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cc74fa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b2.png)
XXXX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教育部XX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X政发(202X)3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号)、《关于加快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学分制改革的通知》(X教职函(20XX)2号)等文件精神,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学院决定全面推进学分制改革,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紧密对接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和1+X证书制度,以创建优质高职院校为统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体系为重点,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保障,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服务学生全面成长和个性化成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发展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工作目标(一)建立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管理体系建立以选课制为基础,包括选课制、弹性学制、学分绩点制、重修制、主辅修制、导师制、学分互认制、学分积累和转换等在内的教学管理体系,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
(二)建立以学分制为核心的运行机制建立按学年注册、按学分缴费、按绩点综合考评和奖励学生、按学分毕业的学籍与学费管理机制,赋予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课程、任课教师、学习进程的权利。
(三)建立以学分制为核心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构建和完善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管理及教学信息服务体系,建立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及完备的教学信息服务。
(四)建立以学分制为核心的制度建设制定与学分制管理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收费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学籍管理、选课管理、实验室管理、成绩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规章制度,营造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学院创新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环境,提高学院教育教学管理的整体水平。
三、基本原则(一)整体设计在学院学分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对学分制改革方案进行整体设计,明确工作任务、实施要求、配套制度、支持条件,加强学习考察、调研论证,确保方案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符合要求。
学分制改革总体方案
![学分制改革总体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fd68a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1.png)
深化学分制改革总体方案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要求,通过深化学分制改革形成更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特制定本总体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激励学生刻苦读书学习,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改革目标以深化学分制改革为重要抓手,改进教风、学风,着力解决“学生学好、老师教好”的问题,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重点围绕“优化教学计划、严格学业要求、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健全教师评价机制、完善条件保障”等五个方面,把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聚焦到人才培养和内涵建设上来,建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一)具体目标通过深化学分制改革,建成一批国际一流、国内一流的专业,所有专业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及以上。
实现一流课程支撑一流专业,一流专业群支撑一流学科的改革目标。
(二)实施路径深化学分制改革主要包括教学计划、学业要求、课程建设、教师评价。
通过设立学生服务中心、课程管理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形成实体部门与管理制度相结合的学分制支撑体系。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少而精的核心课程体系。
赋予学生更大的学习选择权,强化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2.严格学业要求,加强过程管理,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强化对学生学业的全过程指导。
设立学生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与服务,构建全员育人新格局。
3.提高课程建设质量,保障优质课程供给。
设立课程管理中心,制订课程质量标准,实施课程“准入、运行、评价、反馈、改进”的质量闭环管理。
4.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绩效分配制度。
设立教师发展中心,为教师提供服务与咨询,构建教师培养体系,实施教师准入、聘用、退出、流转管理。
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未经许可不得翻印-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未经许可不得翻印-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https://img.taocdn.com/s3/m/9c1af8538e9951e79b89278a.png)
670103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670103适用专业: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计划学制:三年版次: 6.0编制:黄保源审核:韩兰娟批准:蒋心亚生效日期:2013年9月1日未经许可不得翻印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改记录一、招生对象具有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或更高学历者。
二、学制与学历实行学分制管理,计划学习年限为三年。
学生相对自主选择课程、选择教师、选择学习进程、选择专业方向,修满本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各类学分和总学分,德育、体育合格,可以提前毕业。
三、就业面向、职业岗位及能力分析1.服务面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广告、出版、印刷、会展、策划、等生产和管理行业的平面艺术设计、视觉传媒设计、品牌策划与设计及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
毕业生的就业领域主要包括广告公司、品牌策划公司、媒体行业(如电视台)、展示公司、出版印刷企业等相关企业的平面设计、后期处理、设计管理、印前设计等部门等。
2.职业岗位及能力分析四、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终生学习理念,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懂技术、能操作、会管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为文化创意产业培养更多的“懂策划、有创意、精设计、会制作”的高端技能型应用本科人才,从事视觉传达设计、工艺制作、营销、管理等业务等领域;从事会展设计、广制作告设计、品牌策划制作、企业形象的设计、印刷设计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1.基本素质能力结构2.专业方向素质能力结构五、职业证书要求(一)外语、计算机、普通话能力要求1.英语应用能力证书;2.计算机一级;3.普通话三级甲等(二)职业技能证书1.广告设计师B级证书2.国际商业美术师证书六、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根据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本着“坚实基础、较宽口径、注重实践、强调应用”的理念,构建“知识体系+技能体系”的课程模块,优化课程设置,适当减少理论课程比例,加大实践课程和应用型公选课程比例,真正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大学学院关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大学学院关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02ec40f3e45c3b3566ec8b38.png)
