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经络

合集下载

针灸学 名词解释

针灸学 名词解释

经络:是指人体内运止气血、联结净腑、相通内中、贯脱上下的通路包罗经脉战络脉.之阳早格格创做奇经八脉:是指别讲奇止的经脉,包罗督任冲戴阳阳维跷脉.一源三歧:是指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共出于会阳.而分别循止于人体的前后正中线战背部二侧,故称为“一源三歧”.血海:由于冲脉可涵蓄安排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之海”,又称血海.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进、出、合的别止部分,是正经别止深进体腔的支脉.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其循止分集均起初于四肢终端,结散于枢纽、骨骼部,走背躯搞头里.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集布之天圆.根结: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反映出经气上下二极间的关系.气街:是经气汇集运止的共共通路.乃头、胸、背、胫.四海:是指髓海、血海、气海、火谷之海的总称,为人体气血粗髓等粗微物量汇散之所.腧穴:是人体净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内经》中又称做节、会、气穴、骨空.十四经穴:是指具备牢固的称呼战位子,且归属于十四经脉系统的腧穴.该类腧穴具备治疗本经战相映净腑病证的共共效率,又简称“经穴”.奇穴:是指即有一定的称呼,又有粗确的位子,但是尚终纳进或者便当纳进十四经脉系统的腧穴.那类腧穴的主治范畴比较简单,普遍对付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又称“经中奇穴”.阿是穴:是指既无牢固称呼,亦无牢固位子,而是以压痛面或者病变局部或者其余反应面等动做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又称“天应穴”、“没有定穴”、“压痛面”.特定穴:十四经穴中具备特殊本能战治疗效率并有特定称呼的腧穴.将特定穴分为五输穴、本穴、络穴、郄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接会穴战接会穴10类.五输穴:十二经脉分集正在肘、膝枢纽以下的5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穴,称为五输穴,简称“五输”.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止为经,所进为合.井主心下谦,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热热,合主顺气而鼓.本穴:是指净腑本气输注、通过战止于十二经脉四支部的腧穴,称为本穴,又称“十二本”.是人体死命活动的本能源,为十二经脉保护仄常死理功能之基础.多分集正在腕踝枢纽附近.郄穴:十二经脉战奇经八脉中的阳阳维跷之经气深散的部位称为郄穴.郄穴公有16个,除胃经的梁丘穴除中,皆分集于四肢肘膝枢纽以下.下合穴: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脚三阳经的腧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背俞穴:净腑之气输注与背腰部的腧穴,简称“俞穴”.位于背腰部脚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主治净之真证.募穴:净腑之气汇散于胸背部的腧穴,又称“背募穴”.主治腑之真证.八会穴:净、腑、气、血、筋、脉、骨、髓粗气会散的8个腧穴.腑会中脘净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骨会大杼血膈俞,气膻中兮脉太渊八脉接会穴: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通的8个腧穴.均位于碗踝部上下.公孙冲脉心胸胃,内关阳维下总共;临泣胆经连戴脉,阳维目钝中关遇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蹻络亦通;列缺任脉止肺系,阳蹻照海隔喉咙.骨度合量定位法:是指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记合量齐身各部的少度战宽度,定出分寸,用于经穴定位的要领.拇指共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间枢纽的宽度动做1寸.横指共身寸:令患者将食指、中指、知名指战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尺度,其四指的宽度动做3寸.又名“一妇法”.得气:古称“气至”,近称“针感”.当针刺进腧穴后,通过使用捻转提插等脚法,使针刺部位爆收经气感触,谓之得气;医者感触针下有缓战或者重紧的感觉;患者针下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可沿着一定的部位背一定的目标扩集传导.止针:毫针进针后,为了使患者爆收针刺感触,或者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强,以及使针感背某一目标扩集、传导而采与的支配要领.刺法:是指派用分歧的针具,通过一定的脚法,刺激人体一定部位的腧穴,激励经络气血,以防治徐病的要领.刺脚:普遍用左脚持针支配,主假如拇、食、中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持笔,.押脚:左脚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者辅帮牢固针身,故称左脚为“押脚”.指切进针法:用押脚(左脚)拇指甲切按正在腧穴部位上,刺脚(左脚)持针,将针紧靠左脚指甲里刺进穴位.适用于短针的进针.夹持进针法:左脚拇、食二指持消毒搞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针尖暴露2~3分,并牢固正在穴位皮肤表面,左脚持针柄,单脚协共,左脚下压,左脚捻转,将针刺进穴位.适用于少针的进针.舒张进针法:左脚拇、食二指将穴位皮肤背二侧撑启,使之绷紧,左脚持针,使针从左脚拇、食指中间刺进.适用于皮肤紧张部位腧穴的进针.提捏进针法:左脚拇、食二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左脚持针,从捏起部位的上端刺进.适用于皮肉肤浅部位腧穴的进针.直刺: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笔直刺进.适用于肌肉较为歉衰的大部分腧穴,如四肢、腰臀、背部的穴位.斜刺: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安排倾斜刺进.适用于肌肉肤浅处或者内有要害净器处的腧穴,如胸、背部穴位;或者为躲启血管、骨骼、瘢痕部位而采与此法;或者为真止止气脚法而采与此法.