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经典电磁学-3

合集下载

电磁学第5章磁介质

电磁学第5章磁介质

0
m H
B 0 r H
令:
0 r
B H
称为磁导率
r
1 1
顺磁质 抗磁质
1 铁磁质
27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1)在真空中: M = 0
(2)在顺磁质中:
cm = 0
mr = 1
m 0
m 0
r 1
r 1
(3)在抗磁质中:
13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磁介质表面出现宏观电流---磁化电流
2) 抗磁质的磁化
抗磁质的分子固有磁矩为 0。
B0
m0 = 0 ,
不显磁性
D mei 附加磁矩 D mei 与磁化 B0场方向相反 显示抗磁性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14
抗磁质磁化的宏观效果
B0
B0
S B
28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四、 磁介质存在时静磁场的基本规律
H dl I 0
B d s 0
s
----静磁场的安培环路定理
L
----静磁场的高斯定理
29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环路定理应用:对于有磁介质的情形,若磁介质的 形状具有对称性,且置于具有相应对称性的外磁场 中,并使得磁介质内外的总磁场H或B具有相应的对 称性, 则可按下述步骤来处理有关问题:
S
3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ˆn me = iSe
用现代观点看
分子电流:是由原子内电子绕核的轨道运 动、各电子的自旋运动以及原子核的自旋运 动构成的。 电子轨道磁矩 分子磁矩 me : 电子自旋磁矩
{
原子核的磁矩 i

电磁学第五章习题课ppt课件.ppt

电磁学第五章习题课ppt课件.ppt

6
电磁学
习题课
例2 (习题5-21) 两根足够长的平行直导线,横截面的半 径都是a=10mm,中心相距为d=20cm,载有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的电流I =20A,设两导线内部磁通量可忽略不计。 计算每单位长度的自感系数,
解 设通过两直导线间长为l
面积的磁通量为 Φm.
I dΦm
取如图所示的坐标系,面
(3)穿过导线环的磁通量为Φm,则
M
Φm I
0n π r2
第五章 随时间变化的电磁场 麦克斯韦方程
14
电磁学
例7 (习题5—4) 平行,B 正好充满转轮的区域, 如图所示,轮子和辐条都是只有 一根辐条的轮子在磁感强度 B的
均匀外磁场中转动,轮子与导体,
辐条长为R,轮子每秒转N圈。
两根导线a和b通过各自的刷子
πa
单位长度的自感系数为
L0
L
l
0
π
ln
d
a a
第五章 随时间变化的电磁场 麦克斯韦方程
8
电磁学
习题课
代入已知数据得
L0
4
π107 π
ln
20 1 1
1.2106
H
1.2μH
第五章 随时间变化的电磁场 麦克斯韦方程
9
电磁学
习题课
课堂练习
试论证:平行板电容器充电时,坡印廷矢量 S 指向电容器内
解 AB Blv1 21 4 8(V)
(B A)
CD Blv2 21 2 4(V)
(D C)
第五章 随时间变化的电磁场 麦克斯韦方程
5
电磁学
习题课
A C • • • • •

v1•
O v O • • • •

《新概念物理教程 电磁学》

《新概念物理教程 电磁学》
当高频电流通过导线时,在导线同一截面上的电流密 度随r 增大而增大,—— 趋肤效应。 I 定性解释参见图5.7。 定量描述
0
j = j0 e

d dS
0
d
式中: d —— 从导线表面向轴线方向的深度; j0 —— 导线表面(d=0)处的电流密度; js —— 趋肤深度,j 减小到j0 的e 分之一 (37%)的深度 2 503 = 理论计算可得: d S = ωμr μ0σ f μ rσ
(d) Φ < 0 ,dΦ > 0 ε < 0 , ε 与L 反向
图5.5 电动势方向的确定
【结论】: 1. 对任意选定的环路方向, ε 与 2.
dΦ d t 的符号恒相反; dΦ d t 决定;
Φ2
ε 的大小和方向与 Φ无关,只由
q=
dΦ dt
t2 t1
∫ Id t
1 dΦ I = R dt
1 q= R
d ΦB dt
的正负;
ε > 0 , ε 的方向与L 绕行方向相同; ε < 0 , ε 的方向与L 绕行方向相反。
n
L
B
L
n
B
ε
(a) Φ > 0 ,dΦ > 0 ε < 0 , ε 与L 反向
ε
(b) Φ > 0 ,dΦ < 0 ε > 0 , ε 与L 同向
n
L L
n
ε
B
ε
B
(c) Φ < 0 ,dΦ < 0 ε > 0 , ε 与L 同向
×
×
× × ×
l × B×
×
v
ε = Blυ
ε = (υ × B ) ⋅ l

大学物理学 第五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

大学物理学 第五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

q
l 2
O
l 2
q
E
r
E
r
q
l 2
1
O
l 2
q
E
r
P
E
r
q E 2 4 0 ( r l / 2)
E E E
q E 2 4 0 ( r l / 2)
1
E E E
r l
q 2rl 4 0 ( r 2 l 2 / 4)2 1 2ql 1 2p E E 3 3 4 0 r 4 0 r
与 r2 成反比,r , E 0
思考: r 0
E ?
二、点电荷系的电场
E Ei
i i
1 qi e 2 ri 4 π 0 ri
dE
er q0
三、连续带电体的电场
E dE 1 dq e 2 r q 4 π 0 r
电荷密度
二.恒定电流与稳恒磁场的基本性质及规律
(第七章)
三.电磁感应现象及规律(第八章)
第五章
主要内容
§ 1 库仑定律 § 2 静电场 § 3 高斯定律 § 4 电势 电场强度
教学基本要求
一 了解电荷及性质;掌握库仑定律. 二 理解电场的概念;明确电场的矢量性和可 叠加性;会利用电场叠加原理求解简单带电体的电 场分布. 三 理解高斯定理的物理意义;能够利用高斯 定理求解特殊场分布.
q1q2 F12 k 2 e12 F21 r12
1 令 k ( 0 为真空电容率) 4 π0 1 0 8.8542 1012 C2 N 1 m 2 4πk 12 1 8.8542 10 F m

初中九年级(初三)物理 第五章 恒定电流的磁场 上一章说明了磁力是运动电荷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

初中九年级(初三)物理 第五章 恒定电流的磁场 上一章说明了磁力是运动电荷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

第五章恒定电流的磁场上一章说明了磁力是运动电荷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进行的。

此外还讲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包括电流)的作用。

本章将介绍这种相互作用的另一个侧面,即磁场的源,如运动电荷(包括电流)产生磁场的规律。

先介绍这一规律的宏观基本形式,即描述电流元磁场的毕奥-萨伐尔定律(相当于静电场中的库仑定律),由这一定律原则上可以利用积分运算求出任意电流分布的磁场。

再在毕-萨定律的基础上导出关于恒定磁场的两条基本定理:磁通连续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然后利用这两个定理求出有一定对称性的电流分布的磁场(类似于利用静电场黄栌定理和高斯定律来求有一定对称性的电荷分布的静电场分布)。

本章还介绍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方面的规律。

静止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电场,电场的特征是对引入电场的电荷施加作用力。

如果电荷在运动,则在其周围不仅产生电场,而且还会产生磁场。

磁场也是物质的一种形态,它只对运动电荷施加作用,对静止电荷则毫无影响。

因此通过实验分别测定电荷静止时和运动时所受到的力,就可以把磁场从电磁场中区分出来。

由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本章最后还简单介绍电场和磁场有相对论性联系的内容。

Thankful good luck§1 磁现象及其与电现象的联系磁现象的研究与应用(即磁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说她古老是因为关于磁现象的发现和应用的历史悠久,说她年轻是因为磁的应用目前越来越广泛已形成了许多与磁学有关的边缘学科。

磁现象是一种普遍现象即一切物质都具有磁性。

任何空间都存在磁场,所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磁学犹如一棵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

尽管人们对物质磁性的认识已有两千多年,但直至19世纪20年代才出现采用经典电磁理论解释物质磁性的代表――安培分子环流假说,而真正符合实际的物质磁性理论却是在19世纪末发现电子、20世纪初有了正确的原子结构模型和建立了量子力学以后才出现。

因此在经典电磁学范围研究物质的磁性时,我们虽然采用传统的观念即安培分子环流假说和等效磁荷两种观点,但必须强调我们要在原子结构模型和量子力学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正确的概念即物质的磁性来源于电子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

电磁学全书概述

电磁学全书概述



1
大学物理学
全书概述
第一章
静电场的基本规律小结
高斯定理 → 电场为有源场 库仑定律 点电荷出发 点电荷出发 ⇒ 叠加原理 环路定理 → 电场为有势场
一、库仑定律
F=
q1q 2 r 4πε 0 r 3
真空中, 静止的 表示在真空中 相对于观察者静止 点电荷q 表示在真空中,相对于观察者静止的点电荷 1对相对 于观察者静止的另一点电荷q 的作用力。 于观察者静止的另一点电荷 2的作用力。 二、高斯定理 Φ E = 三、环路定理
∫∫
S
J ⋅ dS = 0
⇒ ∑ Ii = ∑ I j
流入 流出
2、基尔霍夫第二方程组 、 原理:恒定电场的环路定理 原理 恒定电场的环路定理
∫ E ⋅ dl = 0
L
⇒ ∑( ±ε i ) + ∑( ±I j Rj ) = 0
i j
直流电路的欧姆定律 U AB = IR, U AB = ε ± Ir
ΦE =
大学物理学
全书概述
∫∫
S
E ⋅ dS =
1
ε0
∫∫∫
V
ρ dV
例:均匀带正电q,半径为 的球体内、外之电场? 均匀带正电 ,半径为R 的球体内、外之电场? 解:对称性:中心对称性(电荷均匀体分布 ) 对称性:中心对称性( 高斯面:以球壳的球心为球心, 为半径作球型高斯面 为半径作球型高斯面, 高斯面:以球壳的球心为球心,以r为半径作球型高斯面
一段含源电路欧姆定律
U AB = ε ± Ir
J = γ ( E + E非 )
ε=
U = IR
J= 1
ρ
⋅ E = γE

大学物理《电磁学》PPT课件

大学物理《电磁学》PPT课件

欧姆定律
描述导体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 定律。
电场强度
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其大小与试探电 荷所受电场力成正比,与试探电荷的电荷 量成反比。
恒定电流
电流大小和方向均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
电势与电势差
电势是描述电场中某点电势能的物理量, 电势差则是两点间电势的差值,反映了电 场在这两点间的做功能力。
电介质的极化现象
1 2
电介质的定义 电介质是指在外电场作用下能发生极化的物质。 极化是指电介质内部正负电荷中心发生相对位移, 形成电偶极子的现象。
极化类型 电介质的极化类型包括电子极化、原子极化和取 向极化等。
3
极化强度
极化强度是描述电介质极化程度的物理量,用矢 量P表示。极化强度与电场强度成正比,比例系 数称为电介质的电极化率。
磁场对载流线圈的作用
对于载流线圈,其受力可分解为沿线圈平面的法向力和切线方 向的力,分别用公式Fn=μ0I²S/2πa和Ft=μ0I²a/2π计算。
05
电磁感应原理及技 术应用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
01
变化的磁场会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
变化率成正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安培环路定理及其推广形式
安培环路定理
磁场中B沿任何闭合路径L的线积分, 等于穿过这路径所围面积的电流代数 和的μ0倍,即∮B·dl=μ0∑I。
推广形式
对于非稳恒电流产生的磁场,安培环路 定理可推广为 ∮B·dl=μ0∑I+ε0μ0∂/∂t∮E·dl。
磁场对载流导线作用力计算
载流导线在磁场中受力
当载流导线与磁场方向不平行时,会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其大 小F=BILsinθ,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

