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ppt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新)ppt课件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新)ppt课件

(1)说一说,自己是从哪里知道这些新闻的。 (2)教师小结:幼儿获得新闻的途径 (3)还有哪些方法可以传递新闻 3、分组制作新闻 (1)请幼儿欣赏教师自制的新闻录像 (2)按照教师整理后的新闻获得方法,幼儿自由分 组,将老师的录像制作成不同形式的新闻(图片记录、 文字记录、影像记录)。 (3)教师指导三组幼儿进行新闻制作活动 指导要点:标明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表 达要明确,形式要新颖吸引人。 4、作品交流 小组代表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5、教师小结
设计思路: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感受,它源于对自身的认识和评价以 及自我接受程度。《纲要》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 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 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பைடு நூலகம்和获得成功 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幼儿阶段尤其是中班这个年 龄段更是形成自信心的重要时期。因此,为了培养中班幼儿的自信 心,设计了“认识我自己”系列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儿童通过画画 自己、情景表演、说说自己的优缺点及游戏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 使幼儿从发现自己,到认识自己,并学会展示自己,知道自己与别 人不同,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知识链接】 情商 1995年,哈佛大学的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情感智商》 一书,指出情绪情感能力包括懂得自己的情绪、调控自 己的情绪、自我激励、理解别人的情绪和保持良好人际 关系这五种能力,并且认为正是情绪情感能力决定了人 们成功与否。
例 快乐的我(中班 社会 ) 设计意图 开心、生气、紧张、难过、好奇、害怕等各种情绪,在孩子的 日常生活中都有可能出现。幼儿的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不会 调节自己的情绪,也不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在4岁以 后,儿童情绪情感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强,是他们情绪情感表 达和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因此,设计“快乐的我”这个活动,意 在让幼儿懂得良好的情绪有利于健康,并初步学会一些调节不良情 绪的方法,体验积极情绪带给自己的快乐,做个快乐的孩子。 一、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不高兴、生气等情绪会带给自己不舒服的感受,体验 积极情绪带来的快乐。 2、初步学会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逐步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活动准备 开发本班娃娃家、建构区等活动区。用各种表情脸谱布置环境。 布置一面墙,让幼儿画自己的情绪。 三、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课件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课件

2 有助于提高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社会教育,可以帮助学前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观和道德观,培养其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3 有助于增强儿童的适应能力
通过社会教育,可以帮助学前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观和道德观,培养其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4 有助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通过社会教育,可以帮助学前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观和道德观,培养其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社交技巧
教授学前儿童基本的社交 礼仪和沟通技巧,如分享 、轮流、协商等。
解决冲突
引导学前儿童学会处理与 同伴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规范认知
规则意识
让学前儿童了解并遵守基 本的社会规则和家庭规则 ,如交通规则、餐桌礼仪 等。
法律常识
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学 前儿童普及基本法律常识 ,如不伤害他人、不偷盗 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长或教师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评 价。
反思与实践
总结词
教师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进行反思与实 践,提高教育质量。
VS
详细描述
反思与实践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教师需要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进行深入的 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并积极改 进。同时,教师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尝试 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学前 儿童的社会性道德品质、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为其未来的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奠定 基础。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阶段
社会认知阶段
大约在2-3岁左右,儿童开始对 周围的人和事物产生兴趣,与同 龄孩子和成人进行简单交往。
道德认知阶段
大约在5-6岁左右,儿童开始对 道德概念有所认知,能够判断是 非、善恶和美丑。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ppt课件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ppt课件
❖ 某幼儿,妈妈走时,哭闹挽留,妈妈来接时, 高兴地扑到妈妈身上。
❖ 某幼儿,妈妈走时,不和妈妈说再见,头也 不回地走到班里,妈妈来接时,慢悠悠地与 老师告别,淡然地走到妈妈身边。
婴儿对亲人的依恋方式,取决于父母对 他们的教养方式。(安全型依恋婴儿的母亲 是负责任的养育者,他们对孩子的信号敏感, 乐意与孩子亲密接触)其次,还受到婴儿的 气质特点等因素的影响。
5.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 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 社会的行为。一般与“援助行为”、“积极 性行为”和“利他主义行为”在同样的意义 上使用。
影响幼儿亲社会发展的因素 1.生物因素 2.认知因素
儿童对社会性行为的认识(头脑中稳定的利他 观念)
儿童对情境信息的识别(对交往事件的理解和 对他人情绪感受的识别)
❖ 二是心理结构的纬度:
认知(理解) 情感态度(主动、乐意、爱...) 行为技能(参与、学习、遵守)
(二)各类型目标及年龄阶段目标
❖ 自我意识 ❖ 人际交往 ❖ Βιβλιοθήκη 会规范(需要依靠道德品质作为遵守规范
的前提) ❖ 多元文化
(三)各类型年龄阶段重点目标
❖ 自我意识 ❖ 人际交往
❖ 社会规范(需要依靠道德品质作为遵守规 范的前提)
社会规则认知
道德规则 定义:对是与非、对与错的判断 例证:福利、权利、公平分配资源、信任等问题 标准:客观性、普遍性、义务、不必依靠规则和权威、不可改变性 习俗规则 定义:在社会系统内对社会互动起结构性作用的行为规范 例证:表达、服饰、性别角色、言谈举止等方面的方式 标准:具有偶然性、可可改变性、情景性、相对性、受规则和权威 的约束 谨慎规则: 定义:对自己有消极后果的行为 例证:包括安全、舒适、健康等行为 标准:规则的效用、普遍性和规则的偶然性