仄刺:仄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l5°安排横背刺进,又称横刺、沿皮刺.适用于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如头部穴位.提插法:是将针刺进腧穴的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做的支配要领.捻转法:是将针刺进腧穴的一定深度后,施以背前背后接替转动捻动动做的支配要领.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拇指背前用力重,背后用力沉者为补法;拇指背后用力重,背前用力沉者为泻法.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沉提,以下插用力为主者为补法;先深后浅,沉插重提,以上提用力为主者为泻法.缓徐补泻:进针时缓缓刺进,徐速出针者为补法;进针时徐速刺进,缓缓出针者为泻法.迎随补泻: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止去的目标刺进为补法;针尖迎着经脉循止去的目标刺进为泻法.启阖补泻:出针时赶快按关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没有按为泻法.仄补仄泻:进针得气后,匀称天提插、捻转.烧山火:将穴位的可刺深度分为浅、中、深三层即天、天、人三部,将针刺进腧穴先浅后深,每层各搞紧按缓提九数,而退却回至浅层,如许反复数次,将针按至深层留针,出针时按压针孔,即为烧山火法,多用于治疗热痹顽麻,真热性徐病等.(缓徐、提插、九六、捻转、呼吸、启阖等法拉拢而成,为杂补概括脚法)天灸:又称药物灸、收泡灸.是将一些具备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穴位或者患处,敷后皮肤起泡或者只是局部充血潮黑的施灸要领.时常使用的有黑芥子灸、细辛灸、天北星灸等.角法:角法即拔罐法,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利用焚烧、抽吸、蒸汽等要领制成罐内背压,使罐吸附于体表腧穴部位上,使局部皮肤充血以至淤血,以安排肌体功能达到防治徐病的脚段.间接灸:是指用药物或者其余资料将艾炷与施灸腧穴皮肤之隔断启而施灸的要领,又称隔物灸.时常使用的有隔盐灸、隔姜灸、隔蒜灸等.三果制宜:是指果时、果天、果人制宜,即根据患者所处的季节(包罗时辰)、天理环境战部分的简直情况,而制定相宜的治疗要领.真则补之:便是真证采与补法制疗.针刺治疗真证用补法主要通过针刺脚法的补法战穴位的采用战配伍等而真止的.陷下则灸之:属于真则补之的范畴,也便是道气真下陷的治疗准则是以灸治为主.当气真出现陷下证候时,应用温灸要领可较佳天起到温补阳气、降提举陷的脚段.真则泻之:便是真证采与泻法制疗.针刺治疗真证用泻法主假如通过针刺脚法的泻法、穴位的采用战配伍等而真止的.宛陈则除之:"宛"共"瘀",有瘀结、瘀滞之义."陈"即"陈旧",引伸为时间恒暂."宛陈"泛指络脉瘀阻之类的病证;"除"即"扫除",指扫除瘀血的刺血疗法等;便是对付络脉瘀阻短亨引起的病证,宜采与三棱针面刺出血,达到活血化瘀的脚段.没有衰没有真以经与之:并没有是病证自己无真真可止,而是净腑、经络的真真表示没有甚明隐.主假如由于病变净腑、经脉自己的病变,而没有波及其余净腑、经脉,属本经自病.治疗应按本经循经与穴.正在针刺时,多采与仄补仄泻的针刺脚法.热则徐之:即热性病证的治疗准则是浅刺徐出或者面刺出血,脚法宜沉而快,不妨没有留针或者针用泻法,以浑泻热毒.热则留之:即热性病证的治疗准则是深刺而暂留针,以达温经集热的脚段.果热性凝滞而主支引,针刺时没有简单得气,故应留针候气;加艾灸更能帮阳集热,使阳气得复,热邪乃集.治病供本:便是正在治疗徐病时要抓住徐病的根根源基本果,采与针对付性的治疗要领.针灸处圆:是正在中医针灸表里指挥下,正在分解病果病机、粗确辨证坐法的前提上,依据针灸治疗准则、选穴准则战配穴要领,采用腧穴并举止配伍,树坐刺灸法而产死的治疗规划.近部选穴:是正在病变局部或者临近的范畴内采用穴位的要领,是腧穴局部治疗效率的体现.如巅顶痛与百会;胃痛选中脘;里瘫局部选颊车、天仓、颧髎,近部选风池.近部选穴:是正在病变部位所属战相关的经络上,据病位较近的部位采用穴位的要领,是“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治疗顺序的体现.如胃痛选脚阳明胃经的脚三里,上牙痛选脚阳明胃经的内庭,下牙痛选脚阳明大肠经的合谷.辨证选穴:是跟据徐病的证候特性,分解病果病机而辨证采用穴位的要领.如肾阳缺累引导的真热选肾俞、太溪;肝阳化风引导的抽风选太冲、止间;风火牙痛选风池、中关,胃火牙痛选内庭、二间,肾真牙痛选太溪、止间.对付症选穴:是根据徐病的特殊症状而采用穴位的准则,是腧穴特殊治疗效率及临床体味正在针灸处圆中的简直应用,如哮喘选定喘穴,虫证选百虫窝,腰痛选腰痛面,降枕选中劳宫等配穴要领:是指正在选穴准则的指挥下,针对付徐病的病位、病果、病机等,采用主治效率相共或者相近,或者对付于治疗徐病具备协共效率的腧穴举止配伍应用的要领.本经配穴法:当某一净俯、经脉爆收病变时,即选该净腑、经脉的腧穴配成处圆.如胆经郁热引导的少阳头痛,可近与胆经的率谷、风池,近与本经的荥穴侠溪;胃火循经上扰引导的牙痛,可正在脚阳明胃经上近与颊车,近与该经的荥穴内庭.内中经配穴法:是以净腑、经脉阳阳内中协共关系为依据的配穴要领.当某一净腑、经脉爆收徐病时,与该经战其相内中的经脉腧穴协共成圆.如风热袭肺引导的感冒咳嗽,可采用肺经的尺泽战大肠经的直池、合谷.本络配穴法是内中经配穴的法中的特殊真例.共名经配穴法:是将脚脚共名经的腧穴相互协共的要领,是鉴于共名经“共气相通”的表里.如阳明头痛与脚阳明经的合谷配脚阳明经的内庭;降枕与脚太阳经的后溪配脚太阳经的昆仑.上下配穴法:是指将腰部以上或者上肢腧穴战腰部以下或者下肢腧穴协共应用的要领.如胃脘痛可上与内关,下与脚三里;阳挺(子宫脱垂)可上与百会,下与三阳接;肾阳缺累引导的吐喉肿痛,可上与鱼际,下与太溪或者照海;八脉接会穴的配对付应用也属本配穴法.前后配穴法:是指人体前部战后部的腧穴协共应用的要领,主要指将胸背部战背腰部的腧穴协共应用,正在《内经》中称“奇刺”.时常使用于治疗净腑徐患,如膀胱徐患,前与火讲或者中极,后与膀胱俞或者秩边;肺病可前与华盖、中府,后与肺俞;临床上罕睹的俞、募穴协共应用便属于本配穴法.安排配穴法:是指将人体左侧战左侧的腧穴协共应用的要领.本法鉴于人体十二经脉安排对付称分集战部分经脉安排接叉的特性归纳而成的.如胃痛可选单侧脚三里、梁丘等.天然安排配穴法本去没有限制于选单侧共一腧穴,如左侧偏偏头痛,可选共侧的太阳、头维战对付侧的中关、脚临泣;左正里瘫可选共侧的太阳、颊车、天仓战对付侧的合谷.3.反映针灸核心表里经络教道的早期里貌的著做是战.4.十二经脉称呼是由、、三部分组成.5.顺耳中的经脉有、、.6.对付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战渗灌的效率的经络是的.7.十二经的别络均从本经的络穴分出,走背其相内中的经脉.任脉的络穴是,督脉的络穴是,肝经的络穴是,肾经的络穴是.8.筋经的效率、、.9.止于体表,没有进内净的经络是.10.经络的效率是.11.四总穴歌:、、、.12.脚三阳经的相共主治;脚三阳经的相共主治;脚三阳经的相共主治;脚三阳经的相共主治;任督二脉的相共主治.13.所为井,所为荥,所注为,所为经,所进为.15.与目系通联的经脉有、战.17.18.默写八脉接会穴歌诀19.时常使用的腧穴定位要领有、、、.20.灸法的效率、、、.21.针灸治疗准则、、、.。

