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课程概述
教育学原理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
03
教育过程的基本原理
教育过程的本质与特点
教育过程的本质
教育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培养人的活动,其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过程的特点
教育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双向性、实践性等特点。其中,长期性指教育过程需要经历较长时间 才能看到明显成效;复杂性指教育过程中涉及多种因素和变量,需要综合考虑;双向性指教育过程是 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实践性指教育过程需要注重实践和应用。
05
智育原理及其实践应用
智育的目标与内容体系构建
智育目标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促进全面发展。
VS
内容体系
构建以知识、能力、素质为核心的智育内 容体系,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维 能力、创新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
智育过程中的原则与方法探讨
原则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因材施教、启 发式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原则。
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实践中的案例分析与启示
案例分析
选取典型案例,分析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在实 践中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
启示
从案例中提炼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包括教育理念更新 、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方法创新等方面,为教育实践提 供借鉴和指导。
THANKS
感谢观看
教育者的定义与分类
广义上的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 、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 影响作用的人;狭义上的教育者指从 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
教育者的角色定位
教育者的素质要求
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广博的知识储 备、精湛的教育技能以及良好的心理 素质。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扮演着知识传 授者、能力培养者、思想引导者、情 感关怀者等多重角色。
教育学原理-第七章-课程-适用于项贤明主编《教育学原理》(马工程)精选全文
(二)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1.课程就是学习的科目和教材2.课程就是学校中获得的学习经验3.课程就是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4.课程就是教学计划5.课程就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1. 课程就是学习的科目和教材(1)基本观点:即课程是指具体的学习科目的总和。(科学、数学、语言、音乐、体育等)(2)评价:只关注“教什么”,而不关注“为什么教”和“怎样教”;只关注知识的逻辑、结构,而不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以及儿童已有的经验、学习的方式和特点,进而导致教师把传递知识看作是他们的主要任务。
3. 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起这些教育经验?组织学习经验的准则:(多选)(1)连续性( continuity) (2)顺序性(sequence)(3)整合性(integration)
“宽着期限,紧着课程”——朱熹(宋)
读书期限不能安排得过于紧凑。而一旦进入学习阶段,就绝不能放松,要按照功课的进程来完成任务。
功课及其进程
2.西方:在西方,“课程”(curriculum)一词的词根源自拉丁语的动词(currere),意为“奔走,跑步”,其名词意为“跑步的道路,奔走的过程或进程”,隐喻“一段教育过程”。斯宾塞(英)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中首次使用“课程”一词,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根据这个词源,西方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
例: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
(二)课程标准(P227)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某一学科或学习领域的课程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一般由说明(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等部分组成。是教材编制的依据;教师掌握一门课程,进行教学设计的有效工具。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二)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大二教育学原理知识点
大二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教育学原理作为一门重要的教育学科,对于培养和发展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
在大二教育学原理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一系列的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涉及到了教育学原理的核心理论和相关概念。
以下是一些大二教育学原理课程的重要知识点概述:一、教育学原理导论教育学原理导论是大二教育学原理课程的开端,主要介绍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通过学习教育学原理导论,我们可以了解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内容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育学派与教育学理论教育学派与教育学理论是大二教育学原理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我们将学习到不同时期的教育学派及其代表性理论,如行为主义教育学派、认知主义教育学派等。
通过对各个教育学派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各种教育学理论的内涵和应用。
三、教育学研究方法教育学研究方法是大二教育学原理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将学习到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实证研究方法、问卷调查、访谈法等。
通过学习教育学研究方法,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科研能力,提升对教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四、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是大二教育学原理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将学习到不同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
通过学习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
五、教育评估与教育改革教育评估与教育改革是大二教育学原理课程的关键内容之一。
