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历史上北方的少数民族之源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北方的少数民族- 源起

一、序

1.中原与四夷

中国古代史,一直以中原(大约是黄河流域的河东地区)为中心,是所谓华夏民族、炎黄子孙的历史。

对于中原周边的少数民族,自周就有“南蛮、北狄、东夷、西戎”的说法,合称“四夷”。东夷主要指古代山东地区人民,是先秦时期对黄河流域下游居民的总称。西戎是西周对其边界西方的部落的统称,商代称为羌或氐羌。南蛮则是对南部(早起指江南,后期指岭南)部落的称呼。北狄是对居于漠南北方人群称呼。

我们熟悉的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南宋、元明清,均以中原是正统,而周边的少数民族,一直被认为是蛮夷,即非我族类,虽然事实上三皇五帝也发端于“古夷人”(但与突厥、东胡、通古斯等不同源),古夷人走出部落文明定居中原进入农业文明后,才逐渐形成了中原人(汉之后称汉人)。

历史上中原文明和社会的发展,一直与周围少数民族的发展相伴的,不管是相斗还是相融,尤其与北方游牧民族的纠缠最甚,从秦汉抗击匈奴、到西晋五胡乱华、到鲜卑建立北朝、到隋唐(都有鲜卑血统)抗击突厥、到北宋与辽对峙、到南宋联金灭辽、到元灭宋金西夏、到明抗击瓦剌、到后金灭明建清。

虽然中原文化的正统地位从未动摇,中原经济的发展也一直遥遥领先,但经济力不等同于战斗力,相反一直垂涎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的战斗力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此消彼长,所以才有了后来的辽、金占中原半壁,元、满一统中原。

严格说,元、清时期中原都是被外族统治的,只不过满族统治者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做得比较好,所以在把元和清都作为中原正统王朝看待上,对清的认同感要明显高于元。

2.中国人的来历

关于中国人(包括中原人和少数民族)的来历,应该也是源自十万年前走出非洲的智人(世界人种同源说)。

在贴吧看到一种说法,即从中亚分三路向东迁徙而来。一部分经向东到黄河

流域,形成汉藏部落;一部分向东南印度恒河流域、又移向东南亚、接着进入中国南部、渡过长江黄河一直到达渤海,沿途形成百越部落。一部分向东北途经现在长城以北,一直到达了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沿途留下了突厥、蒙古(?存疑)、通古斯三大部落。一说而已,附录的说法似乎更具科学性。

原先总以为匈奴人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先祖,因为他们最早在中国古代史上出现(秦汉),但实际上可能并不是。突厥、东胡、肃慎反而可能是更古老的民族,只不过他们起初远在阿尔泰山或大兴安岭,离中原更远、所以更晚出现在我们的历史中。相反,匈奴人可能和中原人更有渊源。

二、北方主要的少数民族

历史上驰骋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有的昙花一现,有的延绵至今。留下印记的名字很多,但究其根源可归为五大族:匈奴、东胡、突厥、通古斯、吐蕃。1.匈奴部分:匈奴、敕勒

匈奴人可能是夏朝的遗民。《史记·匈奴列传》称:“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夏后氏即大禹。《史记索隐》引张晏的话说:“淳维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淳维,在商朝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还有一说是移居北地的夏之后裔是夏桀的儿子。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獯鬻(xūn yù,即匈奴)带其父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

匈奴是秦汉时期的称谓,在此之前有很多其他叫法。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xiǎn yǔn),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

的匈奴。还有一说,把鬼戎、义渠、燕京、余无、楼烦、大荔等史籍中所见之异民族,统称为匈奴。

不过也有人认为匈奴与先秦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不可混为一谈,匈奴应是西方草原的一个游牧民族,秦始皇之前,还未游牧至中国北部。

上述看法,在近现代学者中并未取得统一。由於匈奴的起源问题不能解决,匈奴的族属与匈奴的语系也都成为悬案。

此外,原生活于贝加尔地区的敕勒人(又称铁勒、丁零、高车),据说也是匈奴人的后裔。铁勒诸部之一的回纥在北朝后期依附于突厥,后联合唐朝消灭东突厥建立成立回纥汗国。

而突厥人,也有人认为是匈奴人的后裔。

还有东鲜卑的宇文部也是鲜卑融合匈奴残部而成。

2. 东胡部分:鲜卑、契丹、蒙古

东胡语言属“阿尔泰语系”。

关于东胡的起源,文献记载简略且混乱。学界大体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东胡之先为屠何说。唐人尹知章注《管子》称:“屠何,东胡之先也。”此说与《逸周书》《管子》等书记载的东胡与屠何并列的史料相矛盾。东胡与屠何应为并存的两族,屠何在今辽西,东胡则在今东蒙。

第二,东胡之先为山戎说。张博泉《东北历代疆域史》中说:“东胡春秋时为山戎,入战国后统称为东胡。”主此说者认为东胡之名始见于战国。然据《逸周书》东胡之称周初已出现,《山海经》记载东胡出现于史的时间也不晚至战国,《史记匈奴列传》及《逸周书》更将东胡与山戎并列,因此,东胡与

山戎应为并列的两族。山戎在今大凌河流域上游,东胡在今西拉木伦河流域,齐桓公破山戎后,东胡一度曾南下占山戎之地;秦开破东胡,东胡北却千里,复退至西拉木伦河流域,山戎可能有入东胡者,但不说明山戎为东胡之先。

第三,东胡之先为土方说:这个说法是近年才提出的。但土方的确切方位尚难以定论,亦无更多证明土方是东胡之先的史料,只能作为一说留以备考。

从考古上看,东胡一族分布在今西拉木伦河一带已经有悠久的历史。对东胡的考古文化一般学者都认为是夏家店上层文化。

所以,按前面中国先人迁徙的说法,东胡很可能是从中亚向东北方向迁徙的一支、定居在今(内)蒙古高原至东北平原即大兴安岭两侧草原的部分。

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分为两部,分别退至乌桓山(今内蒙阿鲁科尔沁旗以北,即大兴安岭山脉南端)和鲜卑山(方位无考),均以山名作为族名,形成乌桓族和鲜卑族(存疑?)。因受匈奴奴役,所以乌桓和鲜卑的风俗均与匈奴多有相似。

公元2世纪,匈奴衰败后,东胡的鲜卑占据了匈奴领地,雄踞塞北。

4世纪西晋灭亡后,鲜卑活跃于北方。鲜卑有六部,拓跋部、慕容部、段部、宇文部、秃发部、乞伏部。慕容部先后建立前燕、后燕、西燕和南燕。拓跋部则先后建立代国和北魏,北魏更是一统北方,建立北朝。宇文部被慕容部所灭。段部占据幽冀与后赵和慕容燕长年征战,后被慕容所败。秃发部建南凉。乞伏部建立西秦。而慕容部的一支西迁阴山,成为吐谷浑部,并建立吐谷浑汗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