针灸学-经络总论

针灸学-经络总论
十二经脉将气血周流全身,使人体不断地得 到营养物质而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二、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the eight extra meridians),指别 道奇行的经脉,有 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 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共八条,故称奇经八脉。
“奇”有“异”的意思,即奇特、奇异。奇经八 脉与十二正经不同,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也无表 里配偶关系,但与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 女子胞)联系密切,故称“奇经”,也称“别道奇行” 的经脉。
《灵枢·脉度》指出:“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 孙”。经络纵横交错,遍布全身,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系统由经脉与络脉相互联系、彼此衔接而构成。经络系统中有 经气的活动。所谓经气(meridian-Qi),即经络之气,概指经络运行之气 及其功能活动。
经气活动的主要特点是循环流注、如环无端、昼夜不休。人体通 过经气的运行,以调节全身各部的机能活动,从而使整个机体保持了 协调和相对平衡。
命名
任脉:
任:担任, 任受一身之阴经--阴脉之海 任:妊养,任主胞胎
督脉:督:总督,总督人体一身之阳经--阳脉之海
冲脉:冲:“通”, “十二经之海”;“血海”
带脉:环腰而行,约束综行诸经
阴维脉 阳维脉
维:维系
维系在里之阴 维系在表之阳
阴跷脉 阳跷脉
跷:举足跨高
主一身左右之阴 主一身左右之阳
22
奇经八脉除带脉横向循行外,均为纵向循行,纵横交错地循行分布于 十二经脉之间。
(四)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衔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总的规律: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针灸能通经络吗

针灸能通经络吗

针灸能通经络吗文章目录*一、针灸能通经络吗*二、针灸能治疗什么病*三、针灸的注意事项针灸能通经络吗1、针灸能通经络吗能通。

针灸刺激经络,让经络变得通畅,从而达到疾病的治疗,对人的身体来说也是可以健身的,针灸经络取穴是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效果,很多试过的人都知道,这个中医针灸经络取穴还有养生的效果。

2、穴位针灸扶正法是针灸经络穴位的疗法之一脑血栓中医称为“中风”,根据发病机理,该病诱因一是“火”,二是 ,因为火胜伤阴,阴伤血液粘稠增加,血流淤滞,故而形成血栓,火盛迫血妄行,故而形成出血。

虚为气虚,推动血液运行之力不足,血流缓慢,故而引起出血,“火”与“虚”二者引发之病皆形成血淤,从而出现由于血淤痹阻不同经络肢体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语言的障碍等不同病症。

这时,针灸“气海穴”,可通经络,理气,补阴,因而,气息通畅。

再针灸肝,胆经和阴陵泉,太阳穴,可抑火,扶正调节阴阳平衡,人体功能便得以恢复。

3、穴位经络化淤法是针灸经络穴位的疗法之二该方法在扶正法的基础上,即:通气,抑火,调节阴阳平衡,恢复血液运行推动力,这时针灸心经穴,神门穴,通里穴,凤池穴髃肩穴 ,三通穴与环跳阳陵泉等穴位。

通过刺激语言神经,感觉神经的方法,恢复人体功能障碍,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神奇效果。

针灸能治疗什么病1、感冒:取大椎、合谷、风池,都用针法,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

2、呕吐:主穴取内关、中脘、足三里、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3、失眠:取神门、内关、三阴交,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50分钟,每日针一次。

4、关节痛:腰脊痛取肾俞、昆仑;膝关节痛取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先针刺,用泻法,留针20分钟,再艾灸20分钟。

5、痛经:经前或经期腹痛取中极、三阴交、内庭,先刺内庭,再针三阴交、后针中极、三阴交。

均用泻法,留针20分钟。

6、经后腹痛:取气海、关元、三阴交,均用补法,针后加灸,留针30分钟。

7、牙痛:上牙痛取下关、内庭,下牙痛取颊车、合谷,针刺,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中医针灸疗法如何通过针灸调理经络

中医针灸疗法如何通过针灸调理经络

中医针灸疗法如何通过针灸调理经络中医针灸疗法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显著的疗效,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

其中,通过针灸调理经络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经络,如同人体内部的高速公路网,连接着各个脏腑、组织和器官,是气血运行、信息传递的通道。

当经络出现阻塞、气血不畅时,人体就容易出现各种疾病。

而针灸疗法正是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来调整经络的气血运行,恢复身体的平衡与健康。

针灸所用的针具多种多样,包括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

毫针是最常见的一种,其纤细而柔软,通过准确地刺入穴位,以达到调理经络的目的。

在进行针灸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以及穴位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针刺手法和深度。

比如,对于实证,可能会采用较强的刺激手法,以泻其邪气;而对于虚证,则会采用较轻柔的刺激,以补其正气。

那么,针灸是如何具体调理经络的呢?首先,针灸可以疏通经络。

当人体受到外邪侵袭或者由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经络气血瘀滞时,就会出现疼痛、麻木、肿胀等症状。

