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指导】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背考点知识
高中历史必背考点知识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演变: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战国时期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割据混乱的时期。
3. 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始皇是秦朝的创始人。
4. 汉朝的兴盛和汉武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汉武帝是汉朝的最具影响力的皇帝之一。
5. 三国时期的分裂和魏、蜀、吴三国的兴起: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魏、蜀、吴三国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政权。
二、中国近代史1.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不平等条约则是中国被迫签订的一系列不公平的条约。
2.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3.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则是五四运动的文化背景。
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政党,中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革命运动。
5. 抗日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世界古代史1. 希腊古典文明和雅典民主制:希腊古典文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文明,雅典民主制是希腊古典文明的政治制度。
2. 罗马帝国的兴衰和君士坦丁大帝:罗马帝国是古代欧洲最大的一个帝国,君士坦丁大帝是罗马帝国的一位重要皇帝。
3. 印度古代文明和佛教的传播:印度古代文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文明,佛教是在印度发源并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一种宗教。
4.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和文化交流:古代丝绸之路是中国与西亚、欧洲之间的一条重要贸易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5. 埃及古文明和金字塔:埃及古文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文明,金字塔是埃及古文明的一种宗教建筑。
高考历史50条中国历史常识知识点汇总!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1.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特征之一。
封建制度是指君主通过封爵制度来管理统治国家的一种制度。
2.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主要包括皇帝、王公贵族、士人、农民和奴隶等不同阶层的人。
皇帝是最高统治者,王公贵族是统治者的亲属,士人是负责管理国家事务的人,农民是生产者,奴隶是为贵族服务的人。
3. 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家族的血缘关系和封地的分封制度。
4. 封建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持续存在了几千年,直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才被推翻。
二、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1.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时期,兴盛于宋明两代,直到清朝灭亡。
2. 科举制度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经义、史书和文论等。
3. 科举制度的目的是选拔人才,并通过考试来检验考生的学识和才能。
科举制度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但科举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重视死记硬背而忽视实际能力、容易导致腐败等。
三、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1. 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从几千年前就开始种植粮食和养殖动物。
2. 农耕文明的特点是以农业为基础,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以农村为主,社会结构以农民为基础。
3. 农耕文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培养了工商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4. 农耕文明也为其他领域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比如农业技术、工艺制作、交通运输等。
四、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1.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的国际贸易通道。
它连接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地区和非洲等地。
2.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的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终点是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地。
3. 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是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特产。
同时,中国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引进了外来的文化、物品和技术。
4.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也为中国的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高考历史涵盖了丰富的内容,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社会,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发展,从文化传承到科技创新。
掌握以下必背知识点,将有助于同学们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中国古代史1、先秦时期(1)夏商周的更替: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2)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政治上,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渐瓦解;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秦汉时期(1)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2)汉武帝的统治:政治上,推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盐铁官营,加强对经济的控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政治局势:政权更迭频繁,长期分裂对峙。
(2)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内迁,与汉族相互交流、融合。
(3)经济重心南移: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4、隋唐时期(1)隋朝的统一和制度创新:隋文帝统一全国,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隋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2)唐朝的繁荣: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5、宋元时期(1)宋朝的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二府三司制。
