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太阳病本证-表郁轻证
中医考试伤寒论——太阳病辨证论治
中医考试伤寒论——太阳病辨证论治细目一太阳病本证要点一中风表虚证桂枝汤证【原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2)【释义】本条论述太阳中风表虚证治。
“阳浮而阴弱”,既指脉象浮缓,又言病机营卫不调,即卫阳浮盛、营阴失守。
风寒之邪侵袭人体,体表营卫之气受邪,卫气奋起抗邪,趋向于外,与邪相争则见发热、脉浮,故曰“阳浮者热自发”;卫气受邪,失于固密,营阴不能内守,泄漏于外,则见汗出,故曰“阴弱者,汗自出”;卫气为风寒所袭,失其“温分肉”之职,加之汗出肌疏,故见恶风恶寒。
太阳中风为表证,其热不似阳明里热发自于内,其热势不高,故曰“翕翕发热”。
太阳中风证表气不和,每每影响里气,致里气不调,肺气不利,则见鼻鸣;胃气上逆,可见干呕等。
桂枝汤方中,桂枝辛温,温经通阳,疏风散寒。
芍药酸苦微寒,敛阴和营,二者等量相配,一辛一酸,一散一敛,一开一合,于解表中寓敛汗养阴之意,和营中有调卫散邪之功,调和营卫。
因脾胃为营卫生化之本,故又用生姜、大枣益脾和胃。
生姜辛散止呕,助桂枝以调卫。
大枣味甘,补中和胃,助芍药以和营。
姜、枣合用,亦有调和营卫之功。
炙甘草补中气且调和诸药,与桂枝、生姜等辛味相合,辛甘化阳,可增强温阳之力;与芍药等酸味相配,酸甘化阴,能增强益阴之功。
要点二伤寒表实证1.麻黄汤证【原文】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5)【释义】本条论太阳伤寒的证治。
外邪袭表,正邪交争,表闭阳郁,不得宣泄,故发热;寒邪束表,卫阳被遏,失其温煦之职,故恶风。
寒为阴邪,寒性收引,营阴闭郁故无汗。
头项腰脊为太阳经脉循行之处,寒邪侵袭太阳经脉,经气运行不畅,故见头痛,腰痛,身疼,骨节疼痛。
肺主气,外合皮毛,毛窍闭塞,肺失宣降,肺气不利,故气喘。
由于其喘与毛窍闭塞相关,故言“无汗而喘”。
麻黄汤方由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组成。
第二节太阳病本证
药柯第用韵法二伯象:节之此义为太,开阳麻表黄病逐中邪本空发证外汗直之,峻宛剂如也毛。窍古骨人节用,
故能【去寒提骨被要节外】之束太风,阳寒卫伤,阳寒从被的毛遏证窍治,而营出阴,郁为滞卫分发散 风寒头【之痛解品析—。】—桂“寒枝麻邪之黄外条八束纵症,横”太,或阳宛“经如伤输经寒不八脉利症系”络,能 入 品发心 。热头、化 杏—痛 无液 仁—、汗,为邪发、恶通心正热喘风经果相、寒络,争身—而 温,疼—出 能表、卫汗 助闭腰阳, 心痛阳被为 散、郁遏营寒骨,节分,不疼散苦得痛解能宣、风清泄恶寒肺风之下 气身,疼为腰上痛焦、逐骨邪节定疼喘痛之—品—。营甘阴草郁甘滞平,筋外脉拒失风养 寒,无内汗和而气喘血—,—为寒中邪宫外安束内,攘肺外气之不品宣。此汤入 胃行气于玄脉府浮,紧输—精—于表皮被毛寒,郁斯毛脉合精而溱 溱汗出,在表之邪,其尽去而不留,痛止喘平,
大枣:甘平,佐芍药益阴和营 炙甘草:甘温,补中益气,调和诸药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煎服法
药后啜粥 温覆微汗 获效停药 守方继进 服药忌口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原文】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 以汗解,宜桂枝湯。(42)
第二节柯韵伯太:阳此病为本仲证景群方之魁,乃
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
【桂太方太、傷發【活【12))原 枝 陽 用 陽 風 寒 汗运提 解之病鼻恶不而所文 湯 病 前 病 府 發 ,、、用要析总,鸣寒拘表云主 , 法 , , 汗 宜】临脉】】方咸、,何不头之 下 ; 初 卻 已 桂太证的桂也 得 干。之若服與解枝陽其 经 解 痛察重枝。 用 呕(後不桂桂,湯病脉 , 者 、机 要,上枝枝半。,1汤凡 此 等浮 不 , 发3性其衝湯湯日(頭在头 发 病)而 论 仍 热氣者,則許痛5太痛 汗 ,弱 中 当 、7上,反愈復,)阳、 。 但, 风 用 恶衝不煩。煩發病发 如 见汗 、 此 寒者得不(,熱中热 妄 一,與解脈,2自 伤 解 、4的、汗症之者浮可汗出寒肌恶)。 , 數與出灵恶妄即者、。风( 先 者桂,风下是,杂如、刺 ,枝惡1、,,5風 可湯風)池 更,,
三、表郁轻证
三、表郁轻证三、表郁轻证:(一)、太阳伤寒表郁轻证:原文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
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解词:(1)如疟状——疟疾有两个特征,寒热交作和寒热阵发。
如疟状指发热恶寒呈阵发性发作。
(2)清便欲自可——指排的大便不干不稀,持续正常。
(3)脉微缓——指脉象由浮紧渐变浮而弛缓。
(4)阴阳俱虚——此处阳指表,阴指里。
阴阳俱虚指表里俱虚。
(5)面色反有热色——热色指面红。
提要:太阳病日久不愈的三种转归及太阳伤寒表郁轻证证治。
分析:太阳伤寒表郁轻证的典型表现为: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无汗,脉浮紧,面赤,身痒。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太阳病不解,日久邪微,正气抗邪外出,欲从汗解,而汗出不彻所致。
