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张九龄《望月怀远》分析
《望月怀远》张九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望月怀远》张九龄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
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
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
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作品原文:望月怀远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⑵。
情人怨遥夜⑶,竟夕起相思⑷。
灭烛怜光满⑸,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⑹。
词句注释:⑴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⑵“海上”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
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⑶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
遥夜:长夜。
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⑷竟夕:终夜,通宵,即一整夜。
《后汉书·第五伦传》:“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⑸怜:爱。
滋:湿润。
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这里的灭烛怜光满,根据上下文,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
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
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⑹“不堪”二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
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白话译文:海上面升起了一轮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赏月亮。
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长夜,彻夜不眠将你苦苦思念。
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
不能手捧美丽银光赠你,不如快如梦与你共欢聚。
创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在朝中任宰相。
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
张九龄《望月怀远》赏析

张九龄《望月怀远》赏析张九龄《望月怀远》赏析张九龄《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
《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望月怀远》注释⑴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
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⑵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
遥夜:长夜。
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⑶怜:爱。
滋:湿润。
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
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
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
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⑷末两句:月光虽可爱,却不能用手抓:送给远方的亲人,只好回屋睡觉,希望得个好梦。
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望月怀远》的诗意/《望月怀远》的意思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这时,远在天边的亲人和我同样在望着月亮。
多情的人怨恨夜太长了,在经过整整一夜后,思念之情变得更加强烈。
熄灭了蜡烛,更觉得月色皎洁可爱,披衣走到屋外长久地望月,感到了深夜露水浸润的凉意。
月光虽然可爱,却不能满满地捧在手里把它送给远方的亲人,倒不如回去睡觉,在梦中与亲人好好地相会。
《望月怀远》赏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寄景抒情,虚实结合,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
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皎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
张九龄《望月怀古》原文译文鉴赏

张九龄《望月怀古》原文|译文|鉴赏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在朝中任宰相。
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
《望月怀远》这首诗应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张九龄《望月怀古》原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及注释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注释⑴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⑵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
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⑶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
遥夜:长夜。
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⑷怜:爱。
滋:湿润。
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
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
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
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⑸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
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鉴赏《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
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解析

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吹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送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评点】这是一首月夜怀人之作,描写明月夜相思的情景,抒写诗人怀念亲友的深情,情深意永,细腻入微,历来被人传诵。
需要说明的是,诗中的“相思”、“佳期”等指怀念人世间常有的感情,不能狭隘地理解为爱情。
诗的首联高华浑融,“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第一句“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是写景,第二句则是因景生情,“令人想起了远隔千山万水的亲朋好友,此时此刻他们也与我观赏着同一轮明月”。
这两句诗与谢庄《月赋》中“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句子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更显得自然流畅、不事雕琢,意境也就更加恢弘。
第一句写“望月”,第二句写“怀远”,两句均紧扣诗题,但看上去却不着痕迹。
颔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殷切思念。
“情人”,可指多情的人、有怀远情思的人,此处是诗人自称;“遥夜”指长夜;“竟夕”意为通宵。
诗人想念远方好友,竟至于通宵不眠,还因此埋怨起夜太漫长。
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严格要求颔联和颈联的对仗。
这一联是流水对,浑然天成,颇具美感。
颈联紧承颔联,详细描述了诗人难以人眠的情形,生动形象,很是传神。
“怜”,意为爱怜、怜惜;“滋”,打湿之意。
第五句写诗人在房间徘徊,熄灭蜡烛后见到地上铺满银色的月光,不禁生出爱怜之意;第六句写夜色深沉,诗人独自在庭院流连,感觉到露水打湿了披着的衣裳。
本联对仗工整,细致入微。
尾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不堪”,指不能;“盈手”,满手之意;“佳期”,指重聚之日。
这两句诗意为:我无法手捧月光送给千里相隔的亲友,只盼望在梦中与你们相会。
望月怀远赏析

