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际政治学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国际政治学概论

国际政治学概论

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的产生及其发展第一节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一、什么是国际政治学1、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是国际行为主体之间政治关系的总和;●国际关系是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

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法律、宗教等各种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关系是最积极、最活跃、最具代表性的关系。

因此,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一般可以通用。

2、国际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国际政治学是研究国际行为主体之间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国际关系学是研究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将国际关系看成是所有现存关系的总和的命题显然过于宽泛。

这样的国际关系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只能是不同类型、不同序列、不同质量现象的杂乱无章的简单总和。

很难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有机系统。

因此,人们通常将反映各个国家对外政治活动实质的对外行为作为主纲,以国际政治为核心,将国际关系串联起一个有机联系的、有规律可循的系统。

因此,人们通常将反映各个国家对外政治活动实质的对外行为作为主纲,以国际政治为核心,将国际关系串联起一个有机联系的、有规律可循的系统。

在学科意义上国际政治学就是国际关系学。

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国际政治学: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国际政治学与其它研究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现象的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同时,国际政治学又是一门更综合、更宏观的学科。

国际政治研究包括历史、现实和理论三个部分(国际关系史、国际政治问题、国际关系理论)。

因此,与国际政治学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国际关系史(从历史的角度)、外交学(从对外交往事务的角度)、国际法学(从国际行为准则和规范的角度)、政治学(从广义的或一般国内政治学的角度)2、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国际政治社会中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或三个层次:●行为主体及其对外行为。

国际政治学概论(课件大纲)

国际政治学概论(课件大纲)

导论: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一、国际政治学概念二、国际政治学研究对象三、国际政治学研究方法一、国际政治学概念1.什么是国际政治?汉斯·J·摩根索(Hans J Morgenthau):“国际政治像一切政治一样,是追逐权力的斗争”。

昆西·赖特:国际政治是“一门艺术,它影响、操纵或控制世界上的一些重要团体。

促进某些团体的目的的实现,反对其他团体的相反目的的实现”。

梁守德:“国际政治,指的是行为体间围绕权利、权力和利益实施外向决策的活动及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是全球范围内战争与和平、冲突与合作、强权与民主、人权与主权、剥削与发展、结盟与不结盟、动乱与秩序等现象的关系的统称。

”周敏凯:国际政治“是由主权国家为主体的多种国际行为体,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与相互作用,以及形成的各种联系”。

王逸舟:“国际政治”是相对于“国内政治”而言的,但理解上又有多义:一种是指国家之间的政治,英文里叫“politics among nations”,通常是指代表不同民族的政府之间的政治,如外交、国家贸易、势力均衡、相互宣战等;另一种是指存在于国际社会并且作用于这个特殊社会的各个国家的政治,英文为“international politics”,这种政治的参与者较多,不止有国家、民族、政府,更有众多的非国家行为主体,如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生态组织、恐怖组织等,它的重点不在国家(政府)层面,而在世界共同体(国际社会)。

我们不妨将前一种称作狭义的国际政治(又叫“国家间政治”),后一种则为广义的国际政治(也可叫“世界政治”)。

2.什么是国际政治学?周敏凯:国际政治学是一门研究主权国家及其他国际行为体,为实现一定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相互作用与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独立学科。

教材观点: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

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

1.1.2.4 20世纪以前“为什么没有国际关 系理论?”
政治研究 中的进步 主义倾向 国内政治 研究优先 倾向 政治研究 中的法理 主义倾向
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存在本质区别
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系 于海峰
国际政治学概论
1.1.3 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渊源
黑格尔
亚当· 斯密
卢梭
哲学
洛克
霍 布 斯
Modern Capitalist World-System
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系 于海峰
国际政治学概论
1.2.3 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殖民地理论
1.2.3.1 马克 思恩格斯的民 族殖民地理论
殖民主义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灾 难
• 严重破坏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生产力的发展 • 破坏了生产关系的正常发展 • 严重阻碍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Martin Wight, “Why Is There No International Theory?” in Herbert Butterfield and Martin Wight, eds., Diplomatic Investigation: Essays in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6), pp. 17-34.
• 西方国际政治理论 • 当代马克思主义 • 世界新秩序
西方完整的国际政治学的 确立时期
• 《国家间政治:争取权力与和 平的斗争》 •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 “行为主义革命”
国际政治学在全球范围内 大发展的时期
• 西方国际政治学 • 社会主义国家 • 中国 • 第三世界

