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学在当代的意义

合集下载

简论生态美学的利弊及未来发展

简论生态美学的利弊及未来发展

简论生态美学的利弊及未来发展【摘要】生态美学是一门探讨自然环境与人类审美体验之间关系的学科。

本文从生态美学的概念和特点、优势和益处、局限性和挑战、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生态美学的发展将有助于推动人们更加关注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将对人们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观念产生积极影响。

生态美学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局限性,如如何平衡人类审美需求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等。

未来生态美学的发展方向将主要围绕着跨学科合作、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以及全球性视野的拓展。

生态美学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生态伦理与文化建构的理论研究,以推动人们形成更加健康、和谐与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生态美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审美的态度与价值观,其未来发展将在推动社会向更加绿色、可持续和生态友好的方向迈进。

【关键词】生态美学、利弊、未来发展、概念、特点、优势、益处、局限性、挑战、发展方向、重要性、前景、影响、思考、展望、发展趋势。

1. 引言1.1 简论生态美学的利弊及未来发展生态美学是一门探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学科,强调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互补与共生关系。

生态美学旨在通过审美和情感体验,引导个体与自然的互动,促进人类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以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美学也存在着一些利弊及挑战。

生态美学的利益在于提升人类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激发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从而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个体可以更深刻地感知自然之美,进而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

生态美学也面临着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其中之一是生态美学理论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定义和规范。

生态美学在实践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如如何在现代都市化的环境中推广生态美学观念,如何引导人们转变消费观念等。

2. 正文2.1 生态美学的概念和特点生态美学是一门关于自然、人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它不仅关注自然环境的美感,还包括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反应。

生态美学关照下的美丽乡村建设

生态美学关照下的美丽乡村建设

生态美学关照下的美丽乡村建设1. 引言1.1 生态美学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生态美学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生态美学是一种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美学理论,旨在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生态美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态美学可以帮助人们重新审视乡村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通过生态美学的观念,我们可以更加重视保护和修复乡村的自然资源,保持乡村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以此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美学可以提升乡村建设的美学品质。

通过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我们可以在乡村建设中融入自然元素,打造出更加宜人、舒适的乡村环境,使乡村成为人们心灵愉悦的天地。

生态美学还可以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体现乡村的生态价值和文化特色,我们可以加强乡村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生态美学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只有充分发挥生态美学的作用,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

1.2 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地方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重视景观效果,而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这导致一些乡村地区出现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一些乡村建设项目规划不够科学合理,导致乡村景观破碎化、村庄规划混乱等问题。

一些农村地区缺乏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美化的认识,造成了乡村开发中的盲目性和短期行为。

2. 正文2.1 生态美学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启示生态美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对于乡村建设中的文化传承至关重要。

通过挖掘乡村独特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将其融入到建设规划中,可以保护乡村的传统风貌,丰富乡村文化内涵。

生态美学强调人们与自然的情感联系,这对于乡村建设中的社区建设至关重要。

通过营造自然环境友好的乡村社区,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可以增强乡村社区的凝聚力和共同体意识。

生态美学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引领我们走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

平衡论生态美学观

平衡论生态美学观

平衡论生态美学观在当今这个全球资源紧张的时代,环境保护成为了每一个国家和每一个人都需要负责的重要问题。

在环保领域,生态美学观可以被视为一种理念和思想的出发点,通过平衡论的观点来合理而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本文将围绕生态美学观,阐述它的意义和价值,并举出五个例子进行论述,以期为环保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一、生态美学观的意义和价值生态美学观是指将自然、人类和环境作为一个整体,从几个方面来推进生态环境改善。

具体来说,它包含以下几个要素:1. 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美学观提倡保护生态环境,尊重自然规律,进一步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各种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2. 增强人类对环境的敏感性。

通过学习和理解生态美学,加深人们对环境的认识,增加人类对环境的感知能力,提高环境意识,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3. 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

生态美学观提倡联合政府,学术界和民间组织,共同宣传生态美学,并通过各种途径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力。

4. 提升环境质量。

生态美学观的核心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它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环境质量,让人类更加舒适和健康地生活在这个星球上。

5.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不仅是保护自然环境,同样也是维系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

生态美学观提倡在可持续性的前提下,实现人类的经济繁荣和发展。

二、生态美学观的五个案例1. 新加坡的城市园林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人口密度极高,但是其城市园林却成为了国家的代表性标志之一。

新加坡的城市园林中广泛使用生态美学的思想与理念,既将自然环境保护作为城市规划的基础,同时也将绿地与居住区的联系紧密结合,在建设城市时保持了生态平衡。

例如,人造湖泰晤士河是新加坡最美丽的地标之一,它不但是城市园林的一个亮点,更是新加坡生态美学成功应用的典范。

2. 巴黎的城市自行车从大城市走向绿色城市的过程中,人类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巴黎城采用了减少车辆污染的方式,推广城市自行车。

论环境设计艺术中的生态美学

论环境设计艺术中的生态美学

论环境设计艺术中的生态美学生态美学作为环境设计艺术的重要理念,已经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随着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重视与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生态美学在环境设计艺术中的地位显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探讨环境设计艺术中的生态美学对于我们的意义,以及如何应用生态美学理念创造更美好的环境。