本证应与少阳、阳明证区别:少阳往来寒热而呕,此证发热恶寒不呕,非少阳;阳明但热不寒,便秘尿赤,此证热多寒少,清便欲自可,非阳明也。
以上证侯不解,可有三种转归:(1)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由浮紧而渐趋缓和,为正气来复,邪欲外出,为病欲愈。
(2)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误用汗、吐、下,使内外阳气俱虚(脉微为里阳虚;恶寒为表阳虚),故汗、吐、下法均禁用,治当扶阳助表。
(3)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表邪不解,阳邪内郁,故面红;风寒郁表,不得汗出,故身痒。
寒邪重则身痛,寒邪轻则身痒。
少阳寒热往来与本证之鉴别:姜佐景说:“依仲圣法,凡发热、恶寒自一日再发(指发热二次,非谓合发热恶寒为二次),以至十数度发,皆为太阳病。
若一日一发,以至三数日一发,皆为少阳病。
少阳病者,多先寒而后热,太阳如疟证却有先热而后寒者。
观大论称少阳曰寒热往来,称太阳如疟曰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不无微意于其间欤”。
太阳病本证-
复下之
不愈
今脉浮 故在外 当须解外则愈
宜桂枝汤
【《伤寒论》原文】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 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 冲者,不得与之。(15)
太阳病 下之后
其气上冲者 误下后正气未大伤,尚能够与邪气相抗争
邪仍在表,可与桂枝汤
不上冲者 误下后正气受挫较重,无力抗邪,表邪内陷
变证已成,不能发汗解表
正气不足 不宜麻黄汤峻汗
先表— 宜桂枝汤发其汗
表里同病
否则峻下伤津,更增胃燥
后里
【《伤寒论》原文】
太阳病,先发汗不觧,而复下之,脉 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 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觧外则愈, 宜桂枝汤。(45)
太阳病
先发汗不解
汗病病 诊 不重人 治 如药体 有 法轻质 误
关 系
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
【《伤寒论》原文】
伤寒发汗已觧,半日许复烦,
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57)
伤寒 发汗已解
半日许复烦(发热、恶寒) 余邪在表未尽
脉浮数者:发热而致
发汗宜缓不宜峻
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
❖ 凡用桂、厚朴、杜仲、秦皮、木兰辈,皆 去削上虚软甲错,取里有味者秤之。
桂枝汤证
发热(口不渴,无里热象)
卫气浮盛于外
太 汗出(非伤寒之无汗)
卫强
阳
轻微恶风 病
荣弱
脉浮
营阴不能内守而汗出
太阳中风证 桂枝汤
【《伤寒论》原文】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 觧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 汤则愈。(24)
桂枝汤证
疏通经脉 以泄风邪
太阳病
初服 桂枝汤
先—刺风池风府 反烦不解者
太阳病辨证纲要
【提 【讲
要】 太阳病经尽自愈何预防传经之法。 析】
《素问· 热论篇 》:“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
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日
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
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舌干已而 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
营 卫 不 和
温 邪 犯 表 , 化 热 伤 津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6)
【提要】 太阳病温病的主要脉证及误治后的变证。 【讲析】 【辨证提要】
辨证要点:发热,头痛,口渴,不恶寒(或初起 轻微恶寒),脉浮数。 病 机:温邪犯表,化热伤津,营卫不和。 治 则:辛凉解表。切不可辛温发汗。
热证、虚证,蓄水证、蓄血证、结胸 证、痞证、上热下寒证、火逆证等 十枣汤证、瓜蒂散证、桂枝去桂加 茯苓白术汤证
概 论
五、治疗: 太阳病本 证 太阳病变 证
辛温解表 观其脉证
太阳病疑似证
知犯何逆
随证治之
概 论
六、转归:
1、痊愈 2、传 3、变 大部分 六经病 少部分 变证
第一节 太阳病辨证纲要
一、太阳病提纲
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原文5条】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提 要】 太阳病传变与否的判断标准。
【讲
析】
《素问· 热论篇 》:“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
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