经典电磁学

经典电磁学

意大利科学家伽伐尼 (Luigi Galvani,1737 ~1798)
在一次解剖青蛙时有一个偶然的发现, 一只已解剖的青蛙放在一个潮湿的铁 案上,当解剖刀无意中触及蛙腿上外 露的神经时,死蛙的腿猛烈地抽搐了 一下。
3
库仑定律
库 仑 像
库仑(1736-1806): 法国人,当过法 国部队的技术军 官,后被选为法 国科学院院士。
2)发明避雷针 富兰克林并不满足,将他的发现转化为了 新的发明。避雷针诞生了。 3)科学兴趣广泛
命名了正电,负电,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 研究了火炉的改良,植物的移植,传染病的防 治。 写出了《电学的实验和研究》的著作。
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的起草人之一,为祖国的独 立和解放作出了贡献的政治活动家。
生物电现象
法拉第如此至爱的这个“婴儿”,的确有着 惊人之举。1867年西门子根据这一原理创造了发 电机,从此人类有了“电”,它至今仍为我们带 来光明和幸福。当我们在尽情享受电灯、电视、 电影……这一切现代文明的时候,我们怎能不感 谢这位铁匠的儿子呢?
7
洛伦兹与洛伦兹力
(洛伦兹Hendrik Antoon Lorentz,1853—1928)是荷兰 物理学家、数学家。1853年7 月18日生于阿纳姆。1870年入 莱顿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 1875年获博士学位。25岁起任 莱顿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达 35年。
洛伦兹是经典电子论的创立者。当光 源放在磁场中时,光源的原子内电子的振 动将发生改变,使电子的振动频率增大或 减小,导致光谱线的增宽或分裂。 1896年10月,洛伦兹的学生塞曼发现, 在强磁场中钠光谱的D线有明显的增宽, 即产生塞曼效应,证实了洛伦兹的预言。 塞曼和洛伦兹共同获得1902年诺贝尔物 理学奖。

大学物理《电磁学》PPT课件

大学物理《电磁学》PPT课件

作用于
运动电荷 B
产生
三、磁感应强度(Magnetic Induction)
1. 磁感应强度 B 的定义:
对比静电场场强的定义 F q0 E
将一实验电荷射入磁场,运动电荷在磁场中 会受到磁力作用。
实验表明
① Fm v
② Fm q0v sin
2
时Fm达到最大值
Fm
q0
v
θ=0 时Fm= 0,
F e 0 v y 0 e(v yBzi v yBxk )
Bx 0 Bz Fz e v y Bx
Bx
Fz e vy
8.69 10-2 T
B
Bx2
B
2 y
0.1T
tan Bz 0.57
Bx
300
资料
原子核表面
~1012T
中子星表面
~106T
目前最强人工磁场 ~7×104T
太阳黑子内部
S
B
m BS
②均匀磁场,S 法线方向与磁场方向成 角
S
n
B m BS cos B S
③磁场不均匀,S 为任意曲面
dm BdS cosθ B dS ④S 为任意闭合曲面
m B dS S
m BdS cosθ B dS
S
S
规定:dS正方向为曲面上由内向外的法线方向。
则 磁感应线穿入,m 为负;穿出,m为正。
人们最早认识磁现象是从天然磁铁开(称 天然磁铁为永恒磁铁)。
对其基本现象的认识归纳如下:
(1) 同号的磁极有相互排斥力,异号的磁极有相 互吸引力
(磁铁间相互作用力称为磁力)
(2)磁铁分割成小段,小段仍有两极(磁荷假说)
(3) 铁棒可以被磁化

电磁学PPT课件

电磁学PPT课件
电磁学PPT课件
目录
• 电磁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静电场分析与应用 • 恒定电流与稳恒磁场研究 • 电磁波传播与辐射特性探讨 • 电磁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实例
01
电磁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Chapter
电场与磁场定义及性质
01
电场
由电荷产生的特殊物 理场,描述电荷间的 相互作用。
02
磁场
由运动电荷或电流产 生的特殊物理场,描 述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
3
方程组中各量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E(电场强度)、B(磁感应强度)、D(电位移 矢量)、H(磁场强度)、J(电流密度)、ρ( 电荷密度)等。
电磁波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电磁波的产生
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相互激发,形 成电磁波。
电磁波的传播
电磁波在真空或介质中传播,速度 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电磁波的接收
通过天线等接收装置,将电磁波转 换为电信号进行处理。
描述稳恒磁场的方法
介绍描述稳恒磁场的物理量,如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等,并给出相 应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稳恒磁场的性质
列举稳恒磁场的基本性质,如磁场的叠加性、磁场的无源性等。
洛伦兹力与霍尔效应原理
洛伦兹力的定义和公式
阐述洛伦兹力的概念,即运动电荷在磁场中所受到的力,并给出 相应的计算公式。
霍尔效应的原理
03
电场性质
对电荷有力的作用, 具有能量和动量。
04
磁场性质
对运动电荷或电流有 力的作用,也具有能 量和动量。
库仑定律与高斯定理
01
02
03
库仑定律
描述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 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 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 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大学物理第五版(马文蔚)电磁学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第五版(马文蔚)电磁学习题答案

