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江花山岩画看壮族的习俗文化——以纪录片《越人故事》为例
花山岩画的古骆越文化记录与当代生活镜像
![花山岩画的古骆越文化记录与当代生活镜像](https://img.taocdn.com/s3/m/50fa97b2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3.png)
花山岩画的古骆越文化记录与当代生活镜像第一篇范文花山岩画,位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左江及其支流明江流域的的花山半岛,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被誉为“壮族的百科全书”。
这些岩画记录了古骆越人的生活场景,反映了他们的文化、信仰、社会组织和生产方式。
在当代,花山岩画成为了人们了解古骆越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成为了壮族文化自信的象征。
一、花山岩画的古骆越文化记录花山岩画创作于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3世纪,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岩画主要分布在花山半岛的悬崖峭壁上,共有1056处,岩画面积达到了10多万平方米。
岩画的内容丰富多样,有壮族祖先的画像,有战争、祭祀、狩猎、舞蹈等场景,还有各种各样的图腾符号。
这些岩画记录了古骆越人的生产方式。
他们以农业为主,兼营狩猎、渔猎。
在岩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壮族祖先们农耕、狩猎的场景,这反映了古骆越人的生产技能和生活方式。
岩画还反映了古骆越人的信仰。
他们崇拜自然,相信神灵的存在。
在岩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图腾符号,如太阳、月亮、星星、动物等。
这些图腾符号代表了古骆越人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
此外,岩画还揭示了古骆越人的社会组织形式。
在岩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战争、祭祀等场景,这反映了古骆越人有严密的社会组织和分工。
他们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能够进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这体现了他们的社会组织能力和集体意识。
二、花山岩画的当代生活镜像花山岩画不仅是古骆越文化的见证,也是壮族当代生活的镜像。
在当代,花山岩画成为了人们了解古骆越文化的重要窗口。
每年的花山岩画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研究,成为了壮族文化的展示窗口。
同时,花山岩画也成为了壮族文化自信的象征。
在岩画的基础上,壮族人民创作了大量文艺作品,如歌舞、电影、电视剧等,这些作品展示了壮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了壮族人民的文化自信。
在花山岩画的保护和研究中,我们也看到了当代社会的镜像。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花山岩画的保护工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保护和研究。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骆越稻作文化标志阐释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骆越稻作文化标志阐释](https://img.taocdn.com/s3/m/0c658dc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0.png)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骆越稻作文化标志阐释1. 引言1.1 背景介绍广西左江花山岩画骆越稻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通过对这些文化遗产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文化特点,为今后的考古工作和文化保护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探索左江花山岩画骆越稻的文化意义和价值,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完善相关学科理论体系,还能够为促进地方文化振兴和民族精神传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研究意义左江花山岩画和骆越稻作为广西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对这些文化标志的深入解读和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广西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发展。
岩画和骆越稻作为古代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研究它们可以揭示古代广西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
左江花山岩画和骆越稻的研究对于推动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挖掘这些文化符号的内涵,可以帮助当地居民更加珍惜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促进当地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研究这些文化标志还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增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认知和理解,有利于丰富和促进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对左江花山岩画和骆越稻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价值,对于促进文化研究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左江花山岩画骆越稻文化概述左江花山岩画骆越稻文化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左江花山岩画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史前岩画之一,被誉为“世界岩画艺术的明珠”。
岩画上的图案多以人物、动物、植物为主题,展现了古代骆越族人的生活场景和文化习俗,为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而骆越稻作为中国南方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是中国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左江花山岩画中有着丰富的描绘。
左江花山岩画骆越稻文化的发展与演变,反映了古代骆越族人在生产、生活、信仰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风貌。