(2)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市坊界限被打破,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6、明清时期(1)君主专制的强化: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宣扬了国威;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二、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1)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高考历史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的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1.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等朝代的兴衰2. 诸子百家3.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农家、名家、纵横家等思想流派4. 大禹治水、尧舜禹5. 青铜器文化6. 周公制礼、九家制度7. 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列国时代的外交政策8. 法家思想和秦始皇的统一战国六国9. 汉初政治制度、汉武帝时期的改革10. 汉朝的丝绸之路和汉帝国的疆域拓展11. 汉唐的科举制度和科举文化12. 汉唐的农田灌溉和农业生产13. 唐朝的外交政策和外国使者14. 唐代的经济繁荣和封建特色15. 唐宋交替的原因和特点二、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1. 明清社会经济2. 明清科技文化3. 清初历次政治改革和反清复明运动4.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5. 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6. 辛亥革命和中国民主革命的力量7.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8. 四·一二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9.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战争10. 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革建设12. 文革和改革开放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14. 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15. 中国的世界地位和影响三、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1. 古代近东的文明2. 希腊罗马的文化、哲学、政治和军事3.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和教会权力4. 巴黎公社和社会主义运动5.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6. 十月革命和苏联的历史7. 威玛共和国和纳粹党的兴起8. 意大利法西斯和墨索里尼的统治9. 西班牙内战和弗朗哥的政权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11. 联合国的成立和冷战的背景12. 全球化和国际关系13. 欧洲一体化和欧盟的发展14. 美苏冷战和平竞争的特点15. 中东问题和国际反恐合作以上就是对高考历史知识点的总结,虽然知识点众多,但只要掌握了每一个知识点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和影响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就能够很好地应对历史考试。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夏、商、周三代的兴亡及其特点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3. 秦统一六国和秦朝的建立4. 汉朝的六个时期及其特点5.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6. 隋朝与唐朝的建立及其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7. 宋朝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特点8. 辽金夏的兴起与覆灭9. 元朝的建立与统治10. 明朝的兴起、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特点11. 清朝的建立、封建专制统治、对外侵略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任务12.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政治运动(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13. 近现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二、世界史知识点1. 远古史时期的人类起源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主要内容2. 古代文明(如伊尼干、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希腊、罗马等)的兴衰及其对人类文明进程的贡献3.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与教士统治4. 地理大发现及其对于欧洲历史的影响5. 文艺复兴与科学技术革命6. 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7. 英法工业革命及工业化的全球扩散8. 近代帝国主义的兴起与扩张(包括殖民体系的建立与扩张)9.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表现和影响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表现和影响11. 冷战与两极格局12. 当代世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三、中国近代史知识点1. 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2. 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3. 戊戌变法及其失败4. 辛亥革命及其意义5. 中华民国政府的建立与北洋政权的统治6. 五四运动及其影响7. 北伐战争及国共合作8.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政权建设9. 抗日战争的爆发、长期战争与人民抗战胜利1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及新中国的成立四、世界现代史知识点1. 英法美等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与现代化建设2. 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革命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战后国际秩序重建4. 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5.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表现与战后秩序的形成6. 冷战与两极格局7. 美国的对外扩张与全球跨国公司的兴起8. 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运动与发展道路9. 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与发展受阻的原因10. 当代世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进展五、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的关系1. 近代中国的开放与世界的联系2. 中国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的相互影响3. 世界历史对中国近代史的启示4. 中国近代史对世界现代史的启示以上是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对您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高考总复习历史必背的知识点大全
高考总复习历史必背的知识点大全高考总复习历史必背的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史1、历代赋税制特征、演变原因及作用2、水利建设及作用3、历代休养生息政策对国家兴盛、民众生活的关系4、城市发展的趋势、特点;15---16世纪中西方城市发展的差异5、清康乾盛世的原因、本质及与西方发展的差异6、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民族间的相互取长补短二、中国近代现代史1、近代国人对待西方文化态度的逐渐变化,西方文化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近代前期(1919年前)中国追赶世界现代化潮流的两次机遇、成就及经验教训。
(指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外和好”时期,辛亥革命后的民主共和时期)。
3、19世纪中日现代化道路二阶段、背景、措施、结果比较。
