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磺酸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牛磺酸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牛磺酸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牛磺酸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摘要:牛磺酸( taurine, Tau )又名2-氨基乙磺酸,是机体组织细胞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β型含硫氨基酸,于1827 年首次从牛胆汁中分离, 并因而得名。此后,国内外学者对牛磺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其具有广泛的生理学效应,是调节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牛磺酸具有广泛的生理学效应,是调节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不参与蛋白质组成和代谢,而是以游离形式存在或与胆汁酸形成复合物。是一种条件性必需氨基酸, 在大部分动物组织中都存在。牛磺酸在生物体内参与一系列的生理学过程,如与胆汁酸结合、调节渗透压、外源化合物的解毒、细胞膜的稳定、细胞钙流动调节、神经发育、神经兴奋性调节、神经保护、抗氧化和抗心律失常等[1],临床上牛磺酸被尝试应用于心血管疾病、高胆固醇血症、眼部疾病、糖尿病、早老性痴呆、胆囊纤维化等一系列疾病的治疗。

关键词:牛磺酸;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

1. 牛磺酸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

1.1 牛磺酸在脑中的分布

牛磺酸在动物的大脑皮层、小脑及嗅球等区域含量相当丰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各类细胞均含有牛磺酸其中以神经胶质细胞和突触系统的含量最为丰富。突触体中牛磺酸的水平与整个机体组织中牛磺酸的水平大致相同,但突触体中其他氨基酸的含量却低于机体组织,并且发现突触体中突触小泡的牛磺酸含量更加丰富。从动物的不同发育阶段来看,生长发育阶段的动物,其大脑牛磺酸的含量最高,而在这一时期,大脑中其他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则呈下降趋势[2];随着脑的不断发育,牛磺酸的水平逐渐下降,成年动物大脑中牛磺酸的含量仅为新生动物的1/3,人、猴、大鼠、家兔和猫均存在这一现象。

1.2 牛磺酸与神经递质

在生理条件下,牛磺酸可增加纹状体多巴胺的合成与释放,突触小泡对多巴胺的摄取需要氯离子的存在,而牛磺酸可增加氯离子的传导。牛磺酸与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在大脑和松果体,β-肾上腺素可导致牛磺酸的释放。牛磺酸可增加松果体Ν-乙酰转移酶的活性,使乙酰-5-羟色胺的生成量增加,也使N-乙酰-5-甲氧基色胺的生成量增加。牛磺酸对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具有刺激性和抑制性作用,这种作用取决于内源性牛磺酸的水平,高浓度表现为抑制,低浓度则表现为刺激。适量的牛磺酸可使大鼠海马、大脑皮层β-内啡呔含量增高。

1.3 牛磺酸对脑发育的影响

牛磺酸可促进脑细胞DNA,RNA的合成,增加膜的磷脂酰乙醇胺含量和脑细胞对蛋白质的利用率,从而促进脑细胞尤其是海马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发育。陈文雄运用突触定量技术发现,幼年大鼠添加牛磺酸可增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突触数目;腹腔注射牛磺酸可诱导大鼠脑神经细胞[3]c-fos基因快速表达,合成fos蛋白。研究表明,c-fos基因表达

是反映细胞(包括神经元细胞)活性一种很好的标记。fos蛋白是真核细胞的调控因子,c-fos基因表达的fos 蛋白的功能,对神经生理功能的维持、细胞的存活是必需的。fos 蛋白不仅参与细胞的信息传递过程,而且在细胞正常生长、分化方面有重要意义。牛磺酸对神经细胞的分化成熟过程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缺乏牛磺酸仔鼠脑重量、脑细胞容积均达不到正常水平,且学习记忆能力降低。

1.4 牛磺酸与学习记忆

大脑和海马区在学习记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牛磺酸可通过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来促进生长和智力发育。有研究表明[5],中枢神经系统的一些肽类物质参与信息在脑内的加工过程,它们可调节记忆贮存或提取过程,脑β-内啡肽参与记忆调节系统,影响学习记忆的获得和再现等不同阶段。给大鼠喂养牛磺酸,可使大鼠海马和大脑皮层的β-内啡肽增高,牛磺酸正是通过海马与皮层内β-内啡肽含量增高而参与学习记忆力调节。牛磺酸对c-fos 基因表达的影响,可以从信号传导的角度揭示其提高学习记忆的机制[6]。C-fos 基因表达和fos 蛋白的生物合成对于易化学习记忆过程至关重要。由于c-fos 基因转录后的mRNA及翻译后的fos蛋白的快速增高,持续很短时间后消失,并能将外界信号转变为基因表达,具有信号传递特征,c-fos基因表达产物被视为第三信使。以c-fos基因表达作为标志物,发现学习记忆过程中在脑区所涉及的解剖结构,有助于学习记忆机制的认识。安文林研究推测[7],牛磺酸增强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初启动的脑区可能是颞叶皮层、海马、下丘脑和丘脑等区域。牛磺酸还能调节体内微量元素锌、铜、铁及游离氨基酸等含量,进而促进大脑中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以牛磺酸-锌或牛磺酸形式调节机体的细胞代谢活性。

1.5 牛磺酸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

高碘可影响子代脑发育,补充牛磺酸能从促进DNA的合成、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增加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含量等方面来拮抗高碘所引起的脑发育障碍和智力障碍[8]。中枢神经系统是铅毒性重要的靶器官,能明显抑制实验大鼠学习与记忆能力。牛磺酸对细胞内钙离子有双向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对钙稳态的调节作用来阻止细胞内钙超载;牛磺酸还可以影响其他微量元素如锌等的吸收,而这些元素可影响海马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基因,进而对海马nNOS 活力产生影响,达到对铅毒性的抵抗作用。

2. 牛磺酸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2.1 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牛磺酸是心肌细胞内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具有调节细胞钙稳态、清除氧自由基和稳定细胞膜等多种作用[8]。在缺血缺氧的情况下,心肌细胞牛磺酸含量降低,且与心肌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缺乏牛磺酸的动物心脏对缺血所致心肌损伤的敏感性增加。研究表