岩画中所描绘的骆越族人种稻、耕作、祭祀的场景,展现了古代骆越族人对稻作文化的崇敬和热爱。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骆越稻作文化标志阐释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骆越稻作文化标志阐释](https://img.taocdn.com/s3/m/5685f869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9.png)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骆越稻作文化标志阐释广西左江花山岩画骆越稻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文化标志,它是代表了当地土地、历史和人文的独特艺术形式。
以下是对这一文化标志的阐释。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是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它以自然岩石作为画布,以颜料和工具作为媒介,将图案和形象刻画其中。
这些岩画通常绘制在花山、安巴山等山区的石壁上,其主题主要涉及骆越稻、神鬼图像、人物形象等。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代表了当地土地的丰饶和富饶。
广西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盛产稻米和其他农作物。
而左江花山岩画中经常出现的骆越稻图案,正是对这片土地丰收和富饶的象征。
这些稻谷脱离了现实的束缚,以极其夸张和受欢迎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让人们对土地的丰收信心倍增。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反映了当地历史的脉络。
这些岩画在整个广西地区都有分布,它们保存了一些古代文明的痕迹和特征。
岩画中出现的神鬼图像和人物形象往往与当地的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相关。
通过研究这些岩画,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个地区古代人们的信仰体系、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参考。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展示了当地人文精神和审美追求。
这些岩画的创作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物质层面上的需求,更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和展示。
岩画中的图案和形象经过艺术家的精心构思和创作,在灵动的线条和浓烈的色彩中展现出独特的审美感受。
而更为重要的是,岩画共同呈现了当地人们对自然、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体验,反映了当地人文精神的独特风貌。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骆越稻作为中国广西的文化标志,具有重要的代表意义。
它代表了当地土地的丰饶和富饶,反映了历史的脉络,展示了当地人文精神的追求和情感体验。
通过对这一文化标志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欣赏广西的历史和文化,加深对这片土地的情感联系。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骆越稻作文化标志阐释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骆越稻作文化标志阐释](https://img.taocdn.com/s3/m/17c1fdc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9.png)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骆越稻作文化标志阐释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是中国石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历史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在广西左江花山的岩壁上,镌刻着许多生动的古代壁画,这些壁画被认为是中国骆越文化的标志,揭示了当地古代骆越人的生活、信仰和文化。
左江花山岩画是文化遗产,它以其独特的史前岩画艺术和骆越文化内涵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和研究。
这些古代岩画多以石灰岩崖壁为背景,绘制精美的人物形象、动物、几何图案和文字符号,其中的古文字令人着迷,还有用陶制的岩画图腾和人物形象,图腾造型多为鸟首人身,人物形象以舞蹈者为主。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揭示了古代骆越人的骆越稻作文化,这是古代骆越族群以水稻为主要农作物开展生产活动的文化遗产。
在岩画中,人物形象展现出在庄稼地里劳作、耕种、收获的情景,而那些几何图案和文字符号则反映了古代骆越人与稻作相关的信仰和礼仪。
岩画中还描绘了丰富的骆越文化图腾,这些图腾在当时的骆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宗教和社会角色,同时也反映了骆越人对自然界的崇拜和尊敬。
图腾造型中的鸟首人身形象,代表了骆越人对自然神灵的崇拜和祈求,他们通过绘制这些形象来祈祷丰收和平安。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骆越稻作文化标志的阐释,不仅关乎于艺术形式的传承和保护,更关乎于对古代骆越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岩画的发现和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中国古代骆越人生活和文化的重要信息,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农业、宗教、信仰和社会结构都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骆越人的丰富农耕技术和稻作文化,为中国南方的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左江花山岩画则记录了这一时期骆越人的生产生活和文化习俗。
岩画中展现的农耕、种植、收获等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古代骆越人对稻作的重视和依赖,反映了骆越人勤劳勇敢的生存状态和丰富的农耕文化。
岩画中还包含了大量的文字符号和几何图案,这些符号和图案被认为是古代骆越族群的稻作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体现了古代骆越人对稻作的重视,更揭示了他们对神灵的崇拜和对自然界的敬畏。
壮族文化瑰宝——左江花山岩画(英文)
![壮族文化瑰宝——左江花山岩画(英文)](https://img.taocdn.com/s3/m/c778d2d9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86.png)
