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结构理论

合集下载

第十二章智力

第十二章智力
第十二章智力
图12-2 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结构模型
第十二章智力
二、现代智力理论
• 多元智力理论 • 智力的PASS理论 • 智力三元理论和成功
智力理论 • 情绪智力理论 • 我国学者的智力理论
第十二章智力
(一)多元智力理论
• 加德纳(Howard Gardner) • 人类的智力至少有8种
第十二章智力
组合性智力 经验性智力 情境性智力
Sternberg智力三元理论
第十二章智力
2.成功智力理论
成功智力是用以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它能 导致个体以目标为导向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是对个 体的现实生活真正起到举足轻重影响的智力。 成功智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分析性智力、创 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这三个关键方面。
第十二章智力
(二)智力的PASS理论
戴斯和柯尔比(Kirby & Das,1990) “计划— 注意—同时性 加工—继时性加工”模 型 (planning-attentionsimultaneoussuccessive processing model) 简称PASS模型
第十二章智力
戴斯
智力的PASS理论
(五)我国学者的智力理论
林崇德教授的智力理论 李红教授的智力理论
第十二章智力
1.林崇德教授的智力理论
图12-3 思维结构图
思维结构应当包括: • 思维的目的 • 思维的过程 • 思维的材料或结果 • 思维的监控或自我
调节 • 思维的品质 • 思维中的认知 • 非智力因素
第十二章智力
2.李红教授的智力理论
第十二章 智力
第一节 智力概述 第二节 智力理论 第三节 智力的测量 第四节 智力的发展与培养

智力理论

智力理论

智力理论智力的概念: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智力理论:一、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传统智力理论此阶段的智力理论主要以心理测量学为基础。

心理学家们用当时颇为流行的因素分析法去解析智力,通过因素分析探索智力的构成因素,进而认识智力的内核。

许多颇有影响力的智力理论,比如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桑代克的三因素论、瑟斯顿的群因素论、吉尔福特三维结构模型等,都从属于这一理论阵营。

这些智力理论, 都承认存在着一个一般的智力。

(一)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1904)关于智力结构的一种学说,由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

他用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被试者的各类测验成绩时,发现有一个因素与各类工作均有关,称为普通智力因素(G);但有些人数学测验成绩较好,而语文测验成绩较差;另一些人则相反。

他认为这些差别或特长提示另一种因素的存在,即特殊智力因素(S)。

理论:1904年斯皮尔曼(C.Spearman)提出了智力结构的“二因素说”,即‘G’因素(一般因素)和‘S’因素(特殊因素)。

按二因论之要义,人类智力内涵,包括着两种因素:一为普通因素(general factor)简称G因素;另一为特殊因素(specific factor),简称S因素。

按斯皮尔曼的解释,人的普通能力系得自先天遗传,主要表现在一般性生活活动上,从而显示个人能力的高低。

S因素代表的特殊能力,只与少数生活活动有关,是个人在某方面表现的异于别人的能力。

一般智力测验所测量者,就是普通能力。

评价:斯皮尔曼的这一理论是最早的智力理论之一,把这一理论放到当时流行的遗传决定论相比,无疑是对智力落后教育的一种鼓舞,智力落后儿童的一般智力低于正常儿童是绝对的,但是也有些特殊儿童拥有一些特殊的能力,因此对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可能性在理论上给予了支持。

但是要指出的是改理论无疑过于简化和不成熟,因此又无法给智力落后教育带来更多的方法的改进和原则的探索。

我眼中的智力三元结构理论

我眼中的智力三元结构理论

我眼中的智力三元结构理论翻开课本看了看,关于智力的结构理论众说纷纭。

国内外学者对此研究入木三分,自成一派。

我相信,能够流传下来的一定有它们存在的合理性。

而我,不敢妄自评价前辈学者的研究,只说一说在我看来,我更倾向于哪种智力理论吧!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于80年代提出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

这种观点认为:大多数的智力理论是不完备的,他们只从某个特定的角度解释智力。

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对智力三个方面予以说明:首先,斯腾伯格认为,智力的成分亚理论涉及思维的三种成分,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元成分:它对执行过程中进行计划和监控,并对结果进行评价。