一、生态美学的意义生态美学也强调了环境设计艺术的社会责任。

环境设计艺术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美感与艺术性,更重要的是要承担起社会与环境保护的责任。

通过生态美学的理念,环境设计艺术可以成为推动人类对自然环境关爱与保护的力量,引导人们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自然美的力量,进而行动起来保护自然,建设更加美好的环境。

二、生态美学在环境设计艺术中的应用1. 自然元素的融入在环境设计艺术中应用生态美学理念,最重要的就是将自然元素融入到设计中。

无论是建筑、园林、城市规划还是室内设计,都可以通过融入植物、水景、土地等自然元素,使设计更加富有生机和自然的美感。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利用绿色植物墙、室内花园、天然材料等元素,使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为人们带来更加愉悦、舒适的居住体验。

2. 环保材料的应用生态美学强调了对于环境的保护,因此在环境设计中应用环保材料是至关重要的。

选用可再生、可持续利用的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实现环境保护与设计艺术的双重目标。

利用再生木材、环保涂料、环保砖等材料,可以为环境设计艺术注入更多的环保理念,引领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

3. 生态景观规划生态美学理念还可以在城市规划、园林景观设计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通过合理的植被规划、水系规划、土地利用等手段,打造出更加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构建生态湿地、生态森林、生态草地等景观,为人们提供更多与自然接触的机会,增加人们对自然的喜爱与保护意识。

4. 生态文化的推广通过艺术展览、文化活动、公益宣传等形式,传播生态美学理念,引导更多的人们关注环保与生态保护问题。

生态美学关照下的美丽乡村建设

生态美学关照下的美丽乡村建设

生态美学关照下的美丽乡村建设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现代化的发展,我国乡村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农业减少、人口外流等等。

乡村并非只有问题,它也因其原生态、自然风光及独特的乡土文化而拥有独特的美丽之处。

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乡村建设,成为了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生态美学便成为了在乡村建设中的一把利器,通过美学的力量,我们可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打造出更加美丽、宜居的乡村。

一、生态美学理念的引入生态美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理念,它不仅仅强调环境保护,更加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

在乡村建设中引入生态美学理念,意味着我们要从生态的角度出发,审视乡村的美丽。

在这一理念下,我们不再仅仅注重建设的外部美感,更加关注于乡村的生态环境、文化传承以及过去的历史。

二、建筑美学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融合在乡村建设中,传统建筑往往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得益彰,融为一体。

生态美学要求我们在建筑设计上更加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遵循自然的规律和节奏。

在山区村落中,建筑的高度、颜色、外观等都应该与周围的山川相协调;在水乡村落中,建筑的风格、结构等都应该与水乡的特色相契合。

只有这样,乡村建筑才能真正融入自然,成为自然的一部分,使整个乡村更加和谐、宜居。

三、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生态美学关照下的乡村建设不仅仅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呵护,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乡村是一个文化的沃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

在乡村建设中,应该注重保护乡土文化,挖掘乡村的历史渊源和传统工艺,传承乡村的文化遗产。

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也要注重创新发展,为乡村注入新的文化元素,提升乡村的文化内涵。

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可以使乡村更加有韵味、有文化底蕴。

四、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作为生态美学的一部分,乡村建设中必须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乡村所处的地理环境多样化,有山区、水乡、丘陵等等不同的地貌特点,这就需要在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尊重当地的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

论环境设计艺术中的生态美学

论环境设计艺术中的生态美学

论环境设计艺术中的生态美学环境设计艺术是指以环境为载体,运用艺术手段将空间进行美学塑造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当代社会,环境设计艺术在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而其中的生态美学更是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生态美学在环境设计艺术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环境的美感,更可以促进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本文将探讨环境设计艺术中的生态美学,旨在探究其意义、特点和应用。

一、生态美学的意义生态美学是一种关注和尊重自然环境的美学理念,它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环境设计艺术中,生态美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态美学可以提升环境设计的品质。

通过将自然元素融入环境设计中,可以使设计更加和谐、美观,从而提升了人们对环境的感官体验。

生态美学可以促进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当人们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感受到生态美学带来的愉悦和满足时,便会更加重视环境的保护,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生态美学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自然环境中的美丽和奇特都会激发人们的创造欲望,促使设计师在环境设计中更加突出生态美学的特点。

生态美学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互动。

当环境设计中充分融入生态美学的理念时,可以使人们更加尊重自然,更加注重环境的可持续性,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二、环境设计艺术中的生态美学特点在环境设计艺术中,生态美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注重自然元素的运用。

生态美学追求将自然元素融入环境设计中,如水、绿植、石材等,以此营造自然、舒适的环境氛围。

追求环保材料和技术。

生态美学强调环保意识,追求使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将环境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强调景观与自然的融合。

生态美学注重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追求设计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力求使环境设计更贴近自然、更符合人们对自然美好的向往。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美学强调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追求设计从自然中汲取灵感、融入自然元素,使人们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得到愉悦与满足。