壮族文化瑰宝——左江花山岩画(英文)李颖【期刊名称】《今日中国:英文版》【年(卷),期】2016(0)8【摘要】THE Zuojiang Huashan rock paintings,from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has been listed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at the UNESCO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s 40th Session on July 15,2016.It is the?rst time China’s rock painting has been listed as a world heritage.The Huashan Mountain cliffs facing the river form a concave wall.During the 700 years from the?fth century BC to the second century AD,the Luoyue people【总页数】3页(P70-72)【关键词】英语;阅读;理解;岩石艺术文化【作者】李颖【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相关文献】1.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壮乡瑰宝世界奇迹 [J], 陈曦;2.生殖信仰观念的延续r——左江花山岩画文化与壮族传统服饰习俗关系 [J], 谭金玲;韦福安3.从左江花山岩画看壮族的习俗文化──以纪录片《越人故事》为例 [J], 谭韵4.壮族文化习俗在左江花山岩画中的体现及其对外翻译策略研究 [J], 黄秋燕; 杨建娣5.从左江花山岩画看壮族的习俗文化——以纪录片《越人故事》为例 [J], 谭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骆越人的岩画纪——左江花山岩画的历史文化创意研究
![古骆越人的岩画纪——左江花山岩画的历史文化创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9b40a42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1c.png)
2020-07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古骆越人的岩画纪———左江花山岩画的历史文化创意研究王璐瑶(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花山岩画是壮族先民古骆越人遗留下来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自申遗以来被广泛的关注,文章主要是通过对左江花山岩画的历史传承性角度来研究文创衍生品对花山岩画精神传承所带来的价值。
关键词:左江花山岩画;文化价值;文创中图分类号:J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1-0036-02一、前言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是广西省特有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山脉纵横延绵百里的山壁上,岩画粗犷豪迈的图案造型描绘了一幅幅壮族先民古骆越人记录下来的日常生活祭祀的恢宏场景,给后人留下了这样神秘而感性的人文符号。
花山岩画作为广西壮族传统文化的缘起之一,是对壮族历史文化的艺术性诠释。
文章从广西左江花山岩画的历史角度和文创角度进行分析,反思若将岩画所传达的壮族先民在自然和谐中的感悟依附于文创衍生品,体现其浓厚的文化及精神对现代人带来的价值意义。
二、花山岩画的画面历史意义概述(一)岩画的历史由来广西左江花山(芭来)岩画作为我国著名岩画的代表之一,位于广西南部地区横跨宁明县延绵至明江200多公里。
壮族先民的古骆越人创造了花山岩画,铜鼓等优秀的少数民族地方文化遗产。
在他们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用岩画记录下了古代祭祀,庆祝活动,朝拜活动等一系列场景,其生动活跃的岩画人物形象具有很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值得一提的是,於梅在2009年对广西宁明县花山岩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她从宁明当地文献、图像、地理因素入手,对花山岩画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和论述。
以艺术的独特视角剖析了花山岩画独特的造型工艺,论证了花山岩画并不是史前的作品,而是来自于我国青铜器鼎盛的春秋战国和西汉的过度时期,这为古骆越先民的文化含义提供了科学的历史年代和地理因素考据。
(二)岩画的象征含义实地调研阐明,花山岩画中人物颜色和独特的造型风格不一,主要色彩是利用赭石色铁粉,植物油及兽血绘制。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 壮乡瑰宝 世界奇迹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 壮乡瑰宝 世界奇迹](https://img.taocdn.com/s3/m/9813af65b52acfc788ebc93c.png)
县 (市 、区 ),在 南 宁市 汇 入 邕江 、郁 水 两岸 的 峭 壁 上 ,其 中 54处 还 位 于 江 否 有 什 么 特 殊 含 义 ? 目前 尚不 明确 。
, 最 终 在 广 州 注 入 南 海 ,属 于 珠 江 水 。 整 个 左 江 流 域 中 丘 陵 起 伏 ,El1岭 立 ,沿 江 两 岸 大 都 是 挺 拔 俊 秀 的 山
上 游(包 括 明 江 )的岩 画画 面 人 像 较 多 ,
而 位 于 左 江 下 游 的 岩 画 则 人 像 较 少 。
人 像 最 多 的 是 宁 明 县 花 LLI岩 画 ,其 次
为 高 山 岩 画 ,再 次 为 龙 州 县 棉 江 花 山
岩 画 、宁 明 县珠 山岩 画 、江 州 区 万人 洞
左
工
花
山岩画文化 景观
壮 乡瑰 宝 世界 奇迹
上 .江,宛如一条青色的罗带,穿 栩栩如 生的岩画 。这 ,就是被 誉为 “岩
/1一 过西南边陲广西壮族自治区 画的自然展览馆 ”的左江花山岩画 。
— — 上—·的崇 左 市 。沿 江 溯 流 ,只 见 一
据 专家 调 查统 计 ,存 沿 着 长 达 260
股在 100到 300米 左 右 。这 里 雨 量 充 上 面 作 画 ,画 像 可 以 长 时 间 保 存 的 缘
位 于 宁 明 县 西 北 部 的 明 江 东 岸 花
热 量充 足 。气 候 条 件 非 常 适 合 动 植
,
故 。现 存 的 大 多 数 岩 画 画 面 都 是 朝 南 ,
河 的 拐 弯 处 。这 些 赭 红 色 的 岩 画 ,一 般 都 绘 制 在 灰 黄 色 的 石 灰 岩 上 。专 家 们 推 测 ,这 是 因 为 灰 黄 色 石 灰 岩 中 含
广西宁明文化遗产作文400字
![广西宁明文化遗产作文4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164831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c1.png)
广西宁明文化遗产作文400字
广西宁明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
左江两岸风光无限!两岸群山磋峨,连绵不断,风光秀丽,在雾气中更显神秘色彩。
宁明县境内的岩画面积大,数量多,所以把此处附近的壁画统称为宁明花山岩画。
花山,在当地壮话中的意思就是“有画的山”。
岩画,就是古时候人们用石头、颜料还有其他工具,在悬崖或者洞穴的岩石上创作出来的画。
形式有浮雕,彩画和线刻,主要体现的是人类当时的生活和狩猎的场景。
岸边绝壁,古老神秘。
岩画绘制年代可追溯到战国至东汉时期,其地点分布之广、作画难度之大、画面之雄伟壮观,为国内外罕见,画法采用单一色块平涂法,只表现所画对象的外部轮廓,没有细部描绘。
岩画中绘有人物1900多个,另有众多的动物、铜鼓(或铜锣)、环首刀等图形。
人物只画出头、颈、躯体和四肢,无五官等细部。
基本造型分正身和侧身两种。
岩画由于长期暴露,许多画像颜色逐渐减褪,模糊不清,有的画壁已崩落。