我们将学习到教育评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教育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通过学习教育评估与教育改革,我们可以提高对教育质量的评价和改进能力,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大二教育学原理课程的知识点涵盖了教育学原理导论、教育学派与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研究方法、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以及教育评估与教育改革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全面了解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为未来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教育学原理课程的认识
对教育学原理课程的认识教育学原理是培养优秀教师所必修的一门课程,它对于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教育实践的指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来展开对教育学原理课程的认识,并希望能够对各位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一、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教育学原理(principles of education)是指教育学中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基本方法,也是教育学的基础性理论体系。
它主要包括教育学的方法论、教育心理学、教学设计、教学评估、教学管理以及教育法学等方面的内容。
学习教育学原理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能够提高他们对于教育本质和教育机理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育学原理的学习方式教育学原理的学习方式比较灵活,可以通过图书、论文、研讨会、学术讲座、互联网等不同的途径来进行学习。
由于教育学原理包含了相当广泛的内容,因此学习时要有针对性地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相互融合。
三、教育学原理的学习目的教育学原理的学习目的是能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教育实践的指导。
通过对教育学原理的学习,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方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同时,它也可为学生和教育专业人员提供更多有益的教育建议和参考意见。
四、教育学原理的应用价值教育学原理的应用价值主要在于:1. 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职业水准,增强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能力;2. 指导教育实践,为各级教育工作者提供更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策略;3. 增强教育学习者的教育认知和教育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成长质量。
总之,教育学原理是培养优秀教师所必修的一门课程,对于学生、教育工作者以及各级教育管理者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教育学原理,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教育学原理专业主修课程
教育学原理专业主修课程
根据不同学校和课程设置的差异,教育学原理专业主修课
程可能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育学原理专业主
修课程:
1. 教育心理学:学习人的心理发展、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
心理特征以及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方法。
2. 教育学概论:介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3. 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如教育
制度、教育政策、社会经济因素对教育的影响等。
4. 教育管理学:学习学校和教育机构的管理原理和方法,
包括领导、组织、计划、评估等。
5. 教育法学:研究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政策、学校行政管
理等方面的知识。
6. 教育统计学:学习教育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了解教育研究和决策中的统计技术。
7. 教育评价学:学习如何进行教育评估和评估结果的应用,包括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等。
8. 教育研究方法: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
9. 教育技术学:学习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应用,包括多媒体
教学、远程教育、教育软件等。
10. 教育伦理学:学习教育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培养教育实践中的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
此外,还可能有其他专业选修课程,如特殊教育、幼儿教育、初等教育、高等教育等,以及实践课程,如教育实习和实践教学等。
请注意,具体的课程设置可能因学校和学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教育学原理专业课程
教育学原理专业课程
教育学原理专业课程是教育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它主要涉及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的学习和掌握。
下面将对教育学原理专业课程的内容进行介绍。
教育学原理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学基本理论:包括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基本任务等内容。
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教育学的基本认识,了解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2. 教育学发展历程:通过学习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对教育学的理解和认识,深入探讨教育学的演变和发展。
3. 教育学研究方法:学习研究方法,是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教育问题研究的基础。
通过学习教育学研究方法,可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
4.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学习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可以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目标、教育手段、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等方面的内容。
5. 教育学的应用领域:教育学的应用领域包括教学设计、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等方面。
学习教育学的应用领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教育学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培养解决教育实
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育学原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教育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全面掌握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将来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
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直接取决于一个 国家的政体,但又间接取决于这个国 家公民的文化程度和教育事业发展的 程度。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人的知 识越丰富,就越能增强人民的权利意 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政 策,推动政治的改革和进步。很难想 像在文盲充斥的国度里,能够建立起 真正民主的政治和法制。