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

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
• 国际政治学自形成至今,大体上经历了四 个阶段 :
• 1.国际政治学的创立阶段(两次世界大战 之间)
• 2.西方完整的国际政治学的确立时期(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至60年代)
• 3.国际政治学在全球范围内大发展的时期 (20世纪70—80年代)
• 4.冷战结束后的新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 来)
• 在亨廷顿看来,中华文明(实际上指中国) 和伊斯兰文明(主要指阿拉伯人和波斯人) 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有很大的差异性,而 未来世界的冲突将是由中华文明与西方文 明间的冲突以及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间 冲突引起的。
• 涉及世界主要文明核心国家的全球战争很 可能不会发生,但不是不可能发生。
• 引发文明间全球战争的一个危险因素,就 是各文明之间及其核心国家之间均势的变 化。
第一节 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 一、国际政治学的形成
• 国际社会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而逐渐形成的。
• 在古代社会和中世纪,由于经济条件的限 制,不可能有国际政治学。
•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产生了最初的一些国 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学说。它们散见于哲学、 历史学、法学、地理学和政治学的著述中, 既不完整,也不成熟,更不可能成为一门 独立的学科。
•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各国加强了 对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研究。
• (二)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渊源 • 从思想史的发展角度看,对国际政治学的
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学 科: • 1.哲学 • 2.政治学 • 3.世界史学 • 4.国际法学 • 5.地理学 • 6.政治经济学
• 二、国际政治学的发展阶段
• 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估计损失 约1700亿美元(当时币值)。
• 战争使人们不得不密切关注国际关系

PPT教程: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三版)

PPT教程: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三版)

二、新中国国际政治学理论的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国际政治研究开始了新的起步。但是,“文化 大革命”使中国刚刚开始的国际问题研究受到严重损害。直到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才重新出现了生机,并开始朝着 建立中国自己的国际政治学科体系和国际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方向前进。
中国的政治领导人和学者在下述几个研究领域和理论问题上作出了重要 贡献:
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国际政治学又是一门更综 合、更宏观的学科。 ●国际关系史 ●外交学 ●国际法学 ●政治学(狭义的、一般政治学)
国际政治学概论
2、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 的政治相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国际社会 ●行为主体 ●政治关系 ●一般规律
冷战的结束加快了建构义的兴起,使建构主义与新现实主义、 新自由制度主义开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建构主义的核心命题包括:(1)国际体系的结构包括物质结构 和社会结构两个方面。(2)认同是利益的基础,认同构成利 益和行为。(3)国际政治行为体和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构成 关系。
第四节 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理论研究
2.列宁的民族殖民地理论 (1)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的区分。 (2)殖民地对帝国主义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意义。 (3)民族自决权原则。 (4)帝国主义时代的民族战争。
国际政治学概论
四、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
1.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说
(1)资本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 (2)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落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作用
在现实主义的理论中,权力和利益是两个最核心的概念。汉 斯·摩根索的“以权力限定利益”的公式以及“现实主义六 原则”乃是其最典型的代表。

国际政治学基本概论

国际政治学基本概论

2019/1/10
1.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A.历史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确立和发展,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 了基础;国际分工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把世界各国从经济上联 结成为一体,使得彼此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不断 加深,从而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国际政 治社会。 •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垄断逐渐取代自由竞争而占据统治地位,自由 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在这个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为攫取 高额的垄断利润而在经济上和领土上将世界瓜分完毕,同时,也使整 个世界形成为经济和政治上的整体,形成了统一的资本主义全球国际 关系体系。 • 国际政治学或国际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于 20 世纪 20 年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在 西方国家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步形成较为专门和系统的国际政治教科 书和理论著作。 •
2019/1/10
3.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要流派
C.新自由主义学派
背景: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代表人物:罗伯特· 基欧汉、约瑟夫· 奈 《权力与相互依存》1977年出版
主要观点: 国际社会行为体多元化 军事威胁下降,国际合作领域扩大 经济利益与国家安全同样重要 国际制度与机制的重要性
2019/1/10
(1)资本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 世界体系 (2)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相互作用 (3)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落后 国家政治经济的双重作用 (4)国际贸易的政治经济
列宁
(1)布哈林的理论贡献
( 2)列宁:与国际政治经济相关 的基本问题
2019/1/10
2.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
E 马克思列宁主义战争与和平理论 马恩 列宁
第一章 国际政治学的基本概论