尽管如此,但我们从岩画中,不仅看到壮族先民古骆越人的绘画艺术成就,同时还感受到了古代壮族社会生活内容的丰富和勤劳、勇敢、奋斗的民族精神。
浅析广西花山岩画的民族历史文化内涵
![浅析广西花山岩画的民族历史文化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3abedf7b453610661ed9f4f7.png)
浅析广西花山岩画的民族历史文化内涵作者:江日青余朝文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1年第12期【摘要】本文探析了广西花山岩畫源远流长的历史;分析了具有鲜明壮族文化传统的特色;阐述了岩画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从绘画地势、图像组合、绘制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评价了岩画高超的艺术水准,是壮族文化的瑰宝和世界岩画的极品,应重视保护并合理开发利用。
【关键词】广西;花山岩画;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岩画,是指刻画在山洞壁上或山崖上的图画,也称崖壁画。
岩画是人类祖先社会生活和思想智慧的反映,是了解当地民族产生发展历史的重要依据,具有珍贵的研究和观赏价值。
广西花山岩画被誉为中国稻作文化的最大标志、壮族文化的瑰宝和世界岩画的极品,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关于花山岩画的基本情况、保护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将在此基础上重点探析花山岩画的民族历史文化内涵,以期为更好地认识花山岩画的地位与作用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管见。
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广西崖壁画主要分布在广西西南部左江流域的凭祥、龙州、宁明、崇左、大新、天等、扶绥等七个县属的绵延200多公里的悬崖峭壁上,共183处。
其中,宁明的花山岩画发现最早,是世界同类岩画中单位面积最大、画面最集中、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故将左江崖壁画统称为“花山岩画”。
花山岩画所处的左江流域在古代地处偏僻,交通闭塞,直到宋代,这些崖壁画才渐为世人所知,并记录入籍。
宋代李石在《续博物志》卷八记:“二广深溪石壁上有鬼影,如淡墨画。
船人行,以为其祖考,祭之不敢慢。
”两广地区可行船而又有“鬼影”(即岩画)的“深溪”目前仅见于左江流域,故这里所说的“二广深溪”可能是指今左江流域,则这便是有关花山岩画的最早记载。
明代张穆的《异闻录》里说得更明确,也更神奇:“广西太平府,有高崖数里,现兵马,持刀杖,或有无首者。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骆越稻作文化标志阐释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骆越稻作文化标志阐释](https://img.taocdn.com/s3/m/2b71a36a6294dd88d1d26b26.png)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骆越稻作文化标志阐释作者:韦思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年第10期摘要:广西左江花山岩画主要是以蛙神祭祀的场景为主。
以犬为祭品,之后以蛙形舞蹈为主,进行整齐的展现。
骆越族则是以种植水稻为主,在不断发展和延伸的过程中,体现了对蛙神的崇拜之情,对狗的珍爱之情。
这些情形展现了骆越文化的本质,另外,也将广西左江花山岩画这个文化标志,显现到了世界人们的视野当中。
关键词:广西左江;花山岩画;骆越稻中图分类号:K879. 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 (2019) 30-0024-01一、现状分析从目前的形势上看,山岩画单体画宽22105米,高45米。
主要是依附在广西左江及其支流中,84个点中,已经找到了183处,287组岩壁画。
花山岩壁画人物图像可以达到了将近1900多个。
广西左江岩壁画也被称之为“广西左江花山岩画”。
并且在这花山岩壁画人物图像当中,不仅面积较大,保存的完整性也比较的强。
在2016年的时候,广西左江花山岩画申遗成功,这也是中国第49个世界的遗产,这样就完成了广西和壮族文化遗产的零突破。
让我国岩画类世界遗产成为了可能性,也弥补了我国这方面的空白。
这些花山岩壁画主要是在战国的东汉末年的时候产生的,也就是骆越族文化的起源和延伸。
另外,骆越文化主要是以稻作文化为主。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也就是骆越稻作文化的最大化的标志。
二、广西左江花山岩画骆越稻作文化标志阐释(一)蛙形舞姿图——对护谷神的崇拜广西左江岩壁画规模性比较的大,给人一种场面壮观的视觉盛宴。
最大的图像高达3米多,高0. 6-1.5米。
这些壁画当中,有的是以人像为主,有的是以动物为主,有的是以器物为主,有的是以自然为主。
从人的角度看,又可以分为大人像和小人像两种类型。
这些人不存在面部的五官,酷似蛙泳之状。
不少小的人像围绕在大人像的周围,并且顶礼膜拜。
针对于动物类的画像,主要的代表动物就是狗或者鸡……在这里的器物图像当中,很多是铜鼓或者是舟船等物品。
民族社会工作介入广西壮族“花山”文化的保护和传播研究
![民族社会工作介入广西壮族“花山”文化的保护和传播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abeb18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b.png)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10), 6017-6023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sshttps:///10.12677/ass.2023.1210825民族社会工作介入广西壮族“花山”文化的保护和传播研究——以左江花山岩画为例陆珊珊1,彭发胜21广西科技大学人文艺术与设计学院,广西柳州2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广西柳州收稿日期:2023年8月25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13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5日摘要左江花山岩画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壮族先民古骆越人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记录了当时骆越族群的社会生活、信仰观念及其表现形式。
它不仅是我国壮族先民伟大的智慧结晶,也是西南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壮族的发展史提供了明确有力的证据。
本文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对民族地区的左江花山岩画进行基本概述,挖掘其所蕴含的丰富的“花山”文化价值,分析左江花山岩画目前传播的现状和存在的难题,积极探索左江花山岩画旅游文化传播的路径,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左江花山岩画旅游资源。