教育方法的分类
根据教育活动的不同领域和特点,教育方法可分为以下 几类
语言传递法
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主要通过语言交流传 递知识。
直观演示法
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通过直观手段展示教育内容。
实践锻炼法
包括实验法、实习法、练习法等,通过实践操作培养技 能和能力。
情感陶冶法
包括欣赏法、情境法等,通过情感体验和熏陶培养品德 和情感。
03 教育制度与教育 体制
教育制度的概念与类型
教育制度的概念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包括教 育的目的、方针、政策、法律、规章、制度等方面,是教育工作的总章程和根本大法。
教育制度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教育制度可分为不同类型,如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制等。其中 ,双轨制是指将教育系统分为两个互不相同的轨道,即学术性教育和职业教育;单轨制 则是指所有学生接受相同的教育,通过竞争获得不同的学术和职业成就;分支制则是介
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教育内容的概念与内 涵
教育内容是指学校传授给学生的知识 、技能、思想、观点、信念、言语、 行为、习惯的总和。
2024版马工程《教育学原理》pdf
1 2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 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和文化、推动科技 创新等方式,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 领域提供支持和保障。
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依存 社会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发展空间, 同时教育也通过培养人才和推动科技进步等方式 促进社会的发展。
教育应主动适应和引领社会发展
3
教育应积极回应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挑战,不断调 整和完善自身结构和功能,同时发挥引领作用, 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24/1/25
13
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的关系
教育制度是教育政策 的基础
教育制度是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 础和依据。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 须遵循教育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不能违背教育制度的基本精神和要求。
教育政策是教育制度 的补充和完善
教育政策是教育制度的补充和完善, 它可以针对教育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 不足,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推动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同时, 教育政策也可以为教育制度的实施提 供具体的指导和支持,确保教育制度 的顺利实施和取得预期效果。
课程与教学的相互作用
课程和教学是相互作用的,课程为教学提供了内容和目标,而教学则是 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同时,教学也可以对课程进行反馈和调整, 使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
18
05 德育论
2024/1/25
19
德育的概念与任务
德育的概念:德育是指通过教育引导和社会实践等方式, 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良好 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 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使其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评 价能力。
2024/1/25
德育与智育的关系
智育为德育提供科学知识和理性思维的基础,德育则引导智育的方向,确保科学知识用于造福人类和社会进步。二者相互 促进,共同构成全面发展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七章 课程
(四)改革的内容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表现在八个方面:
①在课程改革指导思想上,强调大众教育。 ②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学生的发展。 ③在课程目标上,强调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情感、态度、 价值观。 ④在课程编制上,强调以社会实际为依据。 ⑤在知识内容上,强调知识的综合性、整合性和学科 间的联系。 ⑥在教学过程上,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⑦在课程管理体制上,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 校课程的三级管理体制。 ⑧在课程评价体制上,强调走向弹性多元的评价模式。
(三)改革的目标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 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以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为指导;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 养良好道德; 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 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七章 课程
第三节
课程编制
(一) 泰勒原理 “泰勒原理” 提出四个问题: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学习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学习经验? 4.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二)对泰勒原理的反思
积极价值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提供了一个课程研究的范式。 (2)将评价引入了课程编制过程。 (3)建立了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二) 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也被称为“经验课程”,是从儿 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活动为中心,通 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 活动课程具有四个特点: (1)主体性;(2)乡土性; (3)综合性;(4)经验性。
二、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一)分科课程:也叫“科目课程”,“是根据 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 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 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 (二)综合课程:是“综合有关联的几门学科, 成为跨越更广泛的共同领域的课程”
教育学原理,讲义 第八章
教育原理(课程代码:00405)第八章课程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课程概述第二节课程改革第三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现行课程标准第一节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概念(一)课程即学科1.在古代历史上,便有将课程等同于教学科目的传统。