国际政治学理论

国际政治学理论

一、填空(10分)1、国际政治学产生于人们希望更好地理解国际事务和国家政治的需求。

2、研究国际关系,必须学习和掌握两类知识:一类是经验主义的知识,另一类是概念与理论知识。

3、国际关系理论学派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两派:现实主义和跨国制度主义。

4、建构主义认为,国际结构不是物质现象,而是观念现象。

5、主权国家最先产生于17世纪的欧洲,《威斯特伐里亚和约》的签定标志着现化国际关系的雏形开始形成。

6、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早期活动主要集中于人道主义和宗教方面。

7、对中国古代的统治者来说,需要解决的最大安全问题是王朝兴亡问题。

1888、任何国家的公民,只有在非常的情况下,才会允许国家在资源使用上自由行事,并且愿意接受对自身权利的必要的约束和限制。

2019、国际安全战略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10、就个人层面而言,传统观点认为,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天生所具有的敌意与侵略本性。

11、国家对外决策大致可以用为两类:一类是宏观决策,另一类是微观决策。

26612、一般来说,实行干涉者通常并不是从一开始就采取军事行,而是逐步升级。

29913、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实施需要得到冲突各方的赞同与配合。

14、人类所面对的生态与环境大体上可以概括成三个方面:人口压力过大、资源消耗过度_和生存环境破坏严重。

39315、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9.11特大恐怖袭击事件,作为一个标志性事态,表明恐怖主义已构成一种极其严重的全球性威胁。

42516、民族主义所引发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民族自决的问题。

49117、中国在拥有核武器的第一天,就明确地提出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观点。

52618、当代难民潮发生的原因中,种族或民族_因素最突出。

54619、“和合”文化体现了中国人最根深蒂固的一个愿望,即和谐。

57620、西方文明的外向性与中国文明的__内聚性,作为历史遗留下来的特点,很可能将继续存在。

21、威尔逊的集体安全论认为,集体安全不是反对特定的国家,而是反对威胁现状的任何国家。

国际政治学原理(-)

国际政治学原理(-)
国际行为体由单一的国家转为多元化 国际行为体之间相互依存和合作存在的可能性
2020/1/2
Provided by Liuchangmin
15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
2、当代分析方法
b. 结构功能分析法(Structural-Functionalism)
国际社会分成不同的系统,结构和功能各异, 强调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2020/1/2
Provided by Liuchangmin
3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二节 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马列主义国际政治学理论
2020/1/2
Provided by Liuchangmin
4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基本概念
1、国际政治学与一般政治学 国际政治学-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 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国际关系学——国际社会各行为主体之间跨越国界 的各种关系之总和
联系:对象基本相同;前者包含在后者之中 ;
区别: 出发点各有不同。研究行为体的政治联系、背
景、行为、目的,属于前者范畴; 研究行为体的经济、军事、社会、文化联系,
寻找一般规律、特征、趋势为后者范畴。
2020/1/2
Provided by Liuchangmin
12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
1、传统研究方法 b.伦理推理法(Philosophical-Ethical Rational Method)
从抽象的哲学伦理准则出发,通过分析推理,演绎出 符合抽象原则的结论

国际政治学第一章

国际政治学第一章

第一章 国际政治学的基本 理论
第二节 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主 要流派
一、理想主义
1.理想主义的思想渊源 1.理想主义的思想渊源 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近代思想家格劳修斯、康德 等。 2.理想主义的形成背景 2.理想主义的形成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当时的人们提出了非常 迫切的问题:人类怎样才能不再重复灾难性的战 争错误?这种强烈的愿望不仅给这门学科的诞生 提供了动力,而且使创建国际关系研究的领军人 物相信这门新学科能促进世界和平。
二、现实主义
第三,以权力界定利益的核心概念是普遍适用的, 客观存在的,但它不是永远一成不变的。权力是 政治的目的,利益是政治的实质。利益则是判断 和主导政治行动的永恒标准。任何政治均受以权 力界定利益的概念的支配,这是现实主义区别于 其他流派的根本点。 第四,政治现实主义意识到政治行动的道德意义, 个人和国家都必须依据普遍的道德原则(如自由 原则)来判断任何政治行动。但如果不考虑似乎 看上去是道德行动带来的政治后果,就不可能有 政治道德。事实上,采取成功的政治行动本身就 是基于国家生存的道德原则。
二、现实主义
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 汉斯·摩根索。其《 汉斯·摩根索。其《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 的斗争》 的斗争》。 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说:“汉斯· 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说:“汉斯·摩根索在国际关 系研究方面是一位先驱者,在使这项研究工作成 为一种受人尊敬的知识性学科方面,他做出的努 力也许胜过任何人。他的工作改变了我们对国际 关系以及对美国在战后世界中的作用的看法。他 从根本上确定了当代辩论的条件,要是我们没有 受益于他的智慧和他的思想的明澈性,那么,简 直难于想象我们今天的政策是什么样子。” 直难于想象我们今天的政策是什么样子。”(美 国新闻署华盛顿电,1985年10月 国新闻署华盛顿电,1985年10月2日)

