许多发明成就都出自英国,一枝 国家发生(美德),百花齐放;
独秀 3、从轻工业开始
3、从重工业开始
1、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 1、生产力——生产力迅猛发
(三)世界市场的发展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1、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发展起来的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 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2)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3)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 的狂潮。
2、世界市场的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 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附:两次工业革命对比
次第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背景
主要 成就
18世纪60年代开始——19世纪中期
19世纪70年代开始——20世纪 初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垄断组织出现
一方面,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另一方面,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资产阶级一贯倡导的 自由竞争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类似于结盟) 主要表现:大垄断企业和大财团出现:各种大王、跨国公司 基本形式:托拉斯、辛迪加、卡特尔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在整个工 业生产结构中,重化工业取代纺织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重化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资本的需求日益庞大,生 产的社会化趋势也日益加强。 (3)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资产阶级着手 调整生产组织形式。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起讫时间分别是何时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起讫时间分别是何时](https://img.taocdn.com/s3/m/e89fa14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73.png)
第一次: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后期 第二 次: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改良的蒸汽机
①电力的使用
②内燃机和新交通工 具的创制和使用 ③通讯手段的发明 ④化学工业的建立
第三次科技革命
制作 湖北省安陆市二中黄仲民 hzm834100@163 com
课外作业: 试从历史条件 主要标志 主要特点 主要影响等 几个方面比较三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
例: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于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 研制的V2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携带弹头空袭英国的;推 动原子能从理论到实践的是原子弹制造;但战后对能源的需求 进一步发展了原子能技术
从1954年1992年底;全世界正式运转的核能发电站共有400 多座;发电量约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7%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加强物质条件
课堂练习:
1 在以下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评论中错误 的是 A A 它的出现是偶然的 B 它的发生是生产力推动的结果 C 它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D 它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重大变化
2 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最重要的
不同点是 D
A 它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B 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C 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加大 D 造成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
生产力三要素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要素的影响
生产工具
使用电子计算机,并产生了包括管理在内的全 盘自动化机器和产的现代化生产体系。
人们研制新型材料,按照人的需要设计、
生产对象
制造具有特殊性能和结构的材料;对传统的劳动 对象(天然原料和材料)的利用,也达到了新的
水平。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从直接参加生产日益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ac3fa39383d049649b665841.png)
自由贸易 门户开放 公平贸易
课堂设问: 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通用汽车的庞蒂克牌汽 车时,3000美元是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 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700美元付给德国设计师, 400美元用来购买台湾和新加坡的各式零件,250美 元付给美国的广告与营销服务,余下近4000美元给 底特律与纽约的银行家、保险公司的……这代表了 当今全球产业的复杂关系。 ——美国前劳工部长罗伯特· 赖克
大大丰富人 们的生活
Hale Waihona Puke 化学工业的发展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和平奖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诺贝尔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 遗嘱:遗产作基 用的、革命的力量。”
金1901年开始 12月10日颁
“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 ,只有在科学崎岖 诺贝尔物理 诺贝尔化学 奖 奖 的道路上不畏艰险、勇于可攀登高峰的人 ,才有可能 到达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材料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英 国煤产量
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 英国生铁产量
以上材料反应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什么影响? 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产生了以纺织工业、机器制造 业、铁路运输业和煤炭工业等为主的工业群。第二次工业 革命一方面带动了一个新工业群的出现,如电力工业、电 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另一方面 也使旧的工业部门由于生产技术的改造而得到飞跃发展, 钢铁工业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这不仅是一个量的增长, 而且是质的突变。因为重工业的发展使先进资本主义国家 的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它们开始由轻工业为主导转化为 重工业为主导,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并为其工业的进一 步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实现的。
垄断的方式
兼并或相互联合
第20课_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20课_第二次工业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4f9c48e2172ded630b1cb660.png)
10、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中,反映了历史发展 趋势的是 A.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
B.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C.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D.工业革命在几个先进国家几乎同时发生
11、19世纪末引起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的重 大发明是 A.蒸汽机的改造和利用 B.内燃机的发明和运用 C.发电机的制造成功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煤气内燃机 汽油内燃机
内 燃 机 效 的 效 率 远 远 高 于 蒸 汽 机
柴油内燃机
石油开采业发展 石油化工业产生
3、化学工业的建立
80年代从煤炭中提取氨、苯等化学产品 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 80年代改良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 塑料、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和使用 石油化工的产生
19世纪中期,工业资产阶级进入政权中心, (1)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最终确立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经济基础:
(3)科技条件: (4) 资
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性的进展。
工业革命后疯狂的殖民掠夺以及西方各国通过 本: 对本国的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充足的 资本 国内统一市场的开辟和国外市场的开拓,资本 场: 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不断刺激工业发展
2、历史因素: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开始出现) (进一步拓展) (基本形成)
3、影响:
①国际贸易额增大,国际分工日益明显,西欧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②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③客观上促使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20世纪初)
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8ddaf280dd88d0d233d46a40.png)
第二次工业革命潘江涛郑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20150150126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背景及简介第二次工业革命(Second Industrial Revolution)开始于19世纪七十年代,结束于20世纪初。
它的发生离不开下面的几个条件:①政治方面: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②资本方面:大机器生产下的资本积累和对殖民地的商品输出和掠夺③技术层面:自然科学突破性进展并迅速转化为技术④市场层面:美德意日等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⑤环境方面:相对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
它的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即电气时代)。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过程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在这一时期里,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农业总产值;工业重心由轻纺工业转为重工业,出现了电气、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
由于19世纪70年代以后发电机、电动机相继发明,远距离输电技术的出现,电气工业迅速发展起来,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内燃机的出现及90年代以后的广泛应用,为汽车和飞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也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
化学工业是这一时期新出现的工业部门,从80年代起,人们开始从煤炭中提炼氨、苯、人造燃料等化学产品,塑料、绝缘物质、人造纤维、无烟火药也相继发明并投入了生产和使用。
