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岁寒三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岁寒三友是指在寒冷的冬季,梅、竹、菊三物相互结合成为象征友谊和坚韧不拔精神的三种植物。
这个意象一直被中国文人用来描绘自己的品格和行为,也成为了一种经典的文化符号。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梅竹菊被描绘成虽然在严寒的冬天仍然茁壮成长的形象,寓意着坚强不屈的品质。
此外,梅竹菊也被赋予了各自独特的象征意义,比如梅代表了坚贞不苟,竹代表了刚正不阿,菊代表了高洁清雅。
梅竹菊作为岁寒三友的象征,在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眼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相传,梅花在寒冬之时独自开放,象征着高洁清雅,品格高尚;竹子在严寒中挺拔,象征着刚直不阿,忍受着严寒与坚韧;菊花在深秋盛开,象征着高洁的品格与坚贞不屈。
这三种植物结合在一起,成为岁寒三友,代表着对友谊的珍视,也寓意着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品质。
这样的形象不仅仅在文学作品中可见,也被广泛运用到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中,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岁寒三友这一主题被多次描绘。
比如,唐代诗人王维的《酌酒与岑参亲故作》,就以岁寒三友为题材,描述了友谊之深厚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
此外,晚唐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也有“竹喧秧叶落,菊静荷狂”这样的诗句,描绘了岁寒三友在秋冬之时的形象,也表现出对友谊的执着与珍视。
这样的作品充分展现了岁寒三友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深远影响。
岁寒三友这一主题不仅存在于文学作品中,也广泛地展现在中国绘画和书法中。
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们喜欢以岁寒三友为题材创作山水画,以梅、竹、菊等植物来寄托情感,表达对友谊的珍视,也借此来昭示自己的品格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此外,岁寒三友也常常出现在书法作品中,成为了一种寓意深远的文化符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岁寒三友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了一种传统美感的象征。
除了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之外,岁寒三友这一象征也经常出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领域。
比如,岁寒三友被用作园林设计的题材,梅、竹、菊被广泛种植在园林中,成为了冬季中绽放的景色,也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敬与情感的寄托。
小古文岁寒三友原文及解释

小古文岁寒三友原文及解释松、竹、梅向称“三友”。
或谮竹于松、梅曰:“此中空空,安能与君友?”松、梅怒曰:“维空故能有所容,所谓此中空洞常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也!”呜呼!为君子者能如松、梅之无信谗言,而为小人者自知其谗言之无益,而不入于君子之耳,则交道庶乎其有终也!字词解释- “松、竹、梅向称‘三友’”:向来,一向。
称,被称为。
松、竹、梅一向被称为“岁寒三友”。
- “或谮竹于松、梅曰”:或,有的人。
谮(zèn),说坏话诬陷别人。
有的人在松和梅面前说竹的坏话。
- “此中空空,安能与君友”:空空,指竹子中间是空心的。
安,怎么。
这里面是空心的,怎么能和你们做朋友呢?- “维空故能有所容”:维,因为。
因为空所以才能有所容纳。
- “所谓此中空洞常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也”:这就是所说的这里面空洞常常没有东西(指虚心),又何止能容纳你们几百个人呢。
- “为君子者能如松、梅之无信谗言”:做君子的人如果能像松和梅一样不相信谗言。
- “而为小人者自知其谗言之无益”:而做小人的人自己知道他的谗言没有好处。
- “而不入于君子之耳”:而不进入君子的耳朵(即君子不听信)。
- “则交道庶乎其有终也”:那么交情差不多就有始有终了。
庶乎,差不多。
全文翻译松、竹、梅一向被称为“岁寒三友”。
有的人在松和梅面前说竹的坏话:“竹子里面是空心的,怎么能和你们做朋友呢?”松和梅生气地说:“正因为空心所以才能有所容纳,这就是所说的这里面空洞常常没有东西(指虚心),又何止能容纳你们几百个人呢。
”唉!做君子的人如果能像松和梅一样不相信谗言,而做小人的人自己知道他的谗言没有好处,从而不被君子听信,那么交情差不多就有始有终了。
古文岁寒三友的意思和注释

古文岁寒三友的意思和注释“岁寒三友”出自宋代林景熙的《王云梅舍记》,原句为:“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三友。
”
“岁寒三友”的意思是松、竹、梅经冬不衰,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松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常青,因此被称为“岁寒三友”。
这句古文的注释如下:
- 岁寒:指寒冷的冬天。
- 三友:指松、竹、梅三种植物。
- 累土:堆积泥土。
- 山:山丘。
- 百本:一百棵。
- 乔松:高大的松树。
- 修篁:修长的竹子。
这句古文通过描述王云在住所周围种植松、竹、梅,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赏和敬意。
岁寒三友是什么意思