4、几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发展、社会变革的影响。
5、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巨变中,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运动或措施的背景、内容、意义。
6、对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经济、外交建设的客观分析、评价。
(经济建设为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7、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
8、新中国外交的不断成熟,(国家利益是根本出发点,现在是独立自主、灵活务实的和平外交。
9、亚洲(尤其是新加坡、南朝鲜)经济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0、城市经济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
11、对传统文化的扬弃、继承创新;对世界文化的理解、宽容、尊重、合理吸收。
12、用眼光审视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三、世界近代现代史1、科技革命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全方位影响(促进生产力、经济发展,生产关系调整,阶级、阶层、上层建筑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重心转移,国家地位变化,国际关系格局调整,世界体系构建,东方从属西方;促进城市化,生活方式变化,思想观念变化;同时,也带来人口膨胀,治安混乱,道德沦丧,资源破坏,环境污染,贫富差别,城乡差别,南北差距扩大等问题)2、19世纪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及其原因3、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现代化历程((在独立前,必须先反殖反帝,取得民族独立,解决现代化的政治前提,独立后,现代化建设有成就,土耳其较典型,但各国各地很不均衡,都有许多制约因素,如国内的专制统治,经济基础差,国民素质低,经济政策、结构不合理等,国际有不平等的经济政治秩序等。
高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大全高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1一、原因(根源)因素关键条件1.造成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生产能力低下私有制产生的直接原因生产的发展使产品有了剩余出现私有制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氏族公社由母系发展为父系的主要原因男子在生产中取得支配地位5.夏朝出现“家天下”局面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6.春秋时期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时期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显著提高7.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霸主的主要原因实行管仲改革,齐国经济实力强大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与发展10战国时期,战争不断,而社会经济仍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封建生产关系确立战国时期,封建之取代奴隶制的直接原因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法家思想在战国受到统治者重视的主要原因有利于统治者加强统治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的最主要原因经济实力最强迫使陈胜等人在大泽乡起义的主要原因法律严酷、误期当斩楚汉相争中刘邦取胜的主观原因争取民心归顺,军事策略正确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社会十分贫困汉初统治者采取宽舒政策的直接原因秦王的教训19.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和亲”政策的最主要原因经济军事力量薄弱20.西周和汉初实行分封制都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诸侯势力增强21.汉武帝能实行“大一统”的根本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东汉黄巾起义的根本原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东汉末年开始出现军阀集团割据局面的根源封建的自然经济形态曹操能够统一北方地区的决定性条件注重农业,保证军粮供应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取胜的最主要原因孙刘结盟抗曹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三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发展成均势东吴时代江南发展的主要原因中原战乱,北方人士南迁东汉到西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的主要原因中原文化先进西晋时期能够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实力增强,南方衰落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成风,佛道盛行,造成这一现象最重要的原因社会动荡不安西晋统一为时短暂的根本原因腐朽的门阀掌权,皇族争权夺利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推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广的根本原因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祖逖北伐收复中原努力失败的主要原因朝廷没有给予有力支持司马睿能够在江南建立东晋的主要原因得到士族地主的支持淝水之战前秦战败的最重要原因前秦统治不得人心前秦败于淝水之战的主观原因军心离散,缺乏斗志祖逖北伐、淝水之战都未能完成统一的共同原因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对淝水之战的胜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人心的向背导致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根本原因先进经济形态的影响形成陶潜田园诗风格的思想根源对现实不满东晋至南朝末,朝代更替频繁,政局不稳的最主要原因大将拥兵夺权公元5世纪晚期,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较为稳定的最主要原因政府大力推行均田制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北方劳动人民南迁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基本原因各族人民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隋朝开凿大运河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江南地区经济日益重要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度,其根本原因在于科举制度有利于巩固专制地位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光辉灿烂,光照四邻,这时文化发达的最根本原因国家强盛,经济繁荣唐太宗能够纳谏的主要原因接受隋亡教训唐朝对外关系出现前所未有盛况的根本原因经济、文化世界领先促使唐朝扬州繁荣至极的直接原因交通枢纽地位唐朝中期,均田制无法实行的主要原因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经济发展唐朝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五田可授,其根源在于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唐朝募兵之取代府兵制的根本原因均田制的破坏唐朝中期藩镇权力过大的根本原因军事制度的缺陷安史之乱之前,唐朝政府腐败的直接原因唐玄宗不理政事,重用坏人唐朝爆发安史之乱的最根本原因均田制破坏导致军事制度缺陷唐朝两税法得以实施的最主要原因它适应了封建庄园经济的发展两税法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重大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它改变了征税标准唐末和东汉末农民起义的相同原因宦官专权导致唐朝灭亡的直接原因藩镇割据导致贞观之治出现最主要的经济条件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和生产时间“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轻揺薄赋,重视农业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