2.对科目的价值进行了论述3.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被视为学科的内容或教材。
4.优缺点:(1)学科课程有其逻辑性及系统性强的优势,有利于学习和巩固基础知识。
(2)然而,只注重学科课程势必会造成和加深学科的分离,忽视了学生的心智发展状况,不利于学生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不利于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
(二)课程即经验1.所谓课程,就是学生的学习经验,它取决于学习者个体亲身的经历,取决于学习者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
2.经验说源于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
3.优缺点:课程经验说注重个体的能力,关注个体经验的不断获得,往往忽略了系统学科的学习,操作起来较为困难。
(三)课程即活动1.课程是指有计划的学科或其他活动。
2.课程不仅包括学科,还有其他内容如劳动和其它各种活动,也不只是内容本身,还有对内容的安排,以及内容安排实现的进程和期限等含义。
(四)课程即文化再生产1.鲍尔斯和金迪斯为此主张的代表人物。
2.任何社会文化中的课程,事实上都是该种社会文化的反映,学校的职责就是要生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和价值。
(五)课程即社会改造1.代表人物是巴西的费雷尔。
2.这种观点认为,课程不是要让学生适应社会或顺从社会文化,而是去帮助学生摆脱社会制度的束缚,他们认为只要提供合适的课程引导,年轻人就能准备好并有能力改造世界。
二、课程的种类(一)根据学生在课程中学习方式的的不同,课程可以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1.学科课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可谓最早的学科课程。
2.学科课程的设计以学科为中心,由一定数量的不同学科组成,各学科具有特定的内容、一定的学习时数和学习期限。
《教育学原理专题》课程
《教育学原理专题》课程
《教育学原理专题》课程是一门专门研究教育学基本原理和理论的学科专题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核心概念和研究方法,掌握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培养教育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该课程的内容包括教育学的起源和发展、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主要学派和教育学的实践应用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论,培养教育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在《教育学原理专题》课程中,学生将通过听讲、阅读相关教材和文献、讨论和论文写作等方式进行学习。
课程的评估方式主要包括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和期末考试等。
通过这些评估方式,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并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教育学原理专题》课程在教育学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阶段都是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教育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重要环节。
同时,该课程也适用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如心理学、社会学、幼教等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事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工作的教育工作者。
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 课程概述
(三)课程即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
杜威提出的编制课程要解决的四个主要问题: 1.怎样做才能使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关系密切。 2.怎样做才能使历史、文艺、科学的教材对儿童生活本身 有真的价值。 3.如何使读写算等正式学科的教育在平日获得的经验之上 实施,并同其他学科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 产生兴趣。 4.如何适当地注意个别儿童的能力。
二、学校课程的诞生
我国古代有“成均之学”,内容以乐教为主;有 “虞庠之学”,内容以孝的教育为主。
在西方,教育的内容也走向专门化,比如斯巴达的 教育以军事体有为主;雅典的教有不仅有军事训练, 还有文化知识教育。
二、学校课程的诞生
总之,学校产生以后,教育内容就逐步从社会生活 和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
随着学校教育制度的逐步完善,人们对教育内容及 其进程安排也有了较为自觉而系统的考虑。
这里所谓的“西方”主要指欧洲地区。 西方古代主导的课程是古希腊的“七种自由艺术”, 在外国教育史上简称为“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 法(逻辑)、算术、音乐、几何、天文。其中,前三者称 为“三艺”,后四者称为“四艺”。 “七艺”对西方的文化和教育事业有着深刻而久远的 影响。
(二)西方古代的学校课程
(一)我国古代的学校课程
“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元、明、清三代科举考试都以此为主要依据,当时的 学校教育也以此为主要教材。 “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 文》和《千家诗》,长期以来是我国儿童学习用的教材。 春秋时期,孔子就以诗、书、礼、易、乐、春秋六书 为主要教材。据历史学家研究,这是中国第一套较完整 的教科书。
02
课程的发展
课程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世界上最早的“课程” 第二阶段:学校课程的诞生 第三阶段:古代的学校课程 第四阶段:现代学校课程的形成 第五阶段:现代学校课程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 课程简介
教育学原理课程简介
教育学原理是一门介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的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将了解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理论体系,以及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
我们将探讨教育的本质和目标,了解教育与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关系。
教育学原理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介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即教育活动和教育过程,以及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理论分析等。
2. 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介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如行为主义、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
这些理论将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教育的本质和影响因素。
3.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和学派: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和现代教育思想的演变,以及不同学派对教育的不同理解和主张。
4. 教育与社会、文化、心理的关系:探讨教育与社会、文化和心理等方面的关系,了解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以及教育与社会、文化的相互作用。