明[9],牛磺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表现为全血粘度、血浆粘度降低,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心肌中线粒体丙二醛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力显著提高,并能抑制心肌缺血时胞内钙堆积。体外研究表明,牛磺酸能减少缺氧引起的心肌细胞坏死和乳酸脱氢酶活性降低。

2.2 抗心律失常和心衰作用

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补充牛磺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10]。采用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的方法诱发麻醉狗发生心律失常,补充牛磺酸后,可使肾上腺诱发期前收缩的阈剂量提高,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牛磺酸能明显减轻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呼吸困难、心悸、胸膜捻发音和浮肿,也可增强患者的运动功能,这种强心作用与其对钙离子的调节有关。

2.3 抗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在腹主动脉狭窄和高盐摄入所致高血压大鼠[11],经消化道给予牛磺酸4周后,大鼠血压下降,血浆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降低,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增加,主动脉组织中牛磺酸含量也增加;牛磺酸还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说明牛磺酸可能通过调节体内的血管舒缩物质水平,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对高血脂大鼠补充牛磺酸后[12],血清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降低,而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影响不大。

3. 牛磺酸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3.1 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饮食中缺乏牛磺酸,血中白细胞总数下降,多形核细胞和单核细胞比例异常,吞噬杀灭葡萄球菌的能力减弱,脾结节及结节内细胞形态均出现异常,过氧化物生成增加。

3.2 对视网膜的影响

牛磺酸在脊椎动物视网膜含量丰富,猫体内牛磺酸缺乏会对视锥感光细胞造成损伤,导致持续的视网膜退化[13]。对于因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所致的视网膜组织结构、超微结构损伤及视网膜功能的改变,牛磺酸可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

3.3 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牛磺酸是母猫正常妊娠、分娩,仔猫成活和正常发育必需的物质;缺乏则表现为繁殖能力低、流产、死产等症状,且活仔的生长速度显著降低,发育异常。

3.4 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在大强度运动时,体内自由基生成增加,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损伤组织细胞。牛磺酸具有广泛的生物作用,如抗氧化、保护细胞膜、调节渗透压、参与糖代谢的调节等作用,可以对抗这种损伤。补充外源性牛磺酸能增加运动大鼠体内牛磺酸的含量,并在

机体运动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提高运动能力、抵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而经过游泳训练后的小鼠心肌组织中牛磺酸含量则显著升高。

参考文献

[1] 周宝宽,郑尧,崔志清.牛磺酸锌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初步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

报,2000,16(5):595.

[2] 陈文雄,郑尧,崔志清.牛磺酸与生长发育[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册,2000,11(1):3-6.

[3] 韩晓滨.牛磺酸对人脑神经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的研究[J].生理科学进展,1992,23(4):339-341.

[4] 金亚丽,李德平.牛磺酸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J].南京部队医药,2000,2(3):80.

[5] 杨峰,王大宁,李积胜,等.牛磺酸对染铅大鼠体重及学习记忆的影响[J].工业卫生与职

病,2003,29(5):281-283.

[6] 许丽辉,尹桂山,朱惠民,等.牛磺酸对高碘仔鼠脑发育和学习记忆的影响[J].中华预防医学杂

志,2001,35(2):114-116.

[7] 安文林,李林,李斌,等.牛磺酸对大鼠脑神经元细胞fos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

神经病学杂志,2000,7(1):52-26.

[8] 徐广飞,刘毅.母鼠牛磺酸耗竭与补充对仔代脑发育的影响[J].营养学报,1998,20(1):58-62.

[9] 陈冬云,鲍能胜,张静.牛磺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血液流变学影响[J].皖南医学院学

报,2003,22(2):95-97.

[10] 张晓敏,周巧云.体外牛磺酸对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影响[J].长治医学院学

报,2003,22(2):95-95.

[11] 石湘芸,赵云涛,徐洪涛,等.牛磺酸对高血压大鼠和血管活性物质影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J].

心肺血管病杂志,1996,15(4):228-232.

[12] 赵鹏,李彬,杨俊峰,等.天然牛磺酸的降血脂作用[J].营养学报,2005,27(1):70-71.

[13] 许红霞,糜漫天,徐朝霞.牛磺酸对大鼠视网膜谷氨酸兴奋性的防护作用研究[J].营养学

报,2005,27(2):114-118.

细胞生物学未来情况

浅谈细胞生物学未来情况 11生科111003015 康明辉 摘要:著名生物学家威尔逊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提出“一切生物学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找寻”。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科学。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其核心可归结为遗传和发育问题。遗传是在发育中实现的,而发育又要以遗传为基础。当前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是用分子生物学及物理、化学方法,深入研究真核细胞基因组的结构及其表达的调节和控制,以期从根本上揭示遗传和发育的关系,以及细胞衰老、死亡和癌变的原因等基本生物问题,并为把遗传工程技术应用到高等生物,改变其遗传性提供理论依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取得很大进展,这些进展促进了细胞结构和功能调控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 关键词:细胞遗传生物学发育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其核心可归结为遗传和发育问题。遗传是在发育中实现的,而发育又要以遗传为基础。当前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是用分子生物学及物理、化学方法,深入研究真核细胞基因组的结构及其表达的调节和控制,以期从根本上揭示遗传和发育的关系,以及细胞衰老、死亡和癌变的原

因等基本生物问题,并为把遗传工程技术应用到高等生物,改变其遗传性提供理论依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取得很大进展,这些进展促进了细胞结构和功能调控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 目前对细胞研究在方法学上的特点是高度综合性,使用分子遗传学手段,对新的结构成分、信号或调节因子的基因分离、克隆和测序,经改造和重组后,将基因(或蛋白质产物)导入细胞内,再用细胞生物学方法,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电镜、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等,研究这些基因表达情况或蛋白质在活细胞或离体系统内的作用。分子遗传学方法和细胞生物学的形态定位方法紧密结合,已成为当代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学上的特点。另一方面,用分子遗传学和基因工程方法,如重组技术、、同源重组和转基因动植物等,对高等生物发育的研究也取得出乎意料的惊人进展。对高等动物发育过程,从卵子发生、成熟、模式形成和形态发生等方面,在基因水平的研究正全面展开并取得巨大进展。自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以来,取得了出乎意料的迅速进展。2000年6月,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发布了“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可称之为“人类基因草图”,这个草图实际上涵盖了人类基因组97%以上的信息。从“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中我们可以知道这部“天书”是怎样写的和用什么符号写的。2001年2月,包括中国在内的六国科学家发布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基本信息”,这说明人类现在不仅知道这部“天书”是用什么