生态美学视域下的当代高校艺术教育

生态美学视域下的当代高校艺术教育

生态美学视域下的当代高校艺术教育【摘要】本文从生态美学视域出发,探讨了当代高校艺术教育的意义及研究背景。

在分析了生态美学视域下的艺术教育理念、生态美学与高校艺术教育的融合、实践经验、启示和挑战。

结论部分展望了生态美学对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并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

通过对生态美学的运用,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当代高校艺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但同时也面临着教育理念转变、师资队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等挑战。

整体而言,生态美学视域下的当代高校艺术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未来的发展中有着广阔的前景和挑战。

【关键词】生态美学、高校艺术教育、当代、视域、理念、融合、实践、启示、挑战、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生态美学视域下的当代高校艺术教育的意义生态美学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哲学观念,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与共生关系。

在当代社会,因为人类的活动给自然环境带来了种种破坏,生态美学的概念变得尤为重要。

在这种背景下,将生态美学引入高校艺术教育领域,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意识和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态美学视域下的当代高校艺术教育,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还可以启发他们发现自然之美,探索自然与人类之间的联系。

通过艺术教育,学生可以通过创作作品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环境保护的呼吁,同时也可以促使他们更加注意自身与自然的互动关系,从而培养出更加细腻和深刻的艺术审美和生态美学观念。

生态美学视域下的当代高校艺术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热爱,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同时也可以通过艺术作品传递环境保护的理念,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生态美学视域下的当代高校艺术教育意义重大,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1.2 研究背景生态美学是一种融合自然、人类和艺术的综合理念,强调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生态美学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生态美育的时代意义

生态美育的时代意义

9审美专论 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审美是重要因素。

审美教育不是逻辑说教,不是教人某项技艺,而是对人情感、精神的陶冶。

审美是无形的,又是无所不在的。

我们将陆续刊发一些专家的有关文章,阐发审美教育的精义及审美与一切创意的关系。

10审美专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其自身的活动也应当遵循自然有机体的合目的性原则。

人类在利用自然为己所用的同时,必须尊重其内在的合目的性。

惟有如此,人与自然之间才能和谐共生,实现双方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上述认知,人们就能够在理论的高度上认识到,自然合目的性观念是生态文明思想的基础。

只有从合目的性的角度来看待自然,才能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

其次,在破除机械自然观以及树立自然合目的性观念一破一立的基础上,经由生态美育来为一度“祛魅”的自然“复魅”。

通过对自然的审美观照,人与自然结成一种审美关系而达到和谐共生,以此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具而言之,包括下述两个方面:其一,通过生态美育,培育人们鉴赏自然的非功利性思想。

在对自然的非功利性鉴赏中,人们眼中的自然不再是满足物欲的对象,而是赏心悦目的纯粹审美对象。

由于人的双重性,一方面,人作为感性存在物,必然有与生俱来的感官欲望的需求,自然不可避免成为人的感官欲望对象;但另一方面,人毕竟是有别于动物的理性存在物,这就意味着他具有自由选择的可能性,能够对自然采取不同的态度。

如果人不只是将自然看作满足其感官欲望的对象,而是也可以对它采取审美的态度,那么,由此产生的就是一种非功利性的愉悦。

因此,在对自然的非功利性审美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在于自然是否美,而不是它的存在能否满足我们的欲求。

自然“除了有用之外还如此丰盛地施予美和魅力,因此我们才能够热爱大自然,而且能够因为它的无限广大而以敬重来看待它,并且在这种观赏中也感到自己高尚起来”[1]。

从美的角度来热爱自然,也是人类道德高尚的象征,而且,对自然非功利性的审美范围越广,程度越高,人对自然的侵占性破环就越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就越能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简论生态美学的利弊及未来发展

简论生态美学的利弊及未来发展

简论生态美学的利弊及未来发展【摘要】生态美学旨在探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强调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本文从生态美学的定义及意义入手,探讨了其在当今社会中的优势,如提升环境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同时也分析了生态美学面临的挑战与限制,如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加强生态美学教育,提倡生态友好型生活方式。

结论部分指出生态美学的重要性,强调其在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为了促进生态美学的发展,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等。

生态美学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理念,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重要性。

【关键词】生态美学、利弊、未来发展、定义、意义、优势、挑战、限制、发展方向、措施、重要性、发展潜力、前景。

1. 引言1.1 简论生态美学的利弊及未来发展生态美学是一门探讨自然与人类之间关系的学科,它关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美学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使我们更加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护。

尽管生态美学具有诸多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限制。

未来,生态美学将如何发展,以及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促进生态美学的发展,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简要论述生态美学的定义及意义,探讨生态美学的优势和挑战,分析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及提出促进生态美学发展的措施。

通过对生态美学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生态美学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进一步展望未来生态美学的前景。

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的议题,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启发。

2. 正文2.1 生态美学的定义及意义生态美学是指以生态学为基础,借助美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人类的审美感受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

