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情况的说明

合集下载

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是在中共鞍山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鞍山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导下编制的,是我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规划,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引领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一)辉煌成就“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励精图治、奋力拼搏,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和目标,鞍山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辉煌成就。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预计到2010年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00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2倍,年均增长17.2%,超过预期4.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80亿元,比“十五”末增长2.2倍,年均增长26.7%;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405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1倍,年均增长36.8%,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两个不低于”目标。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鞍钢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加快技术改造,正在向精品钢基地迈进;地方工业以增量调结构,全面打造钢铁深加工、菱镁新材料、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光电五大产业集群;大力推进服务业集中区、精品商业路带和城市综合体建设,一批国际知名商业企业进驻落户;以设施农业为重点加速发展现代农业,全市农民实现户均一棚。

三次产业比重由5.5:55:39.5调整到4.3:53.7:42,全市经济由主要依靠工业拉动向二、三产业共同拉动转变。

城市空间骨架全面拉开。

完成新一轮区划调整,打破了城区环状封闭结构,规划控制面积由过去624平方公里向800平方公里拓展。

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打造“十横八纵五环十射”交通网络,道路、排水、供暖、供水、供气、供电等基础设施全面改造建设。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法规类别】人大议事【发文字号】厦府[2011]97号【发布部门】厦门市政府【发布日期】2011.03.18【实施日期】2011.03.1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厦府〔2011〕97号)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直属机构,市属各国有企业,各有关院校:《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确保完成《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厦门市人民政府二O一一年三月十八日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章推动厦门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关键时期第一节“十一五”发展成就第二节“十二五”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三章战略任务第一节着力岛内外一体化第二节着力二三产共推进第三节着力内外需齐拓展第四节打造对台交流合作前沿平台第五节构建海峡西岸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第六节完善中心城市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第七节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第八节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第九节着力惠民生促和谐第十节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第四章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第一节提升岛内城市功能第二节拓展岛外发展空间第三节依法保护生态空间第五章规划实施保障第一节加强政策引导第二节强化项目带动第三节明确实施责任第四节健全管理机制附件:名词解释《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根据《中共厦门市委关于制定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制订实施各级各类规划和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人民为之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推动厦门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4)第一章发展环境 (4)第二章指导思想 (5)第三章主要目标 (6)第四章政策导向 (6)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7)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7)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8)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9)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9)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10)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 (10)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1)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 (12)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2)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13)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13)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14)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14)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15)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15)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16)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16)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17)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18)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9)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19)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19)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0)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21)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21)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22)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22)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23)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23)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24)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25)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25)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25)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26)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6)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27)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28)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28)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29)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29)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 (30)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30)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31)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31)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2)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32)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 (32)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33)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3)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34)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34)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35)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35)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 (36)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37)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 (37)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37)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 (38)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 (38)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39)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9)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 (39)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39)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39)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40)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40)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41)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41)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41)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 (42)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 (42)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4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全文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辽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辽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辽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辽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辽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辽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4.22•【字号】辽市政发[2011]18号•【施行日期】2011.04.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辽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辽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辽市政发〔2011〕1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现将《辽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辽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二日辽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至2015年是辽阳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认真回顾“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就,剖析存在的问题,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第十二个五年(简称“十二五”)规划,对促进辽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具有重大意义。

现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议及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编制本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时期辽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一)主要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是辽阳经济实力提升最快、社会建设成效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沈阳经济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历史机遇,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励精图治,奋力拼搏,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主要指标和工作任务。

1.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到2010年末,地区生产总值预计(下同)实现720亿元,年均增长16.2%,高于规划预期目标1.2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800美元,高于规划预期目标510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76.5亿元,年均增长28.8%,高于规划预期目标13.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500亿元,五年累计超过1400亿元,年均增长36.3%,高于规划预期目标11.3个百分点。