幼儿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ppt课件

幼儿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ppt课件

什么是个案追踪法?
个案追踪法就是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连续跟踪研 究单个的人或事,收集各种资料,揭示其发展 变化的现状和趋势,时间短则数月,长则几年 或更长的时间。
个案跟踪记录的内容
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教学活动:如注意力不集中 游戏活动:不遵守规则 区域活动: 生活活动:如吃饭比较慢、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 幼儿的表现 如语言发展滞后、性格不合群或能力很强的孩子
张宗麟出版了《幼稚园的社会》一书,是我国幼教史上最早全面深入地论述学前儿 童社会教育课程及其实施的书。
陈鹤琴简介
陈鹤琴(1892--1982年),中 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 他创立了中国化的幼儿教育和幼儿 师范教育的完整体系。1914年(民国3年)8月清华大学 毕业。同年考取公费(“庚款”)留学美国,1919年获哥 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

儿 有 虫 吃
早 起 的 虫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 评价和期望,也就是对自己的心理体验。
主观的“我”—对自己活动的觉察 客观的“我”—被觉察到的自己的 身心活动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 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身高、体重、形态)、心理特 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等)以及自己与他人 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 位置与作用等)
第一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论
第一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
《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中凸显了蒙养院应实施做人教育的目标和任 务。游戏、歌谣、谈话、手技等活动均应该围绕学前儿童爱众乐群、涵养德性的宗 旨进行。
五四时期,陈鹤琴、张宗麟开创了学前教育中国化、科学化道路,并开始创建我 国学期儿童社会教育。 陈鹤琴的五指课程。把做人作为三大纲领之一。

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学会体验与领会人性 之美。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 领域的关系
总结: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在幼儿园课程领 域中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为其他 领域提供方向与价值的指引。
2、社会教育与健康教育、语言教育、 科学教育、艺术教育之间是相互支撑、 相互渗透的,社会教育极大地以来与 其他领域的内容,但它处于课程领域 的中心与核心地位。
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及
其专业准备
2、促进学前儿童积极地社会化。
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 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 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 。
为了能够与他人交往,被所处的社会所接受,儿童 必须要参加社会学习,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须的道德 品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积极的生活态 度、掌握有效的交往与调节技能的过程就是社会化 的过程。(重要途径)
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及 其专业准备
1、促进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 所谓完整发展是指儿童在发展的内容、结构 与时间上的完整发展。 从发展的内容看——儿童的完整发展是指德、 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加德纳的多元智 力理论——唯智力论) 从结构看——认知、情感、意志的统整发展; (多伊思提出智力由社会性建构的观点) 从时间上——是终身的完整发展。(早期发 展对儿童终身影响的重要性)
一、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 与演变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初创阶段的特点
1、幼儿教育制度化; 2、对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有 了较为系统的探索; 3、在内容上兼顾修身教育与社会生 活意识的培养。
一、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 与演变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1、强调环境认识与爱国主义思想培养的学前儿童 社会教育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可修改版ppt]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可修改版ppt]

