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

合集下载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为什么要把和平奖的获得者单独列出来?
把和平奖的获得者单独列出来,体现了诺贝 尔奖对和平事业的重视。
速读主体部分,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01
首届诺贝尔 奖的获得者 及所获奖项
02
诺贝尔奖的 颁奖机构、 时间和地点
03
诺贝尔 奖的资 金来源
04
资金管理权 和评议权是 分离的
硏读课文,明确消息的详略安 排
背景 资金来源
资金管理权和评议权分离
当听到这儿的时候,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将下 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我敬佩诺贝尔 对科学事业的痴迷 ,
更敬佩他__无__私__奉__献___的精神。
课堂小结
首届诺贝 尔奖颁发
导语 诺贝尔奖的颁发者和颁发机构、 总括全文 颁发时间、颁发奖项
主体 所获奖者的国籍、姓名、 所获奖项、所作贡献
准确翔实
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分别是 谁?课文主体部分为什么要一一 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 奖项和所做的贡献呢?
德国的伦琴,荷兰的范托夫,
徳国的贝林,法国的普吕多姆, 瑞士的迪南,法国的帕西。
一一列举,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准确性; 另一方面是表现新闻事实的真实;最主要的原 因是“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 主要成就”是本消息的重点,所以要不厌其烦 一一列举
揣摩下列画线字词的含义。
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
✓ 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或找到的 事物或规律。 ✓ 而X线波长是介于紫外线和Y射线之间的一种电磁辐射, 它是本来就存在的。
此处用“发现”,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 有成就。
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课件(共24页)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课件(共24页)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谢谢聆听!
课前知识
新闻知识
新闻:又称消息,是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 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
广义
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 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 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
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 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地点
人物
起因
1901年12月 10日
瑞典的“斯 德哥尔摩”
瑞典国王 和挪威诺 贝尔基金 会
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
电头,交代了新闻报道的报社名称和准确时间,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及时性的特点。
• 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 说明是
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
• 5、本文结尾部分是补叙,这样写法有什么好处? 语段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 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 内容的真实性。
主题概述
• 文章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首届诺贝尔 奖的评定和颁发情况,同时赞美了 诺贝尔为人类做出的卓越无私的贡 献。
• 3、结合第②段的部分词语,赏析消息语言的准确性。 介绍伦琴和范托夫的科学成就时,用“发现”一词,准确地说明两位科学家是 在发现新事物、新规律方面作出贡献;评价贝林和吕多姆时,说他们“卓有成 就”“颇有建树”,用词恰当且有分寸。
• 4、第③段作者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语段明确了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颁奖地点,便于读者进一步了解 这一奖项。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共27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共27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品味第二部分
简要说说句中短语“卓有成就” “颇有建树”的作用。
“卓有成就”的意思是成绩、效果显著,这里高度评价了贝林在血清 疗法的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颇有建树”的意思是很有功绩,这 里很有分寸地评价了普吕多姆在诗歌创作方面获得的成就。这两个词 语准确地报道了获奖者的情况,体现了消息语言的客观性与严谨性。

4
诺贝尔奖
• 1895年,诺贝尔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 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 诺贝尔奖,分为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 奖、文学奖及和平奖5种奖金(1969年瑞典银行增 设经济学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 出重大贡献的人。为了纪念诺贝尔做出的贡献,人 造元素锘以诺贝尔命名。
自主探究
简要说说主体部分的内容有哪些?
主体部分是文章的2-3段。第2段一一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 获奖项和所做贡献,条理清晰,简明扼要;消息事实准确且翔实。第 3段叙述了颁奖机构、拨款来源、授奖的时间和地点,交代了诺贝尔 奖的基本情况,让人们明白诺贝尔奖颁发机构的组成。
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 简要说说背景部分的内容有哪些?
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标题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 标题清晰简洁地交代了消息的主要内容,并强调了首次颁发,暗示了本 则消息叙述的角度和下文需要详写的内容。
初读课文
自主探究 朗读课文,找出消息的导语部分。
文章开头一段是导语。(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1段或第1句话。它用 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揭示消 息的主题思想。)本段有2句话组成,第1句交代了人物、时间和事情 的结果。第2句交代了事情的缘由(诺贝尔绍颁奖资金的来源,补充说明 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这在委婉地告诉人们诺贝尔奖的公平 公正,也正如诺贝尔遗嘱中所说: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 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的影响,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 就的大小。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22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22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工程师阿尔弗雷德·贝恩哈 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 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
Part1:新课导入 N e w L e s s o n L e a d i n
• 莫言和屠呦呦因为诺贝尔奖可谓是家喻户晓,诺贝尔奖为什么会有 这么大的影响力呢?同学们了解诺贝尔奖吗?
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嘱咐。
Part1:新课导入 N e w L e s s o n L e a d i n
预习检测:注音