【高中生物】珙桐的传粉生物学研究

(生物科技行业)珙桐的传粉生物学研究

珙桐的传粉生物学研究 ----花部特征和昆虫访花 生物科学2002级1班方强 指导教师丁春邦 摘要:通常认为雄花两性花同株是植物性表达从两性花进化到雌雄异株的过渡类型之一。珙桐为典型的雄花两性花植物。在神农架进行定点观察,统计昆虫访花数据和花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在珙桐的传粉过程中,昆虫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蜜蜂和蝇类,均有较高的访花量。且蜂类和蝇类有不同的访问时间。苞片的大小﹑颜色和花序散发的气味,也强烈影响着传粉效率。 关键词:珙桐传粉者雄花两性花同株 PollinationBiologyin Davidiainvolucrate ----FloralPropertiesandInsectVisiting FangQiangBiologicalScience,Grade2002 DirectedbyDingChun-bang(Prof.Ph.D) Abstract:Sexexpressionin Davidiainvolucrate istypicallyandromonoecious. ByfixedpositionobservinginShennongjia,countinginsectvisitinganddevelo pmentsituation,wegettheresultthatindicates,inpollinationofthedovetree,t heinsectplaysanimportantrole,especiallyhoneybeeandflies,whichhavemuc hhighervisitfloweramount.Andtheyhavedifferentvisitingtimes.Size,colorof bractsandthesmellinfluenceefficiencyofpollinatingstrongly. Keywords:Davidiainvolucrate,pollinator,andromonoecy

牛磺酸的研究进展

牛磺酸的研究进展 摘要:牛磺酸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及化学性质而具有特殊生理功能。其在调节物质代谢,抗氧化,心血管系统调节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是其它氨基酸不可替代的人体必需物质。基于牛磺酸的作用被普遍传播,其提取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包括发酵法、化学合成及生物提取。牛磺酸提取工艺的不断完善,使得牛磺酸在食品和药品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牛磺酸的生产成本高,产率低使得其应用受到限制,这些都将成为今后牛磺酸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牛磺酸,理化性质,提取方法,应用前景 牛磺酸(Taurine)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即条件性必需氨基酸。牛磺酸具有独特的药理及营养作用,国内外研究表明,牛磺酸具有镇静、消炎及降血脂等作用,对促进婴幼儿的大脑发育、视觉传导、视觉能力的完善以及钙质的吸收也有良好的作用,以及对中老年人延缓衰老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牛磺酸能促进体内代谢,增强体质,解除疲劳,是一种很好的食品添加剂。近年来,牛磺酸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改进现有的牛磺酸合成工艺成为近几年牛磺酸研究和应用开发方向的热点之一。 1 相关理化性质 牛磺酸是一种非蛋白质结构的β型含硫氨基酸,化学名称为2-氨基乙磺酸。其结构式为H2N-CH2-CH2-SO3H,分子量约125道尔顿。到目前为止,许多研究者对牛磺酸提取和分离纯化并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牛磺酸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四面针状结晶,无毒、无臭、味微酸,熔点为328℃,微溶于水,其水溶液的pH值为4.1-5.6,溶于乙酸,不溶于无水乙醇、乙醚和丙酮。溶解后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具有酸、碱两性电解质作用。其化学性质稳定,在避光、密封干燥条件下可在室温下贮存三年。 2 生理功能 2.1 影响激素的分泌 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表明,牛磺酸能够影响动物体内生长激素、催产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从而发挥其生理作用。同时,一些研究者曾在动物体内蛋白质供应充足及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添加1%牛磺酸时均可提高蛋白质消化率,并推测其机制是促进一些与蛋白质消化有关的激素的分泌[1]。 2.2 调节营养物质代谢 牛磺酸可通过调节体内微量元素、矿物元素代谢、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

疾病分子生物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疾病分子生物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的不断进步,许多疾病便转入了基因治疗阶段,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恰好为医药领域的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基础,这也必将会为各种疾病的治愈提供一个更新更好的解决方案。而本文则就白血病、胆管癌和肺结核三种疾病的分子生物学诊断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疾病研究进展 前言: 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方法检测受检者体内 DNA 或 RNA 的结构变化,从而对疾病作出诊断的方法[1]与传统方法相比较,其具有非常显著的优越性,既可以直接对个体基因状态进行检测,又可以对表型正常的携带者以及特定疾病的易感者作出诊断和预测。因此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广泛应用于白血病、胆管癌和肺结核等几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因此分子生物学的诊断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现将其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1.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诊断研究进展[2] 1.1白血病简介 白血病是一类常见和多发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恶性疾病,形态学分型为其主要诊断方法,但对于一些形态不典型的病例易误诊,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大部分的白血病存在着某种染色体易位,而易位会产生新的融合基因。癌基因的扩增、原癌基因点突变或抑癌基因的失活等。 1.2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 目前 FISH 广泛用于检测染色体重组和标记染色体,检测多种基因疾病的染色体微缺失和用于非整倍体疾病的产前诊断.其基本原理是用标记了荧光素生物素或者地高辛的单链 DNA 探针和与其互补的 DNA 退火杂交,通过检测附着在玻片上的分裂中期或间期细胞上的核 DNA 位置反映相应基因的状况适用于多种临床标本( 如血液骨髓组织印片和体液,甚至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等),具有直观、方便、敏感、可量化、方法多样和适应不同检测目的等优点,

