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习题解答聚类分析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试题及答案(1)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试题及答案(1)多元统计分析是现代统计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用于对不同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的高级统计方法。
对于需要进行多因素分析的问题,多元统计分析是必须掌握的技能。
以下是一些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的试题及答案。
试题1:假设你要进行一项研究,以评估学生在学期末考试成绩与他们的就业情况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你将分析什么类型的多元统计分析?答案:此问题需要进行一种二元多元回归分析。
此方法可以用于探索学期末考试成绩和就业情况之间的相关性。
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可以计算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以及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预测就业成功与否的可能性。
试题2:你是一家旅游公司的行销经理,你想了解你们的财务状况、品牌信誉和市场定位之间的关系。
采用哪种多元统计分析来解决这个问题?答案:这个问题需要进行一种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多元统计技术,可用于探索大量变量之间的共性或相似性。
因此,行销经理可以使用因子分析来探究这三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帮助公司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推广策略和产品定位。
试题3:你是一名医学研究员,你需要研究新型药物的效果以及它是否与特定人群的特征相关。
哪种多元统计分析可用于研究?答案:这个问题需要使用一种路径分析方法。
路径分析是一种分层回归分析技术,可用于探索变量间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关系。
因此,研究人员可以使用路径分析来研究新型药物的效果以及与特定人群特征的相关性,以便更好地理解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
试题4:你是一名市场分析师,你需要研究不同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的人群之间的消费习惯。
采用哪种多元统计分析来解决这个问题?答案:这个问题需要使用一种聚类分析方法。
聚类分析是一种将成为节点的相似对象分组的过程。
因此,市场分析师可以使用聚类分析来将相似的人群以及他们的共同消费习惯分成几个类别,以便更好地了解不同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背景下的人群之间的消费习惯和偏好。
结论:多元统计分析是一种有用的技术,可以用于探索大量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对于需要分析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问题,多元统计分析是必须学习的基本技能。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答案详解汇总_高惠璇[1]
e
1 2 ( x2 2 x1 x2 14 x2 ) 2
dx2
1 e 2
1 2 ( 2 x1 22 x1 65 ) 2
e
1 2 ( x2 2 x2 ( x1 7 ) ( x1 7 ) 2 ) 2
比较上下式相应的系数,可得:
1 2 1 12 2 2 2 12 1 1 2 1 2 2 2 22 1 2 1 2 2 2 2 2 1 2 1 2 1 14 2 2 2 2 2 1 2 1 2 1 2 1 2
x1 y2 (2)第二次配方.由于 x2 y1 y2
14
第二章
2 1 2 2 2 1 2 1 2 2
多元正态分布及参数的估计
2 x x 2 x1 x2 22 x1 14 x2 65 y y 22 y2 14( y1 y2 ) 65 y 14 y1 49 y 8 y2 16 ( y1 7) ( y2 4)
由定理2.3.1可知X1 +X2 和X1 - X2相互独立.
4
第二章
(2) 因
多元正态分布及参数的估计
1 2 2 2(1 ) 0 X1 X 2 ~ N2 , Y 2(1 ) 0 X1 X 2 1 2
O 2(1 2 ) O 2(1 2 )
由定理2.3.1可知X(1) +X(2)和X(1) -X(2) 相 互独立.
7
第二章
(2) 因
(1) (2)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习题解答聚类分析
第五章聚类剖析5.1鉴别剖析和聚类剖析有何差别?答:即依据必定的鉴别准则,判断一个样本归属于哪一类。
详细而言,设有n 个样本,对每个样本测得p 项指标(变量)的数据,已知每个样本属于k 个类型(或整体)中的某一类,经过找出一个最优的区分,使得不一样类其余样本尽可能地域别开,并鉴别该样本属于哪个整体。
聚类剖析是剖析怎样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
在聚类以前,我们其实不知道整体,而是经过一次次的聚类,使邻近的样品(或变量)聚合形成整体。
平常来讲,鉴别剖析是在已知有多少类及是什么类的状况下进行分类,而聚类剖析是在不知道类的状况下进行分类。
5.2试述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
答: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是:距离邻近的样品(或变量)先聚成类,距离相远的后聚成类,过程向来进行下去,每个样品(或变量)总能聚到适合的类中。
5.3对样品和变量进行聚类剖析时,所结构的统计量分别是什么?简要说明为何这样结构?答:对样品进行聚类剖析时,用距离来测定样品之间的相像程度。
由于我们把n 个样本看作 p 维空间的 n 个点。
点之间的距离即可代表样品间的相像度。
常用的距离为pq)1/ q(一)闵可夫斯基距离: d ij (q) ( X ik X jkk 1q取不一样值,分为( 1)绝对距离(( 2)欧氏距离(q 1)q 2 )( 3)切比雪夫距离( q) (二)马氏距离(三)兰氏距离对变量的相像性, 我们更多地要认识变量的变化趋向或变化方向, 所以用有关性进行权衡。