自北向南转移的主要原因北方多次战乱形成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根源唐末潘镇割据的延续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迅速的前提条件社会安危北宋时期出现纸币的根本原因商业活动频繁导致南宋与金对峙局面的原因绍兴与议后,金获得淮河以北广大地区南宋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商业往来,其重要原因在于造船技术大有提高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五代两宋以后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以海陆为主的直接原因五代两宋时期战乱导致西北陆路贸易中元朝政府发展长江口至直沽之间海运的主要原因全国经济重心在江南元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的加强主要的原因国家的统一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方产生资本主萌芽的最主要条件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明朝后期,宦官专权十分严重,导致这一历史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封建专制制度存在郑和下西洋得以顺利进行和完成的主要原因农工商发达,国力强盛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社会经济结构的变明清时期产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主要原因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日趋腐朽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根本原因强烈的民族意识的驱使清乾嘉期间崇实学风消失的主要原因文网严密,人心自危“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造成近代中西科学技术差距的根本原因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的作用史学界之所以肯定武则天的主要原因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元朝的松江成为棉纺业中心的主要原因黄道婆改革面纺织工具促使原始社会人类过定居生活的直接原因原始农业的发展高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2二、目的目标意图用意齐恒公提出“尊王攘夷”的主要目的提高齐国地位秦朝修筑万里长城的直接目的抵御匈奴南下3.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奠定对外战争的物质基础周初统治者实行封建制的主要目的巩固奴隶主国家政策汗初实行款舒政策的根本目的稳定统治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根本目的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直接目的分割王国的封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其目的在于维护统一的中央集权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联络大月氏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的直接目的保证北魏政府财政收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巩固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观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隋唐实行科学举制的最主要目的扩大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唐政府规定农民可以纳绢代役的主要目的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唐太宗注意用人纳谏的根本目的维护统治地位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的主要目的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五代十国很多政权比较重视发展生产的目的保存实力宋太祖即位后,采取“杯酒释兵权”的直接目的防止“陈桥兵变”重演元朝重视国内陆路水路交通,其主要目的在于有效的管辖空前辽阔的疆域。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一、古代历史1. 先秦时期- 夏商周三代: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标志着中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
- 春秋战国:这一时期各国争霸,思想文化多元发展,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如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
2. 秦汉时期- 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
- 汉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开辟丝绸之路,对外开展广泛的交流。
3. 魏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 晋朝:西晋短暂统一后,由于内乱导致分裂,形成东晋和十六国时期。
- 南北朝:南北分裂时期,北方多民族融合,南方相对稳定,文化艺术有所发展。
4. 隋唐五代- 隋朝:短暂统一中国,开创科举制度,大运河的建设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 唐朝:国力强盛,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外国交流频繁,唐诗成为中华文化瑰宝。
- 五代十国:唐朝灭亡后,中国再次进入分裂时期,五代相继更替,十国割据一方。
5. 宋辽金元- 宋朝:经济发展迅速,商业繁荣,科技文化进步显著,如活字印刷、指南针等。
- 辽金: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宋朝时战时和,促进了民族融合。
- 元朝: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王朝,领土辽阔,实行民族等级制度,中外交流更加频繁。
二、近现代史1. 明清时期-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东厂等特务机构,郑和下西洋展示了国力。
- 清朝:满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前期国力强盛,后期面临内忧外患,导致鸦片战争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2. 民主革命时期-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 五四运动:1919年,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学生运动,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高潮。
3. 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 抗日战争:1937-1945年,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 国共内战:1945-1949年,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战争,最终以共产党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
高考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了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包括人类生活方式的变迁、农业的起源等。
2. 夏商周时期:掌握夏朝的传说与考古发现,商朝的甲骨文、青铜文化,西周的分封制、礼乐制度。
3. 春秋战国时期:理解春秋五霸的兴起与衰落,战国七雄的竞争,以及诸子百家的思想争鸣。
4.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六国、法家治国理念,汉朝的郡县制、丝绸之路的开辟。
二、中古历史1.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的局面,晋朝的八王之乱,南北朝的民族融合。
2. 隋唐时期:隋朝的短暂统一,大运河的建设;唐朝的开元盛世,科举制度的完善。
3. 宋元时期:宋朝的经济发展,理学的形成;元朝的大一统,行省制度的建立。
4. 明清时期:明朝的海禁政策,郑和下西洋;清朝的康乾盛世,晚清的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三、近现代史1. 晚清时期: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与辛亥革命。