“国际政治概论”笔记

“国际政治概论”笔记

北京大学一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概论”笔记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基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一、国际政治学基本概念与学科范畴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得一门新兴学科。

它不同与国际关系学,侧重于研究国家间的政治关系。

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首先,国际社会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各个人类共同体或国家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是国际政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它包括:国际政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国际政治社会的一般特征,国际政治社会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结构状态,国际政治社会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等等。

其次,国际政治行为主体是国际政治社会中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包括国家行为主体,即主权国家_和非国家行为主体,即国际组织、跨国政党、跨国公司等,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最主要对象。

第三,我们主要研究行为主体之间加政治关系,它主要涉及:各国对外政策及其发展演变,国家间的冲突与合作、各种政治力量对比的发展变化,国家集团的形成。

分化和改组,世界秩序的形成。

发展与变革,等等。

最后,国际社会各构成要素之间政治关系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既是一个很抽象、又是一个很具体的范畴。

我们研究国际政治的一般规律,必须把握不同历史时期及其其不同发展阶段的时代特点,全面分析国际政治主体相互关系的结构状态,分析各种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以揭示国际政治的发展规律。

三、国际政治研究的实用方法1、国际政治系统论。

50年代后期,系统论被引入政治学研究领域,国际政治学家开始运用系统论来研究国际政治问题,特别是研究国际政治社会和国际政治体系的形成、发展和变革。

最早的研究范例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莫顿·卡普兰于1957 年出版的《国际政治的系统与过程》一书。

提出了六个国际系统模型,即均势系统、松散的两极系统、紧密的两极系织已普世的国际系统、等级制国际系统、单位否泱的国际系统。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一章 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圣才出品】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一章 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1.1复习笔记一、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1.国际政治学形成的历史条件国际政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学科,是国际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确立和发展,为国际社会中最主要的行为体即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国际分工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把世界各国从经济上联结成一体,使得彼此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不断加深,从而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国际政治社会。

(2)19世纪末20世纪初。

垄断逐渐取代自由竞争而占据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

在这个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为攫取高额的垄断利润而在经济上和领土上将世界瓜分完毕,同时也使整个世界形成为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整体,形成了统一的资本主义全球国际关系体系。

(3)国际政治学或国际关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这是现在国际社会比较一致的看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在西方国家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步形成了较为专门和系统的国际政治教科书和理论著作。

(4)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对各国政治家和思想理论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深刻反思。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了当代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政治学。

2.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渊源国际政治学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但是它的思想理论渊源可以追溯至近代,甚至是古代,从思想史的发展角度看,对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政治学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学科:(1)哲学哲学思想以及思想家对哲学的思考和理解,不仅为以后的国际政治理论家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而且直接影响到后人的一些基本的国际关系理论观点。

(2)政治学国际政治学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受政治学的影响最为直接。

从马基雅弗利最先提出、后来经霍布斯加以系统化的“自然状态”理论到国家主权理论,自由、平等和天赋人权理论等,都对国际关系理论具有重要的影响。

国际政治学概论重点1

国际政治学概论重点1

第一章国际政治学学的基本理论1、乃是其最典型的的代表。

摩根索的观点认为:政治是受根植于人性的客观法则所支配的;以权力限定利益是普遍适用的,利益直接支配着人的行动,而权力是利益得以实现的保证,一个国家能够在大多程度上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取决于自身在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地位;政策的好坏不在于它是否合乎道德,而在于它是否能够转换为成功的政治行动;道德和政治行为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相互对立,普遍的道德准则并不能以抽象的公式运用于国家行为,政治家也没有权利因不符合道德义务而放弃能够成功的政治行动;普遍的道义法则与特定的国家道义不能混为一谈,后者是权力和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政治现实主义同其他学说的区别,就在于她强调政治领域的独立性,强调权力政治的作用。

