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业设计方案》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业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ca669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07.png)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业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被誉为“鱼米之乡”。
这一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农业资源,以及发达的工业和城市化水平。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促使学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二、设计目标:1. 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情况等基本情况;2. 掌握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色产业和文化特点;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跨学科知识综合能力;4. 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能力。
三、设计内容:1. 钻研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条件;2. 调研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包括水稻种植、渔业养殖等;3. 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了解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4. 深入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文化特点,包括语言、民俗、传统手工艺等;5. 通过文献检索和数据分析,撰写一份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钻研报告。
四、设计步骤:1. 学生自主选择钻研课题,分组展开钻研工作;2. 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3. 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和数据分析,整理钻研效果;4. 学生撰写钻研报告,包括引言、钻研方法、钻研结果、结论等部分;5. 学生进行报告展示和答辩,交流钻研效果。
五、评估方式:1. 钻研报告的撰写质量和内容完备性;2. 报告展示和答辩的表现和逻辑性;3. 学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深入了解和分析能力。
六、参考资料:1. 《中国地理》杂志相关文章;2. 长江三角洲地区相关报告和统计数据;3. 中国地理信息网站相关资料。
七、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和跨学科知识综合能力,培养他们的文献检索、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进修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4bec3e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e2.png)
西 湖 十 景 之 曲 院 风 荷
饮食文化
戏曲文化
丝绸文化
茶文化
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
1.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2.便捷的交通 3.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
长鱼 江米 三之 角乡 洲 地 区
——
江海交汇之地
位置、范围 成为“鱼米之乡”的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 河流与区域发展
城市群
城镇发展 同城效应 生活方式的变化
长三角——全国
密度最大的城市群 和经济水平最高的、 面积最大的城市群
魔 都 上 海
仅用6年时间,上海 地区生产总值 (GDP)从2006年 首次突破1万亿元, 翻番为2012年的逾2 万亿元。
上海的这一经济总量 规模,位列世界大城 市前十位左右。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全国最大城市 全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人们往 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 一样,即所谓“同城效应”。
资料:
张予墨的家住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 张予墨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要回到昆山的家。 下表列出了昆山到上海苏州的不同交通方式所需的时间。
(1)与传统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一家人的生 活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 弊?
水乡风情 文化特色与旅游 旅游优势
的自然条件 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
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第二节 “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地区
南 京 古 城 墙
南 京 总 统 府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苏 州 寒 山 寺
杭 州 西 湖
西 湖 十 景 之 三
潭
映
月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PPT课件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2397ae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17.png)
通过线上线下营销手段,如农产品 展销会、电商平台等,将长江三角 洲地区的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03
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的 长江三角洲
工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
工业发展现状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拥有众多大型企业和工业园区, 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比重较高。
工业特点分析
该地区工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发展迅速,同时传 统产业升级改造也在不断推进。
创新驱动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培育新动能。
高质量发展路径
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和链条完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 活力。
THANKS
感谢观看
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路径
能源结构调整
加快发展清洁能源,降低化石 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
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培育 壮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构 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
资源节约利用
实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政策 ,推广循环经济模式,提高资 源利用效率。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 强生态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推
加强水源地保护,推进工业废水、生活污 水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河长制 、湖长制等管理制度。
推进工业废气治理、燃煤污染控制、机动 车尾气排放管理等,加强区域大气污染联 防联控。
土壤污染防治
成效评估
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农用地分类 管理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加强土壤污染 风险管控和修复。
通过实施上述污染防治措施,长江三角洲 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水环境 、大气环境、土壤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PPT课件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dd45b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2c.png)