2. 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的统治,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对抗,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新中国的建立,土地改革,五年计划的实施,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4. 改革开放至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四、世界历史1. 古代文明:古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爱琴海文明的特点与发展。
2. 古典文明:希腊城邦制度,罗马法的创立与发展,基督教的产生与传播。
3. 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教会影响,十字军东征,文艺复兴运动。
4. 近现代史: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及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五、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社会形态的更替。
2. 历史分析方法:因果分析,比较研究,历史评价。
3. 历史资料的运用: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的区分与应用,史料的批判性分析。
六、历史知识点的串联与整合1. 时间线索的梳理:从史前到现代的历史发展脉络。
最全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最全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历史1. 中国古代历史- 夏商周时期:中国最早的三个朝代,以青铜文化和封建制度为特征。
-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的时代,孔子、老子等思想家活跃。
- 秦汉时期:秦朝统一六国,汉朝开疆拓土,丝绸之路开通。
-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晋朝短暂统一后,南北朝分治。
- 隋唐五代:隋朝统一中国,大运河开通;唐朝达到鼎盛,文化繁荣。
- 宋元明清:宋朝商业经济发达,元朝蒙古族统治,明清两朝为汉族统治,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
2. 世界古代历史-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农耕文明,金字塔和法老是其代表。
- 两河流域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苏美尔、巴比伦等国家相继兴起。
- 印度河流域文明:哈拉帕文明,城市规划先进。
- 古希腊文明:城邦制度,哲学、科学、艺术和民主政治的发源地。
- 古罗马文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法律体系和建筑艺术影响深远。
- 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确立,基督教文化盛行。
二、近现代历史1. 欧洲文艺复兴- 14至17世纪,人文主义兴起,艺术和科学取得重大进展。
2. 工业革命- 18世纪末至19世纪,英国开始,随后扩展至欧洲和北美,标志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形成。
3. 法国大革命- 1789年爆发,推翻波旁王朝,确立共和制,对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4. 亚洲近代变革- 日本明治维新:19世纪末,日本实行西化改革,迅速成为亚洲强国。
- 中国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晚清时期尝试自强改革,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
5.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以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阵营对抗,导致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解体。
-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轴心国与同盟国的全球性冲突,战后联合国成立,世界格局重塑。
6. 冷战时期- 1947年至1991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与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对峙,核武器竞赛和太空竞赛。
三、当代历史1. 信息技术革命- 20世纪下半叶,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高考历史古代史重点总结
高考历史古代史重点总结高考历史中,古代史部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对于考生来说,系统掌握古代史的重点知识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以下将为大家梳理高考历史古代史的重点内容。
一、先秦时期(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王朝,其政治制度具有一定的原始性。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对内服(王畿地区)的控制力较强,对外服(附属国)的控制则相对较弱。
西周则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下,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较大的自主权,但要对周天子承担一定的义务。
宗法制则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立了严格的等级秩序和嫡长子继承制,对维护西周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农业是主要的生产部门,出现了井田制。
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如耒耜、青铜农具等的使用,农业生产水平有所提高。
手工业方面,青铜铸造业发达,代表作品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同时,纺织业、陶瓷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三)思想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
儒家的孔子主张“仁”“礼”,孟子主张“仁政”,荀子主张“礼法并施”;道家的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庄子主张逍遥自由;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
这些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秦汉时期(一)秦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秦朝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皇帝制度确立了皇帝的独尊地位;三公九卿制分工明确,相互配合;郡县制则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为后世所沿用。
(二)汉朝的政治和经济汉朝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等措施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上,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如牛耕的普及、水利工程的修建等。
同时,商业也有所发展,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外贸易。
(三)思想文化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历史重要知识点高中
历史重要知识点高中
1. 中国古代史
- 夏商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
-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
-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的朝代,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
- 隋唐时期: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
- 宋元时期: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 明清时期: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2. 中国近现代史
- 晚清时期:晚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
- 民国时期: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
- 新中国成立: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3. 世界史