在现实主义看来,权力就是一种控制和支配他人的能力,国际政治就是一种“增强权力、维持权力、现实权力”的斗争。

2、答:古代中国是一种以“天朝礼治”为核心的朝贡关系,有“亚洲的华夏秩序”、中国的“华夷秩序”之说,这种“礼治主义”与中国人所尊崇的儒家传统密切相关,他们崇尚“仁政”、“王道”,反对“以力服人”的“霸道”。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除了“仁、义、礼、智、信”之外,与其相联系的“和”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并被人们称为是东方和平智慧的本质。

这种秩序的含义是多重的:一为伦理秩序,即所谓战争的“义”与“不义”,“有道”或“无道”;二是文化秩序,即是否“仁德”和符合“礼”;三是政治秩序,即是否合乎“王道”和“仁政”。

中国古代传统的和平主义观念对19世界末20世纪初中国的士大夫乃至革命者的影响都是根深蒂固的。

第二章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1第一、单一的资本主义国际体系时期,从19世纪末到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第二、两种政治经济体系并存,斗争的时期,从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三、两大社会体系、多种类型的经济制度在一个统一的国际体系中并存、竞争、共处的时期,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初。

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

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

冷战的结束、世界格局的变动刺激着国际政治理
论的创新。在理论与现实的互动以及现实主义与其他 理论流派的论争中,学者们逐渐认识到,现实主义严格 说来并不是一种大一统的理论,而是一个“理论群”, 其内部存在多个分支,并且这些分支之间的差异单凭既
有的传统现实主义(古典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结构
现实主义)的划分已不能得到很好的说明。
如何对这些分支作进一步的考察,厘清究竟是
哪些理论假设为各分支所共有,而又是哪些假设造成 了各分支之间的差别,这方面的探讨既可加深我们对
现实主义理论及其政策含义的理解,也有助于今后现
实主义理论自身的发展和国际政治各理论流派之间
展开更清晰的对话。
近年来在西方现实主义流派中渐渐凸现出的进攻性现
实主义(offensive or aggressive realism)、防御性现实 主义(defensive realism)和新古典现实主义(neoclassical realism)三个分支。
防御性现实主义
• 代表人物:斯蒂芬· 范埃弗拉(stephen van Eve ra ) • 基本思路:如果一个国家是理性的,那么它可以 通过计算扩张的得失损益,通过从以往搞侵略扩 张的国家往往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制衡而最终导致 失败的历史中汲取教训,进而约束自己的行为。 也就是说,无政府的国际体系并不必然导致激烈 的冲突和战争,它也会促使国家采取温和、慎重 和有节制的政策。
• 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
国际大班花名册

如何解释民族国家的行为,这些国家追 求什么?关于政府发言人在对外政策中力图 实现的目标和目的,决策者是怎样下决心的, 而后分析家们又是怎样解释的?

国家利益容易被利用,成为政客推动政策的手段: 拿破仑以法兰西利益为借口,发动了对俄战争,最 终走上了通往滑铁卢的绝望之路; 林肯认为,对于美国来讲,联邦的分裂比内战更痛苦; 希特勒也是用德国国家利益的名义为其扩张政策而辩 护; 斯大林以苏联利益的名义,消灭或驱逐了数百万俄国 的农场主和反苏维埃分子; 小布什:攻打阿富汗、攻打伊拉克都是打着美国国家 利益的旗号。 小泉:参拜、与东亚各国闹僵也打着国家利益的旗帜 安倍:不参拜、快速修补中日关系也打着国家利益的 旗号

国际政治学原理(1)

国际政治学原理(1)

