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03新旧课程标准内容比较——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解读

合集下载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龙源期刊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作者:胡勤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2018年第06期一、以语文核心素养支撑课程结构新课标明确了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核心要素。

新课标不是按照单一标准抽象的逻辑方式来定义核心素养,而是以开放包容的宏观思维来确定的。

新课标采用了传统的融通法,贴近当下社会,避开了语文本质、属性之类的概念之争,为语文核心素养注入了新的内涵,以支撑宏大的语文课程结构。

二、以学习任务群构建语文课程内容新课标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设计了“语文学习任务群”。

从学习内容看,增加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四个学习任务。

过去虽然在必修中有这些方面的教学内容,但没有单独列出,学习的目标和方法很模糊,随意性很大。

这次单列出来,对师生来说是个新的挑战。

语文学习任务群构建的语文课程,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以语言思维发展为基础,保留了原有的文体教学,整合了整本书阅读、跨媒介学习和文化探究等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三、在言语活动中展开语文教学新课标提出了“语文活动”这个概念,课标专家组认为,语文活动是基于言语活动的转化。

言语活动是人的思维活动、情感活动与言语交流的统一,言语活动必然受其自身的文化背景、个体经验和具体的、特定的活动情境的影响,所以它必然是个性化行为。

“语文活动”这个概念突出了新课标对语文学习性质的认知,将引导教材编写和教学设计围绕语文学习活动展开。

观察各学科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以往的语文学科是最忽视活动设计的,新课标实施后有望改变这一现状。

——摘自《語文建设》(京),2018.4.13~17。

普通高中 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三)

普通高中 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三)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三)谢洪达老师(二)学习要求必修课程学习要求(1)多读多想多写,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多方面地增进语文积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

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多媒介获取信息,提高文化品位,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

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量不低于150万字。

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和网络,检索所需的信息和资料。

学会以多种形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感受和思考。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中国古代作品,读懂文章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注重个性化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阅读实用类文本,能准确、迅速地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对文本所涉及的材料有自己的思考和评判。

阅读论述类文本,能准确把握和评价的观点与态度,辨析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之间的。

阅读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4)自主写作,自由表达,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书面表达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年版)解来源:中国教师资格时间2018-01-23 16:39:03解读及教师考试备考指导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历时4年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语文学科等学科课程标准修改工作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并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版课标的发布,也意味着之后的教师考试笔试和面试,都将迎来一定的变化,为此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给大家送上热乎的新课标解读和教师考试笔试、面试备考指导。

与2003年相比,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提要:;①新版课标新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②新版课标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并详细说明了设计依据和具体操作建议水平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与并详细阐述了其内涵、③新版课标创造性地提出了学业质量,;考试评价的关系地方和学校实施本④新版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课程的建议变成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⑤新版课标在附录部分,把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目和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删掉了选修课程举例。

提要: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①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 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②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科③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个性发展等的要求,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提要:;①新版课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增强文化自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②新版课标在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同时,;信的理念多样性的还提出了注重时代性、③新版课标在强调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同时,理念。

提要:;为了与核心素养理念和学习任务群相呼应,①在教学建议上,新版课标做了相应的调整同时,它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比如:通过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要求教师通过提高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能力达学习强调探究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到与课程共同发展的目标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新版课标和旧版课标都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②在评价建议上,;恰当性其中③新版课标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和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解读 新版课程标准总体分析-物理小金刚系列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解读 新版课程标准总体分析-物理小金刚系列

解读02 新版课程标准总体分析2017年版(以下统称为“新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立足本国特色,着眼于国际视野,顺应新时期的需求,较之2013年版(以下统称为“旧版”)的课程标准有了几点鲜明的变化:(一)突出文化教育的重要地位突出文化教育的重要地位是本次课标修改的重点之一,不仅在语文课标里提出来了,还要求其他学科结合自身特点,丰富充实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内容。

语文新课标指出,抓住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优势,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达到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目标。

(二)凝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新版课标在旧版课标的语文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新版课标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凝练、整合成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这四者不是独立的存在,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所特有的,也是其他三项的基础。

新课标指出,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语言文字作品是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语文学习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三)建构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是本次课标修订的一个亮点,也是组织课程的综合方法。

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些思考

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些思考

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些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调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教育部颁布的一项重要文件,它对高中语文课程进行了全面规划和要求,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我们要关注的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

在这个标准中,强调了学生的语言文字基本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语言文字文化意识和语言文字实践能力。

这些要求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指导和目标,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标准中对语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规定也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而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也需要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思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其中的一些争议和难点。