- 古代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等。
- 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基督教、文艺复兴等。
- 近代欧洲:地理大发现、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等。
- 现代世界: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全球化等。
历史中国史高考知识点汇总
历史中国史高考知识点汇总中国的历史悠久而深厚,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对于高考来说,历史是一门重要的科目,其中中国史是必考内容之一。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理解中国古代历史,下面将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汇总和解析。
一、夏商周时期夏商周被称为中国古代的三代,是我们古代历史研究中的最早阶段。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历史记载的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商朝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奴隶制社会的时期,富庶的黄河流域使得商朝的经济得以繁荣。
周朝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其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西周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建立的,东周则是周幽王时期。
二、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割据的时期,也是一个思想文化极其繁荣的时代。
春秋时期是指从公元前771年到公元前476年之间的时间段,期间记载了许多国家的兴衰和战争的发生。
战国时期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后一个阶段,从公元前475年一直持续到公元前221年。
这一时期,中国分裂成七个大国,相互争斗,最终被秦国统一。
三、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标志着封建专制社会的完善和建立。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秦朝,实行了许多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
而汉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它从前漢时期开始,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汉朝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和科技成就,比如纸张、指南针、造纸术以及丝绸之路的形成等。
四、隋唐宋时期隋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这几个朝代都有不同程度的经济繁荣和科技进步。
隋朝的杨坚成功统一南北朝,建立了隋朝,隋文帝和隋炀帝的统治使得国家达到了巅峰。
但隋朝的统治也失去了人心,最终被起义军推翻。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太宗和唐玄宗的统治将中国带入了一个辉煌的时代。
但唐朝晚期由于内外因素的不断冲击而逐渐走向衰落。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宋朝文化思想比较丰富多样,科技创新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关于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可以分为先秦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
以下是对这些时期的主要历史知识点的总结:1.先秦时期(1)原始社会: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
(2)夏商周: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
(3)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百家争鸣。
2.秦汉时期(1)秦朝:统一六国、秦始皇、焚书坑儒、修建长城等。
(2)汉朝: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3)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魏、蜀、吴)、两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刘宋、萧魏、萧梁、陈朝;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3.隋唐时期(1)隋朝:隋文帝、隋炀帝、大运河。
(2)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安史之乱等。
4.宋元时期(1)宋朝:北宋(赵匡胤)、南宋(赵构)。
(2)元朝:成吉思汗、忽必烈、元大都等。
5.明清时期(1)明朝:朱元璋、明成祖、明嘉靖等。
(2)清朝: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等。
二、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可以分为鸦片战争时期、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洋务运动时期、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
以下是对这些时期的主要历史知识点的总结:1.鸦片战争时期: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等。
2.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秀全、天京事变、北伐和西征等。
3.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自强学堂、江南制造局等。
4.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六君子等。
5.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等。
6.五四运动时期: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
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等。
8.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等。
9.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
最新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史部分-
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第一部分中国古代的政治【记忆导图】【思维导图】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①封对象——,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②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大了,开发了。
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的隐患。
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核心: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官僚政治体制取代体制。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四、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措施:军事: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政治: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思想上:推行:“,”,以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六、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整理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打制石器,以采集和狩猎为生。
- 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开始种植作物和驯养动物,陶器出现。
- 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等是中国史前时期的代表性文化。
2. 夏商周- 夏朝:中国传说中的第一个王朝,有禹治水的传说。
- 商朝:出现了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 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分封诸侯,形成了封建制度的雏形。