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 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的基础上 外邪侵袭,正气趋表抗邪,邪正交争。 风性开泄,腠理疏松,卫失外固,营不内守。 风性开泄,腠理疏松。 卫失外固,营阴外泄,脉道松弛。 (浮缓)
1-太阳病篇
【提要】
太阳病下后气逆微喘的证治。 【释义】
太阳病 ——表证(当从汗解)
下之微喘 ——邪气迫肺,肺气上逆。 表未解故也 ——正气未伤,表证仍在。
治法:解肌祛风,降气定喘——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2021/2/12
26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 发作(证见发热恶寒、汗出咳嗽,苔白脉缓者); 小儿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证见表虚兼有咳喘者)。
2021/2/12
17
(二)桂枝汤禁例 16条:伤寒表实证禁用桂枝汤。 17条:湿热内蕴者禁用桂枝汤。 19条:内热壅盛者禁用桂枝汤。
2021/2/12
18
临床应用
1.感冒、流感; 2.荨麻疹等瘙痒性皮肤病; 3.消化性溃疡、急性胃肠炎; 4.过敏性鼻炎; 5.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自汗、低热等);
2021/2/12
10
2、太阳病的证候与病因病机:
脉 浮 ——外邪袭表,正邪相争,气血浮盛。 头项强痛 ——风寒袭表,太阳经气运行不畅。 恶 寒 ——风寒外束,卫阳被遏。
3、太阳病热型:
恶寒与发热并见。病在太阳,正邪相争于表, 气血浮盛于外,当有发热。本条虽未言及,但应知 有发热一症。
2021/2/12
2021/2/12
8
一、太阳病提纲
【原文】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①而恶寒。(1)
【词解】 ①头项强痛: 头痛而项部拘急牵引强硬不舒之状。
2021/2/12
9
【提要】
太阳病脉证提纲。 【释义】
本条提出了太阳病提纲,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的 内容:
1、太阳病的脉证特点: 太阳病的基本脉证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本证的辨证关键: 1、以风寒表虚证兼咳、喘者为宜,必见汗出恶风。 2、苔见薄白,脉见浮缓,以内无热象为宜。
伤寒论-太阳病
《伤寒论》张仲景原序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
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
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
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已,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惷若游魂。
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
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
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
下此以往,未之闻也。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
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
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髣髴;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
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
多闻博识,知之次也。
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一节太阳病纲要一.太阳病脉证提纲【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1)二.太阳病分类【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读经典《伤寒论》--辨太阳病-表郁轻证
读经典《伤寒论》--辨太阳病-表郁轻证一.太阳病经证(三)表郁轻证1.桂枝麻黄各半汤证;2.桂枝二麻黄一汤证;3.桂枝二越婢一汤证1.桂枝麻黄各半汤证23条原文: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虐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桂枝1两半,芍药、生姜、炙甘草、麻黄各1两,大枣4枚,杏仁24枚。
【提要】论太阳病日久不愈的三种转归及表郁轻证的证治。
解析:所述基本证候三方面特点:1.太阳病,得病八九日--说明患太阳病日久不愈的病史;2.如虐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即阵发性恶寒发热同时并见,且发热重恶寒轻;3.其人不呕--外邪未传少阳,清便欲自可--大小便尚属正常,邪未传阳明。
