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音乐新版四年级上册全册音乐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音乐新版四年级上册全册音乐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251396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c9.png)
苏教版小学音乐新版四年级上册全册音乐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认识音乐第一课:音乐的来源和分类- 目标:通过研究认识音乐的来源和分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 方法:- 引入:- 向学生介绍音乐的概念,并和学生一起谈谈他们对音乐的理解。
- 呈现:- 让学生观看一些关于不同类型音乐的视频,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并讨论每种音乐的特点。
- 练:- 听音乐: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听并尝试区分它们。
- 分类游戏:提供一些音乐样本,让学生根据音乐特点进行分类。
- 总结:- 回顾本课研究的内容,强调音乐的多样性和分类的重要性。
第二课:音乐的表现形式- 目标:通过研究音乐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 方法:- 引入:-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音乐分类,提问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的印象。
- 呈现:- 向学生介绍音乐的表现形式,包括歌曲、器乐、舞蹈等,并播放相关的音乐示例。
- 练:- 音乐唱跳:教学生一首简单的歌曲,并结合动作指导学生唱跳。
- 音乐画画:播放一些音乐,让学生用画画的方式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
- 总结:- 学生分享他们的音乐表达作品,讨论不同的表现形式对音乐的影响。
第二单元:节奏与节拍第三课:认识节奏与节拍- 目标:通过研究认识节奏与节拍,培养学生对音乐中的节奏感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 方法:- 引入:- 向学生提问节奏与节拍的概念,了解学生对这两个词的理解。
- 呈现:- 向学生解释节奏与节拍的含义,并播放一些含有明显节奏的音乐。
- 练:- 节奏打拍:教学生进行打拍练,让他们感受不同节奏的差异。
- 节奏编排:让学生自己编排一段简单的节奏,并进行表演。
- 总结:- 讨论学生在练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总结节奏与节拍的重要性。
第四课:掌握节拍- 目标:通过研究掌握节拍,培养学生对音乐中的节拍感的控制能力。
- 方法:- 引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询问学生对节拍的认识和练情况。
- 呈现:- 向学生介绍如何掌握节拍,包括通过拍手、拍腿等形式进行节拍练。
苏少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苏少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b1593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25.png)
苏少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苏少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精选5篇)如果试过在宁静的夜里沉思,倾听这个世界在转了一天之后究竟想说些什么,那么你该会同意,其实真正的寂静,并非是全然无声的。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小编特地准备了苏少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苏少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唱,体会奥林匹克精神,并能主动的维护世界和平。
知识与技能:能够用清晰、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全曲过程与方法:通过发声练习,能够使歌唱时的声音圆润、连贯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奥林匹克精神,共同维护世界和平教学难点:能够用清晰、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全曲教学用具:教学光盘、多媒体、钢琴教学课时: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奥运五环是由蓝、黑、红、黄、绿五种颜色构成,分别代表了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中国首都北京召开二、讲授新课:1、重温经典,让学生探讨听《我和你》之后的感受?歌曲非常的优美动听,深切体会到歌曲中所蕴含的奥林匹克精神和真挚的情感2、聆听歌曲,学生用“wu”小声哼唱以下旋律:1=C4/41—3—︱5—3—︱1———‖Wuwuwu(通过发声训练,学生能够把口腔打开,为歌曲的演唱能够一个积极兴奋的状态,气息要连贯、通顺)3、教师弹琴,学生加歌词演唱全曲学生易出现问题:①、气息飘,不稳,易扯喉咙②、6—5—︱6—1—︱演唱时易出现困难来吧朋友4、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难点①、高音部分,先用“wu”来演唱旋律,在气息稳的基础上加入歌词演唱②、读歌词、先读后唱,把歌词中的每个音都读清、咬清、唱清。
5、教师弹琴,学生演唱全曲三、拓展延伸同学们还记得是谁与刘欢在北京奥运会上演唱的这首歌吗?——英国的莎拉布莱曼用英语演唱的《YouandMe》1、学生试读英文,教师朗诵英文歌词2、教师演唱英文,学生一句句跟唱3、播放莎拉布莱曼演唱片段,学生小声跟唱4、游戏:教师弹琴,全班一分为二,一部分唱中文,另一部分唱英文5、介绍莎拉布莱曼与刘欢四、课堂小结教学反思:本首歌曲,对于学生来说很熟悉,在唱的时候,应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完成,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课堂效率会更高(学唱英文,让学生自己尝试)。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c6798cc1c708a1284a44fe.png)
教学重点
演唱歌曲时声音富有弹性和童趣。
教学难点
附点节奏的演唱,四四拍强弱规律的掌握。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
教
学
过
程
活动设计
二次修改
一、组织教学
1、唱师生问好歌
2、做发声练习
二、导入新课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请大家说说平时喜欢玩什么。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乡村去,看看那里的孩子喜欢做什么。
三、学习歌曲《捉泥鳅》
1播放歌曲录音——听一听
师:歌曲中提到了哪些景和物?
2、出示歌谱歌词——读一读
师:请你想象当时的天气,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在那样的环境中会有怎样的心情?