将变量看作 p 维空间的向量,一般用(一)夹角余弦(二)有关系数5.4 在进行系统聚类时,不一样类间距离计算方法有何差别?选择距离公式应按照哪些原则?答: 设 d ij 表示样品 X i 与 X j 之间距离,用 D ij 表示类 G i 与 G j 之间的距离。
( 1) . 最短距离法( 2)最长距离法( 3)中间距离法D kr 21D kp21D kq 2D pq 22 2此中(4)重心法(5)类均匀法(6)可变类均匀法D kr2 (1 )( np D kp2nq D kq2 )D pq2 n r? <1n r此中 ?是可变的且( 7)可变法D kr21(D kp2 D kq2 )D pq2 此中 ?是可变的且 ? <12(8)离差平方和法往常选择距离公式应注意按照以下的基根源则:(1)要考虑所选择的距离公式在实质应用中有明确的意义。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课后答案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课后答案第二章2.1.试叙述多元联合分布和边际分布之间的关系。
解:多元联合分布讨论多个随机变量联合到一起的概率分布状况,12(,,)p X X X X '=的联合分布密度函数是一个p 维的函数,而边际分布讨论是12(,,)p X X X X '=的子向量的概率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的维数小于p 。
2.2设二维随机向量12()X X '服从二元正态分布,写出其联合分布。
解:设12()X X '的均值向量为()12μμ'=μ,协方差矩阵为21122212σσσσ⎛⎫ ⎪⎝⎭,则其联合分布密度函数为1/21222112112222122121()exp ()()2f σσσσσσσσ--⎧⎫⎛⎫⎛⎫⎪⎪'=---⎨⎬ ⎪ ⎪⎝⎭⎝⎭⎪⎪⎩⎭x x μx μ。
2.3已知随机向量12()X X '的联合密度函数为121212222[()()()()2()()](,)()()d c x a b a x c x a x c f x x b a d c --+-----=--其中1a x b ≤≤,2c x d ≤≤。
求(1)随机变量1X 和2X 的边缘密度函数、均值和方差; (2)随机变量1X 和2X 的协方差和相关系数; (3)判断1X 和2X 是否相互独立。
(1)解:随机变量1X 和2X 的边缘密度函数、均值和方差;112121222[()()()()2()()]()()()dx cd c x a b a x c x a x c f x dx b a d c --+-----=--⎰12212222222()()2[()()2()()]()()()()dd c c d c x a x b a x c x a x c dx b a d c b a d c -------=+----⎰ 12122222()()2[()2()]()()()()dd cc d c x a x b a t x a t dt b a d c b a d c ------=+----⎰2212122222()()[()2()]1()()()()d cdcd c x a x b a t x a t b a d c b a d c b a------=+=----- 所以由于1X 服从均匀分布,则均值为2b a +,方差为()212b a -。
应用多元统计(朱建平)课后答案
第二章2.1.试叙述多元联合分布和边际分布之间的关系。
解:多元联合分布讨论多个随机变量联合到一起的概率分布状况,12(,,)p X X X X '=的联合分布密度函数是一个p 维的函数,而边际分布讨论是12(,,)p X X X X '=的子向量的概率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的维数小于p 。
2.2设二维随机向量12()X X '服从二元正态分布,写出其联合分布。
解:设12()X X '的均值向量为()12μμ'=μ,协方差矩阵为21122212σσσσ⎛⎫ ⎪⎝⎭,则其联合分布密度函数为1/21222112112222122121()exp ()()2f σσσσσσσσ--⎧⎫⎛⎫⎛⎫⎪⎪'=---⎨⎬ ⎪ ⎪⎝⎭⎝⎭⎪⎪⎩⎭x x μx μ。
2.3已知随机向量12()X X '的联合密度函数为121212222[()()()()2()()](,)()()d c x a b a x c x a x c f x x b a d c --+-----=-- 其中1a x b ≤≤,2c x d ≤≤。
求(1)随机变量1X 和2X 的边缘密度函数、均值和方差; (2)随机变量1X 和2X 的协方差和相关系数; (3)判断1X 和2X 是否相互独立。
(1)解:随机变量1X 和2X 的边缘密度函数、均值和方差;112121222[()()()()2()()]()()()dx cd c x a b a x c x a x c f x dx b a d c --+-----=--⎰12212222222()()2[()()2()()]()()()()ddcc d c x a x b a x c x a x c dx b a d c b a d c -------=+----⎰12122222()()2[()2()]()()()()dd cc d c x a x b a t x a t dt b a d c b a d c ------=+----⎰2212122222()()[()2()]1()()()()d cdcd c x a x b a t x a t b a d c b a d c b a------=+=----- 所以由于1X 服从均匀分布,则均值为2b a+,方差为()212b a -。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北大高惠璇习题解答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0 8
X (2)
X
(3)
0
X (5) CL4
第11页 11
第六章 聚类分析
② 合并{X(2),X(5)}=CL3,并类距离 D2=3.
0 D(3) 10
9
0 8
0
X (3)
CL4 CL3
③ 合并{CL3,CL4}=CL2,并类距离 D3=8.
D(4) 100
0
X (3) CL2
④ 所有样品合并为一类CL1,并类距离 D4=10.
n p nq nr2
(X
(k)
X
(q) )'( X
(k)
X
( p) )
n2p nr2
D
2 pk
nq2 nr2
Dq2k
n p nq nr2
(X
(k)
X
( p) )'( X
(k)
X
( p)
X
( p)
X
(q) )
n p nq nr2
(X
(k)
X
(q) )'( X
(k)
X
(q)
X
(q)
X
( p) )
第26页 26
故d*是一个距离.
第5页
5
第六章 聚类分析
(4) 设d (1)和d (2)是距离, 令d * d (1) • d (2).
d *虽满足前2个条件,但不一定满足三角不等式.
下面用反例来说明d *不一定是距离.