遗嘱
nuó
挪威
bān
颁发
shèn
渗透

拨款
é
巨额
zhòng
仲裁
shì
逝世
zhuó
卓 有成就
Part2:精读细思 R e a d a n d T h i n k
• 这篇课文也是一则消息,请同学们根据前面所学,勾画出本则消息 结构的五部分。
Part2:精读细思 R e a d a n d T h i n k
再读课文,思考:
1、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特点?
交代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特点:
开门见山、高度浓缩、简明扼要。
Part2:精读细思 R e a d a n d T h i n k
再读课文,思考:
2、末段交代消息背景,介绍颁奖资金的来源,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议权 的分离。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上好课八上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这篇课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这篇新闻所报道的是首届诺 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这篇新闻事实准确,内容详略得当,是新闻中的佳作。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文拓展积累
译文:古代那些想要彰显高尚品德于天下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 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 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先要修养自身的品行;要想修养 自身的品行,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 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 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认识、研究万事万物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 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行,品行得到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 管理好家庭后才 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预习思考问题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 思
1
试结合文本分析本文的“倒金字塔结构”。
关键词:诺贝尔奖、科学探索
导 思
2
有人认为最后一段介绍新闻背景,删去也
不影响新闻的完整性,你怎么看?
课文初读感知
文 章 第一部分(①):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交代颁奖机构、 脉 时间及获奖对象等。 络
第二部分(②③):详细介绍获奖人物及颁奖机构、颁奖
必考字词梳理
近词
颁发
颁布

词 同 二者都有“公开宣告、公布”的意思。


侧重于授予、发布, 对 侧重于公布,对象往往是法律、
异 象通常是奖状、证书或命 法令和行政性法规条例等。
令、指导等。
① 校长向运动员颁发奖状和证书。 例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已于1999 年颁布。 词义适用对象不同。
的优点是易于材料的组织、利于突出新闻的特点、行文简
洁明快、方便读者阅读、便于编辑处理。
预习资料速查
消息语言的特点 消息的语言指用来简明扼要、准确及时报道新闻事实的语 言,这个基本功能决定了消息语言的特征。其基本表达方式是叙 述,特征是: (1)客观:①中性词多于褒贬词。②修饰语的限制性多于 形容性。③句子的陈说语调多于感叹语调。 (2)确切(准确、贴切、具体):①在时间、空间、数量、 程度等方面,语言要与事实高度吻合。②概念明确、判断准确, 防止夸张和“陌生化”的语言。③慎用可能产生歧义的语言。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
明确:属于电头,交代了新
闻报道的报社名称和准确时间, 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的特点。
悟读感悟精神 学生分组讨论后交流展示:
(1)这篇新闻的主体部分交代了哪些内容? (2)消息的结尾部分补充说明了资金的管理权和 评议权的分离有什么用意? (3)认真阅读获奖者资料,填写下表,从中感悟 到科学家们的什么精神? (4)你知道我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字和贡献吗?
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一份奖给在化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
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 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 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物理奖和化学奖由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颁发;医学和生理学奖由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颁 发;文学奖由斯德哥尔摩文学院颁发;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举产生的5人委员会颁发。 对于获奖候选人的国籍不予任何考虑,也就是说,不管他或她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谁最符 合条件谁就应该获得奖金,我在此声明,这样授予奖金是我的迫切愿望…… 这是我惟一有效的遗嘱。在我死后,若发现以前任何有关财产处置的遗嘱,一概作废。
同学们
听说过诺 贝尔这个
名字吗? 他是什么 人?谁来 介绍一下?
人物简介:
诺贝尔
(1833-1896),瑞典化学家 ,工程师。 诺贝尔最突出的是发明炸药。他一生致力于 炸药的研究,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 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取得了在许多 国家生产黄色炸药的专利,被誉为“炸药大 王”。 他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 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 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经过了4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首届诺贝尔奖颁发》PPT电子课件(第2课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首届诺贝尔奖颁发》PPT电子课件(第2课时)