原有的工业部门如冶金、造船、机器制造以及交通运输、电讯等部门的技术革新加速进行。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和进步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本完成。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学案(记忆清单+分层训练)(2024年)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学案(记忆清单+分层训练)(2024年)](https://img.taocdn.com/s3/m/1cedb96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d3.png)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原因:1.政治前提: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2.经济基础: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3.理论条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4.市场条件:市场的扩大。
二、开始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三、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四、成就:1.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前提: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代表人物:爱迪生成就:发明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
他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
其他发明:发电机、发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时代特征: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电力的优点:更加强劲;清洁环保;传递速度快;能远距离输送;控制方便。
2.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的另一重大成就:内燃机发明国家:(德国)①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煤气内燃机;②1883年,德国人: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③德国人:迪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内燃机的的发明,使得(石油)成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能源之一,因此产生了石油开采业等新行业.3.交通工具:①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第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②1913年,美国人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开始成为大众化交通工具。
因此产生了汽车工业等新行业4.化学工业和新材料:①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②19世纪60—80年代,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成本更低、性能更好。
③1867年,瑞典的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和无烟炸药,在军事、工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④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⑤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c1f8824fa8114431b80dd84f.png)
国内统一市场的开辟和国外市场的开拓,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不断刺激工业发展
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电力的广泛应用
科学技术应用 于工业的成就
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化学工业的建立
(1)电力的广泛应用
1、基础:1873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 象
2、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3、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问世 4、 电力成为了新能源 5、19世纪八、九十年代,电灯、电车、
柴油机
内燃机车 远洋轮船 飞机
石石 油油 开化 采工 业业 发产 展生
柴油机
卡尔.本茨和他的内燃驱动机车 福特和他的四轮汽车
莱特兄弟和他们的飞机
(4)化学工业的建立
1、80年代,从煤炭中提取氨、苯等化 学产品
2、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
3、80年代,改良制造无烟火药技术
4、塑料、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和使
(3)内燃机的发明和新交通工具的创新
1、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 发明内燃机。
2、19世纪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 3、交通工具: 1903年——飞机试飞成功 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发展 4、采油业和石化工业产生
(3)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内燃机 诞生
柴油机 创制
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1.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都使社会结构作了相应的调整;都引起了 社会关系的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 义发展到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第二次工业革 命使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3.都推动资本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扩张,导 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得以确立,世界 进一步联成一个整体; 4.都丰富和改善了人们日常的社会生活内 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历史条件
湖北省老河口市第一中学熊国荣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出现了明显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重要的机器和新的生产方法主要集中英国的特点。
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兴起的历史条件是什么呢?
一、政权条件: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权保障。
19世纪以来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首先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解放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良运动席卷欧洲、北美和亚洲的日本,如19世纪20、30年代希腊、比利时的独立战争胜利,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日本的明治维新等使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确立或巩固完善,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其次是西方资本主义对亚、非、拉地区的侵略,把这些国家纳入资本主义轨道,变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属,资本主义基本控制了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二、市场条件: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欧美和日本的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美国南北战争后,也形成了统一而广阔的国内市场;同时,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列强在侵略扩张过程中,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在此期间,轮船等先进的交通工具使长途运输变得更加方便,资本主义列强向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大量掠夺工业原料和输出工业品和资本,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被打破,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极大地推动了商品生产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的生产体系已不能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它需要更强劲的生产力才能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第二次工业革命应运而生。
三、科技条件: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为主要标志。
而这些工业方面新的成就主要得益于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取得的许多重大突破,以及把这些科学原理转化为技术直接运用于工业生产。
如
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为主要特点的电力的广泛应用,其理论准备就是电磁学的产生和发展,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他在实验中发现磁铁与金属线的相对运动是由磁产生电的必要条件,使人类获得了打开整个电能宝库的钥匙。
1864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发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建立了系统的电磁学理论,进而推断出电磁波的存在。
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波理论的发现为开辟人类生活的新时代——电气时代创造了理论条件。
此外,19世纪,化学、物理、生物学理论等各门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的建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所要求的新技术革命准备了条件,新技术革命的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从而引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四、劳动力条件:一方面,欧美的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资产阶级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如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规定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美国经过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等;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更加重视对工人阶级的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如德国统一之前的普鲁士时代,就规定实行义务教育,1860年普鲁士的儿童入学率就达到97.5%,文盲率仅为5.52%,其它比较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等国也非常重视国民的教育。
这样,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仅通过政策使自由劳动力数量大量增加,更为重要的是劳动者的素质有了本质的提高,这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劳动力条件。
五、经济条件:19世纪中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阻碍,又经过对外扩张获得了大量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极大了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兴起和向其它国家的扩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强劲的动力,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前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