本科学院关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2012]院字第15号(2012年4月22日)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组织和实施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规格和质量。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对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并从2012级学生开始执行。
为保证修订工作顺利进行,特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的办学理念,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高等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要符合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要求,体现各专业的特点,以能力培养为重心,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体系;更新教育观念,遵循现代教育规律,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保证培养出具有培养特色、适应社会需求的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基本原则(一)总原则本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根据外向型、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本着“口径适当、基础扎实、强化能力、注重实践”的总原则,要求强化能力培养、注重创新、优化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二)基本原则1.适应性原则培养方案要体现“口径适当”的原则,坚持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本专业领域技术发展趋势,努力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区域特色,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完全学分制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完全学分制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fd7392b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4.png)
实践课程
加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提高职业技能水平。
3
选修课程
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 求。
职业能力的培养
01
02
03
职业技能
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具备熟练的职业 技能。
职业素养
加强职业道德、职业操守 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教 育,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
05
完全学分制背景下高职人 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与保障
师资队伍的建设
01 02
建立高水平师资队伍
在完全学分制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需要具备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等不同层次的教学人员,以及具有丰富实践经 验的行业专家和工程师。
加强教师培训和进修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需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 和进修活动,包括国内外学术会议、专业研讨会、实践操作培训等。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高职教育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点,其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应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完全 学分制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能够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制定具有区域特色的课程设 置和教学内容,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
推进素质教育改革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完全学分制背景下高 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能够根据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学 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 创新能力,符合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
完全学分制的发展历程
完全学分制起源于美 国,逐步发展并完善 于19世纪末20世纪 初。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 革的深入,越来越多 的高校开始实行完全 学分制。
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草案)
![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草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e11b05d15abe23492f4d3a.png)
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草案)楚雄师范学院学分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草案)人才培养方案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目标及人才培养模式,它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
为推进学分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弹性学制、选课制和绩点制,从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决定对2009年颁行的《楚雄师范学院本科生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全校各系(院)要遵照本指导意见的要求,按照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结合专业特点和教学实际,适应学分制改革的需要,认真作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一、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育人为根本”和“知识、能力、素质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的发展观,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能结构合理、综合素质优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第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修订培养方案与推进专业建设相结合,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优化课程结构与整合教学资源相结合,探索多规格、个性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完善学分制、激励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相结合。
(二)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第一、加强学科基础、拓宽专业面。