综上所述,病扔在表。
一日二三度发--为病久邪微,正气欲抗邪外出,而邪郁不解,正邪交争较为轻微所致。
第二段,太阳病日久不愈,邪郁不解可能出现三种转归:1.脉微缓者,为欲愈--即脉象由浮紧而渐趋和缓,反映外邪渐退而正气抗邪外出,表里气和,故为欲愈之兆。
2.脉微而恶寒,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脉微为正衰里虚,恶寒为表阳不足,表里阳气皆虚。
治当急扶其阳,切不可再用汗吐下之法伤伐正气。
3.若病人见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为转归之一。
由于太阳表邪不解,阳气抑郁不伸,故病人面色发红;邪郁在表,气血周行不利,汗欲出而不得出,故身痒。
治当小发其汗,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方义】桂枝汤、麻黄汤各取1/3量,1:1比例合方。
意义在于使桂枝汤调和营卫而不留邪,麻黄汤解表发汗而不伤正。
刚柔相济,剂量虽小,正所以发散邪气,扶助正气,属发汗轻剂。
【辨治要点】病机:表郁日久,邪轻证轻。
症状:表证日久,发热恶寒如虐状,一日二三度发,或伴面红、身痒。
治法:辛温解表,小发其汗。
7 太阳病本证-表郁轻证
•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两种不同转归与治疗 (原文25/P70)
脉洪大-----阳气浮盛 ,正邪交争----表证仍在 服 桂 枝 汤 后 治疗:与桂枝汤 若形似疟---发热、恶寒、无汗 一日再发---邪微病轻 治疗:宜桂枝二麻黄一汤(微发其汗)
(三)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 太阳表郁内热轻证的证治和禁治
(原文27/P23)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 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去 皮)芍药 麻黄 甘草(各十八铢,炙) 大枣(四枚, 擘)生姜(一两二铢,切) 石膏(二十四铢,碎, 绵裹) 右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 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 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二分, 越婢汤一分。
表郁轻证比较:
病机
桂麻各半汤证 表郁较重
证候
一日二三 发 度发 热 恶 寒 一日再发 , 热 多 寒 少 兼里热烦 渴
治法
小汗 辛 温 微 汗
桂二麻一汤证
表 郁 邪 表郁较轻 微
微汗
桂二越婢一汤证
表郁及兼 里热
兼清 郁热
发汗:
取汗---桂枝汤(微微出汗) 小汗---桂麻各半汤 微汗---桂二麻一汤 峻汗---麻黄汤 发汗兼清里热 里热重---重用石膏,大青龙汤 里热轻---少量石膏,桂枝二越婢一汤
(三)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 太阳表郁内热轻证的证治和禁治
(原文27/P23) 证 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表郁轻证 心烦口渴,脉浮大或浮洪---里热 (补)
太 阳 病 治---桂枝二越婢一汤---表里双解
禁治---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
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鉴别:
表证不同: 一为太阳伤寒,一为太阳中风 咳喘病机有异: 一为水饮犯肺,一为肺寒气逆
7 太阳病本证-表郁轻证
桂枝汤证 Leabharlann 麻各半汤(各取1/3量)麻黄汤证(邪轻体弱)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邪轻体强)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大青龙汤证(邪 重体强)
(一)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 太阳病日久不愈的三种转归及表郁轻证的 证治 (原文23/P68)
病程:八九日
证候: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
其人不呕---未传少阳
证候
治法
一日二三 发 度发 热
恶
辛
寒 , 热
一日再发 温 微
多
汗
寒
少 兼里热烦
渴
小汗
微汗 兼清 郁热
发汗:
取汗---桂枝汤(微微出汗) 小汗---桂麻各半汤 微汗---桂二麻一汤 峻汗---麻黄汤 发汗兼清里热 里热重---重用石膏,大青龙汤 里热轻---少量石膏,桂枝二越婢一汤
脉洪大-----阳气浮盛 ,正邪交争----表证仍在 服 治疗:与桂枝汤 桂 枝 若形似疟---发热、恶寒、无汗 汤 后 一日再发---邪微病轻
治疗:宜桂枝二麻黄一汤(微发其汗)
(三)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 太阳表郁内热轻证的证治和禁治
(原文27/P23)
证 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表郁轻证