3、游戏:捉泥鳅——找一找
⑴仔细观察歌谱,找出节奏相同的乐句,老师用彩色粉笔在节奏相同的小节勾出“泥鳅”的线条。
⑵找出旋律相同的乐句,换一种色彩在旋律相同的小节勾出“泥鳅”的线条,并唱唱歌谱。
4、声势训练——拍一拍
6 6. 5 6 5 3︱5 3 3 2 3 –︱5 5. 5 5 5 7︱6 66 6 5 6 —‖
4/4:第一拍踏脚;第二拍拍腿;第三拍拍手;第四拍拍腿。
5、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打击乐、舞蹈、小品表演等)。
五、欣赏《蓝天白云》
教
学
过
程
活 动 设 计
二次修改
1、导入:池塘的水满了,雨也停了,大地象刚刚洗过一样清新,天蓝蓝的,云白白的。听——小伙伴们唱起了歌,跳起了舞,弹起了琴。请欣赏童声合唱《蓝天白云》。
2、出示《蓝天白云》的歌词,请学生自由的读一读,说说有什么感受。
3、学生欣赏童声合唱《蓝天白云》第一段,提示:这也是一首四四拍的歌曲。请大家边听边思考:你准备怎样表现歌曲欢乐的情绪?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第一单元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第一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ffcc10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7.png)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第一单元教案第一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第一单元教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1.从音乐科的特点出发,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基础,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学科教学中。
2.正确处理知识的逻辑顺序,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教学内容,努力处理好内容的浓度和广度。
3.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有八个单元,后面还有选唱选听的歌曲共四首。
每一课都有一个主题,每课都包含“唱一唱”、“听一听”“玩一玩”等内容。
在本册中,歌曲内容健康生动活泼,体现了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指导学生有表情自信地演唱基础上进行有关爱国主义的教育以及体验各种生活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音乐知识有:节奏的把握、人声的分类、各音符的掌握、四分休止符的学习和音乐家聂耳的故事等等。
活动和音乐童话剧是教材的特色之一,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更好的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并达到多种技能的综合运用;通过表演童话音乐剧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和教益,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
整册教材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为动力,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玩。
三、学生分析:1.学生人数多,不太易于管理,要有适当的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小学生好动,还有一部分学生顽皮,但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
3.现在的小学生智力水平相对高,动手能力也较强。
4.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应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5.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6.虽然已经是小学阶段的第三年了,但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还是非常重要(正确的演唱姿势、上音乐课的习惯、游戏的规则等等)。
四、教学目标: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2.通过欣赏优秀的儿童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和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基本技能。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采金秋》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采金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5359d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c.png)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采金秋》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感知自然风光,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
2.让学生能够用口琴演奏音乐作品,培养音乐表演技巧。
3.培养学生绘画的兴趣和能力,在听音乐的同时,进行绘画活动,发挥想象力,增强自信心和创造力。
4.学生了解歌曲《采金秋》的故事和民族文化,了解秋季的重要民族节日——中秋节。
5.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播放/演唱歌曲《采金秋》。
2.口琴。
3.绘画纸和彩色笔。
4.秋季的相关展板或图片。
5.小组合作形式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歌曲《采金秋》前,介绍秋季和中秋节的相关知识。
如:“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中秋节是秋季里最重要的民族节日,人们在这个节日里要吃月饼,赏月亮,欢度佳节。
”2.播放/演唱歌曲《采金秋》。
步骤二:聆听和演奏1.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歌曲和口琴演奏部分。
2.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演奏口琴,并教授口琴演奏技巧。
可以让学生分别尝试音乐的各种节奏和口琴演奏技巧,培养音乐听觉和表演技巧。
步骤三:绘画活动1.让学生读懂歌词并观察展板或图片,想象并表现歌曲中的场景、人物和情感。
2.让学生在绘画纸上画出自己的想象,通过绘画的方式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步骤四:合作活动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名学生演奏口琴,其他成员跟随口琴节奏唱歌。
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一份合作性质的图画、表演或手工作品,并在课堂上展示。
步骤五:评价和反思1.回顾学生完成的绘画、表演等活动,点评其中的亮点和不足,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2.让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本次课程,从口琴演奏、绘画表现和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反思。
教学后记通过本次课程,学生通过聆听音乐、口琴演奏、绘画、小组合作等形式,了解了歌曲《采金秋》的故事和民族文化,了解了秋季和中秋节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演技巧和绘画能力。
此外,小组合作和自我评价等形式,也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自我认知能力提供了锻炼机会。
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b197f7aeaad1f346933f79.png)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蓝天白云》教学内容:听:“蓝天白云”“朝景”“放风筝”唱:“我爱我的家乡”“美丽的黄昏”“捉泥鳅”动:“露一手”竖笛:“小白船”课时:4课时第一课时《常规课》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内容一、常规歌训练1、学唱“上课歌”,集体创编动作2、用音乐告诉学生,起立、坐下等基本常规二节奏训练三、卡农训练1、音阶练习(用手位帮助);2、单和弦练习;3、轮唱练习。