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

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

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张政办明电[2010]31号【发布部门】张家界市政府【发布日期】2010.05.21【实施日期】2010.05.2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张政办明电〔2010〕31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直及驻张各单位:为了加快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科学谋划未来发展方略,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做好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是全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深入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精品的攻坚时期,是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实现旅游产业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规划是指导我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基础性和纲领性文件,特别是在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科学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对于积极适应发展形势的新变化,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推动全市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区县、各部门要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经验教训,从本区县、本领域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后危机时代的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和政策走势,积极适应发展形势的新变化,主动服从、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更新规划编制理念,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思路和总体部署,把工作布局的展开、工作思路的拓展和“十二五”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

二、“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世界旅游精品总目标,坚持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视野和区域协作,更加注重创新跨越和统筹协调,更加注重民本民生改善,着重解决关系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明确我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任务、战略重点和保障措施,使其成为指导全市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承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

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承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

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承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承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4.17•【字号】承市政字〔2012〕38号•【施行日期】2012.04.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正文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承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各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承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承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为切实做好《纲要》实施工作,市政府决定,按照职责分工,将《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分工原则(一)明确政府职责科学区分政府与市场在《纲要》实施中的不同功能,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基础上,重点明确政府责任。

对涉及需要政府履行职责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对依靠市场主体自主行为实现的目标和任务不作分解。

(二)落实责任主体在统筹考虑各级政府事权及配置公共资源能力的基础上,依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将《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部分目标任务同时分解到各县区政府。

(三)突出工作重点围绕我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目标,重点分解政府完成约束性指标、公共服务以及完善体制机制、制定政策举措、健全法律法规、编制实施规划等方面的任务,切实保障《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

二、责任主体及工作分工(一)约束性指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

(市教育局牵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以内。

(市人口计生委牵头)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47万人。

(市人社局牵头)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12.28•【字号】武政[2010]2号•【施行日期】2009.1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武政〔2010〕2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00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十二五”时期是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深化主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

编制和实施好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对于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在我国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现根据国家、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规划编制的原则和程序(一)规划编制原则1.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突出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坚持理论结合实际。

既要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又要注重从实际出发,突出武汉特色。

3.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决策。

要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要做到统筹兼顾,加强各级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与协调。

4.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既要重视发挥政府组织协调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二)规划编制程序编制全市“十二五”规划,应当履行前期工作、起草、征求意见、衔接、论证、批准、公布等程序。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2010年10月15日)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2010年10月15日)
2008年6月我们未雨绸缪及时把宏观调控的重点从双防调整为一保一控在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按照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及时推出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陆续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很快形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迅速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保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好势头并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境保 护 扎 实推 进 ,区域 发展 协 调性 增 强 ,经 济运 行 质量 和 效益 稳 步提 高 。一 些 重要 领 域和 关键 环
识 、形 成社 会共 识 的过 程 。《 建议 》经 这次 全
会 审 议 通 过 后 , 国务 院 将 据 以编 制 “ 二 五 ” 十
规 划 纲要 f 案 ) 草 ,提 请 第 十 一 屑 全 国人 民 代 表 大 会 第 四 次 会 议 审 议 批 准 后 ,颁 布 实 施 。现
济 社 会 发 展 中具有 重要 影 响 的大 事 。我们 隆 重 庆 祝 改 革开 放 3 0周年 和 新 中国成 立 6 0周年 ,成 功
二 、 关 于 “ 二 五 ” 规 划 的 指 导 思 想 十 和 发 展 目标
“ 十二 五 ” 时 期 是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的关 键 时期 ,是深 化 改 革 开放 、加快 转 变经 济 发 展方 式 的攻 坚 时期 。根 据党 的十 七大 作 出 的 战略 部署 和 我 国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客 观 要 求 ,《 议 》明确 提 建
关 于 和 定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第 十 二 个五 年 规 划 建 议 的说 明
(00 1月1 日 ) 2 1年 0 5
温 家 宝
《中共 中 央 关 于 制 定 国 民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第 十 二 个 五 年 规 划 的 建 议 f 案 ) ,是 在 中央 草 》 政 治 局 常 委 会 直 接 领 导 下 研 究 制 定 的 。 胡 锦 涛 总 书 记 主 持 中 央政 治 局 常 委 会 和 中 央政 治 局 会 议 ,对 《 议 》稿 进 行 了 多 次 讨 论 ,对 一 些 重 建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铜陵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5.09•【字号】铜政办[2010]38号•【施行日期】2010.05.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铜政办[2010]38号)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五月九日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十二五”时期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战略目标的重要五年,也是我市大力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在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幸福铜陵建设基础上,全面迈向基本现代化的关键五年。