13
(2)每个周期又分为四个阶段,即世界强国阶段、非正统
化阶段、分散化阶段和全球战争阶段。 周期变化的轨迹是,全球战争产生世界强国,而世界强 国的出现又带来它的竞争者同它进行争夺,世界政治因而相 继进入非正统化阶段和分散化阶段,最终导致另一场全球战 争,如此反复不断。 (3)成为世界强国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即岛国或半岛的地 理位置、稳定和开放的国内政治社会结构、居于国际主导地 位的经济以及基于海上权势的全球伸展能力。1494年以来, 具备上述四个条件的世界强国是葡萄牙、荷兰、英国和美国。 (4)全球政治中的挑战者国家都失败了,如西班牙、法国、 德国和苏联;而那些成功的世界强国,通常都是先前的世界 领导者的同盟,如荷兰取代葡萄牙,英国取代荷兰,美国取 代英国。
29
思考题:
论中国的和平崛起
中国将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争取早日 实现现代化;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要 为人类的和平事业做出贡献。 方法: 分小组讨论,由组长主持,要求纪录。 推选发言人上台阐述小组的观点,并回答提问。
30
第三节 马列主义的国际政治学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 1
时 代 观
列宁
时代发展的阶段性 以及帝国主义时代 的基本特征 压迫民族与被压迫 民族的区别;殖民地 国家对殖民帝国的 意义与作用; 民族自决原则
探讨发展变化的进程及影响因素
C
9
寻找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4、一般规律的抽象与演绎
国际关系行为体:国家利益论、综合国力论、 外交学、国家对外战略论等
国际关系研究:相互依存论、国际冲突论、 国际合作论、地缘政治学、沟通理论、博弈理论、 国际政治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等 国际体系研究:国际机制论、国际制度论、 一体化理论、均势论、建构主义理论等

国际政治学原理

国际政治学原理

16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
2、当代分析方法
c.心理分析法(Psychoanalysis) 注重个体心理行为和群体心理行为的研究, 探寻重大国际事件中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根源
哈佛大学教授梅里安1925年发表
《政治学的新方法》 ,开创了研究方法。
两条基本的心理发展路线
奖励——友谊——希望 惩罚——敌视——惧怕
西方国家的霸权态势加剧,反映在“历史终结论”、 “文明冲突论”、“中国威胁论”、“人权高于主 权”、“单边主义”等 中国关于建立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时代主题论、多极化理论、新安全观等
2019/7/20
Provided by Liuchangmin
28
第一章 导论 思考题:
论中国的和平崛起
Provided by Liuchangmin
11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
1、传统研究方法
a.历史描述法(Historical-Descriptive Method) 国际政治学中最广泛运用的方法之一。以历史分 析为基础,演绎综合并加以类比,以揭示其规律
乔治·莫德尔斯基的百年周期论 尼克松的“五大力量说”均势和平
2019/7/20
Provided by Liuchangmin
26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3、国际政治学全面发展阶段(70-80年代) 西方国际政治学的全面发展 内容丰富、方法多样、分支林立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政治学建立 1976年苏联科学院甘特曼教授出版《现代资 产阶级国家关系理论》,1984年出版《现代 国家关系的体系、结构和过程》。 1978年华沙大学教授库库尔卡出版《国际关 系理论问题》

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笔记整理

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笔记整理

《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李少军第三版,2009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一部分国际政治学理论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科第一节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发展国际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形成,是一战前后的事情。

1919年,威尔士工业家戴维斯在威尔士大学资助建立了国际政治系,并为国际政治专业设立了伍德罗·威尔逊讲座教授,这标志着独立的国际政治学科的诞生。

第二节国际政治学的学科界定一.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1.国家与国家的关系。

包括合作与冲突、双边与多边关系。

2.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关系。

包括主权国家与政府间组织的关系、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

3.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

包括国际组织间的关系、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

二.国际关系学科的界定国际关系学就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行为体的跨国互动关系,并从国际政治视角研究影响这种互动的一切因素的学科。

学界将国际政治学等同于国际关系学,是因为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关系、军事关系、文化关系、政治关系等诸多关系中,政治关系最为突出,研究得也最多。

国际政治中,以国家为主要国际行为体,其间的主要互动方式为国家的对外政策行为。

第三节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途径的基本概念及其争论1.概念和理论知识包括(1)核心概念:如权力、无政府、国际行为体、主权国家、相互依存、国际体系等(2)范式:如现实主义、理想主义、新自由主义等(3)主要理论:(如权力平衡、集体安全、社会建构等)2.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争论3.传统主义与行为主义(科学主义)的争论二.方法论概述层次分析法(最早由肯尼思·沃尔兹提出)1.系统层次。

在系统层次上主要研究国际行为体所构成的国际体系的影响,即研究国际环境,并且研究这种环境是怎样影响国家间互动的模式的。

2.国家层次。

国家层次研究的是国家和其他非国家行为主体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检查他们怎样制定对外政策。