标准中对文言文的设置和要求一直备受争议。

有人认为学习文言文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有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但也有人认为现代生活中用不到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耗费时间精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标准中对阅读能力要求的提升也是一个争议点。

一些人认为高中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提高语文素养,但也有人认为考试导向的阅读训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在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关注一些现实的问题。

学校对于教师的培训和支持,对于教学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只有教师有足够的培训和支持,学校有足够的资源和条件,才能真正落实好这个标准,让学生受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文件,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关注其中的一些争议和难点,解决其中的一些现实问题,让这个标准真正地落地生根,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素养提供更好的指导和保障。

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些思考

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些思考

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些思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教育部发布的一项重要文件,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具有指导性和规范性意义。

该标准通过对语文教学的宗旨、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需要结合这一标准,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一些思考,探讨其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需要认识到,语文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教会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就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感悟和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精神,发展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建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宗旨。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注重语言文字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启迪和滋养。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合理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

标准中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明确了文学、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修辞、作文等方面的内容要求,这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教师需要根据这些内容要求,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在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时,教师还要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安排,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高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这一标准,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宗旨和目标,使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研究述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研究述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研究述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中国教育部发布的统一规范的高中语文教育标准,对于规范和指导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研究述评,探讨其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

我们来看看这一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总则,包括课程标准的性质、任务和意义;二、课程目标,明确了高中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包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等方面;三、课程内容,分为语言文字知识与技能、文学修养、文化意识和社会实践四个方面;四、课程要求,包括思想政治、语言文字、文学修养、文化意识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要求;五、学法指导,主要包括学法指导原则和方法;六、教学安排,包括总体规划、教学进度、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内容。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该标准着重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多元性和综合性。

它不仅注重语言文字知识的传授,更加重视文学修养、文化意识和社会实践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素养。

该标准还针对语文教学的具体安排和方法提出了具体指导,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贯彻执行。

在教师看来,这一标准意味着更高的教学要求。

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意识,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这也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素养,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一标准所制定的任务。

在学生看来,这一标准则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学生需要更加注重自身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需要更多地参与课外的文学阅读和文化实践,需要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文情怀。

这种多元、综合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和社会责任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符合当今时代的语文教育理念和发展趋势,强调了多元、综合的语文教育理念,突出了文学、文化和社会实践的融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颁布的指导性文件,旨在规范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7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对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进行分析和解读。

首先,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目标。

该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些目标的确立,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细化和拓展。

在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鉴赏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古代文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现代文学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评价现代文学作品,关注当代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

此外,课程还包括了修辞、议论文、文学常识等内容,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了全面的培养。

再次,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标准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实践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还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最后,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评价方式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标准要求评价要突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手段,如作业评价、课堂表现评价、综合测评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来源:中国教师资格网时间:2018-01-23 16:39:03解读及教师考试备考指导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历时4年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语文学科等学科课程标准修改工作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年底印发,并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版课标的发布,也意味着之后的教师考试笔试和面试,都将迎来一定的变化,为此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给大家送上热乎的新课标解读和教师考试笔试、面试备考指导。

与2003年相比,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提要:①新版课标新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②新版课标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并详细说明了设计依据和具体操作建议;③新版课标创造性地提出了学业质量,并详细阐述了其内涵、水平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④新版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⑤新版课标在附录部分,把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变成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删掉了选修课程举例。

提要:①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②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③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提要:①新版课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②新版课标在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③新版课标在强调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同时,还提出了注重时代性、多样性的理念。

提要:①在教学建议上,为了与核心素养理念和学习任务群相呼应,新版课标做了相应的调整;同时,它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比如:通过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探究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通过提高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能力达到与课程共同发展的目标;②在评价建议上,新版课标和旧版课标都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恰当性;③新版课标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和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研究述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研究述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研究述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我国教育部发布的一项重要文件,旨在规范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明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以下是对该课程标准的研究和评价。

该课程标准对普通高中语文教育的指导思想明确、高远。

该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调“加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心”,强调“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发展”。

这些指导思想体现了语文教育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该课程标准的内容设置合理,符合普通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该标准将语文教育划分为语言文字运用、文学赏析和写作能力三个方面,具体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技能的培养。

在文学赏析方面,该标准涵盖了经典作品和当代优秀作品的学习,既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又关注了当下文学的发展。

该标准注重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该课程标准注重学科交叉和综合实践的能力培养。

该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结合,注重语文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应用。

该标准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写作实践和学科实验等活动。

这种综合实践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跨学科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该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和评价体系较为完善。

