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教宗案例分析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模块教师与学生类
【案例一】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教师观和学生观都是片面的。
材料一的观点是教师中心论的观点,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材料二的观点是学生中心论的观点。
主张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
但过于强调学生主体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2.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践行新课程提倡的教师观和学生观。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建议,教师应加以引导;
(2)教学中应帮助、引导启发学生;
(3)在师生关系上应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对学生的创新与思考给予肯定(4)现代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要尊重、爱护学生;
(5)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如学生有不同的解法。
(每点2分,任意三点即可得分)
【案例二】材料一习主席提出教师应“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以及材料二莫校长的事迹体现了新时期的好老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具体包括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心理素养、身体素养。
(一)道德素养。
新时期教师应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具体包括思想素养、政治素养和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新时期教师应树立先进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像师德楷模莫校长学习,争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践行者。
(二)知识素养。
新时期教师需具有学科知识素养,做到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法和方法论。
还需掌握教育专业知识素养,做到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相应的教育学科理论。
(三)能力素养。
新时期教师需教师职业所必须的基础能力素养和专业能力素养。
除了具有良好的智力和言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教学设计、组织管理和研究能力。
(四)心理素养。
新时期教师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包括认知素养、情感素养、意志素养等。
(五)身体素养。
新时期教师需要健康的体魄,拥有良好的身体素养才能更好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案例三】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了解和研究学生。
了解学生是教师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因此,教师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加强与学生交流;
第二,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是完整的生命个体,要防止片面的要求学生,应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
既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各项指导工作,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第三,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树立威信。
教师应不断提升自我,以其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来为学生提供高效而优质的服务,也必然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四,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扬教育民主。
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而不能以“权威”自居。
要营造一个民主的氛围,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要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交往,打破“无形的墙”,建立民主平等,心理相容的师生关系。
第二模块班主任类
【案例一】(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2)关心爱护学生,树立后进生成才观,相信汪峰会不断的发展;
(3)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汪峰的学习动机
(4)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长善救失,汪峰有缺点,也有优点,可以利用其体育特长,实施正面教育,促进转化
(5)汪峰的处于小学三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但自制性较差,因此平时要加以纪律约束,对于不良行为习惯要长期抓、反复抓。
【案例二】如果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我会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首先,了解研究学生,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对症下药。
(2)做好班集体工作,特别是班干部的培养工作。
支持和鼓励他们积极大胆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特别是对曾刚的教育工作。
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要寻找和点燃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
曾刚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爱劳动,可以让他参加班级工作,创造条件,使他的优点得到发挥,缺点错误得到改正。
(4)做好家长工作,尤其是做好曾刚家长的工作。
(5)教好自己担任的语文课,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并以此为起点,加强与任课教师的合作,教育学生学好各门功课,搞好班级学习,提高班级学习成绩。
第三模块课堂教学实践
【案例一】(1)该案例中教师主要运用了谈话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将—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到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但是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等问题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分运用谈话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运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2)该案例体现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等方面的教学规律。
教师通过问题的形式,在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互动,既引导学生掌握了知识,有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3)该案例体现了启发性原则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在案例中教师通过实际问题如“将—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到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与学生积极互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是启发性原则与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重要体现。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与学生积极互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各方面得到发展。
【案例二】(1)谈话法。
(2分)
a.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做好谈话的准备。
案例中关于“离家出走”“说说丑小鸭后来怎么了”等情节可看出准备不足。
b.要善于启发诱导,控制问题难度。
案例中“朗读4-6自然段”随后提问,难度大;而一问一答没有实质的内容,缺乏设问价值和教育意义。
c.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提问对象要普遍化。
案例中教师和小A的谈话过程明显不符合要求。
d.必要时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
案例中教师未能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认识,未体现归纳小结。
(每个要点1分,满分4分;联系材料分析0-3分。
从其他方面分析,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
(2)
1.启发性原则。
如:一问一答式的提问;“很悲惨”情节的引导偏离了目标。
2.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
如:“谁来说说丑小鸭后来怎么了”问题提出的很突然。
3.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如“离家出走”的教学情节。
(每个要点2分,满分6分)
【案例三】这位老师的做法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
首先,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该案例中教师遵循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并不强调在教学中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而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最终学生通过运用自己的话进行表演并且做得非常出色,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该课程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其次,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教学观。
即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的实质是交往,师生相互合作、相互理解、相互补充,师生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
第三,体现出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该案例中教师比较尊重学生,学生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反映出了师生关系的融洽,如果这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态度比较恶劣,师生关系比较紧张,学生就不一定敢说出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就是去了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也失去了这一学科对学生成长的教育意义,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从侧面反映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
(论述合理可酌情给分)
第四模块新课程理解与应用
【案例一】(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示范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的研究者、终身学习的实践者(结合材料加以论述)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结合材料加以论述)
(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有课堂管理能力,讲求教学艺术,以积极的情感渲染学生,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等。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树立教师威信,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
(结合材料加以论述)
【案例二】(1)王老师做法的可取之处有:尊重了学生,保护了学生的分数隐私,时候鼓励学生,正确对学生成绩进行归因。
当前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评价注重选拨;评价注重定量评价,看结果不看过程;评价形式单一;学生处于被评价地位,主体单一;评价标准过于强调一般趋势。
(2)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①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②评价内容综合化,全面素质评价;
③评价方式多样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
④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交互作用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