设di(j1)
d (2) ij
X (i) X ( j) (m 1), 则di*j
X (i) X ( j)
D
2 pk
nq nr
多元统计分析课后练习答案
多元统计分析课后练习答案第1章多元正态分布1、在数据处理时,为什么通常要进行标准化处理?数据的标准化是将数据按比例缩放,使之落入一个小的特定区间。
在某些比较和评价的指标处理中经常会用到,去除数据的单位限制,将其转化为无量纲的纯数值,便于不同单位或量级的指标能够进行比较和加权。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0-1标准化和Z 标准化。
2、欧氏距离与马氏距离的优缺点是什么?欧氏距离也称欧几里得度量、欧几里得度量,是一个通常采用的距离定义,它是在m 维空间中两个点之间的真实距离。
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中的欧氏距离的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
缺点:就大部分统计问题而言,欧氏距离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每个坐标对欧氏距离的贡献是同等的。
当坐标表示测量值时,它们往往带有大小不等的随机波动,在这种情况下,合理的方法是对坐标加权,使变化较大的坐标比变化较小的坐标有较小的权系数,这就产生了各种距离。
当各个分量为不同性质的量时,“距离”的大小与指标的单位有关。
它将样品的不同属性之间的差别等同看待,这一点有时不能满足实际要求。
没有考虑到总体变异对距离远近的影响。
马氏距离表示数据的协方差距离。
为两个服从同一分布并且其协方差矩阵为Σ的随机变量与的差异程度:如果协方差矩阵为单位矩阵,那么马氏距离就简化为欧氏距离,如果协方差矩阵为对角阵,则其也可称为正规化的欧氏距离。
优点:它不受量纲的影响,两点之间的马氏距离与原始数据的测量单位无关。
由标准化数据和中心化数据计算出的二点之间的马氏距离相同。
马氏距离还可以排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的干扰。
缺点:夸大了变化微小的变量的作用。
受协方差矩阵不稳定的影响,马氏距离并不总是能顺利计算出。
3、当变量X1和X2方向上的变差相等,且与互相独立时,采用欧氏距离与统计距离是否一致?统计距离区别于欧式距离,此距离要依赖样本的方差和协方差,能够体现各变量在变差大小上的不同,以及优势存在的相关性,还要求距离与各变量所用的单位无关。
如果各变量之间相互独立,即观测变量的协方差矩阵是对角矩阵, 则马氏距离就退化为用各个观测指标的标准差的倒数作为权数的加权欧氏距离。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北大高惠璇(第六章习题解答).ppt
D(L) ij
D ( L 1) ij
DL
(i, j r, p, q)
故第L+1步的并类距离:
DL1 min(Di(jL) ) DL ,
即最短距离法具有单调性.
类似地,可以证明最长距离法也具有单调性.
21
第六章 聚类分析
6-6 设A,B,C为平面上三个点,它们之间的距离为
d
2 AB
d
2 AC
1.1,
0 8
X X
(2) (3)
0
X (5) CL4
11
第六章 聚类分析
② 合并{X(2),X(5)}=CL3,并类距离 D2=3.
D(3) 100 9
0 8
0
X (3)
CL4 CL3
③ 合并{CL3,CL4}=CL2,并类距离 D3=8.
D(4) 100
0
X (3) CL2
④ 所有样品合并为一类CL1,并类距离 D4=10.
故有DL+1 ≥ DL ,即相应的聚类法有单调性.
17
第六章 聚类分析
对于类平均法,因
0, p
np nr
0, q
nq nr
0,
p
q
np nr
nq nr
0
11
故类平均法具有单调性。
对于可变类平均法,因
0, p
(1 ) np
nr
0,q
(1 ) nq
nr
0, (
1)
p
q
(1
)
np nr
1.1 0.25 0.85 22
第六章 聚类分析
当把A与{B,C}并为一类时,并类距离
D2 0.85 0.922 1 D1
(完整版)多元统计分析课后练习答案
第1章 多元正态分布1、在数据处理时,为什么通常要进行标准化处理?数据的标准化是将数据按比例缩放,使之落入一个小的特定区间。
在某些比较和评价的指标处理中经常会用到,去除数据的单位限制,将其转化为无量纲的纯数值,便于不同单位或量级的指标能够进行比较和加权。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0-1标准化和Z 标准化。
2、欧氏距离与马氏距离的优缺点是什么?欧氏距离也称欧几里得度量、欧几里得度量,是一个通常采用的距离定义,它是在m 维空间中两个点之间的真实距离。
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中的欧氏距离的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
缺点:就大部分统计问题而言,欧氏距离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每个坐标对欧氏距离的贡献是同等的。
当坐标表示测量值时,它们往往带有大小不等的随机波动,在这种情况下,合理的方法是对坐标加权,使变化较大的坐标比变化较小的坐标有较小的权系数,这就产生了各种距离。
当各个分量为不同性质的量时,“距离”的大小与指标的单位有关。
它将样品的不同属性之间的差别等同看待,这一点有时不能满足实际要求。
没有考虑到总体变异对距离远近的影响。
马氏距离表示数据的协方差距离。
为两个服从同一分布并且其协方差矩阵为Σ的随机变量与的差异程度:如果协方差矩阵为单位矩阵,那么马氏距离就简化为欧氏距离,如果协方差矩阵为对角阵,则其也可称为正规化的欧氏距离。
优点:它不受量纲的影响,两点之间的马氏距离与原始数据的测量单位无关。
由标准化数据和中心化数据计算出的二点之间的马氏距离相同。
马氏距离还可以排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的干扰。
缺点:夸大了变化微小的变量的作用。
受协方差矩阵不稳定的影响,马氏距离并不总是能顺利计算出。
3、当变量X1和X2方向上的变差相等,且与互相独立时,采用欧氏距离与统计距离是否一致?统计距离区别于欧式距离,此距离要依赖样本的方差和协方差,能够体现各变量在变差大小上的不同,以及优势存在的相关性,还要求距离与各变量所用的单位无关。
如果各变量之间相互独立,即观测变量的协方差矩阵是对角矩阵, 则马氏距离就退化为用各个观测指标的标准差的倒数作为权数的加权欧氏距离。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习题解答_朱建平_第五章
Abbo无私奉献,只收1个金币,BS收5个金币的…何老师考简单点啊……第五章 聚类分析5.1 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有何区别?答:即根据一定的判别准则,判定一个样本归属于哪一类。
具体而言,设有n 个样本,对每个样本测得p 项指标(变量)的数据,已知每个样本属于k 个类别(或总体)中的某一类,通过找出一个最优的划分,使得不同类别的样本尽可能地区别开,并判别该样本属于哪个总体。
聚类分析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
在聚类之前,我们并不知道总体,而是通过一次次的聚类,使相近的样品(或变量)聚合形成总体。