该标准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素养,不断深化对语文学科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该标准提出了对学生语文素养评价的要求,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和综合性,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和综合水平。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对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该标准在指导思想、内容设置、学科交叉、教师要求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亮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中国作出贡献。

解读03 新旧课程标准内容比较——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解读

解读03 新旧课程标准内容比较——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解读

解读03 新旧课程标准内容比较(一)课程性质版本具体内容2003年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2017年版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㓉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文文章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1.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2.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3.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二)课程理念版本具体内容2003年版(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盲人功能。

(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帥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研究述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研究述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研究述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我国新一代语文教学标准,它是在我国文化教育事业改革的推动下,经过专家学者反复研讨、广泛征集意见、试点开展等多种形式的实践基础上综合而成的。

本文旨在对该课程标准进行研究和述评。

一、简述课程标准该课程标准包括九个章节,分别是:引言、学科地位和教育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考核评价、教材与教具、师资建设与教师发展、实施保障等。

其中,在教育理念方面,该课程标准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导向,在立德树人的目标准则下,采取了综述、问题、情境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课程目标方面,该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双重个体性发展,即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文化素养,也关注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内容方面,该课程标准注重了文化传承和文化适应的统一,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融合,同时通过选题、教材设计等方面加强了对于多元性的认识和包容。

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方面,该课程标准主张以学情驱动、以问题意识引导为主要方法,同时加强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多媒体学习等学习形式的运用。

在考核评价方面,该课程标准呼吁多元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态度、语言实用等方面的综合水平。

在教材和教具方面,该课程标准规定教材内容应均衡、科学、生动,教学用具应适宜、新颖、丰富。

在师资建设和教师发展方面,该课程标准强调了教师应重视自我修养、继续学习,注重职业化素质的培养。

在实施保障方面,该课程标准要求各级教育部门重视课程标准的立项和实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育教学示范基地、教育资源共享与利用。

1. 加强学生多元性认知该课程标准注重了多元文化的认知和包容,加强了对当代文化、多元文化、相关学科知识的接触和理解,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智力和价值的多元性认知。

它让教育回到了以学生为本身的营造氛围之下,教育不单单是学习,同时也是学生人格的塑造,学生视野的开阔。

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些思考

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些思考

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些思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中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它是指导和规范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文件。

这一标准对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来说,理解和贯彻落实这一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一些思考,探讨其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实践操作。

在课程内容方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语文课程的内容进行了系统规定,包括语言文字的认知和运用、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理解和欣赏等方面。

这些内容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传授,也注重了文学艺术的审美和人文精神的培育。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根据这些内容规定,选取适宜的教材和教学资源,灵活设计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修养,使课程内容能够真正融入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之中。

在教学方法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了探究性、合作性和创造性等多元化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采取多种适宜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这符合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也符合学生个体差异化发展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倡导学生主体性和探究精神,形成开放性的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充分的成长和发展。

关于评价与反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表现,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评价、作业评价、课堂表现评价等,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潜能发展,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情感态度等方面,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反馈和指导,使他们得到更好的成长与进步。

高中语文最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高中语文最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高中语文最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2018年1月1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历时4年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语文学科等学科课程标准修改工作已全部完成,并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

一、新版课标与2003年相比,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提要1:新版课标新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新版课标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并详细说明了设计依据和具体操作建议;新版课标创造性地提出了学业质量,并详细阐述了其内涵、水平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新版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新版课标在附录部分,把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变成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删掉了选修课程举例。

提要2: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提要3:新版课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新版课标在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新版课标在强调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同时,还提出了注重时代性、多样性的理念。

提要4:在教学建议上,为了与核心素养理念和学习任务群相呼应,新版课标做了相应的调整;同时,它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比如:通过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探究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通过提高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能力达到与课程共同发展的目标;在评价建议上,新版课标和旧版课标都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恰当性;新版课标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和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标解读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标解读
2017年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三类课程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务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必修课程7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选择性必修课程9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 选修课程9个:“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解读03 新旧课程标准内容比较
(一)课程性质
版本
具体内容
2003年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 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凝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新版课标在旧版课标的语文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新版课标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凝练、整合成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者不是独立的存在,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所特有的,也是其他三项的基础。新课标指出,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语言文字作品是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语文学习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完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完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解读来源:中国教师资格网时间:2018-01-23 16:39:03解读及教师考试备考指导1 月16 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历时4 年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语文学科等学科课程标准修改工作已全部完成,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7 年底印发,并将于2018 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版课标的发布,也意味着之后的教师考试笔试和面试,都将迎来一定的变化,为此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给大家送上热乎的新课标解读和教师考试笔试、面试备考指导。