牛磺酸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牛磺酸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摘要:牛磺酸( taurine, Tau )又名2-氨基乙磺酸,是机体组织细胞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β型含硫氨基酸,于1827 年首次从牛胆汁中分离, 并因而得名。此后,国内外学者对牛磺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其具有广泛的生理学效应,是调节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牛磺酸具有广泛的生理学效应,是调节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不参与蛋白质组成和代谢,而是以游离形式存在或与胆汁酸形成复合物。是一种条件性必需氨基酸, 在大部分动物组织中都存在。牛磺酸在生物体内参与一系列的生理学过程,如与胆汁酸结合、调节渗透压、外源化合物的解毒、细胞膜的稳定、细胞钙流动调节、神经发育、神经兴奋性调节、神经保护、抗氧化和抗心律失常等[1],临床上牛磺酸被尝试应用于心血管疾病、高胆固醇血症、眼部疾病、糖尿病、早老性痴呆、胆囊纤维化等一系列疾病的治疗。 关键词:牛磺酸;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 1. 牛磺酸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 1.1 牛磺酸在脑中的分布 牛磺酸在动物的大脑皮层、小脑及嗅球等区域含量相当丰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各类细胞均含有牛磺酸其中以神经胶质细胞和突触系统的含量最为丰富。突触体中牛磺酸的水平与整个机体组织中牛磺酸的水平大致相同,但突触体中其他氨基酸的含量却低于机体组织,并且发现突触体中突触小泡的牛磺酸含量更加丰富。从动物的不同发育阶段来看,生长发育阶段的动物,其大脑牛磺酸的含量最高,而在这一时期,大脑中其他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则呈下降趋势[2];随着脑的不断发育,牛磺酸的水平逐渐下降,成年动物大脑中牛磺酸的含量仅为新生动物的1/3,人、猴、大鼠、家兔和猫均存在这一现象。 1.2 牛磺酸与神经递质 在生理条件下,牛磺酸可增加纹状体多巴胺的合成与释放,突触小泡对多巴胺的摄取需要氯离子的存在,而牛磺酸可增加氯离子的传导。牛磺酸与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在大脑和松果体,β-肾上腺素可导致牛磺酸的释放。牛磺酸可增加松果体Ν-乙酰转移酶的活性,使乙酰-5-羟色胺的生成量增加,也使N-乙酰-5-甲氧基色胺的生成量增加。牛磺酸对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具有刺激性和抑制性作用,这种作用取决于内源性牛磺酸的水平,高浓度表现为抑制,低浓度则表现为刺激。适量的牛磺酸可使大鼠海马、大脑皮层β-内啡呔含量增高。 1.3 牛磺酸对脑发育的影响 牛磺酸可促进脑细胞DNA,RNA的合成,增加膜的磷脂酰乙醇胺含量和脑细胞对蛋白质的利用率,从而促进脑细胞尤其是海马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发育。陈文雄运用突触定量技术发现,幼年大鼠添加牛磺酸可增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突触数目;腹腔注射牛磺酸可诱导大鼠脑神经细胞[3]c-fos基因快速表达,合成fos蛋白。研究表明,c-fos基因表达

医学微生物学研究进展综述

医学微生物学研究进展综述 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是一门医学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传染致病的机理、免疫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技术和特异性防治措施等,以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和与微生物有关的免疫性疾病,保障人类健康的目的。 1. 近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 70年代,计算机和数码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与微生物技术相结合,诞生了微生物编码鉴定技术,进而创造出了半自动和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仪,使微生物学从传统的手工操作技术进入了自动化和电脑化的时代。 80年代,免疫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微生物领域渗透,使各种免疫标记和分析技术从传统的酶、荧光和放射免疫测定发展为时间分辨荧光、电化学发光等技术,大大提高了免疫分析的敏感性,单克隆抗体制备和多肤抗原合成技术,大大提高了免疫反应的特异性,自动免疫分析仪的诞生,为感染性疾病的血清诊断提供了许多简便、快速灵敏和特异的新手段。 90年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限制性内切酶、DNA杂交、测序和扩增技术的应用,使基因技术用于诊断由某些不能培养或需很长时间和特殊条件培养的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成为可能。 新世纪十年来,临床微生学特别是在及时正确鉴定和控制耐药菌株传播及新发和再发的传染病的及时诊断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微生物的检测创造了新的机遇。 2. 我国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 上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使我国医学微生物学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在细菌和病毒方面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成绩更为显著。 2.1 细菌学研究 (1)分子生物学 基因研究:主要为病原菌致病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如白喉毒素基因、绿脓杆菌外毒素A 的I区基因、百日咳杆菌亚毒素基因,以及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70启动子对外源基因在分枝杆菌中表达的影响等。 抗原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原菌外膜抗原成分分析及特定成分的提取,如B群脑膜炎双球菌LOS抗原研究、霍乱弧菌0139菌毛的提取、钩端螺旋体蛋白的纯化及免疫生物学研究等。 (2)致病及免疫 细菌粘附与转移:研究了肺炎球菌表面蛋白在细菌体外粘附中的介导作用,及幽门螺杆菌对胎儿胃粘膜上皮细胞的粘附作用等,并取得进展,采用活体内细菌移位示踪方法,研究了肠道菌透肠向腹腔转移的途径,证实了肝衰竭时可导致肠道菌群上移及易位等。 毒素:霍乱毒素对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与致病发生关系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免疫:抗细菌核心糖脂域单克隆抗体,对LPS体外诱导细胞释放INF-α和IL-6及其mRNA表达影响的研究,明确了结核杆菌主要蛋白对T细胞的刺激增殖反应,证实了由幽

