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渔父》文言文翻译及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渔父》全词翻译赏析

《渔父》全词翻译赏析

《渔父》全词翻译赏析《渔父》全词翻译赏析《渔父》出自《楚辞》,东汉文学家王逸认为:“《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渔父》全词翻译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渔父》全词翻译赏析篇1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译文] 浪花仿佛是有意地欢迎我,卷起了千万重的飞雪。

桃花李花默默地站成了一队,让我感受到了春天。

[出自] 五代李煜《渔父》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注释:①此词调名亦作《渔父》,《历代诗余》中作《渔歌子》。

据宋阮阅《诗话总龟》载:“予尝于富商高氏家,观贤画《盘车水磨图》,及故大丞相文懿张公弟,有《春江钓叟图》,上有南唐李煜金索书《渔父词》二首。

其一曰:‘浪花有意千里雪,……’其二曰:‘一棹春风一叶舟,……’”。

②浪花:《词谱》、《花草粹编》中均作“阆(láng)苑”。

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有意:有本作“有情”。

千重雪:《词谱》、《花草粹编》、《历代诗余》中均作“千里雪”。

千重,千层,层层叠叠。

③桃李:《历代诗余》、《全唐诗》、《诗话总龟》中均作“桃花”。

一队春:指桃李盛开,由近及远,好像队列有序一样排列着,言春色正浓,春意盎然。

④身:《南唐二主词汇笺》中作“轮”;《诗话总龟》中作“鳞”。

一竿身:一根钓竿。

⑤侬(nóng):指我,江南口语。

快活:《诗话总龟》中作“世上”。

⑥纶:《五代名画补遗》中作“轮”。

纶,钓鱼用的粗丝线。

句解: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这两句诗写渔父所处的生活环境——船头浪花翻滚如白雪般一望千里;岸上桃林里的桃花,默默地竞相开放,点缀得春日美景如画,万紫千红。

“有意”、“无言”二词用得妙,使“千里雪”、“一队春”成为有意识的活动,给人以新鲜、动感,增强了感染力,读来韵味深长。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①侬:江南一带称自己为“侬”。

②渔父:词牌名,此处亦实指。

这两句是说,渔父孤身一人,生活在船上端来一壶酒自斟自饮,只有一竿竹篙陪伴,还在自我安慰:世上像我这样乐哉优哉能有几人?俨然一幅图画,画面简洁、明朗、素描韵味很浓。

渔父文言文详细注释翻译

渔父文言文详细注释翻译

原文:渔父之问于孔子也,曰:“吾闻夫子游于宋,有钓者,其父之口也,不知其钓也。

夫子何如?”孔子曰:“吾闻之,钓者之得,不在于鱼,而在于钓。

吾游于宋,见者皆笑我,不知我所以笑者,非笑吾也,笑吾所以笑者耳。

”渔父曰:“夫子之钓,何如也?”孔子曰:“吾钓,非欲得鱼,而欲得道。

吾钓之道,不在于饵,而在于心。

”渔父曰:“何谓钓之道?”孔子曰:“夫钓之道,在于虚静,虚静则道存。

吾之钓也,非钓鱼,钓道也。

故吾钓,心无欲,意无求,物我两忘,是以钓而不获,获而不贪。

”渔父曰:“善哉!夫子之道,吾闻之矣。

吾闻之,钓者之得,在于心也。

心静则得,心躁则失。

夫子之心,何以静之?”孔子曰:“吾闻之,心静如止水,其清也,可以照见天地。

吾之静心,非求静也,静自得也。

吾之钓,非求鱼也,求道也。

道存于心,心静则道明,道明则物我两忘,是以钓而不获,获而不贪。

”渔父曰:“夫子之道,诚妙矣!吾愿从夫子学钓之道。

”孔子曰:“善哉!吾道非钓之道,乃治国之道也。

吾之钓,非钓鱼,钓心也。

心正则国治,心乱则国乱。

夫子欲学钓之道,先学心之道。

”注释:1. 渔父:指渔夫。

2. 宋:指宋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

3. 钓者之口:指钓鱼者的口技,比喻言辞巧妙。

4. 道存于心:道存在于心中,指道德修养。

5. 物我两忘:指忘却物我之分,达到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6. 治国之道:治理国家的道理。