在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牢固树立加强学科基础,确保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增强人才培养发展潜力的理念。
在强化学科基础的前提上,拓宽学生知识面,从增强不同专业的学科基础、相近专业的应用交叉、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等方面,认真审视本专业课程设置的新思路。
既要明确不同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又要确定专业核心(学位)课程结构;既要从相近专业的应用交叉、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扩大专业选修课程数量,又要进一步优化专业方向构建专业面向的课程群。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辅修专业模块,逐步实施辅修制,使本专业的培养方案能够实现确保学生学科专业基础,又有更宽的专业面向,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8f6fc2d0b9f3f90f76c61b71.png)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总则为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与管理中贯彻因材施教与以人为本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校教育工作主动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实用医学人才,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
第一条学分制内容学分制是一种弹性教学管理制度,是指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衡量和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基本单位,以取得最低毕业总学分作为学生毕业的主要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以选课为中心,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专业及专业方向,自主选修课程,自主安排学习进程,自主选择教师等。
学分制的内容包括学时学分和学分绩点。
学时学分衡量学生课程学习完成的量,作为学生毕业的依据;学分绩点衡量学生课程学习的质,作为学生奖惩、评优和学籍处理的依据。
学生学完某一课程后通过考核,成绩合格,即可取得学分;学生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各类课程学分和总学分方能毕业。
第二条学分与课程类型为保证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质量,各专业应按照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和学分制管理的要求,科学地制定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
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中开设的每一门课程和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都应确定相应的学分。
学生取得的必修学分、限定选修学分应分别达到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要求,且取得的总学分应当达到应修基本学分要求(150学分)。
应修基本学分由必修课学分、限选课学分和任选课学分构成,分别在学生修读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考核合格后取得。
1、必修课。
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开设的课程。
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
学生必须按照教学计划全部修读。
(1)公共必修课指为保证培养基本规格与要求,必须修读的职业素质类课程,主要是指教育部、省教育厅规定的专科生必修课程,分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基础文化课程,主要包括“两课”、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大学语文、体育、军事理论与训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安全教育等。
1东北财经大学关于修订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定稿)
![1东北财经大学关于修订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0bc8e354284ac850ac024200.png)
东北财经大学关于修订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的假设干意见为了适应新时期新阶段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开展变化,根据我校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学校决定全面修订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并从2004级本科生开始执行。
为保证修订工作的质量,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根本原那么㈠指导思想培养方案要表达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开展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符合学校的总体开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方案的设计要遵从教育规律,主动吸纳先进、科学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胆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教育模式和管理经验;培养方案要充分吸收和应用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使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科学性。
㈡根本原那么⒈根底性原那么培养方案要表达“厚根底、宽口径〞的要求。
增加数学、外语、计算机、大学语文等公共根底必修课的课时,强化公共根底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以一级学科为单位编排各专业的学科根底必修课,加大学科根底必修课〔原学科核心课〕的课时,设置学科根底选修课,适当压缩专业课程,夯实学科共同根底;按宽口径专业的要求设置、优化专业根底课,保证专业根底课的“厚〞、“宽〞、“通〞;分阶段组织教学,原那么上前二年组织公共根底课和学科根底课教学,后二年组织专业课教学,实现厚根底的要求。
⒉应用性原那么培养方案要表达“重应用〞的要求。
注重实验教学,增加实验教学学时,课堂教学中要广泛开展案例教学,具有应用性的学科根底课和专业课要设置不低于课程总学时10%的“课程模拟实验〞,应用性、操作性强的课程单独设置实验课,具有较强应用性的专业开设专业实验和跨专业、跨学科综合实验。
在培养方案中要具体列明实验教学课的内容与组织方式;在专业选修课和学科根底选修课中设置侧重于研究型和侧重于应用型的课程组,加强应用型课程的设置,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⒊创新性原那么培养方案要表达“求创新〞的要求。
尽可能减少单纯知识传授型的课程,增加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创造能力的研究性课程;设计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环节,设立实践性、创新性学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机参与研究和实践;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采取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知识竞赛、科技活动和创造创造,鼓励学生自主开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024年学分制培养方案由范文
![2024年学分制培养方案由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69ba854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69.png)
2024年学分制培养方案由范文由于我是一个语言模型 AI,无法提供____字的现成范文,但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个关于____年学分制培养方案的模板,供您参考:标题:____年学分制培养方案引言:在当前快速变化和发展的社会中,教育体系也需要不断改革和调整,以不断适应时代的需求和挑战。
培养方案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和建议____年学分制培养方案,以期提供一个全面和科学的学习框架,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高素质人才。
1. 教育目标:- 培养具备现代技术与科学能力的专业人才;- 培养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 培养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人才;- 培养具备跨文化交流和人际交往能力的人才。