第二课时《我爱我的家乡》教学目标一、学唱《我爱我的家乡》歌曲,让学生在层层深入的音乐实践中自然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并结合美术、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欣赏《蓝天白云》,感受小鸟在蓝天自由自在的飞翔。
三、创设情境,设计简单而实用的歌曲图谱,使学生浅显易懂的理解和学习歌曲,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把自己家乡的美好景物编成歌词;难点:唱好连音线,用美妙的歌声赞美祖国。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律动:《蓝天白云》请你们跟我这样做。
2、问:你听到的是一段怎样的音乐?(学生回答)这音乐给我们感受到小鸟在蓝天自由自在的飞翔3、复听音乐。
引:让我们带着不同的感受再次聆听音乐吧!二、主动探究,学唱歌曲。
1、在这美妙的音乐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出示家乡的画面),我们用什么形式来表达家乡的美丽呢?歌声!2、老师范唱。
3、师生接龙哼唱。
4、学生独立哼唱。
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如吹口哨或用“lu”、“la”哼唱、视唱等。
5、给旋律取名字,引:这么动听的旋律,我们取个名字——“我爱我的家乡”。
?6、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歌词,学唱歌曲。
7、采用接唱方式学唱歌曲。
8、引导学生用优美、活泼的情绪及自然的声音演唱。
9、分组讨论:可采用哪几种形式来演唱?。
①、加上人声:朗诵词,学生的欢呼声等。
苏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f5b4bc0722192e4436f67b.png)
第一单元五彩民歌风:1、听:《花儿与少年》《月光下的凤尾竹》2、唱:《我的祖家是歌乡》、《跳柴歌》歌表演律动3、竖笛:《阿西里西》教学时间: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乐句连接的练习,让学生体验音乐的流动与终2、能准确演唱《我的祖家是歌乡》的乐谱和歌词;3、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这首歌曲;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发声练习1=C 2/45 3 ∣4 2 ∣1 2∣ 3 4∣ 5 3∣ 4 2 ∣1 —∣Ni no ni no ni no ni二、乐句连接 1、认唱旋律短句1)请学生打好拍子,注意附点音符的节奏。
2)自己练唱,想一想如何连接比较好听。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唱。
3)把排列好的乐句来唱一唱。
三、欣赏《花儿与少年》《花儿与少年》(民乐合奏)由作曲家吕冰(1930—)创作于 1956 年,系根据青海传统歌舞《四季调》改编而成。
《四季调》又名《四季歌》,流传于青海地区。
写的是姑娘与阿哥去踏青及谈情的故事。
语言生动,旋律优美而欢快,给人以美的享受。
全曲为 ABA 三段式结构。
A 段的旋律欢快活泼,二四拍,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交织而成;B 段与 A 段形成对比,旋律优美抒情,三四拍;第三段再现第一段的旋律。
欣赏多种表现形式的《花儿与少年》,学生感受歌曲中二拍子三拍子的变化,体会其变化带来的韵律感,为给去分段,并随着歌曲中的旋律片段唱一唱,尝试用歌声和动作表现出来。
四、新授课(一)、情境创设1、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吗?喜欢听什么样的歌呢?今天老师见到你们特别高兴,所以我们来听两首欢快活泼的歌,好吗?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播放高山族民歌《我的祖家是歌乡》学生通过对比聆听歌曲片断,听后交流感受。
(歌曲的情绪、流传地域等) 2、导入:中国地大物博,五十六个民族繁衍生息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我们去过美丽的新疆,也到过古老而神秘的“世界屋脊”——西藏,今天,老师就要和同学们一起到祖国的东南沿海去看看,去领略那里特有的椰风海韵,我们的第一站便是--台湾。
新版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优秀教案
![新版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14f96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34.png)
新版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
优秀教案
一、课程背景
本教案适用于新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课程。
该教材以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活动和研究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音乐,提升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 研究和理解不同风格和类型的音乐;
3. 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表演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教案涵盖了全册的音乐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主题:
1. 音乐的基本要素:音高、音长、节奏等;
2. 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比较;
3. 各种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4. 音乐欣赏和评价;
5. 小组合作演奏等。
四、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音乐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
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音乐;
2. 互动式教学: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
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 实践体验教学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音乐演奏和表演活动,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合作情况进行评价;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音乐作品创意和表现力;
3. 测验和考试评价:通过测验和考试来检验学生对音乐知识的
掌握程度。
六、教学时长和安排
本教案以单元为单位,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长为1-2课时,具体
的教学安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以上是新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的优秀教案,希望能够
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新苏教版(2023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新苏教版(2023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bbe8a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aa.png)
新苏教版(2023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全
册教案
第一课:音乐拍子和节奏感
教学目标:
- 了解音乐的拍子和节奏感
- 能够按照指定的拍子和节奏演奏简单的乐曲
教学重点:
- 音乐拍子的理解
- 节奏感的培养
教学准备:
- 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材