翻译:渔夫向孔子问道:“我听说先生游历到宋国,有个钓鱼的人,他的言辞巧妙,却不知他在钓鱼。

先生您怎么样?”孔子回答说:“我听说,钓鱼的人所得,不在于鱼,而在于钓鱼的技巧。

我在宋国游历,看到的人都嘲笑我,不知道他们嘲笑的不是我,而是嘲笑我之所以嘲笑的。

”渔夫又问:“先生钓鱼的技巧是怎样的?”孔子说:“我钓鱼,不是想要得到鱼,而是想要得到道。

我钓鱼的道,不在于鱼饵,而在于心灵。

”渔夫问:“什么是钓鱼的道?”孔子说:“钓鱼的道,在于虚静,虚静则道存。

我钓鱼,不是钓鱼,而是钓道。

所以,我钓鱼时,心无欲,意无求,物我两忘,因此钓而不获,获而不贪。

渔父文言文原文翻译

渔父文言文原文翻译

原文:渔父词苏子瞻渔父山前江水清,白鸥飞处波光明。

白首垂纶谁相识,一钩一饵一扁舟。

翻译:渔父词苏轼在渔父山前,江水清澈见底,白鸥在飞翔中映照出波光粼粼的景象。

满头白发的渔父在垂钓,却没有人相识,他只拥有一根钓竿、一钩一饵,以及一叶扁舟。

原文:柳岸花明水绕村,一蓑一笠一扁舟。

斜风细雨不须归,蓑笠任平生。

翻译:柳树成荫,花朵盛开,江水绕过村庄。

渔父穿着一蓑一笠,驾驭一叶扁舟。

即使有斜风细雨,他也不需要归去,蓑笠任凭一生。

原文:桃花流水鳜鱼肥,笑问客从何处来。

酒醒只在花间坐,酒醉还来花下醉。

翻译:桃花盛开,江水潺潺,鳜鱼肥美。

渔父笑着询问客人从何处而来。

酒醒后,他只在花间坐着,酒醉时,他又来到花下陶醉。

原文:不知江上春来早,江花江水共留连。

世人皆知渔父乐,不知渔父心亦悲。

翻译:不知道江上的春天来得这么早,江边的花朵和江水相互依恋。

世人皆知渔父的快乐,却不知道渔父内心也有悲伤。

原文: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翻译:太阳落山,青山遥远,天寒地冻,白色的房屋显得贫寒。

柴门响起狗叫声,风雪交加的夜晚,渔父归家。

原文:渔父山前江水清,白鸥飞处波光明。

白首垂纶谁相识,一钩一饵一扁舟。

翻译:在渔父山前,江水清澈见底,白鸥在飞翔中映照出波光粼粼的景象。

满头白发的渔父在垂钓,却没有人相识,他只拥有一根钓竿、一钩一饵,以及一叶扁舟。

通过以上翻译,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在渔父词中描绘的渔父生活,既有悠闲自在的垂钓时光,也有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渔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渔父原文及翻译,渔父赏析

渔父原文及翻译,渔父赏析

渔父原文及翻译,渔父赏析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渔父译文及注释译文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

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

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

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

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

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

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

”便远去了,不再同屈原说话。

注释既:已经,引申为“(在)……之后”。

颜色:脸色。

形容:形体容貌。

三闾(lǘ)大夫:掌管楚国王族屈、景、昭三姓事务的官。

屈原曾任此职。

是以见放,是:这。

以:因为。

见:被。

淈(gǔ):搅浑。

餔:吃。

糟:酒糟。

歠(chuò):饮。

醨(lí):薄酒。

成语:哺糟歠醨高举:高出世俗的行为。

在文中与“深思”都是渔父对屈原的批评,有贬意,故译为(在行为上)自命清高。

《楚辞-渔父》原文及译文赏析

《楚辞-渔父》原文及译文赏析

渔父屈原〔先秦〕原文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译文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