通俗来讲,判别分析是在已知有多少类及是什么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而聚类分析是在不知道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
5.2 试述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
答: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是:距离相近的样品(或变量)先聚成类,距离相远的后聚成类,过程一直进行下去,每个样品(或变量)总能聚到合适的类中。
5.3 对样品和变量进行聚类分析时, 所构造的统计量分别是什么?简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构造?答: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时,用距离来测定样品之间的相似程度。
因为我们把n 个样本看作p 维空间的n 个点。
点之间的距离即可代表样品间的相似度。
常用的距离为 (一)闵可夫斯基距离:1/1()()pq qij ik jk k d q X X ==-∑q 取不同值,分为 (1)绝对距离(1q =)1(1)pij ik jk k d X X ==-∑(2)欧氏距离(2q =)21/21(2)()pij ik jk k d X X ==-∑(3)切比雪夫距离(q =∞)1()max ij ik jkk pd X X ≤≤∞=-(二)马氏距离(三)兰氏距离对变量的相似性,我们更多地要了解变量的变化趋势或变化方向,因此用相关性进行衡量。
21()()()ij i j i j d M -'=--X X ΣX X 11()p ik jkij k ik jk X X d L p X X =-=+∑将变量看作p 维空间的向量,一般用(一)夹角余弦(二)相关系数5.4 在进行系统聚类时,不同类间距离计算方法有何区别?选择距离公式应遵循哪些原则?答: 设d ij 表示样品X i 与X j 之间距离,用D ij 表示类G i 与G j 之间的距离。
厦门大学《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习题第05章 聚类分析
5.11 下表是 2003 年我国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主要经济指标:人均
GDP x1(元)、人均工业产值 x2 (元)、客运总量 x3(万人)、货运总量 x4 (万 吨)、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 x5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x6 (亿元)、在岗 职工占总人口的比例 x7 (%)、在岗职工人均工资额 x8(元)、城乡居民年底 储蓄余额 x9 (亿元)。试通过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并比较何种
思考与练习
5.1 判别分析与聚类分析有何区别? 5.2 试述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 5.3 对样品和变量进行聚类分析时,所构造的统计量分别是什么?简要 说明为什么这样构造? 5.4 在进行系统聚类时,不同的类间距离计算方法有何区别?选择距离 公式应遵循哪些原则? 5.5 试述 K-均值法与系统聚类法的异同。 5.6 有序聚类法与系统聚类法有何区别?试述有序聚类法的基本思想。 5.7 检测某类产品的重量,抽了六个样品,每个样品只测了一个指标, 分别为 1,2,3,6,9,11。试用最短距离法、重心法进行聚类分析。 5.8 下表是 15 个上市公司 2001 年的一些主要财务指标,使用系统聚类 法和 K-均值法分别对这些公司进行聚类,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2
大连 长春 哈尔滨 上海 南京 杭州 宁波 合肥 福州 厦门 南昌 济南 青岛 郑州 武汉 长沙 广州 深圳 南宁 海口 重庆 成都 贵阳 昆明 西安 兰州 西宁 银川 乌鲁木齐 南宁 海口
29145 18630 14825 46586 27547 32667 32543 10621 22281 53590 14221 23437 24705 16674 21278 15446 48220 191838 8176 16442 7190 17914 11046 16215 13140 14459 7066 11787 22508 31886 26433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课后答案 (2).doc
2.1.试叙述多元联合分布和边际分布之间的关系。
解:多元联合分布讨论多个随机变量联合到一起的概率分布状况,12(,,)p X X X X '=L 的联合分布密度函数是一个p 维的函数,而边际分布讨论是12(,,)p X X X X '=L 的子向量的概率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的维数小于p 。
2.2设二维随机向量12()X X '服从二元正态分布,写出其联合分布。
解:设12()X X '的均值向量为()12μμ'=μ,协方差矩阵为21122212σσσσ⎛⎫ ⎪⎝⎭,则其联合分布密度函数为1/21222112112222122121()exp ()()2f σσσσσσσσ--⎧⎫⎛⎫⎛⎫⎪⎪'=---⎨⎬ ⎪⎪⎝⎭⎝⎭⎪⎪⎩⎭x x μx μ。
2.3已知随机向量12()X X '的联合密度函数为121212222[()()()()2()()](,)()()d c x a b a x c x a x c f x x b a d c --+-----=--其中1ax b ≤≤,2c x d ≤≤。
求(1)随机变量1X 和2X 的边缘密度函数、均值和方差; (2)随机变量1X 和2X 的协方差和相关系数;(3)判断1X 和2X 是否相互独立。
(1)解:随机变量1X 和2X 的边缘密度函数、均值和方差;112121222[()()()()2()()]()()()dx cd c x a b a x c x a x c f x dx b a d c --+-----=--⎰12212222222()()2[()()2()()]()()()()dd c c d c x a x b a x c x a x c dx b a d c b a d c -------=+----⎰ 121222202()()2[()2()]()()()()dd c c d c x a x b a t x a t dt b a d c b a d c ------=+----⎰ 2212122222()()[()2()]1()()()()d cdc d c x a x b a t x a t b a d c b a d c b a------=+=----- 所以 由于1X 服从均匀分布,则均值为2b a+,方差为()212b a -。
多元统计分析李高荣课后答案