长江三角洲地区范围从北起通扬运河,南抵钱塘江、杭州湾,西至南京,东到海 边,包括上海市全部,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的杭嘉湖平原。广义上泛指长江中下 游平原,包括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七省一市。
气候水文特征
气候
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年均最高和最低气温都显著增加,增温率都是冬季和春季较 高,夏季最低。大城市站增温率明显高于小城镇和中等城市站,城市化效应对大城市气温基本上都是增温作用。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农业技术的进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产业 结构不断调整,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面 临严峻挑战,如土壤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
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推 广生态农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民素质等。
水文
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有江苏的太湖、洪泽湖和安徽的巢湖等淡水湖群,还有通扬运河、京杭大运河、黄浦江等河 流,该地区是中国河网密度最高的地区,平均每平方千米河网长度达4.8~6.7千米。
历史文化背景
历史
长江三角洲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该地区在春秋战国时 期就已经有了较为发达的文化和商业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 。
THANKS
感谢观看
城市规划科学性
注重城市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 性,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
完善城市功能。
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交通、水利、能源、信息 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 合承载能力。
生态环境保护
7.2.2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课件)
![7.2.2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fe671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1.png)
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南方地区》
7.2.2“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地区
@初中地理教研公众号
目标要求
一.了解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 国最大的城市群,上海在城市 群中的重要作用,经济发展对 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 响。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贸 易中心。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上海与杭州“同城效应”示意 Nhomakorabea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借助发达的高铁和高速实现同城效应。
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长江三 角洲地区的旅游业空前繁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水乡风光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滨海平原,这里自然条件优越,物产 丰富,被誉为“鱼米之乡”。完成下面小题。
1.“鱼米之乡”中的“米”最可能指的是( A )
A.稻米
B.土豆
C.红薯
D.小麦
2.长江三角洲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有( B )
①水源充足
②地势低平
③黑土广布
④热量充足
A.①②③
A.养殖与发电
B.灌溉与发电
C.供水与运输
D.供水与发电
谢谢观看!
欢迎关注初中地理教研公众号
@初中地理教研公众号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图和昆山与上海、苏州的“同城效应”示意图,回答下 面小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808227ba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36.png)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农业、工业、城市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可以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基本情况,认识其作为我国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以及其独特的地理、历史、文化特色。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较弱,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际操作来提高。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接触和了解有限,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拓展视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农业、工业、城市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知识,掌握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及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实例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比较等地理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注地理环境、地理现象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农业、工业、城市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及特色。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实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比较法:引导学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地理特点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图片、实例等的多媒体课件,便于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五四学制》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五四学制》](https://img.taocdn.com/s3/m/7b007d40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9b.png)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业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以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四省市为主体,这一地区被誉为“鱼米之乡”,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发达的工业基础。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经济和文化特点,从而增进对中国地理和经济的认识。
二、作业内容1. 地理特点:让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以及对当地农业和工业的影响。
2. 经济发展: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主要产业和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干系。
3. 文化传统:探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文化传统、民俗风情和特色美食,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4. 实地调研: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实地调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经济和文化特点,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实践体验:通过实地调研、实验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评判方式1. 教室表现:评估学生在教室上的积极参与、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2. 作业成绩:根据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和深度,评判学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了解和思考。