此时,通过针灸刺激相关穴位,可以激发经络的气血运行,消除瘀滞,使经络通畅。

例如,对于患有肩周炎的患者,针灸肩部的穴位如肩髃、肩贞等,可以疏通肩部的经络,缓解疼痛和活动受限的症状。

其次,针灸能够调和气血。

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的盛衰和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整气血的分布和运行,使其达到平衡状态。

比如,对于气血亏虚的患者,针灸足三里、关元等穴位,可以起到补益气血的作用;而对于气血上逆的患者,针刺涌泉、太冲等穴位,则可以引气下行,平抑气血上逆。

再者,针灸还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

人体的正气不足时,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而发病。

针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同时驱除病邪。

例如,在感冒初期,针灸大椎、风池等穴位,可以扶助阳气,抵御外邪,缓解感冒症状。

在针灸调理经络的过程中,穴位的选择至关重要。

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功效和主治范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精准选穴。

常用针灸艾灸穴位图、十二正经、督脉、任脉高清穴位图 附(经络穴位常用主治功效)

常用针灸艾灸穴位图、十二正经、督脉、任脉高清穴位图 附(经络穴位常用主治功效)

常用针灸艾灸穴位图、十二正经、督脉、任脉高清穴位图附(经络穴位常用主治功效)正文索引[ 隐藏]一、手太阴肺经循行图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图三、足阳明胃经循行图四、足太阳脾经循行图五、手少阴心经循行图六、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图七、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图八、足少阴肾经循行图九、手厥阴心包经循行图十、手少阳三焦经循行图十二、足厥阴肝经循行图十三、督脉循行图常用针灸艾灸穴位图、十二正经、督脉、任脉高清经络穴位图附(经络穴位常用主治功效)一、手太阴肺经循行图<img class="alignnone size-fullwp-image-1957" alt="手太阴肺经"src="/DownloadImg/2014/03/2 517/40230171_1.jpg" width="683" height="1024"/>手太阴肺经主治疾病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

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

是补肾的穴位。

(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7寸。

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

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

(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

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列缺:不好找。

合骨相对凹点。

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

“头项寻列缺”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

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太渊:很深。

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

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

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心血管病)鱼际:火穴。

治疗热性病。

咳、喘有效果。

中医针灸经络穴位的作用与疗效

中医针灸经络穴位的作用与疗效

中医针灸经络穴位的作用与疗效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在人体经络穴位上刺激,调节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医针灸经络穴位的作用与疗效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

以下是对其中几个经络穴位的作用与疗效进行的介绍。

1. 太冲穴:位于足底第一、二趾骨之间凹陷处。

太冲穴具有安神、缓急、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失眠、焦虑不安、头疼、牙痛等症状。

2. 太阳穴:位于太阳穴凹陷处,即太阳穴和眉毛外缘的连线上。

太阳穴具有舒肝理气、清热明目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偏头痛、眼疾等症状。

3. 风池穴:位于颈后头颈交界处有凹陷的地方。

风池穴具有活血化瘀、镇痛祛风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颈椎病、头晕目眩等症状。

4. 阳陵泉穴:位于脚背外踝尖上方凹陷处。

阳陵泉穴具有利尿通淋、健脾和胃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水肿、泌尿系统疾病等。

5.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腓骨下缘,距膝关节下缘三寸处。

足三里穴具有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疼痛等症状。

6. 阴陵泉穴:位于足底凹陷处。

阴陵泉穴具有补肾养肝、缓解疲劳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疲劳、性功能障碍等问题。

通过针灸刺激经络穴位,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的作用与疗效在很多病症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不仅如此,针灸经络穴位也可以在日常保健中起到积极作用。

比如,经常按摩太冲穴可以改善睡眠质量,让人更容易入睡;按摩足三里穴可以促进消化功能,缓解消化不良的问题。

此外,经络穴位的刺激还可以改善免疫系统功能,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总之,中医针灸经络穴位的作用与疗效在中医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

通过合理的选择穴位和施用针灸技术,可以对多种疾病及其相关症状进行有效的治疗。

此外,在日常保健中,也可以通过按摩经络穴位来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因此,学习和了解针灸经络穴位的作用与疗效对于我们保持健康和治疗疾病都有着积极意义。

针灸学课件-经络总论

针灸学课件-经络总论


概述
概念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
外、贯串上下的通路。
包括经脉和络脉。 经脉:是经络的主干部分,以上下纵行为主 络脉:是经络的细小部分,从经脉中分出侧行
经 纵丝
大而直行
深而在里
贯通上下 沟通内外
经络系统的 主干
络 网络
小而横斜
浅而在表
纵横交错 遍布全身
经络别出的 分支
经络学说:即阐述人体经络的循行分布、生理
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关系
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脏腑有表里相合关 系,故十二经脉与脏腑形成了属络表里关系
阴经为里,属脏络腑 阳经为表,属腑络脏。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
经络总论
针灸推拿学院 卢老师
教学目的
掌握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 的作用。
熟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的概 念及作用,经络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了解本课程主要的内容及学习目的和方法。
目录
Contents
1 概述
2 经络的发现 3 经络系统的组成 4 标本、根结、气街、四海 5 经络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肝经 胆经 三焦经
肺经 中焦
大肠经 胃经
脾经
心包经 肾经
心经
膀胱经
小肠经
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在体内,十二经脉除了与脏腑有特定的配属关系外,还与 相关脏腑发生联系;在头身,十二经脉与其循行分布部位 的组织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络 。
奇经八脉
概念: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 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8条, 故统称奇经八脉。Leabharlann 少阴阳明前 外

针灸经络腧穴基础知识+背诵口诀(最全)

针灸经络腧穴基础知识+背诵口诀(最全)