岁寒三友是什么意思一、岁寒三友释义: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梅、竹、石是取梅寒丽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友之意。
二、岁寒三友的由来:北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遭权臣迫害,被捕入狱。
经王安石等人营救,始得从轻定罪,安置黄州管制。
黄州即今湖北黄冈。
作为“罪人”的苏轼初到此地时,心情很苦闷。
稍后,家眷来依,朋友来访,苏轼的心绪慢慢好转,但生活上又发生了困难,便向黄州府讨来了数十亩荒地开垦种植,借以改善生活。
这块地,当地人唤作“东坡”,苏轼便自取别号为“东坡居士”。
苏轼在东坡栽了稻、麦等到农作物,又筑园围墙,造起房屋来。
房子取名“雪堂”,并在四壁都画上雪花;园子里,则遍植松、柏、竹、梅等花木。
一年春天,黄州知州徐君猷来雪堂看望他,打趣道:“你这房间起居睡卧,环顾侧看处处是雪。
当真天寒飘雪时,人迹难至,不觉得太冷清吗?”苏轼手指院内花木,爽朗大笑:“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
”意为风声和泉声就是可解寂寞的两部乐章,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冬不凋的竹子和傲霜开放的梅花,就是可伴冬寒的三位益友。
徐君猷闻言,对苏轼以“三友”自励,保持凌寒留香的高尚情操,肃然起敬,从此更留意对他的照顾了。
以后,合成松、竹、梅的“岁寒三友”图案,一般都用在器皿、衣料和建筑上。
仁人志士对它的理解,是借此体现傲霜斗雪、铁骨冰心的高尚品格,老百姓则看重其长青不老、终冬不凋,引申为生命力的旺盛,所以也成为吉祥的象征。
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坚毅不拨的青松,挺拔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严霜的高洁风格。
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慕,而誉为“岁寒三友”,以此比喻忠贞的友谊。
三、材料拓展: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是指松、竹、梅。
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称岁寒三友。
小古文岁寒三友原文

小古文《岁寒三友》原文如下:
松竹梅,岁寒三友。
松经寒不凋,竹性耐寒,梅花凌冬盛开。
人赞岁寒三友,高洁、坚韧、香洁。
松竹梅,三友同气连枝。
文言文《岁寒三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寒冷的冬天,我们要像松、竹、梅一样,做一个坚韧不拔、高风亮节的人。
《岁寒三友》主要讲述了松、竹、梅三种植物在寒冷的冬天仍然能够常青的品质,从而引出君子之道与君子之风。
通过松、竹、梅三种植物的品质,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坚韧不拔、高风亮节的精神,做一个有气节、不畏艰险、不怕打击的人。
岁寒三友是哪三友

岁寒三友是哪三友岁寒三友中三友指松树、竹子和梅花。
岁寒三友释义: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松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常青。
在旧社会结婚时,多在大门左右贴上“缘竹生笋,梅结红实”的对联,这是因“笋”与子孙的“孙”字同音、同声。
将松竹梅围成团状;分作三个团状,以简洁的线条代表松、竹、梅,构成图案:以松、竹、梅组成的洞门。
岁寒三友的由来北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遭权臣迫害,被捕入狱。
经王安石等人营救,始得从轻定罪,安置黄州管制。
黄州即今湖北黄冈。
苏轼初到黄州时,心情很苦闷。
稍后,家眷来依,朋友来访,苏轼的心绪慢慢好转,但生活上又发生了困难,便向黄州府讨来了数十亩荒地开垦种植,借以改善生活。
这块地,当地人唤作“东坡”,苏轼便自取别号为“东坡居士”。
苏轼在东坡栽了稻、麦等农作物,又筑园围墙,造起房屋来。
房子取名“雪堂”,并在四壁都画上雪花;园子里,则遍植松、柏、竹、梅等花木。
一年春天,黄州知州徐君猷来雪堂看望他,打趣道:“你这房间起居睡卧,环顾侧看处处是雪。
当真天寒飘雪时,人迹难至,不觉得太冷清吗?”苏轼手指院内花木,爽朗大笑:“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
”意为风声和泉声就是可解寂寞的两部乐章,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冬不凋的竹子和傲霜开放的梅花,就是可伴冬寒的三位益友。
徐君猷闻言,对苏轼以“三友”自励,保持凌寒留香的高尚情操,肃然起敬,从此更留意对他的照顾了。
岁寒三友的出处明代《渔樵闲话》里有写:“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
”到了深秋之后,树木百花都凋零,只有松、竹、梅三个还在傲然挺立。
松树,一年四季都站立在那里,四季常青,冬天也不凋零,它是坚贞的典范。
竹子,生命力顽强,即使是在石缝里也能生长,身形挺拔,宁折不弯是坚毅的代表。
梅花,不与百花争艳,在寒冬里开放,卓尔不群,有自己的坚守。
岁寒三友文言文翻译