- 音乐器乐曲片段
- 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步骤:
1. 引入:
- 向学生介绍音乐的拍子和节奏感的概念。
- 播放一段有明显拍子和节奏的音乐。
- 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并让他们跟着节奏拍手。
2. 讲解:
- 解释音乐拍子的概念,例如4拍,每拍用一次手拍。
- 解释节奏感的概念,即按照音乐的拍子来演奏。
3. 练:
- 让学生通过手拍的方式感受拍子,并进行指定拍子个数的练。
- 选择简单的乐曲片段,让学生按照音乐的拍子和节奏演奏。
4. 发展:
-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乐器演奏简单的乐曲,如击打乐器、吹奏
口琴等。
- 让学生自由发挥,尝试用不同的节奏演奏乐曲。
5. 巩固:
- 回顾本课学到的音乐拍子和节奏感的概念。
- 让学生演奏之前练的乐曲,检验他们的节奏感和准确性。
教学延伸:
- 给学生一些节奏训练作业,让他们在家中练。
- 引导学生收集不同种类的乐曲,尝试演奏并感受其中的节奏和拍子。
教学评价:
-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准确性。
- 给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练作业,评估他们对于音乐拍子和节奏感的掌握程度。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乐器演奏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乐器演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4c05b76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7f.png)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乐器演奏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乐器演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些常见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吉他等。
2. 培养学生对乐器演奏的兴趣和热爱。
3. 学会使用乐器的正确姿势和基本演奏技巧。
4. 能够演奏一首简单的乐曲。
二、教学准备1. 音乐教室或教学场所。
2. 钢琴、小提琴、吉他等常见乐器。
3. 乐谱和乐曲录音。
三、教学过程1. 引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研究到的音乐元素,并提问观察乐器的外观特点,以激发兴趣。
2. 导入播放一段乐器演奏的录音,让学生猜测所听到的乐器并向前台指出。
3. 研究各种乐器逐个介绍常见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吉他等),并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外观并辨认不同的乐器。
4. 研究乐器演奏技巧针对每种乐器,分别介绍正确的演奏姿势及基本技巧。
教师可以示范演奏,并引导学生模仿。
5. 练演奏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进行练演奏。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进行指导和调整。
6. 演示表演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演示表演,展示他们的乐器演奏成果。
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合作意识,可以鼓励其他学生给予掌声和鼓励。
7. 总结和反思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让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分享他们在乐器演奏中的体验和收获。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乐器的认知和兴趣展示。
2. 评估学生的乐器演奏技巧和姿势是否正确。
3. 评判学生的小组表演,包括演奏的准确度和合作程度。
五、教学拓展1. 鼓励学生自主研究乐器演奏,并提供相关资源和指导。
2. 组织参观音乐厅或乐器展览,增加学生对音乐和乐器的了解。
六、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以上为《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乐器演奏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苏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
![苏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47751d1711cc7931b716b0.png)
第一单元《蓝天白云》教学内容:听:“蓝天白云”“朝景”“放风筝”唱:“我爱我的家乡”“美丽的黄昏”“捉泥鳅”动:“露一手”教学时间:4课时第一课时《常规课》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教学效果良好。
教学内容一、常规歌训练1、学唱“上课歌”,集体创编动作2、用音乐告诉学生,起立、坐下等基本常规二、节奏训练三、卡农训练1、音阶练习(用手位帮助);2、单和弦练习;3、轮唱练习。
第二课时《我爱我的家乡》教学目标:一、学唱《我爱我的家乡》歌曲,让学生在层层深入的音乐实践中自然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并结合美术、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欣赏《蓝天白云》,感受小鸟在蓝天自由自在的飞翔。
三、创设情境,设计简单而实用的歌曲图谱,使学生浅显易懂的理解和学习歌曲,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把自己家乡的美好景物编成歌词;难点:唱好连音线,用美妙的歌声赞美祖国。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律动:《蓝天白云》请你们跟我这样做。
2、问:你听到的是一段怎样的音乐?(学生回答)这音乐给我们感受到小鸟在蓝天自由自在的飞翔3、复听音乐。
引:让我们带着不同的感受再次聆听音乐吧!二、主动探究,学唱歌曲。
1、在这美妙的音乐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出示家乡的画面),我们用什么形式来表达家乡的美丽呢?歌声!2、老师范唱。
3、师生接龙哼唱。
4、学生独立哼唱。
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如吹口哨或用“lu”、“la”哼唱、视唱等。
5、给旋律取名字,引:这么动听的旋律,我们取个名字——“我爱我的家乡”。
?6、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歌词,学唱歌曲。
7、采用接唱方式学唱歌曲。
8、引导学生用优美、活泼的情绪及自然的声音演唱。
9、分组讨论:可采用哪几种形式来演唱?。
①、加上人声:朗诵词,学生的欢呼声等。
②、加上乐器:模仿同学们上学的脚步声、读书声、课间玩耍声等。
2023年最新苏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3年最新苏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08c5d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3.png)
2023年最新苏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简介本教案是针对2023年最新苏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全册编写的教学指导。
该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和安排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音乐基础知识- 音符和节拍的认识- 乐器的分类和功能- 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的区分第二单元:音乐欣赏- 听音乐时的注意事项- 不同音乐曲风的欣赏和分析第三单元:歌曲学唱- 歌曲的节奏和韵律感- 朗读和演唱技巧的培养第四单元:创作和表演- 创作简单的音乐节奏- 学会简单的舞蹈动作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通过播放音频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音乐。