科学编制《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关系到我市未来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

为切实做好《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新规划理念,突出规划重点,改进规划方法,促进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总体要求(一)前期研究要突出战略性和前瞻性。

前期研究是规划编制的重要基础,直接影响到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权威性。

选题要针对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通过多领域、多要素、多角度的综合性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同时,要未雨绸缪、超前谋划,抓住影响我市中长期发展的趋势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理清发展思路,寻找破解这些问题的路径和方法,提出具体可行的政策举措。

课题研究主要以自主研究为主,研究成果能直接为《规划》总体思路以及起草《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服务。

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

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

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国家计划【发文字号】徐政发[2011]63号【发布部门】徐州市政府【发布日期】2011.05.04【实施日期】2011.05.0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徐政发〔2011〕6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徐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为把《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市政府组织对《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进行了责任分解并广泛征求意见。

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方案》印发给你们。

各主办单位作为承办事项的牵头调度落实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责任分工,强化调度督促,全力以赴抓好落实工作,确保《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按序时推进。

各相关单位要强化大局意识,积极配合主办单位把各项推进措施落到实处,为全面完成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目标任务作出应有的努力。

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大对《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的督查督办力度,实行年度督查考评汇总,促进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全面完成《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立的各项主要目标任务。

特此通知。

附件: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方案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方案一、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分解1.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7600元。

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制定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职责、编制实施年度计划和制定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十一五”期间,面对百年不遇的凝冻、干旱等自然灾害,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向纵深推进。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纵深推进期,实施工业化、城镇化战略的加速期,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转型期。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始终秉持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作表率、走前列、做贡献”的要求,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遵循“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的基本路径,突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以扩大投资为重要举措,以三次产业提速增效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和人才为核心支撑,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基本前提,以改革开放为强劲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

大力实施城市拓展计划,促进主城区和各功能片区有机融合,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辐射带动能力、产业聚集能力;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着力巩固生态优势;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实施十大民生工程,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民生改善,提升全体市民的幸福指数;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关于制定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