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

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

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

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

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

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

”便远去了,不再同屈原说话。

赏析关于《渔父》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

最早认定为屈原作的,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

《楚辞章句》是在西汉末年刘向编的《楚辞》的基础上作注。

在《楚辞》中,《渔父》已作为屈原的二十五篇作品之一收入。

据此,则认定屈原作《渔父》,又可上推至刘向时。

后世认同屈原作《渔父》,影响较大的有南朝梁代萧统编的《昭明文选》和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

但此说漏洞颇多。

屈原渔夫原文及译文赏析

屈原渔夫原文及译文赏析

屈原渔夫原文及译文赏析屈原渔夫原文及译文赏析渔父屈原既⑴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⑵。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⑶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⑷。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⑸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⑹?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⑻者必弹冠,新浴⑼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⑽,受物之汶汶⑾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⒀而笑,鼓枻⒁而去。

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⒂,可以濯⒃吾缨⒄;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⒅,不复与言⒆。

阅读练习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① 形容枯槁② 何故而至于斯③ 是以见放④ 安能以身之察察⑤ 鼓枻而去⑥ 可以濯吾缨5.请用文中的主要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渔父劝屈原应该怎样处世?②屈原怎样答复渔父的劝说?6.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思。

7.你从划线句子中一个“宁赴”,一个“安能”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屈原?8.屈原在《渔父》之中阐述了两种不同对待现实的态度,其一是渔父的“水清濯缨,水浊濯足”的随遇而安,其二是屈原的“世浊我清,众醉我醒”的矢志坚守。

你更赞同谁的人生观?为什么?参考答案4.①形体和容貌;② 这样,这地步;③ 因此;④ 怎么;⑤ 敲击;⑥洗。

5.①举世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醣。

②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耳,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6.整个世界都是如此污浊,只有我是那么的清白;众人都像喝醉了酒一般糊涂,只有我是那么的清醒。

7.宁可放弃生命,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守自己人格清白的高尚的屈原。

注释⑴既:已经,引申为“(在)……之后”。

⑵颜色:脸色。

形容:形体容貌。

⑶三闾(lǘ)大夫:楚国官职名,掌管教育楚国王族屈、景、昭三姓宗族子弟。

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原文翻译及赏析

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原文翻译及赏析

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原文翻译及赏析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原文翻译及赏析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五代]李煜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译文及注释:译文渔父驾着一叶扁舟,划着一支长桨,迎着春风,出没在波涛之中。

他时而举起一根丝线,放下一只轻钩;时而举起酒壶,看着沙洲上的春花,在万顷水面上心满意足地品着美酒,何等潇洒自在。

注释渔父:词牌名,亦作《渔父词》,《历代诗余》中作《渔歌子》。

棹(zhào):摇船的工具。

短的叫楫,长的叫棹。

纶:比较粗的丝。

《五代名画补遗》中误作“轮”。

纶,钓鱼用的粗丝线。

茧缕(lǚ):丝线,这里指渔弦。

茧,茧丝。

渚(zhǔ):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满:《五代名画补遗》作“盈”。

此外各本作“满”。

瓯(ōu):装酒的器具,即盅,一种平底深碗。

顷:土地面积单位。

一百亩为一顷。

赏析:此词与另一首《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题的是同一幅画《春江钓叟图》,词的内容、意趣亦大体相同,都是表现作者的避祸之心和遁世之思。

首句点明钓叟是在水波中,小船上。

“棹”字名词作动词用,与“春风”构成语句,很是生动,仿佛木桨划动的不仅是水,更有春风,将静止的画面写活了。

而且这种写法又将春风与绿波融为一体,与结句的“万顷波中”作前后的照应,语言精巧,有“一石三鸟”的笔力。

首句写景,景中有情,接下来仍是直接的抒情。

“酒满瓯”,见出兴致之高。

“茧缕”“轻钩”写简朴,而“钩”之所以“轻”,是因为无鱼上钩。

钓鱼而不求鱼,是作者志不在得鱼的缘故。

这就将画中人物写得神情饱满,志逞意得,由此引出结句中的“得自由”之高声唱颂,进一步强化钓叟的快乐。

春风泛舟、茧缕轻钓,此词仍是写画意,但作者寓意转淡,转以画境的空阔辽远和优悠自在为主,是一种衬托、渲染的用法,与《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有意”“无言”稍不同。