多元统计分析李高荣课后答案1、如果对某公司在一个城市中的各个营业点按彼此之间的路程远近来进行聚类,则最适合采用的距离是A、欧氏距离B、绝对值距离C、马氏距离D、各变量标准化之后的欧氏距离答案:绝对值距离2、不适合用于对变量聚类的方法有A、最短距离法B、最长距离法C、类平均法D、k均值法答案:k 均值法3、容易产生链接倾向,不适合对分离得很差的群体进行聚类的系统聚类法有A、最短距离法B、最长距离法C、类平均法D、重心法E、离差平方和法答案:最短距离法4、大的类之间不易合并,而小的类之间易于合并的系统聚类法有A、最短距离法B、最长距离法C、类平均法D、重心法E、离差平方和法答案:离差平方和法5、R型聚类分析的分类对象是样品。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6、距离和相似系数的定义与变量的尺度无关。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7、在聚类分析中,可以采用只满足非负性和对称性而不满足三角不等式的“距离”。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8、所有的系统聚类法都满足单调性。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9、k均值法的聚类结果与初始凝聚点的选择无关。
答案:错10、k均值法的类个数需事先指定。
答案:错11、设x和y是两个随机向量,则x和y的协差阵与y和x的协差阵A、相等B、互为转置C、没有关系D、不相等,但阶数一定相同答案:互为转置12、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实际所使用的判别规则一般是A、从总体出发得到的B、从样本出发得到的C、尽可能地从总体出发得到D、时常从总体出发得到,也时常从样本出发得到答案:从样本出发得到的13、在样本容量n不是很大的情形下,以下一般最能给出好的误判概率估计值的非参数方法是A、回代法B、划分样本C、交叉验证法D、正态假定下误判概率的估计答案:交叉验证法14、以下哪种系统聚类法的类与类之间的距离定义不止一种。
A、最短距离法B、最长距离法C、类平均法D、重心法E、离差平方和法答案:类平均法15,以下哪种系统聚类法不具有单调性。
A、最短距离法B、最长距离法C、类平均法D、重心法E、离差平方和法答案:重心法16、聚类变量个数为多少时,一般最不建议使用系统聚类法等正规聚类方法直接进行聚类。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试题及答案.doc
一、填空题:1、多元统计剖析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解决多指标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2、回归参数明显性查验是查验解说变量对被解说变量的影响能否著.3、聚类剖析就是剖析怎样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
往常聚类分析分为Q型聚类和R型聚类。
4、相应剖析的主要目的是追求列联表行要素A和列要素B的基本剖析特点和它们的最优联立表示。
5、因子剖析把每个原始变量分解为两部分要素:一部分为公共因子,另一部分为特别因子。
6、若x( ): N P( ,),=1,2,3 .n且互相独立,则样本均值向量x 听从的散布为 _ x ~N(μ,Σ /n)_。
二、简答1、简述典型变量与典型有关系数的观点,并说明典型有关剖析的基本思想。
在每组变量中找出变量的线性组合,使得两组的线性组合之间拥有最大的有关系数。
选用和最先精选的这对线性组合不有关的线性组合,使其配对,并选用有关系数最大的一对,这样下去直到两组之间的有关性被提取完成为止。
被选出的线性组合配对称为典型变量,它们的有关系数称为典型有关系数。
2、简述相应剖析的基本思想。
相应剖析,是指对两个定性变量的多种水平进行剖析。
设有两组要素A和B,此中要素 A 包括 r 个水平,要素 B 包括 c 个水平。
对这两组要素作随机抽样检查,获得一个 rc 的二维列联表,记为。
要追求列联表列要素 A 和行要素 B 的基本剖析特点和最优列联表示。
相应剖析即是经过列联表的变换,使得要素 A和要素 B 拥有平等性,进而用同样的因子轴同时描绘两个要素各个水平的情况。
把两个要素的各个水平的情况同时反应到拥有同样坐标轴的因子平面上,进而获得要素 A 、 B 的联系。
3、简述费希尔鉴别法的基本思想。
从 k 个整体中抽取拥有 p 个指标的样品观察数据,借助方差剖析的思想结构一个线性鉴别函数系数:确立的原则是使得整体之间差别最大,而使每个整体内部的离差最小。
将新样 品的 p 个指标值代入线性鉴别函数式中求出 值,而后依据鉴别必定的规则,就能够鉴别新的样品属于哪个整体。
多元统计复习题答案
多元统计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多元统计分析中,用于描述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是()。
A. 相关分析B. 聚类分析C. 因子分析D. 主成分分析答案:C2. 以下哪个不是多元统计分析中常用的降维方法?()A. 主成分分析B. 因子分析C. 聚类分析D. 典型相关分析答案:C3. 在多元统计分析中,用于识别数据集中的异常值或离群点的统计方法是()。
A. 马氏距离B. 箱线图C. 相关系数D. 卡方检验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1. 多元统计分析中,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来进行变量选择?()A. 逐步回归B. 岭回归C. 偏最小二乘回归D. 主成分分析答案:A|B|C2. 多元统计分析中,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来进行数据的分类?()A. 判别分析B. 聚类分析C. 因子分析D. 典型相关分析答案:A|B三、判断题1. 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可以用于变量的降维。
(对)2. 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是完全相同的方法。
(错)3. 多元统计分析中的聚类分析可以用于识别数据集中的异常值。
(错)四、简答题1. 简述多元统计分析中主成分分析(PCA)的主要步骤。
答:主成分分析的主要步骤包括:数据标准化、计算协方差矩阵、求解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选择主成分、构造主成分得分。
2. 描述多元统计分析中判别分析的应用场景。
答:判别分析在多元统计分析中主要应用于根据已有的分类变量来预测新样本的分类,例如在医学诊断、市场细分、信用评分等领域。
五、计算题1. 给定一组数据,计算其主成分得分。
答: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计算协方差矩阵,接着求解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最后根据特征值的大小选择前几个主成分,并计算对应的得分。
2. 利用判别分析对一组数据进行分类,并给出分类结果。
答:首先需要确定分类的依据,然后计算各类别的判别函数,接着对新样本进行判别分析,最后根据判别得分将样本分类到相应的类别中。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北大高惠璇(第六章习题解答)知识讲解
第六章部分习题解答
第六章 聚类分析
6-1 证明下列结论:
(1) 两个距离的和所组成的函数仍是距离;
(2) 一个正常数乘上一个距离所组成的函数
仍是距离;
(3)设d为一个距离,c>0为常数,则 d * d
仍是一个距离;
d c
(4) 两个距离的乘积所组成的函数不一定是
距离;
证明: (1)设d (1)和d (2)为距离, 令d d (1) d (2).