生态美学的意义在于通过审美体验引导人们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第一,生态美学可以扩展人们的审美视野,激发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与赞美之情。

生态美学阅读理解题集

生态美学阅读理解题集

生态美学阅读理解题集1. 什么是生态美学?生态美学是一门研究生态环境与美的关系的学科。

它旨在探索自然环境中的美感,并通过审美经验来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美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2. 生态美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是什么?生态美学认为,人类对环境的审美体验可以促进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通过欣赏自然之美,人们会更加珍惜和尊重自然环境,从而主动采取行动来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生态美学的理念可以激发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并推动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

3. 生态美学如何影响人们的审美观念?生态美学通过改变人们的审美观念,使其更加关注自然环境的美感和价值。

它强调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统一,提倡人们从更广阔的角度来欣赏和评价美。

生态美学还倡导人们超越传统的审美标准和观念,关注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和谐,以及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4. 生态美学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是什么?生态美学提供了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它强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倡导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

生态美学的理念可以指导人们采取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推动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利用,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 生态美学如何引导人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生态美学通过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引导人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它鼓励人们尊重自然环境,重视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以及推动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生态美学的理念可以激励人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地球家园。

以上是对生态美学阅读理解题集的简要回答。

生态美学作为一门学科,致力于研究环境与美的关系,并通过审美经验来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它对于环境保护、审美观念、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未来的影响和贡献都是非常重要的。

生态美学的话语形态及其国际意义心得体会

生态美学的话语形态及其国际意义心得体会

生态美学的话语形态及其国际意义心得体会
在我看来,生态美学的实践意义除了上面说的对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的指导意义或影响作用之外,还表现在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有助于美好人生的建构。

生态美学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实践意义,就在于曾繁仁先生所认定的生态美学具有的如下素质:“生态美学实际上是一种在新时代经济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有关人类的崭新的存在观,是一种人与自然、社会达到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处于生态审美状态的存在观,是一种新时代的理想的审美的人生,一种绿色的人生。

而其深刻内涵则是包含着新的时代内容的人文精神,是对人类当下非美的生存状态的一种改变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更是对人类永久发展、世代美好生存的深切关怀,也是对人类得以美好生存的自然家园与精神家园的一种重建。

”如此看来,生态美学的提出不仅具有促进实践美学向实践基础上的存在论美学转移的意义,对促使生命美学向实践基础上的存在论美学转移也或迟或早会发生作用的。

当代民族艺术创作的生态美学向度

当代民族艺术创作的生态美学向度

当代民族艺术创作的生态美学向度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日益增加,生态美学成为了当代艺术创作的重要向度之一。

而在民族艺术创作中,生态美学的体现更是具有深远的意义。

当代民族艺术创作的生态美学向度,不仅是对于环境保护的呼吁,更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生态美学的内涵和意义生态美学是一种有关自然、环境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审美观念,强调以人类和自然的协调共生为核心,提倡对自然生态和环境的尊重与保护。

生态美学的内涵包括对自然美的欣赏和保护、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反思、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探讨等。

在当代社会,生态美学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审美理念,引导人们关注自然、珍爱环境、追求和谐。

在民族艺术创作中,生态美学的意义更具深远。

一方面,生态美学通过民族艺术的呈现方式,可以传递环保理念,引发观众对环境问题的反思和意识觉醒,从而推动环保工作的开展。

生态美学也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激发艺术家对自然美的表达和创造力,从而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艺术。

二、生态美学在当代民族艺术创作中的体现1. 自然美的表现在当代民族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表现,展现出自然美的魅力和价值。

他们以山水画、花鸟画、风景摄影等为载体,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美丽,更深层的体现了艺术家对于自然之美和自然生态的关注与保护。

一些民族艺术作品也通过对自然界的元素和形态的艺术处理,呼应了自然美的表现。

在手工艺品中,艺术家们运用自然的材料和纹理,创造出独特的自然风格,体现了对自然的钦佩之情。

2. 环境问题的关注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而民族艺术创作也在关注环境问题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些艺术家通过其作品反映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问题,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引发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在绘画作品中,艺术家通过生动的画面和鲜明的色彩,表现出环境问题所带来的痛苦与危害;在雕塑作品中,艺术家们运用废旧材料创作,呼应了“废物利用”和“资源循环”的环保理念。

浅析生态美学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影响

浅析生态美学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影响

浅析生态美学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影响浅析生态美学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影响1 、生态设计概述1.1生态设计是在绿色设计的概念上衍生出来的新概念。

生态设计不等于绿色设计,它要求在产品开发的所有阶段各个环节都要考虑环境因素,从而使产品在生产、使用、回收的整个周期中减少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更具有可持续性的生产和消费的概念。

直到代能源危机爆发,人们才普遍意识到由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在20世纪代提出的绿色设计的观点。

绿色设计强调尽量减少无谓的材料消耗,重视再生材料使用的原则在产品的外观上也有体现。

突出了生态意识和以环境为本的理念。

1.2正是这种整体环保的设计理念的诞生。

随着生态设计理念的普及与推广,生态设计不知不觉融入到我们生活中,进而指导设计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产品,在现代产品设计中设计师在做产品设计时已将这种理念体现在各个细节设计中,通过电脑模拟制图提前设计,使所设计的产品在成为成品前符合生态环保的要求。