3. 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孔子提倡儒家思想。
-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百家争鸣,法家、道家等学派兴起。
4. 秦汉- 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中央集权,焚书坑儒。
- 汉朝: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丝绸之路开通。
二、中世纪历史1.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争霸。
- 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迁移,北方民族与汉族交融。
2. 隋唐五代- 隋朝:隋文帝统一南北,开创科举制度。
- 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诗繁荣,与日本、朝鲜等国文化交流频繁。
- 五代十国:政权更迭频繁,地方割据。
3. 宋元明清- 宋朝:商业经济发达,科技和文化进步,如活字印刷、指南针等。
- 元朝:蒙古族建立,统一中国,实行民族等级制度。
- 明朝:郑和下西洋,海禁政策,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清朝:满族建立,康乾盛世,晚清时期鸦片战争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近现代历史1. 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开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 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建立洋务企业,但未能改变中国落后面貌。
2. 辛亥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3. 民国时期- 北洋政府时期:军阀割据,国内战乱频繁。
- 国民政府时期:国共合作,抗日战争爆发,最终中共取得胜利。
4.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进行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一、远古时代与早期国家原始社会:河姆渡原始居民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居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在黄河流域种植粟,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华夏族的形成:黄帝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之战中击败蚩尤,形成华夏族。
夏、商、西周的更迭: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和奴隶社会的开始;商朝由汤建立,盘庚迁殷;西周由周武王建立,实行分封制以巩固统治。
二、春秋战国与秦汉时期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春秋时期的著名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战国时期则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剧烈变革,各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灭六国,实现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三国鼎立与两晋的兴替: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两晋时期,西晋短暂统一后陷入动荡,东晋偏安江南。
南北朝对峙与民族融合: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与南方汉族政权对峙,同时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隋唐的统一与繁荣:隋朝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唐朝继承并发展隋朝制度,开创盛世局面。
四、宋元明清时期宋代的科技文化成就:宋代在科技、文化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如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发明。
元朝的统一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元朝灭南宋,统一全国,建立多民族国家,促进民族融合。
明清时期的专制主义与闭关锁国: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加强,同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五、古代文化与制度古代思想文化: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等的发展演变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古代政治制度:包括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行政制度、选官制度等的演变及其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这些只是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的部分关键知识点,实际上还有很多细节和深层次的内容需要学习和掌握。
在备考过程中,建议结合教材和辅导资料进行系统复习,同时注重理解和记忆相结合,以提高学习效果。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一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对于高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总结,供您参考:一、中国古代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了解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化。
秦汉时期:了解秦朝的政治制度、统一措施和文化专制,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思想变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掌握民族融合、佛教传播和社会动荡等历史事件。
隋唐时期:了解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情况。
宋元时期:掌握理学、宋明理学的基本观点,元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明清时期: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西方文化的传入。
二、世界近代史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了解英国光荣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等事件的基本情况。
工业革命:掌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资本主义的确立和发展:了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包括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等。
社会主义运动: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民族主义运动:了解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和影响。
一战和二战: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三、中国近现代史近代列强侵华:了解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民族复兴和探索:掌握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事件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和建设: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领导下的各项建设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全球化与中国的崛起:了解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以上是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总结,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巩固和加深理解,以便更好地应对考试和未来的学习。