2.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歌曲学唱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观摩研究:邀请专业音乐人士或学生表演,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和创作动力。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积极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音乐技能的掌握情况。
2. 个人发展评价:关注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个人发展和兴趣培养情况。
3. 合作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和团队活动中的表现和贡献。
教学资源- 音乐教材:苏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
-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 演示教具:乐器模型、音符卡片等。
- 视听资料:音乐欣赏的音频、视频材料。
教学安排请参考教材中的教学进度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安排。
结束语本教案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有效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表演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苏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d80f92b9d528ea81c779af.png)
第一单元五彩民歌风教学内容:1、听:《花儿与少年》《月光下的凤尾竹》2、唱:《我的祖家是歌乡》、《跳柴歌》歌表演律动3、竖笛:《阿西里西》教学时间: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乐句连接的练习,让学生体验音乐的流动与终2、能准确演唱《我的祖家是歌乡》的乐谱和歌词;3、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这首歌曲;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发声练习1=C 2/45 3 ∣4 2 ∣1 2∣3 4∣5 3∣4 2 ∣1 —∣Ni no ni no ni no ni二、乐句连接1、认唱旋律短句1)请学生打好拍子,注意附点音符的节奏。
2)自己练唱,想一想如何连接比较好听。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唱。
3)把排列好的乐句来唱一唱。
三、欣赏《花儿与少年》《花儿与少年》(民乐合奏)由作曲家吕冰(1930—)创作于1956 年,系根据青海传统歌舞《四季调》改编而成。
《四季调》又名《四季歌》,流传于青海地区。
写的是姑娘与阿哥去踏青及谈情的故事。
语言生动,旋律优美而欢快,给人以美的享受。
全曲为ABA 三段式结构。
A 段的旋律欢快活泼,二四拍,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交织而成;B 段与A 段形成对比,旋律优美抒情,三四拍;第三段再现第一段的旋律。
欣赏多种表现形式的《花儿与少年》,学生感受歌曲中二拍子三拍子的变化,体会其变化带来的韵律感,为给去分段,并随着歌曲中的旋律片段唱一唱,尝试用歌声和动作表现出来。
四、新授课(一)、情境创设1、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吗?喜欢听什么样的歌呢?今天老师见到你们特别高兴,所以我们来听两首欢快活泼的歌,好吗?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播放高山族民歌《我的祖家是歌乡》学生通过对比聆听歌曲片断,听后交流感受。
(歌曲的情绪、流传地域等)2、导入:中国地大物博,五十六个民族繁衍生息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我们去过美丽的新疆,也到过古老而神秘的“世界屋脊”——西藏,今天,老师就要和同学们一起到祖国的东南沿海去看看,去领略那里特有的椰风海韵,我们的第一站便是--台湾。
苏少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必备7篇)
![苏少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必备7篇)](https://img.taocdn.com/s3/m/aeb5330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2a.png)
苏少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必备7篇)苏少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1篇知识目标:1.知道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歌词中的“太阳”寓意深刻指的是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
2.歌曲中2、4、7音准的掌握.3.符点八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的掌握。
技能目标:1.能与他人一起带着欢快、活泼的情绪,准确有表情地演唱《阳光牵着我的手》。
2在二声部训练中尽量做到和谐均衡。
3.能用简单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唱《阳光牵着我的手》,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在在社会的温暖怀抱中健康成长的幸福感。
2.能与他人一起带着欢快、活泼的情绪,准确有表情地演唱《阳光牵着我的手》。
3.在学唱歌曲中让学生知道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给了我们快乐和幸福的生活.教材分析:《阳光牵着我的手》的歌词寓意深刻,具有较强的性;二段体结构充满活力。
演唱形式也是先齐唱,后合唱。
歌曲反复之后的第二结尾为了增强歌曲的结束感,将结束音延长了两拍。
教学重点:1.能够带着欢快、活泼的情绪准确有表情地演唱《阳光牵着我的手》。
2.通过学唱《阳光牵着我的手》,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的温暖怀抱中健康成长的幸福感。
教学难点:歌曲中2、4、7的音准和符点音符的准确掌握。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学唱新歌(一).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能和大家一起度过这愉快的40分钟,我感到特别高兴,那就让我们拍手来感受这一时刻吧。
(二).师生共同演唱:《拍手拍手》学生随音乐有感情地哼唱歌曲,并手拉手进行肢体活动.(三).学唱新歌《阳光牵着我的手》1.教师:同学们,在家里是爸爸妈妈牵着我们的手,给了我们无数的关爱和照顾,在学校是老师同学牵着我们的手,给了我们更多的教诲和帮助,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阳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那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在歌中找到答案好吗?2.感受与鉴赏(1)第一遍聆听:学生回答(阳光给了我们温暖和幸福……)(2)第二遍聆听:感受歌曲情绪(欢快、充满活力)根据情绪和旋律的变化感受歌曲的段落划分,并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了解歌曲内容。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2023最新版)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2023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8ac45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69.png)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2023最新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是基于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材(2023最新版)编写的。