2、设计美学与生态美学设计是一门以技术和艺术为基础并在应用中使二者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设计美学的研究也必然包含技术美学研究内涵。

设计美学是工业时代的产物,从时间维度上来说,自从人类有了设计的意识和能力,就有了与其相关的审美活动。

[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机器生产、劳动分工和商业的发展,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变化。

为了适应大众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现代设计是艺术、技术和科学的结合,集成性和跨学科性是它的本质特征。

现代设计活动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决定了设计学科的复杂性和综合性。

现代设计美学应该是现代设计在审美和艺术上如何与技术结合的体现。

简单的说就是在满足艺术、技术和科学相结合的现代设计美学下,生态美学能更进一步表达出设计产品天人合一的美感。

3、工业产品中传统设计与生态设计3.1 产品设计的概念产品设计是指以工业产品为对象的造型设计,它有别于手工业产品或工艺美术品。

产品设计是伴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类的需要不断升级而不断发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当代生态美学观的基本范畴

当代生态美学观的基本范畴

当代生态美学观的基本范畴当代生态美学观的基本范畴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于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生态美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学科领域,通过审视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索环境与美学之间的共生关系,并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了当代生态美学观的基本范畴。

本文将从生态美学观的本质、生态美学观的基本范畴以及生态美学观的意义等方面进行全面探讨。

一、生态美学观的本质生态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环境和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生态美学观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于自然环境的态度、价值取向和审美感受等的总和。

生态美学观的本质在于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并通过艺术和审美活动来推动人们对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行动。

二、生态美学观的基本范畴(一)生态意识:生态意识是生态美学观的核心和基础,指的是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认知和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生态意识的培养需要从教育、文化和社会环境等多个角度入手,通过教育体系的改革、传媒的力量以及社会组织的参与等方式推动生态意识的普及和提升。

(二)自然审美:自然审美是由自然环境所产生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

人们对于自然景观的欣赏、对于自然声音的聆听以及对于自然色彩、形状和纹理的感知都属于自然审美的范畴。

通过自然审美的体验,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自然环境的美妙和可贵,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三)生态伦理:生态伦理是生态美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对于自然和生命的尊重、平等和关爱。

生态伦理旨在强调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等和和谐,促使人们从道德和伦理的角度出发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合发展。

(四)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美学观的实践目标和导向,强调了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与自然环境进行协调和平衡,避免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通过倡导绿色生活、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等做法,实现人类与自然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美学观的意义(一)推动环境保护:生态美学观的重要意义在于推动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现实意义价值论

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现实意义价值论

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现实意义价值论老庄对自然的崇尚,落实到人的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层面,那就是提倡人的消费、享受要与自然相呼应,符合自然发展规律,以求得人与自然、社会生态的平衡。

而当前人类迷恋于占有日益增多的的物质财富,滥用科学技术的强大力量,对自然进行了无休止的掠夺,撕裂了人与自然原有的和睦关系,己然导致了人与自然的紧张和对抗。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是之足,常足矣。

”《老子·四十六章》世界上最大的祸患莫过于不知自我满足,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得无厌。

只有学会满足,才‘能真正永远得到满足。

《老子·四十四章也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老子认为,过分偏爱某种东西,必然导致重大的损耗过多聚敛天下钱财,也必然对致更多的亡失,要使人们的行为不违反自然规律,就必须做到两点,一是“知足”、二是“知止”。

所谓知足,即是克服自己欲望不脱离实际情况,所谓“知止”即要认清事物本身所固有的限度以限止或禁止自己的行为,在这里“知足”和“知止”是密切相关的。

既然天地万物都有自己的限度,人的欲望就该有所克制,既然人的欲望有所克制,那么,人的行为自然就会有所收敛。

《老子·三十二章“知足可以不殆”意即只有懂得适可而止才能避免胆大妄为带来的危机。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强调适可而止。

所谓适可而止,从生态美学的角度看,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物处于一定度的区域内所呈现的中和之美、秩序之美、平衡之美。

庄子也说“知止其所不知,至矣。

”《庄子·齐物论认为人的最高明的见识,就是明白自己的行为应当止步于自己所不知道的地方,“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无所奈何《庄子·达生》”洞悉生命真谛的人不追求生命所不必要的东西,洞悉命运真谛的人,不追求命运无所改变的事情。

在《肤筐》篇里,庄子说,“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是以大乱。

当代视域下的庄子生态美学思想

当代视域下的庄子生态美学思想

当代视域下的庄子生态美学思想庄子生态美学思想是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庄子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成就的关系,提出了“物我两忘”“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在当代,许多人都在探索如何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保护自然环境,让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庄子生态美学思想应运而生,成为了当代人们思考现代化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有效方式。

本文将从当代视域下,探讨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的意义和价值,并举出五个例子证明其实践意义。