<<望月怀远>>赏析五二班(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⑴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⑵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
⑶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
遥夜:长夜。
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⑷怜:爱。
滋:湿润。
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⑸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
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赏析:《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
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
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
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
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或许是怪屋里烛光太耀眼,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
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
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一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
这里的“滋”字不仅是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细巧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
相思不眠之际,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满手的月光。
诗人说:“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
”“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
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
望月怀远·张九龄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望月怀远·张九龄|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望月怀远》由张九龄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
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
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
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
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清风朗月之夜,最易牵动相思,牵动对远方之人的思念。
诗歌从“天涯共此时”的明月到“不堪盈手赠”的明月,以明月作媒介,曲曲折折地道出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原文】《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解】⑴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
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⑵情人:指亲人。
遥夜:长夜。
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⑶怜:爱。
滋:湿润。
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
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
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
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⑷末两句:月光虽可爱,却不能用手抓:送给远方的亲人,只好回屋睡觉,希望得个好梦。
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古诗词】望月怀远古诗赏析及翻译

【古诗词】望月怀远古诗赏析及翻译
《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
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
全诗语言自然浑成
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
人至深。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
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
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
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
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
的约会。
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
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
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678---740),又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唐中宗
景龙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
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
九龄否?”因此,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张九龄-望月怀远原文注释及赏析

张九龄:望月怀远原文注释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 attention!张九龄:望月怀远原文注释及赏析《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望月怀远诗词鉴赏

望月怀远诗词鉴赏望月怀远是唐代著名诗人张九龄所作的一首诗,该诗以望月为线索,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遥远的乡愁。
下面是对望月怀远诗词的鉴赏与分析。
【原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明月照耀海面,越过千里天边。
恋人相思痴,整夜不眠。
一盏灯短暂明灭,光华已充满谷底。
披上衣服感受露水,恨不能捧满手中。
归期太远无法预期,闭上眼做梦等待。
【注解】这首望月怀远诗词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因长期离家而产生的乡愁之感。
整首诗虽然只有四个小节,但通过精准的意象描述和流畅的抒情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深情留恋。
首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以写月亮为线索,引出思乡之情。
海上的明月是诗人所共享的珍贵宝贝,同时也是这时刻最为宏大的景象。
此句景物描写质朴自然,表现了诗人的观察力和感悟力。
第二句“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写诗人在异国他乡的孤独境地和思念之情。
情人的守着,更深一层写的是思乡之情的强烈,和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留恋。
第三句“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写诗人在窗前点一盏灯,以照片寂寞的夜晚,细心观察月亮的变化,寄托了他对家乡的思恋之情。
披上衣服感受露水,写诗人对于外界的关注,感受到了深深的眷顾和疼爱。
末句“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是本首诗最富有感情表露的部分,剪着繁史的文字,将诗人的思乡情感表达得浓厚而又婉约。
总之,本首望月怀远诗词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简洁的词语,简单的情景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让人不由地感受到了那种似水年华的情感涟漪。
《望月怀远》(张九龄)评析