通过学习教育学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教育现象,掌握教育活动的规律和原则,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同时,这门课程也将培养我们的教育思考能力和教育问题解决能力,为日后从事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版《教育学原理》ppt课件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教育学概述•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与社会发展目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课程与教学论基础教育学概述教育学的定义与发展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任务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教育学与哲学的关系教育学与哲学有密切的联系,哲学为教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学与心理学相互补充,心理学为教育学提供关于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理论基础。
教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教育学与社会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有相似之处,社会学为教育学提供关于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等方面的理论支持。
教育的基本要素角色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学生品德的培育者学生心灵的导师素质要求高尚的师德教育者丰富的知识教育教学的能力•定义:受教育者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接受教育者影响,获得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发展的人。
角色教育活动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人特点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发展潜能具有差异性01 02 031 2 3010203040102 03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适当的手段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在政治经济制度中的作用教育与文化传承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与人口发展教育与人口数量的关系教育与人口质量的关系教育在人口发展中的作用教育与生态环境教育与生态环境的关系01教育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02绿色教育的重要性03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概述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人的身心发展定义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01020304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010204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大二教育学原理必考知识点
大二教育学原理必考知识点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专业大二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它主要介绍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为今后从事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针对大二教育学原理必考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析。
一、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门科学。
它主要研究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方法等各个方面,并探讨人的发展和教育之间的关系。
教育学的发展与教育理论密切相关,旨在指导和改进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
二、教育学的基本原理1. 教育的客观性原理:教育是客观存在的社会事物,它独立于个体的主观意识,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客观性。
2. 教育的活动性原理: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有计划的社会教育活动,它体现了教育主体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3. 教育的继承性原理:教育具有代际传递性,每一代人通过教育将文化、知识和价值观传递给下一代。
4. 教育的全面性原理:教育要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包括智育、德育、体育和美育等多个方面。
三、教育学的重要概念1. 教育目标:教育活动的目的和任务,是对受教育者发展的预期目标。
2. 教育内容:教育所传递的具体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内容,是教育实施的核心。
3. 教育方法:实现教育目标和传递教育内容的方式和途径,包括各种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
4. 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便调整和改进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
四、教育学的主要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认为教育应该培养积极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模式。
2. 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了以学习者的认知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强调个体在认知上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3.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强调社会文化背景对个体教育的影响。
4.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和主体性,提倡关注个体的情感和人格发展。
五、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 实证研究方法:以实证研究为基础,通过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验证教育原理和理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 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不同教育系统的比较,研究不同教育方法和教育制度的差异与相似之处。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教育学原理课程是为教师培养教育教学能力,提供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课程。
本教学大纲旨在通过阐述教育学原理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评价等方面,为教师培养提供指导。
一、课程目标:1.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原则;2.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3.培养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能力;4.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
二、课程内容:1.教育学基本概念与理论:(1)教育学的定义与特征;(2)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及其研究方法;(3)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与流派。
2.教育学原理与实践:(1)教育目标与教育价值观;(2)教育过程与教育方法;(3)教育评价与反馈机制。