基础知识骨度分寸部位起止点折量寸度量法头面部前发际正中—后发际正中12直寸印堂—前发际正中3两额角发际之间9横寸耳后两乳突之间9胸腹部胸骨上窝(天突)—剑胸结合(中庭)9直寸剑胸结合处—脐中8脐中—耻骨联合上缘(曲骨)5两肩胛骨喙突内侧缘之间12横寸两乳头之间8背腰部肩胛骨内侧缘—后正中线3横寸上肢腋前/后纹头—肘横纹/尺骨鹰嘴12直寸肘横纹—腕掌/背侧远端横纹9下肢耻骨联合上缘—髌底18直寸股骨大转子—髌底17髌底—髌尖(平腘横纹)2臀沟—腘横纹14髌尖—内踝尖15阴陵泉—内踝尖13髌尖—外踝尖16内踝尖—足底3腧穴分类:经穴(362)+经外奇穴+阿是穴腧穴作用:诊断+治疗+特殊(双向调节、整体调整、相对特异)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悬钟八脉交会穴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四总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顶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心胸取关内,小腹三阴谋。

酸痛阿是穴,急救刺水沟。

十五络穴列缺偏历肺大肠,通里支正心小肠心包内关三焦外,公孙丰隆脾胃详胆络光明肝蠡沟,大钟络肾膀飞扬脾之大络名大包,任络尾翳督长强十六郄穴郄有孔隙意,本是气血聚。

病症相应点,临床能救急。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当。

胃经是梁丘,脾应取地机。

心经取阴郄,小肠养老名。

膀胱金门寻,肾向水泉觅。

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列。

胆经在外丘,肝经中都立。

阳跷跗阳胱,阳维阳交胆。

阴跷交信肾,阴维筑宾为。

十二原穴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

小肠之原腕骨穴,足之三阴三原太,胃原冲阳胆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寻。

十二募穴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

脾募章门胃中院,气化三焦石门针,心包募穴何处取?胸中膻中觅浅深。

六十六穴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连,隐白大都足太阴,太白商丘并阴陵。

针灸的经络原理

针灸的经络原理

针灸的经络原理针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治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刺激经络系统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一套络脉系统,称为“经络”。

经络的存在和运行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体五脏六腑相互联系的桥梁。

针灸治疗的基本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第一,经络通协原理。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经络是连接脏腑组织器官的系统,它们之间通过经络形成一个密切的联系,并通过经络互相通连,通力协作,以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平衡。

经络通协的原理是针灸治疗的基石,通过在特定的穴位刺激经络,可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疏通经络,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第二,气血运行原理。

中医理论认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是气血运行的载体。

气血是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们在经络中流动,为脏腑组织器官提供养分和能量,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

通过在特定穴位刺激经络,可以调节气血运行的畅通,促进气血的运行和代谢,达到调节人体生理功能、治疗疾病的作用。

第三,神经调节原理。

针灸刺激经络的作用不仅仅是机械刺激,更重要的是通过神经调节来产生效果。

针刺经络可以激发神经系统,通过神经递质传导作用,对机体产生影响,从而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

例如,针刺某些穴位可以刺激交感神经系统,调节心率和血压;针刺其他穴位可以刺激副交感神经系统,促进消化和睡眠。

第四,类金属效应原理。

针灸针的材质多是金属,针刺穴位后可以引起电生理反应。

这种电生理反应类似于金属之间的金属效应,即金属导电的特性。

通过电生理反应的作用,可以调节机体的电生理活动,从而影响生理功能。

综上所述,针灸的经络原理包括经络通协、气血运行、神经调节和类金属效应。

这些原理相互作用,通过在特定穴位刺激经络,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对许多疾病具有重要的疗效。

十二经络常用针灸穴位

十二经络常用针灸穴位

常用针灸穴位手太阴肺经1.尺泽(chǐzé,LU 5)合穴【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2.孔最(Kǒngzuì,LU 6)郄穴【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

5~1寸。

3。

列缺(Lìeqūe,LU 7)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

5寸,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操作】向上斜刺0。

5—0.8寸。

4.鱼际(Yújì,LU 10)荥穴【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②小儿疳积。

【操作】直刺0.5~0。

8寸。

治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5。

少商(Shàoshāng,LU 11)井穴【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主治】①咽喉肿痛、鼻衄、高热等肺系实热证;②昏迷、癫狂。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手阳明大肠经6.商阳(shāngyáng,LI 1)井穴【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

1寸.【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7.合谷(Hégǔ,LI 4) 原穴【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法:以一手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操作】直刺0。

针灸头部疏通经络

针灸头部疏通经络

针灸头部疏通经络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循环,疏通经络,促进身体的自我平衡和自我修复能力。

头部是人体的重要部位,也是疏通经络的关键区域之一。

因此,针灸头部疏通经络在中医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针灸头部疏通经络的原理针灸头部疏通经络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刺激头部穴位来激活和调节经络系统。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经络系统是一个与器官相互联系的网络,贯通全身,类似于人体的能量通道。

经络不畅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而针灸能够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功能,疏通经络,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二、针灸头部疏通经络的益处1. 缓解头痛和偏头痛:头部经络是影响头痛和偏头痛的重要因素。

通过针灸疏通头部经络,可以缓解头部的紧张和不适,减轻头痛和偏头痛的症状。

2. 改善失眠和焦虑:头部经络与大脑神经系统密切相关。

针灸头部穴位可以刺激神经末梢,调节神经功能,改善失眠和焦虑等神经系统相关问题。

3. 提高认知功能:针灸头部穴位刺激可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增强脑部供氧和营养,从而提高认知功能,增强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4. 促进头皮健康:针灸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和经络,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改善头皮的气血不足等问题,从而保持头皮的健康和发质的美丽。

三、针灸头部疏通经络的常用穴位1. 百会穴(GV20):位于头顶顶骨正中央,即前发际正中凹陷处。

刺激百会穴可以舒缓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并具有提高脑部认知功能的益处。

2. 幽门穴(GB20):位于头后部,两侧颈椎突上1寸处。

刺激幽门穴可以缓解头痛、偏头痛、颈椎病等症状,对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压力也有一定效果。

3. 太阳穴(EX-HN5):位于太阳穴陷凹处,即眉毛外端和颧骨的交感点。

针灸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偏头痛、眼部疲劳等问题,并具有镇静、抗焦虑的作用。

4. 风池穴(GB20):位于头后部,两侧颈椎突上1寸处。

刺激风池穴可以缓解头痛、偏头痛、颈椎病等症状,对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压力也有一定效果。