《望月怀远》(张九龄)评析原文:《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评析:这首五言律诗是借月寄情的名篇,作于诗人暮年遭贬荆州之后。
诗人被谗去国,不仅自己“致君尧舜,齐衡管乐”的美政理想无法实现,唐王朝也失去了一位贤相。
从此以后,君昏于上,臣蔽于下,开元之治急遽地转变成天宝之乱。
诗人目睹“神理日微灭”的时局,忧心如焚,一腔悲愤往往“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郁然与骚人同风”。
这首诗通过“望月怀远”的习见题材,以《离骚》“美人香草”式的比喻,反映了这位白发弃臣对君臣遇合无因的孤独冷寞处境和悲愤悒郁的心情。
其中也寄寓着忧君忧国的深情,是一首“兴去国之悲”的政治抒情诗。
姚鼐评此诗“是五律中《离骚》”。
首联写朗月东升,万里通明,是点题。
出句写月,暗寓“望远”,起势阔远,振起全篇。
这里的“海”,是指长江下游宽阔的江面,与王湾“海日生残夜”,孟浩然“平海夕漫漫”句中的“海”字同意。
诗人在这里不用“升”而用“生”,赋予明月以生命,表现一种动态的雄壮阔远的意境。
对句由景入情,明写“远”,暗寓“怀远”。
“天涯”二字自然精妙。
天涯共对一轮明月,它成了感情的纽带。
诗人因“望”月而生发“怀远”之情,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这两句与“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鲍照)、“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等一样,都是借月托情的名句。
这一联用了虚实相错的手法,把题面的情景全部收摄,景象雄浑阔远,为下文集中写“望”、“怀”留下了无限余地。
颔联正承“怀远”,虚写“望月”。
这两句说:有怀远之情的人独怨漫漫长夜,因这皎洁的月色竟是如此撩人心绪,使人一见到它,顿生怀远之情而竟不能成寐。
这一联采用流水对,语势流走,极有情韵。
颈联承上联进一步抒写深宵对月相思的情态:灭烛沉思,光照满室,思情无法排遣,于是披衣步出庭院,对月长想。
这一联由室内到室外,以连续性的富有特征的动作描写,突出了他丰富而又深沉的怀远之情和激烈的内心活动。
望月怀远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月怀远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望月怀远[唐]张九龄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这时,远在天边的亲人和我同样在望着月亮。
多情的人怨恨夜太长了,在经过整整一夜后,思念之情变得更加强烈。
熄灭了蜡烛,更觉得月色皎洁可爱,披衣走到屋外长久地望月,感到了深夜露水浸润的凉意。
月光虽然可爱,却不能满满地捧在手里把它送给远方的亲人,倒不如回去睡觉,在梦中与亲人好好地相会。
译文2: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
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
灭烛欣赏明月呵,清光淡淡泻满地;起身披衣去闲散,忽觉露珠侵人肌。
月光虽美难采撷,送它给远方亲人;不如还家睡觉,或可梦见相会佳期。
译文3: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你我虽然相隔遥远,明月的光辉我们却在此时共同拥有。
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长夜,我整夜里把你思念。
灭掉灯烛后,我爱明月皎洁的光芒,披衣去户外久久地望着明月,不觉得露水沾湿了衣裳。
月光多么地美好,我却无法掬一捧清辉送予你,倒不如回屋睡觉,或许睡梦中我们能够相会。
赏析:《望月怀远》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及妻子而写的。
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
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但像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却不多见。
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
诗歌一开始就用“海上”、“天涯”,给人以无限广阔的空间联想,加上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更渲染了宁静、空灵的气氛,营造了一种阔大、静谧的境界,漾溢着浓浓的抒情氛围。
“望月”往往伴随。
“怀远”之意,南朝宋人谢庄“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赋》),唐代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十五夜望月》),宋代苏轼“千里共婢娟”(《水调歌头》),都是望月怀远的名句。
此处作者用一个“共”字,纵概古今,横括地域,写出了自古至今,无论天涯还是海角的人们,只要望见朗朗圆月,就会产生一种共同的心理——怀念远方之人。
张九龄《望月怀远》的意思及赏析

张九龄《望月怀远》的意思及赏析张九龄《望月怀远》的意思及赏析望月远怀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一人怨遥夜,竟夕1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2。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竟夕:一整个晚上。
2滋:潮一湿、一陰一冷。
海上徐徐升起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朋友正在和我一同仰望。
天各一方的有情一人怨恨黑夜漫长,一整夜辗转反侧思念着对方。
吹灭了烛光只觉得月色太亮,披衣散步又觉得秋露太凉。
夜色虽美但无法送给远方的亲人,不如回去睡觉,或许可以在梦中相会。
【微妙之美】这首《望月远怀》如一颗橄榄,初尝并不感到惊喜,但是余味无穷。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雄浑豁达,也写出了天各一方的亲友相互思念时,同望明月的场景。
要说它的妙处,就在于把握住了心神不宁的人微妙的心理。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这两句写出了离开情一人的人总是感到烦躁不安,只有亲身一体会过离别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佳句。
【赏析】“海上生明月”这一句读起来很平淡,与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谢朓的“大一江一流日夜”,鲍照的“明月照积雪”,以及张九龄另一首诗中的“孤鸿海上来”风格很相似。
这些句子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看起来平淡无奇,却具有一种自然浑融的气象。
仔细体会这些诗句,看看它们相似的原因是什么,找到了这个原因,你也能写出佳句。
【启示】相思不眠之际,有什么可以赠给对方呢?只有满手的月光。
还从来没有人能收到月光这样的礼物,但是收到张九龄的这首写月光的诗的人,肯定会觉得很幸福。
送礼只是沟通感情的一种方式,礼物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其中包含了朋友的一片心意。
我们常说“礼轻情意重”,所以生活中不要太在意礼物的贵贱,而要看重亲人朋友之间的真情。
张九龄《望月怀远》全诗翻译及赏析