第五章 静 电 场5 -1 电荷面密度均为+ζ的两块“无限大”均匀带电的平行平板如图(A )放置,其周围空间各点电场强度E (设电场强度方向向右为正、向左为负)随位置坐标x 变化的关系曲线为图(B )中的( )分析与解 “无限大”均匀带电平板激发的电场强度为02εζ,方向沿带电平板法向向外,依照电场叠加原理可以求得各区域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因而正确答案为(B ).5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一定没有电荷(B )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必定为零(C )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为零时,曲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必定为零(D )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不为零时,曲面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都不可能为零 分析与解 依照静电场中的高斯定理,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必定为零,但不能肯定曲面内一定没有电荷;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为零时,表示穿入闭合曲面的电场线数等于穿出闭合曲面的电场线数或没有电场线穿过闭合曲面,不能确定曲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必定为零;同理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不为零,也不能推断曲面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都不可能为零,因而正确答案为(B ).5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场强度为零的点,电势也一定为零(B) 电场强度不为零的点,电势也一定不为零(C) 电势为零的点,电场强度也一定为零(D) 电势在某一区域内为常量,则电场强度在该区域内必定为零分析与解电场强度与电势是描述电场的两个不同物理量,电场强度为零表示试验电荷在该点受到的电场力为零,电势为零表示将试验电荷从该点移到参考零电势点时,电场力作功为零.电场中一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从该点沿任意路径到参考零电势点电场力所作的功;电场强度等于负电势梯度.因而正确答案为(D).*5 -4在一个带负电的带电棒附近有一个电偶极子,其电偶极矩p的方向如图所示.当电偶极子被释放后,该电偶极子将( )(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直到电偶极矩p水平指向棒尖端而停止(B)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水平指向棒尖端,同时沿电场线方向朝着棒尖端移动(C)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水平指向棒尖端,同时逆电场线方向朝远离棒尖端移动(D)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 水平方向沿棒尖端朝外,同时沿电场线方向朝着棒尖端移动分析与解电偶极子在非均匀外电场中,除了受到力矩作用使得电偶极子指向电场方向外,还将受到一个指向电场强度增强方向的合力作用,因而正确答案为(B).5 -5精密实验表明,电子与质子电量差值的最大范围不会超过±10-21e,而中子电量与零差值的最大范围也不会超过±10-21e,由最极端的情况考虑,一个有8个电子,8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的氧原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是多少?若将原子视作质点,试比较两个氧原子间的库仑力和万有引力的大小.分析 考虑到极限情况, 假设电子与质子电量差值的最大范围为2×10-21 e ,中子电量为10-21 e ,则由一个氧原子所包含的8 个电子、8 个质子和8个中子可求原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由库仑定律可以估算两个带电氧原子间的库仑力,并与万有引力作比较.解 一个氧原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为()e q 21max 10821-⨯⨯+=二个氧原子间的库仑力与万有引力之比为1108.2π46202max <<⨯==-Gmεq F F g e 显然即使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带电量存在差异,其差异在±10-21e 范围内时,对于像天体一类电中性物体的运动,起主要作用的还是万有引力. 5 -6 1964年,盖尔曼等人提出基本粒子是由更基本的夸克构成,中子就是由一个带e 32 的上夸克和两个带e 31-的下夸克构成.若将夸克作为经典粒子处理(夸克线度约为10-20 m),中子内的两个下夸克之间相距2.60×10-15 m .求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解 由于夸克可视为经典点电荷,由库仑定律()r r r re εr q q εe e e F N 78.3π41π412202210=== F 与径向单位矢量e r 方向相同表明它们之间为斥力.5 -7 质量为m ,电荷为-e 的电子以圆轨道绕氢核旋转,其动能为E k .证明电子的旋转频率满足4320232me E εk =v 其中ε0 是真空电容率,电子的运动可视为遵守经典力学规律.分析 根据题意将电子作为经典粒子处理.电子、氢核的大小约为10-15 m ,轨道半径约为10-10 m ,故电子、氢核都可视作点电荷.点电荷间的库仑引力是维持电子沿圆轨道运动的向心力,故有2202π41r e εr m =v由此出发命题可证.证 由上述分析可得电子的动能为re εm E K 202π8121==v 电子旋转角速度为3022π4mr εe ω= 由上述两式消去r ,得432022232π4m e E εωK ==v 5 -8 在氯化铯晶体中,一价氯离子Cl -与其最邻近的八个一价铯离子Cs +构成如图所示的立方晶格结构.(1) 求氯离子所受的库仑力;(2) 假设图中箭头所指处缺少一个铯离子(称作晶格缺陷),求此时氯离子所受的库仑力.分析 铯离子和氯离子均可视作点电荷,可直接将晶格顶角铯离子与氯离子之间的库仑力进行矢量叠加.为方便计算可以利用晶格的对称性求氯离子所受的合力.解 (1) 由对称性,每条对角线上的一对铯离子与氯离子间的作用合力为零,故F 1 =0.(2) 除了有缺陷的那条对角线外,其它铯离子与氯离子的作用合力为零,所以氯离子所受的合力F 2 的值为N 1092.1π3π4920220212⨯===aεe r εq q F F 2 方向如图所示.5 -9 若电荷Q 均匀地分布在长为L 的细棒上.求证:(1) 在棒的延长线,且离棒中心为r 处的电场强度为 2204π1L r Q εE -= (2) 在棒的垂直平分线上,离棒为r 处的电场强度为2204π21Lr r Q εE += 若棒为无限长(即L →∞),试将结果与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的电场强度相比较.分析 这是计算连续分布电荷的电场强度.此时棒的长度不能忽略,因而不能将棒当作点电荷处理.但带电细棒上的电荷可看作均匀分布在一维的长直线上.如图所示,在长直线上任意取一线元d x ,其电荷为d q =Q d x /L ,它在点P 的电场强度为r r q εe E 20d π41d '=整个带电体在点P 的电场强度⎰=E E d接着针对具体问题来处理这个矢量积分.(1) 若点P 在棒的延长线上,带电棒上各电荷元在点P 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LE i E d (2) 若点P 在棒的垂直平分线上,如图(A )所示,则电场强度E 沿x 轴方向的分量因对称性叠加为零,因此,点P 的电场强度就是⎰⎰==Ly E αE j j E d sin d 证 (1) 延长线上一点P 的电场强度⎰'=L r πεq E 202d ,利用几何关系 r ′=r -x 统一积分变量,则 ()220022204π12/12/1π4d π41L r Q εL r L r L εQ x r L x Q εE L/-L/P -=⎥⎦⎤⎢⎣⎡+--=-=⎰电场强度的方向沿x 轴.(2) 根据以上分析,中垂线上一点P 的电场强度E 的方向沿y 轴,大小为E r εq αE L d π4d sin 2⎰'= 利用几何关系 sin α=r /r ′,22x r r +=' 统一积分变量,则()2203/22222041π2d π41L r r εQ r x L xrQ εE L/-L/+=+=⎰ 当棒长L →∞时,若棒单位长度所带电荷λ为常量,则P 点电场强度r ελL r L Q r εE l 0220π2 /41/π21lim =+=∞→此结果与无限长带电直线周围的电场强度分布相同[图(B )].这说明只要满足r 2/L 2 <<1,带电长直细棒可视为无限长带电直线.5 -10 一半径为R 的半球壳,均匀地带有电荷,电荷面密度为ζ,求球心处电场强度的大小.分析 这仍是一个连续带电体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如何取电荷元.现将半球壳分割为一组平行的细圆环,如图所示,从教材第5 -3 节的例1 可以看出,所有平行圆环在轴线上P 处的电场强度方向都相同,将所有带电圆环的电场强度积分,即可求得球心O 处的电场强度.解 将半球壳分割为一组平行细圆环,任一个圆环所带电荷元θθR δS δq d sin π2d d 2⋅==,在点O 激发的电场强度为()i E 3/2220d π41d r x qx ε+=由于平行细圆环在点O 激发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利用几何关系θR x cos =,θR r sin =统一积分变量,有()θθθεδθθR πδR θR πεr x q x πεE d cos sin 2 d sin 2cos 41d 41d 02303/2220=⋅=+= 积分得 02/004d cos sin 2εδθθθεδE π⎰== 5 -11 水分子H 2O 中氧原子和氢原子的等效电荷中心如图所示,假设氧原子和氢原子等效电荷中心间距为r 0 .试计算在分子的对称轴线上,距分子较远处的电场强度.分析 水分子的电荷模型等效于两个电偶极子,它们的电偶极矩大小均为00er P =,而夹角为2θ.叠加后水分子的电偶极矩大小为θer P cos 20=,方向沿对称轴线,如图所示.由于点O 到场点A 的距离x >>r 0 ,利用教材第5 -3 节中电偶极子在延长线上的电场强度302π41xp εE = 可求得电场的分布.也可由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叠加,求电场分布. 解1 水分子的电偶极矩θer θP P cos 2cos 200==在电偶极矩延长线上30030030cos π1cos 4π412π41xθer εx θer εx p εE === 解2 在对称轴线上任取一点A ,则该点的电场强度+-+=E E E2020π42π4cos 2cos 2xεe r εθer E βE E -=-=+ 由于 θxr r x r cos 202022-+=rθr x βcos cos 0-=代入得()⎥⎥⎦⎤⎢⎢⎣⎡--+-=23/20202001cos 2cos π42x θxr r x θr x εe E 测量分子的电场时, 总有x >>r 0 , 因此, 式中()⎪⎭⎫ ⎝⎛⋅-≈⎪⎭⎫ ⎝⎛-≈-+x θr x x θr x θxr r x cos 2231cos 21cos 2033/2033/20202,将上式化简并略去微小量后,得300cos π1x θe r εE = 5 -12 两条无限长平行直导线相距为r 0 ,均匀带有等量异号电荷,电荷线密度为λ.(1) 求两导线构成的平面上任一点的电场强度( 设该点到其中一线的垂直距离为x );(2) 求每一根导线上单位长度导线受到另一根导线上电荷作用的电场力.分析 (1) 在两导线构成的平面上任一点的电场强度为两导线单独在此所激发的电场的叠加.(2) 由F =q E ,单位长度导线所受的电场力等于另一根导线在该导线处的电场强度乘以单位长度导线所带电量,即:F =λE .应该注意:式中的电场强度E 是另一根带电导线激发的电场强度,电荷自身建立的电场不会对自身电荷产生作用力.解 (1) 设点P 在导线构成的平面上,E +、E -分别表示正、负带电导线在P 点的电场强度,则有()i i E E E x r x r ελx r x ελ-=⎪⎪⎭⎫ ⎝⎛-+=+=+-00000π211π2 (2) 设F +、F -分别表示正、负带电导线单位长度所受的电场力,则有 i E F 00π2r ελλ==-+ i E F 002π2r ελλ-=-=+- 显然有F +=F -,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导线相互吸引.5 -13 如图为电四极子,电四极子是由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偶极子组成.试求在两个电偶极子延长线上距中心为z 的一点P 的电场强度(假设z >>d).分析 根据点电荷电场的叠加求P 点的电场强度.解 由点电荷电场公式,得()()k k k E 202020π41π412π41d z q εd z q εz q ε++-+= 考虑到z >>d ,简化上式得()()k k k E 42022220222206π4...321...32112π4/11/1112π4z qd εq z d z d z d z d z z εq z d z d z z εq =⎭⎬⎫⎩⎨⎧⎥⎦⎤⎢⎣⎡++-+++++-=⎭⎬⎫⎩⎨⎧⎥⎦⎤⎢⎣⎡-+-+-= 通常将Q =2qd 2 称作电四极矩,代入得P 点的电场强度k E 403π41z Q ε= 5 -14 设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 与半径为R 的半球面的对称轴平行,试计算通过此半球面的电场强度通量.分析 方法1:由电场强度通量的定义,对半球面S 求积分,即⎰⋅=SS d s E Φ 方法2:作半径为R 的平面S ′与半球面S 一起可构成闭合曲面,由于闭合面内无电荷,由高斯定理∑⎰==⋅01d 0q εS S E 这表明穿过闭合曲面的净通量为零,穿入平面S ′的电场强度通量在数值上等于穿出半球面S 的电场强度通量.因而⎰⎰'⋅-=⋅=S S S E S E Φd d 解1 由于闭合曲面内无电荷分布,根据高斯定理,有⎰⎰'⋅-=⋅=S S S E S E Φd d 依照约定取闭合曲面的外法线方向为面元d S 的方向,E R πR E 22πcos π=⋅⋅-=Φ解2 取球坐标系,电场强度矢量和面元在球坐标系中可表示为①()r θθθE e e e E sin sin cos sin cos ++=r θθR e S d d sin d 2=ER θθER θθER SS 2π0π02222πd sin d sin d d sin sin d ===⋅=⎰⎰⎰⎰S E Φ5 -15 边长为a 的立方体如图所示,其表面分别平行于Oxy 、Oyz 和Ozx 平面,立方体的一个顶点为坐标原点.现将立方体置于电场强度()12E kx E +E =i +j (k ,E 1 ,E 2 为常数)的非均匀电场中,求电场对立方体各表面及整个立方体表面的电场强度通量.解 如图所示,由题意E 与Oxy 面平行,所以任何相对Oxy 面平行的立方体表面,电场强度的通量为零,即0==D EFG O ABC ΦΦ.而()[]()2221ABGF d a E dS E kx E =⋅++=⋅=⎰⎰j j i S E Φ考虑到面CDEO 与面ABGF 的外法线方向相反,且该两面的电场分布相同,故有22a E ABG F CD EO -=-=ΦΦ同理 ()[]()2121AOEF d a E dS E E -=-⋅+=⋅=⎰⎰i j i S E Φ ()[]()()2121BCDG d a ka E dS E ka E Φ+=⋅++=⋅=⎰⎰i j i S E因此,整个立方体表面的电场强度通量3ka ==∑ΦΦ5 -16 地球周围的大气犹如一部大电机,由于雷雨云和大气气流的作用,在晴天区域,大气电离层总是带有大量的正电荷,云层下地球表面必然带有负电荷.晴天大气电场平均电场强度约为1m V 120-⋅,方向指向地面.试求地球表面单位面积所带的电荷(以每平方厘米的电子数表示).分析 考虑到地球表面的电场强度指向地球球心,在大气层中取与地球同心的球面为高斯面,利用高斯定理可求得高斯面内的净电荷.解 在大气层临近地球表面处取与地球表面同心的球面为高斯面,其半径E R R ≈(E R 为地球平均半径).由高斯定理∑⎰=-=⋅q εR E E 021π4d S E 地球表面电荷面密度∑--⨯-=-≈=2902cm 1006.1π4/E εR q ζE单位面积额外电子数25cm 1063.6/-⨯=-=e ζn5 -17 设在半径为R 的球体内,其电荷为球对称分布,电荷体密度为()()R r ρkr ρ>=≤≤=0R r 0 k 为一常量.