针灸经络简介

针灸经络简介

向上至鼻根,向下沿鼻外侧至齿槽,从上颌骨支分部 出,下行入上、中牙龈,回绕口唇旁,交会于人中。
经过足阳明胃经的承泣等穴后进入缺盆,穿过膈肌, 与胃相接。
足太阴脾经
起始:大趾末端隐白穴。 沿小腿内侧正中央线上行,进入腹腔内。
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上行,经过核骨后出内踝前边。 穿过膈肌,络于胃,与脾相接。
穿过肘中
向下沿前臂内侧桡骨于尺骨鹰嘴间 ,进入寸口,沿大鱼际边缘,出拇 指桡侧端。
手阳明大肠经
起始:食指末端桡 侧商阳穴。
进入缺盆,络于肺 ,穿过膈肌,与大 肠相接。
起始:鼻翼旁迎香穴。 沿着下颌角部位的大迎前,上行至鼻根旁的目眶下。
经络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经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 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应传导信息以及调节脏腑器官 的功能活动。
经络系统对于调节人体生理功能、防治疾病、养生保健等 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经络系统的历史和发展
01
经络系统的概念和应用起源于中国,古代医家通过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现象的观 察和体验,逐步形成了经络理论。
针灸经络简介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经络系统概述 • 针灸经络基本知识 • 十二经脉 • 奇经八脉和腧穴 • 针灸经络的临床应用
01
经络系统概述
经络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和经筋三部分组成,其中经脉是经 络系统的主干,络脉是经脉的分支,经筋是附属于经脉的辅 助结构。
经脉又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正经有十二条,即手足三阴经 和手足三阳经,奇经有八条,即督脉、任脉、冲脉等。
针灸经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保健养生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调和 气血、平衡阴阳,达到保健养

针灸经络实验报告

针灸经络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经络学说是针灸学的理论基础,它认为人体内存在一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经络系统,通过经络的传导,使气血运行畅通,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验证针灸经络的传导作用,进一步探讨针灸治疗的机理。

二、实验目的1. 验证针灸经络的传导作用;2. 探讨针灸治疗的机理;3. 为针灸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年龄在20-40岁之间。

2. 实验分组:将30名志愿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实验组A、实验组B。

3. 实验步骤:(1)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仅观察志愿者在实验前后的生理指标变化。

(2)实验组A:选取志愿者上肢的合谷穴和下肢的足三里穴,使用针灸针刺法,以中等刺激量进行刺激,持续5分钟。

(3)实验组B:选取志愿者上肢的合谷穴和下肢的足三里穴,使用电针法进行刺激,持续5分钟。

4. 生理指标检测:(1)皮肤温度:使用红外线温度计测量志愿者实验前后四肢皮肤温度的变化。

(2)心率变异性:使用心电监护仪检测志愿者实验前后心率变异性变化。

(3)血压:使用血压计测量志愿者实验前后血压变化。

四、实验结果1. 对照组:实验前后皮肤温度、心率变异性、血压无明显变化。

2. 实验组A:实验后,志愿者四肢皮肤温度升高,心率变异性增加,血压降低。

3. 实验组B:实验后,志愿者四肢皮肤温度升高,心率变异性增加,血压降低。

五、实验结论1. 针灸可以有效地刺激经络,使气血运行畅通,从而改善生理指标。

2. 电针法在刺激经络方面具有与针刺法相似的效果。

3. 针灸经络传导作用可能与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等功能有关。

六、实验讨论1. 针灸经络实验结果与中医理论相符合,为针灸临床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2. 针灸治疗机理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推动针灸学的发展。

3. 本实验结果为针灸经络的传导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但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针灸经络汇抄

针灸经络汇抄

针灸经络汇抄
《针灸经络汇抄》是针灸领域的古籍之一,其内容涵盖了经络学说的形成、经络的概念、经脉与络脉的区别、经络的组成、十二经脉的命名、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关系、十二经脉的阴阳对应关系、十二经脉走向规律、十二经脉交接规律等。

《针灸经络汇抄》详细记载了人体经络的循行分布、交接规律、四肢阴阳分布规律等,阐述了针灸疗法的作用以及经络在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这部著作对于针灸理论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针灸医师和研究人员的重要参考资料。

如果你对《针灸经络汇抄》的具体内容感兴趣,可以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或前往图书馆进行查阅。

若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可以继续向我提问。

针灸经络腧穴歌诀白话解

针灸经络腧穴歌诀白话解

针灸经络腧穴歌诀白话解1. 哎呀呀,针灸经络可神奇啦!就像身体里隐藏的秘密通道,那腧穴不就是通道上的关键节点嘛!比如说头疼的时候,找到合适的穴位扎上一针,嘿,疼痛立马减轻了,神奇不神奇?2. 你知道吗,经络腧穴歌诀那可是个宝呀!它就像一张指引图,带着我们找到身体的健康密码。

好比你肩膀酸,按按歌诀里说的穴位,哇,舒服多了呢!3. 针灸经络腧穴歌诀白话解,这可太重要啦!它就如同夜晚的明灯,照亮我们健康的路呀。

就像有人腰疼得厉害,通过歌诀找到穴位按摩,不一会儿就缓解了,多厉害呀!4. 哇塞,想想看,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道路,腧穴就是路上的驿站呀!针灸经络腧穴歌诀白话解不就是告诉我们怎么利用这些驿站嘛!比如感冒了,找对穴位刺激一下,是不是很神奇呀?5. 嘿,针灸经络腧穴歌诀白话解真的超有用的哦!就好像一个神奇的魔法手册。

像有时候失眠,照着歌诀来调理穴位,很快就能入睡啦,是不是很牛?6. 哎呀呀,经络腧穴歌诀白话解简直是我们的健康小助手呀!好比你肚子不舒服,按照歌诀找穴位按一按,马上就好多了呢,真的太妙啦!7. 针灸经络腧穴歌诀白话解呀,这可是个宝贝呢!它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健康的大门哟。