3. 实地调研报告:评估学生的实地调研效果和分析能力,考察学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整体把握和展望。
五、作业要求1. 学生需按时完成相关阅读和调研任务,积极参与讨论和展示。
2. 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包括书面报告、实地调研报告等,并按时提交。
3. 学生需保持积极的进修态度,尊重他人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六、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经济和文化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增进对中国地理和经济的认识,为学生未来的进修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图文PPT课件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图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7d1d2e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05.png)
成效评估
通过定期监测和评估,显示污 染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仍需持续努力。
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践行
绿色发展理念
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相协调,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
展。
低碳发展实践
积极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
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构 建生态安全屏障,提升生态系 统服务功能。
民国时期的工业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一方面,由于政治动荡和战争 的影响,工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家在艰难的环境中坚持发展实业, 为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当前产业结构特点分析
产业结构多元化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除了传统的制造业外,该地区还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 业,如金融、物流、信息技术等。这种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有助于提高地区经济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未来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01 02 03
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制造和工 业互联网将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这些技术将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 成本和资源消耗。
绿色低碳产业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绿色低碳 产业将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未来产业发展的另一重要方向 。该地区将积极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推动经 济可持续发展。
历史文化背景
历史
长江三角洲地区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经济、文化 和政治中心之一。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吴越文化的发 源地。
文化
长江三角洲地区文化底蕴深厚,有着独特的江南水乡文化 和吴越文化。这里孕育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和商贾巨匠,如 鲁迅、茅盾、徐悲鸿等。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975756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71.png)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 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 熟悉三角洲区域的农业发展情况和扬子江下游的港口城市群建设; 3. 掌握区域发展的基本模式和未来展望。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 1.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 三角洲区域的农业发展和扬子江下游的港口城市群建设。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 1. 学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e区域发展模式和未来展望理解; 2. 学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发展和港口城市群建设的关系理解。
教学内容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指长江入海口玄武湖口至洛阳江口之间的地带,包括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和上海市。
全长约1,000公里,面积约16.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000万。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区,也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之一。
这个地区一直以来都是“鱼米之乡”,以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著称。
而且,这里靠近海洋,气候温和湿润,条件非常适宜农业生产。
此外,由于这里地形低平,还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二、长江三角洲的人文地理特征长江三角洲地区因为区位优势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持,已经成为全国最有活力和最有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这个地区同时也是中国最重要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之一。
除了经济上的传统优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所拥有的一大批历史和文化遗址。
包括苏州古城、扬州瘦西湖、杭州西湖、南京明清建筑和革命历史遗址等等。
三、港口城市群——扬子江下游地区的发展扬子江下游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心区域,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杭州等城市。
这个地区是全球工业和供应链体系的重要连接成员,也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扬子江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区域协调发展,以经济、人口、资源等要素流动为核心,通过一系列的产业分工、合作、协调和集聚,实现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整体水平的提升。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业设计方案》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业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216485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a7.png)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业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中国东部,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四个省市,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和文化魅力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地区以其丰富的水资源、肥沃的土地和发达的经济为人们所熟知,被誉为“鱼米之乡”。
二、目标设定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和经济特点,培养他们对这一地区的兴趣和认识,同时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三、作业内容1. 地理特点:学生需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地貌等内容,并制作一份地理特点的报告。