高中语文文言文屈原《渔父》原文、译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屈原《渔父》原文、译文

屈原《渔父》原文、译文渔父作者:屈原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

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

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

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

口中唱道:“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

”便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1。

屈原《渔父》原文及译文

屈原《渔父》原文及译文

屈原《渔父》原文及译文《渔父》的写作背景,按司马迁本传和东汉文学家王逸的说法,大约是在楚顷襄王执政时期,屈原遭到流放,政治上遭到重大打击,个人和楚国面临着厄运的情况下,诗人心情忧愤苦闷,来到汨罗江畔,边行边吟而成的。

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屈原《渔父》的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阅读!渔父先秦:佚名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译文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

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

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

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

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

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

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

渔夫文言文翻译_知识

渔夫文言文翻译_知识

吾闻渔夫之事,有云:“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夫渔者,生于江湖,长于江湖,深知江湖之险恶,亦深知江湖之美好。

故渔夫之心,与江湖之水相融,与江湖之山相依。

一日,渔夫驾舟于江中,望见水天一色,白鸟飞舞。

心旷神怡,遂抛锚泊舟,欲垂钓以乐。

忽见一舟自远处驶来,舟中有人高声呼曰:“渔翁,汝可曾见一女子失足落水?”渔夫闻言,心中一动,急答曰:“汝言女子落水,吾正欲垂钓,岂能坐视不救?”于是,渔夫弃钓,援手相助。

舟中人见渔夫之勇,亦大喜,携手共渡险滩。

不一时,已至女子落水之处。

渔夫跃入水中,奋力将女子救起。

女子年约二八,美貌动人,感激涕零,拜谢渔夫。

渔夫见女子落水,心中自有一番感慨。

想那江湖险恶,非人人皆可渡过。

而女子失足落水,幸得渔夫救援,方得生还。

渔夫遂问女子:“汝可曾知,江湖之险,何人可为?”女子沉思片刻,答曰:“江湖险恶,非英雄豪杰不能为。

然英雄豪杰,亦非人人可得。

吾闻渔夫之勇,可敌百人,故敢问渔翁。

”渔夫闻女子之言,心中甚喜,答曰:“英雄豪杰,非一日之功。

吾虽渔夫,亦知江湖之事。

江湖之中,有险有恶,有善有恶。

吾辈渔夫,虽非英雄豪杰,然亦能助人渡过险滩,共度难关。

”自此,渔夫与女子结为好友,时常相谈江湖之事。

渔夫虽为渔夫,然其心胸宽广,学识渊博。

女子亦感渔夫之德,常与之探讨诗词歌赋,共赏山水之美。

一日,渔夫与女子泛舟江上,见一景致极佳之地。

渔夫遂泊舟登岸,曰:“此地风光旖旎,可作吾辈诗篇。

”女子亦喜,遂随渔夫登岸。

二人于岸边漫步,渔夫吟诗曰:“江山如画,碧水青山。

渔舟唱晚,响彻云霄。

”女子亦吟诗曰:“江湖险恶,英雄豪杰。

渔夫仗义,共度难关。

”诗罢,渔夫与女子相对而笑,感慨万千。

想那江湖险恶,英雄豪杰辈出,而渔夫虽非英雄,亦能仗义助人。

人生在世,亦如江湖,有险有恶,有善有恶。

唯仗义之心,方能共度难关,成就一番事业。

渔夫之事,虽不足道,然其品德可嘉,为人称颂。

世人常言:“大丈夫处世,当以仗义为重。

”渔夫之事,正应了此言。

渔父原文与翻译

渔父原文与翻译

渔父原文与翻译渔父原文与翻译渔父出自《楚辞》,东汉文学家王逸认为:“《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渔父原文与翻译,一起来看一下吧。