操作成分:它接受元成分的指令,进行各种认知操作,并提供信心反馈。

知识获得成分:它学习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如何解决新问题。

例如,对类比推理过程的研究发现,推理能力强的人完成得比推理能力差的人更快,也更准确,但他们在进行解题中先花费较多的时间去理解问题,而不是急于得出答案。

智力的经验亚理论涉及内部成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经验亚理论在经验水平上考察智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处理新情境的能力和心理操作的自动化过程,或称为经验性智力。

经验性智力既包括有效地应付从未见过的新异事物,也包括自动地应付熟悉的事情。

在任务非常熟悉的时候,良好表现依赖于操作成分的自动执行,如阅读、驾车、打字时的自动编码等等;而在任务不熟悉时,良好的成绩依赖于元成分对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辅助方式。

最后,在日常生活中,智力是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

智力的这方面特点称作情境亚理论。

为了达到目标,凡是有一定智力的人都能运用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和元成分。

但是,智力行为是因条件的改变而变化的,在不同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行为有不同的表现,比如,一个人在实验室中解决物理问题时所用到的知识和元成分,与他力图摆脱尴尬处境、平息家庭冲突时所用到的知识和元成分完全不同。

有些人可能并不具备很高的学历,也可能难以清楚地表达他们是如何处理现实事物的,但他们却非常擅长解决日常事务问题,例如解决人事纠纷和讨价还价。

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在心理学领域,对于智力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重要且充满活力的课题。

众多学者纷纷提出了各自的理论,试图揭示智力的本质和结构。

其中,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独树一帜,为我们理解智力提供了全新而深刻的视角。

罗伯特·斯滕伯格认为,传统的智力观念过于狭隘,仅仅侧重于学业成绩或智商测试所衡量的能力。

他提出的三元智力理论,则包含了三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

分析性智力,是我们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的解决问题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它涉及到对信息的分析、比较、评估和逻辑推理。

比如说,当我们做数学题、解谜题或者进行逻辑论证时,所运用的就是这种智力。

这种智力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构成、规律以及相互关系。

以解决数学难题为例,我们需要仔细分析题目中的条件,运用所学的公式和定理,通过一步步的推理来找到答案。

分析性智力让我们能够在既定的框架和规则内,有效地处理和解决各种问题。

创造性智力则侧重于创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它鼓励我们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提出独特而新颖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具有高度创造性智力的人,往往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联系,想出别人想不到的点子。

比如艺术家在创作一幅独特的画作、科学家提出新的理论假设,或者企业家开创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这些都离不开创造性智力的发挥。

创造性智力使我们能够超越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开拓新的领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实践性智力则与我们在现实世界中的适应能力和应对各种实际情况的能力息息相关。

它涉及到我们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适应环境、改变环境或者选择合适的环境。

一个实践性智力高的人,能够很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和动机,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做出明智的决策和行动。

例如,在工作中,能够巧妙地处理人际关系,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并且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成果,这就是实践性智力的体现。

实践性智力让我们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中如鱼得水,实现个人的目标和价值。

智力结构理论

智力结构理论

智力结构理论智力结构理论(一)智力究竟有几种因素构成,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第一个提出智力结构理论的是因素分析之父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E.Spearman),他认为,智力主要是一种普遍而概括的能力,他称这种因素为G因素(普通因素)。

人的所有智力活动,如掌握知识、制定计划、完成作业等,都依赖于G因素,即每一项智力活动中都蕴含着这种普通因素。

谁的G因素数量高,他就聪明;如果一个人的G因素极少,那他肯定愚笨。

心理学界若想界定一个人的智力高低,则需想法设法测出他的G因素数量。

斯皮尔曼还认为,在G因素之外,人的智力活动中还存在着S因素(即特殊因素)的作用,它代表个人的特殊能力,只是在某些特殊方面表现出来。

他发现人有五类特殊因素:口头能力,算数能力,机械能力,注意力,想象力。

他认为可能还有第六种因素,即智力速度。

如果说G因素参与所有智力活动的话,那么S因素则以一定的形式、程度不同地参与到不同的智力活动中。

瑟斯顿的群因素论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L.L.Thurstone)提出智力的群因素论。