第一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知识目标: 1.了解科学、科学教育的内涵。 2.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3.熟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和特点。
技能目标
1.能举例说明科学的内涵,能概括学前儿童科学教 育活动的目标。
2.能概括说出我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各个时期学前 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和标志。
2、白天热还是晚上热?
儿童在思考并试图解释自然界中的 现象。他根据过去的生活经验(也 许是贫乏的生活经验)和当前观察 到的事实,对自然现象做出了自己 的判断,尽管是错误的判断
3、人是怎么来的?
4、星星为什么眨眼睛
儿童同样对自然界的现象表现出好奇,并且通过自己的思 考得到了一个解释,尽管这个解释没有建立在事实的基础 上,而是主观想象的结果。
的哲学和数学。狭义上是揭示自然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即自
然科学。
Hale Waihona Puke 居里夫人发现新的化学元素“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2、科学是探索过程: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
3、科学是态度:是一种世界观、一种看待世界态度。
侯祥麟院士是我国最早的一批学部委员,他曾经 获得享誉世界的“马太依国际奖”和“何梁何利奖” 每当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总是语重心长的说, 攀登科技这座高峰最好用的工具就是严谨求实、锲而 不舍。“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报告一共 200多万字,据说读一遍都要20天。而只能看清2号字的侯祥麟却拿着放大镜不知
主观性和泛灵性
道看了多少遍。一摞摞的修改意见,就是这位90多岁高龄的老院士,拿着放 大镜、用颤抖的手一字一字写出来的。
总之:
科学是人类探究周围世界客观规律的活动。 科学的内涵包括科学知识、探索过程、科学态度三个基本要素。 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L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L第一节

人际交往
喜欢交往 与同伴友好相处
社会适应
群体生活 行为规范
自尊、自信、自主
关心、尊重他人
归属感
个性
• 主要指在生物基础上受社会条件制约而 形成的独特而稳定的、具有调控能力的、 具有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心理结构包括: 自我调控、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等三个系统。 • 个性朝着与他人区别的独特性发展, 而社会则朝着与社会群体相适应的共性 方向发展。二者只有协同发展,才有益 于儿童健康发展,更好适应社会。

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他们终 生学到的东西,就是幼儿园老师 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介于 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学前教育学之 间具有边缘性质的学科,主要研 究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现象、 规律及其教育原理、方法与途径 的学科。它兼有理论性、应用性、 实践性。
1.社会性的产生
生物性需要:是指保存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延续
健康核心与灵魂Fra bibliotek语言社会
科学
价值与方向
艺术
• 没有价值指引的学前教育是盲目的,无 助于人类进步的教育价值则是无益的, 因而,学前教育的第一步是根据儿童的 身心发展规律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 思考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儿童。
五大领域
• 健康是前提
• 艺术(音乐、美术)是体验世界之美的 两种途径 • 科学教育、语言教育是认识与表达对世 界的理解与体验的两种有利途径 • 社会教育起导向作用
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概述
• • • •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概念 二、社会化、社会性、个性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 四、我国近代的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幼儿园该教会孩子什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课件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课件

教师资源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需要专业化的 教师队伍。教师应该具备社会教 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设计
和实施有效的社会教育课程。
跨学科资源整合
将社会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结 合,如语言、数学、科学等,以
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共享教育资源
学校之间可以建立合作关系,共 享教育资源,包括教师、教材和 活动方案等,以实现教育资源的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
03
与实施
依据年龄段制定活动计划
0-3岁
以家庭和社区为依托,注重亲子关系 和社交技能的培养,如通过游戏、歌 曲、故事等形式引导宝宝与人交往、 表达自己。
3-6岁
在幼儿园环境中,注重社会规则、道 德意识、合作能力的培养,如通过角 色扮演、合作游戏、故事讨论等形式 引导幼儿理解并遵守社会规则。
社会资源的利用与支持
社会公共设施
利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社区活动 中心等设施,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的 社会教育活动。
公益组织与机构
节日与文化活动
利用各种节日和文化活动,如儿童节 、端午节等,教授孩子关于文化传统 和社会规范的知识。
与公益组织或教育机构合作,为学前 儿童提供社会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
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案例三:如何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习惯
总结词:通过教育、榜样 和情境体验,培养幼儿的 亲社会行为习惯,促进幼 儿的道德发展。
详细描述
1. 教育幼儿学会关心他人 ,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不伤害他人。
3. 通过情境体验,让幼儿 在实践中学会分辨是非, 体验积极的行为带来的愉 悦和成就感。
2. 借助榜样作用,引导幼 儿学习积极的行为模式, 如帮助他人、分享玩具等 。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幼儿 理解并遵守社会规则,如排队等 待、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等。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ppt课件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ppt课件
基础理论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关注点
儿童在活动区进行超市购物
3. 趣味性
4. 挖掘性
单元一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基础理论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
(一) 规则意识原则 社会规则和日常生活规则的教育是儿童社会性教育的主要内容。
儿童有秩序地操作、摆弄材料
单元一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基础理论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
(二) 正面教育原则 正面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其核心是
在尊重的前提下对儿童提出的要求,是“以人为本”教育 理念的具体体现。 (三) 行为练习原则
儿童社会知识和生活技能的获得、自我价值观的 形成以及社会态度和情感的培养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所能 达成的,而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
单元一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基础理论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
(四) 环境熏陶原则
良好环境激发幼儿愉悦之情
单元一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基础理论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
(五) 一贯性原则
儿童在整理蒙氏教具 户外游戏后,儿童收拾场地,整理活动材料
单元一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基础理论
四、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 按动机和目的划分
亲社会行为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 谦让、合作、友善、帮助、共享 等有利于他为 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
单元一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基础理论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四) 个性 个性是一个人全部心理面貌的总和,是人们行为的内部
(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 幼儿园大班小朋友在参观消防支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85年,在日本召开了日、欧、美幼教峰会, 研究者审视反思了早期教育中 “智力发展” 的错误早教倾向,并呼吁教育应从“智育中 心”转向促进学前儿童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 尤其是社会性情感的发展。