关键词民族社会工作,壮族花山岩画,保护和传播工作Research on the Involvement of EthnicSocial Work in the Protection andDissemination of Zhuang Nationality“Huashan” Culture in Guangxi—Taking Zuojiang Huashan Rock Painting as an ExampleShanshan Lu1, Fasheng Peng21School of Humanities, Art and Design,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uzhou Guangxi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uzhou Guangxi陆珊珊,彭发胜Received: Aug. 25th , 2023; accepted: Oct. 13th , 2023; published: Oct. 25th, 2023Abstract The Huashan rock painting in Zuojiang is a special artistic expression form of the ancient Luoyue people, the ancestors of the Zhuang nationality in southwest minority areas, which recorded the social life, beliefs and expression forms of the Luoyue ethnic group at that time. It is not only the great wisdom crystallization of the ancestors of the Zhuang nationality, but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uthwest cultural circle, which provides clear and powerful evide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Zhuang nationality.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work, the basic overview of the ethnic areas of Zuojiang Huashan rock painting, mining the rich “Hua-shan” cultural value, the analysis of Zuojiang Huashan rock dissemin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ctively explores the path of Zuojiang Huashan rock tourism culture disse-mination and better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Zuojiang Huashan rock painting tourism re-sources. KeywordsEthnic Social Work, Huashan Rock Painting of Zhuang Nationality, Protection and Dissemination Work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licenses/by/4.0/1. 前言自从左江花山岩画被发现以来,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花山岩画申遗成功之后,更是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高评价。
崇左花山岩画简介
![崇左花山岩画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26f553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9d.png)
崇左花山岩画简介背景介绍崇左花山岩画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花山镇,是一处名闻遐迩的岩石艺术珍品。
岩画是在奇峰峻岭的山岩上雕刻而成,具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这座壮丽的山区中,岩画以其独特的手法、丰富的内容和精湛的技艺,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的关注。
岩画艺术特点崇左花山岩画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雕刻技法多样岩画技法的多样性是崇左花山岩画的鲜明特点之一。
在这些岩画中,人们可以看到刻凿、浮雕、镂空等多种技法的运用。
不同的技法使得岩画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每一幅岩画都独具匠心,令人叹为观止。
2. 主题内容丰富多样崇左花山岩画的主题内容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俗风情等等。
这些岩画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对当地文化和历史的珍贵记录。
通过观看这些岩画,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崇左地区的文化传承和人文风貌。
3. 艺术风格独特崇左花山岩画的艺术风格独特,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岩画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线条流畅自然,色彩鲜艳明快。
同时,岩画中的动植物形象也被精心刻画,具备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保护与研究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崇左花山岩画得到了广泛的保护和研究。
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修缮、加固和防护等,确保岩画的安全和完整性。
同时,学者们也对岩画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研究,试图解读岩画背后所包含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为了进一步推广和展示崇左花山岩画的独特魅力,相关机构还举办了一系列的展览和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参观者。
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欣赏和了解岩画艺术,同时也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探索的价值崇左花山岩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其独特性和珍贵性使得其成为世界性的研究对象。
通过对崇左花山岩画的深入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艺术形式的发展、传承和演化,进一步促进和推动岩画研究领域的发展。
崇左花山岩画的发现和保护工作,为我们提供了探索原始文化的窗口。
左江花山岩画与上古壮族先民信仰
![左江花山岩画与上古壮族先民信仰](https://img.taocdn.com/s3/m/bcb3f247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d6.png)
左江花山岩画与上古壮族先民信仰①杨树詰②党延伟③[内容提要]本文拟就左江花山岩画与壮族上古先民信仰习俗之间的关系问题浅谈陋见。