岁寒三友文言文翻译岁寒三友文言文翻译导语:中国传统寓意指松、竹、梅经冬不衰,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岁寒三友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岁寒三友文言文翻译1《岁寒三友》松、竹、梅向称“三友”.或怎竹于松、梅曰:“此中空空,安能与君友?”松、梅怒曰:“惟空空,故能为我友,所谓此中空洞常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也!”呜呼!为君子者能如松梅之无信谗言,而为小人者自知其谗言之无益,而不入于君子之耳,则交道庶乎其有终矣!译文:松竹梅一向称为“三友”,有人以竹对松和梅说:“我内里空空,怎么能配合你们为友”松和梅怒道:“只有内心空空的,才能成为我们的朋友,这就是所谓的这其中空洞没有凡世之物,何止容纳几百你这种小人!”哎,作为君子能像松梅这样不相信谗言,而作小人知道自己的谗言没有什么益处,不能进入君子的耳朵,那相交只有终结啊岁寒三友文言文翻译2《岁寒三友》译文:松竹梅一直被叫做“三友”,有人以竹对松和梅说:“我的里面是空洞的,怎么可以配得上和你们当朋友。
”松和梅生气的说道:“只有内心是空洞的,才能成为我们的朋友,这就是所谓的这其中空洞没有凡世之物,何止容纳几百个你这种小人!”唉,作为君子能像松梅这样不听信谗言,而作小人知道自己的谗言没有什么好处,不能进入君子的耳朵,那相交只有结束啊。
岁寒三友文言文翻译3岁寒三友译文:梅竹松以前被称为“三友”,有人对松梅说竹的坏话:“他里面空空,怎么能和你们做朋友呢?”梅松很生气的说:“只有空,空所以有所说的里面空,没有其它东西,才能容纳不只几百人。
”唉!如果君子能做到像松树和梅花那样不相信奸佞的言语,而小人明知道自己的谗言没有什么好处,因而不进君子的耳朵,那么交友之道或许能有结束了。
岁寒三友原文:松、竹、梅向称“三友”。
或诬陷竹于松、梅曰:“此中空空,安能与君友?”松、梅怒曰:“维空空故能有所谓此中空洞常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呜呼!为君子者能如松、梅之无信谗言,而为小人者自知其谗言之无益,而不入于君子之耳,则交道或许其有终矣!扩展资料:岁寒三友由来:北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遭权臣迫害,被捕入狱。
苏轼岁寒三友成语

苏轼岁寒三友成语
摘要:
1.岁寒三友成语的来源
2.岁寒三友成语的含义
3.岁寒三友成语在文学中的应用
4.岁寒三友成语的象征意义
正文:
岁寒三友成语,指的是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常常用来比喻坚贞不屈、品质高洁的“梅、竹、菊”三种植物。
这个成语出自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他通过描绘这三友在严寒的冬季依然能够保持盎然生机,表达了对高尚品质和坚韧精神的赞美。
岁寒三友成语中的“岁寒”意指严寒的冬天,而“三友”则代表了三种植物:梅、竹、菊。
梅花以其能在寒冷的冬季盛开而被誉为“岁寒先友”,它象征着坚强、勇敢面对困境的品质;竹子则以其坚韧不拔的特性被称为“岁寒二友”,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菊花则以其在寒秋中依然绽放的美丽被誉为“岁寒三友”,象征着高洁、坚贞的品质。
在文学作品中,岁寒三友成语常常被用来形容人物的性格、品质或处境。
例如,在苏轼的《赠刘景文》一诗中,他写道:“菊残犹有傲霜枝,最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好景橙黄时,千里共婵娟。
”这里的“傲霜枝”便是对菊花的赞美,也是对岁寒三友成语的象征意义的诠释。
总的来说,岁寒三友成语通过梅、竹、菊三种植物的形象,传达了坚贞不
屈、品质高洁的内涵。
岁寒三友小古文翻译