2. 学分分配:(a) 专业课程:- 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培养专业技能:包括实践课程、实习和项目课程。
(b) 通识教育课程:- 提供跨学科知识和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如文化课程、人文社科课程、科学与技术课程等;-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性阅读和写作等;- 强调跨文化交流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包括跨文化课程和国际交流项目。
(c) 综合素质拓展:- 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艺术和创造性思维;- 提供社会服务和实践活动的机会。
3. 学分要求:(a) 专业课程学分:- 必修课程学分要求:根据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确定;- 选修课程学分要求: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兴趣发展的需要,设置一定的选修课程学分要求。
(b) 通识教育课程学分:- 文化课程学分: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认同,设置一定的文化课程学分要求;- 人文社科课程学分: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设置一定的人文社科课程学分要求;- 科学与技术课程学分: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设置一定的科学与技术课程学分要求。
(c) 综合素质拓展学分:- 体育运动学分:为了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设置一定的体育运动学分要求;- 艺术学分: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设置一定的艺术学分要求;- 创造性思维学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设置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学分要求。
学分制培养方案由范文
![学分制培养方案由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59e7f0b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51.png)
学分制培养方案由范文学分制培养方案范文如下:学分制培养方案一、概述学分制是一种基于学分积累和累计认证的教学管理体制,旨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发展潜能,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本学分制培养方案旨在明确学分制的目标、原则和要求,规范学分的获得和认定流程,确保学生按照既定的培养计划顺利完成学业。
二、学分制的目标1. 强化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能力。
2. 促进专业发展和通识教育的兼顾,培养综合素质人才。
3. 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益,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三、学分制的原则1. 学霸原则: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适量增减学分,但不得低于学院要求的最低学分。
2. 自主学习原则:学生可以选择兴趣和发展方向相关的课程,发展个人特长和才能。
3. 累计认证原则:学生所参与的课程和活动必须按照学分制的要求进行认证。
4. 差异化教学原则:针对不同专业和学生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
四、培养目标和要求1. 本科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并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 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1) 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 具备系统、深入、创新的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
(3)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跨学科合作能力。
(4) 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够适应国内外工作环境的要求。
3. 通识教育要求:(1) 掌握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领域的基本知识。
(2) 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具备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交流能力。
(4)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学分的获得和认定1. 课程学分的获得:(1) 学生必须参加并通过课程考核,才能获得相应学分。
(2) 学分的认定以学生课程成绩和出勤情况为依据。
2. 学术活动学分的获得:(1) 学术活动包括科研、竞赛、论文发表等,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获得学分。
(2) 学生需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并由学院核实认定。
学分制管理改革方案
![学分制管理改革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4ba7fa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0a.png)
学分制管理改革方案一、建设基础(一)建设背景2012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提出“改革教学管理,探索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等自主学习模式”,“加强高校间开放合作,推进教师互聘、学生互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旨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015年教育部出台《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逐步实行学分制。
2013年,山东省教育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分制管理规定》,并着手在具备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中开展学分制管理试点工作。
2017年,《教育厅2017年工作要点》(鲁教办发〔2017〕1号)中将推进高校学分制改革作为开展国家教育综合改革重点推进事项试点项目之一。
《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学分制改革的通知》(鲁教职函〔2017〕2号)要求,原则上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省技能型特色高职(专科)名校、其他高职院校应分别于2017年、2018年、2019年启动学分制管理改革,确保到2020年全省高职院校全面实施学分制管理。
创建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的工作中,为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我校实行学分制改革已迫在眉睫。
(二)经验与特色学校从2005年开始探索学分制教学改革,基本形成学年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
建设了系列人文社科和专业素质拓展课程,基本满足了学生的兴趣、个性以及专业发展需求。
