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江花山岩画看壮族的习俗文化——以纪录片《越人故事》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观崇左》影像创作活动是广西艺术学院与影视与传媒学院影视编导系创作团队与崇左市政府的一次校地合作,是一个集学术与实践为一体式的实践创作活动。而纪录片《越人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个作品,该片中以崇左花山岩画申遗成功为创作背景,通过三个平凡的生活人物来反映花山申遗后对这个地方的文化、习俗、生活的影响。《越人故事》的影响创作是对中国人文生活类纪录片创作中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探索、呈现、传递、传承进行积极探索与尝试,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积累传承在当下文化背景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花山岩画与壮族古代民族的关系纪录片《越人故事》影片的开始就引用了关于花山岩画的传说蒙大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一个叫作蒙大的人被地主的压迫却无力反抗,一个神仙告诉他只要在纸上画兵马,兵马就会成真。后来蒙大画上的兵马真的成真打倒了地主,最后画上的兵马变成了花山的岩画。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花山岩画究竟从何而来,又与壮族有什么联系?这一系列的学术话题也引起了学者们纷纷开始了探讨研究。也出现了众多的说法。其中壮族先民骆越是壁画族属的定性,诸多学者认为花山岩画与骆越族群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史策等大部分的学者认为是壮族先民。近年来由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语言学、民族学等多学科学者经过长期考察与调研,结合历史资料的查阅壮族先祖称谓的变化族证实了花山崖壁画的族属是壮族先民。
(一)稻作文化与现今壮族饮食的探索学者梁庭望、韩斌文等人对花山岩画和稻作文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崖壁图像的长期研究,提出了壮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发明水稻人工培植方法的民族之一的观点。而壮族的特色食品五色糯米饭、糍粑、粽子等都以稻子为主要原材料。经过田野调查而我们现今去到花山周围的村庄赖江屯、珠连村、耀达村等等都一直延续着种植稻田。
(二)花山岩画符号化与集体舞蹈说
在花山岩画图腾中绝大多数都是数个乃至数千个人物集中在一个画面中,很少看见单个人物出现的画面,就算有也是在比较偏的一角。可想而知,群体生活是先民满足自我需求和欲望的主要方式,而一种集体的精神信仰也必然需要集体来进行延续。在远古时代,信息的传递并不发达,极大地限制了人们对于自然界客观世界的认识,为了能够抵抗外部的侵害,因此更多依靠集体协作完成生命的延续,和对生存
的保障。宁明县的学者黄汝训进行了调查及检索资料,认为岩画中所展现的是骆越民族的歌舞习俗。而我们在拍摄纪录片《越人故事》时也对宁明歌舞团的舞蹈进行了实地了解,现在的花山舞蹈例如乐舞和武舞很多动作的都是从花山岩画的人物动作延伸过来的。有的舞蹈动作与花山岩画的图腾人物双肘向上,五指张开的形态极其相似。
三、花山岩画对壮族现今文化发展影响(一)民族文化的商业化发展一个地方的文化和传统民间、民俗文化以及与特有的自然环境、经济生产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因素等等因素是密不可分的。花山岩画的申遗成功,对当地的旅游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政府对于花山的建设也计划开展了许多新农村项目建设。纪录片《越人故事》的拍摄地就在赖江屯,而赖江屯是花山旅游试点建设的地点之一。为了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和追寻神秘古老的骆越文化,整个村子都进行了整改,建设了村史馆等等项目。
政府方面,已经倾力打造了花山民俗旅游村,让村民们依托花山岩画的民族文化特色来发展经济,在发展中保护民族特色。自从花山申遗成功后对左江花山岩画的宣传页取得了新的进展,将花山的民主文化向商业化发展推进,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运用了群众喜欢的方式进行宣传,将左江花山岩画的壮丽、人文景观和左江花山申遗成功的宣传标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树立宣传广告牌的方式对社会宣传。二利用花山岩画图腾的符号化进行视觉传达,在崇左宁明县城还是村庄都能随处可见花山人物的图腾标志。三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介实现跨区域宣传。让慕名而来的游客在欣赏花山岩画的壮丽的同时,触摸壮族骆越文化习俗跳动的脉搏,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壮族村民的生活现状