④ 所有样品合并为一类CL1,并类距离 D4=10.
12
第六章 聚类分析
最长距离法的谱系聚类图如下:
Name of Observation or Cluster
X1
X4
X2
X5
X3
0
1
2
3
4
5
6
7
8
9
10
Maximum Distance Between Clusters
13
第六章 聚类分析
用类平均法:
并类距离 D1=1.
D(2)
0 9 3 7
0 5 10
0 8
X(2)
X
(3)
0
X (5) CL4
11
第六章 聚类分析
② 合并{X(2),X(5)}=CL3,并类距离 D2=3.
D(3) 100 9
0 8
0CCXL(L334)
③ 合并{CL3,CL4}=CL2,并类距离 D3=8.
D(4) 100 0CX(3L2)
X1
X4
X2
X5
X3
0
1
2
3
4
5
6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多元统计分析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解决多指标问题的理论和方法.2、回归参数显著性检验是检验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是否著.3、聚类分析就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
通常聚类分析分为 Q型聚类和R型聚类。
4、相应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寻求列联表行因素A 和列因素B 的基本分析特征和它们的最优联立表示。
5、因子分析把每个原始变量分解为两部分因素:一部分为公共因子,另一部分为特殊因子。
6、若()(,), Px N αμα∑=1,2,3….n且相互独立,则样本均值向量x服从的分布为_x~N(μ,Σ/n)_。
二、简答1、简述典型变量与典型相关系数的概念,并说明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思想。
在每组变量中找出变量的线性组合,使得两组的线性组合之间具有最大的相关系数。
选取和最初挑选的这对线性组合不相关的线性组合,使其配对,并选取相关系数最大的一对,如此下去直到两组之间的相关性被提取完毕为止。
被选出的线性组合配对称为典型变量,它们的相关系数称为典型相关系数。
2、简述相应分析的基本思想。
相应分析,是指对两个定性变量的多种水平进行分析。
设有两组因素A和B,其中因素A包含r个水平,因素B包含c个水平。
对这两组因素作随机抽样调查,得到一个rc的二维列联表,记为。
要寻求列联表列因素A和行因素B 的基本分析特征和最优列联表示。
相应分析即是通过列联表的转换,使得因素A 和因素B具有对等性,从而用相同的因子轴同时描述两个因素各个水平的情况。
把两个因素的各个水平的状况同时反映到具有相同坐标轴的因子平面上,从而得到因素A 、B 的联系。
3、简述费希尔判别法的基本思想。
从k 个总体中抽取具有p 个指标的样品观测数据,借助方差分析的思想构造一个线性判别函数 系数:确定的原则是使得总体之间区别最大,而使每个总体内部的离差最小。
将新样品的p 个指标值代入线性判别函数式中求出 值,然后根据判别一定的规则,就可以判别新的样品属于哪个总体。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习题解答_聚类分析
第五章聚类分析5.1 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有何区别?答:即根据一定的判别准则,判定一个样本归属于哪一类。
具体而言,设有n 个样本,对每个样本测得p 项指标〔变量〕的数据,每个样本属于k 个类别〔或总体〕中的*一类,通过找出一个最优的划分,使得不同类别的样本尽可能地区别开,并判别该样本属于哪个总体。
聚类分析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展量化分类的问题。
在聚类之前,我们并不知道总体,而是通过一次次的聚类,使相近的样品〔或变量〕聚合形成总体。
通俗来讲,判别分析是在有多少类及是什么类的情况下进展分类,而聚类分析是在不知道类的情况下进展分类。
5.2 试述系统聚类的根本思想。
答:系统聚类的根本思想是:距离相近的样品〔或变量〕先聚成类,距离相远的后聚成类,过程一直进展下去,每个样品〔或变量〕总能聚到适宜的类中。
5.3 对样品和变量进展聚类分析时,所构造的统计量分别是什么?简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构造?答:对样品进展聚类分析时,用距离来测定样品之间的相似程度。
因为我们把n 个样本看作p 维空间的n 个点。
点之间的距离即可代表样品间的相似度。
常用的距离为 〔一〕闵可夫斯基距离:1/1()()pq qij ik jk k d q X X ==-∑q 取不同值,分为 〔1〕绝对距离〔1q =〕 〔2〕欧氏距离〔2q =〕〔3〕切比雪夫距离〔q =∞〕 〔二〕马氏距离 〔三〕兰氏距离对变量的相似性,我们更多地要了解变量的变化趋势或变化方向,因此用相关性进展衡量。
将变量看作p 维空间的向量,一般用 〔一〕夹角余弦 〔二〕相关系数5.4 在进展系统聚类时,不同类间距离计算方法有何区别?选择距离公式应遵循哪些原则?答:设d ij 表示样品*i 与*j 之间距离,用D ij 表示类G i 与G j 之间的距离。
〔1〕. 最短距离法 〔2〕最长距离法 〔3〕中间距离法其中〔4〕重心法〔5〕类平均法 〔6〕可变类平均法 其中β是可变的且β <122222121pqkq kp kr D D D D β++= 2222pqn n〔7〕可变法22221()2kr kp kq pq D D D D ββ-=++其中β是可变的且β <1 〔8〕离差平方和法通常选择距离公式应注意遵循以下的根本原则:〔1〕要考虑所选择的距离公式在实际应用中有明确的意义。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课后习题答案高惠璇第六章习题解答
目录
习题一: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习题二:主成分分析 习题三:因子分析 习题四:聚类分析
01
习题一: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
总结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是用来研究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统计方法。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