试分别用高斯定理和电场叠加原理求电场强度E 与r 的函数关系.分析 通常有两种处理方法:(1) 利用高斯定理求球内外的电场分布.由题意知电荷呈球对称分布,因而电场分布也是球对称,选择与带电球体同心的球面为高斯面,在球面上电场强度大小为常量,且方向垂直于球面,因而有2Sπ4d r E ⋅=⋅⎰S E 根据高斯定理⎰⎰=⋅V ρεd 1d 0S E ,可解得电场强度的分布. (2) 利用带电球壳电场叠加的方法求球内外的电场分布.将带电球分割成无数个同心带电球壳,球壳带电荷为r r ρq ''⋅=d π4d 2,每个带电球壳在壳内激发的电场0d =E ,而在球壳外激发的电场r rεq e E 20π4d d = 由电场叠加可解得带电球体内外的电场分布()()()()R r r r R r>=≤≤=⎰⎰ d R r 0 d 00E E E E解1 因电荷分布和电场分布均为球对称,球面上各点电场强度的大小为常量,由高斯定理⎰⎰=⋅V ρεd 1d 0S E 得球体内(0≤r ≤R )()400202πd π41π4r εk r r kr εr r E r ==⎰ ()r εkr r e E 024= 球体外(r >R )()400202πd π41π4r εk r r kr εr r E R ==⎰ ()r εkR r e E 024= 解2 将带电球分割成球壳,球壳带电r r r k V ρq '''==d π4d d 2由上述分析,球体内(0≤r ≤R )()r r rεkr r r r r k εr e e E 0222004d π4π41=''⋅'=⎰ 球体外(r >R )()r r Rr εkR r r r πr k πεr e e E 20222004d 441=''⋅'=⎰ 5 -18 一无限大均匀带电薄平板,电荷面密度为ζ,在平板中部有一半径为r 的小圆孔.求圆孔中心轴线上与平板相距为x 的一点P 的电场强度.分析 用补偿法求解利用高斯定理求解电场强度只适用于几种非常特殊的对称性电场.本题的电场分布虽然不具有这样的对称性,但可以利用具有对称性的无限大带电平面和带电圆盘的电场叠加,求出电场的分布.若把小圆孔看作由等量的正、负电荷重叠而成,挖去圆孔的带电平板等效于一个完整的带电平板和一个带相反电荷(电荷面密度ζ′=-ζ)的小圆盘.这样中心轴线上的电场强度等效于平板和小圆盘各自独立在该处激发电场的矢量和. 解 由教材中第5 -4 节例4 可知,在无限大带电平面附近n εζe E 012= n e 为沿平面外法线的单位矢量;圆盘激发的电场n r x x εζe E ⎪⎪⎭⎫ ⎝⎛+--=220212 它们的合电场强度为 n r x x εζe E E E 220212+=+=在圆孔中心处x =0,则 E =0在距离圆孔较远时x >>r ,则n n εζx r εζe e E 02202/112≈+= 上述结果表明,在x >>r 时,带电平板上小圆孔对电场分布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5 -19 在电荷体密度为ρ 的均匀带电球体中,存在一个球形空腔,若将带电体球心O 指向球形空腔球心O ′的矢量用a 表示(如图所示).试证明球形空腔中任一点的电场强度为a E 03ερ=分析 本题带电体的电荷分布不满足球对称,其电场分布也不是球对称分布,因此无法直接利用高斯定理求电场的分布,但可用补偿法求解.挖去球形空腔的带电球体在电学上等效于一个完整的、电荷体密度为ρ 的均匀带电球和一个电荷体密度为-ρ、球心在O ′的带电小球体(半径等于空腔球体的半径).大小球体在空腔内P 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分别为E 1 、E 2 ,则P 点的电场强度 E =E 1 +E 2 .证 带电球体内部一点的电场强度为r E 03ερ= 所以 r E 013ερ=,2023r E ερ-= ()210213r r E E E -=+=ερ 根据几何关系a r r =-21,上式可改写为a E 03ερ= 5 -20 一个内外半径分别为R 1 和R 2 的均匀带电球壳,总电荷为Q 1 ,球壳外同心罩一个半径为R 3 的均匀带电球面,球面带电荷为Q 2 .求电场分布.电场强度是否为离球心距离r 的连续函数? 试分析.分析 以球心O 为原点,球心至场点的距离r 为半径,作同心球面为高斯面.由于电荷呈球对称分布,电场强度也为球对称分布,高斯面上电场强度沿径矢方向,且大小相等.因而24d r πE ⋅=⎰S E .在确定高斯面内的电荷∑q 后,利用高斯定理∑⎰=0/d εq S E 即可求出电场强度的分布.解 取半径为r 的同心球面为高斯面,由上述分析∑=⋅02/π4εq r Er <R 1 ,该高斯面内无电荷,0=∑q ,故01=ER 1 <r <R 2 ,高斯面内电荷()31323131R R R r Q q --=∑ 故 ()()23132031312π4r R R εR r Q E --= R 2 <r <R 3 ,高斯面内电荷为Q 1 ,故 2013π4rεQ E = r >R 3 ,高斯面内电荷为Q 1 +Q 2 ,故20214π4r εQ Q E += 电场强度的方向均沿径矢方向,各区域的电场强度分布曲线如图(B )所示.在带电球面的两侧,电场强度的左右极限不同,电场强度不连续,而在紧贴r =R 3 的带电球面两侧,电场强度的跃变量230234π4ΔεζR εQ E E E ==-= 这一跃变是将带电球面的厚度抽象为零的必然结果,且具有普遍性.实际带电球面应是有一定厚度的球壳,壳层内外的电场强度也是连续变化的,本题中带电球壳内外的电场,在球壳的厚度变小时,E 的变化就变陡,最后当厚度趋于零时,E 的变化成为一跃变.5 -21 两个带有等量异号电荷的无限长同轴圆柱面,半径分别为R 1 和R 2 >R 1 ),单位长度上的电荷为λ.求离轴线为r 处的电场强度:(1) r <R 1 ,(2) R 1 <r <R 2 ,(3) r >R 2 .分析 电荷分布在无限长同轴圆柱面上,电场强度也必定沿轴对称分布,取同轴圆柱面为高斯面,只有侧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不为零,且⎰⋅=rL E d π2S E ,求出不同半径高斯面内的电荷∑q .即可解得各区域电场的分布.解 作同轴圆柱面为高斯面,根据高斯定理∑=⋅0/π2εq rL Er <R 1 , 0=∑q01=E在带电面附近,电场强度大小不连续,电场强度有一跃变R 1 <r <R 2 ,L λq =∑rελE 02π2= r >R 2, 0=∑q03=E在带电面附近,电场强度大小不连续,电场强度有一跃变00π2π2ΔεζrL εL λr ελE === 这与5 -20 题分析讨论的结果一致.5 -22 如图所示,有三个点电荷Q 1 、Q 2 、Q 3 沿一条直线等间距分布且Q 1 =Q 3 =Q .已知其中任一点电荷所受合力均为零,求在固定Q 1 、Q 3 的情况下,将Q 2从点O 移到无穷远处外力所作的功.分析 由库仑力的定义,根据Q 1 、Q 3 所受合力为零可求得Q 2 .外力作功W ′应等于电场力作功W 的负值,即W ′=-W .求电场力作功的方法有两种:(1)根据功的定义,电场力作的功为l E d 02⎰∞=Q W 其中E 是点电荷Q 1 、Q 3 产生的合电场强度.(2) 根据电场力作功与电势能差的关系,有()0202V Q V V Q W =-=∞其中V 0 是Q 1 、Q 3 在点O 产生的电势(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 解1 由题意Q 1 所受的合力为零()02π4π420312021=+d εQ Q d εQ Q 解得 Q Q Q 414132-=-=由点电荷电场的叠加,Q 1 、Q 3 激发的电场在y 轴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为()2/322031π2yd εQ E E E yy y +=+=将Q 2 从点O 沿y 轴移到无穷远处,(沿其他路径所作的功相同,请想一想为什么?)外力所作的功为()dεQ y y d εQ Q Q W y 022/322002π8d π241d =+⋅⎥⎦⎤⎢⎣⎡--=⋅-='⎰⎰∞∞l E 解2 与解1相同,在任一点电荷所受合力均为零时Q Q 412-=,并由电势 的叠加得Q 1 、Q 3 在点O 的电势dεQd εQ d εQ V 003010π2π4π4=+=将Q 2 从点O 推到无穷远处的过程中,外力作功dεQ V Q W 0202π8=-=' 比较上述两种方法,显然用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来求解较为简洁.这是因为在许多实际问题中直接求电场分布困难较大,而求电势分布要简单得多. 5 -23 已知均匀带电长直线附近的电场强度近似为r rελe E 0π2=为电荷线密度.(1)求在r =r 1 和r =r 2 两点间的电势差;(2)在点电荷的电场中,我们曾取r →∞处的电势为零,求均匀带电长直线附近的电势时,能否这样取? 试说明.解 (1) 由于电场力作功与路径无关,若沿径向积分,则有12012ln π2d 21r r ελU r r =⋅=⎰r E (2) 不能.严格地讲,电场强度r e rελE 0π2=只适用于无限长的均匀带电直线,而此时电荷分布在无限空间,r →∞处的电势应与直线上的电势相等. 5 -24 水分子的电偶极矩p 的大小为6.20 ×10-30C· m .求在下述情况下,距离分子为r =5.00 ×10-9 m 处的电势.(1) 0θ=︒;(2) 45θ=︒;(3) 90θ=︒,θ 为r 与p 之间的夹角. 解 由点电荷电势的叠加2000P π4cos π4π4rεθp r εq r εq V V V =-+=+=-+-+ (1) 若o0=θ V 1023.2π4320P -⨯==rεpV (2) 若o45=θ V 1058.1π445cos 320oP -⨯==rεp V (3) 若o90=θ 0π490cos 20oP ==r εp V5 -25 一个球形雨滴半径为0.40 mm ,带有电量1.6 pC ,它表面的电势有多大? 两个这样的雨滴相遇后合并为一个较大的雨滴,这个雨滴表面的电势又是多大?分析 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参考点,半径为R 带电量为q 的带电球形雨滴表面电势为RqεV 0π41=当两个球形雨滴合并为一个较大雨滴后,半径增大为R 32,代入上式后可以求出两雨滴相遇合并后,雨滴表面的电势.解 根据已知条件球形雨滴半径R 1 =0.40 mm ,带有电量q 1 =1.6 pC ,可以求得带电球形雨滴表面电势V 36π411101==R q εV当两个球形雨滴合并为一个较大雨滴后,雨滴半径1322R R =,带有电量q 2 =2q 1 ,雨滴表面电势V 5722π4113102==R q εV5 -26 电荷面密度分别为+ζ和-ζ的两块“无限大”均匀带电的平行平板,如图(a )放置,取坐标原点为零电势点,求空间各点的电势分布并画出电势随位置坐标x 变化的关系曲线.分析 由于“无限大”均匀带电的平行平板电荷分布在“无限”空间,不能采用点电荷电势叠加的方法求电势分布:应该首先由“无限大”均匀带电平板的电场强度叠加求电场强度的分布,然后依照电势的定义式求电势分布. 解 由“无限大” 均匀带电平板的电场强度i 02εζ±,叠加求得电场强度的分布,()()()⎪⎪⎩⎪⎪⎨⎧><<--<=a x a x a εζa x0 2 00i E电势等于移动单位正电荷到零电势点电场力所作的功()a x a x εζV x <<--=⋅=⎰ d 0l E ()a x a εζV -<=⋅+⋅=⎰⎰- d d 0a-axl E l E ()a x a εζV >-=⋅+⋅=⎰⎰ d d 0a-axl E l E 电势变化曲线如图(b )所示.5 -27 两个同心球面的半径分别为R 1 和R 2 ,各自带有电荷Q 1 和Q 2 .求:(1) 各区域电势分布,并画出分布曲线;(2) 两球面间的电势差为多少?分析 通常可采用两种方法(1) 由于电荷均匀分布在球面上,电场分布也具有球对称性,因此,可根据电势与电场强度的积分关系求电势.取同心球面为高斯面,借助高斯定理可求得各区域的电场强度分布,再由⎰∞⋅=pp V lE d 可求得电势分布.(2) 利用电势叠加原理求电势.一个均匀带电的球面,在球面外产生的电势为rεQV 0π4=在球面内电场强度为零,电势处处相等,等于球面的电势RεQV 0π4=其中R 是球面的半径.根据上述分析,利用电势叠加原理,将两个球面在各区域产生的电势叠加,可求得电势的分布. 解1 (1) 由高斯定理可求得电场分布()()()22021321201211 π4 π40R r rεQ Q R r R rεQ R r r r>+=<<=<=e E e E E 由电势⎰∞⋅=rV l E d 可求得各区域的电势分布.当r ≤R 1 时,有20210120212113211π4π4π411π40d d d 2211R εQ R εQ R εQ Q R R εQ V R R R R r+=++⎥⎦⎤⎢⎣⎡-+=⋅+⋅+⋅=⎰⎰⎰∞lE l E l E当R 1 ≤r ≤R 2 时,有202012021201322π4π4π411π4d d 22R εQ r εQ R εQ Q R r εQ V R R r+=++⎥⎦⎤⎢⎣⎡-=⋅+⋅=⎰⎰∞lE l E当r ≥R 2 时,有rεQ Q V r02133π4d +=⋅=⎰∞l E(2) 两个球面间的电势差⎪⎪⎭⎫⎝⎛-=⋅=⎰210121211π4d 21R R εQ U R R l E 解2 (1) 由各球面电势的叠加计算电势分布.若该点位于两个球面内,即r ≤R 1 ,则2021011π4π4R εQ R εQ V +=若该点位于两个球面之间,即R 1 ≤r ≤R 2 ,则202012π4π4R εQ r εQ V +=若该点位于两个球面之外,即r ≥R 2 ,则rεQ Q V 0213π4+=(2) 两个球面间的电势差()2011012112π4π42R εQ R εQ V V U R r -=-== 5 -28 一半径为R 的无限长带电细棒,其内部的电荷均匀分布,电荷的体密度为ρ.现取棒表面为零电势,求空间电势分布并画出分布曲线.分析 无限长均匀带电细棒电荷分布呈轴对称,其电场和电势的分布也呈轴对称.选取同轴柱面为高斯面,利用高斯定理⎰⎰=⋅V V εd 1d 0S E可求得电场分布E (r ),再根据电势差的定义()l E d ⋅=-⎰bab a r V V并取棒表面为零电势(V b =0),即可得空间任意点a 的电势.解 取高度为l 、半径为r 且与带电棒同轴的圆柱面为高斯面,由高斯定理 当r ≤R 时02/ππ2ερl r rl E =⋅得 ()02εr ρr E = 当r ≥R 时02/ππ2ερl R rl E =⋅得 ()rεR ρr E 022=取棒表面为零电势,空间电势的分布有 当r ≤R 时()()22004d 2r R ερr εr ρr V Rr-==⎰当r ≥R 时()rRεR ρr r εR ρr V Rrln 2d 20202==⎰如图所示是电势V 随空间位置r 的分布曲线.5 -29 一圆盘半径R =3.00 ×10-2 m .圆盘均匀带电,电荷面密度ζ=2.00×10-5 C·m -2 .(1) 求轴线上的电势分布;(2) 根据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的关系求电场分布;(3) 计算离盘心30.0 cm 处的电势和电场强度.分析 将圆盘分割为一组不同半径的同心带电细圆环,利用带电细环轴线上一点的电势公式,将不同半径的带电圆环在轴线上一点的电势积分相加,即可求得带电圆盘在轴线上的电势分布,再根据电场强度与电势之间的微分关系式可求得电场强度的分布. 解 (1) 带电圆环激发的电势220d π2π41d xr rr ζεV +=由电势叠加,轴线上任一点P 的电势的()x x R εζx r r r εζV R-+=+=⎰222202d 2 (1)(2) 轴线上任一点的电场强度为i i E ⎥⎦⎤⎢⎣⎡+-=-=22012d d x R xεζx V (2) 电场强度方向沿x 轴方向.(3) 将场点至盘心的距离x =30.0 cm 分别代入式(1)和式(2),得V 1691=V-1m V 5607⋅=E当x >>R 时,圆盘也可以视为点电荷,其电荷为C 1065.5π82-⨯==ζR q .依照点电荷电场中电势和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有V 1695π40==xεqV 1-20m V 5649π4⋅==xεqE 由此可见,当x >>R 时,可以忽略圆盘的几何形状,而将带电的圆盘当作点电荷来处理.在本题中作这样的近似处理,E 和V 的误差分别不超过0.3%和0.8%,这已足以满足一般的测量精度.5 -30 两个很长的共轴圆柱面(R 1 =3.0×10-2 m ,R 2 =0.10 m ),带有等量异号的电荷,两者的电势差为450 V.求:(1) 圆柱面单位长度上带有多少电荷?(2) r =0.05 m 处的电场强度.解 (1) 由习题5 -21 的结果,可得两圆柱面之间的电场强度为rελE 0π2=根据电势差的定义有120212ln π2d 21R R ελU R R =⋅=⎰l E 解得 1812120m C 101.2ln/π2--⋅⨯==R R U ελ (2) 解得两圆柱面之间r =0.05m 处的电场强度10m V 7475π2-⋅==rελE 5 -31 轻原子核(如氢及其同位素氘、氚的原子核)结合成为较重原子核的过程,叫做核聚变.在此过程中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例如四个氢原子核(质子)结合成一个氦原子核(α粒子)时,可释放出25.9MeV 的能量.即MeV 25.9e 2He H 4014211++→这类聚变反应提供了太阳发光、发热的能源.如果我们能在地球上实现核聚变,就能获得丰富廉价的能源.但是要实现核聚变难度相当大,只有在极高的温度下,使原子热运动的速度非常大,才能使原子核相碰而结合,故核聚。