他认为,智力是由一群彼此无关的原始能力构成的,各种智力活动可以分成不同的组群,每一群中有一个基本因素是共同的。

他对56种测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把智力归纳为7种基本的心理能力。

1 语言理解能力(V):阅读时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由词汇测验测量。

2 言语流畅性(W):语词联想速度和正确的能力。

3 数字计算能力(N):数字运算的速度和正确性。

4 推理能力(R):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

5 机械记忆能力(M):机械记忆,包括强记单词、数字、字母的能力。

6 空间知觉能力(S):运用感官及知觉经验以正确判断空间方向及空间关系的能力。

7 知觉速度(P):迅速而正确地观察和辨别事物的能力。

瑟斯顿曾根据上述7种基本心理能力编制了著名的基本心理能力测验,但测验结果和他的设想相反,各种能力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尤其在年幼儿童中表现的更为突出。

智力理论

智力理论

• (1)言语智力,渗透在所有语言能力之中, (1)言语智力,渗透在所有语言能力之中, 包括阅读、写文章以及日常会话能力。 • (2)逻辑一数学智力,包括数学运算与逻 2)逻辑一数学智力 逻辑一数学智力,包括数学运算与逻 辑思维能力,如做数学证明题及逻辑推 理。 • (3)空间智力,包括导航、认识环境、辨 (3)空间智力 空间智力,包括导航、认识环境、辨 别方向的能力,比如查阅地图和绘画等。 • (4)音乐智力,包括对声音的辨别与韵律 (4)音乐智力 音乐智力,包括对声音的辨别与韵律 表达的能力,比如拉小提琴或作曲等。 •
思维结果
• 在头脑中加工后的信息(思维结果)有不同的 生成形式,我们归类为单元、类别、关系、系 统、转换、推衍的形式。

1.单元:单元是信息最简单的组织方式。 1.单元: 单元 单元指的是单一个体。一个图形、一个符号、 一个词或意思、一个行为等。 2.类别:类别能力指的是理解信息的分类, 2.类别: 类别 能按一般特性进行分类的能力。


3.关系:关系指的是不同信息因为差异或 3.关系: 关系 某种关联建立起的联系。如:因果关系。

4.系统:系统指的是有组织或有结构的多 4.系统: 系统 种信息组成的整体,或复杂的、彼此相关的各 个部分组成的整体。系统可以是图形的,比如 迷宫、建筑物;可以是符号的,比如有一定序 列的数学操作;还可以是语言的,比如按一定 的要求组建的句子等。 5.转换:转换指的是将给定信息转变成其 5.转换 转换: 他信息的能力。 6.推衍:推衍指的是从已知的信息中领会 6.推衍 推衍: 到某些更深层含义的能力。比如,一个学生特“智力结构理论” 吉尔福特“智力结构理论”不仅为 我们今天的智力训练提供了可操作性的 依据,国内外现有很多根据这一理论开 展的各种思维训练教材和课程;而且, 它对创造力的阐述也为后人提供了重要 的测量和训练的基础。吉尔福特认为创 造性包括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 性等,这几种能力在他的“ 性等,这几种能力在他的“三维智力结 构模型” 构模型”中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智力因 素,对这些因素进行相应的教育训练, 则可以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能力结构的理论—考点讲解

能力结构的理论—考点讲解

能力结构的理论—考点讲解能力是由多种心理品质所构成的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

分析能力的结构,对于深入理解能力的本质,合理地设计出能力的测量手段,科学地拟定出能力培养计划,都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学家对人类能力的结构提出了许多假设,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理论模型:因素说;结构说和信息加工理论。

一、能力的因素说(一)二因素说在心理学史上,最早对能力结构进行探讨的是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E.Spearman,1863—1945)。

他认为人的能力由两种因素构成:“一般因素”(G 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

人完成的任何一种作业都是由G 和S 两种因素决定的。

一般因素是个人的基本能力,也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共同基础。

虽然人们都有这种能力,但每个人具有这种能力的大小却是不同的。

特殊因素是个人完成各种特殊活动所必需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具有完成某种活动的特殊因素,不一定具备完成他种活动的特殊因素。