导语: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诺 贝
赞美

主体:获奖者及其贡献、
贡献
奖 颁
颁奖机构、时首届诺贝尔奖 获奖的相关信息以及诺贝尔奖的有关知识,表达出了作 者对诺贝尔及获奖者对人类贡献的高度赞美。《别了, 钞票上的民族文化》这则消息采用简短的文字,报道了 欧元统一后,各地区原有的钞票上的民族文化消失,取
2. 文章开头一段交代了哪些信息?有什么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导语作用分析法。 首句为新闻的 导语部分,交代了事件的几个要素:人物、时间、事 件,总括了新闻的内容,简洁明了,让读者一下子就 明白了新闻所报道的具体内容。第二句交代了诺贝尔
第二部分(第2一4段)
3.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语段中一一列举了当年诺贝尔奖的各个门 类的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他们 所做出的贡献,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准确 性和真实性。
第一部分(①):
简单概括了新闻所报道 的主要内容及诺贝尔奖 的由来。
第二部分(②-④):
报道了当年诺贝尔奖的获 得者以及有关诺贝尔奖的 知识。
第一部分(第1段)
1.“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属于什么内 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 地点、时间,表明消息材料真实可靠,报道及时。
4. 第三自然段,作者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语段明确了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 和颁奖地点,使所报道的内容简洁明了,便于读者了 解和掌握。
【手法探究】本文结尾部分是补叙,这样写法有什 么好处?
【答案】语段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诺贝 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 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 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公开课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公开课教学课件

本文结尾部分是补叙,这样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语段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 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读 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主旨 这则消息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奖的相 关信息以及诺贝尔奖的有关知识,表达出了作者对诺贝尔及获 奖者对人类贡献的高度赞美。《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 这则消息采用简短的文字,报道了欧元统一后,各地区原有 的钞票上的民族文化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小小的硬币上唯一 的一个图案,表达出了作者对欧元钞票上民族文化消失现象 的惋惜和痛心。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第一课时
一提到诺贝尔,我们马上想到代表最高荣誉的诺贝 尔奖,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首届诺贝尔奖 设置、颁发的过程,感触诺贝尔激励后来科学研究 的高尚品德。
学习目标 1. 了解诺贝尔的贡献及人们对他的评价。重点 2. 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品析简洁语言。难点
3. 感触伟学家的伟大之处,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自信 心。
写作背景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 炸药的发明人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 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 次颁发。诺贝尔奖现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 学或医学、文学、和平、经济学六个奖项,以 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 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文体知识
路透社,英国最大的通讯社,西方四大通讯社(美联社、合 众社、路透社、法新社)之一。总社设在伦敦。路透社提供 各种新闻和金融数据,并以迅速、准确享誉国际。
渗透 shèn
重 点Βιβλιοθήκη 颁发 bān字音 卓有成就 zhuó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共1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共1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反馈练习
2、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个标题 。 据新华社电 记者9日从正在召开的重庆市“两会”上获悉,重庆市政府将对房地产市场加强 财税调节,并确定开征高档商品房房产税。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重庆将完善“双轨制”住房供应体系,今年新开工 公租房1350万平方米,通过加强土地供应、税收约束等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结构合理、供 求平衡、秩序规范。“十二五”期间,重庆将加强财税调节,开征高档商品房房产税。 据悉,财政部已经原则上同意重庆开征商品房房产税,具体实施方案由地方政府制订,报财政 部备案。重庆市正抓紧完善相关方案,有望在今年一季度出台文件开征高档商品房房产税。
①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准确性; ②另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详实; ③还因为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奖项和所做贡献是新 闻的重点,所以要详写。
课文最后一段特别说明诺贝尔奖的资金管理权和评 奖权的分离,有何用意?
①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能够有效保证诺贝尔奖评奖的公正 性;
②公正性是权威性的基础。因这篇消息写的是诺贝尔奖首次颁发, 特别需要强调其权威性,但如果明确写出,需要大量文字(比如介 绍评奖者的专业水准和道德操守),这并非消息所能承担。因此, 作者巧妙地用新闻背景来表现诺贝尔奖的公正与权威,既客观,又 简洁。
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了解诺贝尔的贡献及人们对他的评价。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品析简洁语言。 3.感触伟学家的伟大之处,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激 发自信心。
情景导入
一提到诺贝尔,我们马上想到代 表最高荣誉的诺贝尔奖,现在,让我 们走进课文,了解首届诺贝尔奖设置、 颁发的过程,感触诺贝尔激励后来科 学研究的高尚品德。
倒金字塔结构
是按照新闻价值的大小,即新闻事实的重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