与2003 年相比,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提要:①新版课标新增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②新版课标提出了新的课程结构,并详细说明了设计依据和具体操作建议;③新版课标创造性地提出了学业质量,并详细阐述了其内涵、水平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④新版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⑤新版课标在附录部分,把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变成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删掉了选修课程举例。

提要:①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②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③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提要:①新版课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出了以核心素养为本的理念;②新版课标在强调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同时,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的理念;③新版课标在强调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同时,还提出了注重时代性、多样性的理念。

①新版课标在课程结构上増设了选择性必修课程;②新版课标每个部分的课程,均以学习任隽群的形式展开,毎个部分分别安排7・9个学习任隽群j③新版课标在课程结构部分,突出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亿、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内容始终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些思考

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些思考

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些思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教育部颁布的关于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文件,它对高中语文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结构、教学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做了全面的规定。

这份标准的发布对于高中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思考和讨论。

本文将就《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一些思考,探讨其对高中语文教育的影响和意义。

值得肯定的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该标准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指导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这与以往注重知识传授和应试训练的教学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体现了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进步。

标准还规定了具体的学科目标和学习能力目标,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有助于引导学校和教师更加科学地开展教学工作。

标准强调了语文教学的跨学科性,提出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要求。

这一点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并不常见,传统的语文课程更多地注重语言文字的传播和应用,而对于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没有过多地强调。

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中,明确要求与历史、地理、生物、物理等学科进行有机整合,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教学建议和实施方案。

这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还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做出了一些创新和调整。

一方面,标准提出了对语文教材的要求,明确了教材内容的选择原则和编写规范。

标准还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标准还提出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强调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评估,避免了对学生的单一评价,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迁,高中语文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研究述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研究述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研究述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教育部发布的对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铸就了我国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的框架和脉络。

作为我国语文教育的重要指导文件,该标准旨在推动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研究述评,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之处,以及对语文教学的启示和促进作用。

该标准明确了普通高中语文学科的总体目标和基本任务。

在总体目标方面,该标准提出了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语篇理解和分析能力,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正确的美感和审美情操,形成独立思考,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和积极的文化自信”的目标。

这一目标的提出不仅体现了教育部对语文教育的高度要求,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基本任务方面,该标准强调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语文文化素养”以及“科学精神、人文情怀、审美情操”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基本任务的提出,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促进了教学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该标准对高中语文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进行了系统的规范。

在课程设置方面,该标准明确了高中语文课程的主干课程、选修课程和拓展课程的设置,并对每门课程的课程性质、学分要求和教学内容进行了规范。

在教学目标方面,该标准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要紧密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确定教学目标,明确知识、能力、素质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目标,并将其具体分解为各个学段、学年、学期的教学目标,促使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落地和达成。

该标准对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细致的规定。

在教学内容方面,该标准规定了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言文字基础、课文解析、文学作品、文化常识、媒体信息和实践活动等六个方面,涵盖了语文学科的各个重要领域,丰富了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全面贯穿。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研究述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研究述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研究述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国家对普通高中语文教育的纲领性文件。

它以当代语文学科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实际需求,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立德树人和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引领未来人才发展方向。

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研究述评。

首先,该标准明确了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

标准提出:“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全面发展,促进他们的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并重,培养综合素质高、有创造性、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

”这一任务的提出,使教育工作者更加明确地意识到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更关注学生的情感、道德、审美和实践等多方面的发展。

因此,在实施语文教育时,需要注重个体差异和多元化的需求,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出发,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合理发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其次,该标准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主干内容。

标准提出:“语文学科的主干内容包括语言文字知识、阅读能力及其批判性运用、作文能力及其创造性运用、口头表达能力及其交流应用、文化意识和人文素养。

”这一内容的定义,使语文教育更加具有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将这些主干内容贯穿于学生的学习中,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提升学生结构性和连贯性的运用能力。

再次,该标准凸显了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

标准提出:“语文教育是人才培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乎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民族的精神风貌、人民的文化素养和国际影响力。

”这一价值取向的提出,对于当前我国的语文教育非常重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我国要在全球化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就必须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而这一目标无法实现,需要从语文教育入手,培养具有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国际文化认同的人才。

最后,该标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03 新旧课程标准内容比较
(一)课程性质
版本具体内容
2003年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
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2017年版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
㓉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
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
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
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文文章的
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
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
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
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
的作用。

1.新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指出语言文字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2.新版课标新增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及育人功能的具体阐述;
3.新版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性质不仅保留了旧版课标中对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终身学习、个性发展等的要求,还提出了对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

1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