2. 历史文化:学生需选择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进行深入钻研,撰写一篇关于该城市历史文化的论文。
3. 经济发展:学生需分组进行调研,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产业和经济特点,设计一份有关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展示海报。
4. 社会风貌:学生需通过采访当地居民或观察社会现象,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社会风貌,撰写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四、作业要求1. 学生需自主查找资料并进行独立思考,不得抄袭或剽窃他人作品。
2. 作业需按照规定格式和要求完成,包括文字材料、图片、图表等。
3. 作业提交时间及形式需按照教师要求进行,迟交或未按要求提交者将扣分处理。
4. 作业评分将综合思量内容的深度、准确性、创新性和表达方式等因素。
五、评分标准1. 地理特点报告:30分2. 历史文化论文:30分3. 经济发展展示海报:20分4. 社会风貌调查报告:20分六、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和经济特点,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提升他们对这一地区的兴趣和认识。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取得优异的成绩。
八年级地理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课件
![八年级地理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f79159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b.png)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 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 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状元成才路
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补充并归纳河流对 区域发展的状影元成才路 响。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灌溉水源,有 利于农业的发展。
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便利的水路 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
……
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生活用水、 工业用水、水产品等。
2. 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阅读下面的图 文资料,认识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上海 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 市,是我国的 超大 城市,也是我国最重 要的 综合性工业 城市。
历史文化名城
核心城市—— 上海
名城古都 南京作为古都,名胜古
迹众多。中华门 是明朝初期 都城的正南门,是我国现存 规模最大的古城堡 。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有我状元成国才路 著名的古都_南__京___、状元成才路_杭__州___, 还有_苏__州___、_扬__州___等众多的 历史文化名城。
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像一把扇子 平铺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都江堰 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有效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 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灌溉水源,又免 受水患灾害。由此,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 (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
![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019784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6.png)
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基础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的()A.珠江三角洲地区B.辽中南地区C.长江三角洲地区D.京津唐地区2.该地区城市分布密集,其中最大的核心城市是()A.杭州B.上海C.苏州D.南京3.下列能反映该地区特色景观的()A.B.C.D.4.著名的苏州古典园林和杭州西湖所在省区分别是()A.江苏和浙江B.上海和浙江C.江苏和上海D.浙江和江苏5.(2021·贵州八年级期末)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的城市之间,就像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同城效应”。
这种生活方式借助的条件是()A.便利的服务B.发达的农业C.便捷的交通D.丰富的资源6.“同城效应”说明了()A.城市之间联系日益紧密,交流日益業B.城市之间相互合并C.扩大了城市规模D.团结一致共同发展7.(2020·吉林长春市·八年级期末)下列描述中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是()A.分布着“耕地中的大熊猫”—黑土B.积雪期长,有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C.河网密布,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D.有亚洲面积最大的淡水湿地8.(2021·江苏建新中学八年级月考)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成为“鱼米之乡”的主要原因是()A.长江水的灌溉B.雨热同期且地势平坦C.纬度位置好D.地势平坦9.(2020·河北唐山市·八年级期末)关于长江对下游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不正确的是()A.为农业发展提供灌溉水源B.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C.提供充足的原料D.洪灾危及三角洲地区发展10.长江三角洲河海航运发达,为其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河海不包括()A.黄海B.海河C.东海D.长江11.(2020·灌云县四队中学八年级月考)读下图,能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位优势的有()①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沟通沿海与内陆地区的联系;②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b579333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a.png)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业设计方案一、主题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被称为“鱼米之乡”。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深入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加深对这一地区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二、作业设计目标1. 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资源分布等基本情况;2. 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3. 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文化传统和特色;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钻研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作业设计内容1. 小组合作: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城市或县级市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进行深入钻研。
2. 地理调查:学生通过调查钻研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情况,制作地理调查报告。
3. 经济分析:学生通过钻研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主要产业和企业等情况,进行经济分析报告。
4. 文化探索:学生通过钻研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情况,进行文化探索报告。
5. 创意展示: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钻研效果,设计创意展示形式,包括PPT、海报、手工制作等形式,进行展示和分享。