(三)差距分析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山东省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的总体要求,主动服务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健康山东建设,结合学校自身办学定位和实际需求,进一步推进两校区专业优势互补和融合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契合这种需求,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1.与学分制改革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体系须进一步更新完善,以保障学分制改革稳步推进。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建议(共3篇)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建议(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b2110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8f.png)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建议(共3篇)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建议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组织教学、规范教学环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决定制订2015版本科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现就该项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立足于学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目标,遵循“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拓宽专业且反映学科特点”的原则,树立跨学科培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融入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素质教育、绿色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念;以深化学分制为抓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学分制下弹性学习制度和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尊重学生选择权,培养学生自我负责意识;积极探索分类招生、分流、分段、分模块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二、基本原则(一)整体优化原则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并重,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继续推行相近专业统一搭建学科专业基础课平台的模式,整体优化课程体系。
优化整合课程资源,加强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合理衔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合理设计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建立通识教育课程管理体系;夯实专业基础,强化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进一步增加选修课比重。
(二)深化学分制原则从招生入学、人才培养到毕业就业等各个环节通盘考虑,按学分制方案设计和运作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以完善选课制为基础,努力创造条件为学生在选课程、选教师、选进程、选专业(方向)等方面提供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进一步1完善导师制、学分计量制、学分绩点制、补考重修制等在内的学分制管理制度;深化弹性学制改革。
制订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制订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541707e5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df.png)
XX师范学院制订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工作、安排教学任务的主要依据。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按照学分制教学管理的要求,现就制订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如下意见。
一、制订原则和要求总体原则: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坚持以“四个转变”的理念引导人才培养改革,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从以专业教育为主转变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从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变为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从以结果评价为主转变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明确人才培养规格,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
修订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要突出我校特色,突显教育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具体要求:(一)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通过通识教育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提高跨学科综合学习、研究、创新能力。
为实现拓展学科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二)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努力适应社会需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结合我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科学、合理地构建课程体系,保证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
(三) 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培养基础教育的合格师资围绕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发挥师范类专业优势,构建体现教师教育特色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重点培养学生潜在的教师素质, 增强学生适应基础教育工作的能力。
(四)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努力适应社会需求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进一步完善包括课程实验、教育(专业)实习、专业见习(考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社会实践在内的实践教学体系,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着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实践锻炼的平台。
中国海洋大学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
![中国海洋大学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39b7c2a1c7aa00b52acb51.png)
中国海洋大学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及《山东省教育体制改革推进计划(2011-2015年)》精神,继续深化学分制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我校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进程,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遵循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的教育理念,紧紧围绕“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突出多元化培养”的主线,突出学校海洋特色,全面施行本科教学运行体制改革,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科学有效配置,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
二、发展目标构建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多元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导师制,形成并完善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自主安排学业进程、自主选择专业、自主建构知识体系为显著特征的教学管理模式。
三、主要内容(一)施行“自主选课制”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跨专业、跨年级任意选修学校开设的所有本科课程。
2.学校开设的所有专业课按照“定额+浮动额”设置,定额即该专业高考录取学生的总量,浮动额即各专业课提供不低于可容纳学生总量20%的名额,供其他专业学生选修。
3.学生要获得某专业的毕业证书,必须选修该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达到从该专业毕业的全部教学要求。