一、意义和价值庄子生态美学思想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态视角,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物我两忘”强调了人与自然的融合,在每一次与自然的接触过程中,都能够达到心灵的协调。

庄子认为,这种协调不仅能够满足生理需求,还能够让人们享受到自然之美。

同时,庄子的“道法自然”强调了自然的权威和规律,指出人应该遵循自然之道,与自然相互合作,而不是利用自然。

最终,庄子所倡导的“天人合一”是一种根本上的和谐共生关系,它提示了人类不能单独存在,而需要与自然共同生存的哲学思想。

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的价值还包括了对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提供了一种理论支持。

城市化、工业化、资源消耗等人类行为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这些危机是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基本矛盾,庄子生态美学思想提供了一种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新方式。

通过认识到人类和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人们能够逐渐理解自然的制约和自然规律,抑制人类自身的破坏力,并最终达到生态平衡。

二、实践意义1、生态农业庄子生态美学思想倡导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这也是生态农业主张的基本理念。

生态农业是一种无害的有机农业,通过尊重和保护自然的规律,使得农业与生态相互发展,不破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生态农业”项目,实现了生态农业的理念。

比如,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开展了一项集农业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农业”项目,积极探索区域特色农业和旅游资源开发。

当代社会生态美学的现实意义

当代社会生态美学的现实意义

当代社会生态美学的现实意义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当代社会生态美学的现实意义探析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深度干预,生态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当代民族艺术创作的生态美学向度

当代民族艺术创作的生态美学向度

当代民族艺术创作的生态美学向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族艺术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其中生态美学成为了当代民族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向度。

生态美学是一种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审美理论,强调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在当代社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了一种时代潮流,生态美学成为了当代民族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维度,这为民族艺术创作者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和表现形式。

当代民族艺术创作的生态美学向度强调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在过去的传统民族艺术中,很多作品都是以自然为题材的,诸如绘画、音乐、舞蹈、手工艺品等。

而在当代民族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们不仅仅是在表现自然之美,更重要的是关注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呼吁人们爱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生态美学向度还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民族艺术一直以来都承载着民族文化的传统和精髓,而在当代民族艺术创作中,注重生态美学的艺术家们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他们将自然环境与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创新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让人们重新审视和认识传统文化,从而塑造出更具生态美学特色的当代民族艺术作品。

生态美学向度还强调了艺术家对于环境变化的反思和表达。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自然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许多地方的生态平衡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代民族艺术创作者们通过自己的作品反映了环境变化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表达了对于环境状况的忧虑和担忧。

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唤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促使社会各界采取行动,共同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代民族艺术创作的生态美学向度在实践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探讨,它为民族艺术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

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使生态美学在民族艺术中得到了更加深入和广泛的表达,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生态美学思想在现实中的应用

生态美学思想在现实中的应用

生态美学思想在现实中的应用一、自然之美生态美学认为,自然不是人们随意奴役的对象,而是人类生存系统的一部分,人类对自然的关照应从功利的态度向与之建立审美关系的态度转化,这样才能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自古就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关注对象。

儒家的“仁民爱物”、道家的“道法自然”、佛家的“万物一体”等思想,用现在的眼光看,都可以算作极为重要的古典形态的“生态智慧”。

尤其是中国文化中古老的“天人合一”观念,自古就被认为是人与自然审美关系的最高境界,这也早已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

迟子建童年就生活在东北的漠河地区,从小就对自然有著深刻的重新认识和体会。

另外,师专三年修读古典文学专业的文学学识,对她钟情中国古典的“生态智慧”存有非常大的影响。

这些都对她同时实现“用朴素的文字去抒发传神的生活”这一创作理想 [2]存有非常大益处,从而并使她的非常大一部分文学作品都有赖于自然这个母体。

深入探讨人与自然的人与自然审美关系,挽救民间文明和唤起人们爱惜家园的意识,就变成了她此时展开文学创作的非常大动力。

迟子建小说中的自然生态之美主要彰显在她的前期作品中,这一时期的作品以其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为创作元素,创作了一批以描绘东北自然风光居多的文学作品。

刊登于年的短篇小说《封印的小固其遏》以及稍后的《北极村童话》、《北国一片苍茫》等均以一个孩童的视角向人们展现了东北边陲的自然风光和纯朴的乡镇生活。

即使她迁居哈尔滨后,对大自然的热衷不仅没丝毫增加,反而更加猛烈了。

她在《完整风景》中写到:我背离荒凉的故土,走进五光十色的大都市,我谋求的究竟就是什么?真正的阳光和空气距我的生活越来越离,它们远远地归隐幕后,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沦为我身后的背景,而我则被这背景给拉到前台。

我东站在舞台上,我的面前就是巨大的观众,他们等候我演出存活的悲剧或者喜剧。

可以我那一时刻送给观众的唯有无言的绝望和无边的壮阔。

在这里,作者对自然的那种因浓厚的而无法割舍的感情堪称达至了一个高潮,即为虽然身在繁盛的大都市,但心灵却永远无法割舍与家乡自然的那种情感,这种情感的表露从一个侧面充分反映出迟子建对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的当下状态存有过深刻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美学在当代的意义阐释[摘要]当今世界,全球生态问题已日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心,生态美学正逐渐成为中国美学发展的诸多趋势之一。