楚辞·渔父作者:刘向【原文】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①。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②。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③?”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④。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⑤。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⑥?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⑦?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⑧?”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⑨。

安能以身之察察⑩,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注释】①既放:指屈原被楚襄王放逐。

游于江潭:指在江边漫游。

潭:原指深渊,这里指江边。

行吟泽畔:指在大泽边上一边行走,一边吟②颜色:指脸色。

形容:指体态容貌。

枯槁:枯瘦。

③三闾大夫:楚国官名,掌管楚国贵族屈、景、昭三姓贵族谱牒等事物。

④见放:被放逐。

⑤凝滞于物:凝固停滞受外物的束缚。

与世推移:随从世俗不断改变自己。

王逸注为“随俗方圆”,即随波逐流。

⑥淈(ɡǔ)其泥:搅动泥沙。

淈:搅乱。

扬其波:扬起水波。

此句意为推波助澜,随波逐流。

⑦餔其糟:吃酒糟。

啜其醨:喝薄酒。

此句亦随波逐流,变本加厉之意。

⑧深思:指思虑深远。

五臣注:“谓忧君与民也。

”高举:行为高尚,不同于一般世人。

深思高举,正是屈原独醒独清的具体表现。

自令放为:让自己遭放逐呢?为:疑问语助词。

⑨新沐者:刚刚洗过头发的人。

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

新浴者:刚刚洗过澡的人。

振衣:抖落掉衣服上的灰尘。

⑩察察:洁白的样子。

汶(mén)汶:污浊的样子。

湘流:湘水,流经今湖南省。

赴湘流:指投江自杀。

皓皓之白:指纯洁高尚的品格。

莞(wǎn)尔:微笑的样子。

渔父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渔父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江上之渔父,得鱼而心乐,持竿而不释。

问之,曰:“子何乐也?”答曰:“得鱼而心乐,持竿而不释,何乐如之?”又问之,曰:“子得鱼乐,何以不归?”答曰:“吾渔者,得鱼而食,得乐而忘忧,何为归也?”复问之,曰:“子既得鱼而忘忧,何以不乐?”答曰:“乐非吾所求,忧非吾所惧,乐忧之间,吾独无耦。

”《渔父》译文:江上的渔父,捕到了鱼心中喜悦,拿着鱼竿却不放下。

问他说:“你为什么这么高兴?”他回答道:“捕到了鱼心中喜悦,拿着鱼竿却不放下,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呢?”又问他:“你捕到了鱼就高兴,为什么还不回家?”他回答道:“我是个渔夫,捕到了鱼就有吃的,得到了快乐就忘记了忧愁,为什么要回家呢?”再问他:“你既然捕到了鱼就忘记了忧愁,为什么还不快乐?”他回答道:“快乐不是我追求的,忧愁不是我害怕的,快乐和忧愁之间,我独自一人,没有伴侣。

”赏析:《渔父》是一篇典型的文言文,通过渔父与问者的对话,展现了渔父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以下是对《渔父》的赏析:1. 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全文语言简练,用词准确,通过渔父与问者的对话,勾勒出一幅宁静、悠然的江上渔景。

渔父的心态,犹如一幅淡泊名利、顺应自然的山水画,给人以无限遐想。

2. 体现道家思想。

文章中渔父的回答,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他认为,快乐并非追求的结果,忧愁也不是需要害怕的,只有顺应自然,才能达到真正的快乐。

3. 强调内心的平和。

渔父在捕鱼过程中,得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这种心态,是现代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所追求的境界。

渔父的这种生活态度,启示我们要学会调整心态,追求内心的平和。

4. 倡导自然生活。

渔父以捕鱼为生,过着简单、自然的生活。

这种生活方式,与现代人追求的低碳、环保、自然的生活理念相契合。

文章通过对渔父生活的描绘,倡导人们回归自然,追求简单、环保的生活。

5. 传递人生哲理。

文章通过渔父与问者的对话,传递了以下人生哲理:一是顺应自然,随遇而安;二是追求内心的平和,而非外在的物质享受;三是珍惜当下,享受生活。

渔父古诗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渔父古诗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渔父古诗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渔父古诗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渔父古诗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渔父古诗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1渔父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