岁寒三友小古文翻译
1、《岁寒三友》原文如下:
儿侍父,立庭前。
见梅树著花,松、竹并茂,儿问曰:“霜雪之时,他树多枯落,何以三者独否?”父曰:“其性皆耐寒,与他树不同。
古人称岁寒三友,即松、竹、梅也。
”
2、翻译:儿子侍奉着父亲,站在庭院前。
看见梅树还开着花,松树和竹子也很繁茂。
儿子问道:“霜降,下雪的时候,其他的树木大多都枯萎了,为什么这三者独自繁茂呢?”父亲说:“他们的品行都能抵抗严寒,和其他树不一样。
古人把他们称呼为岁寒三友,即松树、竹子、梅树。
”
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出自宋.林景熙《霁山集》卷四《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松、竹凌寒,岁晏不凋;梅花傲骨,斗雪开放,故世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
松树、竹子、梅花常用以比喻浊世之中,傲岸特立的君子之交。
而今年北京冬奥会纪念版的冰墩墩的金色花环就是由“松、竹、梅”编织而成的,花环中的经冬不凋的松、叶茂长青的竹、冰清玉洁的梅,寓意坚韧、顽强和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对运动员的称颂、敬意和美好祝愿。
岁寒三友,是高洁品质的象征,是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寄托,浊世红尘中,遗世而独立。
岁寒三友指的是什么

岁寒三友指的是什么
“岁寒三友”指的是松树、竹子与梅花三种植物。
“岁寒三友”这个成语出自宋代林景熙的《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因为松树与竹子一年四季不凋谢,可越冬,而梅花在寒冷的冬季也会开花,花季持续到早春后。
所以,把这三种耐寒的植物称为“岁寒三友”。
扩展资料:
1、松树是中国许多风景区的重要景观。
如辽宁千山、山东泰山、江西庐山都以松树景色而驰名。
尤其是安徽的黄山,松、云、石号称“三绝”,以松为首。
2、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倍受中国人喜爱,与梅、兰、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从古至今文人墨客,爱竹咏竹者众多,很多竹子的原产地在中国,也称之为中国的文物标志。
3、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
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岁寒三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岁寒三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岁寒三友,诗圣杜甫所著的一篇名篇,这篇诗以寒冷的冬天为背景,以三种不同的植物为象征,表达了友谊之深厚不易,以及艰难境况下的坚韧和生命力。
本文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对梅、竹、菊的描写,揭示了它们的坚韧不拔、不畏严寒的品质,以及它们和杜甫友情的深厚。
首先是对梅的描写。
作者首先审视身边的梅花,用“梅花雪见”来形容枯瘦的梅树,在寒冷的冬季依然开放出纯洁的白花,表现出梅花对寒冷的适应力,“未是人间寒谷雪”的意象更是颇有深意,不仅是对于自然界不同物质,对冷暖的适应能力,也正好比喻前无退览后无路的逆境处境。
其次是对竹的描写。
竹也是杜甫心目中的另一个朋友。
他写到,“曾无与樽俱来”的竹叶,形容它它悬挂枝头,在寒冬傲雪,却依然坚韧地挺立,“最是一年好时节”的字里行间隐喻着它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寓意着竹对严酷环境的适应能力。
最后是对菊的描写。
菊花是秋天的花,但菊花能开得如此早就更说明了菊花的坚韧,杜甫的朋友曰:菊花淡淡如温,也可独之远之。
岁寒三友之所以成为友谊的象征,正是因为它们在寒冷的冬天依然坚韧自若,表达了友谊之深厚不易,以及艰难境况下的坚韧和生命力。
这三种植物都在严寒的冬季能绽放出独特的美丽,象征着对逆境的抗争精神。
通过岁寒三友的描写,表达了对友情和生命的赞美,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值得一提的是,岁寒三友这篇诗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后人赞颂、传颂的经典之作。
在中国文化中,梅、竹、菊常常被视为品性坚贞、节操正直、坚韧不拔的象征,而岁寒三友的这种形象被继承下去,成为了一种崇高的品质和精神的象征。
总而言之,岁寒三友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意蕴,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开阔了人们的文学视野,引领着人们对于友情和生命的思考,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传承了数千年,至今仍然被世人津津乐道。
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象征着持久的友谊,持久的树木植物的冬季松树,竹子和梅花解释: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出处: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 事例:花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更堪红白山茶。
(元·白朴《朝中措》)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松、竹、梅。
天寒地冻,花木凋零。
只有松竹梅这三位“朋友”欣欣向荣,一派生机。
其实松和竹是四季常青的,只有梅到了冬天才分外精神。
三位朋友以松为首。
因为它从南到北分布最广,大片的松林可以形成“朔风吹,林涛吼,峡谷震荡”震撼人心的听觉效果。
孤松又可以在山巅上凌空独立,形成“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视觉奇观。
花中四君子四君子者,梅兰竹菊也。
华夏园艺绵延数千载,物种繁茂,风采纷呈,而文人雅士尤好梅兰竹菊,其因何在?盖此四物虽生于自然,而究其各自秉性,却别具君子之风。
梅,傲而不俗。
其色分红白及绿,另有蜡梅,色黄如蜡,香气浓郁,虽自成科属,其风韵却与梅有异曲同工之妙。
梅寿可逾千载,枝干虬曲,身姿苍古,其芳愈寒愈媚,临风寒劲挺傲然铁骨,遇冰雪更添飘然风仪。
明代李渔曾论赏梅之无奈:“风送香来,香来而寒亦至;雪助花妍,雪冻而花亦冻”。
吾以为:梅不畏寒乃出自天然,而寒香俱来更是造化奇绝,踏雪寻梅,呵气凝香,满目娇色,风雅至致哉!兰,幽而不病。
处深山,厌都市喧嚣,不以境寂而色逊;居幽谷,喜明月清风,不因谷空而貌衰。
艺兰之人,跋涉林壑之间,寻采野生之兰,驯其野性,育其良种,配山石衬其隽秀,置曲房显其香幽;兰叶,如挑破凡障睿剑,兰花,如指点群迷佛手,闻其香,瞻其容,如入禅境矣。
兰香如檀,置兰之室不宜久坐,久坐而不闻其香,故痴迷呆滞者,实难见识兰之雅趣。
竹,轻而不佻。
其茎有方圆之别,其色有青紫之分;竹无心性随和,山野路旁,庭院庙堂,随遇而安,四季茂然;栉疾风扬其劲节,沐春雨耸其玉笋,披月辉露其窈窕,偎峭石显其轻灵;傍窗而植,赏月投之秀姿;临池而栽,顾波泛之倩影。
苏轼岁寒三友成语