3.个人层次。

个人层次所所检查的是政治领导人和政府官员在界定和追求国家的对外政策目标时所起的作用,关注的中心是领导者的个人背景、历史经验、价值选择和领导风格对决策的影响。

第一章 国际政治学基本理论

第一章  国际政治学基本理论

三、新现实主义学派(Neo-Realism)
新现实主义产生于70年代,正值美国的霸权地位衰 落和第三世界异军突起之际 。 代表观点: 代表人物:肯尼思· 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 进攻性现实主义(米尔斯海默)
四、新自由主义学派(Neo-liberalism)
代表观点: 代表人物:基欧汉和约瑟夫· 《权力与相互依赖》 奈 相互依赖、合作、国际体制
五、建构主义
代表观点: 代表人物:亚历山大· 温特 《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
*中国国际政治学理论的建设
思考题
1、理想主义、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进 攻型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及 其核心观点。 2、掌握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并能利用其 分析国际问题。
参考书目
1、王逸舟 当代国际政治析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2、王逸舟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安全 上海人民出版 社 1999年版 3、王辑思 文明和国际政治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4、张小明 冷战及其遗产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5、秦亚青 霸权体系与国际冲突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6、资中筠 国际政治理论探索在中国 上海人民出 版社 1998年版
7、汉斯· 摩根索 国家间政治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8、 华尔兹 国际政治理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 9、布热津斯基 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 缘战略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10、亨利· 基辛格 大外交 海南出版社 1998年 版 11、塞缪尔· 亨廷顿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三 联出版社 1989年版 12、塞缪尔· 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 建 新华出版社 1998年版 13、保罗· 肯尼迪 大国的兴衰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0年版
二、现实主义学派(Realis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现实主义学派(Realism)
其思想渊源可追溯至修昔底德、马基雅弗利等古 代和近代政治思想家。 代表观点: 代表人物:爱德华· 卡尔《20年危机(1919— 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 汉斯· 摩根索《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 斗争》,乔治· 凯南、昆西· 赖特 。 汉斯· 摩根索的“以权力限定利益”和“现实主义 六原则”
五、建构主义
代表观点: 代表人物:亚历山大· 温特 《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
*中国国际政治学理论的建设
思考题
1、理想主义、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进 攻型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及 其核心观点。 2、掌握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并能利用其 分析国际问题。
参考书目
1、王逸舟 当代国际政治析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2、王逸舟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安全 上海人民出版 社 1999年版 3、王辑思 文明和国际政治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4、张小明 冷战及其遗产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5、秦亚青 霸权体系与国际冲突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6、资中筠 国际政治理论探索在中国 上海人民出-Realism)
新现实主义产生于70年代,正值美国的霸权地位衰 落和第三世界异军突起之际 。 代表观点: 代表人物:肯尼思· 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 进攻性现实主义(米尔斯海默)
四、新自由主义学派(Neo-liberalism)
代表观点: 代表人物:基欧汉和约瑟夫· 《权力与相互依赖》 奈 相互依赖、合作、国际体制
14、约翰· 米尔斯海默 大国政治的悲剧 上海人 民出版社 2003年版 15、罗伯特· 基欧汉和约瑟夫· 权力与相互倚 奈 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16、约瑟夫· 奈:理解国际冲突(第五版),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7、罗伯特· 基欧汉 新现实主义及其批判 北京 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18、亚历山大· 温特 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 上海 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 19、詹姆斯· 多尔蒂,小罗伯特· 普法尔茨格拉夫 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 年版 20、阎学通 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 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7、汉斯· 摩根索 国家间政治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8、 华尔兹 国际政治理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 9、布热津斯基 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 缘战略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10、亨利· 基辛格 大外交 海南出版社 1998年 版 11、塞缪尔· 亨廷顿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三 联出版社 1989年版 12、塞缪尔· 亨廷顿 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 建 新华出版社 1998年版 13、保罗· 肯尼迪 大国的兴衰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0年版
第一章 国际政治学基本理论
一、理想主义学派(Idealism) 思想渊源可追溯到近代思想家格劳秀斯、孟 德斯鸠、狄德罗、康德等。 代表观点: 代表人物:伍德罗· 威尔逊。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十余年,理想主义 学派在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中一直占据着 主导地位,其主要代表人物还有英国的弗 朗西斯· 布拉德利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 发,使理想主义学说受到沉重打击。 60年代后期,美国在越南战争中越陷越深, 美国对外政策在道德和国际法方面的合法 性遭到质疑。理想主义学派重新抬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