导入新课:
同学们能否根据以下图片猜一个新闻事件?
走近新闻
你知道吗?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 贝尔(1833—1896),瑞 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 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 明者,被誉为“炸药大王”。 其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 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 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 积累了巨额财富。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这则消息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相关情况,简要 全面地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奖者、颁奖机构、颁奖时 间和地点、诺贝尔奖金的来源及资金管理权与评奖权分离 等内容,褒奖了世界上对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激发了 人们尊重科学、探索 )A.为了防止酒驾
明确:作者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以及所做贡献,突出了新 闻事件的真实性与准确性的特点。
语言客观、准确、简练、平实
(1)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绩。 (2)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3)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 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 (4)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
板书设计
首 届 诺 贝 尔 奖 颁 发
导语 主体 背景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具体介绍获奖者及其贡献 明确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地点
诺贝尔奖金的来源 资金管理权与评奖权分离
拓展延伸——课后任务
1、必做任务:将课堂上写的消息修改完善好。(可 在课后继续小组交流)
2、选作任务: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 上册
第一单元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掌握新闻的结构要素,学习新闻的写作。 2.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3.阅读课文,领会科技的力量,培养科技创新的意识,初步树立正确的科技观。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语文八年级上册2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语文八年级上册2

消息报道除了要及时、真实,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2.探究语言特点。找出下列句子中能表现本文语言平实准确而客观简练的词语, 并做好批注。
(2)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颇有建树”的“颇”在这里是“很,相当”的意思,这里用来 评价普吕多姆的诗歌创作,很有分寸,体现了消息语言客观、准确的 特点。
消息报道除了要及时、真实,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2.探究语言特点。找出下列句子中能表现本文语言平实准确而客观简练的词语, 并做好批注。 (4)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 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 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消息报道除了要及时、真实,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2.探究语言特点。找出下列句子中能表现本文语言平实准确而客观简练的词语, 并做好批注。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
(2)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3)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4)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 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 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03 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
消息报道除了要及时、真实,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学习任务
1. 回顾消息语言的特点。 2. 探究语言特点。找出下列句 子中能表现本文语言平实准确而客 观简练的词语,并做好批注。
学法指导: 第一步:互学要求 1.有序交流:小组内有声读一读,组长 组织同学们就主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合 成最终意见。 运用XX词有 的意思,作用是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共22页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共22页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共22页(共22张PPT)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① 2023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你知道我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字和贡献吗?②2023年屠呦呦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人,获奖理由:发现了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

一分钟了解“诺贝尔”什么是“诺贝尔奖”?“诺贝尔奖”是以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命名的奖项。

诺贝尔奖最初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等五个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

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该奖于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奖以“诺贝尔奖基金会”每年的利息或出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六个领域对人类做出最重大贡献的人。