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翻译渔父仰天大笑、吟唱,轻飘飘的江鸥在飞翔,宽阔的长江上吹洒满江风雨。

江边骑马奔波的当差的小官,现在竟然借我的小船往南渡过长江。

注释轻鸥举:轻盈的鸥鸟飞起来。

漠漠:云烟弥漫。

赏析“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写渔父从酒醒之后的大笑、大吟的悠然闲适的神情。

仰天而笑“轻鸥举”,隐喻渔父如海鸥那样自由飞翔。

平视而笑“漠漠一江风雨”,隐喻渔父如江阔那样的心胸,无视风雨。

这是自然的壮观,也是渔父的身影。

渔父与自然融为一体了,恬淡悠然。

“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以写实对比的手法,进一层以官人的奔波映衬出渔父的悠闲,突出了官人高贵反而累赘、无能,渔父卑下反而自由自在。

“笑”中最能令人深思的是笑官人:一群群骑马的官人,这时也不得不借渔父的“孤舟”南渡。

嬉笑诙谐之情,表现在最后两句中。

第四首词先描景,后叙事,景事相缀,以“笑”为中心线,贯串全词,写出了渔父的闲适自由的生活情景。

也反映农村劳动人民的生活,呈现出一股逸然超脱的思想情趣:静谧的荒野江边,质朴的莞尔而笑的渔父与轻盈自由的江鸥为伴,跟风雨中追名逐利的官人构成鲜明的对照,作者的美丑标准也在这里明显地得到标示。

这一点,又是在非常自然的化工妙手中表现出来,显示出一种“真态”的村野气息。

渔父古诗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2渔父词二首·其二侬往东吴震泽州,烟波日日钓鱼舟。

山似翠,酒如油,醉眼看山百自由。

翻译我住在太湖边上,在烟波里每天划船钓鱼。

青山像翠玉,美酒浓如油,喝醉了就看着山非常自由。

《渔父》文言文翻译及知识点整理

《渔父》文言文翻译及知识点整理

第十周高二A早读材料7《渔父》文言文翻译及知识点整理《渔父》1.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湘江一带游荡。

在江边上边走边唱,他脸色憔悴,形体容貌枯瘦。

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全天下都混浊,只有我还清白;所有人都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被君王流放啊。

3.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圣人不拘泥于任何事物,并且能够随着世道而变化。

4.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为什么您遇事深思,行为出众,以至于让自己被放逐呢?5.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

怎么能让干净的身体去沾染污浊的外物呢?6.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怎么能让洁白纯净的东西,蒙受世俗尘埃的玷污呢?7.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沧浪江的水清又清啊,可以洗我的头巾;沧浪江的水浊又浊啊,可以洗我的双脚。

知识点整理一字音渔父(fǔ)枯槁(gǎo)凝滞(zhì)莞尔(wǎn)鼓枻(yì)濯(zhuó)缨餔(bū)其糟而歠(chuò)其醨(lí)汶汶(mén)淈(gǔ)泥二通假字渔父“父”通“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子非三闾大夫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三词类活用安能以皓皓之白形容词用作名词洁白的身体。

鼓枻而去,乃歌曰名词活用作动词鼓:敲打;歌,唱歌。

四古今异义1 颜色憔悴颜色,古义:脸色2 形容枯槁形容,古义:形体容貌3 何故至于斯?至于,古义:到。

4 何故深思高举高举,古义:行为高出世俗5 圣人不凝滞于物凝滞,古义:拘泥,执著。

五一词多义1 举①举世皆浊我独清全②何故深思高举行为③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尽,完2 游①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游荡,徘徊②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交往③二十而南游江淮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3 于①圣人不凝滞于物介词,被。

高中语文 文言文 屈原《渔父》原文、译文

高中语文 文言文 屈原《渔父》原文、译文

屈原《渔父》原文、译文渔父作者:屈原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

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

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

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

口中唱道:“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

”便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屈原《渔父》原文及翻译

屈原《渔父》原文及翻译

原文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 遂去不复与言翻译: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