关于制定唐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

化 经 营 水 平 稳 步 提 高 , 全 市 农 业 产 业 化 经 营 率 达 到 6 %, 比 “ 五 ” 末 提 高 9 百 分 点 。工 业 4 十 个 结 构 调 整 步 伐 加 快 ,钢 铁 、 能 源 、 建 材 、 装 备 制 造 、 化 工 等 主 导 产 业 支 撑 作 用 明 显 增 强 , 高 新 技 术 和 现 代 物 流 、 旅 游 、 文 化 创 意 等 现 代 服 务业 加 速 发展 。三 是生 产 力布 局 进 一 步优 化 。 以曹 妃 甸 新 区 为 龙 头 的 唐 山湾 “四 点 一 带 ” 开 发 建 设 加 速 推 进 , “四 点 一 带 ” 区 域 经 济 总 量 、 财 政 收 入 和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分 别 占到 全 市 的 3 %、 2 %和 5 %。 特 别 是 曹 妃 甸 新 区 发 展 势 2 8 2 头 强 劲 , 累 计 完 成 投 资 2 0 多 亿 元 , 沿 海 经 济 5 0 隆 起 带 己 见 雏 形 。 四 是 重 大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不 断 完 善 。 全 市 公 路 通 车 里 程 新 增 1 9 公 里 , 达 到 60 13 万 公 里 。 高 速 公 路 通 车 里 程 新 增 2 9 里 , .8 1 公 达 到 5 7 里 。铁 路 营运 里 程 达 到 1 1 公 里 。 0 公 0 4 唐 山 三 女 河 机 场 建 成 通 航 。 唐 山港 货 物 吞 吐 量 突 破 2 吨 、 跃 居 全 国港 口第 1 位 。 五 是 城 乡 面 亿 0 貌 显 著 改 观 。城 镇 面 貌 三 年 大 变 样 目标 较 好 完 成 ,南湖 生 态城 、唐 山湾 生 态 城 、凤 凰新 城 、 空 港 城 和 环 城 水 系 “四 城 一 河 ”开 发 建 设 取 得 重 要 进 展 , 城 市 框 架 迅 速 拉 开 , 城 市 功 能 不 断 完 善 , 城 市 形 象 和 品 位 明 显 提 升 。 全 市 城 镇 化 率 由 4 . %提 高 到 5 . %, 城 镇 化 发 展 指 数 位 61 36 居 全 省 首 位 。 新 农 村 建 设 扎 实 推 进 ,新 民 居 建 设 逐 步 展 开 , 城 乡 一 体 化 水 平 大 幅 提 升 。 六 是 生 态 建 设 步 伐 加 快 。持 续 开 展 节 能 减 排 攻 坚 行 动 , “十 一 五 ” 节 能 减 排 目标 能 够 如 期 完 成 。 组 织 开 展 “ 化 唐 山 攻 坚 行 动 ” , 全 市 森 林 覆 绿 盖 率 由 2 0 年 的 2 .%提 高 到 2 . %。 预 计 2 1 05 19 87 00 年城 市 空气 质 量 二 级 及 优 于 二 级 天 数 达 到 3 0 3 天 、 比2 0 年 增 加 1 天 。 七 是 改 革 开 放 进 一 步 0 5 4 深 化 。 国 有 企 业 改 革 、 行 政 管 理 体 制 改 革 、 财 税 体 制 改 革 、 投 融 资 体 制 改 革 等 各 项 改 革 深 入

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公布日期: 2021-05-09 来源: 市发改委 扫瞄次数:1551 字体: 【大中小】 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序言“十二五〞时期是我市转型升级、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要害时期。

“十二五〞规划是贯彻落实科学开展瞧,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的重要规划。

?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依据中共常州市委十届十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常州市委关于制定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的。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开展了对“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进行了“十二五〞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和咨询,汲取了有关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研究成果,广泛听取并采纳了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并与国家、省有关规划进行了衔接。

本?规划纲要?是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的总体规划,要紧阐述“十二五〞期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战略思路和目标、开展重点和方向、要紧任务和措施,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效劳职责以及引导市场主体开发方向的重要依据,也是编制和实施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各类专项规划、辖市区规划、年度方案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纲要?经常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公布实施。

第一篇站在新的起点上第一章 “十一五〞开展取得突出成就“十一五〞时期经受巨大考验,取得巨大成就。

全市人民深进贯彻落实科学开展瞧,紧紧围绕富民强市、“两个领先〞的总目标,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冲击,全力以赴加快创新创业,主动作为优化经济结构,加大力度改善社会民生,在全省领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要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结构调整方向最明确、成效最明显的时期,是我市民生改善最突出、百姓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市城乡建设投进最大、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是我市重大工程不断突破、开展后劲不断增强的时期,也是我市碍事力不断扩大、对外形象迅速提升的时期。

正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纲要(草案)

正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纲要(草案)