3.学习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1)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及其运用;(2)行为主义学派的学习理论及其应用;(3)社会学派的学习理论及其实践。
4.教育评价与课程设计:(1)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方法;(2)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3)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
5.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2)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授课,向学生传授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原则。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和应用教育学原理。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强学生的互动和合作能力。
4.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5.教学辅助工具: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教学辅助工具,增强教学效果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1)课堂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积极参与、提问回答等;(2)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课后作业、小组讨论报告等。
2.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实践评价:评估学生的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本教学大纲着重培养学生的教育学原理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
《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教育学原理是我校师范类专业的必修课和部分非师范类专业的选修课。
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释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理论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促使学生了解并热爱教育事业,提高教育科学素养,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形成教育基本技能,能独立地开展教育和教学工作,成为合格的中小学教师。
三、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掌握当代教育学理论基本知识;(2)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和教学思想;(3)形成正确的教师职业观,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认识;(4)形成课程与教学的规划和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技能;(5)掌握基本教学技能和课程与教学管理技能;(6)了解德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能够独立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7)掌握班主任工作的要求和艺术,具备带好一个班集体基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了解顺利成为一名教师的途径;(2)通过切身参与本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体验教学的基本流程和方法;(3)掌握观察分析教育现象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本门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将教育当作一项人生事业来思考,并鼓励他们搜寻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制定初步的行动策略,以使自己能够有意识、有计划地逐步走向专业化的教师职业。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心理学,后续课程有学科教学法、德育原理、教育管理等。
教育学是教学法、德育原理、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和教育观的指导,学科教学法、德育原理、学校管理是基础理论的具体化和实践操作。
教育学侧重教育基本规律的阐释,而学科教学法、德育原理学等则侧重教育具体规律的陈述。
彼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1、选用教材: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推荐参考书: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第2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六、课程进度表七、教学方法教学将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取讨论/问答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和讲授法等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课程类型:必修课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授课方式:理论授课+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学生报告教材:《教育学原理》(第三版)杨黑马、李晓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参考书:《教育学概论》刘京生、陈秀兰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24年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培养学生的教育意识和教育素养,使其具备开展教育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定义与特征-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与研究方法2.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目的与价值观-教育任务与内容-教育过程与方法3.教育学的基本理论-行为主义教育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4.教育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与领导-教育法律与政策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讲授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介绍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就教育学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与研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教育案例,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学生报告: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并在课堂上做报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考核方式1.期末闭卷考试:考查学生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
2.小组讨论成绩:根据小组讨论的质量、参与度以及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给予评分。
3.个人报告成绩:根据学生的报告内容、表达方式以及研究深度给予评分。
六、成绩评定1.期末考试占60%;2.小组讨论成绩占20%;3.个人报告成绩占20%。