该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欣赏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涵盖了音乐的基本概念、节奏感的培养、简单乐器的演奏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使其能够辨别不同的音乐风格和乐器声音;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和创作能力,通过简单乐器的演奏和合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3. 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受能力,通过音乐表演和舞蹈动作的结合,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和节奏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包含以下主要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的研究,包括音符、音阶、拍子等概念;2. 音乐欣赏,通过听取不同风格音乐的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3. 乐器演奏,通过简单乐器的演奏,让学生体验音乐的乐趣;4. 合唱和合作,通过合唱和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5. 舞蹈和音乐的结合,通过舞蹈动作和音乐的配合,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美感。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示范演奏、合唱指导、团队合作等。
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
五、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情况的观察记录;2.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展示;3. 定期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4. 组织音乐表演和比赛,评选出优秀学生。
六、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音乐教材(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材);2. 音乐欣赏的音频资源;3. 简单乐器(如口琴、打击乐器等);4. 舞蹈动作指导视频等。
以上是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2023最新版)的简要概述,希望对教师教学有所帮助。
如需详细教案,请参考相关教材和教学指导。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22516da26925c52cc5bfab.png)
四年级音乐教案施教日期:年月日四年级音乐教案施教日期:年月日四年级音乐教案施教日期:年月日四年级音乐教案施教日期:年月日四年级音乐教案施教日期:年月日3、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①新疆地区,热情奔放、豪爽开朗、能歌善舞。
②手鼓。
4、教师小结:我们刚才听到的是一首由民族乐器古筝和新疆特有的打击乐器手鼓共同演绎的乐曲《伊犁河畔》。
描绘出今日伊犁河畔人们在美丽的天山脚下,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的场景。
每当提起新疆,这片占我国总面积六分之一的七彩土地,就自然让人联想到香甜的瓜果、婀娜的舞姿、华丽的服饰、还有美妙的音乐和独特的乐器。
5、介绍部分新疆乐器。
6、展示手鼓,教师示范击奏,学生模仿节奏。
三、歌曲教学《丰收之歌》1、聆听教师演唱,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思考歌曲段落特点。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3、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唱谱,注意A段的重复乐句。
遇到困难或学生唱不准确的地方,重点练习,加以纠正。
4、第二遍在钢琴伴奏下用“啦”模唱歌曲旋律。
5、欣赏胡松华的演唱。
这首新疆民歌由民族歌唱家胡松华填词编曲并演唱,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合唱教学可从轮唱开始,逐步过渡到多声部合唱。
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①冬不拉②艾捷克③热瓦普④都它尔⑤手鼓这是一首活泼、优美、生动的新疆民歌,整首歌曲洋溢着欢乐的舞蹈节奏,表达了勤劳、智慧的新疆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喜获丰收的欢乐之情。
全曲由三个乐段组成,开头和结尾两个乐段比较相似,是歌曲的主题旋律,可以表示为:A+B+A下面我们就欣赏胡松华的演唱,6、总结歌曲的新疆韵味。
①选择切分节奏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三连音节奏:②介绍装饰音记号。
上波音:倚音:总结作用:使旋律显得俏皮生动。
7、会唱后,体会A段和B段的情感,合理设计情绪和音色,完整地表现歌曲。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采金秋》教案三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采金秋》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1a62943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86.png)
【导语】背起我的⼩⽵篓,⼿拉⼿⼉采⾦秋,⼀路采来⼀路歌,汗⽔顺着笑脸流,啊,⾕穗向我的点头,啊,⽟⽶向我招⼿,满树⾦果遍地锦绣,今年⼜是⼤丰收(呦呦),⼤丰收(呦呦)!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采⾦秋》 教学内容 听:“丰收歌”“霍拉舞曲”唱:《采⾦秋》《恰利利恰利》《丰收之歌》动:集体舞 课时:3课时 第⼀课时 教学内容 第⼀课时《采⾦秋》 教学⽬标 ⼀、学唱《采⾦秋》歌曲,观察秋天,激发学⽣⽣活的情感进⾏表演。
⼆、欣赏“丰收歌”,学跳丰收舞。
三、采取⼩组合作学习⽅式,适当引⼊竞争机制,培养学⽣的合作精神和主动意识。
教学重点 唱好后⼗六分⾳符及下滑⾳,学跳丰收舞,即兴表演《采⾦秋》 教学过程 ⼀、欣赏“丰收歌”,形体训练。
1、律动:同学们,请你们听着⾳乐跟⽼师⼀起跳起来吧(⾳乐:“丰收歌”。
2、谈话:你们跳完后,对⾳乐有什么感受?描写了什么场景? ⼆、新授《采⾦秋》 1、引⼊:你们看到了那么多美丽的景⾊,今天我们⼀起去采⾦秋吧。
2、聆听范唱,了解节拍及乐曲的基本情绪。
3、我们⽤拍⼿的⽅式伴奏。
4、随乐⽤la哼唱两遍。
5、随乐学曲谱、视唱。
6、朗读歌词,随乐唱词。
三、歌曲艺术处理。
1、⼩组讨论处理⽅案。
2、交流、讨论、实践。
3、综合讨论意见,是总结:第⼀和第三乐段要唱得欢快⽽有弹性,第⼆乐段要唱得连惯⼆抒情;吐字要轻切、清晰。
以表达对幸福⽣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
4、各组按要求联唱,并展⽰。
5、创作不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四、拓展 1、按“起承转合”填空创作歌词。
演唱⾃⼰作品。
2、交流研究性学习成果。
3、⿎励学⽣针对歌曲很多⽅⾯提出⾃⼰的看法和疑问。
4、收集或⾃⼰创作有关秋天的⾳乐。
五、结束。
教学重建 教学反思 第⼆课时⽉亮钩钩 教学内容 《恰利利恰利》 教学⽬标 1、学习印度尼西亚民歌《恰利利恰利》,感受劳动歌曲的⾳乐特点。
并能⽤简单的动作表现劳动场景。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精品版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精品版](https://img.taocdn.com/s3/m/3207c65031126edb6f1a1074.png)
教材分析:
《美丽的黄昏》是一首简易而富有效果的三部轮唱曲,3/4拍,全曲只有三个乐句,一、二乐句构成美妙的三度和声,第三乐句连续的“do”音进行实际是主音的持续,在轮唱过程中实际形成了三部合唱曲“叮咚叮咚”描写平静的教堂钟声,使全曲显得宁静而美妙。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1、节奏练习:xx x | x x x | x x x x | x 0 |
师:那么,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生:春天可以放风筝。
师:现在请大家听赏〈放风筝〉乐曲。
2、跟着音乐感受〈放风筝〉的心情,用动作来表现。
二、音乐引入学唱歌曲