同时,学生还需要注重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史部分知识点总结: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秦朝————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清
确立巩固完善强化加强顶峰
集权专制
↓ ↓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维护国家统一,有积极意义加强专制,消极作用多
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从集权到专制
二、分裂与统一
1、分裂的原因
⑴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占主导地位)
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政治腐败)
⑶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激化矛盾)
⑷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2、统一的原因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原因:
⑴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⑵从思想上看,中华民族很早就产生了统一的思想要求,经儒家发展为“大一统”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根源。
⑶民族融合使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加强。
⑷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使少数民族向往中原。
(被征服)
3、评价:
⑴分裂是历史发展的支流,处于短暂的、次要的地位。
①从时间看,封建社会分裂时间不超过几百年。
②从朝代看,重要的朝代都是统一的王朝,影响巨大、深远。
③从分裂时期看,分裂孕育着统一,出现局部统一。
⑵对分裂与统一要具体分析,尤其是国家分裂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对分裂简单地加以否定。
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处于主要地位。
要充分肯定国家统一的历史进步作用。
三、治乱兴衰、产生治世的原因
⑴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
在长期战乱、分裂,新王朝建立之后,统治者一般都能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和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而调整统治政策,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采取修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治世。
⑵统一的局面下,政局稳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开元盛世)
⑶在社会出现严重危机之后,经改革调整而出现中兴局面。
(光武中兴)
⑷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友好交往。
(贞观之治)
⑸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出现乱世的原因
⑴统治黑暗、腐朽。
如皇帝不理政事,重用奸臣、宦官等人,造成外戚或宦官专权的现象。
(汉、唐、明)
⑵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或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膨胀的现象。
ex:东汉、唐末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矛盾激化。
ex:西晋
⑶农民战争的作用。
地主大量兼并土地,造成农民流亡,引起农民起义。
⑷自然灾害。
3、认识
⑴对治世肯定其进步作用,但也要看到,各阶级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这一社会基本矛盾没有改变,正是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使社会出现治世。
⑵乱世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民生活造成很大危害。
但是:
①处于乱世的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共同斗争,有利于民族融合。
②在局部统一地区,统治者为了自身的生存而加强恢复和发展经济,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七国之乱和安史之乱,虽然都是叛乱,但结果不同。
七国之乱之后,中央集权加强;安史之乱之后,中央集权被削弱。
四、调整和改革
1、相同点
⑴背景相同。
都发生在推翻前朝的大规模农民战争之后,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的力量。
⑵目的相同。
都是为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2、措施(相同与不同)
⑴经济:
①解放生产力。
前期-解放劳动者本身和释放奴婢;后期-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②减轻人民负担——从十五税一到三十税一。
③把人民和土地紧密结合起来——安置流民,更名田等。
⑵政治:
①约束统治者,生活节俭,澄清吏治(隋文帝、唐太宗、明太祖)
②减轻刑罚,缓和阶级矛盾
③加强中央集权,解决内部矛盾
3、评价
⑴调整或改革后,从经济上看,推动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富强(不同朝代富强的程度不同,东汉较差),多出现治世。
⑵从政治上看,调整或改革后稳定统治秩序,保证社会安定,完善封建统治制度,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
⑶从文化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4、历代改革
⑴管仲改革——奴隶社会富国强兵的改革
⑵商鞅变法——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政治改革
⑶王安石变法——封建社会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
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分裂与统一、治乱兴衰、调整和改革之间的关系
⑴中央集权的加强、调整和改革与分裂统一、治乱兴衰是密切相关的。
联系起来认识:分裂时期多乱世,说明改革或调整不成功;而不成功的改革造成分裂、乱世。
统一时期多为盛世,说明改革或调整成功;反过来,成功的改革促使统一、盛世出现。
⑵调整和改革、分裂统一、治乱兴衰与中央集权的加强与削弱密切联系。
⑶体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六、政治思想
1、法家的法治思想
⑴法家思想顺应了由分裂到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反映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⑵法家提出具有发展进化因素的历史观,体现出新兴地主阶级改革旧制的进取精神。
⑶法家思想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封建制度的建立,而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沿袭了两千多年。
⑷法家思想提倡严刑苛法,不利于长治久安,加之统治者滥用民力,超出了农民阶级所能承受的程度,使阶级矛盾激化,秦王朝二世而亡。
2、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实践证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是统治阶级实行的一种宽松的政策。
⑴它适应当时的社会需要,起到促进生产恢复与发展的作用,出现治世。
秦汉以后,每逢大乱,人民贫困时,统治者多采用“修养生息”政策——道家的治国之策。
如汉、唐、明等朝。
⑵在社会稳定,生产发展以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就不再适应政治、经济的发展,如汉朝“文景之治”时出现了王国问题、匈奴问题等,西汉政治思想从无为到有为,从道家到儒家。
3、儒家的“大一统”思想
孔子“仁”和以德治民→孟子“仁政”和民贵君轻→董仲舒“大一统”思想
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巨大。
它客观上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巩固;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及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
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
4、政治(统治)思想发展的趋势
百家争鸣→一家专制(秦)→独尊儒术
5、统治者的思想控制
⑴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仕;清朝文字狱。
⑵利用宗教(西汉以后,统治者利用宗教加强思想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