换言之,各人的S 因素既有大小的区别,也有有无的区别。

不论个人有几种S 因素,这些S 因素之间,可能彼此互相独立,也可能彼此有些重叠,但是它们必定都含有一部分的G 因素。

(二)多因素说和群因素说桑戴克(Thorndike,1926)提倡多因素说。

他认为智力是许多小的能力的总和,智力中的一般因素是不存在的。

他把智力区分为三种成分:对抽象概念的适应能力,对社会关系的适应能力和对机械问题或选择问题的适应能力。

30年代以后,许多研究者在智力测验中都应用因素分析法。

塞斯顿(Thurstone,1938)用由56 个测验组成的一组测验对218 名大学生进行测验,然后用因素分析法求得智力由七种因素构成,被称为群因素论。

他把这七种因素称之为七种基本心理能力:(1)词的理解力:了解词的意义的能力;(2)语词运用能力:讲字正确迅速和同义联想敏捷的能力;(3)计算能力:正确而迅速地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4)空间知觉能力:运用感知经验正确判断空间方向及各种关系的能力;(5)记忆能力:对事物强记的能力;(6)知觉速度:迅速而正确地观察和辨别的能力;(7)推理能力: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断的能力。

吉尔福特智力结构理论

吉尔福特智力结构理论

吉尔福特智力结构理论关于智力结构理论有很多,吉尔福特智力结构理论是怎样的你知道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吉尔福特智力结构理论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吉尔福特智力结构理论在智力的各种定义中,心理学家都把智力看作能力,这意味着智力是人的一种稳固的心理特征。

但是,智力是怎样组织和构成的,它是反映在各种智力作业中的单一完整的能力,还是为数不多的、主要的、相对独立的能力,或是由大量特殊的、互不相同的能力所组成。

心理学家通过心理测验,以因素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在历史上有比较流行的5种主要的理论模型。

普通智力论主张智力是一种单一完整的能力、统一的通用能量。

这种观点认为,虽然智力可能表现为种种不同的形式,或导致各种活动,但基本上它是一种单一的能力。

从广义上说,任何提供单一分数(智商)的测验都可以算是单因素论的代表作。

C.E.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是普通智力模型的一种形式。

斯皮尔曼主张智力的首要因素,即一般能力因素,基本上是一种推理因素。

除这个一般因素(代号g)外,每个特殊的测验,都假定是测试该测验专有的各种技能。

所以,虽然这一理论确定了一般因素的首要性质,但还承认其他诸特殊因素(甚至于其他一般因素)也应加以考虑。

可是联系到智力的测量,按照普通智力论,一个最好的测验应该渗透着一般智力。

各测验所需要的g,以质论是相同的,以量论则不相同。

群因素论设想智力可以描写为一组数量不多、但比较重要的常见因素。

虽然任何特殊研究所得到的具体能力(群因素)会随所用的测验、样本的性质及分析的方法等变项而有差别,但下列诸因素的出现却具有规律性,并为许多研究者所证实:①空间:想象空间几何模式的能力;②知觉速度:迅速而精确地注意细节的能力;③数:简单算术计算的速度和确度;④文字理解:对词的意义以及词与词之间关系的理解能力;⑤词的流畅性:应用字词的能力;⑥记忆:对无意义材料的即时回忆;⑦归纳:引出规则的能力。

L.L.瑟斯顿是群因素论的主要倡导者。

吉尔福特智力结构理论)

吉尔福特智力结构理论)

xxxx智力结构理论吉尔福特认为,人的智力是由120个智力因子组成,这120个智力因子分别负责着人类不同领域的智力活动,智力活动的水平是由这些智力因子的发展水平来决定的。

而影响这些智力因子发展水平的是思维内容、思维操作过程和思维结果。

思维内容是指输入我们头脑中的信息内容,我们把这些信息归为四大类:图形类、符号类、语义类和行为类;思维过程是指我们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对信息加工的方式有多种,它们是认知、记忆、评价、集中思维(也称聚敛思维)和发散思维;思维结果是指我们对信息加工后的结果,这些结果的形式包括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和推衍。