一方面现如今居住在花山岩画附近村庄的村民,许多老一辈的壮族村民都还是会讲少数民族语言“壮话”的,而小一辈的村民已经不太会讲壮话,多数讲普通话、白话为主。村民日常生活的服饰也变得简化,老一辈的黑衣壮老人还会在头上扎带头巾。每当到壮族较为盛大的节日时,壮族的男女都会精心打扮,男的会捆上红腰带,带上银饰。另一方面,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左江流域的村民虽然都知道花山岩画,甚至听说一些传说等等,但是他们对于左江(下转第173页)
摘 要:中华源远流长的民族历史文化中,花山岩画作为壮族先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与自然界的千锤百炼与生死体
验中延伸出的民族精神的外化物。凝结在花山岩画上的是鲜红的壮族先民以一种特有而神秘的艺术表现形式的艺术符号和传播符号。通过这种方式世世代代的传递着对人文、习俗、自然、生命的思考。本文通过探讨《观崇左》影像创作活动中纪录片《越人故事》拍摄的实地调研,总结出了从左江花山岩画看壮族的习俗文化的探索,以期能为中国人文生活类纪录片创作中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探索、呈现、传递、传承进行积极探索与尝试。关键词:《越人故事》;民族文化;民俗;符号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08-0171-02
从左江花山岩画看壮族的习俗文化
——以纪录片《越人故事》为例
谭 韵
(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作者简介:谭韵,女,壮族,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艺术。
化特色,这是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市民的生活习惯而产生的文化特色。在城市的逐步发展建设中,对于孤傲的建筑、空间与场所进行保护,能够给予人们一定的文化氛围。在广场中广场舞蹈是反映城市文化特色的主要标志,能够向人们展示城市的文明与建设。对于城市的生活环境、历史文化、自然演变以及风土人情都有着一定的体现。广场舞蹈的创作要倡导人们从城市的文化建设入手,形成一个具有城市特点的广场舞蹈。
(三)群众广场舞蹈主要是以人为本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同人们息息相关,广场文化的建设主要是人同社会的关怀中,采用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可以为广场舞蹈带来灵魂与特色。群众广场舞蹈是当前的一种新型活动,主要目的是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增加人们之间的交流、达到自我娱乐的目的,进而满足人们对于社会休闲的需求。群众广场舞蹈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作用,群众广场舞蹈要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交流团结的纽带,促进文明建设,对城市的人文进行关怀,是十分必要的。
(四)要注重对群众广场舞蹈的创新
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是国家建设的主要部分,群众文化与广场文化是文化建设的基本。群众广场舞蹈从一些层面上反映了当前人们的生活与情感,同时也是集教育、精神、身心发展为一体的一种舞蹈形式。群众广场舞蹈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增进人们的幸福感。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为广场舞蹈提出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广场舞蹈的不断创新与完善,促进社会的融合与发展。
(五)要发挥群众文化干部的主动带动作用
群众文化干部是广场舞创作与发展的主要力量,主要是联系群众与政府的一个纽带,对广场中的舞蹈进行组织与宣传,进而促进人们的团结发展,提高人民凝聚力。群众文化干部在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中,是主体力量。所以,政府要培养具有文化素质与文艺气息的群众文化干部,能够具有良好的表演能力与专业技术,能够充分发挥群众文化干部的作用,为社会的发展,广场舞蹈的建设贡献力量。
四、结语
群众广场舞能够贴合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是人们所需要的东西,并且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加入广场舞的队伍中去,通过广场舞锻炼身体,同人们交流。广场舞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国民的文化素养。我国相关部门要积极响应人民的号召与喜爱,加强城市文化建设,为人们、城市与国家带来福祉。参考文献:
[1]袁凌.浅谈广场舞蹈的创作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
民族博览,2018(11):139-140.