1.杨黑马、李晓峰.《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2.刘京生、陈秀兰.《教育学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24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课程与课程理论 第二节 课程的组织 第三节 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课程与课程理论
一、课程的含义
问题:在学生们的印象中,课程是什么?是教学科目? 是教材?还是学习的进程?
六艺卷轴
各种课程定义的比较
类型
含义
代表人物
缺点
课程即 教学科目
课程是指所有学科
孔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学科目)的总和。 亚里士多德
第一节 课程与课程理论
(四)存在主义课程论
要点:教育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生成”。课程 最终要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
代表人物:奈勒 缺陷:建立在唯心主义、唯我主义的存在主义哲学基础 之上,自身的消极因素产生了消极影响。
第一节 课程与课程理论
(五)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要点:以后现代主义理论为基础的一种开放的课程理论。 4R:丰富性(richness) 循环性(recursion) 关联性(relations) 严密性(rigor)
编排:研究本学科的发展水平和结构、体系;研究学 生学习本学科的心理准备和心理特点。
作用: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指南以及编写教材 和测评教学质量的标准。
课程标准与课程大纲
新课改后, 课程大纲都改 为课程标准, 并且依据新课 改的三维目标, 课程标准在编 写过程中也发 生了变化。
《物理课程标准》与《物理教学大纲》框架结构对比
只关注教学科目势必忽视学生的心 智发展、情感陶冶和创造性表现等 对学生成长有重大影响的维度。
课程即 学习经验
课程是学生在学校通 过各种活动所获得的 学习和生活经验。
课程即文 化再生产
学校教育的职责就是 再生产对下一代有用 的知识,是个体社会 化的过程。
杜威
这种课程观虽具有吸引力,但是在 实践中很难实行。
(二)确定课程目标的方法
1.筛选法
预定 目标
征求 意见
汇总
初选 确定
2.参照法
多个参 照系
考虑实 际情况
确定
第二节 课程组织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 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结构:包括说明部分和本文部分。有的课程标准还列 出教师参考用书、学生课外活动、教学仪器、直观教具和视 听教材等。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目标和意图。 我国新课改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来源:学生需要、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科的发展。
第二节 课程组织
(一)课程目标的特征
1.整体性 3.持续性 5.递进性
2.阶段性 4.层次性 6.时间性
第二节 课程组织
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 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 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金蒂斯 若教育者认为无需关注社会文化的 鲍尔斯 变革,就会使现存的偏见永久化。
课程即 社会改造 的过程
课程要帮助学生摆脱 社会制度的束缚,课 程重点是当代社会的 问题和弊端。
弗雷尔
学校组织并未强大到足以促使社会 发生重大变革的地步,认为学校课 程能够起到指导社会变革的作用就 未免过于天真。
第一节 课程与课程理论
多元化发展趋势,且批判远 多于建设,在实践中较难操 作
第二节 课程组织
课程组织就是在一 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 将所选出的各种课程要 素妥善地组织成课程结 构,使各种课程要素在 动态运行的课程结构系 统中产生合力,以有效 地实现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课程类型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第二节 课程组织
第一节 课程与课程理论
(三)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要点: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 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第一,学生要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社会中去,寻求解决问题 的方法;第二,课程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学生要有对问 题的批判意识。
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 缺陷:夸大了教育的作用,使教育负担过重。
社会改造主义 重视课程与社会的联系,有利 缺乏系统的知识学习,夸大
课程论
于为社会需要服务
了教育的作用
存在主义课程论
注重学生的情感、责任和人生 价值,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 关系
缺乏系统知识的传授和评价 标准,学习评价流于主观
后现代主义 课程论
将课程当作不断展开的动态过 程,丰富了知识的内涵,重视 学生的个体经验,有利于建立 和谐的师生关系
比较项目
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 前言 课程基本概念
课程设计思路 知识与技能 课程目标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内容标准 内容领域及行为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及各个 学段应具体达到的教 育目标
课程本身要实现的目 标和意图
处于教育目标的最低 层次,具有较强的实 用性和灵活性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培养目标是课程目 标确立的依据
课程目标是教学目 标确立的依据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第二节 课程组织
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 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部内容 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
第一节 课程与课程理论
二、课程理论流派
(一)经验主义课程论 (二)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三)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四)存在主义课程论 (五)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第一节 课程与课程理论
(一)经验主义课程论
代表人物:杜威 要点:一是课程以儿童(学习者)的活动为中心
二是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
第一节 课程与课程理论
(二)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要点:注重构成自由教育的基本知识的掌握。 分类:要素主义课程观和永恒主义课程观。 要素主义(代表人物:巴格莱):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 文化的“共同要素”,学校的课程应该给学生提供分化的、有 组织的经验,即知识。 永恒主义(代表人物:赫钦斯):认为具有理智训练价值 的传统的“永恒学科”的价值高于实用学科的价值,尤其注重 名著的学习。 缺陷:学业成绩成为重要的教育标志,忽视了学生自己 的兴趣和身心特点及能力水平。
代表人物:多尔(抨击泰勒的课程模式)
主要课程流派的比较
课程理论流派
优点
缺点
经验主义课程论
学科中心主义 课程论
以学习的活动为中心,有利于 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社会实 践能力
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 化知识,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 遗产
过分强调学生的兴趣,课程 设置缺乏系统性
容易使各门知识发生断裂现 象,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忽视学生的兴趣,理论和实 践相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