首先,壮族上古先民对岩画点的选择与他们的宇宙三分模式观念有直接关联,在他们看来,载有岩画的左江两岸的山体是宇宙的中心(即“世界中心”),是三界交合之处,也是三界最易沟通的地方,因而被视为死者、生者以及诸神世界联系的地方。
其次,左江花山岩画点既然是壮族上古先民的世界中心,自然这个地点也就成了类似于云南佤族的“灵屋”,是祖先灵魂回归安息的地方(即“祖灵归宿”),祖先灵魂可以在这个地方获得永生的力量。
第三,基于上述两点,左江花山岩画点与承载它的山川、相伴的河流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观一起形成了一个个神圣的空间,它们一起又形成了有着岩画群的左江流域这个大的神圣空间,就像中国古代的“社”一样,是一祭祀神鬼的社群之所在,凡天神、地祇及人鬼无所不祭,因而也就成了壮族远古先民的“祭祀圣地”。
[关键词]左江花山岩画壮族上古先民世界中心祖灵归宿祭祀圣地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在广西宁明县明江和龙州、崇左、扶绥等县的左江流域200多公里长的沿岸峭壁上,先后发现了一幅幅用赭红颜料平涂的人物、动物、器械画像。
这些画址分布在河流转弯的山崖上或深潭岸旁的峭壁上。
画幅距离河面一般有一二十米,最高的达四五十米。
这种被学术界称为“花山崖壁画”“左江岩画”或“花山岩画”的规模巨大的画群,是世界上罕见的岩画群之一,因此为众多的研究者所瞩目。
四十多年来,国内专家学者围绕岩画的年代、族属、主题等问题进行研究,发表了大量论著,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拟就左江花山岩画与壮族上古先民信仰习俗之间的关系问题浅谈陋见。
①本文为广西高校高水平科研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第一批项目“桂学与文化软实力研究”(桂教人〔2014〕7号)阶段性成果。
②杨树詰(1963—),男,广西扶绥县人,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博士,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院长、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骆越稻作文化标志阐释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骆越稻作文化标志阐释](https://img.taocdn.com/s3/m/edff8a2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87.png)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骆越稻作文化标志阐释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左江花山岩画与骆越稻作为广西的文化标志,代表了广西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多元民俗。
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对广西左江花山岩画和骆越稻进行阐释。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技巧,是广西石洞画的代表。
通过对岩画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出史前人类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社会结构。
岩画中的人物、动物和图案等元素,揭示了古代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活动。
岩画中的人物形象真实生动,描绘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如打猎、饲养牲畜、采集水果等。
岩画还展现了古代人们的宗教信仰,通过绘制神灵和祭祀活动,可见他们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敬畏之情。
这体现了广西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
广西骆越稻是广西农业的重要代表,也是广西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骆越稻是一种生态种植模式,以纯天然无公害的方式栽种,既保护了环境又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
骆越稻的种植方法包括在水田中种植稻谷、鱼和虾,以及配套种植蔬菜和水果等。
这种种植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农田的产出,还能够提供农民额外的收入来源。
骆越稻的种植方式不仅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还体现了广西农民的智慧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这种种植方法的推广使广西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也为广西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和骆越稻作为广西的文化标志,不仅展示了广西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多元民俗,还体现了广西人民智慧和创新的精神。
这些文化符号不仅为广西的文化遗产提供了保护,还成为广西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之一。
通过加强对广西文化标志的研究和保护,可以进一步挖掘和发展广西的文化资源,促进广西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的繁荣。
广西的文化标志也能够加深多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增强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在现代社会,广西的文化标志已经不仅仅是一些古老的图案和种植方式,更是一种精神和价值观的体现。
广西人民将继续传承和弘扬这些文化标志,为广西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纪念碑性:花山岩画中的民族记忆与文化传承
![纪念碑性:花山岩画中的民族记忆与文化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5abe495a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4a.png)
2022/03纪念碑性:花山岩画中的民族记忆与文化传承文/李书麟[广西艺术学院]【摘要】花山岩画作为左江流域文化的见证者,在对骆越先民生活的集体性记忆进行纪念保留和再现的同时,又为文化的传承提供精神支撑,具有典型的“纪念碑性”。
这种“纪念碑性”一方面体现于它的纪念功能,无论是祖先崇拜还是独特的青铜文化,均保存着古骆越的集体性记忆,凸显着骆越人的精神寄托和生活愿景,也正是对民族文化的再现与记录;另一方面则体现在花山岩画构造的历史,在演变发展的历程中既含有对早期社会记忆的书写和持续,又促进了独特民族文化记忆的传承与传播,使其永葆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花山岩画;纪念碑性;民族记忆;文化传承花山岩画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岩画之一,文化意蕴极其丰富,尤以民族文化最为突出。
作为壮族祖先的宝贵遗产,花山岩画所体现出的骆越先民文化不仅起到保存民族记忆的作用,而且使纪念功能得以持续,表现其中的宏大场面以及历史文化传承。