本文通过对生态美学产生的背景、研究对象、影响及其意义等方面的分析,阐释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确立人类与自然的统一意识是人类共存和发展进步的关键。

[关键词]生态问题;生态美学;人与自然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工业文明高奏凯歌的世纪。

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向大自然进军,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经济的繁荣。

然而,当人类对大自然的强大干预超过了自然界自身的调节能力时,人类便陷入了生态危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便遭遇巨大的挑战。

尽管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发出了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①然而,这位哲人的话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当自然界对人的报复和惩罚一再地、大规模地出现时,面对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人们就不得不认真地加以审视和思考了。

生态美学的兴起正是基于现实日益加剧的生态危机,从而也愈发显示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此,曾繁仁先生明确指出:“生态美学观以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为基本出发点……是一种包含着生态纬度的当代生态论审美观”;强调“应将我们的生态美学观奠定在马克思的唯物实践存在论的哲学基础之上。

”②生态美学在面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方面是以追求两者的和谐、协调为最终、最高目标的。

从学科性质上看,生态美学的最终落脚点在美学。

我们认为生态美学的意义,不在于它对生态问题的粗暴的或优雅的指控,也不在于因它的出现而产生的美学理论中量的增加;生态美学不可能改变美学原有的格局,但是它的出现将极大地推动美学研究方法的更新,也将大大地拓展美学研究的视野。

一生态美学进一步促进了传统世界观的改变,使从前人们所信奉的人类中心主义和“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念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技术主义和人定胜天思想受到普遍的怀疑。

“人们更倾向于确信,整个宇宙都是充满灵性的,它有着自身的生存逻辑和运行法则。

万事万物都既是主体,又是客体。

”①人类不应该过度地向自然索取,也不应该粗暴地干预自然的运行,而应该尊重环境和生物自身的生存权力。

生态美学,实际上是人与自然达到中和协调的一种审美的存在观。

从艺术的起源看,考古资料证明艺术并不完全起源于生产劳动,而常常同巫术祭祀等活动有关。

例如,甲骨文中的“舞”字,表现了一个向天祭祀的人手拿两个牛尾在舞蹈朝拜。

由此可见,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身与自然(天)中和协调的一种追求。

从审美本身来说,并非一切“人化的自然”都是美的,更不是所有非人化的自然就一定是不美的。

无论是经过人的实践还是未经实践的自然,只要同人处于一种中和协调的亲和的审美状态,那么,这个“自然”就是美的。

总之,美与不美同人在当时是否与对象处于中和协调的存在状态密切相关,而美学所追求的也恰是人与对象处于一种中和协调的审美的存在状态,这就是审美的人生、诗意的存在;从生态美学的角度说,也就是人与自然平衡的“绿色的人生”。

人类文明史上,人对自然的征服、人和自然的冲突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和自然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

生态美学的研究将唤起人们注重人和自然的关系,但是这种努力只能使矛盾得到和解,而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

只有在人和自然的审美关系中,人与自然才能达到彻底和解。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作了全面阐述,提出了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互相结合的重要思想,这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观、生态观、美学观的深刻揭示。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既是生态美学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所要解决的最基本问题。

从根本上说,人不可能脱离自然,更不可能一味地对自然进行索取和改造。

作为自然之子,人对自然还有一种更为原初、更为本源性的关系,即依赖于自然基础上的亲近、和谐、共生、共在的关系,那就是人对自然从精神上和生存上的归依和依靠。

因此,生态美学首先必须解决的就是重新估价和定义“人类中心主义”,要把人类的生命优先权适度地扩展到自然生物中去,要把人类的伦理学适度地推广和运用到非人类生命中去,为非人类生物乃至环境提供无偏私的道德庇护,从而建立一种新的跨类的生命观和伦理价值观。

正如弗雷德里克·费雷(frederick ferrero)所说:“生态意识的价值观是一种适度的、自我调节的和完整的价值观……生态意识的基本价值观允许人类和非人类的各种正当的利益在一个动力平衡的系统中相互作用。

”②生态美学反映了审美主体内在与外在自然的和谐统一性。

在这里,审美不是主体情感的外化或投射,而是审美主体的心灵与审美对象生命价值的融合。

它超越了审美主体对自身生命的确认与关爱,也超越了役使自然而为我所用的实用价值取向的狭隘,从而使审美主体将自身生命与对象的生命世界和谐交融。

生态审美意识不仅是对自身生命价值的体认,也不只是对外在自然审美价值的发现,而且是生命的共感。

生命的共感既体现了生命之间的共通性,也反映出生命之间的共命运感,是人与自然的生命和弦,而并非自然的独奏曲。

人类不仅应该关爱自己的精神家园,而且应该关爱自己的自然家园。

自然家园是精神家园的物质基础。

自然家园如果毁于一旦,精神家园也就不复存在。

总之,生态美学作为一种崭新的理论形态,其深刻性首先在于它所拥有的价值立场与理论向度。

这种价值立场与理论向度突出表现为:生态美学是从一种新的审美高度,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文化间的审美关系,它有助于纠正主体性神话的偏颇,也体现了对人类整体前途的绿色关怀。