太
心烦口渴,脉浮大或浮洪---里热 (补)
阳 病
治---桂枝二越婢一汤---表里双解
禁治---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
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鉴别:
表证不同: 一为太阳伤寒,一为太阳中风
咳喘病机有异: 一为水饮犯肺,一为肺寒气逆
表郁轻证比较:
桂麻各半汤证 桂二麻一汤证
病机
表郁较重
表 郁 邪 表郁较轻 微
太阳病篇背诵条文
太阳病篇背诵条文太阳病篇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太阳病本证一中风表虚证12.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3.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营气和,营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耳。
以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
宜桂枝汤。
54.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二伤寒表实证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33.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
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主之。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
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小青龙汤主之。
三表郁轻证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
伤寒论课件: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太阳病-泛指一切表证 ➢ 头痛、发热、恶风-表证共有证象 ➢ 汗出-为桂枝汤独具之证。
补述太阳中风的病因病机及证治
➢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 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原文95)
补述太阳中风的病因病机及证治
(原文95)
证-发热汗出
太
病机 营弱 卫气浮盛于外 汗出
病
反汗出-------经气受阻,无般无汗,
今有汗,故言“反”
恶风------腠理开,毛窍松
治:桂枝加葛根汤-解肌祛风兼通经脉之津气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 杏子汤主之。 (原文43)
➢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 两,切) 芍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厚 朴(三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病常自汗出的病理和治疗
(原文53)
病人
证-常自汗出 因-营气自和,卫气不谐-即营卫失调 治-使营卫协调-宜桂枝汤
时发热自汗出的病理和证治
➢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 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 宜桂枝汤。 (原文54)
时发热自汗出的病理和证治
(原文54)
证 脏无他病----在内之脏腑无病
➢ 用于太阳中风证,宜喝热粥助胃气,发汗祛 邪
桂枝汤调营卫-调气血-调阴阳
(适应证共13条)
➢ 1.太阳中风证 ➢ 2.表证或汗或下,而外证未解,需再汗者 ➢ 3.太阳病,六七日不大便,小便清者 ➢ 4.杂病中,脏无他病,常自汗出,或时发热
汗出者。 ➢ 5.霍乱病里和而表未解,身痛不休者
(二)桂枝汤禁例
➢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 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 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伤寒论]病案分析【范本模板】
病案分析1.王某某,女,50岁。
主诉:发热一周。
现病史:一周前因受凉,渐起恶寒发热,微汗出,前医以银翘散不效,伴头痛,颈项酸软,鼻塞,干呕,口不渴,二便调。
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弱。
体温37。