电磁学课件3 (1) 共44页PPT资料

电磁学课件3 (1) 共44页PPT资料
各向同性介质:无论 E 什么方向,P 均与 E 同向
(各向异性介质: 张量,可用 3 3 矩阵表示)
§4. 极化电荷
一. 极化电荷
二. ’ 与 P 的关系 三. ’ 与 P 的关系
外电场 E0 介质极化 P 极化电荷 q’


E = E0 + E’
附加电场 E’
一. 极化电荷
q'PdS
S
' 1
V
PdS
S
均匀极化时 ’ = 0
证明:均匀极化(极化强度为常矢) P = 常矢 任取一小立方体
两面与 P 垂直(dS1与 dS2 反向) dS1
dS2
P d S 1P d S 20
其余四面与 P 平行, P dS,
PdS0
P E
偶极子中垂线上的电场
E+ = E-
E = 2E+ cos
2410r2q l2/4
l/2 r2l2/4
1
40
(r2
ql l2/4)3/2
E+
E
P
Er
-q 0 +q
作业
p.114 / 3 - 2 - 1, 2, 4
§3. 电介质的极化
一. 两种极化方式 位移极化 取向极化
§1. 概述
一般规律(第一章,真空)—— 应用于 导体 (第二章) 电介质 (第三章)
微观上讲,物质内部也是真空 库仑定律在微观尺度成立(10-13 cm) 宏观是微观的统计平均,所以也成立
用一般规律(真空)来研究电介质
一个实例
§2. 偶极子
一. 电介质与偶极子 二. 偶极子在外场中受的力矩 三. 偶极子激发的静电场

电磁学--第三版--课件知识讲解

电磁学--第三版--课件知识讲解

R
o
r
dr
(x2 r2)1/2
xPx
第一章 静电学的基本规律
30
电磁学
讨论
1-3 电场和电场强度
Ex( 1 1 )
2ε0 x2 x2R2
xR
E
2ε0
xR
E
4
q π ε0
x2
R
o xPx
如何求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的电场?
第一章 静电学的基本规律
31
电磁学
1-3 电场和电场强度
E 2 0
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的场强,匀强电场.
一般来讲,空间不同点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都是不同
的,即电场强度是 空间位置的函数, E E (x ,y ,z)
电场是矢量场,若空间各点场强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则称为均匀电场或匀强电场。
第一章 静电学的基本规律
2
电磁学
1-3 电场和电场强度
电场的基本特性是对场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若将电 量为q的点电荷置于场强为 E的某点,则该点电荷所受
1 dq
dE 4πε0
r2
er
根据场强叠加原理,整个带电体在 点P激发的场强

1 dq
E dE 4πε0 r2er
dq + + +
+ ++
+ e + + r
+
r
d1-3 电场和电场强度
E
1
4π0
dr2qer
计算时将上式在坐标系中进行分解,再对坐标
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的场强
E 2 π 0a
无限长带电直导线附近某 点的场强 E大小与该点离
带电直线的距离 a成反比,

电磁学3学习教程.pptx

电磁学3学习教程.pptx

★真空中介电常数是普适常数 ★介电常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不同物质,其值不同 ★一般物质的光、电特性主要体现在其介电常数上
5、例题:比较万有引力与静电力的大小;
计算表明:氦原子中的电子与质子静电力是其万有引力的
看看原子核内的静电斥力有多大?
1倍!039
第9页/共47页
什么叫叠加原理?
二、静电力的叠加原理
带电直线中垂线上的电场
★P点x 处,当x >>L时
E L q 2 0x 2 0x
第18页/共47页
相当于点 电荷电场
例1.5—P20:
带电圆环… E dE//
dE 0 ←Y对称
★P点x 处
dE//
dE cos
dq
4 0r 2
cos
cos x r R2 x2
r
均匀带电细圆环轴线上的电场
3、电学与磁学的第三次融合:完整的经典宏观电磁学的建立
(1)麦克斯韦的伟大贡献
★力线—— 场的数学描述;位移电流;感应(涡旋)电场; ★预言电磁波的存在——变化的电场可以产生变化的磁场,反之亦然; ★提出了光的电磁学说——实现了光与电磁波的统一;
★ 《电磁通论》 ●将静态的、动态的电场(磁场)用简洁的数学形式实现完美的统一; ●预言电磁波的存在;
2、电子的“半径” r0 10 18 m
3、质子、中子的电荷分布
质子内部的电荷分布
中子内部的电荷分布
第4页/共47页
二、电荷的量子性
1、电荷的基本单元——电子:一个模糊的概念 e 1.6021019 C
2、电荷基本单元的实验测定——密立根油滴实验 3、分数基本单元电荷的假定——夸克 4、点电荷—— 理想模型
第10页/共47页

电磁学第五章

电磁学第五章

四川师范大学教案电磁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注:教案按授课章数填写,每一章均应填写一份。

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教学内容须另加附页。

第五章恒定电流的磁场§5.1 磁现象及其与电现象的联系人类对磁现象的研究早于对电现象的研究,早期对磁现象的观察(研究)是从天然磁体(永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开始的。

一、永磁体(早期的永磁体指天然磁体)天然磁铁和人造磁铁统称永磁体(永磁铁)。

人类对磁现象的认识和研究就开始于永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观察发现,永磁体的基本现象归结为:(1)永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具有磁性);(2)永磁体有两个磁性最强的区域,叫做磁极,分别叫做南北两极(南S,北N);(3)两磁铁的磁极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同性极相斥,异性极相吸;(4)磁极不能单独存在。

二、电磁相互作用(电流具有磁效应)十九世纪初,人们从一系列重要的实验中开始认识到电(现象)与磁(现象)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1)1819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通电导线附近的磁针会发生偏转;说明:电流具有磁效应电流→磁体(2)1820年:安培发现:放在磁铁附近的载流导线或载流线圈受到磁力的作用而发生运动;说明:磁体→电流(3)同时期发现:两平行直导线间有相互作用力:电流同向,相吸;电流反向,相斥。

说明:电流→电流一系列实验现象都说明磁现象与电流有密切的联系,迫使人们去探索磁现象的本质,并使人们想象磁现象是否就起源于电流(或电荷的运动)呢?三、磁现象的本质: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1、“磁荷”观点由于有些磁现象与电现象有类似之处(如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等),因此人们最早参照电荷提出了“磁荷”的说法。

人们认为磁性起源于“磁荷”,大量“磁荷”集中在磁极处而显磁性。

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起源于“磁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但这个观点不能解释磁棒被无限分小后仍有N、S极、N、S极不能单独存在这种现象(因正负电荷可以单独存在)。