苏轼岁寒三友成语
(最新版)
目录
1.成语“岁寒三友”的来源和含义
2.苏轼与“岁寒三友”的故事
3.“岁寒三友”在后世的影响和传承
正文
【成语“岁寒三友”的来源和含义】
“岁寒三友”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指的是松、竹、梅这三种植物。
因为它们在寒冷的冬季依然可以生长,所以被称为“岁寒三友”。
其中,松代表坚贞不屈,竹代表刚直不阿,梅代表坚韧不拔。
这三种植物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地位,还在文学、艺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苏轼与“岁寒三友”的故事】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岁寒三友”这一成语的重要传播者之一。
苏轼在《岁寒堂记》一文中,详细描述了松、竹、梅的特点,赞美它们的品质,并将这三种植物与君子的品质相提并论。
在苏轼的笔下,“岁寒三友”寓意着君子在困苦的环境中依然能够坚守信念、顽强拼搏的品质。
【“岁寒三友”在后世的影响和传承】
“岁寒三友”这一成语在后世影响深远,不仅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成为文人墨客创作的题材。
许多诗人、画家都以“岁寒三友”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同时,“岁寒三友”也成为寓意君子品质的象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教育意义。
总的来说,“岁寒三友”这一成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是自然界中三种植物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坚贞、刚直、坚韧品质的代表。
岁寒三友小古文原文及译文及注释