50C,皮肤湿润。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中医诊断:太阳病证型:中风表虚证证候分析:病缘于风寒袭表,营卫失调.卫气奋起抗邪于外则发热;营阴失守而外泄故汗出;卫阳受伤,失其温分肉之功,加之汗出肌疏,故恶风;风寒袭表,太阳经气不利,故头痛,颈项酸软;表气不和,致里气不调,肺气不利则鼻塞,胃气上逆则干呕.前医以辛凉解表,是以寒治寒,药不对症,故无效。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弱为风寒袭表,正气不足之征。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药:桂枝汤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2.刘某,男,60岁。
主诉:咳喘一周.现病史:既往有咳喘病史。
一周前因天气转凉,咳喘又作,伴恶风,微热,汗出,咯少量白痰,口不渴,大便三日未行,腹不胀.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体温37。
50C,皮肤湿润,双肺听诊未闻及干湿罗音.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中医诊断:太阳病证型:太阳中风兼喘证证候分析:患者素有咳喘痼疾,此次因复感外邪,咳喘又作.风寒袭表,营卫失调,卫气奋起抗邪于外则发热;营阴失守而外泄故汗出;卫阳受伤,失其温分肉之功,加之汗出肌疏,故恶风;肺气上逆故咳喘,肺气不降,大肠腑气不通,故大便三日未行;腹不胀,表明非燥屎内结;口不渴,非里热证;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为风寒袭表,兼夹痰饮之征。
治法:解肌发表,降气平喘方药: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厚朴、杏仁3.李某某,女,55岁。
主诉:反复自汗出三年。
现病史:反复自汗出,恶风,汗多时浸汗的毛巾可拎出水。
纳可,口和,二便调。
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中医诊断:自汗证证型:营卫不和证候分析:患者虽反复自汗出三年,但纳可,口和,二便调,且舌脉无异常,表明脏无他病。
5表郁轻证变证热证
【原文】 原文】 ☯ 病發熱頭痛,脉反沉,若不差,身體疼 痛,當救其裏。四逆湯方。(92) 【原文析义】 原文析义】 ☯ 本条论述表证不解,里阳不支,当实里解 表。 ☯ 太少两感。
小 结
☯ ☯
表里同病治则(标本缓急) 表兼里实证 一般先表后里,先汗后下; 或表里双解; 若里实证急重者,先里后表。
表证不复存在 汗不得法 太阳病 误用吐、下、火法 不能归于六经病 症状更加复杂难辨 病 坏
病
证 辨证 证 析 辨证 病 得
原
得病 辨证 病 病 病 法
(二)辨寒热真假
☯ 【原文】
病人身太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 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 皮膚,熱在骨髓也。(11)
身大热 身大寒 欲得衣 不欲近衣 阴寒内盛,格阳于外 阳热内郁,阳气受阻不得外达
3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27)
☯ 【原文】
☯
太阳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脉微弱 者,此無陽①也,不可發汗。宜桂枝二越 婢一汤。(27)
☯ 【词语解释】 ☯ ①无阳:指阳气虚。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汤4/12
麻黄汤3/9
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汤5/12
麻黄汤2/9
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汤3/12
越婢汤1/8
提示: 提示:临床问诊注意病人的自我感觉,如饮食喜温喜凉等。
【原文】 原文】 ☯ 太陽病,當惡寒發熱,今自汗出,反不 惡寒發熱,關上脉細數者,以醫吐之過也。 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飢,口不能食;三四 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 吐。以醫吐之所致也,此為小逆。(120) 原文析义】 【原文析义】
表郁轻证
如疟状,一日二、三度 发——正邪相争不是疟疾
不呕——非少阳证
少阳往来寒热,必胸胁苦满、喜呕
邪未内传,里气尚和
清便欲自可——非阳明证 阳明大便燥结,小便短黄
二、三、四段则言三种转归:
脉微缓者——不紧不洪不弦而呈和缓之象——邪微正复——为欲愈
由阳转阴,由实转虚
脉 微 而 恶 寒 —— 表 里 俱 虚 —— 不 可 再 用 汗、吐、下法,——温经扶阳
以息
证
邪气壅滞,脉必涩而有力(实)
候 脉涩
鉴
正虚血少,脉必涩而无力(虚)
别
实 表——发热恶寒,无汗,身痒,脉涩有力。
面赤
里——潮热汗出,不大便,脉沉实。
阳虚——肢厥下利,脉沉微或浮大无力,按之
虚
中空。
阴虚——午后潮红,五心烦热,咳血盗汗,脉
细数。
病案分析
• 王某,男,41岁,农民。 • 现病史:全身皮疹瘙痒数日。进入春耕后,一直
惟剂量更轻,发汗力更微,主治证亦轻。 其作用特点是以调和营卫为主,微汗为辅。
(二)表郁内热证
【原文】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 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 二越婢一汤。
【词解】 无阳:指阳虚,非是亡阳。 【提要】表寒里热轻证的证治和禁忌。
小结