大学物理习题答案解析第五章

大学物理习题答案解析第五章

第二篇 电磁学求解电磁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本书电磁学部分涉及真空中和介质中的静电场和恒定磁场、电磁感应和麦克斯韦电磁场的基本概念等内容,涵盖了大学物理课程电磁学的核心内容.通过求解电磁学方面的习题,不仅可以使我们增强对有关电磁学基本概念的理解,还可在处理电磁学问题的方法上得到训练,从而感悟到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所体现出来的和谐与美.求解电磁学习题既包括求解一般物理习题的常用方法,也包含一些求解电磁学习题的特殊方法.下面就求解电磁学方面的方法择要介绍如下.1.微元法在求解电场强度、电势、磁感强度等物理量时,微元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使用微元法的基础是电场和磁场的叠加原理.依照叠加原理,任意带电体激发的电场可以视作电荷元d q 单独存在时激发电场的叠加,根据电荷的不同分布方式,电荷元可分别为体电荷元ρd V 、面电荷元σd S 和线电荷元λd l .同理电流激发的磁场可以视作为线电流元激发磁场的叠加.例如求均匀带电直线中垂线上的电场强度分布.我们可取带电线元λd l 为电荷元,每个电荷元可视作为点电荷,建立坐标,利用点电荷电场强度公式将电荷元激发的电场强度矢量沿坐标轴分解后叠加统一积分变量后积分,就可以求得空间的电场分布.类似的方法同样可用于求电势、磁感应强度的分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物理中的微元并非为数学意义上真正的无穷小,而是测量意义上的高阶小量.从形式上微元也不仅仅局限于体元、面元、线元,在物理问题中常常根据对称性适当地选取微元.例如,求一个均匀带电圆盘轴线上的电场强度分布,我们可以取宽度为d r 的同心带电圆环为电荷元,再利用带电圆环轴线上的电场强度分布公式,用叠加的方法求得均匀带电圆盘轴线上的电场强度分布.2.对称性分析对称性分析在求解电磁场问题时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分析场的对称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电磁场的分布,从而对求解电磁学问题带来极大方便.而电磁场的对称性有轴对称、面对称、球对称等.下面举两个例子.在利用高斯定律求电场强度的分布时,需要根据电荷分布的对称性选择适当的高斯面,使得电场强度在高斯面上为常量或者电场强度通量为零,就能够借助高斯定律求得电场强度的分布.相类似在利用安培环路定律求磁感强度的分布时,依照电流分布的对称性,选择适当的环路使得磁感强度在环路上为常量或者磁场环流为零,借助安培环路定律就可以求出磁感强度的分布.3.补偿法补偿法是利用等量异号的电荷激发的电场强度,具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特性;或强度相同方向相反的电流元激发的磁感强度,具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一特性,将原来对称程度较低的场源分解为若干个对称程度较高的场源,再利用场的叠加求得电场、磁场的分布.例如在一个均匀带电球体内部挖去一个球形空腔,显然它的电场分布不再呈现球对称.为了求这一均匀带电体的电场分布,我们可将空腔带电体激发的电场视为一个外半径相同的球形带电体与一个电荷密度相同且异号、半径等于空腔半径的小球体所激发电场的矢量和.利用均匀带电球体内外的电场分布,即可求出电场分布.4.类比法 在电磁学中,许多物理量遵循着相类似的规律,例如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电位移矢量与磁感强度矢量、电偶αr l λεE l l cos d π4122/2/0⎰-=极子与磁偶极子、电场能量密度与磁场能量密度等等.他们尽管物理实质不同,但是所遵循的规律形式相类似.在分析这类物理问题时借助类比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已知物理量的规律去推测对应的另外一个物理量的规律.例如我们在研究L C 振荡电路时,我们得到回路电流满足的方程显然这个方程是典型的简谐振动的动力学方程,只不过它所表述的是含有电容和自感的电路中,电流以简谐振动的方式变化罢了.5.物理近似与物理模型几乎所有的物理模型都是理想化模型,这就意味着可以忽略影响研究对象运动的次要因素,抓住影响研究对象运动的主要因素,将其抽象成理想化的数学模型.既然如此,我们在应用这些物理模型时不能脱离建立理想化模型的条件与背景.例如当带电体的线度远小于距所考察电场这一点的距离时,一个带电体的大小形状可以忽略,带电体就可以抽象为点电荷.但是一旦去研究带电体临近周围的电场分布时,将带电体当作点电荷的模型就失效了.在讨论物理问题时一定要注意物理模型的适用条件.同时在适用近似条件的情况下,灵活应用理想化模型可大大简化求解问题的难度.电磁学的解题方法还有很多,我们希望同学们通过练习自己去分析、归纳、创新和总结.我们反对在学习过程中不深入理解题意、不分析物理过程、简单教条地将物理问题分类而“套”公式的解题方法.我们企盼同学们把灵活运用物理基本理论求解物理问题当成是一项研究课题,通过求解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领悟、体会,通过解题来感悟到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问题后的愉悦和快乐,进一步加深理解物理学基本定律,增强学习新知识和新方法的积极性.01d d 22=+i LCt i第五章 静 电 场5 -1 电荷面密度均为+σ的两块“无限大”均匀带电的平行平板如图(A )放置,其周围空间各点电场强度E (设电场强度方向向右为正、向左为负)随位置坐标x 变化的关系曲线为图(B )中的( )分析与解 “无限大”均匀带电平板激发的电场强度为,方向沿带电平板法向向外,依照电场叠加原理可以求得各区域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因而正确答案为(B ).5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一定没有电荷(B )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必定为零(C )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为零时,曲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必定为零(D )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不为零时,曲面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都不可能为零分析与解 依照静电场中的高斯定理,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必定为零,但不能肯定曲面内一定没有电荷;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为零时,表示穿入闭合曲面的电场线数等于穿出闭合曲面的电场线数或没有电场线穿过闭合曲面,不能确定曲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必定为零;同理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不为零,也不能推断曲面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都不可能为零,因而正确答案为(B ).5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电场强度为零的点,电势也一定为零(B ) 电场强度不为零的点,电势也一定不为零(C ) 电势为零的点,电场强度也一定为零(D ) 电势在某一区域内为常量,则电场强度在该区域内必定为零分析与解 电场强度与电势是描述电场的两个不同物理量,电场强度为零表示试验电荷在该点受到的电场力为零,电势为零表示将试验电荷从该点移到参考零电势点时,电场力作功为零.电场中一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从该点沿任意路径到参考零电势点电场力所作的功;电场强度等于负电势梯度.因而正确答案为(D ).*5 -4 在一个带负电的带电棒附近有一个电偶极子,其电偶极矩p 的方向如图所示.当电偶极子被释放后,该电偶极子将( )(A )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直到电偶极矩p 水平指向棒尖端而停止(B )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 水平指向棒尖端,同时沿电场线方向朝着棒尖端移动(C )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 水平指向棒尖端,同时逆电场线方向朝远离棒尖端移动(D )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 水平方向沿棒尖端朝外,同时沿电场线方向朝着棒尖端移动2εσ分析与解 电偶极子在非均匀外电场中,除了受到力矩作用使得电偶极子指向电场方向外,还将受到一个指向电场强度增强方向的合力作用,因而正确答案为(B ).5 -5 精密实验表明,电子与质子电量差值的最大范围不会超过±10-21 e ,而中子电量与零差值的最大范围也不会超过±10-21e ,由最极端的情况考虑,一个有8 个电子,8 个质子和8 个中子构成的氧原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是多少? 若将原子视作质点,试比较两个氧原子间的库仑力和万有引力的大小. 分析 考虑到极限情况, 假设电子与质子电量差值的最大范围为2×10-21 e ,中子电量为10-21 e ,则由一个氧原子所包含的8 个电子、8 个质子和8个中子可求原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由库仑定律可以估算两个带电氧原子间的库仑力,并与万有引力作比较.解 一个氧原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为二个氧原子间的库仑力与万有引力之比为显然即使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带电量存在差异,其差异在±10-21e 范围内时,对于像天体一类电中性物体的运动,起主要作用的还是万有引力. 5 -6 1964年,盖尔曼等人提出基本粒子是由更基本的夸克构成,中子就是由一个带 的上夸克和两个带的下夸克构成.若将夸克作为经典粒子处理(夸克线度约为10-20 m),中子内的两个下夸克之间相距2.60×10-15 m .求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解 由于夸克可视为经典点电荷,由库仑定律F 与径向单位矢量e r 方向相同表明它们之间为斥力.5 -7 质量为m ,电荷为-e 的电子以圆轨道绕氢核旋转,其动能为E k .证明电子的旋转频率满足其中ε0 是真空电容率,电子的运动可视为遵守经典力学规律.分析 根据题意将电子作为经典粒子处理.电子、氢核的大小约为10-15 m ,轨道半径约为10-10 m ,故电子、氢核都可视作点电荷.点电荷间的库仑引力是维持电子沿圆轨道运动的向心力,故有由此出发命题可证.()e q 21max 10821-⨯⨯+=1108.2π46202max <<⨯==-Gmεq F F g e e 32e 31-()r r r r e εr q q εe e e F N 78.3π41π412202210===4320232me E εk =v 2202π41r e εr m =v证 由上述分析可得电子的动能为电子旋转角速度为由上述两式消去r ,得5 -8 在氯化铯晶体中,一价氯离子Cl -与其最邻近的八个一价铯离子Cs +构成如图所示的立方晶格结构.(1) 求氯离子所受的库仑力;(2) 假设图中箭头所指处缺少一个铯离子(称作晶格缺陷),求此时氯离子所受的库仑力.分析 铯离子和氯离子均可视作点电荷,可直接将晶格顶角铯离子与氯离子之间的库仑力进行矢量叠加.为方便计算可以利用晶格的对称性求氯离子所受的合力.解 (1) 由对称性,每条对角线上的一对铯离子与氯离子间的作用合力为零,故F 1 =0.(2) 除了有缺陷的那条对角线外,其它铯离子与氯离子的作用合力为零,所以氯离子所受的合力F 2 的值为F 2 方向如图所示.5 -9 若电荷Q 均匀地分布在长为L 的细棒上.求证:(1) 在棒的延长线,且离棒中心为r 处的电场强度为(2) 在棒的垂直平分线上,离棒为r 处的电场强度为 若棒为无限长(即L →∞),试将结果与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的电场强度相比较.re εm E K 202π8121==v 3022π4mr εe ω=432022232π4me E εωK ==v N 1092.1π3π4920220212⨯===aεe r εq q F 2204π1Lr Q εE -=2204π21L r r Q εE +=分析 这是计算连续分布电荷的电场强度.此时棒的长度不能忽略,因而不能将棒当作点电荷处理.但带电细棒上的电荷可看作均匀分布在一维的长直线上.如图所示,在长直线上任意取一线元d x ,其电荷为d q =Q d x /L ,它在点P 的电场强度为整个带电体在点P 的电场强度接着针对具体问题来处理这个矢量积分.(1) 若点P 在棒的延长线上,带电棒上各电荷元在点P 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2) 若点P 在棒的垂直平分线上,如图(A )所示,则电场强度E 沿x 轴方向的分量因对称性叠加为零,因此,点P 的电场强度就是证 (1) 延长线上一点P 的电场强度,利用几何关系 r ′=r -x 统一积分变量,则电场强度的方向沿x 轴. (2) 根据以上分析,中垂线上一点P 的电场强度E 的方向沿y 轴,大小为利用几何关系 sin α=r /r ′, 统一积分变量,则当棒长L →∞时,若棒单位长度所带电荷λ为常量,则P 点电场强度r r q εe E 20d π41d '=⎰=E E d ⎰=LE i E d ⎰⎰==Ly E αE j j E d sin d ⎰'=L r πεq E 202d ()220022204π12/12/1π4d π41L r Q εL r L r L εQ x r L x Q εE L/-L/P -=⎥⎦⎤⎢⎣⎡+--=-=⎰E r εq αE L d π4d sin 2⎰'=22x r r +='()2203/22222041π2d π41L r r εQ r x L xrQ εE L/-L/+=+=⎰此结果与无限长带电直线周围的电场强度分布相同[图(B )].这说明只要满足r 2/L 2 <<1,带电长直细棒可视为无限长带电直线. 5 -10 一半径为R 的半球壳,均匀地带有电荷,电荷面密度为σ,求球心处电场强度的大小.分析 这仍是一个连续带电体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如何取电荷元.现将半球壳分割为一组平行的细圆环,如图所示,从教材第5 -3 节的例1 可以看出,所有平行圆环在轴线上P 处的电场强度方向都相同,将所有带电圆环的电场强度积分,即可求得球心O 处的电场强度.解 将半球壳分割为一组平行细圆环,任一个圆环所带电荷元,在点O 激发的电场强度为由于平行细圆环在点O 激发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利用几何关系,统一积分变量,有积分得 5 -11 水分子H 2O 中氧原子和氢原子的等效电荷中心如图所示,假设氧原子和氢原子等效电荷中心间距为r 0 .试计算在分子的对称轴线上,距分子较远处的电场强度.rελL r L Q r εE l 0220π2 /41/π21lim =+=∞→θθR δS δq d sin π2d d 2⋅==()i E 3/2220d π41d r x qx ε+=θR x cos =θR r sin =()θθθεδθθR πδR θR πεr x q x πεE d cos sin 2 d sin 2cos 41d 41d 02303/2220=⋅=+=02/004d cos sin 2εδθθθεδE π⎰==分析 水分子的电荷模型等效于两个电偶极子,它们的电偶极矩大小均为,而夹角为2θ.叠加后水分子的电偶极矩大小为,方向沿对称轴线,如图所示.由于点O 到场点A 的距离x >>r 0 ,利用教材第5 -3 节中电偶极子在延长线上的电场强度可求得电场的分布.也可由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叠加,求电场分布.解1 水分子的电偶极矩在电偶极矩延长线上解2 在对称轴线上任取一点A ,则该点的电场强度由于 代入得 测量分子的电场时, 总有x >>r 0 , 因此, 式中,将上式化简并略去微小量后,得 5 -12 两条无限长平行直导线相距为r 0 ,均匀带有等量异号电荷,电荷线密度为λ.(1) 求两导线构成的平面上任一点的电场强度( 设该点到其中一线的垂直距离为x );(2) 求每一根导线上单位长度导线受到另一根导线上电荷作用的电场力.00er P =θer P cos 20=302π41x p εE =θer θP P cos 2cos 200==30030030cos π1cos 4π412π41x θer εx θer εx p εE ===+-+=E E E 2020π42π4cos 2cos 2x εe r εθer E βE E -=-=+θxr r x r cos 202022-+=rθr x βcos cos 0-=()⎥⎥⎦⎤⎢⎢⎣⎡--+-=23/20202001cos 2cos π42x θxr r x θr x εe E ()⎪⎭⎫ ⎝⎛⋅-≈⎪⎭⎫ ⎝⎛-≈-+x θr x x θr x θxr r x cos 2231cos 21cos 2033/2033/20202300cos π1x θe r εE =分析 (1) 在两导线构成的平面上任一点的电场强度为两导线单独在此所激发的电场的叠加.(2) 由F =q E ,单位长度导线所受的电场力等于另一根导线在该导线处的电场强度乘以单位长度导线所带电量,即:F =λE .应该注意:式中的电场强度E 是另一根带电导线激发的电场强度,电荷自身建立的电场不会对自身电荷产生作用力. 解 (1) 设点P 在导线构成的平面上,E +、E -分别表示正、负带电导线在P 点的电场强度,则有(2) 设F +、F -分别表示正、负带电导线单位长度所受的电场力,则有 显然有F +=F -,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导线相互吸引.5 -13 如图为电四极子,电四极子是由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偶极子组成.试求在两个电偶极子延长线上距中心为z 的一点P 的电场强度(假设z >>d ).分析 根据点电荷电场的叠加求P 点的电场强度.解 由点电荷电场公式,得()i i E E E x r x r ελx r x ελ-=⎪⎪⎭⎫ ⎝⎛-+=+=+-00000π211π2i E F 00π2r ελλ==-+i E F 002π2r ελλ-=-=+-考虑到z >>d ,简化上式得 通常将Q =2qd 2 称作电四极矩,代入得P 点的电场强度5 -14 设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 与半径为R 的半球面的对称轴平行,试计算通过此半球面的电场强度通量.分析 方法1:由电场强度通量的定义,对半球面S 求积分,即 方法2:作半径为R 的平面S ′与半球面S 一起可构成闭合曲面,由于闭合面内无电荷,由高斯定理这表明穿过闭合曲面的净通量为零,穿入平面S ′的电场强度通量在数值上等于穿出半球面S 的电场强度通量.因而解1 由于闭合曲面内无电荷分布,根据高斯定理,有依照约定取闭合曲面的外法线方向为面元d S 的方向,解2 取球坐标系,电场强度矢量和面元在球坐标系中可表示为① ()()k k k E 202020π41π412π41d z q εd z q εz q ε++-+=()()k k k E 42022220222206π4...321...32112π4/11/1112π4z qd εq z d z d z d z d z z εq z d z d z z εq =⎭⎬⎫⎩⎨⎧⎥⎦⎤⎢⎣⎡++-+++++-=⎭⎬⎫⎩⎨⎧⎥⎦⎤⎢⎣⎡-+-+-=k E 403π41zQ ε=⎰⋅=S S d s E Φ∑⎰==⋅01d 0q εS S E ⎰⎰'⋅-=⋅=S S S E S E Φd d ⎰⎰'⋅-=⋅=S S S E S E Φd d E R πR E 22πcos π=⋅⋅-=Φ()r θθθE e e e E sin sin cos sin cos ++=5 -15 边长为a 的立方体如图所示,其表面分别平行于Oxy 、Oyz 和Ozx 平面,立方体的一个顶点为坐标原点.现将立方体置于电场强度 (k ,E 1 ,E 2 为常数)的非均匀电场中,求电场对立方体各表面及整个立方体表面的电场强度通量.解 如图所示,由题意E 与Oxy 面平行,所以任何相对Oxy 面平行的立方体表面,电场强度的通量为零,即.而考虑到面CDEO 与面ABGF 的外法线方向相反,且该两面的电场分布相同,故有同理因此,整个立方体表面的电场强度通量5 -16 地球周围的大气犹如一部大电机,由于雷雨云和大气气流的作用,在晴天区域,大气电离层总是带有大量的正电荷,云层下地球表面必然带有负电荷.晴天大气电场平均电场强度约为,方向指向地面.试求地球表面单位面积所带的电荷(以每平方厘米的电子数表示).分析 考虑到地球表面的电场强度指向地球球心,在大气层中取与地球同心的球面为高斯面,利用高斯定理可求得高斯面内的净电荷.解 在大气层临近地球表面处取与地球表面同心的球面为高斯面,其半径(为地球平均半径).由高斯定理r θθR e S d d sin d 2=ER θθER θθER SS2π0π2222πdsin d sin dd sin sin d ===⋅=⎰⎰⎰⎰S E Φ()12E kx E +E =i +j 0==DEFG OABC ΦΦ()[]()2221ABGF d a E dS E kx E =⋅++=⋅=⎰⎰j j i S E Φ22a E ABGF CDEO -=-=ΦΦ()[]()2121AOEF d a E dS E E -=-⋅+=⋅=⎰⎰i j i S E Φ()[]()()2121BCDG d a ka E dS E ka E Φ+=⋅++=⋅=⎰⎰i j i S E 3ka ==∑ΦΦ1m V 120-⋅E R R ≈E R ∑⎰=-=⋅q εR E E 021π4d S E地球表面电荷面密度单位面积额外电子数5 -17 设在半径为R 的球体内,其电荷为球对称分布,电荷体密度为k 为一常量.试分别用高斯定理和电场叠加原理求电场强度E 与r 的函数关系.分析 通常有两种处理方法:(1) 利用高斯定理求球内外的电场分布.由题意知电荷呈球对称分布,因而电场分布也是球对称,选择与带电球体同心的球面为高斯面,在球面上电场强度大小为常量,且方向垂直于球面,因而有根据高斯定理,可解得电场强度的分布. (2) 利用带电球壳电场叠加的方法求球内外的电场分布.将带电球分割成无数个同心带电球壳,球壳带电荷为,每个带电球壳在壳内激发的电场,而在球壳外激发的电场由电场叠加可解得带电球体内外的电场分布解1 因电荷分布和电场分布均为球对称,球面上各点电场强度的大小为常量,由高斯定理得球体内(0≤r ≤R )∑--⨯-=-≈=2902cm 1006.1π4/E εR q σE 25cm 1063.6/-⨯=-=e σn ()()R r ρkr ρ>=≤≤= 0R r 02Sπ4d r E ⋅=⋅⎰S E ⎰⎰=⋅V ρεd 1d 0S E r r ρq ''⋅=d π4d 20d =E rrεqe E 20π4d d =()()()()R r r r Rr>=≤≤=⎰⎰d R r 0d 0E E E E ⎰⎰=⋅V ρεd 1d 0S E ()4202πd π41π4r εk r r kr εr r E r==⎰球体外(r >R )解2 将带电球分割成球壳,球壳带电由上述分析,球体内(0≤r ≤R )球体外(r >R )5 -18 一无限大均匀带电薄平板,电荷面密度为σ,在平板中部有一半径为r 的小圆孔.求圆孔中心轴线上与平板相距为x 的一点P 的电场强度.分析 用补偿法求解利用高斯定理求解电场强度只适用于几种非常特殊的对称性电场.本题的电场分布虽然不具有这样的对称性,但可以利用具有对称性的无限大带电平面和带电圆盘的电场叠加,求出电场的分布.若把小圆孔看作由等量的正、负电荷重叠而成,挖去圆孔的带电平板等效于一个完整的带电平板和一个带相反电荷(电荷面密度σ′=-σ)的小圆盘.这样中心轴线上的电场强度等效于平板和小圆盘各自独立在该处激发电场的矢量和. 解 由教材中第5 -4 节例4 可知,在无限大带电平面附近为沿平面外法线的单位矢量;圆盘激发的电场它们的合电场强度为()r εkr r e E 024=()4202πd π41π4r εk r r kr εr r E R==⎰()r εkR r e E 024=r r r k V ρq '''==d π4d d 2()r r rεkr r r r r k εr e e E 0222004d π4π41=''⋅'=⎰()r r Rr εkR r r r πr k πεr e e E 20222004d 441=''⋅'=⎰n εσe E 012=n e n r x x εσe E ⎪⎪⎭⎫⎝⎛+--=220212在圆孔中心处x =0,则E =0在距离圆孔较远时x >>r ,则上述结果表明,在x >>r 时,带电平板上小圆孔对电场分布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5 -19 在电荷体密度为ρ 的均匀带电球体中,存在一个球形空腔,若将带电体球心O 指向球形空腔球心O ′的矢量用a 表示(如图所示).试证明球形空腔中任一点的电场强度为分析 本题带电体的电荷分布不满足球对称,其电场分布也不是球对称分布,因此无法直接利用高斯定理求电场的分布,但可用补偿法求解.挖去球形空腔的带电球体在电学上等效于一个完整的、电荷体密度为ρ 的均匀带电球和一个电荷体密度为-ρ、球心在O ′的带电小球体(半径等于空腔球体的半径).大小球体在空腔内P 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分别为E 1 、E 2 ,则P 点的电场强度 E =E 1 +E 2 . 证 带电球体内部一点的电场强度为所以 , 根据几何关系,上式可改写为n rx x εσe E E E 22212+=+=n nεσx r εσe e E 02202/112≈+=a E 03ερ=r E 03ερ=r E 013ερ=2023r E ερ-=()210213r r E E E -=+=ερa r r =-21a E 03ερ=5 -20 一个内外半径分别为R 1 和R 2 的均匀带电球壳,总电荷为Q 1 ,球壳外同心罩一个半径为R 3 的均匀带电球面,球面带电荷为Q 2 .求电场分布.电场强度是否为离球心距离r 的连续函数? 试分析.分析 以球心O 为原点,球心至场点的距离r 为半径,作同心球面为高斯面.由于电荷呈球对称分布,电场强度也为球对称分布,高斯面上电场强度沿径矢方向,且大小相等.因而 .在确定高斯面内的电荷后,利用高斯定理即可求出电场强度的分布.解 取半径为r 的同心球面为高斯面,由上述分析r <R 1 ,该高斯面内无电荷,,故 R 1 <r <R 2 ,高斯面内电荷 故 R 2 <r <R 3 ,高斯面内电荷为Q 1 ,故r >R 3 ,高斯面内电荷为Q 1 +Q 2 ,故电场强度的方向均沿径矢方向,各区域的电场强度分布曲线如图(B )所示.在带电球面的两侧,电场强度的左右极限不同,电场强度不连续,而在紧贴r =R 3 的带电球面两侧,电场强度的跃变量这一跃变是将带电球面的厚度抽象为零的必然结果,且具有普遍性.实际带电球面应是有一定厚度的球壳,壳层内外的电场强度也是连续变化的,本题中带电球壳内外的电场,在球壳的厚度变小时,E 的变化就变陡,最后当厚度趋于零时,E 的变化成为一跃变.5 -21 两个带有等量异号电荷的无限长同轴圆柱面,半径分别为R 1 和R 2 >R 1 ),单位长度上的电荷为λ.求离轴线为r 处的电场强度:(1) r <R 1 ,(2) R 1 <r <R 2 ,(3) r >R 2 .24d r πE ⋅=⎰S E ∑q ∑⎰=/d εq S E ∑=⋅02/π4εq r E 0=∑q 01=E ()31323131R R R r Q q --=∑()()23132031312π4r R R εR r Q E --=2013π4r εQ E =20214π4r εQ Q E +=230234π4ΔεσR εQ E E E ==-=分析 电荷分布在无限长同轴圆柱面上,电场强度也必定沿轴对称分布,取同轴圆柱面为高斯面,只有侧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不为零,且,求出不同半径高斯面内的电荷.即可解得各区域电场的分布.解 作同轴圆柱面为高斯面,根据高斯定理r <R 1 ,在带电面附近,电场强度大小不连续,电场强度有一跃变 R 1 <r <R 2 ,r >R 2,在带电面附近,电场强度大小不连续,电场强度有一跃变这与5 -20 题分析讨论的结果一致.5 -22 如图所示,有三个点电荷Q 1 、Q 2 、Q 3 沿一条直线等间距分布且Q 1 =Q 3 =Q .已知其中任一点电荷所受合力均为零,求在固定Q 1 、Q 3 的情况下,将Q 2从点O 移到无穷远处外力所作的功.⎰⋅=rL E d π2S E ∑q ∑=⋅0/π2εq rL E 0=∑q 01=E L λq =∑rελE 02π2=0=∑q 03=E 000π2π2ΔεσrL εL λr ελE ===分析 由库仑力的定义,根据Q 1 、Q 3 所受合力为零可求得Q 2 .外力作功W ′应等于电场力作功W 的负值,即W ′=-W .求电场力作功的方法有两种:(1)根据功的定义,电场力作的功为其中E 是点电荷Q 1 、Q 3 产生的合电场强度. (2) 根据电场力作功与电势能差的关系,有其中V 0 是Q 1 、Q 3 在点O 产生的电势(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 解1 由题意Q 1 所受的合力为零解得由点电荷电场的叠加,Q 1 、Q 3 激发的电场在y 轴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为将Q 2 从点O 沿y 轴移到无穷远处,(沿其他路径所作的功相同,请想一想为什么?)外力所作的功为解2 与解1相同,在任一点电荷所受合力均为零时,并由电势 的叠加得Q 1 、Q 3 在点O 的电势将Q 2 从点O 推到无穷远处的过程中,外力作功比较上述两种方法,显然用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来求解较为简洁.这是因为在许多实际问题中直接求电场分布困难较大,而求电势分布要简单得多.5 -23 已知均匀带电长直线附近的电场强度近似为l E d 02⎰∞=Q W ()0202V Q V V Q W =-=∞()02π4π420312021=+d εQ Q d εQ Q Q Q Q 414132-=-=()2/322031π2yd εQ E E E yy y +=+=()dεQ y y d εQ Q Q W y 022/322002π8d π241d =+⋅⎥⎦⎤⎢⎣⎡--=⋅-='⎰⎰∞∞l E Q Q 412-=dεQd εQ d εQ V 003010π2π4π4=+=dεQ V Q W 0202π8=-='。