岁寒三友小古文原文及译文及注释示例文章篇一:《岁寒三友》小古文原文:松、竹、梅向称“岁寒三友”。
或画松、竹、梅于一纸,或分作三小幅,合而观之,皆苍古而萧疏。
松之挺劲、竹之潇洒、梅之秀逸,皆足表现于笔墨之外。
一、松之美我呀,特别喜欢松呢。
松就像一个超级坚强的战士,不管啥时候都直直地挺立着。
你看那山上的松树,不管是狂风呼呼地吹,还是大雪一个劲儿地压下来,它就那么稳稳地站着,一点儿都不害怕。
它的树干呀,又粗又壮,就像大力水手的手臂一样有力。
松针呢,一根一根的,就像小刺猬身上的刺一样,又尖又硬。
这松针呀,可不光是为了好看,它还像是松的小宝剑呢,保护着松树。
我记得有一次和爷爷去山上玩,看到一棵大松树。
我就问爷爷:“爷爷,这松树怎么这么厉害呀,风这么大它都不倒。
”爷爷就笑着说:“松啊,是有骨气的。
它的根在地下扎得可深了,就像我们人有坚定的信念一样。
”我当时就想,松树可真是太酷了。
要是我能像松树一样坚强就好了。
我在学校里有时候遇到一点点小困难,就想放弃。
比如说做数学题的时候,一遇到难题就不想做了。
可是松树呢,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它都不低头。
这松树啊,就像是我心中的一个小英雄。
二、竹之韵再来说说竹吧。
竹啊,就像一个优雅的君子。
你看它的身子,一节一节的,就像是我们学过的竹节虫一样,不过竹可比竹节虫好看多了。
竹子又高又直,就像一个高高的电线杆,但是它可比电线杆有韵味多了。
风吹过来的时候,竹子就会轻轻地摇晃,就像在跳舞一样。
它的叶子呢,细细长长的,就像一把把小宝剑,不过这小宝剑可比松针柔软多了。
我家后院就有一小片竹林。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在竹林里玩捉迷藏。
我躲在竹林的深处,那时候我就感觉自己好像被竹子包围起来了,特别安全。
竹子发出沙沙的声音,就好像在和我说话一样。
我就想啊,竹子是不是在告诉我,让我要像它一样优雅呢。
我的小伙伴找了好久都没找到我,我在竹子的庇护下可高兴了。
我就想,竹子真的是很神奇的东西呢。
它虽然看起来瘦瘦的,但是却很有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岁寒三友:坚毅挺拔的青松 凌寒多姿的翠竹 傲雪报春的冬梅
墨梅图题诗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睛的功效。诗与画若能珠联璧合,做到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诗情画意再用纯熟而有神韵、有风格的 书法书写出来,配上红色的名人印章,可以成为具 有很高美学价值的艺术品。
与梅有关的成语 望梅止渴、青梅竹马、踏雪寻梅 摽梅之年、梅开二度、梅妻鹤子
梅妻鹤子
宋代诗人林逋隐居杭州孤山时,植梅养鹤,清高 自适。后作为成语和典故,比喻隐逸生活和恬然自 适的清高情态。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常见题材之一。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梅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杂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宋 陆游
诗中梅
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2、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___卢梅坡 4、偷来梨蕊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清 曹雪芹《咏白海棠》
题诗画大多提示画作的深层意蕴,有画龙点
墨梅图题诗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我家洗砚用的池塘边有一棵梅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树上的梅花个个都带着淡淡的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不希望人人都夸赞它的颜色美丽, 只留清气满乾坤。只希望清香永远留在天地之间。 (双关)
《墨梅图题诗》不仅反映了王冕所画的梅花的 风格,也反映了他高尚的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 鲜明地表明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 守。借梅花来表明自己的志向,这种写作手法就是 托物言志。
清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 孙。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 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曾任北京 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 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 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 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 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宋 · 苏轼《江城子》
苍松怪石图题诗 (清)李方膺 君不见,岁之寒, 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 青青复矫(jiǎo)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què)高且坚, 迥(jiǒng)干(gàn)春风碧云里。
墨竹图题诗 (清) 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学会鉴赏古诗
1、反复诵读解诗意。 2、联系背景深理解。 3、融入情境悟诗情。
(一)反复诵读解诗意。
墨竹图题诗 (清) 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卧在衙门的书房里 静听着竹叶沙沙的响动, 总感觉那是在饥寒交迫 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哀怨 声。我们虽然只是小小 的州县官吏,但是老百 姓的一举一动就像这竹 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 着我们的感情。
2、联系背景深理解。 结合课本105页的资 料,说一说郑板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 人的一种品格,通常在作文中出现,是作文中用来 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方法。无论写人、记事, 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 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增强文章的 表现力和感染力。运用借物喻人方法需要注意,所 描述事物的特点, 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 读了文章,能清楚地认识到借物要说明什么,赞誉 怎样的人。
启功(1912——2005), 字元白,也作元
题长松图 启功 郁郁长松涧壁生, 亦高亦下半天青。 偶然遥和风篁韵, 如听琴台万古声。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唐 ·王维《山居秋暝》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 魏晋 ·刘桢《赠从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 魏晋 ·刘桢《赠从弟》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唐 ·贾岛《寻隐者不遇》