正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正定县人民政府二O一一年三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2)第一节发展基础 (2)第二节发展环境 (6)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7)第一节指导思想 (7)第二节发展战略 (8)第三节发展目标 (8)第三章构建协调发展的县域经济格局 (12)第一节构建“一城两区三环五带”县域经济格局 (12)第二节实施“五大”战略性重点工程 (13)第四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5)第一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15)第二节优化调整传统优势工业 (17)第三节稳定发展现代农业 (19)第五章提高城市承载能力 (20)第一节拉开城市建设框架 (20)第二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21)第三节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21)第四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24)第六章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25)第一节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25)第二节推进社会保障体系扩面提标 (26)第三节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26)第四节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29)第五节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29)第六节打造平安正定 (30)第七章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31)第一节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31)第二节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32)第三节构建低碳社会 (32)第八章深化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 (33)第一节深化各个领域体制机制改革 (33)第二节积极扩大对外开放 (35)第九章规划实施保障 (36)附:全县“十二五”专项规划体系表(各业务主管部门提供、发改牵头衔接)前言“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是正定县经济社会发展大有可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谐发展的攻坚期。

科学制定、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调整经济和社会发展布局、培育新的发展活力、优化发展环境、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吐血整理,免费共享)

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吐血整理,免费共享)

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攻坚时期。

本规划根据《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编制,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是引领我省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争做科学发展排头兵奋力开启湖南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进程,必须立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阶段性特征,必须适应世情、国情、省情发生的深刻变化,坚定不移加快发展步伐,坚定不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第一节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应对重大挑战、经受重大考验、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大胆探索、锐意创新并迈出坚实步伐的五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全省上下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一化三基”战略,成功战胜低温雨雪冰冻等严重自然灾害,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谱写了科学跨越、富民强省的新篇章。

1.“十一五”奠定的坚实基础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008年跃上万亿元新台阶,跻身全国十强,2010年达15902亿元(预计数,下同),五年平均增长14%,是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一个时期。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500美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86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75亿元。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额等主要指标,在“十五”的基础上实现了总量和均量翻番。

高新技术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2%,全省已步入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的新阶段,经济运行走上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结构调整扎实推进。

始终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7:46:39.3,第二产业占比提高6.4个百分点。

关于辛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2011年政府工作的报告

关于辛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2011年政府工作的报告

关于辛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2011年政府工作的报告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2011年政府工作的报告——2011年2月21日在辛集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辛集市人民政府市长巴利凯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辛集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2011年政府工作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的简要回顾“十一五”时期,是辛集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

五年来,全市人民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构建和谐辛集的宏伟目标,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2010年和“十一五”期间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呈现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整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48.16亿元,比2005年增长73.53%;财政收入11亿元,比2005年增长96.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28亿元,比2005年增长136.19%;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45亿元,比2005年增长132.46%;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86.83亿元,比2005年增长8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56.59亿元,比2005年增长88.1%。

投资规模高位增长,工业支撑能力实现新突破。

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0.8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五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7.2亿元,比“十五”增长231.1%;实施投资千万元以上收益性项目23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4个;成功引进外地规模项目27个,总投资48.3亿元。

工业经济克服金融危机不利影响,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入统规模企业达到259家,比2005年增加99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6.8亿元,比2005年增长164%;工业用电量22.9亿千瓦时,比2005年增长183%。

金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金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

金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金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

金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金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金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12.31•【字号】金政办发[2009]137号•【施行日期】2009.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金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金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金政办发〔2009〕137号)永昌县、金川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金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金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金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意见(市发改委2009年12月)“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转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事关我市长远发展,对全面提高我市综合实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做好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3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甘政办发〔2009〕19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安排意见。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发展的影响,积极适应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国内发展的新要求,准确把握市情和发展阶段特征,立足科学发展,加快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着重解决关系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明确“十二五”时期工作的指导方针、主要任务、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使之成为指导全市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二、“十二五”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和分工(一)开展重大问题研究。

重大问题研究是“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透明度和民主参与度,广泛凝聚社会各界智慧,对重大问题形成共识的重要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情况的说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2011年1月5日)同志们:受县委常委会委托,我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作以说明。

一、关于规划《纲要》的编制过程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历时一年之久,经历了前期调研、基本思路研究、纲要编制、纲要修改完善四个阶段。