[2]王晓欣.广场舞蹈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3]炫彩盛夏 舞动宁夏 第四届宁夏广场舞蹈大赛“构筑合力之
势,提振品牌价值”[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5(12):81-83.
[4]罗雅云.广场舞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北京中外软信息
技术研究院.第二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5:1.
[5]林雨涵.成都市全民健身广场舞蹈组织推广现状分析与发展研究
[D].四川师范大学,2015.
[6]王炜,陈元平,龙晓东,陶干臣,万绍勇,傅杰.江西群众广场舞蹈文化
现状及核心价值的实证研究[J].体育科技,2014,35(05):20-21. [7]胡梦颖.当代中国社区文化建设背景下的群众舞蹈文化研究[D].
重庆大学,2014.
[8]王燕梅,宁广文.浅谈广场舞运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分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2).
(上接第171页)花山岩画的文化的认知依然是笼统的、模糊的、空泛的。
(三)少数民族艺术作品创作的源泉
纪录片《越人故事》是《观崇左》影像创作活动中的一部作品。花山岩画一直以来都是学术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随着花山岩画的申遗成功,将鲜红的壮族民俗文化推向了更多人的面前。越来越多的人文生活类纪录片将花山岩画与壮族民俗文化作为创作背景,以点带面地将以某个民俗传承人,或是以传统食物、传统服饰来传递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不止影视作品受到花山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成为了舞蹈、美术、音乐领域艺术作品创作的重要源泉。通过影像传播的方式更具有影响力地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给更多的受众。
四、对花山岩画与壮族民俗文化的思考
(一)传统的壮族民俗文化的传承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现代“快”文化的发展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而花山的申遗成功带动了整个左江流域旅游业的发展,各个区域的建筑进行翻新,一些民族的活动例如歌圩也越来越具有商业性质。
壮族的民俗文化,饮食、服饰、舞蹈都与花山岩画的图腾有着一种神秘的联系,又深受它的影响。纪录片《越人故事》拍摄的田野调查中也发现左江花山岩画流域居民的传统民俗已经随着时代的变迁产生了新的变化,但是民族文化不是少数人的价值取向,而是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沉淀,不能只为迎合当今主流的文化,而完全放弃自身的特色。随着新一代人的成长,壮族文化中的传统节日,山歌、语言、服饰、饮食渐渐地离我们越来越远。对于这花山岩画所延伸映射的民族文化的传承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发展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二)创新与宣传
通过拍摄纪录片《越人故事》的前期拍摄调查发现,花山岩画在国内虽然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花山岩画与世界的诸多世界级文化遗产相比知名度还远远不足。影片中通过对赖江屯的村民、建设旅游项目的工人、村支书的人物采访,也反映出了当地居民对希望吸引更多的游客来了解花山文化有着热切渴望。
对花山岩画的宣传策略应该提出创新,在结合最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渊源基础上,打造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品牌化”的花山岩画旅游产业链。加大舆论宣传的投入,结合当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进行有效传播,宣传的着重点落在与花山岩画研究成果有关的文艺作品上。在影视人文生活类纪录片中引用与深入地挖掘花山岩画背后所凝结的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将壮族的民俗包装推向世界。
五、结语
花山岩画中映射的少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是神秘而丰富的,是影视创作的重要源泉,成为一种凝聚世界民族探寻的能量,形成了一种我国独有的精神文化世界,渗透在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而这也正是我们影视创作尤其是人文类纪录片创作的核。
参考文献:
[1]陈兆复.古代岩画[M].文物出版社,2002.
[2]丘振声.壮族图腾考[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
[3]潘其旭.花山崖壁画——图腾入社仪式的艺术再现和演化[J].民
族艺术,1995(3):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