总结词:参数估计是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的重要步骤,常用的方法有最小二乘法和加权最小二乘法等。
步骤4
重新计算每个聚类的中心,并更新聚类中心。
步骤5
重复步骤3和4,直到聚类中心收敛或达到预设的最大迭代次数。
算法
常见的聚类算法包括K-means、层次聚类、DBSCAN等。
聚类分析的步骤与算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1
主成分在几何上表示数据集的投影方向,即数据在各主成分上的投影点形成的直线方向。
02
第一主成分是数据点散布最广的方向,第二主成分是数据点散布次广的方向,以此类推。
主成分的几何意义
03
习题三: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的基本概念
因子分析是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用于从一组变量中提取公因子,并对这些公因子进行解释。
习题四: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的目标是发现数据的内在结构,以便对数据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分类。
聚类分析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等领域。
聚类分析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通过将数据点或观测值分组,使得同一组(即聚类)内的数据尽可能相似,而不同组之间的数据尽可能不同。
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
设$X = {x_1, x_2, ..., x_n}$为数据集,其中每个$x_i$是一个$p$-维向量。
正的因子载荷表示正相关,负的因子载荷表示负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习题解答聚类分析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第五章 聚类分析5.1 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有何区别?答:即根据一定的判别准则,判定一个样本归属于哪一类。
具体而言,设有n 个样本,对每个样本测得p 项指标(变量)的数据,已知每个样本属于k 个类别(或总体)中的某一类,通过找出一个最优的划分,使得不同类别的样本尽可能地区别开,并判别该样本属于哪个总体。
聚类分析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
在聚类之前,我们并不知道总体,而是通过一次次的聚类,使相近的样品(或变量)聚合形成总体。
通俗来讲,判别分析是在已知有多少类及是什么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而聚类分析是在不知道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
5.2 试述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
答: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是:距离相近的样品(或变量)先聚成类,距离相远的后聚成类,过程一直进行下去,每个样品(或变量)总能聚到合适的类中。
5.3 对样品和变量进行聚类分析时, 所构造的统计量分别是什么?简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构造?答: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时,用距离来测定样品之间的相似程度。
因为我们把n 个样本看作p 维空间的n 个点。
点之间的距离即可代表样品间的相似度。
常用的距离为 (一)闵可夫斯基距离:1/1()()pq qij ik jk k d q XX ==-∑ q 取不同值,分为(1)绝对距离(1q =)(2)欧氏距离(2q =)(3)切比雪夫距离(q =∞)(二)马氏距离(三)兰氏距离对变量的相似性,我们更多地要了解变量的变化趋势或变化方向,因此用相关性进行衡量。
将变量看作p 维空间的向量,一般用(一)夹角余弦(二)相关系数5.4 在进行系统聚类时,不同类间距离计算方法有何区别?选择距离公式应遵循哪些原则?答: 设d ij 表示样品X i 与X j 之间距离,用D ij 表示类G i 与G j 之间的距离。
(1). 最短距离法(2)最长距离法(3)中间距离法 22222121pq kq kp kr D D D D β++=其中(4)重心法 (5)类平均法(6)可变类平均法其中?是可变的且? <1(7)可变法22221()2kr kp kq pq D D D D ββ-=++ 其中?是可变的且? <1 (8)离差平方和法通常选择距离公式应注意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1)要考虑所选择的距离公式在实际应用中有明确的意义。
如欧氏距离就有非常明确的空间距离概念。
马氏距离有消除量纲影响的作用。
(2)要综合考虑对样本观测数据的预处理和将要采用的聚类分析方法。
如在进行聚类分析之前已经对变量作了标准化处理,则通常就可采用欧氏距离。
(3)要考虑研究对象的特点和计算量的大小。
样品间距离公式的选择是一个比较复杂且带有一定主观性的问题,我们应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不同做出具体分折。
实际中,聚类分析前不妨试探性地多选择几个距离公式分别进行聚类,然后对聚类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最合适的距离测度方法。
2222(1)()p q kr kp kq pq r r n n D D D D n n ββ=-++5.5试述K 均值法与系统聚类法的异同。
答:相同:K —均值法和系统聚类法一样,都是以距离的远近亲疏为标准进行聚类的。
不同:系统聚类对不同的类数产生一系列的聚类结果,而K —均值法只能产生指定类数的聚类结果。
具体类数的确定,离不开实践经验的积累;有时也可以借助系统聚类法以一部分样品为对象进行聚类,其结果作为K —均值法确定类数的参考。
5.6 试述K 均值法与系统聚类有何区别?试述有序聚类法的基本思想。
答:K 均值法的基本思想是将每一个样品分配给最近中心(均值)的类中。
系统聚类对不同的类数产生一系列的聚类结果,而K —均值法只能产生指定类数的聚类结果。