首先,规划《纲要》是在县委高度重视、直接领导下形成的。

在编制过程中,县委***书记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并就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县政府按照县委的要求,年初成立了规划《纲要》编制领导小组,确定了编制单位,抽调专门人员,组织开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

其次,规划《纲要》是在集中各方面智慧、广泛征求意见下形成的。

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动员大会之后,县政府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规划《纲要》编制的建议,并邀请了部分县级领导、离退休老干部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法人代表、有关专业人士专题座谈,集中听取来自不同阶层和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了开门编规划的原则,提高了规划编制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

再次,规划《纲要》是在认真调研、科学分析下形成的。

从去年3月开始,县政府围绕“十二五”发展总体思路、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重点等重大问题,展开专题调研,为规划《纲要》编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同时,规划《纲要》编制单位(省政府信息中心),深入有关部门、乡镇和企业、邀请部分专业人士召开多层次的座谈会,就发展思路和重大项目进行反复讨论,形成了《*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于6月底前完成了专业规划初稿,县政府对初稿进行了专题讨论,并以书面和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了县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先后多次对规划《纲要》文本进行了修改审定。

可以说,规划《纲要》形成的过程,是认真总结“十一五”、科学谋划“十二五”的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汇聚集体智慧的过程,也是统一思想、形成广泛共识的过程。

二、关于规划《纲要》的编制原则(一)力求做到“四个体现”。

一是力求体现科学发展观。

对于我县来讲,在现阶段甚至今后一段较长时期,经济欠发达仍是基本县情,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始终是主要任务,富民强县依然是奋斗目标。

因此,我县科学发展的核心是加快发展、扩张规模、蓄积能量、促进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综合经济实力上台阶。

二是力求体现转变发展方式。

切实把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促进环境保护上台阶。

强调资源的深度开发转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基础保障水平,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三是力求体现城乡统筹。

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切实处理好速度与质量、投资与消费、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四是力求体现民生改善。

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使发展改革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上台阶。

(二)力求做到“六个坚持”。

一是坚持思想统一。

规划编制始终坚持指导思想与中、省、市和县委保持高度一致。

着手起草规划《纲要》前,我们深刻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市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精神,认真落实县委领导同志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指示,确保“十二五”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主要措施符合中、省、市和县委的发展思路和要求。

二是坚持摸清县情。

县政府先后多次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县的发展现状、阶段特征、资源禀赋等进行调研,尽可能摸清家底,确保在谋划发展方面做到有的放矢。

三是坚持借助“外脑”。

在规划《纲要》编制过程中,县政府聘请*******作为我县规划《纲要》编制单位,借助外脑多角度地审视我县的发展现状,提出未来发展的思路和方向。

四是坚持上下兼顾。

坚持与省、市保持密切沟通,确保规划思路、目标、重点、措施相衔接、相统一。

特别是加强与省市发改部门的衔接,力求使我县更多的重大规划项目纳入省市和国家的“十二五”规划盘子。

五是坚持目标衔接。

在发展目标的确定上,坚持与“十一五”完成基础相衔接,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力求发展目标既承接“十一五”的良好基础和趋势,又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要求。

六是坚持项目支撑。

把项目谋划作为编制“十二五”规划的核心和重中之重,力求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立足实际、着眼长远,谋划了一批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三、十二五规划(草案)的基本内容(一)规划《纲要》的基本框架。

目前提请讨论审议的规划《纲要》共有十大章三十八小节,约3万字。

第一章简要回顾总结了“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成就,分析了“十二五”期间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二章主要阐述了“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合理定位和主要目标;第三章强调要按照资源精深加工、产业综合发展、走低碳循环道路的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战略性升级;第四章提出按照建设关中与陇东跨省边际地区中心城市的目标要求,加快推进全县城镇化进程;第五章强调继续实施“强农惠农”战略,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第六章主要规划了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第七章是社会文明建设;第八章指出要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构建清洁型经济社会体系,着力解决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生态环境问题;第九章是涉及改革开放的有关问题;第十章是保障措施。