二生态美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与自然、社会之生态审美关系以及人自身动态平衡的美学学科。

就其特征而言,它是“生态学和美学的一种有机的结合,是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美学,将生态学的重要观点吸收到美学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理论形态”。

①目前关于生态美学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生态美学指仅研究人与自然处于生态平衡的审美状态,而广义的生态美学则研究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和人自身处于生态平衡的审美状态。

”②我们认可广义的生态美学,将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的研究放到基础的位置,因为生态美学首先就是指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许多基本原理都是由此产生并生发开来的。

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人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动态平衡等多个层面。

生态美学不仅研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也关注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

人与自身的关系在古希腊和中国先秦都是很重要的思想。

古希腊的“呵护你自己”和“认识你自己”同样重要,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净化”是通过欣赏音乐、观看星空等方式达到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净化。

中国先秦时代,“心斋”、“坐忘”是通过超然物外的修养达到与天地同在的境界。

善待自己与善待万物相辅相成,如果没有对自身生命的生态意识,就很难做到善待万物,其根本内涵是一种人与自然、社会达到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处于生态审美状态的存在观。

这样,自然就不是简单地处于被改造、被役使的位置,而是处于平等对话的位置,因为离开了自然,人的生命体系、精神体系、价值体系都将不复存在;同样,离开了人,特别是离开了人的社会实践,自然本身也不可能有其独立的“精神”与“价值”。

总之,自然与人紧密相联,构成有机的生命体系。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自然的美学价值尽管不能完全用“人化的自然”这一理论观点来解释,但自然也只有在同人的动态平衡、中和协调的关系中才具有美学价值。

美学不能脱离人。

生态美学把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这表明它所研究的不是由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联系而成的一般生态系统,而是由人与环境相互联系而成的人类生态系统。

人类生态系统是以人类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以人类为主体的生态环境比以生物为主体的生态环境要复杂得多,它既包括自然环境(生物的或非生物的),也包括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

所以,生态美学不限于研究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而应包括研究人与整个生态环境的关系。

人类生态环境问题,应是生态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三中国学者提出的生态美学观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的当代运用直接相关,也与中国由于自身环境资源压力的国情而一直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有关,同时正与当前国家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相契合。

生态美学的提出,使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与美学资源显示出西方学者也予以认可的宝贵价值。

季羡林先生曾指出:“我曾在一些文章中,给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这一著名的命题做了‘新解’。

天,我认为指的是大自然;人,就是我们人类。

人类最重要的任务是处理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否则人类前途的发展就会遇到困难,甚至存在不下去。

在天人的问题上,西方与东方迥乎不同。

西方视大自然为敌人,要‘征服自然’。

东方则视大自然为亲属朋友,人要与自然‘合一’,后者的思想基础就是综合的思维模式。

而西方则处在对立面上。

”①这就将逐步改变美学研究中西方话语中心地位的现状,使中国古代美学资源也成为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并具有自己的地位。

我们认为,审美是人类最重要的存在方式之一,这是一种诗意的、人与对象处于中和协调状态的存在方式,符合人与自然达到生态平衡的生态美学的原则。

因此,我们要尊重生命,保护自然,关爱地球这个共同的家园。

“人向自然挑战,他利用它,他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风和水,强加于山和树林。

”②人命令自然服从他的掠夺性指令,这样,本来与人具有亲密的合作关系和亲缘关系的“事物”现在却沦为“对象”。

对象,按照海德格尔的阐释,其含义是“对抗性的站在……的对面,挑衅性的面对……的东西”。

③这意味着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对抗的关系,是一种敌对的关系。

然而,正当人们弹冠相庆对自然的胜利的时候,自然以它特有的方式对人类进行了报复,报复人类对自己的“错误对待”和“粗暴挑衅”。

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和包括原子弹在内的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的问世,便是这种惩罚的一部分,其结果是我们在地球上被称为“无家可归的人”。

在某种程度上,理论的意义就在于对现实所提出的问题的回应。

当代社会生态问题的出现,迫使我们对自己的固有的知识体系作出反省和调整。

“社会越发展,人们便越要也越能欣赏暴风骤雨、沙漠、荒凉的风景等等没有经过改造的自然,越要也越能欣赏像昆明石林这样似乎是杂乱无章的奇特美景,这些东西对人有害或为敌的内容已消失,而愈以其感性形式吸引着人们。

人在欣赏这些表面上似乎与人抗争的感性自然形式中,得到一种高昂的美感愉快。

”④“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初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这种人与自然之间的高度融谐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想境界。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王维《辛夷坞》)自然本身所呈现出来的这种道禅意空灵之境,更能体现出人对自然的尊重与关爱,这是一个万物和谐共在的理想世界。

尽管这样一个世界可能永远无法变成现实,但却使我们对现实的弊端保持清醒的批判意识,并使人类心灵有个栖息的家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