巫鸿在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史的过程中,将艺术品解读为历史中的保存者和创造者,在《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一书中,透过西方语境中的“纪念碑性”这一角度解读中国古代礼器、建筑的文化内涵。
对于花山岩画而言,虽然与传统意义上的纪念碑大相径庭,但其所蕴含的“纪念碑性”却是不容忽视的。
从“纪念碑性”反观花山岩画,揭示岩画中的民族性集体记忆与历史文化传承,发掘壮族文化在新的时代潮流中的活态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纪念碑性”与花山岩画“纪念碑性”这一范畴从纪念碑中延伸出来,是纪念碑所具有的一种纪念性的内涵,依托、附属于纪念碑而存在。
巫鸿在《纪念碑性》中将其表述为纪念功能及其持续,“类型学和物质体态不是断定纪念碑的主要因素:真正使一个物体成为一个纪念碑的是其内在的纪念性和礼仪功能”①。
一件具有内在纪念意义与性能的纪念碑,无论它的外在体例是何种形式,总要具有保管记忆、赓续历史的作用。
一件艺术作品亦或是一座建筑物对于逝者、生者和整个社会环境而言,具有不完全一致的纪念意义,所以“纪念碑性”属于主观范畴,关键因素是内在的纪念功能、历史文化构造与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观崇左》影像创作活动是广西艺术学院与影视与传媒学院影视编导系创作团队与崇左市政府的一次校地合作,是一个集学术与实践为一体式的实践创作活动。
而纪录片《越人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个作品,该片中以崇左花山岩画申遗成功为创作背景,通过三个平凡的生活人物来反映花山申遗后对这个地方的文化、习俗、生活的影响。
《越人故事》的影响创作是对中国人文生活类纪录片创作中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探索、呈现、传递、传承进行积极探索与尝试,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积累传承在当下文化背景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花山岩画与壮族古代民族的关系纪录片《越人故事》影片的开始就引用了关于花山岩画的传说蒙大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一个叫作蒙大的人被地主的压迫却无力反抗,一个神仙告诉他只要在纸上画兵马,兵马就会成真。
后来蒙大画上的兵马真的成真打倒了地主,最后画上的兵马变成了花山的岩画。
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花山岩画究竟从何而来,又与壮族有什么联系?这一系列的学术话题也引起了学者们纷纷开始了探讨研究。
也出现了众多的说法。
其中壮族先民骆越是壁画族属的定性,诸多学者认为花山岩画与骆越族群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史策等大部分的学者认为是壮族先民。
近年来由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语言学、民族学等多学科学者经过长期考察与调研,结合历史资料的查阅壮族先祖称谓的变化族证实了花山崖壁画的族属是壮族先民。
(一)稻作文化与现今壮族饮食的探索学者梁庭望、韩斌文等人对花山岩画和稻作文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崖壁图像的长期研究,提出了壮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发明水稻人工培植方法的民族之一的观点。
而壮族的特色食品五色糯米饭、糍粑、粽子等都以稻子为主要原材料。
经过田野调查而我们现今去到花山周围的村庄赖江屯、珠连村、耀达村等等都一直延续着种植稻田。
(二)花山岩画符号化与集体舞蹈说在花山岩画图腾中绝大多数都是数个乃至数千个人物集中在一个画面中,很少看见单个人物出现的画面,就算有也是在比较偏的一角。
可想而知,群体生活是先民满足自我需求和欲望的主要方式,而一种集体的精神信仰也必然需要集体来进行延续。
在远古时代,信息的传递并不发达,极大地限制了人们对于自然界客观世界的认识,为了能够抵抗外部的侵害,因此更多依靠集体协作完成生命的延续,和对生存的保障。
宁明县的学者黄汝训进行了调查及检索资料,认为岩画中所展现的是骆越民族的歌舞习俗。
而我们在拍摄纪录片《越人故事》时也对宁明歌舞团的舞蹈进行了实地了解,现在的花山舞蹈例如乐舞和武舞很多动作的都是从花山岩画的人物动作延伸过来的。
有的舞蹈动作与花山岩画的图腾人物双肘向上,五指张开的形态极其相似。
三、花山岩画对壮族现今文化发展影响(一)民族文化的商业化发展一个地方的文化和传统民间、民俗文化以及与特有的自然环境、经济生产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因素等等因素是密不可分的。
花山岩画的申遗成功,对当地的旅游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政府对于花山的建设也计划开展了许多新农村项目建设。
纪录片《越人故事》的拍摄地就在赖江屯,而赖江屯是花山旅游试点建设的地点之一。
为了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和追寻神秘古老的骆越文化,整个村子都进行了整改,建设了村史馆等等项目。
政府方面,已经倾力打造了花山民俗旅游村,让村民们依托花山岩画的民族文化特色来发展经济,在发展中保护民族特色。
自从花山申遗成功后对左江花山岩画的宣传页取得了新的进展,将花山的民主文化向商业化发展推进,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运用了群众喜欢的方式进行宣传,将左江花山岩画的壮丽、人文景观和左江花山申遗成功的宣传标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树立宣传广告牌的方式对社会宣传。
二利用花山岩画图腾的符号化进行视觉传达,在崇左宁明县城还是村庄都能随处可见花山人物的图腾标志。
三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介实现跨区域宣传。
让慕名而来的游客在欣赏花山岩画的壮丽的同时,触摸壮族骆越文化习俗跳动的脉搏,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壮族村民的生活现状一方面现如今居住在花山岩画附近村庄的村民,许多老一辈的壮族村民都还是会讲少数民族语言“壮话”的,而小一辈的村民已经不太会讲壮话,多数讲普通话、白话为主。
村民日常生活的服饰也变得简化,老一辈的黑衣壮老人还会在头上扎带头巾。
每当到壮族较为盛大的节日时,壮族的男女都会精心打扮,男的会捆上红腰带,带上银饰。
另一方面,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左江流域的村民虽然都知道花山岩画,甚至听说一些传说等等,但是他们对于左江(下转第173页)摘 要:中华源远流长的民族历史文化中,花山岩画作为壮族先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与自然界的千锤百炼与生死体验中延伸出的民族精神的外化物。
凝结在花山岩画上的是鲜红的壮族先民以一种特有而神秘的艺术表现形式的艺术符号和传播符号。
通过这种方式世世代代的传递着对人文、习俗、自然、生命的思考。
本文通过探讨《观崇左》影像创作活动中纪录片《越人故事》拍摄的实地调研,总结出了从左江花山岩画看壮族的习俗文化的探索,以期能为中国人文生活类纪录片创作中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探索、呈现、传递、传承进行积极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越人故事》;民族文化;民俗;符号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08-0171-02从左江花山岩画看壮族的习俗文化——以纪录片《越人故事》为例谭 韵(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作者简介:谭韵,女,壮族,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生在读。