截止至2023年,诺贝尔奖共授予了919位个人和24个团体,这其中4位个人以及1个团体(联合国难民署)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1个团体(红十字会)曾三次获得诺贝尔奖,故总计923次授予个人、27次授予团体。

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

1.把握新闻的基本结构、特点及相关知识。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品析语言。

3.了解诺贝尔的贡献及人们对他的评价,感触科学家的伟大之处,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自信心。

学习目标挪威()遗嘱( )渗透( )卓有成就( )仲裁( ) 拨款( )逝世( ) 颁发( )1.读准字音nuóyíshènzhuózhòngbōshìbān一、夯实基础遗嘱:颁发:建树:卓有成就:2.理解词语人在生前或临死前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死后各事应如何处理。

授予,分发某一样东西,比如勋章,奖状等。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学生重点读文章第二段回答,文章
——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
获奖项及所做贡献有什么作用?
明确:体现了新闻事实准确、翔实。
这则消息之所以得到人们的关注, 在内容上有什么特点?
首先这是诺贝尔奖首届颁发,其次 诺贝尔奖是由诺贝尔个人留下资金奖励 的,再次诺贝尔奖在世界上有最高的权 威性和信服力。所以这个新闻非常有重 大的意义,得到人们的关注。
三的多媒体新闻通讯社,主要提供各类新闻和金融数据,在
128个国家运行。路透社由保罗 · 朱利叶斯 · 路透于1850年
在德国亚琛创办,次年迁往英国伦敦。1865年,路透把他
的私人通讯社扩展成为一家大公司。1916年,公司被改组
为路透股份有限公司。它以快速的新闻报道被世界各地报刊
广为采用而闻名于世。
颁发: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
你知道我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字和贡献吗?
①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 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 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 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 奖的中国籍作家。
②2015年屠呦呦成为第一 个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 奖的中国人,获奖理由:发 现了青蒿素———种用于治 疗疟疾的药物。
答疑解惑
本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称 新闻佳作,那语言自然富有表现力。下面就请同学们再 读课文,揣摩以下加点字的含义。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 射线。 发现是已有的事物、现象从隐藏不为人知的状态 到为众人所知的状态的过程。而X线波长是介于紫 外线和Y 射线之间的一种电磁辐射,它是本来就 存在的。所以此处用“发现”,体现了新闻语言
法国的普吕多姆
消息的结尾部分补充说明了资金的管理权和评议权的分离有什么用意?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共1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共1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诺贝尔的遗嘱里面说:“诺贝尔奖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
,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 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材料一:诺贝尔虽然成了大富豪,可他和妻子、儿女的生活 依然与过去一样,从不奢侈浪费。他经常把大笔款项捐给慈善事 业,毫不吝啬。诺贝尔慷慨大方之名,很快传遍了各地,因此要 求他帮助的穷人络绎不绝,但诺贝尔从不厌烦,总是尽力帮助他 们。这样一来,每天都有大群的贫民等候他救济,诺贝尔深感为 难,感到招架不住了。他写信给哥哥谈起这件事:“我每天光是 收到的求助信,就不下20封,估计每天支出的救济费约2万克朗以 上。一年下来就得花去700多万克朗。”
▲补充材料一:错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2001年,老舍先生的儿子、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舒乙向外
界披露了“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被老舍得到”的内幕。舒乙 透露,在入围者到了最后5名时还有老舍,最终,秘密投票结果 的第一名就是老舍。那年,瑞典方面通过调查得知老舍已经去世 ,于是日本的川端康成获奖。
1.知识链接
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硝化甘 油炸药的发明者。由于毕生从事科研和火药的研制, 诺贝尔终身未娶,无子女。晚年时立下遗嘱,将全部 不动产,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作为基金,以其利息 用奖金形式分给前一年中对人类做出较大贡献的人, 设立物理学、化学、文学、生理学或医学以及和平五 种奖。
一、整体感知
活动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时间:1901年12月10日; 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及诺贝尔奖的获 得者; 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2)根据消息的文体特点,勾画出消息的导语和主体部 分。思考:导语部分讲了哪些内容?主体部分讲了哪些 内容?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共23张PPT)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共23张PPT)