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
• 自此,各国开始重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 以日本为例:日本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注重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
•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 • 在幼儿园的领域活动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是指相对于健康、语言、科学、艺术领域, 以促进幼儿社会能力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教育 活动。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
• 幼儿社会教育是早期儿童“成人”的启蒙教 育,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必 经阶段。而学前阶段则是人“社会化”的奠 基性时期。
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
• 《纲要》将幼儿园课程划分为健康、语言、 社会、课程、艺术五大领域,其中,社会领 域部分将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要求、方 法和途径等进一步具体化了。

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
• 二、世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 • 1.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 • (1)学前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首先是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
•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 •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概念界定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相关的人文社
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 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与品格发展规律特点的基础上, 有教师、家长及教育人员通过创设教育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 性情,培育儿童初步社会生活能力与良好品格、习性,促进儿 童健康、完整发展的教育。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
•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 • (一)促进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
• (二)促进学前儿童积极地社会化。 • (三)实现社会文化的延续与发展,为社会培养合
格公民。
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
• 二、我国近现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 • (一)第一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 • (1) 萌芽阶段 • 1.1904年清政府出台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
• 建国后很长时间内:幼儿园课程取消了社会 领域课程,以“常识”或“思想品德”课程 来代替。

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
• (二)第二阶段:20世纪中叶-20世纪90年代 中期
• “常识”代替幼儿的社会教育是不科学的。 • 社会教育课程也不等同于“思想品德”课程 •
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
• 三、教师们自觉的、率先垂范的自我意识及 行为有利于幼儿内化社会性要求
• 四、培养幼儿的生存能力是社会性教育的必 修课
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内容
• 一、确定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及内容的依据
• (一)儿童的发展 • 儿童发展有个体差异性,但也有共性与规律。如儿童
与灵魂的作用,为其他领域提供方向与价值的指引。 即一切的教育都在帮助孩子建立与世界的一种恰当 关系,学会做一个人格健全、并有益于人类的人。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
•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 社会教育存在于所有领域课程之中: • 如:幼儿语言教育:不仅仅只是教会孩子正确与流
利地表达,还要教孩子学会表达真诚与善意; • 幼儿科学教育:不仅让儿童学会科学的认识与探究
潜在环境因素;通过真实活动和成人表率作用, 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重视生命教育与 培养社会适应性等特点,值得我们借鉴。主要 表现为以下几点: •
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
• 一、简朴、生态化的环境能给幼儿社会化营 造良好的氛围
• 二、真实的、与社会要求接轨的活动设计能 有效促进幼儿社会化

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
由德国教育家F.W.A.福禄贝尔提出的。 •
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
•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是近 30年来国际学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 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开始对20世纪 60-70年代以“智力开发”代替早期教育的倾 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内容 第四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原则.方法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
•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 • 1.词义辨析: • 学前儿童是指0-6、7岁的儿童。 • “社会教育”的三种涵义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
•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特点 • 1.教育价值的人文性与超越性 • 2.教育目标与内容的整合性 • 3.教育主体与教育途径的多元性与协同性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
•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课程地位
• (一)学前儿童整体发展的课程框架 • 在幼儿园的课程领域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起着核心
• 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正式颁布《幼儿园 工作规程》,这也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发展 的第二阶段的主要标志。
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
• (三)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 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
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这 是学前儿童教育发展第三阶段的主要标志。
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
• 一、我国近现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 • (一)第一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 • (2) 独立阶段 • 五四时期思想解放运动带动了教育的改革;
同时也涌现出一批学前教育的改革家。 • (陈鹤琴 张宗麟)
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
• (二)第二阶段:20世纪中叶-20世纪90年代 中期
客观的世界,还要认识到人类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以及人类对客观世界所承载的责任;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
•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
• 【讨论】同样是智力中等或智商水平较高的人,为 什么有的人与他人的关系和谐,懂得乐群合作、礼 貌谦让,受人欢迎;可有的人却与他人的关系紧张, 攻击性强、孤僻易怒,受人排斥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