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艺术。
化特色,这是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市民的生活习惯而产生的文化特色。
在城市的逐步发展建设中,对于孤傲的建筑、空间与场所进行保护,能够给予人们一定的文化氛围。
在广场中广场舞蹈是反映城市文化特色的主要标志,能够向人们展示城市的文明与建设。
对于城市的生活环境、历史文化、自然演变以及风土人情都有着一定的体现。
广场舞蹈的创作要倡导人们从城市的文化建设入手,形成一个具有城市特点的广场舞蹈。
(三)群众广场舞蹈主要是以人为本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同人们息息相关,广场文化的建设主要是人同社会的关怀中,采用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可以为广场舞蹈带来灵魂与特色。
群众广场舞蹈是当前的一种新型活动,主要目的是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增加人们之间的交流、达到自我娱乐的目的,进而满足人们对于社会休闲的需求。
群众广场舞蹈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作用,群众广场舞蹈要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交流团结的纽带,促进文明建设,对城市的人文进行关怀,是十分必要的。
(四)要注重对群众广场舞蹈的创新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是国家建设的主要部分,群众文化与广场文化是文化建设的基本。
群众广场舞蹈从一些层面上反映了当前人们的生活与情感,同时也是集教育、精神、身心发展为一体的一种舞蹈形式。
群众广场舞蹈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增进人们的幸福感。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为广场舞蹈提出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广场舞蹈的不断创新与完善,促进社会的融合与发展。
(五)要发挥群众文化干部的主动带动作用群众文化干部是广场舞创作与发展的主要力量,主要是联系群众与政府的一个纽带,对广场中的舞蹈进行组织与宣传,进而促进人们的团结发展,提高人民凝聚力。
群众文化干部在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中,是主体力量。
所以,政府要培养具有文化素质与文艺气息的群众文化干部,能够具有良好的表演能力与专业技术,能够充分发挥群众文化干部的作用,为社会的发展,广场舞蹈的建设贡献力量。
四、结语群众广场舞能够贴合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是人们所需要的东西,并且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加入广场舞的队伍中去,通过广场舞锻炼身体,同人们交流。
广场舞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国民的文化素养。
我国相关部门要积极响应人民的号召与喜爱,加强城市文化建设,为人们、城市与国家带来福祉。
参考文献:[1]袁凌.浅谈广场舞蹈的创作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民族博览,2018(11):139-140.[2]王晓欣.广场舞蹈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3]炫彩盛夏 舞动宁夏 第四届宁夏广场舞蹈大赛“构筑合力之势,提振品牌价值”[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5(12):81-83.[4]罗雅云.广场舞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二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5:1.[5]林雨涵.成都市全民健身广场舞蹈组织推广现状分析与发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6]王炜,陈元平,龙晓东,陶干臣,万绍勇,傅杰.江西群众广场舞蹈文化现状及核心价值的实证研究[J].体育科技,2014,35(05):20-21. [7]胡梦颖.当代中国社区文化建设背景下的群众舞蹈文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4.[8]王燕梅,宁广文.浅谈广场舞运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2).(上接第171页)花山岩画的文化的认知依然是笼统的、模糊的、空泛的。
(三)少数民族艺术作品创作的源泉纪录片《越人故事》是《观崇左》影像创作活动中的一部作品。
花山岩画一直以来都是学术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随着花山岩画的申遗成功,将鲜红的壮族民俗文化推向了更多人的面前。
越来越多的人文生活类纪录片将花山岩画与壮族民俗文化作为创作背景,以点带面地将以某个民俗传承人,或是以传统食物、传统服饰来传递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
不止影视作品受到花山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成为了舞蹈、美术、音乐领域艺术作品创作的重要源泉。
通过影像传播的方式更具有影响力地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给更多的受众。
四、对花山岩画与壮族民俗文化的思考(一)传统的壮族民俗文化的传承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现代“快”文化的发展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而花山的申遗成功带动了整个左江流域旅游业的发展,各个区域的建筑进行翻新,一些民族的活动例如歌圩也越来越具有商业性质。
壮族的民俗文化,饮食、服饰、舞蹈都与花山岩画的图腾有着一种神秘的联系,又深受它的影响。
纪录片《越人故事》拍摄的田野调查中也发现左江花山岩画流域居民的传统民俗已经随着时代的变迁产生了新的变化,但是民族文化不是少数人的价值取向,而是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沉淀,不能只为迎合当今主流的文化,而完全放弃自身的特色。
随着新一代人的成长,壮族文化中的传统节日,山歌、语言、服饰、饮食渐渐地离我们越来越远。
对于这花山岩画所延伸映射的民族文化的传承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发展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二)创新与宣传通过拍摄纪录片《越人故事》的前期拍摄调查发现,花山岩画在国内虽然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花山岩画与世界的诸多世界级文化遗产相比知名度还远远不足。
影片中通过对赖江屯的村民、建设旅游项目的工人、村支书的人物采访,也反映出了当地居民对希望吸引更多的游客来了解花山文化有着热切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