1、同学们我们放着风筝来到了田野,你们瞧,一群小朋友在干什么?——捉泥鳅;你们捉过泥鳅吗?捉起来容易吗?请你们听他们是怎样捉泥鳅的。
三、创设情境,设计简单而实用的歌曲图谱,使学生浅显易懂的理解和学习歌曲,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自己家乡的美好景物编成歌词;
难点:唱好连音线,用美妙的歌声赞美祖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律动:《蓝天白云》请你们跟我这样做。
2、问:你听到的是一段怎样的音乐?(学生回答)这音乐给我们感受到小鸟在蓝天自由自在的飞翔。
t t ta t t ta t tt t ta
2、视唱练习
(!)、出示旋律:p2
(2)、练习一声部视唱。
(3)、练习三部轮唱。
二、感受歌曲
1、观赏画面“黄昏情景”,同学们,这幅画中你看出了什么?能说一说吗?如我们用歌声表达的话那就更美了,请听------。
2、听范唱《美丽的黄昏》,体会歌曲的速度、情绪。
1、激发创作欲望,根据图片,师生共同创编歌词
苏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bcdcb9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3.png)
苏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案标题:苏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 能够辨别不同的音高、音长和音色;3. 培养音乐欣赏和表达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音乐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 音高、音长和音色的辨别;3. 音乐欣赏和表达。
教学准备:1. 教材:苏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材;2. CD或音乐播放设备;3. 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可选);4. 图片或PPT等多媒体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音乐播放设备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2.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音乐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二、讲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术语(10分钟)1. 向学生简单解释音乐的定义和作用;2. 介绍音乐的基本要素:音高、音长和音色;3. 利用图片或PPT等多媒体教具展示不同音高、音长和音色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辨别。
三、辨别音高、音长和音色(15分钟)1. 利用CD或音乐播放设备播放不同音高、音长和音色的音乐片段;2. 引导学生辨别和描述所听到的音乐片段的特点,如高低、长短和声音的质地等;3. 学生可以通过手拍、口哨等方式模仿所听到的音乐片段。
四、音乐欣赏和表达(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一首经典的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2. 利用音乐播放设备播放该音乐作品的片段,让学生聆听;3. 引导学生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可以通过绘画、写作或口头表达等形式。
五、合作学习(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2. 小组内成员共同欣赏所选音乐作品,并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3.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选择和讨论结果。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困惑,解答他们的问题;3. 预告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听多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培养音乐鉴赏能力;2. 组织音乐小合唱或乐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3.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并进行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花儿与少年》教学目标:1、欣赏《花儿与少年》的不同版本,及其它青海民歌2、学生在欣赏、伴奏等音乐活动中,接触具有民间特色的代表性音乐作品,扩大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师:今天老师首先给大家带来一段歌曲大串联,大家听一听里面有几首歌曲?如果有熟悉的呆会能不能学唱两句或者说说个歌曲给你的感觉。
播放视频学生回答师:你听的真仔细,能不能学唱两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出歌曲的风格迥异总结加导入:其实老师刚刚播放的都是我们全国各地风格各异的民歌,那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青海的民歌《花儿与少年》,请同学们听听歌曲的演唱形式和歌曲的情绪。
播放视频《花儿与少年》(男女二重唱){视频为最后一段}1、请学生先说演唱形式2、再说情绪(快乐,活泼)(二)、介绍“花儿”过渡语师:快乐的歌曲在青海的草原和山间被那边纯朴的人们传唱,他们表达感情的方式也非常的纯朴:就是用自己喜爱的歌曲,很多情歌就是这么来的,其实这首《花儿与少年》就是一首情歌,那么花儿代表什么你们知道吗?(学生可能回答:美丽的姑娘)师笑着说:对了,花儿就是指如花似玉的姑娘,其实花儿不光是指姑娘,由于青海地域广阔,所以流传着许多风格的民歌,“花儿”也是民歌的一种,青海的花儿一般是在山里和田间歌唱的。
(边出示幻灯“花儿”介绍边说)(三)、欣赏器乐版《花儿与少年》(新筝独奏)师:经典传统的民歌也常被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演绎,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器乐版的《花儿与少年》,你听听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情绪是如何来变化的?完整听赏乐曲,学生回答演奏形式(古筝)1、师:真棒,你听出了是筝的演奏,其他同学听出了吗?(表扬全体)它确实是筝,在这里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新型的乐器,它叫新筝,是在古筝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幻灯出示新郑古筝对比照片,及新筝的简单介绍)师接着说:你看,它有两排琴码,所以旋律音更丰富,音色也更饱满,如果说古筝是美丽的黑白照片,那么新筝就是色彩丰富的彩色照片。
“那乐曲的情绪是如何来变化的?”2、学生边回答,师边切出每部分的一小段旋律,学生说:一开始很慢师“是不是这一段?这是歌曲的开头是引子的部分还没有进入主旋律”a “这一段情绪非常的欢快是歌曲的第一段,A段”依次介绍出示ABA结构3、师:“其实情绪的变化和乐曲的速度和节拍是有关系的,让我们跟着乐曲感受一下情绪不同的两段它们的拍子和速度的变化”学生跟着乐曲感受速度与节拍的变化(多媒体出示表格)学生回答,师表扬总结:A段是二四拍,它的强弱规律是?(生:强弱)师范唱,接着说:所以节奏感很强很欢快B段呢是三四排,它的强弱规律是?(生:强弱弱)恩,它的节奏很平稳,师范唱,而且速度比A段慢,所以我们感觉这段曲调很柔美祥和,(过渡:)非常具有歌唱性,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我们先来唱五线谱,老师唱一句,你们唱一句”“仔细听”A 跟老师一句一句唱五线谱,个别难点句可以反复唱下,基本唱连贯B 用la连起来唱一唱,遇到唱得不好的,回过头来单独唱谱,纠错。
C完整唱,老师对声音作要求(注意换气位置声音扬出来等等),唱好。
4 过渡:大家唱的真好,让我觉得B段更优美了,那么非常欢快的A段大家换个方式来体验,让我们为歌曲来伴奏吧(大家身上带乐器了吗),没关系,我觉得大家的身体就是最好的乐器,我们可以通过踩地,拍腿拍手来伴奏,请同学们听着A段来创编你的节奏,呆会请同学来展示”听乐曲A段,生创编,展示。
师整合:大家的创作给老师带来了灵感,你们看这样怎样?(和学生一起打节奏)5、融入乐曲:A段声势表演,B段跟着哼唱。