国内外干细胞研究进展

国内外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摘要:干细胞研究是近年来生物医学领域的热门方向之一,干细胞产业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市场前景,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和中国在干细胞领域投入重金支持基础和临床研究,大力推动干细胞产业化发展。本文通过对比世界干细胞研究的热点领域,分析了中国在该学科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差距,进一步提出了针对中国干细胞研究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干细胞,研究现状,前景与展望 Abstract: Stem cell research is one of the hot research fields in biomedicine nowada ys. Many countries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tem cell industry because of the great s ocial benefits and market potential. USA,EU,Japan,Korea and China have increased the input of capital dramatically to promote the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f stem cel l as well as stem cell industry. By comparing the situation of stem cell research at ho me and abroad,we found that,in recent years,an obvious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stem cell research, however, the gap between China andthe developed countries still exists. And further puts forward the policy sugges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em c ell research in China. Key words:stem cells,research status,prospect 1、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细胞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体外分离、培养人胚胎干细胞的成功,干细胞经适当诱导分化可发育为不同类型的细胞、组织和器官,成为移植供体的新来源,作为“种子细胞”的干细胞可以通过细胞工程的方法在体外发育为各种特异性的细胞供移植和细胞替代所需,并可作为基因疗法的靶细胞用于治疗和研究。由于干细胞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已成为近年来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干细胞(stem cells)是人体及其各种组织细胞的最初来源,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发展

分子生物学的应用及发展 摘要:本文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基本原理,研究领域等作了简单介绍,阐述了分子生物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结合药学专业着重讨论了其在药学及中药开发发面的应用,并进一步对分子生物学未来的研究技术、方向和前景做了展望。 一前言 生物以能够复制自己而区别于非生物。生命现象最基本的特征是进行“自我更新”。进行“自我更新”体现了一种最高级和最复杂的运动状态。这种运动就是生物机体从环境中摄取物质和能量,以更新本身的物质组成,而山现生长、繁殖,在这样的过程中保证了将自身的特征传给历代;同时也不断地向环境输送一些物质和释放能量。在生物机体的组成物质中,防水分外,有各种无机盐类和各种有机化合物。其中生物大分子——核酸和蛋白质在进行自我更新运动中,以其功能的重要性占第一位。为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问题,产生了分子生物学这一学科[1]。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为目的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当前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并正在与其它学科广泛交叉与渗透的重要前沿领域[2]。 分子生物学的最终目标是远大的,从产生基本细胞行为类型的各种分子的角度,来理解这五类行为类型:生长、分裂、分化、运动和相互作用。即分子生物学力图完整地描述细胞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相互联系,从而理解细胞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式[3]。 分子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的迅速发展及其在整个生命科学领域的广泛渗透和应用,促使人们对生物学等生命科学的认识从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在农业、畜牧、林业、微生物学等领域发展十分迅速,如转基因动植物等。在医学领域,为医学诊断、治疗及新的疫苗、新药物研制等开辟了新的途径,使医学科学中原有的学科发生分化组合,医学分子生物学等新的学科分支不断产生,使医学科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不认识到这一点就很难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人类认识生命现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也为人类利用和改造生物创造了极为广阔的前景。 二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4-7]:

传粉生物学相关的书籍

这些书你知道的有多少呢?个人整理出了一部分与传粉生物学相关的书籍名录,并附上了部分书的电子版下载地址,传出来跟大家共享。“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些书肯定只是这方面的一小部分,网友们可以把没有列出来的书名补上,或有这些书的电子版,可以上传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共同促进大家的理论基础,正所谓“众人拾材火焰高”。有关传粉生物学的书籍汇总1.《植物界异花受精和自花受精的效果》达尔文著萧辅译 电子版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6c6752658.html,/contents.html 2.《兰科植物的受精》达尔文著 电子版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6c6752658.html,/contents.html 3.《同种植物的不同花型》达尔文著 电子版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6c6752658.html,/contents.html 4.《植物生活史进化与繁殖生态学》张大勇著 电子版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6c6752658.html,/forum/download.php?id= 53767 5.《Ecology and Evolution of Flowers》作者:Lawrence D. Harder, Spencer Charles Hilton Barrett 电子版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6c6752658.html,/forum/viewtopic.php?t=1 4669 6.《Evolution and function of heterostyly》作者:Spencer C. Barrett

7.《Major evolutionary transitions in flowering plant repr oduction》作者:Spencer Charles Hilton Barrett 8.《Floral biology: studies on floral evolution in animal-p ollinated plants》作者:David G. Lloyd,Spencer Charles Hi lton Barrett 9.《Pollination ecology: a practical approach》作者:Amo ts Dafni 10.《pollen and pollination》作者:Amots Dafni,M. Hesse, Ettore Pacini 11.《Practical Pollination Biology》作者:Amots Dafni, Pet er G Kevan and Brian C Husband 12.《Plant-Pollinator Interactions: From Specialization to Generalization》作者:Nickolas Merritt Waser, Jeff Ollerton 13.《Competition for pollin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flow ering time》作者:Nickolas Merritt Waser 14.《The pollination of flowers by insects》作者:A. J. Ric hards 15.《Plant breeding systems》作者:A. J. Richards 16.《Lost Sex:The Evolutionary Biology of Parthenogene sis》作者:Isa Schön, Koen Martens and Peter Dijk 17.《The natural history of pollination》作者:Michael C.

生物科学研究进展

未来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1665年,英国的物理学家胡克用自己设计并制造的显微镜观察栎树软木塞切片时发现其中有许多小室,状如蜂窝,称为"cell",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细胞,到可用基因编辑生命个体的时代,才过去350余年,生物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任何现存的可能性随时都会被颠覆。孤雌生殖、基因编辑、干细胞全能性的诱导等日益发展成熟的技术,将会在未来的某一点汇聚到一起,作用于前所未有的一项工程——生物智能技术,这将可能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交点。 有人认为,孤雌生殖虽然简单、高效,但是后代的基因变异极小,当生存环境改变时,后代可能因无法适应新环境而灭绝。而有性生殖却可以产生具有丰富变异的后代。在环境有所变化时,多样性的后代中只要有一小部分能够适应和生存下来,整个物种就不会灭绝。 近年来,群体遗传学家研究指出,数百万年以来,人类男性Y染色体一直在丢失基因和退化,数万年后,男性将消失殆尽,倒真有“女儿国”的隐忧了。布莱恩·塞克斯的科幻小说《亚当的诅咒:一个没有男人的未来》也反映了这种隐忧。其实,人类的未来远没有这么悲观。经过数千万年的演化,灵长类中源自X 染色体的Y 染色体才“丢盔弃甲”地演变成现在这种形状。不排除Y 染色体会继续丢失个别基因,但Y 染色体已趋于演化上的稳定状态,这与精子的特殊功能是一致的。也许,数万年后,科技发达,女性或可以靠孤雌生殖和克隆技术繁殖后代。借助孤雌生殖这个窗口,人类不仅可以窥探到大自然演化的奥妙,而且能够自信地走向未来!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特性的细胞.可以作为治疗性克隆的研究与治疗资源及研究人类疾病的模型,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细胞替代治疗及药物筛选等研究领域。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其广泛的应用价值。一方面,干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环境中。无限增殖,经过10余年的研究.已建立了一套成熟规范的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另一方面,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多分化潜能的细胞。在体外培养环境中给予一定的诱导条件.就可以将干细胞定向分化成为特定类型细胞,然后移植到机体相应的病变区替代原本失去功能的病变细胞,以治疗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骨及软骨缺损、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病等。由此可见。干细胞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牛磺酸研究进展_白小琼