比如说疲劳的时候,通过歌诀找到穴位刺激,一下子就精神啦,厉害吧?8. 哇哦,经络腧穴歌诀白话解,这可是个厉害的东西呀!就像一个隐藏的健康宝藏。

就像有人关节疼,根据歌诀来扎针,疼痛很快就消失了,神不神?9. 嘿,你可别小瞧针灸经络腧穴歌诀白话解呀!它就像是身体的导航仪。

比如你脖子僵,照着歌诀找穴位揉一揉,哇,轻松多了呢!10. 哎呀,针灸经络腧穴歌诀白话解那是相当重要呀!就像我们健康的守护者。

像有时候心情烦躁,通过歌诀找到对应的穴位按一按,情绪都能变好呢,是不是很有意思呀?我的观点结论:针灸经络腧穴歌诀白话解真的是非常实用,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身体的奥秘,让我们保持健康,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一学呀!。

针灸经络穴位_(彩图)

针灸经络穴位_(彩图)
二、主治病侯 本经腑穴主治喉、胸、肺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胸部的外上方,上肢掌面桡侧和手掌及拇指的桡侧。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11个穴位。(如图)
手阳明大肠经
一、经脉循行
①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②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 经上臂外铡前边(手五里、臂臑),④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⑤下入缺盆(锁骨上窝),
针灸经络穴位 (彩图)
这里给各位学习中医针灸气功的朋友们提供比较完整的彩色针灸经络图,可以经常对照练习学习。看不清楚时可以再点击一 针灸穴位图一
针灸穴位图二
针灸穴位图三 人体经络图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神经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颊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指、掌尺侧、上肢背侧面的尺侧缘,肩胛及面部。起于少泽,止于听宫,左右各19穴(如图)。
足太阳膀胱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目内眦(睛明),上额交会于巅顶(百会,属督脉); 巅顶部支脉:从头顶到颞颏部; 巅顶部直行的脉:从头顶入里联络于脑,回出分开下行项后,沿着肩胛部内侧,挟着脊柱,到达腰部,从脊旁肌肉进入体腔,联络肾 腰部的支脉:向下通过臀部,进入腘窝中; 后项的支脉:通过肩胛内缘直下,经过臀部(环跳,属足少阳胆经)下行,沿着大腿后外侧,与腰部下来的支脉会合于腘窝中。从此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过一根4.5cm长的砭石,一端扁平有弧
形刃,可用来切开脓疡,另一端为四棱锥形,可用来放血。在山 东省发现了一批以针砭为题材的汉画像石,画像石上雕刻着半人 半鸟形的神医正在用砭石或细针给人治病。鸟形显然来源于原始 氏族的图腾崇拜,画像石反映了古代关于针砭起源的传说。
灸法起源 起源于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制度时期。据《素问· 异法方 宜论》记载:“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 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 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这段记载,说明灸法的发现同 寒冷环境的生活习惯关系密切。原始社会栖息在北方的人 们离不开烤火取暖,加上他们野居乳食的生活习惯,容易 患腹部寒痛、胀满等症,非常适于热疗。因而经过长期的 积累经验,发明了灸法和熨热疗法。据考察,先民们钻木 取火或敲击燧石取火,往往用艾绒作为引火材料,起源于 原始社会晚期的骨卜也是用艾绒烧灼动物骨。很明显,这 种用艾绒点火的方法,为发明艾灸提供了必要条件。
六 十二经的表里关系

• • • • •
手太阴肺经一手阳明大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一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一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一足阳明胃经 足厥阴肝经一足少阳胆经 足少阴肾经一足太阳膀胱经 1 脏与腑有表里相合的关系 2 阴经与阳经有表里络属关系 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体内有属络关系, 即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
十 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十五络脉又称十五大络,十二正经、任、督二脉各分 出一络,再加上脾之大络(大包),故称十五络。十二经 脉的络脉主要是沟通表里经之间的联系。任脉的络脉沟通 腹部经气,督脉的络脉沟通背部经气,脾之大络沟通侧胸 部之经气。 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 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十二经别的作用,一是加强了 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关系,使表里经之间联系更加密切, 二是突出了头部经脉的重要性,使阴经也能通过经别到达 头部,扩大了阴经的治疗范围。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之气结聚于筋肉、关节的体系。其 作用是约束骨骼,维系关节正常的屈伸活动。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皮 部的作用是保卫机体,使其免受外界的伤害。
理论体系形成及发展
魏晋隋唐时期 :
• 皇甫谧在魏甘露间(公元256~260年),将《素问》、《灵枢》和《明堂孔 穴针灸治要》三书中的针灸内容汇而为一,去其重复,择其精要,编撰成 《针灸甲乙经》。全书分为12卷128篇,共收349个腧穴,。 • 晋代名医葛洪撰《肘后备急方》,所录针灸医方109条,其中99条为灸方, 从而使灸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妻鲍姑,亦擅长用灸。