(四)、拓展欣赏《花儿与少年》(女子十二乐坊)1、师:在现代流行乐的冲击下,我们的传统民乐的演绎也可以更富表现力,接下来我们就感受一下接下来的这首《花儿与少年》与刚刚的有哪些不同(多媒体播放乐曲的A,B段)生感受回答老师可以在学生回答出乐器的时候,让学生模仿乐器的演奏,大家都来试一试,为后面表演铺垫在学生说到有人声的时候,老师可以说:你觉得他们唱的怎样,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学生不会说,老师可以说:我来模仿两句,你再说说师总结:说的真好,好像是在草原放声歌唱,这就是我们说的原生态,歌唱的是生动的真实画面,我可以面对大自然,面对好伙伴,面对我们自己,欢欣鼓舞的来唱,这也就是民歌的魅力学生说到动感的时候,或者说到鼓的时候,还可以让他们听听里面鼓的一段音乐:你听,在传统的民乐合奏里加进了流行的架子鼓,乐曲一下子就很很有现代感了。
1、师出示归纳好的表格(内容:情绪、乐器、风格)总结2、引出介绍女子十二乐坊,师简单介绍(幻灯出示女子十二乐坊图片与简介)这个乐团将传统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给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
3、律动表演:师:“这么有感染力的乐曲,你们想不想看看她们的演奏?让我们跟着一起来表演吧,请大家选择自己喜爱的乐器模仿一下他的演奏动作,比如二胡……(l老师可以稍微教一下)B段有歌词的旋律我们也来放声歌唱,最后加上我们的声势伴奏,好,一起来表演吧”播放视频,师生边看边表演。
(师可以在播放的过程中随视频提问出现的民族乐器)(五)、结束同学们,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这样经典动听的民歌,它们就像是明珠一样镶嵌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如果大家能留心采集,它将成我们宝贵的财富。
第二课《我的祖家是歌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四分音符及知道四分音符的时值。
2、能够感受、体验台湾、高山族的风土人情与其相关的音乐艺术文化。
3、能够感受歌曲的音乐情感教学重难点:对四分音符的认识,时值概念较为抽象,学生较难理解。
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1)请同学们欣赏《阿里山的姑娘》《我的祖家是歌乡》《天呜呜》台湾名歌。
请同学们分别说出播放的歌曲歌名是什么?这几首歌是我国那个地区的民歌?引入台湾,引入高山族,进而引入本课主题。
二、你说我说大家说(1)请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想想还听过哪些关于台湾的歌曲?(2)联系地理知识,说说台湾的居民主要以那个族为主?他们有什么样的民族习俗?(如:衣着,歌舞,节日….)(3)台湾民歌分类三、带着问题----再次聆听音乐《我的祖家是歌乡》(1)感受情感,请同学把自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2)歌曲分析这首歌曲是流传在台湾高山族一带的民歌。
它属于舞歌类的“欢乐舞曲”。
歌曲通过赞美祖辈喜爱的风俗习惯来表现高山族人民憧憬美好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歌曲为c羽调式,2\4拍,单乐段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情绪欢快、热烈,带有舞蹈性。
但是这首歌曲中很多一字多音是难点,并且要求气息悠长连贯,长音时值要唱足,声音用气息支撑。
四、四分音符的学习(1)对四分音符进行讲解,展示四分音符如:3 5 6 1 用节奏型可表示为:x 举例:2/4x x| x x| x x| x x| x x| x x||x的时值为1 请同学们通过你对四分音符的了解,请你用肢体语言或者是动作把四分音符的时值表示出来。
如:教师引导(拍手)通过上节课对歌曲的学唱,让学生尝试体验,边唱边打拍节奏,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成功的喜悦。
(2)我们你知道几首江西民歌?(3)分小组交流模仿伴奏型,用拍手.跺脚. 拍肩等肢体语言设计歌曲伴奏型。
板书设计:《我的祖家是歌乡》(1)对四分音符进行讲解,展示四分音符如:3 5 6 1 用节奏型可表示为:x 举例:2/4x x| x x| x x| x x| x x| x x||(2)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请同学们分别说出.播放的歌曲歌名是什么?.这几首歌是我国那个地区的民歌?教学反思:学生的音乐知识较为薄弱,在此之前未经过音乐知识的系统学习,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难度,同时我采用肢体语言和声音相互配合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四分音符的时值,同时通过乐曲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和把握音乐的情感。
第三课《跳柴歌》一、教学目标:1、欣赏海南风情,对黎族歌舞和文化习俗产生浓厚的兴趣。
2、掌握“跳柴”的基本节奏,为下一环节学跳竹竿舞作铺垫。
3、学唱《跳柴歌》,用自信自然、有弹性的歌唱来表现歌曲轻快、欢悦的情绪。
二、教学重点:1、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跳柴歌》;在跳竹竿舞时,动作协调、合拍。
2、通过学习跳竹竿舞,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在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3、通过歌曲的欣赏与学习,感受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对黎族的歌曲、舞蹈和文化习俗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竹竿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音准练习:1 3 6 1 3 6 1 3 6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歌,它的主旋律就是这三个音,是什么歌一起来读一遍。
(活泼)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遍。
师:那谁能知道这是哪个地方的民歌?(海南民歌)海南岛的气候温湿、风景秀丽、四季常青、物产丰富,还有雄伟的五指山和秀丽的万泉河,现在那里也已经被开发成为旅游圣地了。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那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同学们知道了《跳柴歌》是一首海南民歌,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子的?(欢快、活泼)这首歌曲的名字叫《跳柴歌》那你知道什么是跳柴吗?二、了解黎族风情生:不知道。
师:那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看,海南岛的风光秀丽,在海南岛住着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叫黎族,每年的三月三日这一天,黎族的男女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欢聚一起举行射箭比赛,吟歌对唱来欢度他们的爱情节,其中,跳竹竿是黎族人民最具浓郁特色的民俗活动,所谓跳竹竿就是一组人蹲在地上双手拿着长长的竹竿通过竹竿的抨击敲出非常给节奏的XX声音,另一组人就在竹竿的空隙之间跳舞,变化出各种优美的舞姿。
3.节奏练习师:同学们,想不想参与到当中去?要想学会跳竹竿舞,首先要掌握它的基本节奏,现在我们一起来练习敲竹竿的节奏。
(1)出示节奏谱并练习X X︱X X︱X X︱X X︱开开合合开开合合(2)指名个别同学拍(3)全体拍(4)师: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的手里拿着竹竿在有节奏的做开合动作。
请全体同学一起做。
(5)下面请两位同学来亲身感受一下敲竹竿的乐趣。
其他同学一组徒手模仿,一组按节奏在原位跳一跳。
三,学习歌曲师:黎族人民爱跳也爱唱,我们来听听他们跳柴时怎么唱的。
1、师范唱。
听了这首歌曲,你感受到怎样的情绪呢?2,再听歌曲3、学唱曲谱。
(1)师:同学们还记得刚上课是老师教的几个音吗?我们再来一起看一看、唱一唱,(2)师生合作唱谱。
生唱旋律相同的前半部分,师唱后半部分。
句前两小节相同。
)(3)这首歌曲的旋律很简单,下面,我来弹,请同学们仔细听,其中哪些地方旋律是相同的?(一二句、三四(4)请同学们轻声跟琴完整地视唱曲谱,感受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
(八分附点处提醒唱好。
)4、学习歌词。
(1)师:这首歌不仅旋律好听,歌词也写的很美。
请同学们听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
注意一字两音的地方。
(2)请个别同学读(3)师:黎族人民在跳柴时心情很愉悦的,请同学们也用欢快跳跃的情绪有节奏地朗读来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