四、作业评判方式1. 教室表现:小组合作、地理调查、经济分析、文化探索等环节的表现;2. 作业报告:地理调查报告、经济分析报告、文化探索报告的内容和质量;3. 创意展示:创意展示形式的设计、展示效果和表达能力。
五、作业时间安排1. 第一周:学生自由组成小组,选择钻研城市或县级市;2. 第二周:进行地理调查,准备地理调查报告;3. 第三周:进行经济分析,准备经济分析报告;4. 第四周:进行文化探索,准备文化探索报告;5. 第五周:设计创意展示形式,准备创意展示;6. 第六周:展示和分享效果,进行作业评判。
六、作业设计意义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深入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培养其综合能力和创造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钻研能力和表达能力,增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有便捷的交通
• 有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
知识脉络(由同学们总结)
议一议:长江下游和上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影 响的差异。
• 在长江上游发展水电业,因为这里水流湍急,落差较大; • 在下游地区发展淡水养殖业,因为下游江阔水深,河汊纵 横,湖泊众多,水域广阔; • 在下游发展内河航运业,因为下游江阔水深,水流平稳; 水运网纵横广阔,通航里程长;从长江口可直通海上,实 现江海联运;地处亚热带,终年不冻,是优越的天然航道, 周边地区经济发达; • 在长江沿线发展旅游业,长江沿江地带幅员广大,历史悠 久,景观纷呈,有多种风土人情,旅游资源富甲全国。
长三角地形有什么特点? 谁来说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一月平均气温在2-4度,七 月平均气温为28度以上,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 无霜期230-250天。
水运发达
依托长江干支流 发达的水运,可 以联系广大的内 陆地区; 同时又是我国南 北海上航运的中 枢,并通过远洋 航线通往世界的 主要港口。
长江三角洲的港口城市
P51 图7.15
海洋 内陆 长 江 海洋
长 江 三 角 洲 地 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网密布,自古水运发达。京杭运河是一条重要的水路,历史 上不仅沟通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经济联系,而且促进了扬州、苏州、 杭州等沿岸城市的发展。现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京杭运河段运输依然繁忙。 P49
2.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 (1)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 (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1)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
利:提供便利的水源
弊:丰水期易造成洪涝灾害,淹没大片农田 (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都江堰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引水灌溉和防洪,另 外也兼具水运和城市供水的功能。它将岷江水 一分为二,引一部分流向玉垒山的东侧,让成 都平原的南半壁不再受水患的困扰,而北半壁 又免于干旱之苦。几千年来,岷江在这里变害 为利,造福农桑,将成都平原变成“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并进 而促进了整个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 展。
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 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随着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上海对长江 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外滩
浦东
发达的交通
哪些铁路线经过长三角? 京沪线 沪杭线
借助发达的
高速铁路 和 高速公路
长江三角洲 地区的人们 往返于不同 城市之间。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交流日益频繁。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 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由此,这里许多 人的生活方式有了较大改变。
长江三角洲地区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 来就是人口稠密的富庶繁华之地,城镇兴盛。这里有著名的古 都——南京、杭州,还有苏州、扬州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
找找这些城市的 相互位置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 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人口2300万(2010年), 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黄浦江两岸
苏州园林 太湖美景
杭州西湖
为什么称长江三角洲为江海交汇之地?
来看看长江三 角洲的范围:
长江三角洲地区 主要包括上海市、 江苏省南部和浙 江省北部地区。
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 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 地,沿海港口众多。
黄 海 湖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江 苏 省
浙 江 省
东 海
地势:
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 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西湖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文化底蕴深厚, 是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是千百年来 人们向往的“ 人间天堂 ”。
这是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 杭州时主持修建的苏堤
江苏周庄古镇
浙江西塘古镇
浙江乌镇古镇
江苏同里古镇
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点:
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发达的原因?
• 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活动:
1、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以 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补充并归纳河流对区域 发展的影响。
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
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水产品, 有利于渔业的发展;
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充足的生产和生活用水,有利于城市的 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
--同城效应
谈谈你是怎么理 解课本第55页二 人的对话:“我 们杭州多了一个 外滩”、“我们 上海多了一个西 湖”。
P55活动题
长江三角洲地区旖旎的水乡风光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 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特色文化
苏州园林
杭州西湖
苏州有大大小小数十个园林,不同的园林风格各异, 漫步其中犹如在画中游。其中拙政园建于明朝,是 苏州园林中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一个园林
这是美丽的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 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像一把 扇子平铺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 倾斜。
这是都江堰,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有效控制了岷江进入 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灌溉水源,又免水 患灾害。由此,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 区
欣赏长江三角洲地区迷人的景色
长 江 三 角 洲 地 区 的 油 菜 田
河 网 密 布 , 湖 泊 星 罗
水 乡 古 镇 , 旅 游 胜 地
现代化的都市,繁花似锦。
欣赏了美丽的图片后,谈谈你的感受
• 人们常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赞美 长江三角洲富庶之地。 • 在这里,我们可以泛舟河湖,欣赏秀美的 水乡景色。 • 也可以漫步园林、古镇,体会杏花烟雨的 静谧和古朴。 • 还可以走进现代化的都市,感受这片古老 土地如今的繁华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