第五章 经典电磁学-3

第五章 经典电磁学-3

3. 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
1873年,麦克斯韦出版《电磁学通论》,创造性的 建立了电磁场理论的完整体系。把以前的电磁场理论都综 合在一组方程式中,得到了电磁场的数学方程-----麦克 斯韦电磁方程组。以简洁的数学结构,揭示了电场和磁场 内在的完美对称。 最初,在《电磁学通论》书中,麦克斯韦共列出了20 个分量方程,如果采用矢量方程,则仅有8个。后来简化 成四个。1890年前后,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和英国物理学家 亥维赛,又两次简化麦克斯韦方程组,才得到我们现在通 用的微分形式。
韦麦 克 斯
麦克斯韦10岁进入爱丁堡中学, 14岁在中学时期就发表 了第一篇科学论文《论卵形曲线的机械画法》,反映了他在 几何和代数方面的丰富知识。16岁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物理, 三年后,他转学到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在剑桥学习时,打下 了扎实的数学基础,为他以后把数学分析和实验研究紧密结 合创造了条件。 他精心研究了法拉第的《电学的实验研究》,以法拉 第的力线概念为指导,透过这些似乎杂乱无章的实验记录, 运用场论的观点,以演绎法建立了系统的电磁场理论。于 1873年出版的《电学和磁学论》一书。这是一部可以同牛 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 赖尔的《地质学原理》相媲美的里程碑式的著作。 1879年11月3日,4麦克斯韦逝世,时年49 岁,在他 的一生中共写了100多篇有价值的论文。
电磁以太模型:
如右图,充满空间的媒 质分子在磁作用下具有旋转 的性质,它们以磁力线为轴 形成涡旋管,涡旋管转动的 角速度正比于磁场强度H, 涡旋媒质的密度正比于媒质 磁导率μ。
由于相互紧密连接的涡旋管的表面是沿相反方向运动的, 为了互不妨碍对方的运动,麦可斯韦设想在相临涡旋管之间 充满着一层起滚珠轴承作用的微小粒子。它们是些远比涡旋 的线度小、质量可以忽略的带电粒子。粒子和涡旋的作用是 切向的。粒子可以滚动,但没有滑动;

