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病药物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结核病药物研究
09化教张丽秀 20090611123
摘要:文章综述了近几年来抗结核病药物的种类,包括氟喹诺酮类药物,利福霉索类,氨基糖苷类药物,新大环内酯类药物,氨硫脲衍生物类药物以及其他一些重要药物。
主题词:抗结核病;新药研究
随着人们对结核分枝杆菌本质认识的逐步深人及新兴技术的发展,为抗结核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条件。以下介绍抗结核病药物的主要种类。
1 氟喹诺酮类药物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广谱抗生素,但其具有较强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耐药结核病例。这类药物抗分枝杆菌作用有以下共同点:①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对氟喹诺酮产生白发突变率很低,与常用的抗结核药之间无交叉耐药,目前这类药已成为耐药结核病的主要选择对象。②这类药物胃肠道易吸收,毒副作用较小,适合于长程给药。③有良好的亲脂性和适度的亲水性,易渗入巨噬细胞内,对细胞内分枝杆菌也有作用。④对非结核分枝杆菌活性强。近lO多年来,研究较多的主要有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氟沙星、司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1)氧氟沙星(oflaxacin,OFLX):该药口服吸收好,分布于组织巨噬细胞、胎盘、乳汁中的浓度比血中高,与其他抗结核药物无交叉耐药,并有协同作用。(2)环丙沙星(cipmfloxacin,CPLX,CIP):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但由于有人认为该药在试管内和RFP一起应用有拮抗作用,所以临床应用的报道还不多。
(3)左氧氟沙星(1evolfloxacin):抗结核分枝杆菌的活性也是0FLx 的2倍。该药的副反应发生率只有2.77%。LVFX良好的抗菌活性、优良的药物动力学和较高的安全性以及与其他抗结核药间的协同作用,使LVFX正逐步替代0FLX而成为MDR.TB的主要治疗药物⋯。
(4)司帕沙星(spaffloxacin,SPX):司帕沙星为90年代早期由日本学者首先研制,是目前临床应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中抗结核菌活性最高的一种。SPX的突出的副反应为光毒性(光过敏性皮炎),从而影响其临床应用。
(5)莫西沙星((moxifloxacin,MXFX):近几年来,继三代
喹诺酮类药之后,又开发出数十种第四代药物,如曲沙星(trovafloxaein),格帕沙星(greepafloxaein),克林沙星(dinafloxacin),莫西沙星(moxitloxaein)等,其中莫西沙星有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已受到大家的瞩目。
尽管上述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较好的抗结核作用,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和RFP相提并论。由于氟喹诺酮类药物影响年幼动物的软骨发育,对儿童和孕妇的安全性至今尚无定论,原则上暂不考虑用于这类人群口1。
2 利福霉索类
在结核病的化疗史上,利福霉素类药物的研究一直十分活跃,1962年第一个半合成利福霉素即利福霉素V用于临床,1965年利福平问世。我国于1974年研制利福定,1981年投产,1977年研制利福喷丁,1984年应用于临床,80年代意大利研制利福布丁,1990年Dikkinson 报道研制FCE系列和CGP系列,90年代日本研究了KRM系列。其中利福定在90年代未再生产,FCE系列和CGP系列研究在90年代以来也未再进一步研究。
(1)利福喷丁(rifapentin,RPE,HI'r):Rfrr又名环戊基哌嗪利福
霉素,RPT为我国自行研制、最先投产、最先试用、最早总结推广,堪与RFP相比拟的长效利福霉素。是一种高效、长效抗结核药物。
(2)利福布汀(nifabutin,RFB,RBU):RBU的亲脂性、透过细胞壁和干扰DNA生物合成的能力高于RFP,使之能够集中分布在巨噬细胞内而具有较强的活性。RBU也有其不足之处。如RBU的早期杀菌作用不如RFB,可能与其血浆浓度低有关。
(3)苯嗯嗪利福霉素-1648(KRM一1648):纲谷良认为:由于KRM 一1648比RFP有更强的杀菌作用,即使结核分枝杆菌对RFP具耐药性,本药也能发挥一定的杀菌作用。
3 氨基糖苷类药物
(1)丁氨卡那霉素(阿米卡星,amikacin,AMK):国内常用的二线药为卡那霉素,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监测该药的血浓度以确保剂量足够但不过高。如果患者年龄在60岁或以上时,需慎用,因为AMK对年老患者的肾脏和第八对听神经的毒性较大。
(2)异帕米星(isepamicin,ISM):ISM与AMK同属第三代氨基糖苷类,本品的抗结核活性不如AMK,但对部分耐AMK菌株有效,不良反应与AMK相似。
(2)巴龙霉素(paromomyein,PRM):巴龙霉素是从链霉菌(streptomyces rlmosus)的培养液中获得的一种氨基糖苷类药物,有研究认为它具有抗结核作用。
4 新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
这类药物是红霉素的衍生物,抗分枝杆菌的作用机制是菌体内核蛋白体的SOS亚基可逆性结合,干扰蛋白质的合成。新大环内酯类药物有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罗红霉素抗结核杆菌作用最强,与利
福平和异烟肼有治疗协同作用。这类药物共同特点是对酸稳定,口服易吸收,组织穿透性好,组织细胞内浓度高于血药浓度,并有中等长的半衰期。新大环内酯类药物主要用于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和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
5 氨硫脲衍生物类药物
今年来国外合成了几种氨硫脲衍生物,其中以乙酰喹啉N4吡咯烷氨硫脲最引人注目,其抗菌活性优于氨硫脲。动物实验还发现苯乙烯基甲基甲酮缩氨硫脲对小鼠结核病有显著疗效。
6 硝摹咪唑并吡喃类药物
源于20世纪70年代印度研究者的发现,CGI一17341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MIC为0.1—0.3p.g·mL一1,体外抗结核活性近于异烟肼、利福平,动物实验结果亦然。与其他抗结核药物无交叉耐药,是有希望的抗结核药,
这类中筛选出硝基咪唑并吡喃有效化合物PA-824在低氧环境下培养的非复制期结核分枝杆菌模型中有作用。其活性类似于甲硝唑.明显强于CGI.17341和异烟肼(异烟肼对此模型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无作用)。一般治疗结核病的药物需要进入病菌体内,由病菌本身来激活。抗药结核杆菌能够阻止药物进入病菌,或不激活药物。因此具有抗药性。而PA-824能够逃过病菌的“岗哨”,侵入病菌体内杀灭它。它的出现对改善非复制菌群的作用带来极大的希望,提示有可能成为扩大抗结核活性范围的有效药物【3·4·5】,正处于I期临床研究阶段。相关新药可能在10年内获准上市。
7 吩噻嗪类药物
吩噻嗪类中的氯丙嗪在早期的文献中报告能改善临床结核病,并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