张九龄《望月怀远》全诗翻译及赏析张九龄《望月怀远》全诗翻译及赏析导读:《望月怀远》是唐朝诗人张九龄所作,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张九龄《望月怀远》全诗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文解释】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
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
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
翻译二: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这时,远在天边的亲人和我同样在望着月亮。
亲人怨恨夜太长了,在经过整整一夜后,思念之情变得更加强烈。
熄灭了蜡烛,更觉得月色皎洁可爱,披衣走到屋外长久地望月,感到了深夜露水浸润的凉意。
月光虽然可爱,却不能满满地捧在手里把它送给远方的亲人,倒不如回去睡觉,在梦中与亲人好好地相会。
【词语解释】遥夜:漫漫长夜。
竟夕:通宵披衣:表示出户。
露滋:露水打湿。
还寝:回卧室再睡。
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两句写对着明月思念远方的亲友——当月亮从海上升起来的时候,我和亲人天各一方,相隔遥远,各自在天涯的一地,共看这一轮明月。
前句写景,点明“望月”,后句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意境雄浑阔大,风格浑成自然,乃有名的佳句。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①怜:爱怜。
②满:满屋月光。
③披衣:披衣出屋。
④觉露滋:露生觉湿。
有露浓湿衣之意。
这两句是说,月夜怀远,思绪萦绕,灭烛沉思,只见月光十分可爱。
惹得人思情更深,睡意全消,索性披衣起身,步出屋外,望月而又望远。
伫立良久,不觉夜已深沉,露水将衣服都打湿了。
两句诗蕴含深沉的怀远之情,细微地写出了深夜对月不眠的的实情实景,手法巧妙,意韵传神。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①不堪:不能。
②盈手:满手。
③寝:寝室、卧房。
此指就寝。
④佳期:相聚欢娱的时候。
(完整版)唐诗《望月怀远》拼音及解释整理

唐诗《望月怀远》拼音及解释整理【拼音】wàng yuè huái yuǎn【原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解释】《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诗中通过描写海上升起的明月,将诗人的思念与远方亲人联系起来,形成了天涯共此时的意境。
诗人在夜晚熄灭蜡烛,披衣觉露,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怀念。
诗人表示无法将满手的月光赠予亲人,只能将这份思念寄托于梦中,期待与亲人再次相见的美好时光。
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拼音】wàng yuè huái yuǎn【原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解释】《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诗中通过描写海上升起的明月,将诗人的思念与远方亲人联系起来,形成了天涯共此时的意境。
诗人在夜晚熄灭蜡烛,披衣觉露,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怀念。
诗人表示无法将满手的月光赠予亲人,只能将这份思念寄托于梦中,期待与亲人再次相见的美好时光。
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逐句解析】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诗人通过描绘海上升起的明月,将诗人的思念与远方亲人联系起来,形成了天涯共此时的意境。
2.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诗人在夜晚感到遥远的思念,整夜都无法入睡,心中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诗人在夜晚熄灭蜡烛,看到月光洒满房间,感受到露水的滋润,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怀念。
4.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人表示无法将满手的月光赠予亲人,只能将这份思念寄托于梦中,期待与亲人再次相见的美好时光。
【赏析】《望月怀远》是一首充满思念之情的诗歌。
《望月怀远望月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望月怀远》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唐代: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望月怀远》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
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望月怀远》注释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
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
遥夜:长夜。
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怜:爱。
滋:湿润。
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
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
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
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
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望月怀远》创作背景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在朝中任宰相的张九龄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
《望月怀远》这首诗应就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同《感遇十二首》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
《望月怀远》赏析《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望月怀远》赏析