电磁学第5章.ppt

电磁学第5章.ppt

2024/11/22
8
电磁学 (Electromagnetism)
3. 安培实验:通电导线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即电 流和电流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力。 4. 磁铁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电子流从电子射线 管的阴极发射,形成一条电子射线,在旁边放置一 块磁铁,就可以看到电子射线的路径发生偏转。 大量实验证明,电现象和磁现象存在相互联系。 我们知道,电的作用是“近距”的,磁极或电流 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这样的,不过它通过另外一 种场—磁场来传递的。
2024/11/22
6
电磁学 (Electromagnetism)
实验表明: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 吸引。
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里,磁学和电学的 研究一直彼此独立地发展着,人们曾认为磁与 电是两类截然分开的现象。直至十九世纪初, 一系列重要的发现才打破了这个界限,使人们 开始认识到电与磁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下面介绍几个这方面的实验:
2024/11/22
25
电磁学 (Electromagnetism)
1820年,法国科学家毕奥、萨伐尔和拉普拉斯 在实验基础上,分析总结出电流元产生磁场的 规律,即毕奥—萨伐尔定律,其内容如下:
I
Idl
r
•P
dB
dB
0
Idl

4 r 2
2024/11/22
26
电磁学 (Electromagnetism)
23
电磁学 (Electromagnetism)
实验证明在所有情况下,运动电荷在磁场中
将受到洛仑兹力:
F qv B
(1)磁场只对运动电荷有洛仑兹力作用; (2)洛仑兹力对运动电荷永远不作功(F·V=0)。 当空间某点,除磁场B外还存在电场E时,则运动 电荷受到的合力为:F=q(E+V×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出生地来说他属于爱丁堡,从功绩上来说他 属于全世界。 ——普朗克












一.麦克斯韦(1831-1879)简介
二.建立电磁场理论的工作
三.麦克斯韦成功的基本要素 四. 意义












一.麦克斯韦(1831-1879)简介
麦克斯韦是继法拉第之后,集电磁学之大成的伟大科学 家。他依据库仑、高斯、欧姆、安培、毕奥、萨伐尔、法拉 第等前人的一系列发现和实验成果,建立了第一个完整的电 磁理论体系,不仅科学地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而且揭示了 光、电、磁现象的本质的统一性,完成了物理学的又一次大 综合。这一理论自然科学的成果,奠定了现代的电力工业、 电子工业和无线电工业的基础。 麦克斯韦1831年6月出生于英国爱丁 堡,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但对研究科学 问题有强烈爱好,这对麦克斯韦的一生有 深刻影响。
(1). A dl ( 2).B H ( 3). H dl
( 4 ) j E (5).W
I
j Adl
(6) E 感应 A / t
从而将法拉第的观念和直观的力线抽象为数学。
1860年, 麦克斯韦(30岁)带着上述论文拜访了的法拉 第(70岁)。当法拉第看到麦可斯韦的文章后赞叹到:“我 惊讶的看到,这个主题居然处理的如此之好!”。法拉第 对麦克斯说:“你不要停留在用数学来解释我的观点上,而 应该突破它。”
韦麦 克 斯
麦克斯韦10岁进入爱丁堡中学, 14岁在中学时期就发表 了第一篇科学论文《论卵形曲线的机械画法》,反映了他在 几何和代数方面的丰富知识。16岁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物理, 三年后,他转学到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在剑桥学习时,打下 了扎实的数学基础,为他以后把数学分析和实验研究紧密结 合创造了条件。 他精心研究了法拉第的《电学的实验研究》,以法拉 第的力线概念为指导,透过这些似乎杂乱无章的实验记录, 运用场论的观点,以演绎法建立了系统的电磁场理论。于 1873年出版的《电学和磁学论》一书。这是一部可以同牛 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 赖尔的《地质学原理》相媲美的里程碑式的著作。 1879年11月3日,4麦克斯韦逝世,时年49 岁,在他 的一生中共写了100多篇有价值的论文。






一.赫兹(1857-1894):德国物理学家
赫 兹 像
1878 年是基尔霍夫和亥姆霍兹 的学生,1880年获博士学位。 1885年发现电磁波, 1889年到波恩大学任教。 1894年因血中毒而去世。






二.电磁波的发现
麦克斯韦《电磁论》发表后,由于理论难懂,无实验 验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并未受到重视和普遍承认。 1879年,柏林科学院设立了有奖征文,要求证明以下三 个假设:①如果位移电流存在,必定会产生磁效应;②变化 的磁力必定会使绝缘体介质产生位移电流;③在空气或真空 中,上述两个假设同样成立。这次征文成为赫兹进行电磁波 实验的先导。 1885年,赫兹利用一个具有初级和次级两个绕组的振荡 线圈进行实验,偶然发现:当初级线圈中输入一个脉冲电流 时,次级绕组两端的狭缝中间便产生电火花,赫兹立刻想到, 这可能是一种电磁共振现象。既然初级线圈的振荡电流能够 激起次级线圈的电火花,那么它就能在邻近介质中产生振荡 的位移电流,这个位移电流又会反过来影响次级绕组的电火 花发生的强弱变化。
二.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1.类比: 2.麦克斯韦的“以太涡旋”模型和“位移电流” 3.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 4.电磁波的预言
5.光波就是电磁波的提出
1.类比:
1855年发表《论法拉第力线》,从几何观点,为法拉第 力线作出了数学描绘。麦克斯韦用类比的方法,把力线看作 不可压缩的流体的流线。如把正、负电荷比作流体的源和汇, 电力线比作流管,电场强度比作流速等,引入了诺埃曼的矢 势函数A,用于表示导体中引起的电动势。并指出,“电紧张 态”是场的一种运动性质,是一个物理真实。 再论文末尾,迈克斯韦总结了六条定律,为以后建立电 磁场理论奠定了基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麦克斯韦方程组:
1电场中的高斯定理
D ds q
s
0
D
B E t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 律 3磁场中的高斯定理
B L E dL t ds
B ds 0
S
B 0
D H J t
4安培环路定律
D L H dL I 0 t ds
4.电磁波的预言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预言了电磁 波的存在。麦克斯韦通过计算,从方程组中导出了自由 空间中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B的波动方程为:
1 E 2 E 2 2 v t
2
1 B B 2 2 v t
2 2
式中v是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它表示:电或磁的扰动,将在以太媒质里以速度v传播 着。并且推出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
对于磁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对于一非稳恒磁场,当磁场随时间变化时,涡旋管的 转速发生变化,粒子和涡旋管间的平衡被破坏,粒子的位 移也随之变化,从而产生感生电流,产生感应电场。其数 学关系式可表示为:
H E t
此式为电磁场的动力学方程。
对于静电场中的情况:
麦克斯韦把涡旋模型又进一步推广到静电场。无外磁 场时,由于H=0,涡旋管静止。但当处于电场中时,粒子 层将受到电力E的作用而发生位移D,并给涡旋管以切向力 使之发生形变。当两力平衡时,粒子和涡旋管保持相对静 止状态。这时电场能在媒质中转变为弹性势能。这时并无 磁感应产生。
对磁极相互作用的解释:
涡旋管旋转的离心效应,使管在横向扩张,同时产生 纵向收缩。因此磁力线在纵向表现为张力,即异性磁极的 吸引;在横向表现为压力,即同性磁极的排斥。
在均匀恒定磁场中的情况:
每个涡旋管转动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这些粒子只绕自 身的轴自转,不产生位移。
对于非均匀磁场:
随位置不同磁力的强度不同,因而涡旋管的转速也不 同的情况,涡旋管间的粒子则发生位移。如果此非均匀磁 场为稳恒磁场,则粒子在产生一个位移之后到达一个新的 平衡。此时并无电流产生。
第五章 经典电磁学的建立与发展(3)
§1.对电磁现象的早期认识 §2.富兰克林对雷电现象的研究 §3.从定性到定量——库仑定律的发现 §4 .由静电到动电——电流的发现 §5.电流的磁效应与安培定律 §6.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与研究
§7.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建立 §8.电磁波的发现与应用
§7.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建立
麦克斯韦曾写道:“为了采用某种物理知识而 获得物理思想,我们应当了解物理相似性的存 在。……利用这种类似,可以用其中之一,说明其中 之二。”
2.麦克斯韦的“以太涡旋”模型和“位移电流”
1862年,麦可斯韦发表了第二篇电磁学论文《论物理力 线》。提出了“电磁以太模型”,把电学量和磁学量之间 的关系,形象的表现出来。












四.意义
经典电磁理论的确立,完成了物理学理论 的第二次大综合,也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进一步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8.电磁波的发现
尽管麦克斯韦理论具有内在的完美性并 和一切经验相符合,但它只能逐渐地被物理学 家接受。 ——劳厄
一. 赫兹(1857-1894) 二. 电磁波的发现 三. 成果
背景:
19世纪中期,描述电场、磁场的性质以及电、磁场相 互关系的库仑定律、高斯定律、安培定律、法拉第电磁感 应定律已相继建立,法拉第关于力线和场的概念已经提出。 1847-1853年间,W.汤姆逊提出了铁磁质内磁场强度H和磁 感应强度B的定义,并导出了H=μ B,同时还导出了磁场的 能量密度为μ H2/8π 、载流导线的磁能LI2/2 ,并且于1851 年提出了《磁的数学理论》。为后来迈克斯韦的研究做出 了典范。总之到了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创立电磁场理论 的条件已趋成熟。
对于变化电场的情况:
当电场发生变化的时候,介质中粒子的总位移D也跟 着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正负方向上的电流。麦克斯韦称之 为“位移电流”, 并表示为i∝∂E/∂t 。 粒子位移的变化,使涡旋管所受到的切向力发生变化, 使涡旋管和粒子间的平衡被破坏,涡旋管旋转,从而产生 感应磁场。
对“以太涡旋”模型的放弃
v 1
式中ε是介电常数,μ为磁导率。
5.光波就是电磁波的提出:
1856年韦伯测定上述速度值为:v=31.074万公里/
秒,麦克斯韦发现这个值与1849年斐索测得的光速31.50 万公里/秒十分接近。他认为这不是巧合,而是由于光 的本质与电磁波相同,从而提出了光的电磁理论。它表 明“光本身乃是以波的形式在电磁场中按电磁规律传播 的一种电磁振动” 。从而将电、磁、光理论进行了一 次伟大的综合。 把数学分析和实验研究联合使用所得到的物理知识, 比之一个单纯实验人员或单纯的数学家能具有的知识更 坚实、有益和巩固。 ——麦克斯韦
电磁以太模型:
如右图,充满空间的媒 质分子在磁作用下具有旋转 的性质,它们以磁力线为轴 形成涡旋管,涡旋管转动的 角速度正比于磁场强度H, 涡旋媒质的密度正比于媒质 磁导率μ。
由于相互紧密连接的涡旋管的表面是沿相反方向运动的, 为了互不妨碍对方的运动,麦可斯韦设想在相临涡旋管之间 充满着一层起滚珠轴承作用的微小粒子。它们是些远比涡旋 的线度小、质量可以忽略的带电粒子。粒子和涡旋的作用是 切向的。粒子可以滚动,但没有滑动;
3. 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