思维内容每天通过我们的感官系统输入到我们头脑中的信息非常多,我们将这些信息划分为图形类、符号类、语义类和行为类信息。

1.图形类:我们可以直接看到、听到或触摸到的具体信息。

如图形、形状、简单的声音或一个具体的“东西”等。

2.符号类:指具有代表特性的抽象信息,如标志、字母、数字、音符电话号码、乐曲、统计表格等。

3.语义类:指信息的概念和意义。

如“树”在中文中用“树”来表示,在英文中用“tree”来表示,但它们都是指“树”这个词所代表的意义和概念。

4.行为类:指那些非语言信息,是人类交往中的感受、想法、愿望、情绪、情感、意图以及行为的信息,是通过非语言线索获得的信息。

思维操作我们对输入到头脑中的各类信息会进行加工,加工的方式有认知、记忆、评价、聚敛思维和发散思维。

1.认知:发现、吸收新信息和认识以前接触过的信息的能力。

可视同为“理解能力”。

2.记忆:储存和再现信息的能力。

3.评价:按一定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在实际生活中指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能力。

可视同为“判断能力”。

4.聚敛思维:根据给定信息,找到一个解决方案或确定的答案的能力。

可视同为“解决问题能力”。

5.发散思维:找到符合问题要求的多种答案的能力。

可视同为“创造性思维能力”。

思维结果在头脑中加工后的信息(思维结果)有不同的生成形式,我们归类为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推衍的形式。

智力结构理论

智力结构理论

1057智力结构理论(卷名:心理学)theories of intelligence structure在智力的各种定义中,心理学家都把智力看作能力,这意味着智力是人的一种稳固的心理特征。

但是,智力是怎样组织和构成的,它是反映在各神智力作业中的单一完整的能力,还是为数不多的、主要的、相对独立的能力,或是由大量特殊的、互不相同的能力所组成。

心理学家通过心理测验,以因素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在历史上有比较流行的5种主要的理论模型。

普通智力论主张智力是一种单一完整的能力、统一的通用能量。

这种观点认为,虽然智力可能表现为种种不同的形式,或导致各种活动,但基本上它是一种单一的能力。

从广义上说,任何提供单一分数(智商)的测验都可以算是单因素论的代表作。

的二因素论是普通智力模型的一种形式。

斯皮尔曼主张智力的首要因素,即一般能力因素,基本上是一种推理因素。

除这个一般因素(代号g)外,每个特殊的测验,都假定是测试该测验专有的各种技能。

所以,虽然这一理论确定了一般因素的首要性质,但还承认其他诸特殊因素(甚至于其他一般因素)也应加以考虑。

可是联系到智力的测量,按照普通智力论,一个最好的测验应该渗透着一般智力。

各测验所需要的g,以质论是相同的,以量论则不相同。

群因素论设想智力可以描写为一组数量不多、但比较重要的常见因素。

虽然任何特殊研究所得到的具体能力(群因素)会随所用的测验、样本的性质及分析的方法等变项而有差别,但下列诸因素的出现却具有规律性,并为许多研究者所证实:①空间:想象空间几何模式的能力;②知觉速度:迅速而精确地注意细节的能力:③数:简单算术计算的速度和确度:④文字理解:对词的意义以及词与词之间关系的理解能力:⑤词的流畅性:应用字词的能力.⑥.记忆:对无意义材料的即时回忆:⑦归纳:引出规则的能力。