(二)“十二五”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表现在:一是工业化、城市化大趋势带来的机遇;二是国家和全省区域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三是国家加强能源安全措施和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带来的机遇;四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带来的机遇。

挑战表现在:一是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压力增大带来的挑战;二是煤炭资源保有量迅速下降影响后续发展能力带来的挑战;三是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对土地、人才、技术、资金需求扩大带来的挑战;四是如何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中保证人的全面发展对思想理念、方式方法、体制机制带来的挑战。

(三)“十二五”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定信心、凝聚力量,着力推进资源精深加工和后续新兴产业发展,着力促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着力加强重点城镇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壮大五大优势主导产业,培育五大潜力产业;努力构建“一核一带五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建设五大工业园区、五大农业科技园区、十大专业化生产基地和六个物流配送中心、一个综合物流园区;建设以县城为核心、以新民镇为副中心、以重点镇为支撑、以一般集镇和中心村为基础的城镇体系,加速撤县设市步伐,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生态文明的新*县,努力实现建设西部经济强县、关中与陇东跨省域边际地区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

战略目标是:“十二五”期间,重点实现综合经济实力提升取得突破,建成西部经济强县;循环经济发展和环境承载能力提升取得突破,力争建成国家级生态县;人的全面发展取得突破,建成全国文明城市;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取得突破,建成创新型县域;城镇化和城乡协调发展取得突破,建成关中与陇东跨省域边际地区中心城市和西部百强县。

预期的各项经济社会指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以上,2015年全县GDP达到220亿元,人均57500元以上;财政总收入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2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10亿元,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27.7%;工业增加值达到170亿元,年均增长2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72:20;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全县城镇人口达到24万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6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8000元、12000元,年均分别增长15.5%和19%以上;单位GDP能耗下降15%以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1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

(四)“十二五”主要任务。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规划《纲要》强调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集中力量抓好十个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的重大工程,共建设183个项目,总投资1079亿元,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1033亿元。

其中,产业发展类40个,总投资720.6亿元,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679.7亿元;基础设施类57个, 总投资170.7亿元, 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170.2亿元; 社会事业类57个, 总投资144亿元, 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140亿元; 新农村建设类2个, 总投资15.9亿元, 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15.87亿元; 商贸服务及房地产开发类27个, 总投资27.9亿元, 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26.8亿元,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切实改善民生质量,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四、规划《纲要》的重点问题(一)关于战略定位。

功能定位是事关全县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性、战略性问题。

建民书记和其他县委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在“十二五”规划中把功能定位进一步完善。

县政府按照县委领导的指示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提出未来五年*县发展的战略定位:一是*长旬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区。

充分利用*县有利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发展基础,努力把*县发展成为*长旬及周边麟陇、陇东南部能源化工连片区的新型工业化引领区和现代综合服务区,发挥核心带动作用。

二是关中和陇东跨省域边际中心城市。

把*县发展建设成为关中与陇东跨省域重要的工业、服务业集聚区,增强对*长旬能源化工基地的经济社会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成为关中与陇东跨省边际地区的中心城市和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三级城市。

三是关中—天水经济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示范区。

按照“低碳、绿色”要求,努力加强节能减排,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建立和完善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的投融资机制,加快创立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益补偿机制,发挥关中—天水经济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试验示范作用。

四是西部经济强县。

依托丰富资源和现有发展基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总量扩张、结构升级、综合开发、商贸繁荣、人民富裕、社会进步的全面跨越发展,力争稳获陕西十强,进入西部百强。

(二)关于空间构架。

依据*县资源分布、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和公共服务均等的空间协调要求,积极构造“一核、一带、五区”的空间发展框架,最大限度的实现优化布局和空间整合。

“一核”是指以县城为主,促进产业集聚、产品升级,加强社会综合服务,增强城市承载力,提升宜居水平,建设成为县域行政、经济、文化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