✓主证:发热恶寒,热多寒少,汗出不彻, 面赤,口渴,心烦,苔白或兼微黄,脉浮 数。
✓②二阳并病:“若太阳病证不罢者……当 解之熏之”
– 提示: – 太阳阳明并病时,仍应遵守先表后里的治疗原则,不
可用攻下,只可小发其汗(桂二越婢一汤)或熏蒸法 – 告诫医者不要看到“面色缘缘正赤”而误以为是阳明
里热证,不敢用汗法 – 面色缘缘正赤 ——外邪闭遏不解,阳气怫郁在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 太阳表郁内热轻证的证治和禁治
(原文27/P23) 证 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表郁轻证 心烦口渴,脉浮大或浮洪---里热 (补)
太 阳 病 治---桂枝二越婢一汤---表里双解
禁治---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
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鉴别:
表证不同: 一为太阳伤寒,一为太阳中风 咳喘病机有异: 一为水饮犯肺,一为肺寒气逆
三、表郁轻证
桂枝汤证 桂麻各半汤(各取1/3量)麻黄汤证
(邪轻体弱)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邪轻体强)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大青龙汤证(邪 重体强)
(一)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 太阳病日久不愈的三种转归及表郁轻证的 证治 (原文23/P68) •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状,發熱悪寒, 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 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 悪寒者,此陰陽倶虚,不可更發汗、更下、 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 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黄各 半湯。
表郁轻证比较:
病机
桂麻各半汤证 表郁较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证候
一日二三 发 度发 热 恶 寒 一日再发 , 热 多 寒 少 兼里热烦 渴
治法
小汗 辛 温 微 汗
桂二麻一汤证
表 郁 邪 表郁较轻 微
微汗
桂二越婢一汤证
表郁及兼 里热
兼清 郁热
发汗:
取汗---桂枝汤(微微出汗) 小汗---桂麻各半汤 微汗---桂二麻一汤 峻汗---麻黄汤 发汗兼清里热 里热重---重用石膏,大青龙汤 里热轻---少量石膏,桂枝二越婢一汤
•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两种不同转归与治疗 (原文25/P70)
脉洪大-----阳气浮盛 ,正邪交争----表证仍在 服 桂 枝 汤 后 治疗:与桂枝汤 若形似疟---发热、恶寒、无汗 一日再发---邪微病轻 治疗:宜桂枝二麻黄一汤(微发其汗)
(三)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 太阳表郁内热轻证的证治和禁治
(原文27/P23)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 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去 皮)芍药 麻黄 甘草(各十八铢,炙) 大枣(四枚, 擘)生姜(一两二铢,切) 石膏(二十四铢,碎, 绵裹) 右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 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 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二分, 越婢汤一分。
病程:八九日
证候: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
其人不呕---未传少阳 清便欲自可----未传阳明
太 阳 转归: 病 欲愈:脉微缓---邪退正复
恶化;脉微---少阴里虚 恶寒---太阳表虚 表未解: 证:面色反有热色,身痒---阳气怫郁不能发泄 治:桂麻各半汤(各取1/3量)---和营疏卫 阴阳两虚,禁汗吐下
小发其汗
(二)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与桂枝 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 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湯。 •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 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 铢,切) 杏仁(十六个,去皮尖) 甘草 (一两二铢,炙) 大枣(五枚,擘)
(二)桂枝二麻黄一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