L.L.瑟斯顿是群因素论的主要倡导者。

J .P.吉尔福德的智力结构模型设想智力活动有3个维度:操作、内容和成果(图1)。

当代智力理论及其特点

当代智力理论及其特点

当代智力理论强调多元智能的重 要性,认为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 智能组合,应该充分发挥每个人
的潜能。
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教育、职业规 划、人才选拔等方面都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
注重实践应用
当代智力理论强调实践应用的重要性,认为智力应该在实际问题解决中 得到体现和应用。
实践应用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培养和提高智力 水平的有效途径。
智力形态论
流体智力
该理论认为流体智力是人类普遍 具有的一种能力,包括推理、分 析、判断等技能,与先天因素有 关。
晶体智力
该理论认为晶体智力是人类普遍 具有的一种能力,包括语言、数 学等技能,与后天因素有关。
03
智力过程理论
智力信息加工论
信息加工是智力活动的基础,通 过感知、注意、记忆、想象和语 言等认知过程加工外界环境中的
智力教育应用
评估学习风格
智力理论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 从而提供更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和资源。
定制化教学
通过智力理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智力特点, 为其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辅导。
发掘潜力
智力理论有助于识别学生的潜在能力和兴趣,从 而为其提供更多元化的发展机会。
智力职业应用
人职匹配
日期:
当代智力理论及其特点
汇报人:
contents
目录
• 智力理论概述 • 智力结构理论 • 智力过程理论 • 智力应用理论 • 当代智力理论的特点 • 当代智力理论的发展趋势
01
智力理论概述
智力的定义
智力定义
智力是指个体在认知、思维、学 习、问题解决、创新等方面的能 力,是多种认知能力的综合体现
解决问题
根据不同的智力类型,我们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 (7)自知智力(自我内省智力):指能深入自己内心世界的 能力。善于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进行自我内省。
▪ (8)关于自然的智力,即识别自然界中的模式的能力。
▪ 2、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
▪ R.J.斯腾伯格,美国耶鲁大学心理系教授,世界 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是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的荣 誉会员,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因提出了卓越的 智力理论,而被评为美国前100名科学家之一。
▪ (1)语言智力:指处理词和语言的能力,包括口头语言和书 面语言。能说会道、妙笔生花是语言智力高的表现。作家、 演说家是语言智力高的人。
▪ (2)逻辑-数学智力:指数学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科学分 析的能力。数学家的逻辑-数学智力很高。
▪ (3)视觉-空间智力:指在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的模式并 能够运用和操作该模式的能力。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大多 视觉-空间智力发达。
第一节 智力的发展与培养
▪ 一、对智力的认识 ▪ 在20世纪初期,心理学家大都认为,智力是由判
断、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构成,这些内容大体上 就是传统智力测验所反映的东西。 ▪ 我国心理学家大都认为,智力是个体认识方面的 各种能力的综合,其中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 的核心。 ▪ 现在更多的人认为我们应当重新认识智力的内涵, 它包含着一些意义更为广泛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 (4)音乐智力:指感知并创造音调和旋律的能力。加德纳认 为这种能力多系天赋。
▪ (5)身体-动觉智力:指运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解决 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出色的舞蹈家、运动员、外科医生 的身体-动觉能力特别强。
▪ (6)人际智力:就是理解他人的能力。人际智力高者善于处 理人际关系,善于与人交往。推销员、教师、心理咨询医生、 政治家的人际智力很高。
▪ 三元智力理论:

智力三维结构理论

智力三维结构理论

智力三维结构理论应用题的数学结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学生的认知结构简称“三维结构”,它们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应用题结构分为情节结构和数学结构两个部分,前者是指不影响列式的叙述方式和关键词语的运用,后者是影响列式的数量关系,二者交织在一起,直接影响应用题的难度和解题方法的运用。

就数学结构而言,每一道应用题都由条件和问题两个部分组成。

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引起了结构的不断变化。

如简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一次或多次扩展就构成了复合应用题。

可知复合应用题由几个相互联系的简单应用题组合而成。

但在组成一道复合应用题的几道简单应用题中有一道是起“复盖性主题作用”的。

如统编教材五册P40例1:食堂原有大米50多少千克,又买来4袋大米,每袋150千克。

食堂共有大米多少千克?这题的“复盖性主题”是:“食堂原有大米50千克,又买来600千克。

食堂共有大米多少千克?而组成这道复合应用题的另一道简单应用题是:“食堂买4袋大米,每袋150千克,买大米共多少千克?这实际上是买来600千克大米的间接表达。

解题时,学生若能找出这一“复盖性主题”且又能将主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用间接方式表达,则此题就能迎刃而解。

因此,掌握应用题结构的变化规律是教学中的重点。

知识结构是指学生中学习过程中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就应用题而言就是与应用题用关的概念、原理、性质、定律、法则、公式等。

如简单应用题,学生已掌握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及从“运算意义”迁移到简单应用题的解法,构成简单应用题的知识结构。

又如复合应用题,学生分析应用题中已知数与已知数、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必然关系,掌握的加减乘除四种基本数量关系,能顺利地解答各种简单应用题的技巧等,就构成学习复合应用题的知识结构。

认知结构是指知识系统中的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逻辑结构模式,即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经过感知、表象、记忆、领悟、推理、判断等一系列智力活动所产生的认知模式的心理结构。

简述智力的二因素理论

简述智力的二因素理论

简述智力的二因素理论什么是二因素理论,你对二因素理论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简述智力的二因素理论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简述智力的二因素理论二因素理论是关于智力结构的一种学说。