《望月怀远》赏析《望月怀远》赏析《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①二句意谓此时远在天边的情人正当和我一样在望海上升起的明月。
②情人:有情之人。
遥夜:长夜。
③竟夕:整夜,彻夜,通宵。
④二句写相思时精神恍忽。
在室内赏月,觉得月光可而将烛吹灭;又披衣走出室外赏月直到深夜,感到露水滋生。
⑤二句意谓可爱的月光却不能满手捧赠给你,还不如回室睡眠在梦中与你欢会吧。
“盈手”用陆机《古诗》“明月何皎皎”“照之有馀辉,揽之不盈手”意。
不堪:不能。
寝:卧室。
佳期:美好的约会。
【大意】一轮明月在大海之上升起,你我虽然相距很远很远,此时也可一同欣赏这轮明月。
自己不断在抱怨,抱怨这夜晚实在太漫长;我这样彻夜不眠,只为将你思量。
灭掉烛火,我静静地享受这满屋清亮的月光;披上衣服,我已经感觉到露水渐渐滋生。
很想用双手满捧一捧月光送给你,但是我无能为力;不如回床睡觉,或许在梦里还能与你欢聚。
【鉴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而思乡、念远,正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共同情思。
张九龄这首《望月怀远》也是个中名篇。
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海上生明月”写明月升起,回应“望月”诗题。
起句看似平淡,毫无点染,如脱口而出,却展现了一幅深邃、宏阔景象。
用“生”而非“升”,仿佛明月自海中缓缓吐露,写出大海包孕之态。
下句的“共”字把天各一方的思绪联系在一起,于是自然引出各在天涯的情人,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月光挽起两地,牵动两颗心,共享明月时,似乎也有了传达的媒介。
整个画面散发着高华静穆的光芒,又有缠绵不尽的画外情思。
对月怀远,通宵相思,又不能相见,难以入睡,故有“怨”。
怨天涯路远,怨情人分离,怨长夜漫漫,怨月色撩人。
以怨字为中心,夜色、月光、情人都笼罩在惆怅之中。
三、四句用流水对,以“情人”联结“相思”,“遥夜”呼应“竟夕”,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自然流畅。
张九龄《望月怀远》原文及赏析

张九龄《望月怀远》原文及赏析张九龄《望月怀远》原文及赏析《望月怀远》是唐朝诗人张九龄所作,乃望月怀思的名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张九龄《望月怀远》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望月怀远原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怀远:怀念正在远方的亲人。
生:这里是升起的意思。
天涯共此时:天涯,天边,遥远的地方,指远方的亲人。
共此时,是说自己和远在天涯的亲人,因望月而互寄相思之情。
情一人怨遥夜:情一人,指怀有深厚情意的人,这是诗人自称。
怨,怨恨。
遥夜,长夜。
竟夕:一整夜。
怜光满:怜,爱。
光满,指月光满屋,月色*分外皎洁可爱。
滋: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不堪盈手赠:不能把它慢慢地捧在手里送给远方的亲人。
不堪,不能。
盈手,满手,意即捧满手。
还寝梦佳期:还,回到。
寝,卧室。
梦佳期,在梦中去得到美好的约会吧。
【翻译】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这时,远在天边的亲人和我同样在望着月亮。
有思念之情的人,怨恨夜太长了,因为整整一一夜里,思念之情都无法间断。
熄灭了蜡烛,更觉得月色*皎洁可爱,披衣走到屋外长久地望月,感到了深夜露水浸一润的凉意。
月光虽然可爱,却不能满满地捧在手里把它送给远方的亲人,倒不如回去睡觉,在梦中与亲人相会。
【赏析】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唐代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
武则天长安元年(702)中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至中书令。
他是唐玄宗朝有声誉的宰相之一,直言敢谏,曾预料到安禄山的反叛,主张早除祸患。
后来受到李林甫的排挤,贬荆州长史。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方亲人的诗,这首诗表达了在明月之夜,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
作者运用比兴手法对月抒怀,情致深婉,寄托遭谗受贬的'迁谪之情思。
起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意境雄浑、浩远、大气,堪称千古佳句。
前句是在写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明月;后句即景生情,是在写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 同望着一轮明月。
中秋节古诗词:张九龄《望 月怀远》原文翻译及赏析