牛磺酸(Taurinet)是动物体内的一种含硫氨基酸,但不是蛋白质组成成分,又称牛胆碱、牛胆素。它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器官,主要以游离状态存在于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中,因最先从牛胆汁中分离出来而得名。1954年Stern和Moore首次在脑和脊髓中发现了牛磺酸。但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含硫氨基酸的无功能代谢产物[1]。1976年Hayes等首次报道用以酪蛋白为主要蛋白来源但缺乏牛磺酸的饲料喂猫,可引起猫的视网膜变性,若长时间缺乏,可使猫失明[2],从而引起了人们对牛磺酸营养作用的极大关注。研究发现,牛磺酸是调节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活性物质,具有维持正常视觉功能、维持机体渗透压平衡、调节细胞钙平衡,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降血糖、调节神经传导、参与内分泌活动、调节脂类消化与吸收、增加心脏收缩能力、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增强细胞膜抗氧化能力、保护心肌细胞等广泛生物学作用[3]。 1 牛磺酸的理化性质 牛磺酸的化学结构式为H 2N-CH 2-CH 2-SO 3H,化学名称为β-氨基乙磺酸或2-氨基乙磺酸,分子量为125.15,单斜棱形棒状白色晶体,熔点328℃ (317℃分解),无毒、无臭、味微酸、对热稳定。溶于水,在水中12℃时溶解度为0.5% ,其水溶液pH为4.1—5.6,在95%乙醇中17℃时溶解度为0.004%。不溶于无水乙醇、乙醚和丙酮。溶解后的牛磺酸具有较强的酸性,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不易通过细胞膜[4]。 2 牛磺酸的分布与代谢 2.1 牛磺酸的分布 牛磺酸以游离氨基酸的形式广泛分布于人和动物的脑、心脏、肝、肾、卵巢、子宫、骨骼肌、血液、唾液及乳汁中,以松果体、视网膜、垂体、肾上腺等组织的浓度为最高。海洋动物中含有较多的牛磺酸,最高达83μmol/g(湿重)。鸡胚中牛磺酸浓度约为哺乳动物的100倍左右[5]。 2.2 牛磺酸的生物合成与分解 除直接从膳食中摄入牛磺酸外,还可通过5个途径在肝脏中生物合成。其中最主要的途径是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半胱亚磺酸经半胱亚磺酸脱羧酶(CSAD)脱羧成亚牛磺酸,再经氧化成牛磺酸。而CSAD被认为是哺乳动物牛磺酸生物合成的限速酶,且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人类CSAD的活性较低,可能人体内牛磺酸的合成能力也较低。牛磺酸在体内分解后可参与形成牛磺胆酸及生成羟乙基磺酸[6]。2.3 牛磺酸的来源和排泄 动物体中的牛磺酸一方面来源于膳食供给,一方面来源于自身的内源性合成,其需要量取决于胆酸结合和肌肉池内的含量。牛磺酸是通过尿液以游离形式或通过胆汁以胆酸盐形式排出体外的。肾脏是排泄牛磺酸的主要器官,也是调节机体内牛磺酸的含量的重要器官。当牛磺酸过量时,多余部分随尿排出;当牛磺酸不足时,肾脏通过重吸收减少牛磺酸的排泄。另外,也有少量牛磺酸经肠道排出。 3 牛磺酸的生物学功能与作用机理 牛磺酸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发现,牛磺酸具有视觉发育、神经发育、解毒作用、钙流动调控、胆汁酸结合作用、渗透压调控、稳定细胞膜等多种作用及 作者简介:白小琼(1982— ),女,重庆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食品生物技术。 摘 要:概述了牛磺酸的理化性质和在生物体内的分布与代谢,着重讨论了牛磺酸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理,并介绍了牛磺酸的生产现状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牛磺酸;功能作用;应用前景 牛磺酸研究进展 白小琼,孔德义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 400716)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1,17(5):78-80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芍药的生物传粉学研究