(二)施行“学业与毕业专业识别确认制”“学业与毕业专业识别确认制”指将每个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要求和学分要求作为一个标准参照模式,将每位学生所修的所有课程及所得学分作为一个待识别模式,通过逐一比较待识别模式与标准模式的“贴近度”,确认学生实际主修专业和毕业专业。
南京理工大学学分制实施方案
![南京理工大学学分制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fb94d43186bceb19e8bb45.png)
南京理工大学学分制实施方案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需求多样化的要求,推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探索并建立更具生机活力和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机制,更好地因材施教,在原有学分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并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本科培养计划1.培养计划的制定原则(1)根据学科发展的趋势、人才培养的规律和我校实际情况,将现有55个本科专业按学科分为25个专业大类。
从21世纪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出发,按照“宽专业、厚基础、重能力、高素质”的基本原则构建和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专业办学特色,合理调整课程设置,把拓宽专业口径与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有机结合,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就业针对性。
(2)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将“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2.培养计划的总体结构(1)理工科专业培养计划的总学分数一般控制在174学分左右;经管类专业培养计划的总学分数一般控制在165学分左右;人文类专业培养计划的总学分数一般控制在160学分左右。
全校学生须修满本专业培养计划所规定的第一课堂学分,同时须修满第二课堂4学分。
二、课程设置课程按模块设置,分为通识教育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科选修课、公共选修课、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等。
1.通识教育基础课是学校根据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然科学基础、体育、外语、计算机基础、军事理论等课程。
2.学科基础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课程。
主要包括专业大类所属的学科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相关学科基础课。
专业大类统一设置学科基础课,由于专业特色的差异,不同专业之间可略有不同。
3.专业课是加深专业基础和学习专业技能的课程,分为专业方向必修课和任意选修课。
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方案概要
![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方案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f0b046286f1aff00bfd51e90.png)
学分制人材培育方案调整方案一、附表 1 中红色字体部分不得改正;二、填写附表二时注意以下问题1、课时与学分换算比率为16 学时 / 学分,学分计算采纳0.5 为进级档;2、只需达成课程教课的实质周数小于等于本学期的理论讲课周数即可,不用标志为“周学时数×实质履行周数” ;3、一学期里两门课程接力讲课时,先上课程标志为“课程周学时数Q”,如:“3Q”代表周课时为 3,先上;后上课程为“课程周学时数H”。
报课表时不加说明即履行一门课程结束就开始后一门的讲课,无时间间隔,两门课的讲课周数的和一定小于等于本学期理论讲课周数;4、填写本报时不要改变表格的行高、列宽、填写的字号。
5、基于课程类型已经发生改变,各专业课程编号要重做。
6、关于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的选修课,人材培育方案供给待选课程的学分为规定选修学分的 1.5 ~2 倍。
三、填写附表三时注意以下问题1、备注栏填写实习地址,如:校内或校外,假如本课程的实践课不断课进行(非集中实践课),在备注栏填写“校内 / 随堂”,学分不独自计算;2、实践内容分尽量简写。
四、人材培育方案的附表共四个,请选择切合自己专业类的附表使用,对不用的列表要删除。
选定以后要把附表前的红色字删除。
如“ 经管类附表二”在选定后为“附表二”在正式文件中请删除本部分说明文字附表一***专业各学期教课环节分派表项目寒总上复认专金课专军毕毕业公机毕习识业工程业事业益业设计考实实实设模训实劳暑( 论文 )教课试习习习计拟练习动动育学年(期)假计一11413172621811626二3171(1)172641811626三5171172661811626四717117268410115总计119734107146197附表二***专业课程构造比率表课程类型课程性质学分数占总学分比率学时数占总学时比率通识教育课必修(公共基础课)选修学科基础课必修选修专业课必修选修集中实践环节必修周总计100%100%经管类附表三*** 专业计划进度表课程学时、学分及分派各学年、学期每周课内学时课 修 课考 考1 学年2 学年3 学年4 学年 程 读 程 课程名称试 查类 性 编 学 总讲 实1 2 3 4 5 6 7 8 学 学别 质号学 期 期分 时 授 践 ** ** ** ** **** ** **周 周 周 周 周 周周 周40104011A 思想道德涵养与法律基础 2.5 42 42 3140102011A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点 3 484833社会主义理论系统概论40102012A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点 3 48483 4社会主义理论系统概论40103011A 中国近现代史大纲 2 32 32 22 40101011A 马克思主义基来源理3 48 483540207011A 大学语文3 48 483440105011A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 30 30 23 必40000011A 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1 20 20 2640000021A 就业指导 1 18 1827 通4010102XA 局势与政策1(72 72)√ √√ √√ √ √1-6识 40310011A 体育1 28 2821教 40310012A1 303022 育 体育课 40310013A 体育 1 303023 (公 40310014A 体育1 30 3024 共41042011A 大学外语3.5 56 46 1041 基 修础41042012A 大学外语 4 64 52 1242 课)41042013A 大学外语 4 64 52 124341042014A 大学外语 4 64 52 1244 41456011A 计算机基础3.5 56 28 28 41 41456021A VFP 数据库管理系统 4 68 58 10 42 40208011A 微积分6 84 72 12 6140208021A 微积分线性代数 4 64 56 8 44240208031A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 32 28 423公共基础课共计 :总学分 60.5,总学时 1004 学时,此中讲解896 学时,实践 108 学时平台上各种不一样模块的课程中( 见全校性选课表) ,要修业生起码修8 学分,此中理工类选 学科专业学生选修文管经法类选修课学分许多于2 学分,经管类专业学生选维修工类选修课修 学分许多于 2 学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方案
一、附表1中红色字体部分不得更改;
二、填写附表二时注意以下问题
1、课时与学分换算比例为16学时/学分,学分计算采用0.5为进级档;
2、只要完成课程教学的实际周数小于等于本学期的理论授课周数即可,不用标记为“周学时数×实际执行周数”;
3、一学期里两门课程接力授课时,先上课程标记为“课程周学时数Q”,如:“3Q”代表周课时为3,先上;后上课程为“课程周学时数H”。
报课表时不加说明即执行一门课程结束就开始后一门的授课,无时间间隔,两门课的授课周数的和必须小于等于本学期理论授课周数;
4、填写本报时不要改变表格的行高、列宽、填写的字号。
5、鉴于课程类别已经发生改变,各专业课程编号要重做。
6、对于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的选修课,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待选课程的学分为规定选修学分的1.5~2倍。
三、填写附表三时注意以下问题
1、备注栏填写实习地点,如:校内或校外,如果本课程的实践课不停课进行(非集中实践课),在备注栏填写“校内/随堂”,学分不单独计算;
2、实践内容分尽量简写。
四、人才培养方案的附表共四个,请选择符合自己专业类的附表使用,对不用的列表要删除。
选定之后要把附表前的红色字删除。
如“经管类附表二”在选定后为“附表二”
在正式文件中请删除本部分说明文字
附表一
***专业各学期教学环节分配表
附表二
***专业课程结构比例表
经管类附表三
***专业计划进程表
***专业计划进程表(续)
注:带括号的学时不计入总学时,第七学期周课时可以达到26。
理工类附表三
***专业计划进程表
***专业计划进程表(续)
注:带括号的学时不计入总学时,第七学期周课时可以达到26。
附表四
***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