中秋节古诗词:张九龄《望月怀远》原文翻译及赏析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唐代: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注释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
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
遥夜:长夜。
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怜:爱。
滋:湿润。
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
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
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仅仅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
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末两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
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创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在朝中任宰相。
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
《望月怀远》这首诗应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同《感遇十二首》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
赏析《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
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平补介】
张九龄是唐代著名的宰相,后受奸 相李林甫陷害,于开元二十五年(七三 七)贬为荆州长史。在用人方面主张任 用“智能之士”,注意选择州县官。对 安禄山的反叛野心,也早有觉察,并建 议唐玄宗及早诛灭,但未被采纳。他在 执政时敢于谏诤,注意援引一些有为之 人,当时被称为“贤相”。谥号文献。
【生平补介】
张九龄七岁能文,终以诗名。他的诗, 有不少是应制之作。但一些赠答、写景、抒 情的诗篇,感情真挚、词藻清丽,晚年遭谗 言被贬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风格转 向朴实而且遒劲寄兴讽喻,与陈子昂的《感 遇》诗相近,对扭转初唐以来形式主义诗风 有所贡献。后人评论唐诗的转变,多以陈、 张并称。清朝人士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 说道:陈子昂、张九龄“独能超出一格,为 李、杜开先”。
通过明月寄托相思的诗句
“隔千里兮共明月”——南朝·宋 谢庄《月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 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君 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5)因梦寄情,虚实结合。羁旅思乡诗中的许多悲情都 是借助梦境得以宣泄的。悲情起于理想的追求和失落, 明知不可能,却还要坚持这种虚幻的梦境,以求一丝 慰藉。然而梦境破灭之后带来的是更大的悲情甚至是 绝望。即便如此,诗人还是惯常使用这种虚实相生的 手法来倾诉自己的离情别绪。
鉴赏要点
1、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 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①前沙 似雪,受降城②外月如霜。
[唐]张九龄
教学பைடு நூலகம்标
1、了解作者张九龄的生平。 2、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 3、通过诗句的解读理解作者望月怀人的思 想感情。
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 2、通过诗句的解读理解作者望月怀人的思想 感情。
作者介绍
唐玄宗开元时宰相,是一位审时度势、 锐意改革的政治家。首倡唐诗山水田园诗 派,是唐诗由初唐进入盛唐的桥梁与标志。 其诗作《感遇》十二首及《望月怀
• 1.题材特征
羁旅乡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思居在外、滞留他乡,或
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
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他们眼中有所见,耳
中有所闻,心中有所感,由此触发灵感,写下诗
篇。这类诗大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
思念和郁郁不得志的苦闷,凝聚了诗人的人生感
叹、漂泊愁苦。
• 其主要的标志有:
• (3)对面落笔(又叫“反说”“侧面落笔”)。诗人在表 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直接或不仅仅直接抒发对对 方的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 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常常给人以曲折有 致、情韵悠长之感。
• (4)细节描写。如张籍的《秋思诗》(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中摄取“临发又开封”这一细节进一步将“意万 重”“说不尽”的乡思形象化、具体化,尤能表达诗 人对这封家书的慎重和对故乡深深的眷眷思念,细节 典型,生动感人。
• 3.常用技法
• (1)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羁旅思 乡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 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怀 想,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温馨家庭生活的憧憬。
• (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 乐,以倍增其哀乐。”以乐景来衬托哀情是羁旅思乡 类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 白”)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 忽,悔
2、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
3、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 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望月怀远》诗歌内容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的标题为《望月怀远》,哪些内容 是写望月的,哪些是写怀远的?
首句写望月,其余皆写怀远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由题目“望月怀月”可见是借助月 亮怀念远人,表达思念之情。
(1)诗题中多含有“驿站”“客舍”“登高”“望 月”“忆”“孤”“寄”“行”“宿”“思”等 一类能够体现漂泊客居之意的词语以及元宵、寒 食、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古代节日名。
• (2)常见意象有月亮(见月怀人,望月思乡)、秋 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 情)、杜鹃(叫声“不如归去”,常与哀怨、思 归有关)、猿啼(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沙鸥 (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孤雁、鸿雁(鸿雁 传书而思乡怀亲)、浮云(漂泊之意)、梧桐叶落 (飘零、孤苦凄凉)、西楼、高楼、小楼、危楼、 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 等。
• 还有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日暮等。 特别是暝色渐起、日暮时分,漂泊的旅人停泊 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
• 2.内容情感
• 羁旅思乡诗或触景伤情,“村桥原树似吾乡”;或感时 生情,“每逢佳节倍思亲”;或伤春悲秋,感慨韶华易 逝;或日暮思归,“日暮乡关何处是”;或因梦寄情, “夜来幽梦忽还乡”。其思想感情大致有三类:
• (1)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书 写漂泊无定的孤苦。借旅途所观、所闻等,抒发 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 (2)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 人的思念。
• (3)羁旅他乡幽怨愤。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 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 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