芍药的传粉生物学研究 摘要:对师大雁塔校区牡丹园的2个栽培品种的芍药进行了连续两个月的观察和研究表明:不同居群、不同品种的芍药花期相同,均为23~27d。芍药不存在无融合生殖,有微弱的自交性,不存在闭花授粉现象。是以昆虫为媒介以异交为主要传粉方式的物种。不同花期的结实率没有显著差异。芍药的结实率较低。 关键词:芍药;生物学特性;传粉昆虫;传粉生物学 A study on the pollination biology of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Abstract: We observed two cultival population of penoy in Penoy Garden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respectively for about two month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owering stage of penoy is about 23 to 27d of different population and cultival .Penoy is a kind of cross pollinating and entomophilou plant with weak capability of selfing . No apomixes and cleistogamy was found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for seed bearing rate in different flowering stage. Seed bearing rate is low. Key words:Paeonia lactif lora Pall. ;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 pollination insect ; pollination Biology 芍药是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花卉植物,也是中医药常用的中草药之一,由于长期的挖掘,特别是近年来旅游活动频繁及严酷的自然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芍药种群数目不断下降,芍药的自然分布范围日趋萎缩处于濒危状态。因此对芍药的保护性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芍药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开花和结实率较低,产生种子较少。昆虫的传粉作用是影响芍药种子产量的因素之一。 1.研究地点和方法 观察研究时间为2011年的5月至7月。.研究地点为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牡丹园,其地理坐标是东经107°40′~109°49′和北纬33°39′~34°45′之间。我们选取了四块面积为4m2的正方形样方,平坦,非沙质土壤。具灌溉条件。旨在观察芍药的花期,花的类型,花的发育特点,花的传粉方式和结实情况。 研究方法:.每个居群随机选取15朵花观察记录开花过程及变化,借助解剖镜观察同一朵芍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一、章(节、目)授课计划第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 技术的进步在一门学科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没有 显微镜的发明就没有细胞的发现,更不会有细胞学说的建立,没有电子显微技 术及其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结合,就不会有细胞生物学今天的发展。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一般来说,凡是用来解决细胞生物学问题所采用的 方法,都属于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常用到的方法有: 核酸和蛋白质成分的分析和序列测定、研究特异DNA、RNA常用的southern杂交、Northwre杂交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基因打靶技术等等。 第一节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 一、有关显微镜的一些概念 (1)分辨率(resolution):指分辨物体最小间隔的能力。 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 R=λ/N.sin(α/2). 其中λ为入射光线波长; N =介质折射率;空气中N =1 α=物镜镜口角(样品对物镜镜口的张角)。 (2)放大倍数(magnification):是指眼睛看到像的大小与对应标本大小的 比值。它指的是长度的比值而不是面积的比值。 例:放大倍数为100×,指的是长度是1μm的标本,放大后像的长度是 100μm,要是以面积计算,则放大了10,000倍。 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有效放大倍数(effective magnification):物镜的数值孔径(NA)决 定了显微镜有效放大倍数。有效放大倍数,就是人眼能够分辨的d′与物镜的 d间的比值,即不使人眼看到假像的最小放大倍数: M=d′/d 二、显微镜的分类 现代显微镜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光学显微镜,另一类是非光学

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内容

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内容 1. 核酸的分子生物学。 核酸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核酸的结构及其功能。由于 核酸的主要作用是携带和传 递遗传信息,因此分子遗传 学是其主要组成部分。由于 50年代以来的迅速发展,该 领域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 论体系和研究技术,是目前分子生物学内容最丰富的一个领域。研究内容包括核酸/基因组的结构、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与翻译,核酸存储的信息修复与突变,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等。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是其理论体系的核心。 2. 蛋白质的分子生物学。 蛋白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执行各种生命功能的主要大分子──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尽管人类对蛋白质的研究比对核酸研究的历史要长得多,但由于其研究难度较大,与核酸分子生物学相比发展较慢。近年来虽然在认识蛋白质的结构及其与功能关系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对其基本规律的认识尚缺乏突破性的进展。 3.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生物学。 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细胞内、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构成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及其它各种功能的完成均依赖于外界环境所赋予的各种指示信号。在这些外源信号的刺激下,细胞可以将这些信号转变为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例如蛋白质构象的转变、蛋白质分子的磷酸化以及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的变化等,从而使其增殖、分化及分泌状态等发生改变以适应内外环境的需要。信号转导研究的目标是阐明这些变化的分子机理,明确每一种信号转导与传递的途径及参与该途径的所有分子的作用和调节方式以及认识各种途径间的网络控制系统。信号转导机理的研究在理论和技术方面与上述核酸及蛋白质分子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当前分子生物学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 4.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肽类生长因子、细胞周期及其调控的分子机理等。 从基因调控的角度研究细胞癌变也已经取得不少进展。分子生物学将为人类最终征服癌症做出重要的贡献。

CcdB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分析

学号2007218018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综述 专业微生物学 姓名贾卉 入学时间2007年9月 日期2009年1月8日

CcdB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摘要:毒素-抗毒素系统广泛存在于质粒及大肠杆菌染色体中,在缺乏抗毒素的情况下,毒素通过作用于细胞内不同的酶,使细胞中毒,最终导致细胞死亡。本文综述了ccd系统及自杀基因ccdB的作用原理和机制。 关键词:毒素-抗毒素系统、Ccd系统、CcdB Key words: Toxin-antitoxin system, Ccd system, CcdB 毒素-抗毒素(Toxin-antitoxin,TA)系统是一种可能与细胞生长阻滞或是细胞凋亡有关的系统。该系统最初发现存在于大肠杆菌F质粒上[1],典型的TA系统由两个基因构成。两个基因分别编码一种稳定的毒素蛋白和一种不稳定的抗毒素蛋白,毒素对细菌有致死作用,而抗毒素通过与毒素形成复合体,中和毒素的毒性,使宿主菌能够存活。 TA系统主要存在于一些低拷贝质粒上,细菌分裂后,不稳定的抗毒素蛋白被迅速降解,不具有质粒的子代细菌就会被稳定的毒素蛋白杀死,这种作用称为分裂后致死效应(the post segregation killing effect,PSK),近一步研究发现在大肠杆菌的染色体上也存在TA系统,但染色体上的抗毒素蛋白对毒素蛋白并不能起到解毒的作用,只有依靠质粒上的抗毒素蛋白才能保证细菌存活,低拷贝质粒正是依靠TA系统的PSK效应,稳定在宿主中存在。 目前已知的TA系统包括7个质粒编码TA基因家族:ccd、mazEF、vapBC 、phd/doc、parDE、higBA和relBE[2, 3]。虽然TA系统在基因结构和调控模式上十分相似,但是每种毒素的作用原理却存在很大差异。CcdB和ParE通过使促旋酶失活抑制DNA复制,使细胞中毒。RelE通过切割mRNA,抑制翻译过程导致细胞凋亡。而HigB的作用机理目前尚不清楚。1.Ccd系统 Ccd(control of cell division or death)为F质粒小F复制子上的一个组件,F质粒共编码三种TA基因系统[4],Ccd系统[5]只是其中的一种,由CcdA和CcdB两个基因共同构成,也可以称为H、G或是letA、letB,分别编码两种小分子量蛋白:CcdA蛋白(8.7kDa)与CcdB蛋白(11.7 kDa)。CcdA蛋白易被Lon蛋白酶降解,在系统中起到解毒剂的作用,CcdB蛋白较CcdA蛋白稳定,是一种细胞毒素,在没有解毒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导致细胞凋亡。 2.CcdB