由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

研究历程他用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被试者的各类测验成绩时,发现有一个因素与各类工作均有关,称为普通智力因素(G);但有些人数学测验成绩较好,而语文测验成绩较差;另一些人则相反。

他认为这些差别或特长提示另一种因素的存在,即特殊智力因素(S)。

1904年斯皮尔曼(C.Spearman)提出了智力结构的“二因素说”,即‘G’因素(一般因素)和‘S’因素(特殊因素)。

具体含义按二因论之要义,人类智力内涵,包括着两种因素:一为普通因素(general factor)简称G因素;另一为特殊因素(specific factor),简称S因素。

按斯皮尔曼的解释,人的普通能力系得自先天遗传,主要表现在一般性生活活动上,从而显示个人能力的高低。

S因素代表的特殊能力,只与少数生活活动有关,是个人在某方面表现的异于别人的能力。

一般智力测验所测量者,就是普通能力。

斯皮尔曼的这一理论是最早的智力理论之一,把这一理论放到当时流行的遗传决定论相比,无疑是对智力落后教育的一种鼓舞,智力落后儿童的一般智力低于正常儿童是绝对的,但是也有些特殊儿童拥有一些特殊的能力,因此对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可能性在理论上给予了支持。

但是要指出的是该理论无疑过于简化和不成熟,因此又无法给智力落后教育带来更多的方法的改进和原则的探索。

智力的构成因素观察力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发现新奇的事物等,在观察过程对声音、气味、温度等有一个新的认识,并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提高对事物本质认识的能力。

我们可以在学习训练中增加一些训练内容如观察和想像项目,通过训练来提高学员的观察力和想像力。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

如我们好的学员能全神贯注地长时间地看书和研究课题等,而对其他无关游戏、活动等的兴趣大大降低,这就是注意力强的体现。

智力结构的基本理论

智力结构的基本理论

智力结构的基本理论
智力结构的理论有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理论。

1.心理学家斯皮尔曼认为,人的智力结构可以分为一般智力因素(G因素)和特殊智力因素(S因素)。

完成任何工作都需要G因素和某种S因素共同作用。

2.心理学家瑟斯顿把智力分解为各种原始能力,他确定了七种因素作为原始能力,即词的理解、词的流畅性、计数、空间知觉、记忆、知觉速度和推理。

3.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确定了智力的三个维度,即智力操作的方式(如记忆、认知等)、内容(如语义、行为等)和产品(如关系、门类等),三者构成一个智力的立体三维结构模型。

4.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智力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他归纳出八种智力,即逻辑-数学、语言、自然主义、音乐、空间、身体运动、社交和自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力结构理论(sol)
智力结构理论的背景和推广
1.创始人:吉尔福特
2.美国心理学家
3.因应用心理测量方法和因素分析进行人格特质的研究,特别是对智力的分类而驰名世
界。

4.曾任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和国际智力教育会主席
5.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空军需要更优秀的智力测验以提高筛选飞行员的工作效

6.吉尔福特编制的测试使空军培训学苑的淘汰率从35﹪降到5﹪,二战后,智力因子的功
能研究定义了90多种智力因子。

1955年智力结构模型的研究,讲智力因子划分为三个维度,操作、内容和产物。

7.智力结构的应用
8.1959年结束
一.智力结构理论(sl)
简介
1.分为三个维度
内容:图形(F)符号(S)语义(M)行为(B)
操作:认知(C)记忆(M)评价(E)聚散(N)发散(D)
产物:单元(U)关系(R)类别(C)系统(S)转换(T)推衍(I)
共4X5X6=120个智力因子
3X5X6=90 (SOI)
二.具体内容
1.内容:指输入到人们头脑中的信息共有三种即:图形(F)符号(S)语义(M),我
们把人们对这些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分别叫做图形能力符号能力和语义能力。