艺术特色
消息语言的特点 客观 准确 简练 朴实 通俗
拓展延伸
你知道哪些与中国人有 关的诺奖获得者?请讲述 他们的事迹!
杨振宁、李政道:1957年因提出“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 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时为中华民国国籍) 丁肇中:和伯顿·里克特由于1974年发现了J/ψ粒子而同时获得 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
表明消息材料真实可靠,报道及时。
2. 文章开头一段交代了哪些信息?有什么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导语作用分析法。 首句为新闻的导语部分,交代了事 件的几个要素:人物、时间、事件,总括了新闻的内容,简洁明了,让读 者一下子就明白了新闻所报道的具体内容。
第二句交代了诺贝尔奖的来历及其具体分类和获奖条件,为读者普及 了相关知识,便于读者更有效地读懂和了解新闻内容。
3.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颇”字用在这里,有很,相当地意思。表明普吕多姆 在诗歌创作方面的造诣和成果非凡。
艺术特色
总分的文章结构 报道中的导语部分,总体概括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
情况,然后下文重点介绍了首届获奖者的一些资料及诺贝 尔奖的机构等一系列知识。这样处理使文章脉络清晰,便 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 西方四大通讯社:
• 路透社(英国)
• 美联社(美国)
• 合众社(美国)
• 法新社(法国)
• 另外:新华社(中国)

朝中社(朝鲜)

共同社(日本)

塔斯社(俄罗斯)
2012年莫言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
2015年屠呦呦获得 诺贝尔医学奖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诺贝尔
学习目标
1.了解消息内容,理解作者通过新闻事实传达出的观点。 (重点) 2.理清消息的新闻要素,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和语言等方 面的主要特点。 (难点) 3.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重点)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共19张)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件(共19张)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再读消息,探究消息特点
新闻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 体裁。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结合文章内容,请简 要分析本文的时效性和真实客观体现在哪是?
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
电头交代了消息发布的媒体和时间,路透社是国际权威通讯社之一, 说明消息准确,“1901年12月10日”体现了消息报道及时。
诺贝尔生前立下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哪些在物理、 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时也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 贡献的人。”这位为世界贡献一生的伟大科学家用自己的实 际行动鼓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而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诺贝尔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荣誉奖项。那么关于诺贝尔奖首 次颁发的时间、获得者、颁发机构、颁发地点等你了解多少 呢?今天我们就从一则新闻去寻找答案吧。

初读消息,整体感知
标题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导语 主体
(第1段)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第2段)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 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 (第3段)明确颁奖机构、
重 要 性 递 减
时间、地点和运作模式