我国鹭类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我国鹭类的生物学研究进展 摘要:鹭科(Ardeidae)鸟类是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种类之一,也是环境质量评价的一类指示动物?我国鹭类有9属20种,除紫背苇鳽为古北界种类,海南鳽?黑冠鳽2种为东洋界种类外,其余种类为广布种?重点总结了我国鹭类生物学特征及研究进展,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及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鹭科(Ardeidae);生物学特征;研究概况 Research Advances 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rdeidae Birds in China Abstract: Ardeidae birds are important in wetland ecosystem, and are regarded as indicators for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There are 20 species in 9 genus of Ardeidae in China. Except for Ixobrychus eurhythnus belonging to Palaearctic realm, and Gorsachius magniticus, G.orsachius melanolophus belonging to Oriental realm, the other six species belong to cosmopolitan.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Ardeidae birds in China were summariz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protection. Key words: Ardeida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advances 鹭科(Ardeidae)鸟类为大?中型涉禽,常见于河流?湖泊?沼泽?滩涂等湿地,是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类群之一,也是环境质量评价的一类指示动物?中国地处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地域辽阔,境内河流?湖泊众多,浅海大陆架宽广,岛屿星罗棋布,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为鹭类生存和繁衍提供了极其广阔的生态空间和诸多有利的自然条件? 我国学者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鸟类研究,20世纪60年代初,《宜昌池鹭繁殖习性的初步观察》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篇有关鹭类研究的专题论文?此后,朱曦[1]?文祯中?王中裕等人开始进行鹭科鸟类生态生物学研究?郑作新[2]在《中国动物志》鸟纲第一卷中,列鹭科鸟类9属20种4亚种?本研究就中国鹭科鸟类生物学特征与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研究,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及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1 白鹭属(Egretta) 1.1 大白鹭(Egretta alba) 国内有2个亚种,指名亚种(E. o.alba)在内蒙古?新疆繁殖,到西藏等地越冬;普通亚种(E. o. modesta)分布在中国东部?目前国内对2个亚种的繁殖生态?寄生虫已进行过研究?2009年3~10月胡宝文等[3]对新疆艾比湖大白鹭的巢?卵及雏鸟的生

牛磺酸生理活性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牛磺酸生理活性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摘要:牛磺酸存在于动物体内,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它具有:强肝利胆作用;解热与抗炎作用;降压作用;强心和抗心律失常作用;降血糖作用等其它药理作用。有些方面还有待研究。 关键词:牛磺酸;肝脏;营养活性;抗氧化;糖尿病。 引言 牛磺酸是一种含硫的非蛋白氨基酸,在体内以游离状态存在,不参与体内蛋白的生物合成。是一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目前,人类对其研究已经有一定的进展。以下是对其研究进展。 1 牛磺酸在肝脏中作用及其营养活性的研究 肝脏中牛磺酸的作用是与胆酸结合形成牛磺胆酸,牛磺胆酸常以盐的形式存在,对于消化道中脂类的消化吸收是必需的:它能增加各种脂肪酶的活性,加速脂肪水解;可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微粒,分散于水溶液中,从而增加与脂肪酶作用的界面,促进水解的进行;还能与甘油一酯结合,促进胆固醇、脂溶性维生素等的消化吸收及胆汁的分泌,增加胆汁排泄量,抑制胆结石形成。牛磺酸改善脂质吸收的作用首先发现于患囊性纤维化的儿童,给这样的儿童补充牛磺酸,可增加牛磺胆酸的比例,促进脂肪吸收,减少脂溢(赵熙和,1987)。还有试验表明大鼠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可显著降低其血

清中TG、TC、AI、LDH的水平,增加HDLC含量(杨燕等,2002;何天培等,1997;颜崇超,1988),这说明牛磺酸可促进脂肪代谢,有效预防高胆固醇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牛磺酸促进胆汁酸生成和粪胆酸排出及调控甲状腺激素代谢有关,还与矿物质代谢有关。另有研究表明蛋鸡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可明显增加蛋黄色泽,其机理可能是因为牛磺胆酸钠可促进蛋鸡对类胡萝卜素的吸收从而导致叶黄素在蛋黄中沉积量增加(陈波等,2001)。而且,牛磺酸还参与细胞膜磷脂的代谢,具有直接膜稳定作用。 研究表明,牛磺酸对Ca2+有调节作用:低钙时促进Ca2+的内流,高钙时减少Ca2+内流和增加Ca2+与细胞的亲和力,以降低游离钙水平,即牛磺酸具有抗钙超载作用,从而对应激性损伤的心肌细胞起保护效应,其具体机制如下:牛磺酸能刺激细胞膜上Ca2+依赖性ATP酶泵的运转速率,间接增强膜对钙离子的摄取;对细胞膜上钙离子的高亲合性位点有调节作用;可抑制Ca2+在细胞膜上的被动扩散及调节钙通道的开关(何天培,1998;丁力,1995;韩春来,2000)。牛磺酸还可促进肠道对锌的吸收,2.5%有影响,8%无影响;另有资料表明牛磺酸与锌有互作效应,如锌缺乏可导致牛磺酸排出增加,牛磺酸缺乏可导致锌从视网膜消失,二者之间存在一个“牛磺酸锌”的调节机制(徐广飞等,1998;刘慧芳,2001);李万里(1993)研究结果表明,牛磺酸可显著增加饲喂高脂饲粮家兔血清锌含量,提示牛磺酸可能通过调节体内锌、铜代谢而影响脂质代谢。日粮中添加牛磺酸还可提高肉仔鸡肝中Fe、Cu、Mn等矿物元素含量(何天培等,1998;徐广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