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

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

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乎?”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

口中唱道:“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

”便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中考文言文《渔父》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渔父》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渔父》全文详细翻译导读:渔父作者:屈原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

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

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

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

口中唱道:“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

”便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高中语文-文言文-屈原《渔父》原文、译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屈原《渔父》原文、译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屈原《渔父》原文、译文-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屈原《渔父》原文、译文渔父作者:屈原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

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

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

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

口中唱道:“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

”便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游 ①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游荡,徘徊
②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交往
③ 二十而南游江淮
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
3于
① 圣人不凝滞于物
介词,被。
②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介词,在。
③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介词,到
④ 何故至于斯?
介词,到
4见
①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② 慈父见背
放在动词前面,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为“我”
颜色,古义:脸色
2 形容枯槁
形容,古义:形体容貌
3 何故至于斯?
至于,古义:到。
4 何故深思高举
高举,古义:行为高出世俗
5 圣人不凝滞于物 凝滞,古义:拘泥,执著。
五 一词多义
1举
1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
① 举世皆浊我独清

② 何故深思高举
行为
③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尽,完
餔(bū)其糟而歠(chuò)其醨(lí) 汶汶 (mén) 淈(gǔ)泥
二 通假字
渔父
“父” 通“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子非三闾大夫与 “与”通“欤” 句末语气词
三 词类活用
安能以皓皓之白
形容词用作名词 洁白的身体。
鼓枻而去,乃歌曰 名词活用作动词 鼓:敲打;歌,唱歌。
四 古今异义
1 颜色憔悴
7、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沐:洗头。浴:洗身。 振:抖动。
2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
8、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察察:皎洁的样子。 汶汶:玷辱。
9、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而:表修饰。莞尔:微笑的样子。 枻:桨。
10、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洗。
(2)安能以身之察察 (介词, 用、拿)
(3)可以濯吾缨 ( 介词, 用来 )
六 文言句式
1 子非三闾大夫与 2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3 行吟(于)泽畔 (渔父)遂去,不复与(之)言
判断句 ,“非”表否定判断 定语后置 省略句 ,状语后置句
省略句,
5 屈原既放 自令放为
被动句 ,“放”,被流放之意
怎么能让干净的身体去沾染污浊的外物呢? 6.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怎么能让洁白纯净的东西,蒙受世俗尘埃的玷污呢? 7.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沧浪江的水清又清啊,可以洗我的头巾;沧浪江的水浊又浊啊,可以洗我的双脚。
知识点整理
一 字音
渔父(fǔ) 枯槁(gǎo) 凝滞(zhì) 莞尔(wǎn) 鼓枻(yì) 濯(zhuó)缨
是以见放
被动句 ,“见”表被动,相当于“被”
圣人不凝滞于物
被动句 ,“于“表被动
七 重点字词解释
1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2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3 举世皆浊我独清,是以见放 4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5 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6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以后 枯瘦 是以:因此 见:表被动,被 搅浑 餔:吃。糟:酒糟。 歠:饮。 醨:薄酒。 高举:指行为高出于世俗。 为:句末语气词,呢。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
第十周高二 A 早读材料 7
《渔父》文言文翻译及知识点整理
《渔父》 1.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湘江一带游荡。在江边上边走边唱,他脸色憔悴,形体容貌枯 瘦。 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3
5之
(1)渔父见而问之(代词,代屈原)
(2)安能以身之察察(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助词,的)
6而
(1)渔父见而问之 (连词,表承接)
(2)而能与世推移 (连词,表递进)
(4)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连词, 表承接 )
(3)渔父莞尔而笑 (连词,表修饰)
7以
(1)是以见放 ( 介词, 因为 )
全天下都混浊,只有我还清白;所有人都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被君王流放啊。
3.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圣人不拘泥于任何事物,并且能够随着世道而变化。
4.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为什么您遇事深思,行为出众,以至于让自己被放逐呢?
5.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