(第4段)介绍奖

金来源,资金管

背景
理权和评奖

权分离


初读消息,整体感知
倒金字塔结构是按照新闻价值的大小(新闻事实的重要程度、新 鲜程度,以及读者感兴趣的程度) 依次将新闻事实写出的一种 结构形式。
习近平就印度新冠肺炎疫情向印度总理莫迪致慰问电
新华社北京4月30日电
习近平致慰问电
。 新华社电 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30日就印度新冠肺炎疫情向印度总
理莫迪致慰问电,习近平在慰问电中表示,我十分关切近期印度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消息的语言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的特 点。
拓展阅读,评价人物
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结合课外材料,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
小组合作用句式说话“我看到了一个
的诺贝尔”。
材料一:诺贝尔虽然成了大富豪,可他和妻子、儿女的生活依然与过去一样, 从不奢侈浪费。他经常把大笔款项捐给慈善事业,毫不吝啬。诺贝尔慷慨大方之 名,很快传遍了各地,因此要求他帮助的穷人络绎不绝,但诺贝尔从不厌烦,总 是尽力帮助他们。这样一来,每天都有大群的贫民等候他救济,诺贝尔深感为难, 感到招架不住了。他写信给哥哥谈起这件事:“我每天光是收到的求助信,就不 下20封,估计每天支出的救济费约2万克郎以上。一年下来就得花去700多万克郎。
新闻(消息)的特征: 1.用事实说话(真实性); 2.报道迅速及时(时效性强); 3.语言简明扼要(准确性); 4、有固定的结构方式(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放在前面 进行报道)
5、有消息头(电头)
新闻(消息)的语言特点: 一、客观 1、中性词多于褒贬词 2、修饰语的限制性多于形容性 3、陈述语调多于感叹语调 二、确切(准确、贴切、具体) 三、简练 四、朴实 五、通俗
感知内容,理清结构
(四)末段交代消息背景,介绍颁奖资金的来源,说明资金 管理权和评议权的分离。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资金管理权和评议权的分离能够有效的保证诺贝尔评奖的公正性, 巧妙地用新闻背景来表现诺贝尔奖的公正与权威,既客观,又简洁。
对比阅读,品味语言
要求: 同桌为一组,一同学删去一字或者一词,一同学陈述能
个,挪威1个)颁发。 5.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
药,这使他获得jù é( 巨 额 )收入。
预习检测,夯实基础
遗嘱 建树
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 面形式所做的嘱咐。
文中表示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
仲裁 争执双方同意的第三者对争执事项做出决定,如国际仲裁 、海事仲裁、劳动仲裁等。
卓有成就 形容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也指做事效率很高,办事方 式很有效果。
感知内容,理清结构
(一)朗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时间: 1901年12月10日; 地点: 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人物: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事件: 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感知内容,理清结构
(二)默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本则消息的结构。
拓展阅读,评价人物
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结合课外材料,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小
组合作用句式说话“我看到了一个
的诺贝尔”。
材料三:诺贝尔在读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名列班上的第二名,第一名总是
由一个名为柏济的同学所获得。有一次,柏济意外地生了一场大病,无法上学而
请了长假。有人私下为诺贝尔感到高兴说:“柏济生病了,以后的第一名就非你
拓展阅读,评价人物
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结合课外材料,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
小组合作用句式说话“我看到了一个
的诺贝尔”。
材料二:诺贝尔多才多艺。他自幼喜爱文学,平时工作再忙碌,他也要偷闲阅 读小说和作诗。他更喜欢哲学,他说:“饭可以不吃,哲学书不可不读。”正是哲 学的思辨和文学的想象力,推动了他的科学发明。他喜欢易卜生的戏剧,他和法国 大文豪雨果的交情也不错。他不但经常写诗,30岁那年还写了一部名为《兄弟》 的小说,后来又写过一部《非洲的光明时代》的历史小说。1885年,诺贝尔还写 过一部《专利病菌》的喜剧,1896年临去世前,又完成一部叫《报应》的悲剧。
莫属了!”诺贝尔并不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将其在校所学,作成完整的笔记,
寄给因病无法上学的柏济。到了学期末,柏济的个多才多艺/富有同情心/努力/正直……的诺贝尔。
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抓住消息特点,报道一则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校 园消息,100字左右。 2.完成《高分突破》第2课。 3.继续阅读名著。
标题:《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导语: 第一段
主体: 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奥斯陆举行。(第二、三段) 背景: 最后一段
感知内容,理清结构
(三)电头和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特点?
电头:地点斯德哥尔摩,时间1901年12月10日,发稿方式。 导语:交代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特点:开门见山、高度浓缩、简明扼要。
否删去的理由,借助这种方式,深入体会消息语言的准确性 和严密性。
对比阅读,品味语言
例如: 1.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 典3个,挪威1个)颁发。 2.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 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 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联系现实,导入新课
他们获得了什么荣誉? 莫言和屠呦呦都获得了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是世界各类奖项中地位最高的奖项,截止至2018年, 诺贝尔奖共授予了904位个人和24个团体。通常被认为是颁奖领 域内最重要的奖项,有着公认的权威性。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预习检测,夯实基础
1.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bān fā( 颁 发 )了诺贝尔奖。 2.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jiàn shù( 建 树 )。 3.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zhòng cái(仲 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4.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yí zhǔ( 遗 嘱 ),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