1 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含义,经 脉在深层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纵行 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 分支,细小而纵横交错,遍及全身。 2 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体,沟通内外上 下,调整人体各部功能的通路。 《黄帝内经》“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 虚实,不得不通。”
腧 穴 定 位 方 法
———“ 骨 度 折 量 定 位 法
头面部腧穴循行
头面部共有15经脉分布:有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 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督脉, 任脉8条有腧穴分布的经脉和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冲脉,阳维脉, 阴跷脉,阳跷脉7条无腧穴分布的经脉。
汉时期,东汉至隋唐仍有修订和补充。《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
部分,中以《灵枢》所载针灸理论更为丰富和系统,故《灵枢》又称“针 经”,记录“九针”。 • • 《难经》相传系秦越人(扁鹊)所作 ,论述关于奇经八脉和原气,提出了八会 穴,并对五输穴按五行学说作了详细的解释 。 以外科闻名于世的华佗亦精于针灸,创立了著名的“华佗夹脊穴”。
七 十二经的相互联系
• 气血流注从手太阴肺经开始,流注次 序是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连接而逐经相 传的 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 胱—肾—心包—三焦—胆—肝,再从肝径 流向肺经循环无端。
八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交手三阴。 其中阴经与阳经交于四肢末端, 阳经与阳经交于头, 阴经与阴经交于胸。
针灸经络学
针灸是針刺和艾灸两种疗法的合称。起源于原 始社会和石器时代,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之所以能治病,是因为人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 体,脏腑之间,脏腑与体表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 系,这种联系,是通过经络系统来实现的,生理 上相互依存,病理上相互影响。因此,针灸治病 根据这一机理在体表有关穴位进行针刺或艾灸, 起到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扶正祛邪, 调整阴阳平衡之作用,从而恢复人体脏腑和组织 器官的正常功能,使疾病得以恢复。
二 何谓经络? The Channels
三 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经络的主体,内属于脏腑,外络于支节.起运行气血的 主导作用
奇经八脉-别道奇行的经脉,对各经络起统率、联络和调节气 血盛衰的作用 The Eight Extra Channels
经络┫十二经别-经脉的深部分支,沟通脏腑,起加强表里经联系的作用 十五络脉-经脉的外部分支,起沟通表里和渗灌气血的作用 孙络浮络一三百六十五络,经络的小支及分布到全身皮肤表面的细 小血管 十二经筋-受经络支配的筋肉 十二皮部-皮肤按经络分布的区域
九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十二正经之外,别道奇行的八条经 脉。其名称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 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1.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区别:奇经八脉既 不隶属于脏腑,也无表里配属关系,而与脑、髓、骨、 脉、胆、女子包等奇恒之腑关系密切;其循行方 向,除带脉绕行腰部之外,其余七条经脉都是由 下向上,经脉之间没有互相衔接的流注顺序。八脉 中只有任脉、督脉有本经独立的腧穴,与十二经 脉并称为十四经脉。 2.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一是沟通和加强十 二经脉之间的联系;二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起着 蓄积、渗灌的调节作用。当十二经气旺盛时,奇 经八脉加以含蓄,当经气不足时,奇经八脉能加 以补充。
理论体系形成及发展
宋金元时期 :

针灸家王惟一,考订厘正了354个腧穴的位置及所属经脉, 于公元1027年,王惟一设计的两具铜人模型制成,外刻经 络腧穴,内置脏腑,作为教学和考试针灸师之用。 元代著名医学家滑寿,在元忽泰必烈《金兰循经取穴图解》 基础上编撰而成的《十四经发挥》,首次把任督脉和十二 经脉并称为“十四经”,进一步发展了经络腧穴理论。 金元名医窦汉卿既推崇子午流注,又提倡八法流注,按时 取穴,他所编撰的《标幽赋》是针灸歌赋中的名篇。
五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
1 左右对称分布在头面,躯干和四肢 2 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 3 六阳经分布于四肢的外侧和头面,躯干 4 排列程序基本是太阴,阳明在前,厥阴,少阳居 中,少阴,太阳在后。唯有三阴经在小腿下半部 及足背部,其排列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 在后,至内踝上八寸处足厥阴经同足太阴经交叉 后,成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孙思邈撰有《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等书,首载阿是穴法和指寸法,
广泛地收入了前代各家的针灸临床经验,并绘制了《明堂三人图》 ,成为历 史上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

唐太医署掌管医药教育,分设四个医学专业和一个药学专业,针灸是医学专 业之一,设“针博士一人,针助教一人,针师十人,针工二十人,针生二十 人。”为针灸学的学校教育开创了先河。

一 概说 Chinese Acupunture and Moxibustion
针刺疗法起源
距今2千多年以前的古书中,经常提到原始的针刺工具是石器, 称为砭石。如《左传》收录的公元前550年一段史料提到“美疢
不如恶石”。《山海经》记载有“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为
箴。“都是远古人类以砭石治病的佐证。砭石治病,最初主要是 用于刺破脓疡,进而作为刺络泻血之用。我国曾在内蒙古多伦县
①鑱针。长1.6寸,针头大而针尖锐利,用于浅刺泄热。 ②圆针。长1.6寸,针身粗大,针尖呈卵圆形,用于按摩皮肉。 ③鍉针 。长4寸,针身粗大而尖圆如黍粟,用于按脉候气,治疗脉气虚少者。 ④锋针。长1.6寸,针身为三棱形,针锋三面有口,十分锐利,用于刺络放血。 ⑤铍针。长4寸,宽2.5分,形如剑锋,用于排脓放血,治疗痈肿。针刀。 ⑥圆利针。长1.6寸,圆而且锐,针身中部微粗,用于治疗急性痹证。小针刀。 ⑦毫针。长1.6寸或3.6寸,针身较细,针尖如蚊虻的口器一样尖锐,用于治寒热痹痛在 经络者,能扶正祛邪。 ⑧长针。长7寸,针身较大,针锋锐利,用于病变位置较深的痹证,又称芒针。 ⑨大针。长4寸,针身粗,针锋微圆,用于关节水肿。 火针。
四 经络的命名
内为阴,外为阳,分布于肢体内侧面的 经脉为阴经,分布于肢体外侧面的经脉为 阳经。 脏为阴,腑为阳;”藏精气而不泻者 “为脏,属阴,”传化物而不藏者“为腑, 属阳。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每一阳 经分别隶属于一腑,各经都以脏腑命名。
十二经脉
• 手三阴经一手太阴肺 • 足三阴经一足太阴脾 足厥阴肝 • 手厥阴心包 • • 足少阴肾 • 手少阴心 • 手三阳经一手阳明大肠 • 足三阳经一足阳明胃 足少阳胆 • 手少阳三焦 • 足太阳膀胱 • 手太阳小肠 •
十一 经络的生理功能
织器官提供营养物质。 2.沟通内外、联系肢体: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 纵横交错,遍布全身,从而将五脏六腑、五官九窍、皮肉 筋骨等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皮部是人体抗御外邪的屏 障,卫气密布于皮肤之中,加强了皮部的卫外固表作用, 在经络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外邪是不能侵入人体的。 4.传导感应,调整虚实:经络具有传导感应的作用。 针刺中的“得气”是经络传导感应的表现。针刺感应传导 到病变部位,疏通经络,补虚泻实,达到防病、治病的目 的。
十二 经络的病理变化
(1)反映证候一内脏病变通过经络 反映到体表 (2)传注病邪一外邪侵袭通过经络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