具体类数的确定,有时也可以借助系统聚类法以一部分样品为对象进行聚类,其结果作为K 均值法确定类数的参考。
有序聚类就是解决样品的次序不能变动时的聚类分析问题。
如果用)()2()1(,,,n X X X 表示n 个有序的样品,则每一类必须是这样的形式,即)()1()(,,,j i i X X X +,其中,1n i ≤≤且n j ≤,简记为},,1,{j i i G i +=。
在同一类中的样品是次序相邻的。
一般的步骤是(1)计算直径{D (i,j )}。
(2)计算最小分类损失函数{L[p(l,k)]}。
(3)确定分类个数k 。
(4)最优分类。
5.7 检测某类产品的重量, 抽了六个样品, 每个样品只测了一个指标,分别为1,2,3,6,9,11.试用最短距离法,重心法进行聚类分析。
(1)用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
采用绝对值距离,计算样品间距离阵1 02 1 05 4 3 08 7 6 3 010 9 8 5 2 0由上表易知中最小元素是于是将,,聚为一类,记为计算距离阵3 06 3 08 5 2 0中最小元素是=2 于是将,聚为一类,记为计算样本距离阵3 06 3 0中最小元素是于是将,聚为一类,记为因此,(2)用重心法进行聚类分析计算样品间平方距离阵1 04 1 025 16 9 064 49 36 9 0100 81 64 25 4 0易知中最小元素是于是将,,聚为一类,记为计算距离阵16 049 9 081 25 4 0注:计算方法,其他以此类推。
中最小元素是=4 于是将,聚为一类,记为计算样本距离阵16 064 16 0中最小元素是于是将,聚为一类,记为因此,5.8 下表是15个上市公司2001年的一些主要财务指标,使用系统聚类法和K-均值法分别对这些公司进行聚类,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解:令净资产收益率为X1,每股净利润X2,总资产周转率为X3,资产负债率为X4,流动负债比率为X5,每股净资产为X6,净利润增长率为X7,总资产增长率为X8,用spss对公司聚类分析的步骤如下:a)系统聚类法:1.在SPSS窗口中选择Analyze→Classify→Hierachical Cluster,调出系统聚类分析主界面,并将变量X8-X1移入Variables框中。
在Cluster栏中选择Cases单选按钮,即对样品进行聚类(若选择Variables,则对变量进行聚类)。
在Display栏中选择Statistics和Plots复选框,这样在结果输出窗口中可以同时得到聚类结果统计量和统计图。
图5.1 系统分析法主界面2.点击Statistics按钮,设置在结果输出窗口中给出的聚类分析统计量。
我们选择Agglomeration schedule与Cluster Membership中的Range of solution 2-4,如图5.2所示,点击Continue按钮,返回主界面。
(其中,Agglomeration schedule表示在结果中给出聚类过程表,显示系统聚类的详细步骤;Proximity matrix 表示输出各个体之间的距离矩阵;ClusterMembership 表示在结果中输出一个表,表中显示每个个体被分配到的类别,Range of solution 2-4即将所有个体分为2至4类。
)3.点击Plots按钮,设置结果输出窗口中给出的聚类分析统计图。
选中Dendrogram复选框和Icicle栏中的None单选按钮,如图5.3,即只给出聚类树形图,而不给出冰柱图。
单击Continue按钮,返回主界面。
图5.2 Statistics子对话框图5.3 Plots子对话框4.点击Method按钮,设置系统聚类的方法选项。
Cluster Method下拉列表用于指定聚类的方法,这里选择Between-group inkage(组间平均数连接距离);Measure栏用于选择对距离和相似性的测度方法,选择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欧氏距离);单击Continue按钮,返回主界面。
图5.4 Method子对话框图5.5 Save子对话框5.点击Save按钮,指定保存在数据文件中的用于表明聚类结果的新变量。
None表示不保存任何新变量;Single solution表示生成一个分类变量,在其后的矩形框中输入要分成的类数;Range of solutions表示生成多个分类变量。
这里我们选择Range of solutions,并在后面的两个矩形框中分别输入2和4,即生成三个新的分类变量,分别表明将样品分为2类、3类和4类时的聚类结果,如图5.5。
点击Continue,返回主界面。
6.点击OK按钮,运行系统聚类过程。
聚类结果分析:下面的群集成员表给出了把公司分为2类,3类,4类时各个样本所属类别的情况,另外,从右边的树形图也可以直观地看到,若将15个公司分为2类,则13独自为一类,其余的为一类;若分为3类,则公司8分离出来,自成一类。
以此类推。
表5.1 各样品所属类别表图5.6 聚类树形图b)K均值法的步骤如下:1.在SPSS窗口中选择Analyze→Classify→K-Means Cluster,调出K均值聚类分析主界面,并将变量X1-X8移入Variables框中。
在Method框中选择Iterate classify,即使用K-means算法不断计算新的类中心,并替换旧的类中心(若选择Classify only,则根据初始类中心进行聚类,在聚类过程中不改变类中心)。
在Number of Cluster后面的矩形框中输入想要把样品聚成的类数,这里我们输入3,即将15个公司分为3类。
(Centers按钮,则用于设置迭代的初始类中心。
如果不手工设置,则系统会自动设置初始类中心,这里我们不作设置。
)图5.7 K均值聚类分析主界面2.点击Iterate按钮,对迭代参数进行设置。
Maximum Iterations参数框用于设定K-means算法迭代的最大次数,输入10,Convergence Criterion参数框用于设定算法的收敛判据,输入0,只要在迭代的过程中先满足了其中的参数,则迭代过程就停止。
单击Continue,返回主界面。
图5.8 Iterate子对话框3.点击Save按钮,设置保存在数据文件中的表明聚类结果的新变量。
我们将两个复选框都选中,其中Cluster membership选项用于建立一个代表聚类结果的变量,默认变量名为qcl_1;Distance from cluster center选项建立一个新变量,代表各观测量与其所属类中心的欧氏距离。
单击Continue按钮返回。
图5.9 Save子对话框4.点击Options按钮,指定要计算的统计量。
选中Initial cluster centers和Cluster information for each case复选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