A、图形(F)
●我们的感官可以直接看到听到或触摸到的具体形象的信息
●视觉:图案图形物体等
●听觉:音乐噪声说话声等
●触觉:质感温度感觉
●嗅觉:气味
★大多数的小孩子处理的信息更多的是图形信息
★图形偏好者:更善于处理图形信息设计师机械师艺术家的图形能力很强
★学校中的图形偏好者:大多数小学生学校的学习内容大多不是图形容易导致学习问题
B、符号
●指从形象信息中抽象出来的具体代表意义的信息如;字母数字音符标志速记符号等●符号的特点:约定俗成如:单词的拼音规则
●权威制定如;计算机语言
●符号偏好者:善于处理符号信息数学家计算机编程人员翻译速记员拼字游戏高手●学校中的符号偏好者:学校中的符号系统---数字汉字字母用语音法教英文通过声旁
和形旁及书写规则学习汉字
C、语义
●指词语和抽象化概念的含义
●词语和概念的区别
●语义偏好者:教师作家演员销售人员等
●学校中语义偏好者:好学生
●区别:图形符号语义
2.操作
指人们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
加工的方式有:认知记忆评价聚敛和发散
A、认知
●(SI)通过肌肉运动知觉视觉听觉对信息进行发现了解再发现再认知的过程
●(SOI)吸收新的材料和认识以前接触过的材料的能力(=“理解”)
●认知是所有操作中最基本的是所有学习的开始
●认知能力强:“聪明人”----学习新的知识快能对环境中事物保持警觉
●认知能力差:“迟钝”-------跟不上进度小步骤多方式重复讲解
B、认知任务
●对事物或事物特征进行命名
●对图形数字或词语进行分类
●找出有关系的图片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发现材料中的关系模式或系统
●对词语的含义进行解释
●根据给出的情境预测可能的结果
D、记忆
●对有用信息的保持或存储并在需要时能提取出来的能力
●记忆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
●记忆的重要性:听觉记忆----数学
●视觉记忆----阅读
●大多数天才儿童都有优秀的记忆力
●认知≠记忆理解了所学内容≠记住了聪明≠学业成绩好
E、记忆任务
●对视觉或听觉呈现的材料进行回忆
●反复教授不同类型的数学运算
●尽可能多地回忆出刚看过的段落的内容
●学习单词表后逐一回忆单词
●记忆视觉或听觉呈现的事件的顺序
F、评价
●(SI)对理解了的材料或信息的正确性适合性充足性或需求性进行判断的能力该能
力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SOI)对模棱两可或不确定的信息做出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评价能力强:领导者和顾问能对他人作品的质量进行鉴别
●评价能力差:经常做错误决定不能鉴别工作好坏有行为或社会问题
G、评价任务
●判断材料的分类标准
●解码
●找出问题(空间数字语义)的缺陷或错误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在数字串中找出无关数字
●对结论的正确性进行逻辑推理
●根据经验对事物的某些方面进行评估
H、聚敛
●根据给定的信息找到一个确定的答案而不仅仅是搜索信息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问题解
决”能力
●聚敛是非常慎密的思维它是系统的有序的和有关键点的所以在解决问题时要遵循
一定的规则和原则
●问题解决和遵循规则都是聚敛大多数学校活动都是聚敛活动
●聚敛能力强:擅长考试----误认为“gified”
●聚敛能力差:在学校中痛苦挣扎不能按照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规则行事
I、聚敛任务
●复制图形模仿练习
●填上句子或数字串中空格
●解决简单的等式
●对概念的命名或说出观点的中心思想
●找出观点之间的关系
J、发散
●根据给定的信息创造构建找到符合问题界限的多个答案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创造性
思维
●发散和聚敛的区别:聚敛---集中于一点
●发散---向外扩散
●发散强调的是产出结果的变化和数量需要问题界限和发散空间
●发散不是一种随意的思维而是要看发散出的产物的价值是否符合要求
●发散能力强:创造性革新性流畅性原创性幽默打破常规不会被大难束缚
●创造性的四个方面:流畅性类改性转换原创性
●有价值的发散思维产物可以体现出较强的聚敛能力
●发散思维与创造性密切相关但是不同发散思维是创造活动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发散思
维是创造性的“灵魂”
K、发散的任务
●将物体图形数字单词等按不同方式重新分类
●发现是自字母或观点之间的各种不同的联系
●一分钟之内说出尽可能多的话
●找出某一词语的同义词或与其相关的词语
●相处普通事物不寻常的用途
●头脑风暴不对产生的结果做任何的价值判断(一般用于对创造力差的人进行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